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印光大师书信选

印光大师书信选

举报
开通vip

印光大师书信选印光大师书信选 印光大师著 (只是收录部分书信,请读者注意) 序 复陈慧和居士书(二则) 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则) 复王晓曦居士书 复闵宗经居士书 复朱南圃居士书 复李自初居士书 复冯偏西郑圆莹居士书 复黄涵之居士书 致阮和卿居士书 致铭光居士书 复章缘净居士书 (节录) 复修净师书 复岳仙峤居士书 复周群铮居士书 复王与楫居士书 (节录) 与陈锡周居士书 与丁福保居士书 复永嘉某居士 与聂云台居士书 复周群铮居士书一 复周群铮居士书二 复乔智如居士书 净土指要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 复高邵麟...

印光大师书信选
印光大师书信选 印光大师著 (只是收录部分书信,请读者注意) 序 复陈慧和居士书(二则) 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则) 复王晓曦居士书 复闵宗经居士书 复朱南圃居士书 复李自初居士书 复冯偏西郑圆莹居士书 复黄涵之居士书 致阮和卿居士书 致铭光居士书 复章缘净居士书 (节录) 复修净师书 复岳仙峤居士书 复周群铮居士书 复王与楫居士书 (节录) 与陈锡周居士书 与丁福保居士书 复永嘉某居士 与聂云台居士书 复周群铮居士书一 复周群铮居士书二 复乔智如居士书 净土指要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 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复张季直先生书 复永嘉某居士书 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致包师贤居士书 复陈慧超居士书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复宁波某居士书 复甬江某居士书 与永嘉某居士书 与方远凡居士书 复永嘉某居士书 三归五戒十善及做人念佛的道理 复马契西居士 与周法利童子书 复永嘉某居士 与卫锦洲居士书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一函遍复 复许熙唐居士书(节录) 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启事 复卓智立居士书(节录) 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节录) 复陈重为居士书 复陈飞青居士书 复卓智立居士书(节录) 复福州佛学社书(节录) 复李觐丹居士书(节录) 持经利益随心论 与吴璧华居士书 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 竭诚方获实益论 复弘一师书(二则) 复尤弘如居士书(节录) 复邓伯诚居士书 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复念佛居士书(节录六则) 与徐福贤女士书 复马契西居士书(三则) 复叶福备居士书 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复慧空大师书 复朱德大居士书 复智乐居士书 复陈慧新居士书 复倪文卿居士书 复沈授人居士书 复张觉明女居士书(节录) 复愚僧居士书 复蔡契诚居士书(三则) 复念佛居士书 复罗智声居士书 复永嘉某居士书(节录) 复濮大凡居士书 复常逢春居士书(二则) 复方圣照居士书(二则) 复峄县宋慧湛居士书(节录) 复金益平居士书(二则) 复无锡佛学会少年学佛社书 复罗铿端居士书 复蒋德泽居士书(节录) 复卓智立居士书(节录) 复郑琴樵居士书(节录) 复宁德晋居士书(节录) 复潘对凫居士书(节录) 复智圆居士书 临终三大要 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德育启蒙 劝持《感应篇》与《阴骘文》 附一 文昌帝君阴骘文 附二 太上感应篇 附三 心与命(印光法师) 附四   序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矣。奉劝世人,当远罪求益,离苦得乐也   修订本编者按:《印光法师文钞》(以下简称文钞)广泛讲述信愿念佛,因果报应,敦伦尽分,家庭教育,直是劝世白话文(《文钞续编》序)。几年学佛深感近世纪说法第一者,非文钞莫属,故修订此小册子,介绍文钞给大众。   几读之后,体会文钞全部摄归于《大集经》“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一语(文钞特色就是如此)。此一语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度生总纲、是大总持语。因为由此一语可以看出,第一,亿亿人皆是生死凡夫,故有了生死事。第二,凡夫了生死唯此念佛一法而已,古佛也不能为凡夫讲出第二个法了。第三,时值末法,讲诵、修持,不离念佛;凡夫得真实利益,不离念佛。离此念佛与烦恼灭尽不能究竟相应、与法不能究竟相应、与利益不能究竟相应、与涅槃不能究竟相应。一切所修不过得人天福报及未来得度之因缘而已。第四,靠自力不靠佛力了生死,罕无一人。 (善导大师在《念佛镜》中云:“如来虽说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一门是为他力,余门修道总是自力”。又云:“如来八万四千法门若望念佛法门,自余杂善总是少善根,唯有念佛一门是多善根多福德”)。第五,末法,机理双契,依教奉行,唯此一法。观文钞对一切根性人说法,均以念佛为劝导,完全契合经教及两土古佛度生总纲。所以现代学佛,文钞当是第一书。   印光祖师是大势至菩萨化现。其宏法,多以广谈事项,少谈玄妙;广谈专修,少谈广学圆修;广谈持名念佛,少谈其他。是欲照顾绝对多数人现生了脱生死,得究竟利益。印祖曰: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参考上卷王德周、丁福保等书信,下卷一函遍复等书)。是知,人修行当以本位之事为基础,以超越之事为提高。即古人所讲君子思不出其位,素位而行(以十法界眼光,我们在人道。故要先作好人,作人以敦伦尽分为作人之大者。学佛,在凡夫地位以了生死为最初一步,凡夫了生死唯此念佛一招)。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念佛法门,当然是第一法门。   文钞广谈修持之道,立身涉世及事亲教子尤以《一函遍复》最为周到。于正心诚意,竭诚尽敬之旨,亦略为发挥。以对治今人向外驰求,及肆无忌惮之病(《增广文钞》卷2,28页)。故多录之(参考上卷朱南圃,劝吾乡初学佛者等信,下卷从祖师遗训,至复马契西居士书等信)。   是故修行人,如欲于现生决定要了生死,请将作大通家、参禅、学律、学密之念抛向东洋大海之外。依净土法门,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仗佛慈力,决定可以满其所愿。倘不依净土法门,所有修持,皆成人天福报,及未来得度之因缘而已。欲了生死,断难梦见。欲知禅(禅、教、密、律皆同一气氛,此语出自印祖上海息灾法会法语)净之所以然,非博览禅净诸书不可。即能博览,倘无择法智眼,亦成望洋兴叹,渺不知其归著。是宜专阅净土著述。然净土著述甚多,未入门人,犹难得其纲要。求其引人入胜,将禅净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无疑滞。语言显浅,意义平实,为研古德著述之初步向导者,其印光文钞乎。祈息心研究,当自知之 (《增广文钞》卷2,7页)。   以为看到文钞纲要,故选而录之,为同志向者参考,学习。万不敢与大通文钞者相比拟。欲求深入,请直接阅读文钞,不必受此粗心之蒙蔽。   愿此书功德,成熟一切受持者之净业善根;现生可入圣贤之域,临终往生极乐之邦;亲侍弥陀,跟随海众。   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十四日   编者按:印光法师是莲宗十三祖,一生专宏净土,不讲经论。杨信芳《纪梦悼印光大师》一文载,观音大士曰:“印光和尚是大势至化身”。驾慈航入苦界,度化南阎浮苦海众生。他的文钞是以书信的形式,对中国不同根性众生应机施化的开示,正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就以何身而为说法的特色。纵观印祖文钞,大笔墨提倡有三个重点。其一为因果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印祖常说:“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又说“教育子女为平治之本”。其二为敦伦问题。逢人请教佛法,印祖便说:“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决定念佛,求生西方”。其三为选择法门问题。印祖说:“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印祖毕生提倡注重的三个问题,对于今天在家学佛的同修,仍是应十分引起重视的问题,何以故?了生脱死为凡夫修行第一要务的缘故;时节因缘实为根本的缘故;无常迅速的缘故。《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们选编印祖文钞介绍给诸君,唯愿广大同修对照文钞、检点身心,进而做到真信实修,提高智慧,自利利他。愿人人用文钞做为自己往生成佛的大依怙,愿人人能够正确修行、往生成佛。   公元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一日   第三编者按   从1997年编辑此书起,至今五年有余。从六万来字增至十多万字,从48篇增至100篇。收入了一般书中找不到的清新内容。印后经几个朋友再次进行了认真的斟酌校对.纠正了一些抄错的字,以及由于电脑软硬件差异造成的错码;更改了一些字的字型,使之对大德更加尊敬;还删除了首页的题词,增补了原序。但一直由于经济力量所限,没有因缘再次印赠。   上卷有近二十篇关于迷途指航。下卷主要有关修持法则:其一,念佛圆通章的精华。其二,他力加持法门。念佛圆通章的精华就是一个“听”字;而他力加持法门的关键就是一个“诚”字。   现有朋友出资,又有几位朋友发心编排修订,本书才有第三次印行机会。若欲再印,可打联系电话:(010)66055898.   2001年12月   上网制作说明   受zhaoqy居士委托,将书信选文稿制作成网页上网。首先要感谢明觉居士等的帮助。总目录中的“精要提示”为songyl所加,意在便于识记,难免挂一漏万。   另,观文钞原集始知该书信选亦非收录全部书信,而是凭收录者个人观点而部分收录之,如此则难免夹杂个人观念于其中,请读者慎重。   Songyl于 2002年6月2日。   复陈慧和居士书(二则)   ①由慧洪转来手书,知宿因有在,一闻佛法,即生正信。然学佛之人,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吃素,信愿念佛。以此自行,复以化他。能如是者,决定现生可入圣贤之域,临终直登极乐之邦。今为取法名为慧和,谓以智慧调和身心,不使偏于空有诸见,及贪瞋痴等。而复以戒、定、慧,与慈、悲、喜、舍等相和,而为自利利他之据。庶不致蹈近来以高明自诩之狂徒,及卑劣自安之愚夫派也。   ②人生世间,危险万状,一气不来,不知又作何等形相。汝已投人,幸心地明了,一念孝慈,得复本体,若或迷昧,则便难归还矣。须知此尚是最好消息,若是投于异类,则更为危险。是知六道众生,均无异同,随业受报,莫定生处。汝经此难,可以决定求生西方之心,庶可由此一险,永享安乐矣。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彻悟语录,已请到。又将近印各书,凑六包寄去,祈查收。吃素一事,以不知人畜轮回,互生互杀之故,遂谬谓人应该吃彼,彼应该人吃。及至托质此中,则方知以前之所计为谬矣。汝既经此一番危险,固当勉学吃素。如在店铺,实难自由,亦当生不忍心,生度脱心,少吃为妙。若能自由,当以不吃。又修行净土法门,固不在出家与否。汝上有老母,下有妻子,若置之不问,自求安乐,则于佛法世法,均获大罪。以不能尽谊尽分,纵有修持,功难抵过,况不能修持者乎。观经,明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第一即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之修法,诸佛所赞。今之在家修行者,比四十年前,当多数十倍,何曾闻在家不好修行也。汝但依我文钞、嘉言录所说而修,决定可以与汝父、母、妻、子,同得生为圣贤之徒,没入莲池海会,方知吾言,决不诳汝。   《续编》上,170页   编者注:《十要》、《文钞》发挥《五经》中未发挥处至为周到。故人人应读。   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则)   ①居士林宣言书,词理周到,甚善。简章,亦极严整周备。足见云南佛化之兴盛象。然须恪守本分,切勿学好高务胜一派。譬如穿衣吃饭,须按各人身量食量,夏葛冬裘,渴饮饥食,则可以养身心。施之失宜,均可以伤身心。非饮食裘葛之有善不善也,视其人之善用与否耳。无论如何资格,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须注重净土法门,以仗佛力,比仗自力,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近有一种专逞口解脱者,指念佛者为腐败待死,祈勿被此种邪说所惑。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佛教正义,完全与伦常道理,相契相合。世有外道,多多剽窃佛教之名,而实行炼丹运气之道,反美其名曰三教同源。源固同也,流则异矣。若认异见者口说同源,以为即是三教之源,则得罪于三教圣人也,大矣。今且专致力于伦常净土法门,将来当可左右逢源。若舍此以秘密传授炼丹法为源,则成永迷真源,长趋邪径矣。宜与有宿根而未知佛法所以之信士言之,则其益大矣。耿其昌,法名德昌,韩寿山,法名德崇。须知本有性德,极昌明,又极崇高,良以不识,反成暗昧卑劣。若肯于一切起心动念处检点,自可复本还源,亲得受用,然不得不极力专注于敦伦念佛也。以此自行,复以化他,是名佛子。弘化社所有各书,当令各寄一二分,以备林友参阅。并令附寄书目,以便欲请以利人者,得以按章以请也。现有增修历史统纪印出,不久订成,当寄一二包以结缘。普陀山志,或于秋末冬初可出版。罗两峰正信录,亦可于秋初出版。净土十要原文,当于明年夏秋间出版,此书甚有益于净业行人。光以有此数事,故未能拒绝一切,虽名闭关,仍复冗事烦琐。待此种事了结,当必拒绝一切,以期蜡月三十日,无有障碍,随佛往生也。以后无要事,不可来信,以精神不给,无力应酬也。   ②所言腊月三十日,乃预计之词,非预知时至,谓在腊月三十也。腊月三十,年尽岁穷,故古人每借譬死期耳。若平常不早为预备,临时则定规手忙脚乱也。陈正庵等七人,既欲归依,当须依文钞、嘉言录修持,方可不负此心。现今各地外道甚多,彼均以炼丹运气,求成仙生天为极则事。既归依佛法,切不可又兼修彼法,邪正夹杂,正亦成邪。又须各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必须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培植家国之要务。使人各依此而行,天下自无不太平之事理。今天下之乱,其源皆由于不讲家庭教育,不讲因果报应之所酿成也。今寄新印增修历史统纪七包,正信录四包,到祈酌量分送。正信录,最能破拘墟之偏见。读书人之善根,被理学先生所断。而理学先生,悉皆窃取佛法之义以自雄,而又恐人学,故特加辟驳,以关闭后学,令不知佛法。然稍具宿根者,又何能关住,不过有此一曲折,俾中下根人,便无由亲沐法泽矣。今为彼等各取法名,祈为分书交彼,或将此书之大致,令彼各抄之。相片已无,但祈礼佛念佛,用我相有何所益。现今世乱已极,天灾人祸,亦莫此为甚。当此时世,大家均要发一番感激心,认真从伦常日用中,各各修持为人之道,而兼修净土法门。所谓即俗修真,居尘学道,佛法世法,一道齐行。往劫若不种善根,佛之名字亦难闻。若不认真修持,则成登宝山而空手回耳,其孤负佛恩、与己灵也,大矣。   《续编》卷上,20页   复王晓曦居士书   今年水灾,千古未闻,前途危险万分。汝若得大喇嘛之神通,则不须虑。否则,当志诚念佛,及观世音,以作预防之计。密宗一法,真实不可思议,小丈夫用之,或致未得其益,先受其损。愿勿过于攀高,或可亲得实益。否则,颇有危险。显荫,得密宗真传,又通台宗,已是显密圆通之灌顶大阿阇黎。凡有从彼受灌顶者,均可现身成佛。而显荫死时很糊涂(死在居士林,一弟子亲见),咒也不能念,佛也不能念。固知此法,不如念佛之稳当多多也。   《续编》卷上,56页   复闵宗经居士书   读与明道师书,具知为民为法之心,不胜欣慰。凡有犯法议罚,当须按其罪,并须量其力。若无财力,罚多,则一蹶不振,亦未免伤为民父母之谊。有力则可,无力则示警而已,庶几两适其适。至于寺门改向,殿亦改立,旧殿之本师石像不能动,又何须虑。正殿既供本师,偏殿岂不可又供本师乎。此固不须过虑。汝已辞职,若上峰不许,则固宜照旧整理。但只取简朴,不取华美。只期大家实信实行,不必定要作何建筑,撑何场面。净土一法,人人可修,修之均有感应。今人多多皆是好高务胜,以致或因撑场面,反累实益也。现今之人,一动手先讲建筑。未知净土之所以,便欲遍研大乘经论。或慕禅宗之玄妙,或慕相宗之精微,或慕密宗之神通。将仗佛力了生死之法,视之若不济事者。禅宗,纵能悟,谁到业尽情空地位。相宗,纵能记清名相,谁能真破我法二执。密宗之神通,及现身成佛,亦实有其事,然非尔我之根性所可冀及。有欲得神通,欲即成佛,而由兹著魔发狂者甚多。显荫,既通台宗,又得密宗真传,已是灌顶大阿阇黎。凡所与灌顶之人,通皆现身成佛。彼到死时,咒也不会念,佛也不会念。在彼平时,心中,语意中,每以法身大士相拟。到了临终,尚不如一字不识之老太婆,老实念佛者,为能安然念佛而逝之为愈也。成都有刘某,妄以一女人为证果,唯此女人之言是听。凡有驳者,即绝交不与通函。重庆一喇嘛,谓依彼之法,七日即可往生。一往生即成佛,并不须再行修习。此种知识,当敬而远之,勿一亲近,庶不至未得彼之益,先受彼之损。否则,得损处可保稳当,得益处恐怕在驴年。若明年便属驴年,则亦可为大幸,恐明年不是,则或至绝望。   《续编》卷上,56页   复朱南圃居士书   大悲咒,若恳切至诚念之,即有不测之感应。若向学密宗者求其读法,亦非不可。但学密宗者,多多不注重于念佛求生西方,或恐为彼夺其现生往生之志,以期现身成佛耳。现身成佛,谈何容易。若认做决定实能,则恐佛尚未成,魔已先成。以凡滥圣,躁妄虚夸之流,多多犯此种病,不可不知。闭关修行虽好,在家固宜随缘随分,自行化他,为最合机,何必以闭关为事也。若有家累,强欲闭关,反为障碍。所言预锡珍秘,不知净土法门,绝无所秘。若有口传心授之秘(竭诚尽敬,为学佛之无上秘法,当为一切人说之。不致力于此法,即是舍本逐末),便是魔外,不是佛子矣。密宗,则有秘传,然不若净土之为直捷稳当也。汝勿以现身成佛等大话自欺,则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欲现身成佛,或恐佛未能成,往生亦不可得,则两头成空,为可虑也。邹华棣,华松,既能笃修净业,则是宿有净土善根。今为彼二人各取法名,华棣法名慧荣,华松法名慧贞。智慧光荣,则可以自利利他。智慧坚贞,则不至见异思迁。世间聪明人,多多不自量,视净土法门为等闲,而欲于仗自力之各种深妙法门,得其巨益。卒至但识教义,未能心得,纵有心得,亦不济事。弃易求难,弄巧成拙,聪明人十有九个,犯此心病。不被此等知见所转,又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为真佛弟子,决定现生可以了生脱死。祈将此话,令彼视之。   《续编》卷上,69页   复李自初居士书   汝已受戒,已有文钞、嘉言录,依之修持,便可不负此生,又何必要访道于明师乎。须知佛法,犹如大海,谁能一蹋到底,一口吸尽。但肯依信、愿、行之念佛法门,决定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已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此之一法,乃如来普度一切若凡若圣之无上大法。若不专修此法,而欲于若禅、若教、若密、若律各种法门而了生死,漫说现生不得了,诚恐千生万劫尚难了。以此诸法门,通须断尽烦恼,方有了生死分。汝谓致书往来,指明一切修行之正路,文钞、嘉言录,岂非所指之路。但依之而修即已,又何须用信重指耶。文钞等汝尚不依,又何能用信重问重说,反于最少言句中,即肯依之也。汝果依文钞而修,管保即生往生西方。若于此法之外,欲得了生死之实益,梦也梦不到。汝肯依我所说,即与归依无异,亦不必又取法名,方为归依也。凡称上人,以不敢直称,则云上某下某。汝自称法名,也称上常下乐,则成胡说巴道,自高自大,不可不知。光老矣,不能常与汝复信,切勿常来信。若欲请经书,当向弘化社请。   《续编》卷上,70页   复冯偏西郑圆莹居士书   三四日前,接来函,并汇洋一百圆,已收到,勿念。即日弘化社,为诸位寄书三十余包,想已收到。以冗事无暇,故未为复。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须抱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方可出此五浊,登彼九莲。倘妄自尊大,欲仗修自力了生死之禅、教、密种种法门,则多分有因无果。何以故。以纵能彻悟自心,深入经藏,而烦惑不断得净尽,决无了生死分。况未能彻悟,与未能深入者乎。密宗,提倡现身成佛,亦非人人皆能如是。学密宗者,每每著魔,皆由不知自量,妄欲得神通、与成佛之所致也。诸位既具有信心,当依光所说之净土法门而修。须知此法,乃诸佛、诸祖、诸大善知识之所宏扬者。光不过承诸佛、诸祖、诸大善知识之语意,而传述之。切勿谓汝何人斯,遂敢令人舍佛所说之禅、教、密法门,而专依汝所说而修乎。若作此议,则为不依佛教。以光之所说,乃十方三世诸佛同说者,何可以光之不才,而遂不信从乎。现今邪魔外道,不胜其多,彼皆自谓最为第一,诸位莫被此种魔子所惑。若前已经入过其门,则当舍之净尽。切勿谓入时已发咒,恐舍之,或致遭祸。须知舍邪归正,何得有祸。不但无祸,尚有功德。余详文钞,此不备书。其所寄书,当按其人之资格给之,不必以出钱多少为断也。今将弘化社仿单(书目单)寄一张,如有多请以送人结缘者,即可按单汇款以请也。若有汇款,请于所汇邮票上,注明苏州养育巷邮局,则省事多矣。但写苏州,则归总局,去报国寺约有四里,往反颇不便。恐出资人名记不清,今将其单随函寄回,庶不至或有不得其书,而为致疑也。   《续编》卷上,90页   复黄涵之居士书   子建翁之西归颂,凑起一百六十字,意似可取,文颇拙涩,塞责而已。文六居士,既已茹素,丧中祭神、待客当均用素,以为地方开通风化。万不可随顺旧俗,张罗铺排,杀生作乐,以丧事为燕乐,庶可于亲、于己、于宾、于乡均有利益也。现今国运危岌,无论何人,均当以念佛、念观音为预防之计。除此之外,则任作何法,不奈业何,但成徒劳耳。祈以此,与一切有缘者说之。   《续编》卷上,92页   致阮和卿居士书   前者陈豫堂寄信来,言有六善女人求归依,令其回信寄于阁下,为其分交。又言前次归依之阮戚氏,法名德正者,即其夫人。知居士学佛多年,家人悉皆循化,为可钦佩也。不知居士于净土横超之法,能谛信否。今既有此因缘,不妨略摅心怀。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倘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倘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佛法门之利益,奚啻天渊悬殊。念佛法门,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断烦恼者,则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萨位。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恐居士未遇真知净土之人,或视为浅近,而专致力于明心见性之禅,谓其能识得自心,即算了手,故不禁络索一上也。光言不足为凭,请详阅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并光之文钞,当不以光为谬妄也。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著于唯究自心,谓识得即是道,而不须念佛求生西方也。古人如圆观,知过去未来,尚不能了。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禅,今人何能仿佛,而且又复受生。是知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之特别法门,则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梦也梦不著,不知居士肯信此说乎。   《续编》卷上,102页   致铭光居士书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根,实难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识,亦每每以宗教之义论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断烦惑,即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不思议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过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义,则其利大矣。聪明人,多以明理悟心为志事,而不知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念念若能相应,自可明理悟心。即未做到,而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校彼明理悟心,未断烦惑,仍复轮回生死,了无出期者,已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况既往生已,亲炙弥陀圣众,当即亲证无生法忍,岂止明理悟心而已哉。净土法门,唯上上根人,与愚夫愚妇,能得实益。而通宗通教之聪明人,多以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而以仗己道力为志事,甘让愚夫愚妇早预圣流也。贵邑或有此种见解之人,故为稍说其所以耳。既欲归依,今为取法名为契光。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果能一心念佛,即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若能心心相应,则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极平常,极玄妙,若能信受,可谓超格大丈夫。光以宿业,生即病目,幸犹见天七十多年。今则目极衰昏,拒绝一切笔墨应酬。恐汝或为他宗倡导所摇夺,故特略说特别、通途二义,庶不至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耳。当常看净土五经,则知净土法门,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总持法门。其有所未喻者,当常看净土十要,则群疑冰释,一心月朗矣。文钞,语虽拙朴,于禅净之所以然,与日用伦常之互相益,稍有发明,亦可以作自利利他之一助。   《续编》卷上,131页   复章缘净居士书 (节录)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法师之事,居士何可开此一端。以念佛法门,普被三根,以大家不知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为彼说其信、愿、行,令无知识有智慧者,各注重于此。何可只图扩张门庭,不计行人契机。唐道绰禅师,一生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此老尚是善导和尚所亲近者,寿八十余,计所讲,每年当讲三四遍。今则提倡佛七中,讲别宗经。若会众于净宗悉皆深通,尚可。恐通者百无三五,不通者十有八九。彼泛讲经之法师,尚有许多不以念佛为然者。今不注意于仗佛力,现生了生脱死之法门。而为不识净宗者说般若,是令彼等专心致志于开悟一边,而反将弥陀大慈悲,俾博地凡夫现生了生死之大法,作等闲看。请讲者无所知,应讲者何不为说其所以。如彼不听,当云,我非讲经之人,请专以讲经为事者讲之。南通唐闸居士林,很认真。去年一林员颇聪明,讲一次地藏经,从此一般不知念佛法门,是凡夫仗佛力现生了生死之法门,遂多半不念佛,而专以听经为事矣。林长请光与讲经者说。因示之曰,佛法如大海,一滴具万川之味。佛法如帝珠,一珠具千珠之光。在大通家分上论,粗言细语总一真。在未到家分上论,当以就路还家为省力。况已证等觉,欲圆满佛果,尚须念佛求生西方。而将堕阿鼻,十念成功,亦可高预海会。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阳春一到,百卉敷荣。其为妙利,非佛莫知。何不在此等处,发起彼等之信愿心,俾各各悉得往生。校彼字诠句释,以作未来得度之善根,奚啻天渊悬殊也。遂仍依常规,不于一林作二派之行持矣。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以众集念佛,不将法门之所以,与修持之方法利益,为众演说。则不知宗旨,便只得一人天福报,深负佛恩。   《续编》卷上,276页   复修净师书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仗自力了生死,非一生两生能了。证初果人,尚须七生天上,七生人间,方证四果,四果则了生死矣。未证初果之人,升沉不定。今生很好修行,来生造大业者,百有九十多。证初果人,纵令以威力逼令造业,宁肯舍命,不肯造杀、盗、淫等恶业。若不出家,亦取妻室。若令邪淫,宁死不行。此人虽未了生死,决定不会下降。未证初果者则不定。纵一生两生不造业,决难永不造业。故知仗自力断惑证真之难,难如登天矣。念佛之人,必须生真信,发切愿,决定现生求佛加被,到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平时念佛,如丧考妣,如救头燃。又须以此法门,随分随力,与一切人说。又须事事尽己职分,便可满愿。欲看经,则宜先看净土五经。欲看浅近之书,当看印光文钞,印光嘉言录。再欲看最切要,极深妙,又易于领会者,当看净土十要。欲知古今往生事迹,当看净土圣贤录。现在不能寄书,当向成都北门东珠市巷三十二号,谢慧霖居士借看。彼此各经书均有,但不能送人。重庆佛学社,光十多年前,各经书送几十捆,或尚有。问佛学社王晓西,舒次范,王适均等,当可有则送汝,无则借看。三台县三元宫巷,蒋特生处,或尚有之,有则必送汝。四川寄书,唯重庆佛学社最多,次则蒋特生。谢慧霖处,不过令彼看,无令送人者。念佛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均好念。若衣冠整齐,手脸洁净,出声念,默念,均可。若睡倒,及衣冠不整齐,尚未洗漱,及到不洁净处,或抽大小解时,皆须默念,不宜出声。虽睡不可赤体,须穿衫裤。心中常存敬畏,不可放纵。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光老矣,目力、精神均不给,已经拒绝一切信札。愍汝之诚,为汝说其摄心,及请经书之办法。然经书已久,恐无存者,即借不到,亦有利益。若借得到,当依之而行,则往生便可决得矣。   《续编》卷上,279页   复岳仙峤居士书   若欲此生亲得实益,当依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可决定了生脱死。若不依念佛法门,且莫说未得佛教之真传者不能了,即得亦不能了。何以故。以得真传,乃大彻大悟,非是实证。证则可了,悟则未了。修余法门,皆须断惑证真,方了生死。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正助合行,不但决定往生,而且品位优胜。不但精粹纯笃之人,决定往生。即五逆十恶之流,临终能生大惭愧,生大怖畏,志心念佛数声,随即命终者,亦得决定往生。以佛慈广大,专以度生为事。一念回光,即蒙摄受。所谓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也。末世众生,不依净土,修余法门。但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缘而已。以无力断惑,则生死根尚在,何能不发生死之苗芽乎哉。   《增广》卷2,18页   复周群铮居士书   讲起信论甚好。但恐能领会者少,则于天机浅者失利益矣。似宜净土法门,与之并行。令彼先知了生死之要道,又知佛法心法之要,则为机理双契矣。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若夫研究起信,虽亦具因果净土。而凡夫知见,不能普领全义,又不能按论起修,则只一解义了之矣。无论何等根性,因果净土,为必不可不先讲究也。至于教相,亦须择人而施。以学生各有所学之事,佛学乃兼带耳。天机若浅,则专务教相,或将净土抛在脑后,致成有因无果之结果。是不可不相机而设法也。今之崇相宗者,其弊亦复如是。彼提倡者,实不为了生死,只为通理性,能讲说耳。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难,断不肯唯此是务,置净土于不问,或有诽薄之者。此其人皆属好高务胜,而不知其所以高胜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甚矣,学道之难也。弘一师之志,唯弘一师则可。若无大精进,生死心不切,则成懒惰懈怠之流矣。今之僧人,实难令人生信。但既追悼僧人,何可诽谤僧人。若举其善者,戒励不善者,则无过矣。然自既在学生之列,即戒励亦宜缄默。以此种事,唯有德望者,方可举行。非黄口雏生之所宜为也。残经无可修补,烧则无过。如可看可补者,则不宜烧。有不知变通,一向不敢烧。此经毕竟不能看,兼不能如好经收藏,反成亵渎。兼以亵渎之过,贻于后人也。岂可不知权变乎哉。光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   《增广》卷2,11页   复王与楫居士书 (节录)   光一介庸僧,毫无淑状。一向行乞,亦不能得。遂于大富长者之门,拾取所弃之残羹馊饭,以自滋养。亦有不嫌酸臭者,迫以求施,遂即以此见与。但取彼此相适,并不计余人之所厌闻而不欲见也。以故一无所宗,二无门庭,三无眷属。并未与人结一同参,立一社会。凡有来者,则令其各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即上等天姿,出格学识,亦以此相奉。喻如童子奉沙,只期摅我之诚,绝不计及彼之可用与否。不亿二字贱名,竟渎阁下之耳。二十日接手书,不胜惭惶惊惧欣慰忧戚之至。以阁下误听人言,误许为法门中人。遂将错就错,陈我劣见于左右,以答谬为称许之意。知所说固不当阁下一盼,然不妨聊表我心而已。窃谓现今世道人心,陷溺至于极点。又加国用空乏,赋税比前重得数倍。诸物昂贵,民不聊生。天灾人祸,频频降作。值此时际,欲宏法道,只可普与来者,指其学佛要义。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各尽己分,以立基址。由是加以主敬存诚,克己复礼。明因识果,期免轮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天姿纵高,亦当依此而行。于有余力时,不妨研究一切经论。令其在己家庭,随分修持。则不须广建屋宇,备立人员。彼此往来,旷职费日。此诚现今宏法,将计就计之最上一著也。   《增广》卷2,42页   与陈锡周居士书   如来出世,说法度生,原欲一切众生,直下了生脱死,亲证无上觉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等,不能究竟畅佛本怀。只得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大根则称性直谈,为说佛乘,令其即生圆证佛果。如华严经之善财,法华经之龙女等。次则为说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令其渐次修习,渐次证果。又其次则为说五戒十善,令其不堕恶道,受人天身,渐种善根。随其所种善根大小,将来于三乘法中,随宿善力,发诸现行。或依菩萨乘,修六度万行,而得亲证法身。或依缘觉声闻乘,悟十二因缘及四谛法,而得断惑证真。此诸法门,虽则大小不同,顿渐各异。然一一皆须自己修习力深,断惑证真,方可超出轮回,了生脱死。若三界内见思二惑,丝毫未尽。则生死根本,未能斩断。纵令定慧力深,依旧无由解脱。如三果圣人,尚生五不还天,经许多劫,方证四果。若证四果,则生死根本,断尽无余。然只是小果声闻,尚须回己所证小果,趣向如来大道。于十方世界,乘愿受生,广行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随己功行深浅,或渐或顿,以次证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诸位。至等觉已,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便入妙觉位而成佛矣。如来一代时教,所说法门,虽则无量无边,其证入地位,毕竟不能超越于此。虽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最为圆顿直捷。然见性成佛,乃约本有法身,不涉凡圣因果修证而论。若依修证地位而言,亦与教家了无异趣。而末世之中,人根陋劣,知识鲜少,悟者尚难其人,何况实证。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声,或止数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况彼修行世善,不作诸恶者乎。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即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急急讲求,以期深造其极乎哉。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五阴者,即色受想行识也。色,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即触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等法,于六尘境,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故名炽盛也。又阴者,盖覆义,音义与荫同。由此五法,盖覆真性,不能显现。如浓云蔽日,虽杲日光辉,了无所损。而由云蔽故,不蒙其照。凡夫未断惑业,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显现,亦复如是。此第八苦,乃一切诸苦之本。修道之人,禅定力深,于六尘境界,了无执著,不起憎爱。从此加功用行,进证无生。则惑业净尽,斩断生死根本矣。然此工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实难。故须专修净业,求生极乐。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莲花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树林,皆演法音。随己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至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逆顺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狱。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如其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不离心口。若盥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或声或默,皆无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勿谓此等时处,念不得佛。须知此等时处,出不得声耳。又睡若出声,非唯不恭,且致伤气,不可不知。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即念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将毕,归位跪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净土文毕,念三归依,礼拜而退。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则礼若干拜佛外,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或在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又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堤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必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此念佛法门,一代时教大乘经典,尽皆赞扬。小乘经中,绝不提起。有不通教理者,斥为小乘。乃无知邪说,不可听从。又乩坛所说,多属灵鬼依托当人之智识而作。若说世间道理,则是者尚多。若说佛法,则非己所知,妄造谣言。如金刚直解后,所附之先天古佛宝号,乃灭人慧命,瞎人正眼,极恶无比之魔话。以此施人,罪过无量矣。   《增广》卷1,23页   与丁福保居士书   近世士大夫,多守拘墟之见。有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相告者,则曰此稗官野史小说家凭空造者,何足信乎。其人亦曾读经阅史,虽见此种事,亦不体察其所以然,其拘墟也仍复如是。居士将历史之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事,集之于一编之中。上而麟经,下及明史,其事迹的的可考。彼拘墟者读之,当必哑口不敢谓其无稽妄造矣。至于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若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一不实践。虽终日奉佛,佛岂之哉。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语云,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学佛者亦复如是。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法,先须克己慎独,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谓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恶,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何异先服毒药,后服良药。欲其身轻体健,年延寿永者,其可得乎。实验一书,堪破此弊。流通于世,大有利益。又苏州彭希涑曾辑二十二史感应录,于历史中,摘录因果事实百八十余条。不知阁下曾有此书否。若有,宜一并排印,以辟拘墟者之眼界。又二十四史,奇事固多。居士博览无遗。宜将非凡情所测之事,如欲海回狂后所标者,并诸因果轮回等事,尽录而辑作一书。以为治国安民,了生脱死之一助,则其功德大矣。不知肯满我愚愿乎。   《增广》卷2,16页   复永嘉某居士   灵峰老人,乃末法绝无而仅有者。其言句理事具足,利益叵测。随人分量,各受其益。子弟之有才华,有善教,则易于成就正器。无善教,则多分流为败种。今日之民不聊生,国步艰难,几于蹶覆者。皆有才华无善教者,渐渐酿成之也。无才华,固宜教其诚实。有才华,益宜教其诚实。然诚实亦可伪为。最初即以因果报应,及人之一举心动念,天地鬼神,一一悉知悉见,作常途训诲。而阴骘文,感应篇,必令其熟读。且勿谓此非佛书而忽之。以凡夫心量浅近,若以远大之深理言之,则难于领会。此等书,老幼俱可闻而获益。而况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乎。佛尚以死尸粪秽毒蛇,令人作观,以之证阿罗汉者,逾恒河沙。况此种贴实存养省察之言句乎。楞严一经,不知净土者读之,则为破净土之元勋。知净土者读之,则为宏净土之善导。何以言之。以自力悟道之难,净土往生之易。十法界因果,一一分明。若不仗佛力,虽阴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为地狱种子。而且二十四圆通之工夫,今人谁能修习。唯如子忆母之念佛,凡有心者,皆堪奉行。但得净念相继,自可亲证三摩。知好歹者读之,其肯唯主自力,不仗佛力乎。不知好歹者反是。以其止欲为通家,无心了生死耳。   《增广》卷2,5页   与聂云台居士书   接贵家语,不胜钦佩。文正公心法,阁下得而传之,故能脱离富贵习气,乐我天真,不随物转也。致某君书,实为振兴颓敝之妙法,恐某君无此志向,则了无所益。然公之众览,必有肯取法者。盗窃因缘,推至其极,则可以为圣为贤,实为救世至文。由是知因果之道,至深至远,彼以因果为权渐小乘者,皆道听途说之流也。光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当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报应,虽佛菩萨圣贤俱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又曰,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又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彼学堂提倡男女平权,直是不知世务。须知男有男之权,女有女之权。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职,其权极大。光之愚见如是,不知阁下以为然否。如其不甚悖谬,敢祈大加发挥,亦未始非挽回世道之一助也。   《增广》卷1,89页   复周群铮居士书一   昨接师导信,言汝上月病势甚险。近已痊愈,幸甚。人之处世,一一须按当人本分,不可于分外妄生计虑。所谓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务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须知了生死,愚夫愚妇则易。以其心无异见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妇工夫,则亦易。否则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妇之能带业往生。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否则求升反坠,乃自误耳,非佛咎也。   《增广》卷2,8页   复周群铮居士书二   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彻底放下,彻底提起。中下之人,以无一切作为,遂成懒惰懈怠。则自利也不认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杨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须二法相辅而行,但专主于自利一边。二林之语,亦不可误会。误会则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乃专主自利,非并随分随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全废也。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故。自未度脱,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譬如吃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睛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人当自谅其力,不可偏执一法,亦不可漫无统绪。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朋友,下而妻子奴仆,皆以此为导,将谓非自利乎。一灯只一灯,一灯传百千万亿灯,于此一灯,了无所损。孰得孰失,何去何从。岂待问人方了知乎。   《增广》卷2,8页   复乔智如居士书   凡人做事,当认真做,不可潦草塞责。况佛弟子为监狱之教诲师,有感化人心,成就正器之责任乎。语云,君子思不出其位,既膺此职,必期于令监犯革心服化为事,则功德大矣。所言三女居士,既欲归依,当与彼说,要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必须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善教儿女。儿女虽小,万不可任性娇惯,必须对彼常说因果报应,使彼心中常存畏惧,自然不至将来作伤天损德之事。此提倡因果报应,及善教儿女,乃天下太平之根本****,对一切人,皆当以此相劝,非但为女人言也。陈吴氏法名志清,康金氏法名志净,倪康氏法名志澄,总以出此浊恶世界,生彼清净佛国为志而已。祈为函致,兼说光所嘱之意,令彼作一真实修行人,并教儿女亦修行,庶不愧归依佛法之一大事也。天下治乱,在于家庭中操之有道与否,此根本上之切实议论也。   《增广》卷1,90页   净土指要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
本文档为【印光大师书信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313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5KB
软件:Word
页数:69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14
浏览量: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