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篆书法教程

小篆书法教程

举报
开通vip

小篆书法教程小篆的笔顺特点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一  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

小篆书法教程
小篆的笔顺特点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一  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二  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三  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四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五  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小篆的特点和基本笔法的练习(一)      (一)小篆的特点    小篆的结体不同于隶书、楷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二)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点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引至顶端(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轻提锋颖(4)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转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小篆的特点和基本笔法的练习(二)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7.左右外弧    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8.方弧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9.弯曲弧    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搭接笔的技法    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掌握篆书的结构是写好篆书的重要环节。小篆在《说文解字》中有9353字,现在常用的的也有3至4千字。每个字都各自构造,各有形态。要想在一幅作品中协调一致,达到统一,就要对字的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前人关于书法结体布白的论述,结合篆字构造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可将篆书分为几种结构类型来阐述。供初学者参酌,在联系中准确把握。    一  独体结构    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结构的字没有偏旁,独立而自成体势。篆字的独体结构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直势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曲势和婉而字形美观,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得势。直势曲势二  向背接构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相向相背三相让结构    有的篆字由于自身的特点,两部分的字都朝向一个方向,安排不好,极易歪斜。这就要求对字作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安排,彼此相让,以达到和谐统一。相左相右四附丽结构    有的篆字存在有主有次的情况,也就是说字的一部分附于另一部分,两者不可偏离。这类字一般是以曲附正,字的正势要写得端庄凝练,而旁附的另一部分要写得多姿多态,这样才会静中有动,风神飘逸。小篆的结构练习(二)  五天覆结构    这类字属上重下轻者,状如顶戴,欲得其势,应注意上下对准,不可偏倚,更不可头重尾轻。六地载结构    这类字多半是上轻下重者,状如生长之草木。承上部分要耸起,地载之笔要托住。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地载结构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垂脚篆字的底线。七排叠结构    字的左右为排,上下为叠。称排的字,书写时要有收有放,宽狭得所,自成体势;称叠的字要消纳停匀,蹙缩得当,连接紧密。排叠八包裹结构    包裹结构都有围包着的体势。上包下、右包左的字宜阔,要围中有缺,有舒展秀劲之气;下包上、左包右和四包围的字宜收,使外围而不死,有静穆之感;使内布置爽然,内外有呼应之势。上包下右包左下包上左包右四包围    “字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陆维钊《书法述要》)篆字结构千变万化,必须善于随形布置、随体附形,丝毫马虎不得,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有趣,整篇血脉贯通。    根据一本字帖去阐释篆书的技法,所列字例因其字数的有限(其中笔顺特点、包裹结构个别字例是笔者加上去的),不一定很有针对性,难免存在附会之弊。初学者可择其技法要领反复临摹,做到精熟后,再从王福庵的其他作品中去体会运用,汲取真髓,自然水到渠成。篆书部首的练习(52个)篆书部首的练习(48个)篆书部首的练习(48个)篆书部首的练习(50个)篆书部首的练习(48个)篆书范字的练习(60个)篆书范字的练习(58个)篆书范字的练习(66个)掌握繁简正异    一.以《说文解字》为根本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查检《说文》,大多数人感到难以释读,这主要是不明其体例所致。《说文》创立了以偏旁为部首的编排文字的方法,立540部首,按“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因此,部首是打开《说文》的钥匙。    熟悉《说文》部首,利用部首记忆篆书的结构,利用部首对求索字深入具体的理解,有益于我们查检篆书的归属,推求字义的范畴。从部首人手,再了解其说解。《说文》释字,常常是先解释字义,次分析字形,再次标音,如同《段注》所说:“合三者(形、音、义)以完一篆。”最后征引各种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来证明字义、字形、字音的可靠性。言其“某也某也”、“某某某也”是诠释义;言其“象某形”、“从某从某”是分析字形;“从某,某声”是说半取形,半取声,这两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起的。言其“某声”、“读若”、“读与某同”、“某某切”是字的标音,这是全书的基本体例。姚孝遂所著《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及陆宗达所著《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出版社)详尽介绍了《说文》的有关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体例和部首等,初学者可与《说文》对照参阅对于理解和掌握《说文》一书的内容会有所帮助。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形音义三者并重,是《说文》佐助的工具书。对读通《说文》也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二.以“六书”理论为指导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的意义主要依从《说文》所举字例的说法。从《说文》中了解篆字的形、音、义,首先必须了解“六书”的原理,通过“六书”的提示,可以提纲挈领,从根本上达到识篆的目的。学习篆书要掌握“六书”,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书的结构及组成部分,弄清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汉字篆法就容易获得理解。    三.强记特殊的篆法    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是识篆的最大障碍。为辨别楷篆的正误,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针对楷篆字形的差异和用字等情况,编过不少口诀,如元应在编撰的《篆法点画辨诀》、清朱之蕃的《篆书偏旁歌诀》、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韵歌诀》(收入《说文大字典》)等都是极为适应习篆入门的参考书,读之上口,易于记诵。初入门者不妨在诵读之余加以理解,逐渐掌握篆字形体,排除障碍。三种歌诀内容大同小异,选——种诵读即可。常用篆字繁简字辨析(一)      为了便于记忆,笔者在书写篆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常用篆字的特殊篆法规律,并参考了元应在《篆法点画辨诀》所举字例,分类列举如下,请书写者参考使用。    一般查篆字,首先要看这个字是否有专题,再查篆字如何写,这是就“一对一”的形体而言,但对一个简化字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繁体字,或在汉字简化前,简体和繁体分别使用不同意义时,其对应关系就比较难掌握。为准确地实现繁简的转换,列出如下常用的繁简字,并加以辨析。上:古代君主,君主的妻子,皇帝的母亲下:与前、先相对,子孙(例:后方、后来、后代)上:居民聚居地,长度单位,街坊邻里下:内部,内层,处所或时间(例:哪里、夜里)上:小桌子(例:茶几)下:近于,询问数目及其他(例:几乎、几时、几何)上:自我代称,农历四月的别称(例:余月)下:剩下的,多出的,事后(例:余地、余韵、工余)上:拟定,控制,规约(例:制定、制裁、管制)下:具体地做事(例:制造、缝制)上:量器名,酒器,形状像斗的,星宿名等下:对打,争斗,勾心斗角等上:干支名,时辰名,生肖名下:丑陋,恶劣,与美相对常用篆字繁简字辨析(二)  上:语气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仅仅(例:只看见)下:量词,用于成对的东西或用于动物、器具、船只。上:才能,才识,有才能的人下:刚才,仅仅,多作副词上:说的意思,语气助词(例:人云亦云、不知所云)下:天上的云,云雾,云气[m]上:居住的房子,养家畜的圈(例:旅舍、牛舍)下:放弃,施舍(例:舍得、舍财)上:两山之间有出口的地带下:谷类农作物上:一定,等待,应该等(例:须知、必须、须待)下:胡须,植物的细根上:经过,各朝(例:历程、历代)下:历法,记载历法的书籍(例:历书、黄历、日历)上:发射、产生,发送,起动等下:头发,毫发常用篆字繁简字辨析(三)  注水,抵消,虚空等交通要道,冲击,碰撞等反复,回答,恢复等有夹里的衣服,重复,繁复等助词,表示完成(例:病了、好了)明白(例:了解、一目了然)美好的容貌或姿态丰盛,茂盛,高大及其他量器,钟情等打击乐器,计时器具古代弦乐器,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建筑物,修建等小篆的识辨一辨别结体相异    《说文解字》分部建首,查篆字须按偏旁查找。从繁体来讲,大多数的楷篆偏旁部首形体还是相同的,但有一部分字的楷书结构形体相同,在篆书中却是迥异的,稍微疏忽,便容易出错。    二分清形近篆法    楷字写成篆字,有些字非常相似,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不加以辨认,极易混淆认错。初学者应在区别的基础上,以形索义,再加以熟记是不成问题的。    三须记楷篆差别    楷字,有一部分字和其对应的篆字相差甚大,有的字无规律可循,这些字需专门记忆,并探求其形体结构及意义,否则,对字形过度陌生,书写时就会迟疑滞笔,直接影响运笔的质量。    古文字学是一门比较艰深的学问,往往开始容易深入难,关键要有“楔而不舍”的精神。查出一个字的篆字形体,知道了这个字的音义,还要将它放到所写内容中看看是否文义贯通。这样做似乎不易,但是日积月累,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万不可废弃根本,任意猜测,也绝不能仅仅依靠书中所举的些许例子,我们应当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判断篆书的正误。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掌握篆字并不是难事。为了帮助初学者准确无误地识篆和书写,开列工具数目如下:    《说文解字》        [汉]许慎撰    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代书家篆隶字集》[日]北川博邦  西泠印社    《小篆疑难字字典》  王同愈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篆书章法      章法,也叫“布局”、“谋篇”,是指对书法作品作整体的艺术安排,大体包括选择幅式、经营位置、题款用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选择书写幅式    创作一幅篆书作品,在选定好内容,斟酌审定好每个字的篆法后,首先定夺选择什么样的幅式来书写。传统的幅式很多,有中堂、立轴、横幅、长卷、对联、条屏、扇面、斗方等,要根据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幅式,裁定大小。如是参加展览,就须考虑展厅效果问题,较适宜大点的幅式,如条幅、中堂、对联(包括四条、六条、八条屏等),大多以竖幅为主;如是客厅、书房侧面壁上,就要视其室内空间大小、墙壁高低来决定幅式,一般情况下较适宜四尺对开横幅、扇面、斗方等(包括匾额)。幅式选择得当,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表现形式,必须认真对待。    (二)经营书写位置    在决定了幅式后,就要对所书内容、题款、用印作整体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安排,初学者可用稿纸先筹划一番。如果是书写金文或甲骨文,还要将释文一并设计在内。篆书的排列方式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行有列、字行分明,其特点是规整清楚,一目了然。这种排列方式适宜写小篆。只需安排好全部书写内容,再用宣纸折出所需字格(小篆的字格一般为长方形,比例为二比一,三比二),字距要大于行距。还有一类是有行无列,竖行中略有参差的分布形式。其特点是整齐中求变化,严谨中求灵动,行距整齐,字距疏密有致,洒脱自然。这种排列方式较适宜汉篆、金文、甲骨文的书写,只需折出竖行格子,计算好每行字的位置。注意正文设计的最末一行要在竖行长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处收束为妥。否则,前紧后松,会影响整个章法的统一。    (三)讲究题款用印    题款、用印是章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品中虽处于“陪衬”地位,但对作品起着相互关联、相互增益的作用,所以,要求气脉贯通。不能正文归正文,款字归款字,印章归印章,不相呼应。    题款    题款的主要内容包括:(1)注明正文出处,如诗文的作者,诗文的名称;(2)受书者的名字或称呼,如“口口口先生雅正”、“惠存”等;(3)书写年月,一般写农历,也可写公历或特殊的时间称谓;(4)书写者的姓名、斋号等。对于有特殊意义的作品,也可以阐述创作经过、感慨,使观者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只写(3)、(4)条称之为单款,若有受书者的名字,称之为双款。篆书题款字体最好用行楷或行书来写,这样静态书法和动态书法结合,使作品愈显活力。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但不宜过于悬殊。款文与正文的行距也要保持一致。    用印    在题款后加盖印章,不仅会对整个作品章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使用得当,还会起到调整重心,均衡章法的重要作用,必须慎重对待。    印章的大小一般要等于款字或小于款字为宜(宁小勿大)。钤盖的位置可视其款文所留的位置,位置小,可用一方;位置大,可用两方,不能超过三方。次序为名印在上,次为字印或号印。用两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印一般大或上面印稍小点,下面印稍大点,这样上轻下重,也合乎审美的要求。引首章是否用,要根据整个作品的气势来定,如果款尾姓名章印色太重,需要呼应提升,或者作品有些单调需要增加变化,这时可考虑钤盖引首章。    印章在书法作品中的作用是很微妙的,除了要求使用得当,还要求印章的风格要与作品的风格相协调,尽可能地使内容、书写风格、印章达到完美统一。篆书各种形制的创作练习      (一)  中堂    中堂因悬挂在厅堂正壁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形制较为宽大,比斗方长,比条幅宽,其长宽比例大致为二比一或三比二,一般用四尺或六尺整张宣纸或长度稍短—一些的宣纸为宜。书写内容适宜表现恢宏和气势苍茫的题材或形式端正的整篇内容。此作诸葛亮《诫子篇》共86字,正文书写后,最后一行只剩2个字的空格,无法落款,只能另起一行落长款较为适宜。    释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条屏    条屏为条幅的组合,有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十条屏等,但必须是偶数。书写的内容可写一条内容,也可写一个专题的多个内容。要注意的是书写前后必须一直,整体协调。常见的条屏每条行数字数相等,惟末条因有落款可灵活变化。此作为陶渊明《归田园居》诗,末条屏因从整体考虑,故将其诗出处写进正文,只落名款,也较为统一。(三)条幅    条幅指直挂的长方形字幅,形制和中堂一样取纵势,一般用四尺或六尺宣纸竖折对裁,即为两张条幅,也就是常说的四尺对开或六尺对开。条幅是参加展览、赠送友人最多、最普遍也最简便的一种表达形式,书写内容范围广泛,行气贯通。宜于发挥。此作为虞世南《咏蝉》五言绝句,正文三行,行八字,末行中段结束,下段落款。释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四)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是书法艺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统幅式,也最适合于书写篆书和隶书。对联的内容要求非常严谨,必须是对仗工整的诗句和文句,而且上下联字数、大小、粗细、宽窄都要对应一致。用四尺宣纸对开裁,即成一副对联,也可用现成的瓦当对联纸。对联落款较为独特,单款落在下联即可,双款可分上下联落。上款落在上联正文的右侧,比正文略低;下款落在下联正文的左侧,也要低于正文。此幅对联作品只落穷款,也是一种形式。    释文:石壁挂藤通篆意          桐阴滴露聆琴声(五)横幅    横幅,也称“横披”,是传统的书写形式之一,较适宜居室、书斋及厅堂悬挂。章法上要考虑到“横”的幅面要求,注意行与行之间的统一协调。字数少的横幅接近于匾额,应写得厚重、坚挺、有力。此作为王虚舟《论书剩语》一则,共50字,字数较多,创作这类作品应注意气势贯通,一气呵成。(六)斗方    斗方因为形状像斗故名,形制为方形或近于方形。这种形式较适合悬挂于书房、走廊及较优雅的场所。斗方所书内容一般为诗句、格言及较短的诗文。斗方的布局有一定难度,书写什么内容,字法章法上有什么变化,要反复琢磨,避免呆板。此作是老子《道德经》五十九章摘句,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略空,“克”字最后一笔略有变化,有了虚实疏密对比,避免了画面布满塞足。(七)扇面    扇面因其形同折扇、团扇而得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扇面形式多样,有圆形、菱形、梯形等等,但主要是以扇形为主。扇面在章法上有其特点,字的中心位置须依扇的折行上半部宽的部分来写,内容较长的可用长短行间隔的方式安排,但必须有环转之势,才显得协调。此作语出《易经》,七个字,折出八格,末格落款。整个章法居上,清新淡雅,也还疏朗。篆书历代名作欣赏(一)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王室进行占卜活动时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特征主要是刀制痕迹(也有朱墨迹)。由于它是汉文字的初创阶段,因而线条劲挺简率,字形结构随体诘屈,章法布白疏密错落,自然天真,妙有天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使近代书家在艺术创作的形式方面获得了新的营养。    二散盘铭    散盘,亦称“散氏盘”、“夨人盘”,系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清乾隆中期在陕西凤翔县出土。铭文357字,记载了夨、散两氏的和平条约,即分田之事。此盘铭文气势雄强,风格独特,其线条稚拙苍劲,字形横势多妙趣;章法自然而灵动。奇诡多变,古穆高华,被称为金文中的“尚意”典型,备受书法、考古界的重视。  三虢季子白盘铭  周宣王时代的虢季子白盘,于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此器铭文结体竖长优美,形态舒展,书写摇曳从容,布白疏朗宽阔,别具一格,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四侯马盟书    “盟书”,史称“载书”,是我国春秋晚期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相互订立的盟辞誓言,用以信守所规定的约束,来维护国内的安定。盟书以玉、石片为载体,用笔蘸朱砂或墨写成。其书法熟练奔放,用笔有轻有重,劲利自然,结体着意润饰,多有趣味,给人以轻快、自由之感。盟书在我国字形演变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启迪书法创作、丰富用笔方面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五战国楚帛书    帛书主要指“长沙子弹库战果楚帛书”,也称“楚缯书”或“楚绢书”,是写在丝织绢缯上的文字。帛书在整个篆书体系中独具一格。这一遗迹因受长江地域楚文化滋养,在篆书结构中趋向于纤丽、奇肆、灵动、洒脱,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其结体呈扁状,左右飞扬,纵横交错,用笔快捷爽利,因势生形。这种向隶书过度的篆书,为篆书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六中山王()鼎铭    此器为战果中期中山国(今河北平山县)墓葬里出土的铜器。其铭文最多,满布器表,排列工整,气韵通达。修长优美的文字造型,装饰趣味浓厚的结体,收笔尖锐的垂脚,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金文绚丽多彩的局面,同时也体现出当时刻凿技巧的高超。篆书历代名作欣赏(二)      七秦公簋銘    此铭在民国初年出土于甘肃天水。其铭文继承大篆而近《石鼓文》与《诅楚文》,既有浓郁的西周金文气息,又有秦小篆之雏形。笔画细匀而劲健,整饬而趋圆,气势生动,笔致豪迈,在先秦金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八石鼓文    石鼓文,因文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故称“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文字,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出土于唐代初年。石鼓文的书法艺术历来备受推崇,其结体方正严谨,笔画饱满圆润,布局匀称疏朗,呈现出古朴浑厚、卓然不凡的艺术风貌,对后来的小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代评论家常有“习篆当从石鼓文开始”之说,学习效法者代不乏人。    九秦诏铭    此为秦二十六年秦始皇下诏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均刻在权、量上。秦诏版有多器,文字风格基本一致,不少学者将其称为“秦刻凿金文”。由于诏版的功用性质,诏文没有过多的雕琢和修饰,一任简单质朴,随手而出。正是在有意无意中,构成了相承起伏的韵律,留下了生动自然而节奏多变的作品,给后世书家以珍贵的艺术参照和借鉴。    十峄山刻石    又称“峄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登峄山,丞相李斯为颂秦德而立,石久佚,今传本乃宋淳化四年郑文宝以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此碑文笔画简净圆润,字形规整匀称,空间分割均等,具有很强的规范性特征。这种规范,一直为习篆者的立身之本,并对后来的汉隶和唐楷的结字构形具有示范作用。    十一袁安碑    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立。1929年发现于河南偃师县。此碑属小篆体势,字迹清晰,用笔流畅自如,笔势强健遒劲,字形飞动,结体宽博,给人以温和婉转之感,和同一地方出土的《袁敞碑》篆法相同,合称《二元碑》。为汉代篆书的代表之作。    十二祀三公山碑    又名《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元氏县令王治歧在元氏县城外访得。此碑刻因处在篆书式微与隶书正盛之际,其书法篆隶相兼,方圆相应,随意放达,自由豪放,显现出一种篆的“稚趣”和隶的“拙味”,淳古遒厚,前所未有,给习篆者以启迪。篆书历代名作欣赏(三)      十三李阳冰《三坟记》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字少温,系李白的叔祖。李阳冰工篆书,始学《峄山碑》,精研古文字学,觅其渊源,自成一家。所书《三坟记》苍劲圆润,骨力洞达,是其篆书的代表作,在唐代篆书处于衰退的状态下,篆书名家非他莫属。唐吕总《续书评》谓:“阳冰篆书,若古钗依物,力有万钧,李斯之后,一人而已。”康有为也曾有“瘦劲取胜”之评。    十四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更名顽伯,又号完白山人。邓石如篆书以秦刻石为基础,又广泛涉猎《石鼓文》以及汉篆碑额、瓦当,参以汉隶笔意,笔墨情趣在线条中获得丰富的体现,形成奔放遒劲而不失古雅朴茂的新面目。对秦汉篆书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此为邓石如代表作品之一。    十五吴让之篆书四条屏    吴让之(1799-1870),江苏仪征人,原名延飏,字熙载,更字让之,号晚学居士,堂号师慎轩。篆书、篆刻取法邓石如。其篆书以长势取姿,圆润通畅,结体工稳而又飘逸舒展,得完白篆法,又独具风格。但其作品中偶有错字,临习时应注意。此四条屏为吴让之代表作之一。    十六杨沂孙《记刘原父语》篆书屏    杨沂孙(1812-1881),江苏常熟人,字子舆,号咏春,晚自署濠叟。书法尤工篆、隶。其篆书得力于金石与石鼓,又多方取法,熔铸成自己的面貌。他写成篇的篆文,一般以小篆为主,但又不拘泥于一体,往往参有金文的写法,如此幅作品中的“德”、“识”、“有”即如此。此系杨沂孙万年之作。    十七赵之谦《抱朴子佚文》篆书屏    赵之谦(1829-1884),浙江会稽人,字益甫,号冷君,又字撝叔,号悲庵,别号无闷、憨寮。其篆书早年师法邓石如,后参以北魏笔意,用笔奇特,不拘一格;字体轻松舒朗,劲健有神,别开新貌,并以绘画、书法、篆刻“三绝”著称于世,对后世影响极大。    十八吴大澂篆书轴    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其篆书取法李斯,中年后参以金文,字形大多以方取势,凝重劲挺,在工整中蕴含者金石气质。这与他研究古文字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幅作品用小篆体书写,用笔圆润,雍容端庄,在他所留墨迹中甚为少见。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十九吴昌硕篆书联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亦署仓硕、苍石,号缶庐、老缶、苦铁等。其书、画、篆刻超群拔萃。书法着力于石鼓,并参以两周金文和汉篆,善于化古为我,自成风格。笔墨枯润有致,凝重苍古,结体欹侧取势,气度恢宏,在秦汉篆书体系中又开创了新的范式,对启迪后学意义重大。    二十罗振玉甲骨文轴    罗振玉(1865-1940),浙江上虞人,字叔蕴,又字叔言,初号雪堂,又号贞松。毕生殚力治学,著述颇丰。尤在甲骨文字考订方面贡献甚大,为我国甲骨学奠基者。因其坐拥古文字,考释之余,以甲骨文入书,首创了典雅韵致、劲折古朴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并有《集殷墟文字楹联》刊行于世,对推进篆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十一常赞春录《左氏春秋》集句联    常赞春(1872-1943),山西榆次人,字子襄,号髯翁、柞闬、迂生等。光绪二十八年举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文科。毕生笃学经史、文学,考据金石书画颇精。书法篆刻,自立高标。书法尤精篆隶,其篆书宗秦相李斯、清杨秋湄,因源及流,自成风格。篆法规范,方整端稳,圆润雅洁,高古不凡,是清末民初三晋卓有成就的书法篆刻大家。    二十二赵铁山篆书《和铭真迹》    赵铁山(1877-1945),山西太谷人,名昌燮,字铁山,亦字惕三、错铁、省斋,号汉持、心隐斋主人等。清宣统元年拔贡,从小受业于家塾,精研书学。篆隶真行,四体皆精,以篆隶为最,师法杨濠叟、吴愙斋、杨秋湄,又糅合金文之浑朴,形成苍劲古茂、沉着凝重的独特风格。其博学与精到可与吴昌硕颉颃。曾有“南吴(吴昌硕)北赵”之誉,在清末民初书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此书《和铭真迹》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字形以修长取势,运笔以中锋为主,清劲圆畅,功力非凡,实为“精意之笔”,弥足珍贵。    二十三王福庵篆书对联    王福庵(1880-1960),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原名寿祺,后更名褆,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晚年又自号持默老人、持默居士。王福庵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自幼耳濡目染,究心于文字训诂、金石篆刻之学,篆、隶、楷书皆精。其篆书上溯周秦,下及清贤,遍师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典雅、恬穆、浑劲”的艺术风格,篆法之妙就在于“婉而愈劲,通而愈节”,即能于圆润舒展众劲挺不弱,气势贯通。曾有“当前篆书无过福庵者”之誉。作品以“静”取胜,余韵犹长,对后世书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档为【小篆书法教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84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8-24
浏览量: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