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赏蕨类植物组培快繁及其移栽技术

观赏蕨类植物组培快繁及其移栽技术

举报
开通vip

观赏蕨类植物组培快繁及其移栽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18( 5): 125~ 126 Acta Agr iculturae Jiangx i 观赏蕨类植物组培快繁及其移栽技术 王宏航,李朝森,刘慧琴 � � 收稿日期: 2006- 04- 18 作者简介:王宏航,农艺师,从事园艺、生物技术研究。 (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衢州 324000 ) 摘 � 要:以蕨类新萌发的侧芽为外植体,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比例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进行诱导 分化、增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 MS+ BA 1. 0m g/L+...

观赏蕨类植物组培快繁及其移栽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18( 5): 125~ 126 Acta Agr iculturae Jiangx i 观赏蕨类植物组培快繁及其移栽技术 王宏航,李朝森,刘慧琴 � � 收稿日期: 2006- 04- 18 作者简介:王宏航,农艺师,从事园艺、生物技术研究。 (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衢州 324000 ) 摘 � 要:以蕨类新萌发的侧芽为外植体,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比例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进行诱导 分化、增殖、生根试验。结果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 MS+ BA 1. 0m g/L+ NAA 0. 3mg/L增殖效果好;以 1 /2MS+ IBA 0. 4mg /L培养基的 生根效果最好。在炼苗移栽试验中,以穴盘为容器、蛭石为基质,移栽成活率高达 94. 5% ;以草炭 �珍珠岩 = 1�1为基 质,移栽后期植株长势好。 关键词:蕨类;组织培养;快繁;移栽;外植体;培养基;激素 中图分类号: S682. 3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 8581( 2006) 05- 0125- 02 蕨类植物以它奇特的株形、飘逸的叶姿快速进入花卉市场,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蕨类植物在我国发展迅 速,生产面积和销售量逐年增加。蕨类植物常见的繁殖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有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和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其中规模 化生产通常采用组织培养。2003年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 12个蕨类品种,开展组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生产。现 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 试验材料 � 植株新萌发的侧芽为外 抗体。 1. 2� 激素及其纯度 � 6-苄基腺嘌呤 ( BA )、� -萘乙酸 ( NAA )、吲哚丁酸 ( IBA ),均为分析 纯试剂,由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生产试验中使用普通琼脂条,以白砂糖代替蔗 糖,以饮用水代替蒸馏水。 1. 3� 培养条件 � 诱导分化培养基 : MS + BA 2. 0mg/L+ NAA 0. 5mg /L + C 1. 0mg/L (活性 炭 ) (单位下同 );增殖培养基: MS+ BA 0. 5~ 1. 5+ NAA 0. 1~ 0. 5+ C 1. 0 (见表 1);生根培 养基: 1 /2MS+ IBA 0~ 1. 0 + C 1. 0(见表 2)。 诱导分化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蔗糖浓度为 3. 0%,生根培养基蔗糖浓度为 2. 0%;琼脂 7g/ L; pH 5. 8~ 6. 0;培养温度 ( 25 2) !、光照强 度 2000 lx,连续光照 10h / d。 表 1� 不同激素处理对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增殖培养基浓度 ( mg /L) 接种瓶数 (瓶 ) 30d转接瓶 数 (瓶 ) 繁殖 系数 性状表现 � BA0. 5+ NAA0. 1 5 16 3. 2 长势较好 BA0. 8+ NAA0. 2 5 29 5. 8 长势较好 BA1. 0+ NAA0. 3 5 35 7. 0 长势良好 BA1. 2+ NAA0. 4 5 42 8. 4 苗分 化 多, 长 势 较弱 BA1. 5+ NAA0. 5 5 47 9. 4 苗丛过密,微型化 � 注:每瓶接种蕨类苗数为 4株。 表 2� 不同生根培养基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生根培养基浓度 ( mg /L) 接种数 (个 ) 生根数 (条 ) 生根率 (% ) 1 /2MS 30 15 50. 0 1 /2MS + IBA0. 2 30 19 63. 3 1 /2MS + IBA0. 4 30 26 86. 7 1 /2MS + IBA0. 6 30 24 80. 0 1 /2MS + IBA0. 8 30 24 80. 0 1 /2MS + IBA1. 0 30 25 83. 3 1. 4� 试验材料的处理 � 侧芽长至 2叶 1芽时,分株取出,流水下冲洗 30m in后,去除 2张叶片,剪去根系,留上部茎段 长约 0. 5~ 1. 0cm,置超净工作台中,先用 75%酒精中浸 30s,用无菌水冲洗 1次,转入 0. 1%升汞中消毒 8m in,用无菌水 冲冼 3~ 5次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去材料表面水分,接种到诱导分化培养基中,再依次转入增殖、生根培养基中,观察培 养结果。 1. 5� 移栽基质的处理 � 蕨类组培苗的移栽采用基质栽培技术,使用国产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按不同比例混合, 30d后 统计移栽成活率 (见表 3和表 4)。移栽前 14d草炭用 40%甲醛按 30mL /m 2用量对水 100倍喷雾后覆膜熏蒸灭菌。蕨 类植物喜酸性土壤,而珍珠岩偏碱性,使用前用 5000~ 7000倍柠檬酸溶液浸洗,进行 pH缓冲。 1. 6� 移栽苗栽培管理 � 移栽前将苗取出,冲洗掉附着在瓶苗基部的琼脂,用 800倍液的多菌灵杀菌剂浸后,移栽到 128孔方形穴盘中。移栽 7d内覆膜增湿保温,使湿度保持在 85%以上,温度保持在 20!左右。 10d左右通风透光, 15d 以后进行营养成份的补充,每 7d喷施 1次 1 /2MS全营养液或 2500倍的海草肥,水分管理上要掌握干湿交替,促进根 系生长。蕨类植物耐荫性强,后期管理可适当遮荫,以避开强光照。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激素配比对增殖率的影响 � 在诱导分化培养基中 35d左右的无菌苗四周萌发不定芽。将苗切下转入增殖 培养基 (见表 1)中。结果显示,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浓度处理中,组培苗以培养基 MS+ BA 1. 0+ NAA 0. 3中的 侧芽萌发迅速, 30d形成丛生苗,长势良好,繁殖系数可达 7. 0左右。 BA浓度低增殖率下降, BA浓度过高,组培苗分 化多、长势弱。 2. 2� 不同激素配比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 从增殖培养基中切取长为 1cm左右的茎段,转接到生根培养基 (见表 2 ) 中。结果表明: 1 /2MS+ IBA 0. 4的生根最佳,生根率达 86. 7%。 IBA浓度增加,瓶苗的生根率基本保持不变。 2. 3� 不同基质配方对移栽苗成活率的影响 � 经过 30d 的移栽管理,进行植株性状考查 (见表 3)。结果表明:草 炭 �珍珠岩 �蛭石的比例为 0�0�1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 94. 5% ;其次是草炭 �珍珠岩 �蛭石为 1�1�0, 成活率为 85. 9% ;从移栽苗后期长势来分析,以草炭 �珍珠岩 �蛭石 为1�1�0的性状表现最好,新叶长出早,叶面积大,叶色浓 绿。可能是因为珍珠岩、蛭石本身不带养分,不能提供植 株苗期生长所需的营养,而草炭�珍珠岩�蛭石为1�1�0中 草炭本身富含有机质,保证了移栽苗的养分快速供应。 表 3� 不同栽培基质配方对移栽苗成活率的影响 草炭�珍珠岩�蛭石 移栽数 (株 ) 成活数 (株 ) 成活率 (% ) 1�0�0 128 67 52. 3 1�1�0 128 110 85. 9 1�2�1 128 101 78. 9 0�1�1 128 95 74. 2 0�0�1 128 121 94. 5 2. 4� 无根苗与有根苗的移栽性状表现 � 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以草炭 �珍珠岩 �蛭石为 1�1�0的栽培基质,蕨类组培有 根苗和无根苗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 80%以上,但有根苗移栽后缓苗快,缓苗期比无根苗缩短 10~ 15d左右。该试验结 果为蕨类植物的组培快繁生产绕开瓶苗生根过程提供了依据。 表 4� 无根苗与有根苗移栽性状表现 组培苗性状 移栽数 (株 ) 成活数 (株 ) 成活率 (% ) 露白根时间 ( d) 心叶抽出时间 ( d) 有根苗 128 111 86. 7 16 25 无根苗 128 106 82. 8 28 39 3� 小结与讨论 从研究结果分析,蕨类植物组培快繁中,控制好细胞分裂素 BA和生长素 NAA的用量,既可获得较高的增殖率, 且丛生苗长势健壮;生根基本培养基为 1 /2MS,添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IBA,可促进生根。在瓶苗移栽阶段,不同基质 配方影响移栽苗成活率及生长势。在规模化生产中,可避开生根培养环节,将组培苗直接移出室外培养,既缩短了培 养时间,又降低成本,而移栽苗的质量并不受太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 曹孜义,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 [M ].甘肃:甘肃科技出版社, 1996. 204~ 206. [ 2] 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9. 103~ 105. [ 3] 褚剑峰.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及大规模快繁技术 [ J]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 2): 110~ 112. (上接第 124页 ) [ 3]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474~ 489. [ 4] 南京农业大学. 土壤农化分析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 33~ 89. [ 5] 张镜清. 芦荟 [ J] .生物学通报, 1999, 34( 11): 44~ 45. [ 6] 顾文祥. 芦荟栽培与加工利用 [M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9. 127~ 131. [ 7] 黄昌勇.土壤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63~ 165. [ 8] 陈震,丁万隆.百种药用植物栽培答疑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82. [ 9] 沈其荣.土壤肥料学通论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71~ 273. [ 10] 汤晓地,王鑫,张乘武,等.芦荟的管理与应用前景 [ J] .上海蔬菜, 2003, 5: 48~ 50. [ 11]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8~ 9. 126 江 � 西 � 农 � 业 � 学 � 报 � � � � � � � � � � � � � � � � � � � 18卷
本文档为【观赏蕨类植物组培快繁及其移栽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073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04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