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标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4.8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

(课标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4.8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

举报
开通vip

(课标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4.8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4.8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考纲展示►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考点1 距离的测量                    测量距离的基本类型及方案 类 型 A,B两点间不可通或不可视 A,B两点间可视,但有一点不可达 A,B两点都不可达 图 形 方 法 先测角C,AC=b,BC=a,再用余弦定理求AB 以点A不可达为例,先测角B,C,BC=a,再用正弦定理求AB 测得CD=a,∠BCD,∠BDC,∠ACD,...

(课标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4.8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
§4.8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考纲展示►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考点1 距离的测量                    测量距离的基本类型及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类 型 A,B两点间不可通或不可视 A,B两点间可视,但有一点不可达 A,B两点都不可达 图 形 方 法 先测角C,AC=b,BC=a,再用余弦定理求AB 以点A不可达为例,先测角B,C,BC=a,再用正弦定理求AB 测得CD=a,∠BCD,∠BDC,∠ACD,∠ADC,∠ACB,在△ACD中用正弦定理求AC; 在△BCD中用正弦定理求BC; 在△ABC中用余弦定理求AB 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类 型 A,B两点间不可通或不可视 A,B两点间可视,但有一点不可达 A,B两点都不可达 结 论 AB= AB= ①AC= ②BC= ③AB= (1)[教材习题改编]海上有A,B,C三个小岛,A,B相距5 答案:5 解析:易知∠ACB=60°,由 (2)[教材习题改编]已知A,B两地间的距离为10 m,B,C两地间的距离为20 m,现测得∠ABC=120°,则A,C两地间的距离是________. 答案:10 解析:AC2=AB2+BC2-2AB·BC·cos ∠ABC=102+202-2×10×20×cos 120°=700,所以AC=10 [考情聚焦] 研究测量距离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考内容,题型既有客观题,也有解答题,难度一般适中,属中档题.解题时要选取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角度一 两点可视但有一点不可到达 [典题1] 某同学骑电动车以24 km/h的速度沿正北方向的公路行驶,在点A处测得电视塔S在电动车的北偏东30°方向上,15 min后到点B处,测得电视塔S在电动车的北偏东75°方向上,则点B与电视塔的距离是________km. [答案] 3 [解析] 由题意知AB=24× ∴∠ASB=45°,由正弦定理知 ∴BS= 角度二 两点不可到达的距离 [典题2] [2017·辽宁沈阳一模]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 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km, [解] 在△ACD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AC=0.1, 又∠BCD=180°-60°-60°=60°, 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 在△ABC中, 即AB= 又sin 15°=sin(60°-45°) =sin 60°cos 45°-cos 60°sin 45° = 所以AB= 因此,BD= 故B,D的距离约为0.33 km. 角度三 两点不相通的距离 [典题3] 如图所示,要测量一水塘两侧A,B两点间的距离,其方法先选定适当的位置C,用经纬仪测出角α,再分别测出AC,BC的长b,a,则可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即AB= [答案] 200 [解析]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 ∠ACB, ∴AB2=4002+6002-2×400×600cos 60° =280 000. ∴AB=200 [点石成金] 求距离问题的注意事项 (1)选定或确定要求解的三角形,即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他量已知则直接解;若有未知量,则把未知量放在另一确定三角形中求解. (2)确定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如果都可用,就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定理. (3)解法: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考点2 测量高度问题    测量高度的基本类型及方案 类型 点B与点C,D共线 点B与点C,D不共线 图形 方法 先测得CD=a,∠ACB和∠ADB,再用正弦定理求出AC或AD,最后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 先测得∠BCD,∠BDC,CD=a,在△BCD中先用正弦定理求出BC,在△ABC中∠ACB可测,∠CAB=90°-∠BCD-∠ACB,再用正弦定理求AB 结论 AB= AB= 1.实际问题中角的概念理解错误. 为测量某塔AB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相距20 m的建筑物的顶部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测得塔基B的俯角为45°,那么塔AB的高度是________. 答案:20 解析: 由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 易知AD= BD=CD=20 m,故AB=20+ =20 2.实际问题中把求解目标纳入三角形. 某路边一棵树的树干被台风吹断后,折断部分与地面成45°角,树干倾斜并与地面成75°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20 m,则折断点与树干底部的距离是________m. 答案: 解析: 由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 设树干底部为O,树尖着地处为B,折断点为A,则∠ABO=45°,∠AOB=75°, ∴∠OAB=60°.由正弦定理,知 ∴AO= [典题4] 某人在塔的正东沿着南偏西60°的方向前进40 m后,望见塔在东北方向,若沿途测得塔顶的最大仰角为30°,求塔高. [解] 如图所示,某人在C处,AB为塔高,他沿CD前进,CD=40, 此时∠DBF=45°,过点B作BE⊥CD于E, 则∠AEB=30°, 在△BCD中,CD=40,∠BCD=30°, ∠DBC=135°,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BD= 因为∠BDE=180°-135°-30°=15°, 所以在Rt△BED中, BE=DBsin 15°=20 =10( 在Rt△ABE中,∠AEB=30°, 所以AB=BEtan 30°= 故所求的塔高为 [点石成金] 求解高度问题的三个关注点 (1)在处理有关高度问题时,理解仰角、俯角(它是在铅垂面上所成的角)、方向(位)角(它是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是关键. (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搞错. (3)注意山或塔垂直于地面或海平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要测量电视塔AB的高度,在C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45°,在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120°,CD=40 m,则 电视塔的高度为________m. 答案:40 解析:设电视塔AB高为x m, 则在Rt△ABC中,由∠ACB=45°,得BC=x. 在Rt△ADB中,由∠ADB=30°,得BD= 在△BDC中,由余弦定理,得 BD2=BC2+CD2-2BC·CD·cos 120°, 即( 解得x=40,所以电视塔高为40 m. 考点3 测量角度问题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________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________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答案:上方 下方 ①   ② 2.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3.方向角 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 (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③); (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③   ④ 4.坡角与坡度 (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 (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 [典题5] [2017·浙江适应性考试]如图所示,为了解某海域海底构造,在海平面内一条直线上的A,B,C三点进行测量,已知AB=50 m,BC=120 m,于A处测得水深AD=80 m,于B处测得水深BE=200 m,于C处测得水深CF=110 m,求∠DEF的余弦值. [解] 作DM∥AC交BE于N,交CF于M. DF= DE= EF= =150. 在△DEF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DEF= = [点石成金] 测量角度问题的基本思路 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提醒] 方向角是相对于某点而言的,因此在确定方向角时,必须先弄清楚是哪一个点的方向角. 在一次海上联合作战演习中,红方一艘侦察艇发现在北偏东45°方向,相距12 n mile的水面上,有蓝方一艘小艇正以每小时10 n mile的速度沿南偏东75°方向前进,若红方侦察艇以每小时14 n mile的速度,沿北偏东45°+α方向拦截蓝方的小艇.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拦截住,求红方侦察艇所需的时间和角α的正弦值. 解:如图,设红方侦察艇经过x小时后在C处追上蓝方的小艇,则AC=14x,BC=10x,∠ABC=120°. 根据余弦定理得(14x)2=122+(10x)2-240xcos 120°,解得x=2.故AC=28,BC=20. 根据正弦定理得 解得sin α= 所以红方侦察艇所需要的时间为2小时,角α的正弦值为 真题演练集训 1.[2014·浙江卷]如图,某人在垂直于水平地面ABC的墙面前的点A处进行射击训练.已知点A到墙面的距离为AB,某目标点P沿墙面上的射线CM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θ的大小(仰角θ为直线AP与平面ABC所成角). 若AB=15 m,AC=25 m,∠BCM=30°,则tan θ的最大值是(  ) A. C. 答案:D 解析: 如图,过点P作PO⊥BC于点O,连接AO,则∠PAO=θ. 设CO=x m,则OP= 在Rt△ABC中,AB=15 m,AC=25 m, 所以BC=20 m.所以cos ∠BCA= 所以AO= = 所以tan θ= = 当 2.[2015·湖北卷]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__m. 答案:100 解析:由题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45°. 又AB=600 m, 故由正弦定理得 解得BC=300 在Rt△BCD中,CD=BC·tan 30° =300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为测量山高MN,选择A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为测量观测点.从A点测得M点的仰角∠MAN=60°,C点的仰角∠CAB=45°以及∠MAC=75°;从C点测得∠MCA=60°,已知山高BC=100 m,则山高MN=________m. 答案:150 解析:在三角形ABC中,AC=100 4.[2014·四川卷]如图,从气球A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B,C的俯角分别为67°,30°,此时气球的高是46 m,则河流的宽度BC约等于________ m.(用四舍五入法将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sin 67°≈0.92,cos 67°≈0.39,sin 37°≈0.60,cos 37°≈0.80, 答案:60 解析: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构造适当的三角形求解.根据已知的图形可得AB= 在△ABC中,∠BCA=30°, ∠BAC=37°,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BC≈2× 课外拓展阅读 有关解三角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1.解决关于解三角形的应用问题的步骤 2.解三角形的应用题的两种情形及解题方法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三角形,这时需作出(或找出)这些三角形,先解能直接解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出其他三角形的解,有时需设出未知量,利用几个三角形中边角所满足的关系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3.解决关于解三角形的应用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1)要注意仰角、俯角、方位角以及方向角等名词,并能准确地找出这些角; (2)要注意将平面几何中的性质、定理与正弦、余弦定理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优化解题过程;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以及解的实际意义. [典例] 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是先从A沿索道乘缆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 m/min.在甲出发2 min后,乙从A乘缆车到B,在B处停留1 min后,再从B匀速步行到C.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行的速度为130 m/min,山路AC长为1260 m,经测量,cos A= (1)求索道AB的长; (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为使两位游客在C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解] (1)在△ABC中,因为cos A= 所以sin A= 从而sin B=sin[π-(A+C)]=sin(A+C) =sin Acos C+cos Asin C = 由 AB= 所以索道AB的长为1 040 m. (2)设乙出发t分钟后,甲、乙两游客距离为d,此时,甲行走了(100+50t) m,乙距离A处130t m,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d2=(100+50t)2+(130t)2-2×130t×(100+50t)× 因为0≤t≤ (3)由 BC= 乙从B出发时,甲已走了50×(2+8+1)=550(m),还需走710 m才能到达C. 设乙步行的速度为v m/min, 由题意得-3≤ 解得 所以为使两位游客在C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
本文档为【(课标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4.8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资源文库
从事幼儿保育多年。
格式:doc
大小:483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1-09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