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汤液经法_伤寒论_辅行诀_古今谈_待续_

汤液经法_伤寒论_辅行诀_古今谈_待续_

举报
开通vip

汤液经法_伤寒论_辅行诀_古今谈_待续_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第3卷第6期 World Journal of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8,Vol.3,No.6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医史文献 皇甫谧《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 本草》,以为《汤液》。”又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 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 精,皆可施用。”林亿《伤寒论序》云:“夫《伤寒论》盖祖 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

汤液经法_伤寒论_辅行诀_古今谈_待续_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第3卷第6期 World Journal of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8,Vol.3,No.6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医史文献 皇甫谧《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 本草》,以为《汤液》。”又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 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 精,皆可施用。”林亿《伤寒论序》云:“夫《伤寒论》盖祖 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经 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 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 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 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是皇 甫谧、林亿诸前贤皆谓《伤寒杂病论》在《伊尹汤液》一 书基础上而成。仲景《伤寒论序》亦云:“勤求古训,博采 众方”,仲景所求采者主要为《伊尹汤液经》。班固《汉书 艺文志》经方类著录“《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久佚。宋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云:“《内经素问》有《汤液醪 醴论》。《事物纪原》:《汤液经》出于商伊尹。《郊祀志》: 莽以方士苏乐言,起八风台于宫中,作乐其上,顺风作 《汤液》。皇甫谧曰: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1]。 由王应麟泛引诸书观之,是王氏于《汤液经法》一书不 甚了了。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在《汤液经法三 十二卷》下云:“晁氏《读书志》曰:医经传世者多矣。原 百病之起,愈者本乎黄帝;辨百药之味性者,本乎神农; 汤液则称伊尹。三人皆圣人也。悯世疾苦,亲著书以垂 后。王氏《考证》:《事物纪原》:《汤液经》出于商之伊尹。 皇甫谧曰:仲景论《伊尹汤液》为十数卷。”在此段文字 下姚振宗注云:按后汉张机仲景或取是书论次为十数 卷也”[2]。姚振宗《后汉艺文志》在“张仲景方十五卷”下 云:“按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皇甫谧曰:仲景论 《伊尹汤液》为十数卷。按汉志经方家有《汤液经法三十 二》卷,仲景所论定者,盖即是书”[3]。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马继兴教授 主编《敦煌古医籍考释》(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年 10月第 1版。下简称《考释》)、甘肃中医学院丛春雨先 生主编《敦煌中医药全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 年 12月第 1版)、马继兴教授主编 《敦煌医药文献辑 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下简称《辑 校》)皆收录《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 《辅行诀》以确切的资料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伤寒论》是仲景在《汤液 经法》一书的基础上勤求博采而撰成。 1 《辅行诀》的作者、发现、存佚及研究 1.1作 者 《辅行诀》题“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陶弘景(456 年~536年),生于南朝刘宋孝建三年,卒于梁大同二年。 《南史》、《梁书》有传。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今江苏镇江 附近)。《南史本传》:“至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 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 矣。”所论与《辅行诀》陶氏所云“凡学道辈,欲求永年, 先须祛疾。或有宿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服药 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之意合。永明 十年(492年),时年三十有六,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辞官,诏许之。于是 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 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 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山中立馆,自号华阳隐居。人间 《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古今谈(待续) 钱超尘 【摘要】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马继兴教授主编《敦煌古医籍考释》、甘肃中医学院丛春雨先生主编 《敦煌中医药全书》、马继兴教授主编《敦煌医药文献辑校》皆收录《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辅行 诀》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论》是仲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勤求博采而撰成。文章对《辅行诀》的作者、发现、 抄本寻踪、存佚及校注和论文方面进行了研究,详述马继兴等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鉴定意见,指出《辅行诀》 对《伤寒论》文献史考证的重要启示。从王圆箓藏匿经卷待机而售,引出藏经洞的由来和被发现过程以及其中文物被 斯坦因、伯希和等骗购劫掠过程。 【关键词】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613(2008)06-0311-05 311·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第3卷第6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08,Vol.3,No.6 书札,即以隐居代名。”《南史本传》云,始从东阳孙游岳 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性爱 山川,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自已。性 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影,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 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所著《学 苑》百卷、《孝经》、《论语集注》、《帝王年历》、《本草集注》、 《效验方》、《肘后百一方》、《古今州郡记》、《图象集要》、 《玉匮记》、《七曜新旧术疏》、《占候》、《合丹法式》等书, 据《南史本传》云“共秘密不传,及撰而未讫又十部,唯 弟子得之。”《辅行诀》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 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 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为 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 首;中品中药,为疗疾去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 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 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轨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用 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观以上 诸说,《辅行诀》或为陶隐居主据《汤液经法》并参考《神 农本草》、《桐君采药录》而撰者,以备山中隐居之用,并 教导弟子以《辅行诀》之法祛除疾病,进修内视之道。据 《南史本传》,陶氏所作,或秘密不传,或撰而未讫由弟 子收藏。疑《辅行诀》为弟子收藏而略加整理者。文中 “隐居曰”、“陶云”等语,是其证。由于《辅行诀》保存于 弟子之手,久未外传,故阮孝绪《七录》未加著录,《隋 志》因之亦未著于录。 1.2 发 现 《辅行诀》原藏敦煌藏经洞。1907年法国伯希和 (1878年~1945年)至敦煌盗宝,发现大批珍贵经卷,盗 携回国,守洞道士王圆箓见《辅行诀》首尾完具,乃暗藏 之。《辞海》介绍伯希和情况云:“伯希和,法国汉学家。 曾任职于法国远东学院(河内)。1906年~1908年活动 于中国甘肃新疆一带,盗窃敦煌千佛洞大量珍贵文物, 运往巴黎。1911年起任法兰西学院(巴黎)教授。1925 年主编东方学杂志《通报》,著有《敦煌千佛洞》等。”伯 希和盗窃的敦煌文物近 2500件 (不包括藏文)。1909 年秋,伯希和携带部分敦煌经卷写本至北京,向中国学 者出示。消息传出,国人震惊,舆论大哗。1909年11月 日本人主办的 《燕尘》杂志第二卷第十一期刊登署名 “救堂生”的题为《敦煌石室中的典籍》一文,较详细地 记录了救堂生与伯希和会面及他亲见敦煌卷子的情 形。“救堂生”是日本著名汉学家田中庆太郎(1880年~ 1951年)的笔名,1908年至1911年在北京购置房产,住 在北京。他说:“我在明治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908 年~1911年)间,在清朝末年的北京,住了 3年。此时法 国人伯希和带着在敦煌采集到的古写本经过北京,我 得以看到他手中的珍品,深受教益”[4]。现把有关文字摘 引如下: 敦煌石室中的典籍 救堂生 法兰西东方考古学校(在河内)教授伯希和乃十 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最杰出的中国汉学家 E·沙畹 之三大弟子之一,于甘肃省敦煌县石室中,获得深藏于 该处之经卷古文书类。此次于归途返本国途中,滞留北 京。余听闻其事,即赴八宝胡同假寓,通刺拜访。此事前 未得与闻,踌躇间,但闻侍者曰“请”,引入客厅。P·伯 希和氏系年仅三十之青年绅士,颇具学者气象。会晤之 际,伯希和氏不以西洋语而以流畅之北京语交谈,并介 绍其友人夏巴耐与曼佗罗,欢谈甚洽。 P·伯希和氏为研究清国西陲之地理古迹,于前年 从本国出发,经俄属中亚西亚进入新疆,滞留库车八个 月,乌鲁木齐两个月,吐鲁番数周,继续其研究。于乌鲁 木齐听闻敦煌石室之事,遂经巴里绅、哈密至安西,知 州某赠古写本一卷,系唐写本无疑。便于去年冬日至敦 煌,滞留三月,终获三危山下石室所藏之写经与他物。 卷子大部已送回本国,仅示随身数十品,皆惊心骇 目之贵重品,为唐写本、唐写经、唐刻及五代刻经文、唐 拓本等。纸质不离黄麻、白麻、楮纸三种。《老子化胡 经》不亚于《太平经》中最优者。《尚书·顾命》残页,文 字雄劲,确系唐人书法。此石室系西夏兵戈之时所封以 至近年。故石室之物皆五代以前,宋以下不见一纸。且 西夏文字之物,亦不见半片,此为确证。鄙以为此乃学 术上之大发现也。 余知识浅陋,于内容皆无知,仅以趣味观之,亦无 价之珍品也。P·伯希和氏携此奇书,北京士大夫中学 者,于古典具趣味者,继续造访,见此赍来之珍品,无不 惊者⋯⋯ 救堂生文章刊布不久,日本《朝日新闻》于 1909年 11月 12日刊登一篇长篇报道,对伯希和掠取书卷之意 义等作了较详细分析。全文如下: 千年前古书卷十余箱 悉被法国人席卷而去 东京某氏近接清国文部参议官罗振玉氏报,此乃 为足以耸动学术界之大发现。据所报,清国甘肃省敦煌 县东南三危山下小川前,有寺庙三座,士人称其上寺、 中寺、下寺。上中两寺为道教方士所栖居,独下寺为僧 刹,寺左方不远处有石室数百。此石室自唐以来,俗称 “千佛洞”,文人呼之“莫高窟”。洞中皆壁画,诚如千 佛洞之名。上截刻几多几样佛罗汉之象,下截更刻刻佛 像之人及姓氏里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日本明治 三十三年),为修治右侧之石洞,凿一石壁,意外发现众 多书卷藏匿于此,其书始流落人间。然其地僻极西,犹 未为世人瞩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日本明治四十 312·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第3卷第6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08,Vol.3,No.6 年)冬,在北京之法国传教士伯希和赴中国西北新疆省 旅行,至迪化府。伊犁将军长庚以上述石室之书一卷相 赠,并语该发现之事实。遂继续南向,入甘肃省。安西州 牧某氏,亦以一卷相赠。伯氏久驻北京,于中国古书有 极大之趣味,一见即确认系唐代写本。急赴石室之处, 遍访搜寻,购得十余箱。此仅不过原存三分之一,余三 分之二,散佚而无由收管。伯氏携之归北京,经史子集 四部及经卷中之好者,即送法国,残余数种,罗氏于上 月下旬得以观之。罗氏云:此乃西夏兵革之际,藏匿于 此,系九百七十余年前之古书卷,弥足珍贵。且佛教衰 颓,在五代兵乱之际,匿藏之古书卷中,又特多佛书,是 亦一千余年前之古书卷也。 伯氏送归法国之书目略如左: 颜师古 《玄言新记明老部五卷》、《二十五等人 图》、《太公家教》、《辩才家教》、《孔子修问书》、《天 地开辟以来帝王记》、《百行章》、《何晏论语集解一、 二、六卷》、《毛诗卷九》(郑注,柏舟诂训传)、《范宁 谷梁集解 (闵公至庄公)》、《孟说秦语中晋二》、《庄 子第一卷》、《文子第五卷》、《郭知言记室修要》、《文 选李善注第二十五、二十七卷》、《冥极记》、《新集文 词教林》、《秦人吟》、《子赋》、《李若立略出嬴金》、 《老子道德经义疏第五卷》、《唐韵》、《切韵》(二书小 版五代刻本,均残)、《唐礼图》、《辅篇义记二卷》、《李 荃阃外春秋一、四、五卷》、《唐律一卷》、《故陈子昂集 八、十卷》、《敦煌十咏》。 右列诸书,无一不是珍本。如《唐韵》、《切韵》之五 代刻本,足以是正此书刻本始于宋代之学者定论。又罗氏 所见,多经卷拓碑之类。《尚书·顾命》之残本,《化度寺 邕禅师碑》等,亦足惊有考古癖之学者。其珍绝足比以竹 造经籍之我国京都高山寺等。此乃中国空前大发现也。 敦煌经卷被盗消息逐渐被国人所知,强烈要求清 廷将盗余经卷运回清廷学部保管。宣统二年(1910年) 学部将劫余残卷运回学部,但又为国人之权豪势要巧 取豪夺一部分,归于学部保藏者仅有八千余卷。陈垣先 生编有《敦煌劫余录》,著录起止纸数、行数及内容。研 究敦煌宝卷现在已经形成专门之学,名为敦煌学。上个 世纪九十年代白化文、杨宝玉撰《敦煌学目录初探》(河 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从中可以了解近一个世纪以来国 内外研究敦煌学的概貌。 伯希和盗窃之经卷,现藏巴黎图书馆,皆已编号, 每号前冠以P字,如P.3287号为《伤寒论》残卷。以上所 述是伯希和敦煌盗宝的大致情况。所幸的是,《辅行诀 五脏用药法要》被道士王圆箓暗藏,这样才保存了这一 十分珍贵的文献史料。伯希和敦煌盗宝详细情况见伯 希和等《伯希和西域探险记》(2001年 10月云南人民出 版社,耿生译)一书。 1.3 存 佚 《辅行诀》虽然没有被伯希和盗走,却被国人因愚 昧剪毁了。 198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马继 兴教授主编《敦煌古医籍考释》,序言专列《关于〈辅行 诀脏腑用药法要〉卷子的再发现过程》一节。全引如下: 十九世纪末,河北威县中医张偓南氏家传医学,所 藏医书甚丰。敦煌卷子出土后,闻风前往,曾在驻洞道 士手中重金购得医学卷子一轴,书名《辅行诀脏腑用药 法要》。卷子首尾基本完整。其前尚绘有三皇、四神及二 十八宿之图。张氏视为珍宝。殁后传于其孙中医张大昌 (为靖)氏。大昌先生多取此书所载方论治病,获有良 效,乃将此书教授弟子。且录有复本两种。1966年“文 革”期间卷子不幸被毁,仅抄本幸免。1974年初,张氏用 “赤脚医生”之名将抄本寄送中医研究院。初未引起重 视,后此件转交我手,经我反复考察验证抄件中保留与 引用的古俗讳字、药名、药量、人名、方名、书名、篇名以 及病症名称、方剂配伍特征、文章结构与风格等多方面 内容,确定绝非今人仿造赝品。其成书下限绝不晚于宋 初以前,因而由我写出了对该卷子年代的初步鉴定资 料。为了进一步征求有关文史专家的意见,1975年我曾 将此卷子释文及其有关情况,请教了社会科学院张政烺 和李学勤两教授。经他们鉴定,在结论中也提到:‘此书 不是近代的伪作,但也不可能早到(南北朝)梁代的作 品。作为一种古籍的传抄本,还是有保存的必要的’。与 此同时,我院王雪苔同志也对此书寄予了很大的重视, 并专门就此事直接去威县张大昌先生处作了详细调查, 并进一步获见保存于其弟子处的另一抄本。故本书此次 的整理即特约请王雪苔院长据此两本互勘而厘定。” 马继兴先生将张大昌记忆本、其弟子手抄本互相 对勘厘定,收进《敦煌古医籍考释》一书,世人始见《辅 行诀脏腑用药法要》。2002年 10月 25日,中国中医研 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举行建所 20周年纪念会,会 间休息时我问马继兴先生:“《辅行诀》有没有后人伪托 的可能?您说《辅行诀》为陶弘景撰写的可能性很大,您 现在的观点怎样?”马老说:“后人伪托是伪托不出来 的。我现在仍然认为《辅行诀》为陶弘景亲自撰写的可 能性较大。当然也经过了弟子的整理。”请注意马继兴 教授这句话:“本书此次的整理即特约请王雪苔院长据 此两本互勘而厘定”,则《敦煌古医籍考释》所收《辅行 诀》校注乃出自王雪苔先生,笔者亲询雪苔先生,答云 确为雪苔先生所校注。 1.4 《辅行诀》抄本寻踪 313·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第3卷第6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08,Vol.3,No.6 研究《辅行诀》首先要寻求比较可靠的文本。在原 卷毁灭的情况下,寻求张大昌弟子的手抄本是唯一选 择。据《敦煌医药文献辑校》页169《题解》云: 此卷子原为近人河北威县中医师张光荣 (字偓 南)旧藏,为张氏在民国初年从敦煌石窟千佛洞驻洞道 士手中用重金所购者。张氏殁后将此卷子传予其嫡孙 中医师张大昌(字为靖)。大昌先生以此书教授弟子, 又有三种传抄本。1969年“文革”期间,原卷子不幸被 毁,仅三种抄本得以保全。1974年大昌先生用“赤脚医 生” 名义将其抄本寄赠中医研究院 (以下简称 “甲 本”),当时由马继兴研究员负责写有鉴定意见。 中国中医研究院王雪苔先生、马继兴先生对寻求 《辅行诀》传抄本极为重视,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为《辅 行诀》的流传奠定基础。上个世纪 70年代王雪苔先生 两次亲赴河北省威县与张大昌面谈寻访抄本,得到两 个传本。(一)张大昌弟子之间的转(zhuǎn)抄本。王雪苔 先生简称“甲本”。 (二)张大昌追记本。王雪苔简称“乙 本”。《敦煌古医籍考释》页115云: 今存两种抄本。甲本乃张大昌的弟子之间转(zhuǎn) 抄者,保留原貌较多,但在转抄中偶有省略及按抄者理解 妄加改动处。乙本乃张大昌追记而成,内容较全,但难免 有误记之处。现以甲本为底本,并据乙本补入缺文。凡补 入文字均在其下加重点符号“●”,不另作注。 这是王雪苔第一次访求大昌弟子抄录本之举。 上个世纪 90年代中国中医科学院马继兴教授请 该院陶广正教授、王淑民教授再赴威县访求文本,这是 第二次访求文本之举。《敦煌医药文献辑校》页 169《题 解》指出: 特别在第二次访问时作了较详细的调查记录和录 音。在此过程中,又获见了张氏传人的另外两种抄本(简 称乙本、丙本),为进一步校勘此书原文提供了重要参 考。本释文主据大昌先生提供的三种抄本参校而成。 请注意:王雪苔所说的“甲本”指张大昌的追记本 (指按背诵加以追记之本);而《敦煌医药文献辑校·题 记》所说“甲本”指张大昌寄赠中医研究院抄本。王雪苔 所得之本共两本,陶广正、王淑民所得之本计三本。今 考知三本之中的一本是刘世忠抄录的残卷本 (刘不是 张大昌的弟子),陶、王所得的另一本与王雪苔所得的 两本中的一本相重。综王雪苔、陶广正、王淑民所得的 文本共四本,如下: 1.张大昌寄赠本; 2.张大昌追记本; 3.刘世忠抄本 (残); 4.王雪苔得自大昌弟子的转抄本(陶广正、王淑民 所得同)。 上述四个抄本,经整理出版两部著作: 1.《敦煌古医籍考释》,马继兴主编。江西科技出版 社,1988,页115~137。 2.《敦煌医药文献辑校》,马继兴主编。江苏古籍出 版社,1998,页169~206。 后来出版的《辅行诀》都是在此两书的基础上衍生 出来的。本人对照上述两本详读,发现两书文字有异, 于是萌生亲访大昌弟子手中抄录本的想法。 第三次访求抄本 2007年 6月 10日我与我的学生山西省中医药研 究院赵怀舟同志亲赴河北省广宗县访求抄录本,共得 到如下抄本: 1.据云抄于甲辰年(1964年)之本; 2.1965年抄本; 3.1972年据某无名氏抄录之本再行抄录之本; 4.1975年抄本; 5.1976年抄本; 6.1976年另一抄本; 7.1979年抄本; 8.1979年抄本; 9.1979年另一抄本; 10.1979年刘世忠抄本; 11.1979年据张大昌注释之本而抄录之本; 12.1980年据张偓南《别抄本》而抄录之本; 13.1983年据张大昌注释本而抄录之本; 14.1985年抄本; 15.另外又得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于1975年打印之本。 凡得抄本15本。 对这 15个抄本做了认真研究,对“甲辰本”称抄于 1964年我们抱有怀疑,于是决定进行第四次到张大昌 先生故乡再次访问。经与献本者推心置腹交谈,称非抄 于甲辰年,而是在甲辰年以后,究竟是哪一年抄录的, 献本者说记不清了。 第四次访求抄本 2008年5月 21日至 25日与赵怀舟、学苑出版社 中医编辑室主任陈辉同志到威县、广宗县访求抄本,得 到 4个抄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夕张大昌某弟子从 四川某佛学院寄来的一个抄本,于 5月 20日到达北 京。经过两年访求抄本,共得到20个抄本。这些抄本已 经准确录入电脑,交学苑出版社出版,名为《辅行诀五 脏用药法要传承集》,今年出版。上述诸本均有献本人 员名字 ,本文暂不披露。 这20个抄本文字不尽相同。张大昌先生是一位在 当地很有名望的临床家,医理修养深厚,他往往从临床 角度审视《辅行诀》的主治条文与方剂,认为与临床不 符或与中医基本理论不符之处往往予以改动。王雪苔 先生访问张大昌先生时,对这个毛病予以指出,大昌先 314·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第3卷第6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08,Vol.3,No.6 生也表示接受,但是已经在一些弟子的抄稿上作了改 动。比如《敦煌医药文献辑校》收录的大钩陈汤、小钩陈 汤、大螣蛇汤、小螣蛇汤就是张大昌所加入弟子抄本 的。今后研究《辅行诀》时,应详考诸本,鉴别异同,考其 所增,还其原貌。 以上抄本均是大昌弟子抄本,我们虽然两次访书, 但是没有见到大昌亲笔抄本。2008年5月24日下午大 昌先生一位弟子说,他手中确有大昌亲笔抄本,可惜我 们没有见到。 1.5 研 究 这里所说的“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1)校注;(2) 论文。 1.5.1 校 注 《敦煌古医籍考释·辅行诀》的校注方法 大致如下: 此书历代未见著录。原为卷子本,藏于敦煌千佛 洞。伯希和盗运敦煌文物时选中此卷,幸被一装车道士 暗暗留下。民国初年售与河北省威县中医师张偓南先 生。偓南先生传与嫡孙张大昌中医师,世袭而藏。惜于 1966年夏毁于‘横扫一切’之浩劫。今存两种抄本。甲 本乃张大昌的弟子之间转抄者,保留原貌较多,但在转 抄中偶有省略及按抄者理解妄加改动处;乙本乃张大 昌追记而成,内容较全,但难免有误记之处。现以甲本 为底本,并据乙本补入缺文。凡补入文字均在其下加重 点符号‘·’,不另作注。书名冠以《辅行诀》,意思是 将医药作为辅助修道之手段。古代方技书、兵书、道书, 常见书名带‘诀’字。陶弘景撰有《黄庭集诀》、《药总 诀》,即是其例。此书题为‘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然 观书中校注,知已经过后人整理。玄武汤皆未改为真武 汤,不避宋讳,说明整理当在宋代以前。此书重视五行 学说,以五行格局经纬五脏用药,独具一格。书中保存 古佚书《汤液经法》、《桐君药录》的某些内容,对于研 究医学史和仲景学说价值颇大。 校注中的“按语”,时有精见,阅读时应加注意。如 关于《辅行诀》的作者之判定,按语云:“此书题‘梁华阳 隐居陶弘景撰’,因从来未见著录,似难作定论。唯观此 序及本书内容,其文字风格及道教思想,确与陶氏相 近。陶弘景为齐梁间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也是儒家,其 著作亦喜用‘诀’字命名。由此观之,此书为陶弘景撰之 可能性确实较大。”结合《南史·陶弘景传》考之,《辅行 诀》为陶弘景亲撰可能性确实很大。 1.5.2 论 文 就我本人所见,自《辅行诀》收录于《敦 煌古医籍考释》至今已20馀年,研究论文逐渐增多。较 早者有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王淑民教 授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考》(1991年第 3期《上海 中医药杂志》36~39页)、《敦煌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 要〉与〈汤液经法〉、〈伤寒杂病论〉三书方剂关系的探 讨》(《中医杂志》1998年 11月第 39卷第 11期的 694~ 696页);《五脏补泻法例的研究》(2000年上海 《中医文 献杂志》总第 66期增刊 40~43页);《汉书经方著作〈汤 液经法〉佚文的研究》(2002年 10月中国中医研究院中 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编辑的《春华秋实继往开来》论文集 140~148页)。近几年,研究论文日益增多,不少中医院 校研究生把《辅行诀》作为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深入考证 研究。我本人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辅行诀》研究 的论文。可以预见,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研究, 随着传抄本的陆续发现,随着仲景研究的日益深入,对 《辅行诀》的研究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应麟.玉海·汉艺文志(第七册)[J].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3:90. [2]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M]//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北京:中 华书局,1955:1690. [3]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M]//姚振宗.后汉艺文志.北京:中华书 局,1955:2406. [4]钱婉约译.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J].北京:中华书局,2006:91. 作者简介:钱超尘,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专家。研究方向:医史文献研究 (收稿日期:2008-05-25) 名老中医药专家焦树德逝世 ·信息·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焦树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6 月14日10时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其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8年6月22日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焦树德,1922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辛集市。他自幼酷爱医学,师从外祖父李讲义先生学习中医,刻苦攻读古典医籍,17岁即开 始进行临床诊疗,深入实践,刻苦钻研。18岁时,开设济生堂,独立行医,以树德为怀,医术受到称赞,医名渐振。历任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内科副主任、专家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曾荣获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 贴,1992年被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焦树德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长期以来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顾问等职。他曾多次应邀赴日本、新加坡及美国等国家 讲学,被聘为日本中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和美国中医药学研究院学术顾问等职,受到国内外医学界人士的 高度赞誉。 315· ·
本文档为【汤液经法_伤寒论_辅行诀_古今谈_待续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622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4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01
浏览量: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