首页 专转本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专转本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举报
开通vip

专转本诗词鉴赏答题模式null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例 析null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在鉴赏诗词作品时,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作品的语言,并通过它来把握诗词的意象,领会形象所蕴涵的精神内涵。这个鉴赏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觉。鉴赏从诗词作品中获取到具体的、感性的知觉形象如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第二阶段是感染。就是在鉴赏诗词作品时,引发出与诗人相同的思想感情,也即受到诗作的感染。所谓感染,简言之,就是鉴赏者与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第三阶段是感触。感触,就是鉴赏者读诗时所激发出来的感慨与思考。这可能是对诗词本身形...

专转本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null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例 析null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在鉴赏诗词作品时,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作品的语言,并通过它来把握诗词的意象,领会形象所蕴涵的精神内涵。这个鉴赏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觉。鉴赏从诗词作品中获取到具体的、感性的知觉形象如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第二阶段是感染。就是在鉴赏诗词作品时,引发出与诗人相同的思想感情,也即受到诗作的感染。所谓感染,简言之,就是鉴赏者与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第三阶段是感触。感触,就是鉴赏者读诗时所激发出来的感慨与思考。这可能是对诗词本身形象的感触与认识,也可能是由诗的形象联想到对其他事物的感慨、思考与理解,从而深刻理解诗词主题思想。 null 古诗按题材(思想内容),主要分为 1、送别诗 2、山水田园诗(含写景诗) 3、思乡诗 4、咏物诗 5、怀古诗 6、边塞诗 7、哲理诗 8、行旅诗 (另有:言志诗、感怀诗、友谊诗、战争诗、讽刺诗、爱情诗、佳人诗、相思诗、闺怨诗、闲适诗、记游诗)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写景抒情类)null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null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 ——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 ——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null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惜别送别诗惜别送别诗多情自古伤离别null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null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null送杜少府之任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情深意长的勉励:思乡怀远诗思乡怀远诗何人不起故园情null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null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如何表达: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抒情角度:  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null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客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   三四句借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显得深沉含蓄;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这正是出乎常情之处,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边塞诗边塞诗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null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null题材:    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情感:    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B.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C.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null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突出了大漠的壮丽、奇特和诗人的激昂情绪。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边疆的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null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唐诗多具抒情性,而宋诗多具哲理性 1.同写庐山: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只有居高临下地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不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null2.同写桃花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哲理: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null3.同写春色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压抑茁壮成长。null4.同写农家: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哲理:事情似乎走到绝境,令人一筹莫展;只要充满信心,就会出现转机,就会有新的希望。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千古兴亡多少事null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null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失败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击社会现实。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null表达感情: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  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 凭古吊今、怀古伤今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null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null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的感慨。咏物诗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null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null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null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null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 不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 —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 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分析 — 托物言志null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亲情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思 想 情 感诗歌鉴赏的观察方法——“八看”诗歌鉴赏的观察方法——“八看”1.看诗题 诗歌的题目有时就是诗歌的眼睛,一般情况下,它常常起到点明主题、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因此分析诗题是理解诗歌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据题可知,作者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在他乡洛阳因听到一首《折杨柳》的曲子从而勾起故园之情null2.看作者:不熟的作者有注释,熟悉的作者没有注释。请牢记他们的性格特征。 ①李  白——怀才不遇、豪迈奔放 ②杜  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 ③白居易——自身不幸、同情人民 ④王  维——淡薄功名,热爱自然 ⑤刘禹锡——今昔对比,国运衰微 ⑥李商隐——意境朦胧,有苦难言 ⑦苏  轼——屡遭贬谪,渴望功业 ⑧陆  游——国土沦丧、悲愤慷慨 ⑨辛弃疾——抗金救国、恢复中原 ⑩李清照——国破家亡、凄凄切切 ⑾文天祥——忠贞爱国、宁死不屈 ——据此,推知诗词主题与此有关 null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这首诗歌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主张抗金,却被解官的郁闷情绪,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愤激情感,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null3.看注释 诗歌下面的注释,对理解和鉴赏该诗是很有帮助的。它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如,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南宋战乱)、作者经历(做官、贬官、归隐)。借助注释可以帮助自己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如:  温庭筠《经五丈原》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过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①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县南,蜀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兵伐魏,病逝于此。 ②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③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后劝后主刘禅降魏。(刘禅,字公嗣,小字阿斗。公元223——263年在位,计40年。降魏后封安乐公,乐不思蜀是也)。 从诗题注①看,此诗是诗人经五丈原怀念曾病死于此的诸葛亮而作。诗中以柳营为典,把诸葛亮比做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根据注②、注③可知,蜀汉虽有威武铁骑,雄兵数万,无奈后主刘禅昏庸不化,宠信奸佞之徒,堵塞言路;诸葛孔明虽料事如神,竭忠尽智,而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表达诗人对国事虽竭忠尽智,仍无力回天的烈烈忧心和郁郁感情。null4.看词语     一首诗中往往就有那么一两个关键词,而使全诗境界全出,而这一两个词往往又是由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充当。鉴赏诗歌,我们如果从这些关键词语入手,一方面可以体味诗人创作时的艰辛与欢愉,另一方面也是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一把钥匙。做诗歌鉴赏题时只要抓住了作为诗眼句眼的关键词语,就能很快理解句子含义,如: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晚唐均为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null(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1)从“晚翠”“落日”“秋声”和“老木”“寒云”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null5.看句意     通过翻译句意,来推断作者思想感情。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null答:我们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对句子表达的意思很熟悉,从而对诗中创造的意境很熟悉悉。据此,推断作者思想感情是家国之思。 (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null6.看典故     古代诗歌在叙事、议论、抒情中常运用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常隐含在古诗中的某些具有暗示性的词语中。解题时若能理解其中典故,诗歌的思想内容便迎刃而解。 《蟾宫曲·咏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却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审视全曲,可抓住的具有隐含信息的词语应是“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西蜀”、“江东”等。由这些词语自然得出“曹公”即曹操,“南阳卧龙”即诸葛亮,“借得赤壁东风”是指江东的孙权。此处不能忽视“紫盖黄旗”这一句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它是指一种紫盖黄旗状的云气,古人认为是天子之气。所以此诗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曹操、孙权和诸葛亮三位英雄人物。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null 7.看风格流派     古代作家因其诗的风格不同而各属不同流派。如盛唐诗人就分为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在词家来说,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分。诗词风格,常与思想情感密切相关;婉约派常常表达浓重的离情别绪,或惜春伤春。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释】: 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  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译文】: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写作背景】: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王维晚年所写的田园诗。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一些常见景色: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这些初夏景色极其寻常,作者随手写去,然而诗意盎然。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王维把农村表现得这样平静闲适、悠闲可爱,是他当时心境的反映。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喜爱,流露出诗人渴望归隐,反映了他在官场的孤苦、郁闷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null《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常用含蓄的手法。审视全词可知,这首词通过对主人与侍女的问答,写了风雨之夜后对海棠的关心。作者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惜春之情。“绿肥红瘦”应是借代,代花、叶,又可以代人。所以此诗也可能有对人生美好时光流逝的伤感,或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此为李清照早期作品,流露的还仅仅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对自然风物,对个人生活。到后来,就更多了一份国破家亡的浓浓的哀怨之情。所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们阅读鉴赏诗歌时应该注意作家的流派,从而准确辨析其艺术技巧,参悟其思想情感的真谛。null8.看试题:     命题者往往将一些已知信息巧妙地隐藏在问题当中,一方面作为已知或引导条件为你备用,另一方面则提醒考生要所答为所问,不要偏题和答非所问,请各位考生要利用好“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试题为: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这里有这样的信息隐藏在其中:一是告诉你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二是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三是要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理解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的途径理解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的途径(1)以意逆志——挖掘词语的深层寓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欣赏诗歌的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就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意思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古典诗歌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表达出来的,在解读字词诗句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语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这些语汇,大多是前人留下的语言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由于历史的积淀,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形成了某一特定的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感情基调。null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我们对作者不太熟悉,但是对词中的杜鹃的啼叫声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很熟悉,对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很熟悉。据此,推断作者思想感情是游子思乡的情怀。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null 另外,我们的生活体验,对欣赏古典诗歌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随时留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诗,就能从作品中领会生活情趣。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少欣赏者认为“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句最妙,说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但是,如果我们有过“山行”的经验,就会知道此诗首先写了路途之“远”、气候之“寒”、山径之“险”、天色之“晚”,诗人显然行色匆匆,绝不只是漫步山间,悠闲看景,但诗人在第三句却置天晚、秋寒、山远、径斜于不顾,“停车”赏看枫林,这就凸现了霜染枫叶之美,美景诱人之深,诗人爱赏之切。这“停”与“行”的矛盾,恐非有山行经验者不能深悟。 所以,我们看到的诗的主旨除美景之外,还要看到诗人在秋季到来之际,没有哀伤感叹,在寒霜普降的秋天,歌颂的却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不正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到排挤,却不甘沉沦,豪迈向上、英爽俊拔的乐观精神的生动体现吗? null(2)知人论世——结合作者身世,透视作品主题。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人探究他们的平生经历和思想性格,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特征,这样才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时,要尽量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全面的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比如说,我们在读杜甫《蜀相》诗时,除了要对作品中所写的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有所了解,还要对杜甫一生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人的探究,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此诗的用意。null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末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被贬密州任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解析:本题考察了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感情揣摩词的内容。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null  但是,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所以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陆游的《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两首诗,虽然都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诗中也都流露出对世事的感慨,但是由于《书愤》写于他闲居山阴失意之时,所以诗中多愤激之情,诗风慷慨悲壮;而写《临安春雨初霁》时,作者已经奉宋孝宗之召到了临安,被任为朝请大夫,权知严州军事,所以诗中幽愤之情已经淡然,主要反映了他对朝廷已经不抱多大希望,只是述说旅居京城的孤寂心情,诗风清淡、婉丽。       另外,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要深人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解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null(3)置身诗境——进入所描绘的境界去体味画面的意境美 把握古典诗歌中意象,发挥想象,才能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null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藉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藉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时,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所描绘的奇幻的世界。我们既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也可以通过联想,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与诗人取得心灵的共鸣、审美的认同。null (4)缘景明情——体会独特的景物所抒发的特定情感。 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特定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二字又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难忍的思乡之痛,我们在吟诵之中,不知不觉地就会为其苍凉的意境和浓郁的乡情所打动。null 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性大,情绪起伏,诗思奇妙,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就要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联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访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短短四句,写了三番问答,可是第二问、第三问,都被隐去了,需要我们补足、还原出一个深山问答图;而作者在听三句答语时,由失望转为有望,再变为惘然若失、无可奈何的心情变化过程,也需要我们细加品味,才能想象出来。 null诗歌鉴赏的角度(题型)分析意境分析意境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null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  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二)。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步骤三)。null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一) 。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步骤二) ,进而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步骤三) 。常见意境术语:常见意境术语: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 宏阔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 细腻  ——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 繁复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 清冷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分析形象分析形象提问方式:   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 null 1.人物形象 2.事物形象 诗歌形象分类一般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 形象为主。如柳宗元《江雪》中的渔翁,苏 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咏物、写景诗中描写的是事物的形象。如贺 知章《咏柳》中的柳。null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问题: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null1.形象是什么? 2.结合诗句讲解。 3.表达的情感。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现虽被弃置不用,但仍怀报国之志。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null【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位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null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持取,捻弄。问题:赏析上阕的景物描写。 null1.形象是什么? 2.结合诗句讲解。 3.表达的情感。残春景象。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 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null归纳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1.是什么 2.为什么 3.表情感 null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题:试分析病牛的形象?null参考答案: 诗中描绘了一头病牛形象。它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想到的仍然是大众的温饱。它耕种了千亩万亩土地,收获了千箱万箱粮食,自己却一身伤痛。作者以牛喻人,其实描写的是一位甘心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体会情感 体会情感 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达\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情感,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null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的感情?  本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步骤一)。这首诗通过“劳歌一曲”,“解舟行”,“西楼”等带有离别特征的词写离别(步骤二)。本诗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步骤三)。分析主旨分析主旨提问方式:     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null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步骤一);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还(步骤二)。   或:“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步骤一);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步骤二)。一词领全诗 一词领全诗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及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诗眼” “诗眼” 提问方式:   ①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炼字炼字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null菩萨蛮 李白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是徒劳之义(步骤一),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步骤二),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步骤三)。 炼句 炼句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描绘怎样的景象;     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③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④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null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和处达,归雁洛阳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是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步骤一),这怎么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步骤二)?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步骤三)。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步骤四)。句意句意提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答题步骤: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null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谈谈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步骤一);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二) 。分析技巧分析技巧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null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null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采用对比(步骤一) 。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步骤二) 。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中(步骤三)。null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步骤一)。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骤三)。null 考查表达技巧,实际上就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现将各类表达技巧简要总结如下: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正面与侧面、动与静、虚与实 角度:远近、高低、上下、俯仰、感觉、时空、大小、绘声、绘色、绘形。 3、议论 4、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哀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5、说明null (二)、表现手法 1、宏观构思方面:赋比兴、象征、对比、借古讽今、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用典。 2、具体方面:铺陈、渲染、烘托、衬托、动静结合。 (三)、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对比、借代、夸张、反复、对偶、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双关、反语等。 (四)、结构形式 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承上启下等。 null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象征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如《海燕》、如《白杨礼赞》等 null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情。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引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行解》中的句子,表现虚以纳贤的宽广胸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用周公殷勤待才的典故。null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巧用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null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的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纸上。null烘托或衬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性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反衬两种。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以物烘托物,“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动衬静,是反衬。 诗文中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人、引人入胜和人物的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null反衬:为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是乐景写哀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以动衬静。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⑴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达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乡思。) null ⑵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A、诗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B、对比烘托:“来明”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 C、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感到“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 null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忆君王 北宋--谢克家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 燕子归来依旧忙。 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注:这首词一题为“徽宗北行作此”。北宋时士大夫称这首词“语意悲凄,读之令人泪堕,真爱君忧国之语也。”试结合全诗,分析前三句是怎样写出这种情感的。 null参考答案: 第一句,春风中,柳枝招展拂拭着宫墙,暗含作者对故国的一往情深和面对君王被掳的沉痛。第二句,楼殿无人,突出冷落气氛,暗含国家灭亡之意;反写“春日苦短”,突出作者痛苦暗叹之情。第三句,明写燕子的无情不知悲戚,暗里突出自己的亡国之痛。null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
本文档为【专转本诗词鉴赏答题模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17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