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易经概说

易经概说

举报
开通vip

易经概说國學導讀 第1章​ 易經概說 一、關於名稱   《易經》在古籍中多稱《易》,或稱《周易》,《易經》一名至明代始有。 A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陳公子完奔齊。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候者,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B 《易‧繫辭》:「《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 C 《漢書‧藝文志》:「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D 《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E 明林希元撰《易經存疑》。 二、今本《易經》結構 1 今本《易經》(以十三...

易经概说
國學導讀 第1章​ 易經概說 一、關於名稱   《易經》在古籍中多稱《易》,或稱《周易》,《易經》一名至明代始有。 A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陳公子完奔齊。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候者,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B 《易‧繫辭》:「《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 C 《漢書‧藝文志》:「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D 《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E 明林希元撰《易經存疑》。 二、今本《易經》結構 1 今本《易經》(以十三經注疏本為例)的結構如下: 卦畫 卦名 乾。 卦辭 元亨利貞。 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用九,見群龍旡首。吉。 彖傳(彖辭) 彖曰:大哉!乾元,…萬國咸寧。 象傳(大象)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象傳(小象) 初九,乾龍勿用,陽在下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其唯聖人乎! 卦畫 卦名 坤 卦辭 元亨,利牝馬之貞。…安貞吉。 彖傳(彖辭) 彖曰:至哉!坤元,…應地旡疆。 象傳(大象)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爻辭。象傳(小象) 初六,履霜,堅冰至。(爻辭)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至其道,至堅冰也。」(小象)…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文言 坤,至柔而動也。…天玄而地黃。 卦畫 屯──未濟 卦名 卦辭 彖傳 象傳(大象) 爻辭。象傳(小象) 繫辭上 繫辭下 說卦 序卦 雜卦 2 經指卦畫、卦名、卦辭、爻辭。傳指彖傳(彖辭)、象傳(大象、小象)、乾文言、坤文言、繫辭上、繫辭下、說卦、序卦、雜卦。這是根據今本而說的。在漢代,經與傳分開,並沒有「繫辭上、繫辭下」的說法。如《史記‧孔子世家》說:「序、彖、繫、象、說卦、文言」《漢書‧藝文志》則說:「孔子為之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班固所說的十篇,漢人稱為「十翼」。漢人所作《易緯‧乾鑿度》說:「仲尼五十究易,作十翼。」而《史記‧孔子世家》張守節正義則以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繫、下繫、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為十翼。  十翼為孔子所作的說法,到歐陽修《易童子問》開始懷疑。今人屈萬里考證,認為應是戰國儒者所作。近年出土關於周易的資料顯示,解釋《周易》經文的文獻應不只「十翼」而已。 3 基本名詞解釋: A 卦的構成單位是「爻」。 B 有「陽爻」 和「陰爻」 。「爻」的陽或陰稱為「爻性」。 C 陽爻或陰爻所居的位置稱為「爻位」。「爻位」是形式的概念,猶如算數的個位、十位。每一個爻位可能安放陽爻,也可能安放陰爻,猶如算數的個位或十位可以安放0到9等數字。 D 三個爻位構成一個卦。這三個爻位放上陽爻或陰爻就成為某卦。每個爻位可以放陽爻或陰爻,因此,最多有八個卦,簡稱「八卦」。這八卦是 乾, 坤, 坎,離, 震, 艮, 兌, 巽。(八卦的取名詳後。)為了記憶方便,朱熹曾編了一套口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盌,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E 以三個爻位所構成的卦為單位,結合兩個三爻卦就構成六爻卦,傳統學者把這樣的結合稱為「重卦」。於是三爻卦,相對於六爻卦,就稱為「單卦」,這是因「重卦」而有的名稱。所以重卦包含了兩個單卦。由於以三爻卦為構成單位,重卦之後就有六十四個卦。孤立的看一個六爻卦,居下的單卦就稱為「下卦」,居上的單卦就稱為「上卦」。六十四卦在傳統上常以環狀排列,於是「下卦」在內圈,就稱為「內卦」,「上卦」在外圈,就稱為「外卦」。稱「下卦」、「上卦」、「內卦」、「外卦」是從書面上的平面空間來指稱,只具有敘述時的識別作用,沒有特殊的意義。如果放在立體的三度空間來看,「下卦」、「上卦」、「內卦」、「外卦」等名稱就失去敘述時的識別作用。 F 六爻卦中的每一個爻都有名稱,從下往上數,稱為「初」、「二」、「三」、「四」、「五」、「上」。這是就爻位次序而言。由於每個爻位可能是陽爻,也可能是陰爻,陽爻稱「九」,陰爻稱「六」。於是六爻卦中每個爻都有名稱,稱為「初九」或「初六」,「九二」或「六二」,……「上九」或「上六」。 G 六十四卦中,乾卦在「上九」之後有「用九」之名、坤兩卦在「上六」之後有「用六」之名。「用九」和「用六」不指特定的爻,那是後加的為了表達和諧的哲學觀念。 H 卦辭的作用是解說卦畫的意義。卦辭主要選自卜辭。 I 爻辭的作用是解說每一爻的意義。爻主要選自卜辭,有些爻辭的語言風格似《詩經》。 J 卦名的作用是指稱每一卦,多數卦名是檃括六條爻辭的意義而成。一方面在稱說時能夠區別各卦,另一方面則略示一卦的事態。 K 彖傳,又稱彖辭,其作用是解釋卦辭。 L 象傳,又稱象辭,有大象與小象。大象是從警惕的角度提出處於某卦所示事態時應有的言行。 M 小象的作用是解說爻辭。 N 乾文言和坤文言的作用是從天人合德的角度解說乾卦和坤卦的大義。 O繫辭上、下全面的解說《周易》,包括了《周易》的作者、宗旨、名詞解釋、解讀經文的方法和規則、哲學觀念等。繫辭上、下是彙集儒者之說的一篇文獻。 P說卦說明聖人作《易》的目的和各卦所象的事物。對各卦所象事物的說明是承自春秋時期取象的解《易》方法。 Q 序卦是以六十四卦卦名為序而解說其排序的理由。 R 雜卦是解說六十四卦卦名的意義。 三、《周易》的形成   今本《周易》如何形成?由於十篇傳文(即十翼)是解釋經文,因此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問題:「經文是如何形成的?」和「傳文是如何形成的?」傳文的形成已見前文,因此,此處說明經文的形成。談經文的形成主要是探討其形成時代,這將有助於下一節討論《周易》的解釋。   傳統上對於經文的形成都歸於聖人所作。 1 《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2 《周易正義》孔穎達疏:「<繫辭>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又《禮緯‧含文嘉》曰:伏犧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伏犧則而象之,乃作八卦。故孔安國、馬融、姚信等並云:伏犧得河圖而作易。是則伏犧雖得河圖,復須仰觀俯察,以相參正,然後畫卦。伏犧初畫八卦,萬物之象皆在其中,故<繫辭>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 3 重卦者有四種說法:魏王弼以為伏羲畫八卦,因而重之。鄭玄以為神農重卦。晉孫盛以為夏禹重卦。司馬遷以為文王重卦。 4 卦辭作者有三種說法:孔穎達於《周易正義》卷首說卦辭為文王所作,爻辭為周公所作。鄭玄據<繫辭>:「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未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而認為卦辭是文王所作。皮錫瑞《經學通論‧易經通論》以為卦、爻辭都是孔子所作。 5 晚近西周甲骨出土,對於經文的形成可以有新的見解。遠古時代,占問事情禍福常是卜、筮並用。卜與筮是兩種不同的占問方法,所以《禮記‧曲禮》說:「卜、筮不相襲。」卜以亀的腹甲或牛骨為工具,筮則以蓍草為工具。古人常在卜之前揲筮,所以《周禮‧筮人》說:「凡國之大事,先筮而後卜。」但是揲筮的結果如果是凶,則不再卜。所以《周禮‧筮人》鄭玄注就說:「當用卜者,先筮之。于筮之凶,則止不卜。」這個做法用意是為了慎重。揲筮的結果若凶,則以凶視之;如果吉,則再卜以確認為吉。1 當筮與卜並用時,為了參照,而將筮得的數字刻在卜兆之旁。這種情形可在陝西周原遺跡上的周初甲骨文得到印證。 茲將周原甲骨上所刻的「筮數」列舉如下(資料見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論》): 1、​ 陝西長安張家坡(下列數字原為甲骨文。) a五一一六八一 五八一一五一 b一一六一一一 c六六八一一六  一六六六六一 2、​ 陝西歧山鳳雛村 a八七八七八五 b七六六七六六 c七六六七一八其入王 魚 d七六八六七六 e五 f六六七 g六六七七六 h七六六 i六六十 3、​ 陝西扶風齊家村 a 一六一六六八(正面) 一八六八五五(反面左) 六八一一一一(反面左) 六九八一八六(反面右) 九一一一六五(反面右) 上列筮數是卜前關於同一事情揲筮的結果。《儀禮‧士冠禮》說:「筮,與席所卦者。」鄭玄注:「所卦者,所以畫地記爻。」又《儀禮‧少牢》述饋食禮:「卦以木卒筮,乃書卦於木。」鄭玄注:「每一爻,畫地以識之,六爻備書於版。」《儀禮》所述已是《周易》經文通行之後以揲筮占卦的事,與上列西周甲骨文上的筮數為晚,然而也透露數字卦和易卦的關係,只要將甲骨文上的數字轉換為陰陽,就成為易卦。只是這方面的文獻尚未發現。    如果把西周甲骨文上的筮數視為卦,那麼西周初期似乎尚未產生《周易》上的六十四卦畫、卦名,甚至卦辭和爻辭也尚未定型如《周易》所列。那麼,所謂文王重卦應作文王的時代重卦來解釋,而且所重的「卦」未必指《周易》上的陰陽卦,更可能指像西周甲骨文上的數字卦。依常理推論,自商迄周,筮數何止數萬?卜辭又何止數萬?要將如此繁多的筮數歸結為六十四卦,六十四條卦辭,和三百八十四條爻辭,勢必經過一番篩選和整理,而篩選的原則、方法如何?耗去多少時間或世代?這些都是《周易》經文形成的關鍵問題。探討這個問題可以先判斷《周易》經文形成的時代下限。    關於《周易》最早的記載,見於《左傳》莊公二十二年:    陳公子完奔齊。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候者,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魯莊公二十五年是周惠王五年,西元前六七二年。《左傳》引了<觀>卦六四爻辭,則《周易》經文(卦畫、卦名、卦辭、爻辭)的形成不得晚於此時。根據周原甲骨文的分期研究(見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論》),那些甲骨文最晚者在穆王以前,約當西元前九四七年。則《周易》經文形成的時代初步來看,約在穆王至惠王年間,即西元前九四七年至六七二年之間。但是另有一個線索可以縮短形成的時期,此即陰陽觀念。    《周易》卦、爻辭沒有陰陽觀念,而西周時代以陰陽觀念解釋自然現象者,見於幽王時。《國語‧周語上》記載伯陽父解釋「三川皆震」說:    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陽伏不能出,陰迫而不能 ,於是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震陰也,陽失而在陰。   以抽象觀念解釋自然現象,其思維方式是類比的,其語言技巧是象徵的。《左傳》所載解易的方法多類比與象徵,若卦、爻辭作者的時代在幽王之後,應知道且習於這種思維和表達方式,應會將陰陽觀念納入卦爻辭中。如今卦、爻辭沒有陰陽觀念,則卦、爻辭作者的時代應在幽王之前。於是由此可以推論《周易》經文形成的時代在穆王到幽王之間。即西元前九四七年到※年之間。 四、《周易》的解釋 《周易》的解釋是要探討卦畫、卦名、卦辭、爻辭等經文之間的解釋關係。 1 雖然經過考證而知《周易》經文形成時代的上下限,可是卦畫、卦名、卦辭、爻辭這四部分經文的先後關係仍然需要釐清。因為從先後關係可以推知這四部分經文的解釋關係。傳統的說法是卦辭解釋卦畫,爻辭解釋卦辭,至於卦名與其餘三者的關係則缺乏清晰的說明。從解釋者比被解釋者更詳細的規律來看,確實卦畫先於卦辭,卦辭又先於爻辭,卦名則難以確定。更何況還有進一步的問題,即卦辭以什麼經驗知識來解釋卦畫?爻辭以什麼經驗知識來解釋卦辭?根據高亨的研究,卦名是檃括爻辭而有的,則卦名在四部分經文中是最後的。既然如此,探討這四部分經文的關係,其目的是要知道解釋者憑藉什麼經驗知識來解釋經文。 今日所呈現的四部分經文最晚在春秋時代魯莊公二十五年(周惠王五年,西元前六七二年),此事已見前文。假設姑置春秋時代史官對易卦的解釋,如果我們面對卦畫時會如何解釋? 2 卦畫是形式的符號,沒有經驗內容,就像數字一樣,「1」是個形式符號,沒有經驗內容。當我們說「1個蘋果」時,1這個形式符號才有個經驗內容。同理,當我們以乾卦卦辭「元亨利貞」解釋乾卦卦畫的意義時,乾卦卦畫才有經驗內容。放在占筮的情境來看,在許多次的占筮中,可能占問不同的事件而都出現同樣的卦畫,如乾卦卦畫。這就像「1」可以填入1個蘋果,一部車子、一棟房子,一根棍子等等。如今乾卦卦畫只有卦辭「元亨利貞」一個經驗內容,一旦占問的事件換成另一樁,那麼,如何用「元亨利貞」來解釋和預測另一樁事件的吉凶?這就像「1」,如果限定只有「1個蘋果」這樣的經驗內容,那麼,占問一棟房子的屋況是否良好時,如何藉「1個蘋果」來解釋和預測「1棟房子」的屋況?又以屯卦為例,屯卦卦辭說:「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候。」卦辭的意義和建立候國有關,如果要占問婚姻的吉凶,這條卦辭要如何解釋和預測婚姻的吉凶?卦辭所敘述的特定事件若要能解釋和預測占問的另一件事情,就必須把特定事情抽象為普遍的事情結構,然後以此普遍的事情結構解釋和預測特定的另一樁事件。猶如把「1個蘋果」抽象為「1個東西」,由於「1棟房子」屬於「1個東西」,所以可以把「1個東西」的結構用來解釋「1棟房子」。這是以法則推斷個別事例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已經隱含在爻辭中,可是春秋時代的史官並沒有採用這種方式。在此先說明春秋時代的史官解易的方式,再說明爻辭如何擺脫卦辭所遭遇的困難。 3 春秋時代的史官把六爻卦畫視為由二個三爻卦畫組成,亦即由二個單卦構成,而以取象的方式解釋筮得的卦畫。取象的解釋方法必須有幾項條件。首先需要有卦名。具有卦名的卦畫表一事態,其具體說明則呈現在六條爻辭。因此六條卦畫在表事態時是個完整的單位。其次,將六條卦畫分為兩組,每組三條卦畫構成單卦,於是每卦有內卦和外卦。這時的卦畫是以單卦為單位。第三,將八個單卦作為客觀世界之物的表徵,而客觀世界之物則分為若干類,如天象類、動物類、親屬類等,如是構成以八單卦為表徵的物象分類表。有了這三個條件,在占筮時,就可以根據占得之卦所象微的幾個物象結合起,形成一幅圖象,而後將主爻爻辭所示的語意和這幅圖象結合起來解釋。由於每卦只有內外兩個卦象,所示的圖象涵意非常模糊,所以春秋時代的人又採用之卦的方式來擴充卦象的數目。這種解釋方法所取的象都是表客觀之物,因此可以推知他們對吉凶的判斷偏重事態發展的客觀環境因素。春秋時代史官的這種解易方法,傳統上稱為「取象」。這種方法在占筮時訴諸或然率,在解釋時常訴諸直覺的附會,對預測事情的吉凶顯然只能依賴偶中。 4 卦辭是個別經驗,不具普遍性,無法預測事物的吉凶。這個困難,卦名也無法解決。卦名是一個字(如「屯」)或詞(如「大有」),孤立的字或詞沒有確定的意義,除非它們被放在句子或上下文中,而這個句子或上下文又被省略。因此,卦名無法對卦辭作引申的解釋,而使卦辭具有普遍的抽象意義。根據高亨的研究,卦名是檃括爻辭而來的。於是只剩爻辭有可能解決卦辭解易的困難 5 傳統上認為「爻辭解釋卦辭」,可是對於「如何解釋卦辭?」並沒有說明,從上述卦辭難以解說卦畫,而須將卦辭的意義抽象為普遍的事件結構來看,可知爻辭是因應這需要而用事件結構來解釋卦辭。那麼,爻辭的作者要怎麼做? 當爻辭要以具有普遍性的事件結構來解釋卦辭時,由於卦辭解釋卦畫,於是爻辭作者也必須將卦畫這種形式符號賦予事件結構的經驗內容。任何事件,從歷程來看,都有開始、過程、結束,傳統易學稱為「始、壯、究」,這個事件結構的經驗內容賦予卦畫時,自然以初、二爻畫為始,三、四爻畫為壯,五、上爻畫為究。 在此需要穿插一段說明,以顯示爻辭所依的思想和春秋時代史官解易的思想不同。春秋時代史官將六爻卦的結構視為兩個單卦的結合,爻辭的思想則將六爻卦視為六個爻的結合,即每一爻為一個單元。由此可知純粹形的卦畫是個具有多種解釋潛能的符號。 「始、壯、究」這個經驗意義並沒有顯示在爻辭,爻辭是以發展觀念來解說各爻的意義。如需卦爻辭「初九,需于郊,利用恆,旡咎。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九三,需于泥,致寇至。。六四,需于血,出自穴。九五,需于酒食,貞吉。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終吉。」需有待義,即依待。它指一種事態,卻不知是指什麼事件。從初九至上六,依待這種事態有發展上的變化。這就是需的發展結構。由此可知,爻辭要顯示事態結構時,受到卦畫的影響,也就是受到符號的影響,只能在六個爻畫裏顯示事態結構。 六個爻畫所顯示的事態結構有六十四種,透過爻辭對每卦六爻的解說,這些事態結構需要有個名稱,如果沒有名稱,在敘述時無法將六十四種事態簡明的說出來。而六十四卦的名稱多數是取自爻辭中的關鍵字詞,(見高亨之說。)因此可以將卦名視為事態的代碼。 可是爻辭所示的事態發展結構是從經驗歸納出來的,卦畫則是六十四種可能的形式符號,那麼如何知道要將某個事態配上某一卦畫?這個問題可換另一種表達方式,例如:將六十四卦的卦畫以X, 2X,到64X表示,將六十四卦的爻辭視為六十四組爻辭,而以Y,2Y,到64Y表示,那麼如何知道Y一定繫於X?2Y一定繫於2X?以至64Y一定繫於64X?依理而言,表卦畫的X是形式符號,表爻辭的Y有經驗內容,則2Y未必一定要繫於2X,也可以繫於其他卦畫,繫於其他六十三個X。於是今本易經所呈現的爻辭和卦畫只是歷史上約定俗成的結果,二者之間並沒有理則關係。換句話說,人們可以獨立的運用爻辭,而不需要理會卦畫。可是占筮的傳統使爻辭無法獨立運用,因為要從事態發展判斷某事吉凶時,必須找出某事處於事態發展的那一個階段,這仍然不能不藉重占筮來決定,即不能不藉重卦畫來決定。藉占筮找出某事處於事態發展的那一個階段,在春秋時代運用占主爻的方法。    即使占得主爻,將如何從主爻爻辭判斷所占之事的吉凶?由於爻辭的任務是要把卦辭所表的個別事件普遍化為事件結構,藉卦畫之助,六條爻辭已經可以呈現出事件的歷程,而事件本身究竟如何則尚未知。如何將事件本身呈現出來是把個別事件普遍化的關鍵。事件在發展歷程中的吉凶涉及主體(占問者)的條件和客觀環境的因素。春秋時代史官以取象解易就是重視事物吉凶的客觀環境因素,只不過取象所得的客觀因素是或占筮然率然得來的。爻辭既然隱含展發歷程的觀念,發展的主體又是事件,於是後起的<彖辭>就將爻辭涵蘊的思想闡發出來,從事件吉凶的主、客觀因素思索,而提出了位和時的觀念,即組織和時勢的觀念。 6 前文已說明「爻位」的意義,在爻位上根據占筮所得的數字轉換為陰陽,逐次填滿爻位,就得出一卦。這卦有卦畫和卦名,是個形式符號。在占問事情吉凶時,首先需要考慮主觀因素,即主體(占問者)條件造成吉凶的影響力。那麼有那些主體條件?如何將這些主體條件代入卦畫這形式符號?主體條件包括自身的綜合能力、與其他成員的關係。如果主體指個人,則綜合能力指個性、智力等,與其他成員的關係則指個人與組織內各位階成員的關係。如果主體指一個組織,如諸候國,則其綜合能力指其國力、特長、價值觀等,與其他成員的關係則是外交關係。因此,主體條件也是個形式概念。當主體條件代入爻位時,爻位這純粹形式符號就變成主體條件的結構。猶如X這純粹形式符號代入一項經驗法則:「亢奮和疲乏交替是心理機制,亢奮緣於對象具有吸引力,心理疲乏時,具有吸引力的對象也激不起亢奮,沒有吸引力的對象,無論心理亢奮或疲乏,都無法引起注意。」這項經驗法則適用於「色衰則愛弛」這椿具體事例,也適用於其他具體事例。爻位觀念所示的主體條件結構是個體與組織關係的結構,它以當位、中位、應位、乘承等術語表示。  爻位的解釋方法是把六個爻位視為組織結構的符號。 組織中,每個成員有其職位,成員有其特質,職位有其功能,二者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人非其位而衝突。相得益彰即「當位」,衝突即「不當位」。當位指陽爻居於陽位、陰爻居於陰位。這時,爻代表個體的特質,位指組織職位的特性。陽意謂進取,陰意謂守成。因此,陽爻居於陽位意謂具有進取特質的個體處於具有進取特性的職位,於是兩相配合,有助於事情的吉利。陰爻居於陰位亦然。所以稱為當位。反之,則是不當位。 組織中,其職位有上下關係,上位指揮下位為「乘」;下位服從上位為「承」。居上位者的特質有可能適合指揮的功能,也可能不適合指揮的功能。居下位者的特質亦然。居上位者的特質宜剛斷,宜為陽爻;居下位者的特質宜柔順,宜為陰爻。 組織中,職位有平行關係,處於平行關係的成員可能相輔相成,也可能衝突;平行關係的職位可能功能可以相輔相成,也可能功能亙相抵銷。相輔相成即「應位」,反之則「無應」。應或無應從初爻和四爻,二爻和五爻,三爻和上爻等爻位上的陰陽爻來判斷,凡是陰陽相反者為應位,相同者為無應。 組織中需要領導者,領導者的位置稱為「中位」。居「中位」者若具備領導者的特質,即陽爻,稱為「正」;反之,則「不正」。「中位」指二爻和五爻的爻位。 組織的這四個層面意義要藉一套卦畫來顯示,就必須把卦畫視為兩種不同的組合。在當位,乘、承中,是以每一爻為單元,於是六爻為一組織整體。在應位,和中位,則將組織整體分為兩個次組織,內卦和外卦分別為兩個次組織。 7 在爻位的解釋方法中,不僅從組織的角度解釋經文,也可以從事態發展歷程的角度來解釋,此即「時」的觀念。於是六爻位變成了時勢發展的不同階段,而這發展是依據「盛極而衰」的往復原理。 8 爻位的解釋方法蘊藏在爻辭中,而在彖辭和小象發揮出來。 9 取象和爻位這兩種解釋方法的特質是從自然和人事中尋求事物吉凶的原因。這兩種方法開啟了後代解釋《周易》的兩個基本方向。戰國時代,配合天文、曆法的知識而解釋《周易》,主要是繼承取象的解釋方向。另一方面,<繫辭>則從人事上溯天道,在天道思想中,經宇宙論到存有論,最後臻於道德形上學,這是循著爻位解釋方法而開啟出來的。 1 其實預測事情吉凶並不只是參考筮與卜,更求之於王、臣、庶人。其詳見於《尚書‧洪範》。
本文档为【易经概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926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13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