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

举报
开通vip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基于多角度的线索梳理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界定 抗日战争时期,应是指1937到1945的八年抗战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很多学者从各种角度提出了多个起点,如“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八·一四”等等。其中,主要观点是“九·一八&r...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基于多角度的线索梳理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界定 抗日战争时期,应是指1937到1945的八年抗战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很多学者从各种角度提出了多个起点,如“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八·一四”等等。其中,主要观点是“九·一八”说和“七·七”说。 如果单指抗日战争这场战争的话,其起点应当延伸到“九·一八”事变。许多有影响的抗日战争史专著都采用这一观点,将起点延伸到1931年。如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1991至1994年版),王秀鑫、郭德宏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张宪文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李蓉著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萧一平、郭德宏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全史》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何理著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中国抗日战争史编写组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日)石岛纪之著;郑玉纯,纪宏译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等等。 而在传统意义上讲,国内一直以来沿用的都是“八年抗战说”。台湾方面及海外研究者也多采用“八年抗战说”。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抗日战争就是指1937至1945的这八年,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和张宪文等著的《中华民国史》第三卷·日本全面侵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顿挫19371945)(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皆是采用“八年抗战说”。这里的抗日战争其实是指抗日战争时期这一个历史阶段,而非仅指一场战争。主要结构 一条主线 两个政党 三个区域 四方势力 五个方面中国社会的变迁一条主线——侵略与反侵略 从近代以来的历史看,侵略与反侵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主题。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五次战争都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而中国人民也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了反侵略的斗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进入20世纪以来,列强的侵略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是以战争为手段而是以经济等为手段展开侵略。其中以日本最为特殊。 20世纪前三十年,日本的侵华举措:日俄战争夺取在东北特权,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夺取德国在华特权,制造“济南惨案”等等。日本侵略中国之心始终不死。 1931年以后,日本从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日本开始了独吞中国的侵略步伐。 对于前三十年的日本侵华举动,中国人民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如反对“二十一条”的反日救国运动,五四运动等等。 “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也展开了各种反侵略斗争,无论是东北人民武装的抗日游击战争,还是上海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以及后来的长城抗战等等,都展现出了中国军民的反侵略决心;同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然而,这一时期的抗战是局部的,不成体系的,国共双方都没有准备好如何共同应对日本的侵略。一方面,国民党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优先“剿共”,对日妥协。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内部受“左倾”错误影响,坚决要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直到“西安事变”以后,国共双方才逐渐达成共识,有力的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就抗日战争时期来讲,“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入中国,从北方到南方,由沿海到内陆,日本侵略的步伐始 终未停,而且遍布全国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其他地区。面对亡国危机,国共两党终于再次携手,并建立起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全国性抗战的局面”。国共双方在两个战场对日本的军事侵略进行了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并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日本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始终是这一时期的主线,国共两党政策的制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也都围绕着抗战这一主题进行,形成了独特的战时政治、经济与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条主线是梳理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变迁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从任何角度分析,都离不开这一主线的支撑。两个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 从两党的角度来分析抗日战争,对于我们客观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国共双方在抗日战争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方面,国共双方在抗战上的作用是需要区别对待的。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在大局上把整个中国拖入了战时轨道,成立了国防最高会议,确定了抗战方针和战争部署,并积极地准备抗战。 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大会战: 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滇缅会战等。 对于正面战场的作用,过去很长时间是被大陆学者所忽视的,直到八十年代以来,学者对正面战场的研究开始增加,也逐渐肯定了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恢复历史的原貌,还原历史的真相是有重要意义的。从国民党方面看 国民政府西迁:先迁武汉,再迁重庆 国民政府的西迁是国民党持久抗战战略的一部分,伴随着政府的西迁,东部的若干重要工厂,高校等也相继内迁,中国的经济、文化开始转入战时轨道,为坚持持久抗战提供了一定支持。 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 前期:与苏联订立《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争取军事援助;竭力维持中德经济关系;向国联寻求支持 中期:欧战爆发以后,国际局势变幻,国民政府努力维系与苏联、英、美等国的关系,争取各国的援助 后期:争取废约,活跃在国际舞台,参与创建联合国等等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的外交政策总体是成功的,既争取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又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在一些具体方面的外交又是失败的,如抗战中期,阻止苏日妥协的失败,争取英国援助的失败等等;抗战后期,在订立新约过程中的妥协,《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等等,雅尔塔会议上的妥协等等。 此外,在抗战中,国民政府还曾多渠道秘密与日本接触,谋求停战和谈,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而结束。 此外,国民政府在其他一些方面也作出了许多努力,如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日本进行“货币战”等等,都是抗日反侵略战争的一部分。 但是,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许多举动,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都是有碍全民族抗战的,这些举动,对抗战时期及其后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加强专制独裁: 战时中央政治体制的建立,实际上确立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 地方专制的加强,如加强国民党中央对地方的领导,强化基层统治新县制与保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强化特务组织:新中统与新军统 加强思想控制:发布国民精神总动员,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中国之命运》 加强一党专政,排斥异己势力 限共与反共: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溶共、防共、限共、反共”为标志,掀起三次反共高潮。 迫害与压制异见民主人士:取消民主人士沈钧儒、章伯钧等国民参政会参政院资格;实行严格新闻检查制度 国民党的专政独裁,有碍于团结抗战的大好局面,打击了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战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难度与代价。从共产党方面看 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始终是坚持全民族抗战的。但是由于共产党的尴尬地位和薄弱力量,无法向国民党一样站在全国的视角来领导抗战。然而,在敌后战场上,共产党始终活跃,特别是抗战后期,敌后战场在抗击日军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华北八路军各师):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太岳山南、晋西南、冀中、冀热辽、冀南、冀鲁豫边、山东、鲁西北、冀鲁边、大青山 华中新四军):苏南、皖南、皖中、豫东 东北抗日联军 中期:扩大根据地,开展反扫荡等 华北:建成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五大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交通破袭战百团大战);开展反扫荡作战 华中:开辟扩大根据地,建成苏南、皖南、皖东、豫皖苏边、淮海、鄂豫边六个根据地;皖南事变前后,也展开了反扫荡斗争 广东:东江抗日游击队、琼崖游击队等展开游击战争 后期:开展反扫荡和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根据地 华北:派遣武工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游击战争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等),并趁机展开局部反攻 华中:反清乡斗争 华南:纷纷成立抗日游击队,建立根据地 在其他方面,中共也展开了各种行动,保障了抗战的顺利进行与最终胜利 开展反摩擦斗争,妥善处理与国民党的冲突,维护团结抗日局面 对于国民党的反共举措,中共予以坚决斗争,秉承“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避免激化两党矛盾,有力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适时提出联合政府主张,推动了各地民主宪政运动的进程 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国统区反对一党专政民主宪政运动的大潮的兴起,中共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推动了民主运动走向新的阶段,对战后各种关系的调整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加强根据地建设 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体系,不仅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帮助根据地度过了难关,还为建国后的执政建设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 总的来说,从两党的角度来分析抗日战争,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关于抗战中两党关系,客观评价抗日战争都是很有必要的。 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支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去,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大陆和台湾都存在互相贬低的现象,割裂了两个战场的统一,这不是研究历史的科学态度。随着近20多年来,两岸学者相互交流的增加,各种关于抗日战争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研究的进步,也使得过去的一些错误观点得到了修正,两岸学者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于国共两党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正确评价,较为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的真相。三个区域、四方势力、五个方面 日本的侵略,直接地造成了中国的行政区划被分成了三个大的区域,也导致了中国大地上存在四方势力。 三个区域分别是:国统区、根据地和沦陷区 四方势力分别是:国民政府、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势力、日本侵略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日伪政权 三个区域上,四方势力角逐,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印记。 无论是从三个区域的角度梳理,还是从四方势力的角度梳理,最后都要归到五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从这五个方面来梳理,也要区别三个区域和四方势力在这五个方面的具体不同,因此,接下来将主要从五个方面来梳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方面 国统区国民党): 关于国统区政治方面的状况,前面已经谈到过一些,如一党专制与个人独裁的加强等,这里补充一些抗战中国民党在政治上的其他举措以及国统区人民的政治活动。 抗战初期:释放“政治犯”,部分开放党禁,为各党派的合法活动奠定了基础;颁布有利抗战的法令与政纲,对于动员民众起到很好推动作用;建立国防参议会与国民参政会,这一举措在专制的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无疑是一种进步。 抗战中后期:国统区掀起了广泛的民主宪政运动,运动以国民参政会为中心,先后掀起了两次。第一次无果而终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民主宪政运动超出了国统区的范围,在各根据地也相继开展。在推动民主宪政 运动的过程中,各民主团体联合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到1943年以后,随着大后方各方面状况的恶化,民盟推动了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1944年,宪政运动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根据地共产党): 根据地的政治建设主要是民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普遍选举制:普遍的公民权与“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 议行合一的参议会制:参议会是战时各根据地的最高权力机关,参议员由选民直选产生。参议会的产生表明根据地的民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三制:三三制原则是根据地进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 建设的开创性尝试。三三制原则就是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了统一战线。 沦陷区汪伪政权等与日本侵略者): 沦陷区的政治方面主要是日本采取“以华治华”“分治合作”的政策,扶持起一批傀儡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7年12月14日成立,由王克敏等北洋政府时代的政客组成,主要统治华北地区的沦陷区。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38年3月28日成立,成立伊始,就被定位为地方性政权,其统治范围为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南京,由梁鸿志等北洋官僚和国民党阵营失意政客组成。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39年9月1日成立,以德王为主席,与前两个傀儡政权不同的是,“自治政府”内部日本人可以直接出任各级政府官员。 汪精卫“国民政府”汪伪政权):汪伪政权的成立是日本扶植新的全国性傀儡政权的结果。日本与国民党内部主和派的汪精卫一拍即合,展开了秘密接触,最终汪精卫叛变投敌,积极筹划“新政府”,经过多方的协商与妥协,汪精卫最后与日本、各伪政权达成一致,汪精卫屈从日本要求,签订了《日汪协定》,把中国的权益彻底出卖给了日本。随后,汪伪政权进入最后筹建阶段,并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举行“国民政府还都”仪式,宣告成立。由于它打着继承国民党“党统”,国民政府“法统”的旗号,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日本扶持起傀儡政权的目的本意是为了巩固其在沦陷区的统治,攫取更大的利益,然而在实际上,这些傀儡政权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更使得这种傀儡政权根基不稳。而且汪精卫等叛变者与日本方面,各傀儡政权之间都存在着不小的矛盾。经济方面 国统区: 国统区的经济在抗战爆发之后,迅速转入了战时轨道。 沿海工业内迁:抗战前夕,经过国民政府“黄金十年”的发展,国内工厂总数近4000家,其中大部分都坐落在沿海六省。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国民政府为了保存中国有限的工业力量,国民政府发动了大规模的工厂西迁运动。工矿企业的内迁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抗战保存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确立: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标志战时经济方针的初步确立。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七中全会、八中全会,一步步地确立了战时经济体系的基本纲领。国统区的经济金融、外贸)被置于政府的全面控制之下,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国统区的物力、财力用于抗战。 大后方经济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增加战时财政收入增税、募债、增加货币发行量),扶持工矿业发展“以军需工业为中心”的战时工业发展方针、政府优惠奖励、工业合作社运动),大后方交通的建设国际交通线的贯通),农业生产的发展鼓励垦荒、增发农业贷款、兴修水利、改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 抗战中后期,随着抗战的持久进行,国民政府的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物资匮乏 巨额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 总之,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有力支援了抗日战场;但是,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大后方经济危机,引发了国统区的社会危机,对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根据地: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主要表现在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这是当时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减租减息: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并在各地相继实行。但是最初的减租减息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中共中央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分析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对农民、地主、富农的三条基本原则,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保障了减租减息运动的顺利进行。减租减息运动对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作用,稳定了根据地的政权。 大生产运动:进入抗战相持阶段以后,由于日本军队的进攻与封锁,根据地面临着严重财政经济困难。党中央由此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大生产运动对于改善根据地财政经济状况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坚持抗战和夺取最后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大生产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在苏维埃政府组织的劳动互助团体的基础上,开展了新的劳动互助模式,有力的推动了根据地农业建设。 工商业发展:根据地的工业以满足根据地基本需要为目的,主要是简单的军械修理与制造、被服纺织等轻工业和土特产的简单加工等等,工业合作社在根据地工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根据地商业贸易主要是根据地内部的集市贸易、各根据地与外界的商品流通,但是到了抗战相持阶段,敌人的封锁使得商品自由流通受到了很大干扰,根据地在努力突破商业封锁的同时,也积极扩大内部商业贸易,保证了根据地市场的稳定。 财政与金融: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各根据地纷纷建立银行并发行货币,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货币统一,稳定了根据地物价,保证商业的正常发展;根据地的税收政策在各根据地有所不同合理负担、救国公粮、累进税等等),但都保障了根据地的财政稳定。 沦陷区: 日本由于自身的资源匮乏,在占有中国大片土地后,实行了“以战养战”的经济战略。加紧对各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东北:日本自完全占领东北之后,扶持建立伪满洲国,建立特殊公司,实行掠夺性发展政策满铁、满业)。虽然建立了一大批工矿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不是为了促进东北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掠夺和利用东北的资源。 关内:工矿企业掠夺军管理、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赁和收买);农产品掠夺严厉的统制政策);劳动力掠夺战俘、诱骗、强征);财富掠夺重建金融体系、滥发货币、禁止法币流通) 思想文化教育方面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极大地震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激起了他们的愤慨,对当时的思想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国统区: 高校内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等。 抗日战争时期的高校内迁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举措,其对中国教育事业影响尤为深远。西迁内地的高校既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又促进了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战争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文化发展:本着为抗战服务的方针,文艺界创作出了一 大批抗战文艺作品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电影等等),形成了独特的战时文化;文艺工作者还先后成立了一大批文艺抗战团体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各界抗敌协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桂林抗战文化 学术思想界的冲突与争辩:新旧思想的冲突、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冲突、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等。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战国策派的法西斯理论、陈立夫的唯生论与蒋介石的力行哲学、延安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国统区传统史学等等。 根据地: 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发展与整个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发展是大体一致的,但是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进步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根据地的抗战文化,极大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产生了一大批有典范意义、影响深远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表现了中共构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成熟 战时的根据地出现了许多文化机构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等),对于根据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根据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是国防教育事业,注重教育与劳动相结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各地分校的建立及总校东迁,为根据地抗战提供了军事人才的支持。此外,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高等学校的建立与发展,吸引了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奔赴延安,聚集了大批人才。 沦陷区: 日本在沦陷区依托伪政权的教育机关,大力推行其奴化教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舆论工具,对新闻、出版、电影等文化事业实行统制 严格控制书籍出版 强制推行日语教育 新国民运动 尽管日本对于沦陷区进行了大力的奴化教育,但是收效甚微。沦陷区的文化也并未彻底沉寂,许多有良知的文人也创作了不少揭露沦陷区状况的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尤以东北沦陷区最为明显,产生了一个新的作家群体和一大批优秀作品。如李辉英的《最后一课》,萧军、萧红的《跋涉》,梁山丁、王秋萤等等。军事方面 军事方面,在抗日战争阶段主要是抗日军队的壮大与发展,中国军事力量的提升。 据统计资料显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1937年6月,中国共有正规军队210万人,其中国民党军191个师,52个旅,八路军三个师。到抗战结束后,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军队已发展到总兵力约为430万人,共产党军队也发展到总兵力近130万。而且,战后的国民党军队通过美国援助和接收日本武器,装备水平大大提升,兵种更为齐全。共产党军队通过缴获日本武器等方式,极大地改进了装备状况,拥有了多个兵种部队,整体实力与抗战前不可同日而语。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在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也极大地锻炼了中国军队,在付出极大牺牲之后,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军事力量。社会方面 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痛的灾难,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对抗战时期的社会变革,从四个方面可以梳理。 区域社会结构变动1、日本侵略使得中国社会形成三个大的区域国统区、根据地、沦陷区),每个区域的社会结构变迁都有所不同2、城市和农村社会的变迁各有不同3、抗战时期的人口流动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社会生活变迁1、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2、社会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3、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社会问题1、秘密社会的发展2、匪患与毒品的盛行3、天灾人祸与社会救济 社会群体、阶层在抗战中的表现1、知识分子群体2、华侨群体3、汉奸群体4、地主、农民、工人等阶层 从不同的角度梳理抗日战争,对于我们分析抗日战争,了解抗日战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抗日战争作为一场跨度八年的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可值得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各个方面都有涉及,不同角度都有分析,也出了一大批的研究专著、论文。此外,对于史料的整理,也卓有成效。 下面我仅就文化教育方面介绍一些研究专著 肖效钦钟兴锦:《抗日战争文化史19371945)》,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第1版 李定开:《抗战时期重庆的教育》,重庆出版社,1995年第1版 王嘉良:《中国东南抗战文化史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 金延锋,黄旦主编《浙江抗战文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第1版 冯崇义:《国魂,在国难中挣扎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戴知贤,李良志:《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北京出版社,1995年第1版 齐卫平《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侯德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史略》,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文丰义:《血铸的丰碑中国抗战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版 唐正芒:《中国西部抗战文化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曲士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1版,2005年第2版 袁小伦:《粤港抗战文化史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谢儒弟主编,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重庆分会编:《重庆抗战文化史》,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1版 邓群:《中国共产党与桂林抗战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涂文学,邓正兵:《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洪认清《抗战时期的延安史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龚和生:《恩施抗战时期教育纪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 闻黎明:《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抗战轨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版 任祥:《抗战时期云南高等教育的流变与绵延》,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版 皇甫建伟张基祥:《抗战文化》,山西人民出版,2012年第1版 等等。
本文档为【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41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43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3-11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