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举报
开通vip

《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林 亦 广西大学中文系 屈大均 《广东新语》共28卷,每卷述一类事物,凡广东之 天文地理、人物风俗、物产经济,无所不包。屈氏生于明崇祯三 年 (1630),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 (1696),字翁山,又字介子, 号菜圃,广东番禺人。书中虽仅在卷十产 (文语》中有 “土语” 一条专论方言土语.但此书所记均广东十郡之所见所闻,我们可 从中窥见不少明末清初广东的方言。而且屈大均生活的年代,也 正是许多广东人移居广西的时代。 粤今为广东省简称。作为承古的族地概念,与后来的行政区 ...

《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林 亦 广西大学中文系 屈大均 《广东新语》共28卷,每卷述一类事物,凡广东之 天文地理、人物风俗、物产经济,无所不包。屈氏生于明崇祯三 年 (1630),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 (1696),字翁山,又字介子, 号菜圃,广东番禺人。书中虽仅在卷十产 (文语》中有 “土语” 一条专论方言土语.但此书所记均广东十郡之所见所闻,我们可 从中窥见不少明末清初广东的方言。而且屈大均生活的年代,也 正是许多广东人移居广西的时代。 粤今为广东省简称。作为承古的族地概念,与后来的行政区 划名称是有区别的。两广境古属南粤 (越)地。《新语》常称东 粤、西粤,可见粤概两广。 《诗语)“粤歌‘:‘粤俗好歌”,“东西两粤皆尚歌,而西粤土 司尤盛。”说明西粤多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广 西说是宜州人,《新语》云为阳春人,故事情节雷同。作为方言 学的概念,粤语亦覆盖两广,平话为粤语之一支。广西境内的粤 方言,并非都是近代自广东来。早期北语南下,经由广西顺流下 广东的历史不应忽视。 狭义的粤语,即广府白话,则是明清后陆续自广东溯江西渐 的。“南宁市在一百多年前仍主要通行官话、平话和壮语,讲白 话的只有很少人。20世纪以后,操白话的居民才陆续增多。抗 战期间,大量的广东人移居南宁,南宁市才通行白话,后来逐渐 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取代了当地的官话、平话和壮话。”(欧阳觉亚1995) 南宁的地 方戏琶剧就是用蓝青官话唱的。 近一二百年来,广州话逐步取得粤语标准语的地位.通称白 话。其他地区的粤方言则多以地名冠之。对外总卑称村话、土 话、土白话等,然而或许这村、土正是早期粤语的正味。使得广 州话与其他粤语次方言拉大距离的主要原因,是广州话受权威方 言影响的文读形式扩散速度相对要快,逐步挤掉了白读形式。 (东莞县志》(1911年重刊本):“考莞旧志称东晋时中原士大夫 徙居于此,今邑中旧族溯其先无不来自岭外。五代南宋间至者尤 多,而又僻在东南,无广州四方杂外语音混淆之嫌,其方音似更 胜也。”间接指出广州话受通语及其他方言影响而变化较快。本 文从 (广东新语》选择数条较为特殊的方言材料,参之广西部分 粤语及平话方言,探讨屈氏之时广州话的 .正味”。分语音和词 汇两部分。 一 语音部分 1.轻唇读重唇的残迹 番禺之 “番”读重唇自不待言。《文语》“土言”:“广州谓新 妇日心抱。”“新妇”是东南许多方言共有的词语。广州话至今仍 说 “心抱:,mlP’ou4”,包含两种语音现象,一是“妇”读重唇 创;二是古豪模韵同音。“妇”为 (广韵)有韵唇音字。与多数 方言一样,流摄部分唇音字入遇摄。广州话里,遇摄三等唇音除 微母外已变轻唇音,读fu。“妇”的文读也不例外。但在 “新 妇”一词保留重唇,故与模韵唇音字一起复元音化.与豪韵的 “抱”同音。“新”因p‘而韵尾同化为一m,读同“心”。南宁、百 色豪模韵亦混,“新妇”读4耐 Pt矿或4。,p淤均可;梧州模 豪不混,读朋m,p·矿,“抱’,念p‘ou’ 。平话 “妇”读轻唇音,亭 子说4耐 分.宾阳说4onlfou月,故“新’投有读成 “心”。 《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2.齿音读舌音 齿音读舌音的现象,闽、客、赣等方言比较多,粤语只有一 些残迹。“顺德谓欺曰到。《史记》:‘张仪曰,不如出兵以到之。’ 索隐日:‘到,欺也。犹俗云张到。’谓张网得禽兽也。到,得 也。张仪善欺,故谓欺人曰张到也。”此引自《史记·韩世家》。 《索引》原文: “到,欺也。犹俗云 ‘张到’。然 (战国策》作 ‘劲’,劲,强也。”王念孙认为作“劲”是,“到”乃形近之误。 (见《读书杂志·战国策一》“到秦”条) 《索引》所言不好理解,屈氏的解释也颇牵强。至于“到秦” 当为 “劲秦’,,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既然 《索隐)有“犹俗云 ‘张到’”之语,可见唐代俗语确有管 “欺骗“叫“张到”者。能 否假设 “张到”为切语,是 “欺”义的口语音。现代 “欺”也多 用于文言,口语一般另有说法。《广东通志》 (1864重刊本): “广州谓欺曰到。”今梧州老派说tjj了,音同“赵”。今客家话也 有此说,江西的龙南、一全南、定南等地说tltau,安远te‘a,于都 tI’。,均与“赵”同音。“张赵”为中古知组字,古读如端组。顺 德说 “到”,梧州话及客家话说“赵”,是否可视为同源,反映了 古知组的演变轨迹? t听”,(新语》出现多次,刀研义。书中无 “剁”字。(广 韵》药韵:“研,刀研。”之若切,过韵:“剁,剁研,判也。”都 唾切。今客赣方言买肉说 “研肉”,念之若切。粤方言刀剁义读 过韵和药韵都有,读入声药韵的,多念舌音t声母,如广州、梧 州、南宁、百色都念toks。这当是比之若切更早的层次,可能屈 氏时代广州话就念此音。平话说 “剁,,,读都唾切。 广州话 “如何”称 “点样”;粤歌“鸳鸯怎得不相寻”,“怎 得”,今广州话仍说“点得”,可见 “点样”即 “怎样”。(广韵) 和《集韵)无“怎”字。《五音集韵)寝韵:“怎,子呼切,语辞 也。《五音篇)中先人立作此字,无切脚可称。昌黎字定作忱字 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第一等.呼之可为正矣。今此寝韵中精母之下创立切脚,其吟字 晓母下安呼怎切,两字递相为韵,切之,岂不妙哉。”“怎”字宋 代语料多见。(正字通》心部;“怎,语助辞.犹言如何也。程、 朱语录中屡用之。”(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道:‘你夺我的鸡 怎的?你又不买。’.“怎的”即“怎得”义。‘音韵史研究一般认 为一m尾韵在北方话消失的年代不晚于16世纪 (王力19即)。在 朝鲜翻译韵书中,一。尾消变在14世纪末的 ‘华夷译语》(1352) 中已出现,在 (洪武正韵译训》(1455) 时代已完成,到 (翻译 老乞大朴通事》 (16世纪)时代已消失得非常彻底。但“怎” “甚’二字直到 (伍伦全备记谚解)(1721)、(重刊老乞大谚解) (1795)里还保留着一尾,尤其是作疑问词时。(金基石1997) 今粤语有不少方言精清读如端透的。北方也有,今山东潍坊的诸 城、五莲两县,精清与端透在洪音韵母前读t一、f一。现代粤语平 话主要来自宋以后南下的北方方言,此词也许可作一证。张惠英 (2001)认为“点”大概是‘底物”的合音词,亦备一说。 “如何“今南宁说“同点”,梧州说“点文(阴平)”。平话说 法相距甚远。 3.豪模同音 如上文“新妇曰心抱“。又“广州语多与吴越近,如缓同苏, 逃同徒,豪同垫一 毛同无,早同祖,皆有字有音。”“豪同堡” 不知所本,“崭苏”同音是东南地区不少方言的共同特点,暂不 论,其余均为豪模相混。“禽之案曰酬.雌鸡伏卵曰哺翻。”“哺” 即“范’,。《广韵》:“哺,食在口也。”薄故切。”范。鸟伏卵。” 薄报切。(食语》“火酒”条:“果则以倒捻子为最。倒捻子一名 私子。”(木语》“诸山果”条:“曰都捻子··⋯子如软柿,外紫内 赤,亦小,有四叶承之,每食必倒捻其蒂,故一名倒捻子。”唐 刘询 《岭表录异》卷中:“倒捻子,寞丛不大,叶如苦李,花似 蜀葵·一 有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沛蒂。食者必捻其蒂,故 《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谓之倒捻子二或呼为都捻子,盖语讹也广此证当时粤地已有豪 模韵相混。 南宁称t.u6(音豆)捻,称番石榴为花捻,儿时总以为 “捻”是此类植物的通称,小如豆的称“豆捻”,现才明白,实为 “倒捻”之音变。 ’今广州话豪韵与模韵 (见系除外)归并,读ou,这种音变 有两种可能,一是先经历了豪韵高化并入模韵,读u,再双元音 化变ou;二是豪韵高化至ou,与此同时,模韵也双元音化变 ou,_二者即相混。从刘询语及南宁话说 “豆捻吮看,当是第二种 情况。麦耘先生(1998)也认为,早期粤语的模韵当读u,假定 豪韵读二,后来模韵的ou出现,这两个发音接近的韵母就合流 了,“由于元音受韵尾影响而升高的是一种自然倾向。所以合流 的方向是ounou。, 屈氏又云:“谓淫曰坟,蛟音豪。”当念h力u。表明豪韵字在 高化过程中仍存文白两读现象,今广州郊区豪韵字仍有读au, 或白读au,文读ou的。模韵字的双元音化,也首先从唇舌齿音 声母开始,至今牙喉音字仍念u。今广州郊区的文冲、小洲。模 韵仍读u。广西的南宁、百色等地豪模韵均读u,而梧州不混, 豪韵念ou,模韵念。。‘平话亦不混,亭子话模韵读u,豪韵念 au;宾阳话模韵念ou,豪韵念二。 豪韵的演变:.au(。u)~a,。,于 如~u 模韵的演变:’时。时:u 以上豪模韵演变过程的各种语音形式,在今粤方言中都有存 在 。 4.古效、咸、山摄开口二等字在南宁、百色等地白读读二 系韵 《新语》:“谓淫曰蛟,蛟音豪。又曰缪毒。”“缪毒’为晋词, 与今南宁话说 翻缪h滋1口意同。 “毒“即 “豚”, (广韵)屋韵 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豚,尾下窍也。’丁木切。《广雅》:“臀也。”也写作“尿”或 “启’。广州南宁白话形容浪荡女子走路作态的样子叫“妓尸纯 豚”。(广韵):“缪,拓也。,鲁刀切;又,“格物。“郎到切。南 宁话读la犷:没有与豪韵字一同演变为u。肴韵:“妓,蛟淫。” 屈氏“妓音豪”当读hauZ,今梧州话、亭子平话同广州,读 hauZ;南宁、百色读h£u井。此义宾阳则说1耐,当源于 “缪”。 一“以手按物曰捺,难人声。”梧州话同广州,读natg,南宁、 百色念耐9。亭子同南宁,宾阳此义说t扣n6。 “露大齿白能牙。”梧州同广州,说声u‘,;南宁、百色说 声u6。 ‘广州谓烹物曰熠,亦曰押也。”(广韵》洽韵:“煤,汤煤。” 士洽切。此词粤、闽、客、赣及平话方言都用。广州、捂州及平 话说扭p.南宁、百色说了印。 以上字均开口二等字,南宁话有系统的文白读,文读同广 州,主元音为川 白读元音为。。百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读文读 被视为做作,至今白读仍是主流。人言南宁白话土,就土在白读 。系韵。而二系韵就是从广东人桂的,代表广西粤语较晚的层 次。今广东粤方言仍有二等字还保留整套。系韵的,南海、番禺 的情况与南宁就很接近。南海受广州文读的影响,咸山摄开口二 等读。m、。的已几近消失,但大沥冲表村仍能听到 “食饱 拌u,、“胭觉k矿”、“挽穿记 tJ押1’、“捞1。护”等说法。梧州 受广州话影响最深,也仍留有不少。系韵的残迹。这些似乎都暗 示二等字有过高介音的阶段,从平话也能看出来,与白话不同的 是,高介音的痕迹表现在见系声母上。宾阳话效、咸、山等摄开 口二等的韵母无介音,但见组声母胯化为tJ、才、珍,与部分三 等韵同,四等韵却无此现象。屈氏时代的广州话,二等字可能已 很少。系的白读。 5.“来”的音变与止摄开口字复元音化 《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来曰趁”,仁来”为哈韵字,“趁”为之韵字。可证屈氏时二 字在广州话同音。 大部分音韵学家把哈韵拟作低元音.也都有现代方言的支 持,而周法高先生和Pulleyb纽nk都拟作。扮 《隋韵谱》泰韵与 代、队基本独用。泰韵字不与止摄字通押,而哈灰韵却有数例与 微韵相叶例。“泰韵ai带低元音,所以不会与带高元音的微韵合 韵,但是哈灰韵却能与微韵合韵,而且很少与泰韵合韵,这说明 哈灰主元音并不像泰韵那么低。所以周法高先生把哈拟作抓是 比较符合当时实际语音的,到后来它的元音才进一步低化与泰韵 合流。”(潘悟云2001)宋代福建文土诗文用韵“来”字6次押 支微部。(刘晓南1999)宋王株 (野客丛书》:“今吴人呼来为 厘。犹有此音。,,龚明之 (中吴记闻》:“吴人呼来为厘,始于陆 德明,‘贻我来牟’“ 弃甲复来’皆音厘。’盖德明吴人也。”((说 郭》卷一九引)明成化本 《白兔记》表动词待续体的“来”,用 于动词或动宾词组后,表动作或行为的持续状态,或写作“里”: “老娘在此,这里穿昆子忙里。’(5页)。康熙25年 (1686) 序 刊本 (临晋县志):“至如‘来’读为 ‘厘’,本属古协”。可见 “来”读如止摄由来已久,而且南北如此。 “来”字在今闽、吴语一些方言点仍有文白读,白读与止摄 开口字同韵。白话哈韵读滋,少数字读ai。唯“来”字有文白 读,文读与其他哈韵字同,白读广州话念lei或1初。捂州、南 宁、百色都念城。我上的中学在琶江边,来自船家的同学把 “来’说成11:,音同“离”,印象特别深。南宁的船家说白话。 明清时期广州话“来鳌”读lei;“怒目视人曰膝.音利。, ((广州方言词典》作,职顶”,《广韵)界韵郎计切,“求视飞 又师蚁切,与南宁话斗砂 相近)说明止摄开口三等已变复元音。 两广粤方言中,止摄开口保持单元音1的方言不少扩如广州 附近的番禺、顺德及广西的粤方言,广州早期音也应如此。在谈 功2 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到顺德方言的止摄见组读音时,李新魁先生 (1994丫说:“这些 都与番禺话一样,保留了粤语较早期的状态。它较少发生1>ei, y>ey的我们称之为韵尾 ‘繁衍化,的过程。”平话无文白异读, “来”念lai,’与“盆,不混,宾阳话止开三除知章组及日母字读 1外,其余读复元音ai,倒与广州话相近了。 二 词汇 1.广州“饮食曰噢”,应是当时的口语词。《新语》行文多 言“食”,当是雅言。“噢”一般认为是中古词语,但汉代已出 现。中古后成为很常见的口语词。(玉篇·口部》:“嗅.咦也。” 宋代黄彻 (碧溪诗话》批评杜甫的诗,“数物以 ‘个’,谓食为 ‘噢’,甚近鄙俗厂今广州话除个别书面词语如“噢h汾”,都 说“食”_了,“噢ja护饭”也多用于诙谐的口语。这应当是文言 战胜口语之一例,可能也与周边闽语、客家说也说 “食,.的大环 境有关。两广粤语及平话,“饮食曰噢”的地区占多数,尤其在 广大农村。说 “食”主要是一些城镇,如南宁、梧州就处于 “嗅”的包围中。从梧州、南宁、百色等沿江地区说 “食”不说 “噢”的情况看,广州话文读 “食,挤掉白读“噢”是屈氏时代 以后的事。 2.“游戏曰则剧,杂剧也,讹杂为则也。”粤歌;邵抽子批皮 瓤有心,小时则剧到如今。” “则剧”一词见于宋代语料。《朱子语类)卷104:“此等议 论,恰如小儿则剧一般。”宋刘克庄 (贺新郎》词:“生不逢场闲 则剧,年似龚生犹夭.唤紧处无人曾道。‘节日分送的供娱乐玩 耍的钱叫‘则剧钱”。宋岳坷 《宫词》:“红尘一骑传天使,为送 宫中则剧钱。”清 (古今图书集成》引 《广东志书‘广州府》:“游 乐曰则剧。按:《朱子语类》亦言则剧。闽广有此语广 今广州话 “则剧”作恶作剧、作弄、嘲笑讲,含贬义。如 (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则剧下拒至得。”在闽方言语料中已难见到。在广西,把游玩、 玩耍称则剧的地区还不少。有属平话的,如佳北的宜州、融安、 融水;桂中的宾阳、横县、马山、上林等;属粤语的,如桂东南 的贵港、佳平、平南、苍梧、梧州郊区;桂东的钟山,甚至富川 的一些平地瑶 (已说汉语),均有此说。但除了宜州百姓话说 “做剧”,融安融水说t血k‘k(音同“独极”,实为“作剧”的早 期读音)前字读不送气塞音塞擦音,其余 “则”均读同心母,念 5或4(的。“则”本精母字,精心为同部互转。有的二字均保留 入声,如梧州郊区说*记kek,;更多的情况是因连读而音变, “则”字的一k尾与“剧”字的声母k相逢,变为鼻音韵尾一。。如 宾阳、横县读4叨k泳。钟山话入声塞尾基本消失,说脆 枕, 甚至单说脆。无论哪种情况,前字均读德韵阴调,与屈氏所言 之 “杂”字不符。 东莞 “游戏曰隙.顺德曰仙,曰欣,新会曰流。”“隙”一般 写作 “燎”。《广韵):“燎,相燎戏也广 落萧、力币二切。此说 在两广粤语、客家很普遍,广州至今口语仍说燎1。,liu是文 读。闽方言说 “客聊”,“宁聊”,“聊”即 “燎”。粤西的德庆、 郁南说 “荡”。广西东南部多说“燎”、“荡”。亭子平话说 “欣,, 与明清时顺德方言同。南宁以西多说 “耍”,与珠江三角洲的三 水 (西南)、高明(明城)、中山(石岐)、鹤山(雅瑶),及粤西 的清远、阳山、一连县 (清水)等地同。连山 (布田)说 .耍极仲, 则合以“耍”、“则剧,二词了。 3 “广州谓卵曰春,曰鱼春,曰虾春,曰鹅春,曰鸡春、鸭 春。”广西粤语仍有称蛋为春的,但已罕见,今悟州仍说鱼春虾 春,禽卵已多称蛋,此外还有“春袋”(阴囊的俗称)一词。南 宁、百色只说 “蛋”。宾阳横县是平话大县,蛋也叫“春”。同样 是平话,南宁郊区就不说 “春”。 从所见的方言材料看,谓卵曰春的方言有:珠江三角洲25 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个粤方言点有13个点说“春”:,1个点“春”“蛋“二说;5个客 方言点和1个闽方言点说 “春’。粤西10个粤方言点,6点说 “春”,1点说“蛋”,3点“春”“蛋“两说。粤北10个粤方言 点,6点说 “春”,2点说 “蛋”,2点 “春” “蛋”两说。说 “春“的客家方言还有:粤东4个点,粤西5个点,广西1个点; 江西4个点。看来“春’是粤语和客家话的词汇。相邻的赣、闽 语一般不说。湖南宜章土话说 “春”应是受毗邻广东方言的影 响。 4.(新语》凡言棉花皆称吉贝。如 (食语》“谷”条:“其平 阜高冈,亦多有获、蔗、吉贝、麻、豆、排草、零香、果茂之 植。”《货语》“绵布”:“绵又是有木绵之绵,即攀枝花絮也。其 木高四五丈,花殷红,朵大于杯,花落则絮蕴焉。春暮时漫空而 飞,采之,其确者可以为褥。岭外以为吉贝即木棉,非也。吉贝 草绵,如斑枝乃木棉耳。”棉子可榨油,《食语》“油’:“外有榄 仁油、菜油、吉贝仁油、火麻子油,皆可食。”《兽语)“牛”:牛 必以吉贝核渣饲之,乃肥有力。核中有仁,榨油已,其渣尚有润 泽,故牛嗜之。” 今广州话已不说 “吉贝”。据笔者所掌握的材料,在广西, 至今把棉花称“贝”的有宾阳平话,南宁郊区的心好、津头平话 在老派口语中还有保存。岑溪粤语也把棉花叫“贝”。宾阳种棉 花叫 “种贝”,弹棉花叫“弓贝”,纺纱叫“曳贝’,织布叫 、召m3贝”。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这些词汇也随着这类 生产活动的消失而首先在青年人的话语中消失了。 有学者认为平话的 “贝”是壮语借词,非也。“贝”是梵语 等音译词 “吉贝”或 “古贝”的略称。今棉属植物,梵文作 Karpasa,占语作ka即h,音译名有古贝、吉贝、劫波育、却波 萨、劫波婆、劫贝婆等。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一:“劫波育, 或言劫贝,讹也。正言迩波罗,南昌名鱿,可以为布。漪宾以 石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 南,大者成树,以北,形小,状如土葵,有壳。剖以出花,如柳 絮,可绩以为布也。”“劫吉逛古”等字古音近.均作为对音用 字。汉语名叫木绵。《齐民要术》卷十引张勃《吴录)云:“交趾 定安县有木绵,树高丈,实如酒杯,口有绵,如蚕之绵也。又可 为布,名曰碟,一名毛布。”(水经注)、《宋书)、(梁书)、(南齐 书》、《南史》、(旧唐书)等多作 “古贝飞 吉贝一名唐以后常见。如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卷六 “吉 卵 条:“吉贝木,如低小桑枝,尊类芙蓉花之心,叶皆细茸, 絮长半寸许,宛如柳绵,有黑子数十。南人取其茸絮,以铁筋碾 去其子,即以手握茸就纺,不烦缉绩,以之为布,最为坚 善。··⋯雷、化、廉州及南海黎桐富有,以代丝纷。雷、化、廉 州有织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者,名曰慢吉贝;狭幅粗疏而色暗 者,名曰粗吉贝。”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劫卷下“海南”条:“妇媳 以织贝为业,不事文绣。”“其余物货与诸蕃同,惟槟榔、吉贝独 盛”。 以上无论是汉语名木绵 (棉),亦或古贝、吉贝等音译名, 一般指棉花。元汪大渊(岛夷志略》一书有“木绵”之名不下三 十处。今湖南江永城关土话仍把棉花植株叫“木棉”,把棉桃叫 “木棉花,’o “木棉”一名自唐以来._又用于称攀枝花 (又称斑枝花、攀 桂、红棉等)。但此种木棉只能用于充填捆褥,不可用于纺织, 故 (农政全书》卷三五云:“闽广不称木棉者,彼中称攀枝花为 木棉也。攀枝花中作褶褥,虽柔滑而不韧,绝不能牵引,岂勘作 布?”这样.木棉与吉贝有别。(诸蕃志》卷上 “交趾国”:“土产 沉香、蓬莱香·一 木棉、吉贝之属。”“吉贝”可单说“贝”;可 指棉花,也可指棉花植株,还可指棉布。 106 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本文所引方言资料来派 李如龙、张双庆主编 19咒;‘客翰方言 调查报告 行政管理关于调查报告关于XX公司的财务调查报告关于学校食堂的调查报告关于大米市场调查报告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厦门大学出版社。 钱曾怡等 1992:(潍坊方言志),潍坊市新闻出版局。 詹伯慧、张日异主编 19阳:(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新世纪出版社。 詹伯慧、张日异主编 1994:《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暨南大学出版 社。 詹伯慧、张日异主编 1,98;(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 社。 白宛如1998:‘广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 李如龙等1卯9:‘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借净,硬南大学出版社。 刘纶鑫等 1999:《客赣方言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沈若云1999:(宜章土话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平田昌司等 19绍:(徽州方言研究),《中国语学研究·开篇》单刊之九,日 本好文出版。 本人调查所得。 参考文献 金基石1997:(朝鲜翻译韵书中所反映的近代汉语养时尾消失的年代), (延边大学学报)哲社版,第4期。 李新魁 1994:《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 刘晓南1999:《宋代闽音考》,岳麓书杜。 麦 耘1998 (从广州话看中古后期的。类韵母),《语言研究》增刊。 欧阳觉亚 1995:《两广粤方言与壮语的种种关系),‘民族语文)第 6期。 潘悟云 2001:(反切行为与反切原则),《中国语文》第2期。 ‘元)汪大渊原著,苏继痛校释 1981:(岛夷志略校释),中华书局。 王 力 1980:(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张惠英 2001:《汉语方言代词研究),语文出版社。
本文档为【《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8809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5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14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