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报告文学到“非虚构文学”

从报告文学到“非虚构文学”

举报
开通vip

从报告文学到“非虚构文学”从报告文学到“非虚构文学” 从报告文学到“非虚构文学” 2010年12月22日 今晚报 吴伯义   青年学者梁鸿的作品《中国在梁庄》在《人民文学》推出,《人民文学》辟出“非虚构文学”专栏刊发此文,引起热议。梁庄就是梁鸿的家乡,她深入自己的家乡调查,记录下这里生动的人与事,写出30年间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呈现的现实危机。   有意思的是,《人民文学》辟出的这个“非虚构文学”专栏,使我们想起产生于上世纪初的报告文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出现了一种新闻体裁——reportage,译成中文即为“报告”,因其大量运用文学...

从报告文学到“非虚构文学”
从报告文学到“非虚构文学” 从报告文学到“非虚构文学” 2010年12月22日 今晚报 吴伯义   青年学者梁鸿的作品《中国在梁庄》在《人民文学》推出,《人民文学》辟出“非虚构文学”专栏刊发此文,引起热议。梁庄就是梁鸿的家乡,她深入自己的家乡调查,记录下这里生动的人与事,写出30年间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呈现的现实危机。   有意思的是,《人民文学》辟出的这个“非虚构文学”专栏,使我们想起产生于上世纪初的报告文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出现了一种新闻体裁——reportage,译成中文即为“报告”,因其大量运用文学手法处理新闻事件,后被称为“报告文学”。如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十月革命期间所写的《震撼世界的十天》、高尔基的《一月九日》等。这种文体传入中国则有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新史》,夏衍的《包身工》等。报告文学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又出现生机,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钢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理由的《扬眉剑出鞘》等名噪文坛。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通讯中脱胎出来,逐渐演化,最后独立文坛的。这类文体是时代的产物,最初与革命运动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如1871年巴黎公社之后即出现了《1871年公社史》,十月革命后即出现了《震撼世界的十天》等。   1966年,美国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冷血》一书,在书上他加了一个副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非小说文学作品”。这部书写的是轰动美国社会的真实的凶杀案,它既不是小说,也不像新闻报道,而是两者的混合体。《纽约客》周刊编辑威廉·肖恩指出:“卡波特赋予他的作品以小说的形式,却又十分拘泥于事实,书中的引语都是有案可稽的,或者是别人亲口告诉他的。”从此以后,不少作家纷纷仿效卡波特的写作手法。于是,“非小说文学作品”便大量问世。美籍日本女作家角谷美智子研究了这类作品,称之为“混血儿式的作品”。她将美国出现的这些作品分为三类:一、人物是真实的,细节是虚构的;二、近乎真人真事的小说;三、描写性的非小说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的报告,与新闻血缘关系较近,真实性是其前提,新闻时效性和文学性是其特色。   “非小说文学作品”,强调了文学特质,又标明“非小说”,文学性是其前提,同时强调忠于事实,但对于细节的虚构没有严格要求。   “非虚构文学”在中国最正统的文学期刊上亮相,值得关注。文学是可以虚构的,非虚构文学强调真实,却依附于文学之下。之所以不列入报告文学这已有体裁的旗下,大概是欲与新闻脱开干系,能更大视角地关注社会、人生,正如读者评论所说的,是“真实”与“人文”的结合,不让活生生的生活被理念遮蔽。梁鸿对记者说:“梁庄只是一种展示,而非判断或结论,它是中国无数个相似的村庄之一,并无特殊之处。”在写这篇东西时,她使用的方法是社会调查、口述实录、访谈座谈等,而载体则是一部文学化的农村变迁史。 文学体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演进变化,由报告文学而到“非小说文学作品”,又出现了今天的“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将是一个广阔的文学艺术领域。 “非虚构文学”的热络原由 郭雪波 做为一名写了一辈子小说的人,我很少写文学评论、读书心得之类文章,更从未为别人心血之作写过什么书评,唯恐自己班门弄斧,丢人现眼,本来文学的事情一向说不清楚。 好在晏彪是多年老朋友,说好说坏他不会计较。我呢也赶鸭子上架,来努力完成朋友之托,写一篇自己以往避之不及的“书评”。 近些年,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这一文学门类很热络,多有大块文章问世。 西方把这一门类也称作“非虚构文学”。他们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无疑就是美国的诺曼-梅勒。他以代表作《夜幕下的大军》、《刽子手之歌》、《裸者与死者》等非虚构文学作品,两次摘取“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而此类作品中,我比较欣赏的是美国著名作家史学家詹姆斯-布拉德利所著的记述自己父亲及同伴在二战中和战后生活的《父辈的旗帜》,读后令人感到真实而震撼。 比起主观虚构的小说来讲,报告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作品最大优点就是真实地记录历史,真实地再现人物,把思索和感悟留给读者;它不必象虚构小说那般绞尽脑汁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情节,安排人物,编创故事,甚至去无聊地无病呻吟。尤其可贵的是,报告文学或“非虚构文学”往往都紧扣时代的脉搏,向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历史、战争、政治、文化、英雄楷模式人物的最贴近你的纪实文本。 赵晏彪的报告文学《衡焕儒风雨六十年》,属于这类作品。 如果说,詹姆斯-布拉德利在《父辈的旗帜》中没有刻意去全方位书写自己的铜像立在美国首都广场的父亲及五个战友多么惊天动地的伟大和英勇,而是真实地甚至琐碎地揭示这六位二战时国家英雄们最平凡、最普通的主要身史,告诉世人他们都是很普通人,甚至有不少弱点,对荣誉他父亲甚至是超乎寻常的冷淡。该书贵就贵在把英雄头上的光环取下来,不象国内诸多同类作品把人物拔高到天上去。变成神,不是人。 赵晏彪的《衡焕儒风雨六十年》有几分《父辈的旗帜》的味道。 他书写了这样一个人物:这个人很普通,也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劳模事迹;这个人物,他一生不是把自己塑造得多么辉煌,而是把“西红门镇”这一不起眼的地方塑造成无比辉煌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为塑造这一方土地辉煌而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人。 通篇朴实无华地叙述了衡焕儒从出生到退休,一件一件地如无数张素描作品一样,展示给我们出身于一个普通满族农民家庭的的衡焕儒,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西红门镇党委书记并让西红门镇这一普通而落后的地方变成为举世瞩目的富裕之乡人间天堂的历史变迁。 当然,晏彪写这一人物时,某些方面有意超越传统的历史叙事方式。他不仅把人物事迹中规中矩如实记录下来,另外还加揉了作家的一些经历和作家对民族、历史、人物、时代的有关思考。这惯常叫做“超文本”叙述。这种叙述,一般指“脚注和说明”,也指作品的“副标题、前言、后记、引言、序跋” 等等形式。可以说,这种超文本叙述方式是作者的声音在文本中的间接体现。本书有三篇文本前的“写在前面”、“引言”、“说在前面的话” 等文字,正文后也附有三篇“跋”、“后记”、“寄语”等文字。通过这种“超文本”叙述方式,作者从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了衡焕儒这一人物真实而有血有肉的感人形象。 我正是从作者“写在前面”的文字里,首先感知到了行“菩萨道”的衡焕儒这个人物。这段文字也颇令人玩味,作家为寻找“260年前的最早北京知青”历史踪迹而赶赴哈尔滨拉林满族乡,机缘巧合邂逅华藏寺住持释果杰,再引出助人于水火的行“菩萨道”的衡焕儒,并以此为契机启动了作家动笔书写的灵感神经。听起来这似乎是“宿命”,其实是使命。满族优秀模范人物,由满族作家来书写,瞑瞑机缘,舍我其谁。 于是,我们案前摆放了这本厚重的喷着墨香的《衡焕儒风雨六十年》。 于是,我们认识了一位一生不是把自己塑造得多么辉煌,而是把“西红门镇”这一不起眼的地方塑造得无比辉煌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带头人、“敬民如父”的基层干部——衡焕儒。 他没有很多的高大荣誉勋章,也没有太多鲜花锦簇相拥,退休后走在西红门镇的土地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邻家老头子;然而,无论男女老幼,西红门镇人遇见他都会亲热地打招呼:衡书记好。不象有些捞够的退休“领导”,人们遇见都避之不及。 衡焕儒,就如一滴水融入大海般溶进西红门镇这块土地上,无声而无喧哗。 我突然感悟,无声而无喧哗也是一种记录,记录永恒。 当下很多很多的有声者,越想有声越无声,人造的喧哗三五天便消失;丰功,是树在人们心里的,一般是不显的,无声而无喧哗的。 无声无喧哗才会永恒,才是平凡而伟大。 善哉衡焕儒,壮哉衡焕儒。
本文档为【从报告文学到“非虚构文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1390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08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