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笔记_OS_linux

学习笔记_OS_linux

举报
开通vip

学习笔记_OS_linux压缩包的安装 2 TOC \o "1-3" \h \z \u Linux相关 1 压缩包的安装 1 解压缩 1 linux下压缩解压命令 2 tar命令 2 gzip, zcat 命令 3 bzip2, bzcat 命令 4 compress 命令 4 dd 命令 5 cpio 命令 6 unzip 7 目录的创建与删除 7 ls只显示目录 7 查看文件详细属性 7 统计文件信息 8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数目 8 查看目录下的文件占用空间 8 文件的复制、删除和移动命令 8 程序后台运行 9 locale 配置 9...

学习笔记_OS_linux
压缩包的安装 2 TOC \o "1-3" \h \z \u Linux相关 1 压缩包的安装 1 解压缩 1 linux下压缩解压命令 2 tar命令 2 gzip, zcat 命令 3 bzip2, bzcat 命令 4 compress 命令 4 dd 命令 5 cpio 命令 6 unzip 7 目录的创建与删除 7 ls只显示目录 7 查看文件详细属性 7 统计文件信息 8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数目 8 查看目录下的文件占用空间 8 文件的复制、删除和移动命令 8 程序后台运行 9 locale 配置 9 文件名编码转换 10 linux下使用的十大命令 10 linux下ftp命令 11 改变gcc 默认版本 11 配置快捷键 12 系统时间设置 12 ls相关 12 查看本机ip地址 12 查看系统信息 13 sysutils 工具包 13 VIM相关 14 删除以“” ||| ”开头的行 14 行号 14 搜索 14 编码问题 15 折行 15 Linux相关 压缩包的安装 .deb安装 dpkg -i packagename.deb .rpm安装 rpm -ivh packagename.rpm .tar.bz2安装 1.​ 解压缩 tar jxvf packagename.tar.bz2 2.​ 改变当前目录 cd packagename 3.​ 建立安装包 make 4.​ 安装 make install 升级系统 source.list指向 unstable apt-get update apt-get dist-upgrade 强制安装 dpkg -i --force-all path/packagename.deb 解压缩 .tar.bz2 tar -xjvf packagename.tar.bz2 .tar.gz / .tgz tar -zxvf packagename.tar.gz linux下压缩解压命令   tar命令 [root@linux ~]# tar [-cxtzjvfpPN] 文件与目录 .... 参数: -c :建立一个压缩文件的参数指令(create 的意思); -x :解开一个压缩文件的参数指令! -t :查看 tarfile 里面的文件! 特别注意,在参数的下达中, c/x/t 仅能存在一个!不可同时存在! 因为不可能同时压缩与解压缩。 -z :是否同时具有 gzip 的属性?亦即是否需要用 gzip 压缩? -j :是否同时具有 bzip2 的属性?亦即是否需要用 bzip2 压缩? -v :压缩的过程中显示文件!这个常用,但不建议用在背景执行过程! -f :使用档名,请留意,在 f 之后要立即接档名喔!不要再加参数!    例如使用“tar -zcvfP tfile sfile”就是错误的写法,要写成    “tar -zcvPf tfile sfile”才对喔! -p :使用原文件的原来属性(属性不会依据使用者而变) -P :可以使用绝对路径来压缩! -N :比后面接的日期(yyyy/mm/dd)还要新的才会被打包进新建的文件中! --exclude FILE:在压缩的过程中,不要将 FILE 打包! 范例: 范例一:将整个 /etc 目录下的文件全部打包成为 /tmp/etc.tar [root@linux ~]# tar -cvf /tmp/etc.tar /etc <==仅打包,不压缩! [root@linux ~]# tar -zcvf /tmp/etc.tar.gz /etc <==打包后,以 gzip 压缩 [root@linux ~]# tar -jcvf /tmp/etc.tar.bz2 /etc <==打包后,以 bzip2 压缩 # 特别注意,在参数 f 之后的文件档名是自己取的,我们习惯上都用 .tar 来作为辨识。 # 如果加 z 参数,则以 .tar.gz 或 .tgz 来代表 gzip 压缩过的 tar file ~ # 如果加 j 参数,则以 .tar.bz2 来作为附档名啊~ # 上述指令在执行的时候,会显示一个警告讯息: # 『tar: Removing leading `/' from member names』那是关於绝对路径的特殊设定。 范例二:查阅上述 /tmp/etc.tar.gz 文件内有哪些文件? [root@linux ~]# tar -ztvf /tmp/etc.tar.gz # 由於我们使用 gzip 压缩,所以要查阅该 tar file 内的文件时, # 就得要加上 z 这个参数了!这很重要的! 范例三:将 /tmp/etc.tar.gz 文件解压缩在 /usr/local/src 底下 [root@linux ~]# cd /usr/local/src [root@linux src]# tar -zxvf /tmp/etc.tar.gz # 在预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压缩档在任何地方解开的!以这个范例来说, # 我先将工作目录变换到 /usr/local/src 底下,并且解开 /tmp/etc.tar.gz , # 则解开的目录会在 /usr/local/src/etc 呢!另外,如果您进入 /usr/local/src/etc # 则会发现,该目录下的文件属性与 /etc/ 可能会有所不同喔! 范例四:在 /tmp 底下,我只想要将 /tmp/etc.tar.gz 内的 etc/passwd 解开而已 [root@linux ~]# cd /tmp [root@linux tmp]# tar -zxvf /tmp/etc.tar.gz etc/passwd # 我可以透过 tar -ztvf 来查阅 tarfile 内的文件名称,如果单只要一个文件, # 就可以透过这个方式来下达!注意到! etc.tar.gz 内的根目录 / 是被拿掉了! 范例五:将 /etc/ 内的所有文件备份下来,并且保存其权限! [root@linux ~]# tar -zxvpf /tmp/etc.tar.gz /etc # 这个 -p 的属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您要保留原本文件的属性时! 范例六:在 /home 当中,比 2005/06/01 新的文件才备份 [root@linux ~]# tar -N '2005/06/01' -zcvf home.tar.gz /home 范例七:我要备份 /home, /etc ,但不要 /home/dmtsai [root@linux ~]# tar --exclude /home/dmtsai -zcvf myfile.tar.gz /home/* /etc 范例八:将 /etc/ 打包后直接解开在 /tmp 底下,而不产生文件! [root@linux ~]# cd /tmp [root@linux tmp]# tar -cvf - /etc | tar -xvf - # 这个动作有点像是 cp -r /etc /tmp 啦~依旧是有其有用途的! # 要注意的地方在于输出档变成 - 而输入档也变成 - ,又有一个 | 存在~ # 这分别代表 standard output, standard input 与管线命令啦! # 这部分我们会在 Bash shell 时,再次提到这个指令跟大家再解释啰! gzip, zcat 命令 [root@linux ~]# gzip [-cdt#] 档名 [root@linux ~]# zcat 档名.gz 参数: -c :将压缩的资料输出到萤幕上,可透过资料流重导向来处理; -d :解压缩的参数; -t :可以用来检验一个压缩档的一致性~看看文件有无错误; -# :压缩等级,-1 最快,但是压缩比最差、-9 最慢,但是压缩比最好!预设是 -6 ~ 范例: 范例一:将 /etc/man.config 複制到 /tmp ,并且以 gzip 压缩 [root@linux ~]# cd /tmp [root@linux tmp]# cp /etc/man.config . [root@linux tmp]# gzip man.config # 此时 man.config 会变成 man.config.gz ! 范例二:将范例一的文件内容读出来! [root@linux tmp]# zcat man.config.gz # 此时萤幕上会显示 man.config.gz 解压缩之后的文件内容!! 范例三:将范例一的文件解压缩 [root@linux tmp]# gzip -d man.config.gz 范例四:将范例三解开的 man.config 用最佳的压缩比压缩,并保留原本的文件 [root@linux tmp]# gzip -9 -c man.config > man.config.gz bzip2, bzcat 命令 [root@linux ~]# bzip2 [-cdz] 档名 [root@linux ~]# bzcat 档名.bz2 参数: -c :将压缩的过程产生的资料输出到萤幕上! -d :解压缩的参数 -z :压缩的参数 -# :与 gzip 同样的,都是在计算压缩比的参数, -9 最佳, -1 最快! 范例: 范例一:将刚刚的 /tmp/man.config 以 bzip2 压缩 [root@linux tmp]# bzip2 -z man.config # 此时 man.config 会变成 man.config.bz2 ! 范例二:将范例一的文件内容读出来! [root@linux tmp]# bzcat man.config.bz2 # 此时萤幕上会显示 man.config.bz2 解压缩之后的文件内容!! 范例三:将范例一的文件解压缩 [root@linux tmp]# bzip2 -d man.config.bz2 范例四:将范例三解开的 man.config 用最佳的压缩比压缩,并保留原本的文件 [root@linux tmp]# bzip2 -9 -c man.config > man.config.bz2 compress 命令 [root@linux ~]# compress [-dcr] 文件或目录 参数: -d :用来解压缩的参数 -r :可以连同目录下的文件也同时给予压缩呢! -c :将压缩资料输出成为 standard output (输出到萤幕) 范例: 范例一:将 /etc/man.config 複制到 /tmp ,并加以压缩 [root@linux ~]# cd /tmp [root@linux tmp]# cp /etc/man.config . [root@linux tmp]# compress man.config [root@linux tmp]# ls -l -rw-r--r-- 1 root root 2605 Jul 27 11:43 man.config.Z 范例二:将刚刚的压缩档解开 [root@linux tmp]# compress -d man.config.Z 范例三:将 man.config 压缩成另外一个文件来备份 [root@linux tmp]# compress -c man.config > man.config.back.Z [root@linux tmp]# ll man.config* -rw-r--r-- 1 root root 4506 Jul 27 11:43 man.config -rw-r--r-- 1 root root 2605 Jul 27 11:46 man.config.back.Z # 这个 -c 的参数比较有趣!他会将压缩过程的资料输出到萤幕上,而不是写入成为 # file.Z 文件。所以,我们可以透过资料流重导向的方法将资料输出成为另一个档名。 # 关於资料流重导向,我们会在 bash shell 当中详细谈论的啦! dd 命令 [root@linux ~]# dd if="input_file" of="outptu_file" bs="block_size" \ count="number" 参数: if :就是 input file 啰~也可以是装置喔! of :就是 output file 喔~也可以是装置; bs :规划的一个 block 的大小,如果没有设定时,预设是 512 bytes count:多少个 bs 的意思。 范例: 范例一:将 /etc/passwd 备份到 /tmp/passwd.back 当中 [root@linux ~]# dd if=/etc/passwd of=/tmp/passwd.back 3+1 records in 3+1 records out [root@linux ~]# ll /etc/passwd /tmp/passwd.back -rw-r--r-- 1 root root 1746 Aug 25 14:16 /etc/passwd -rw-r--r-- 1 root root 1746 Aug 29 16:57 /tmp/passwd.back # 仔细的看一下,我的 /etc/passwd 文件大小为 1746 bytes,因为我没有设定 bs , # 所以预设是 512 bytes 为一个单位,因此,上面那个 3+1 表示有 3 个完整的 # 512 bytes,以及未满 512 bytes 的另一个 block 的意思啦! # 事实上,感觉好像是 cp 这个指令啦~ 范例二:备份 /dev/hda 的 MBR [root@linux ~]# dd if=/dev/hda of=/tmp/mbr.back bs=512 count=1 1+0 records in 1+0 records out # 这就得好好瞭解一下啰~我们知道整颗硬盘的 MBR 为 512 bytes, # 就是放在硬盘的第一个 sector 啦,因此,我可以利用这个方式来将 # MBR 内的所有资料都纪录下来,真的很厉害吧! ^_^ 范例三:将整个 /dev/hda1 partition 备份下来。 [root@linux ~]# dd if=/dev/hda1 of=/some/path/filenaem # 这个指令很厉害啊!将整个 partition 的内容全部备份下来~ # 后面接的 of 必须要不是在 /dev/hda1 的目录内啊~否则,怎么读也读不完~ # 这个动作是很有效用的,如果改天你必须要完整的将整个 partition 的内容填回去, # 则可以利用 dd if=/some/file of=/dev/hda1 来将资料写入到硬盘当中。 # 如果想要整个硬盘备份的话,就类似 Norton 的 ghost 软体一般, # 由 disk 到 disk ,嘿嘿~利用 dd 就可以啦~厉害厉害! cpio 命令 [root@linux ~]# cpio -covB > [file|device] <==备份 [root@linux ~]# cpio -icduv < [file|device] <==还原 参数: -o :将资料 copy 输出到文件或装置上 -i :将资料自文件或装置 copy 出来系统当中 -t :查看 cpio 建立的文件或装置的内容 -c :一种较新的 portable format 方式储存 -v :让储存的过程中文件名称可以在萤幕上显示 -B :让预设的 Blocks 可以增加至 5120 bytes ,预设是 512 bytes !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大文件的储存速度加快(请参考 i-nodes 的观念) -d :自动建立目录!由於 cpio 的内容可能不是在同一个目录内, 如此的话在反备份的过程会有问题! 这个时候加上 -d 的话, 就可以自动的将需要的目录建立起来了! -u :自动的将较新的文件覆盖较旧的文件! 范例: 范例一:将所有系统上的资料通通写入磁带机内! [root@linux ~]# find / -print | cpio -covB > /dev/st0 # 一般来说,使用 SCSI 介面的磁带机,代号是 /dev/st0 喔! 范例二:检查磁带机上面有什么文件? [root@linux ~]# cpio -icdvt < /dev/st0 [root@linux ~]# cpio -icdvt < /dev/st0 > /tmp/content # 第一个动作当中,会将磁带机内的档名列出到萤幕上面,而我们可以透过第二个动作, # 将所有的档名通通纪录到 /tmp/content 文件去! 范例三:将磁带上的资料还原回来~ [root@linux ~]# cpio -icduv < /dev/st0 # 一般来说,使用 SCSI 介面的磁带机,代号是 /dev/st0 喔! 范例四:将 /etc 底下的所有『文件』都备份到 /root/etc.cpio 中! [root@linux ~]# find /etc -type f | cpio -o > /root/etc.cpio # 这样就能够备份啰~您也可以将资料以 cpio -i < /root/etc.cpio # 来将资料捉出来!!!! unzip unzip yourfile.zip 目录的创建与删除 mkdir 功能:创建一个目录 语法:mkdir [选项] dirname rmdir 功能:删除空目录 语法:rmdir [选项] dirname 说明:dirname表示目录名。该命令从一个目录中删除一个或多个子目录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目录被删除之前必须是空的。(注意,rm -r dir命令可代替 rmdir,但是有很大危险性。)删除某目录时也必须具有对父目录的写权限。 ls只显示目录 ls –d */ 查看文件详细属性 stat file 统计文件信息 wc命令 1. 文件总行数 wc –l yourfile.txt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数目 find . –type f | wc -l 查看目录下的文件占用空间 du –sh yourdirectory 文件的复制、删除和移动命令 cp 功能:将给出的文件或目录拷贝到另一文件或目录中。 语法:cp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说明:该命令把指定的源文件复制到目标文件或把多个源文件复制到目标目录中。 mv 功能:为文件或目录改名或将文件由一个目录移入另一个目录中。 语法:mv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说明:视mv命令中第二个参数类型的不同(是目标文件还是目标目录),mv命令将文件重命名或将其移至一个新的目录中。当第二个参数类型是文件时,mv命令完成文件重命名,此时,源文件只能有一个(也可以是源目录名),它将所给的源文件或目录重命名为给定的目标文件名。当第二个参数是已存在的目录名称时,源文件或目录参数可以有多个,mv命令将各参数指定的源文件均移至目标目录中。在跨文件系统移动文件时,mv先拷贝,再将原有文件删除,而链至该文件的链接也将丢失。 rm 功能:删除一个目录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它也可以将某个目录及其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均删除。对于链接文件,只是删除了链接,原有文件均保持不变。 语法: rm [选项] 文件… 如果没有使用-r选项,则rm不会删除目录。 参数: -f 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从不给出提示。 -r 指示rm将参数中列出的全部目录和子目录均递归地删除。 -i 进行交互式删除。 程序后台运行 1. 后台运行 默认输出到nohup.out 文件 nohup yourcommand & 2. 重定向输出 nohup yourcommand >filename 2>&1 & 输出重定向到filename文件。 locale 配置 相关命令 locale 查看现在的locale配置环境 localepurge 配置需要的locale(如果没有这个命令,用apt-get install localepurge安装) locale-gen 生成需要的locale文件, 参数 --purge用来删除所有旧的配置,在出现问题时很有用 相关的文件 /usr/share/i18n/SUPPORTED List of supported values (and their associated encoding) for the locale name. This representation is recommended over --all-locales one, due being the system wide supported values. /var/lib/locales/supported.d/* List all locales to generate. File format is similar to /usr/share/i18n/SUPPORTED. /usr/lib/locale//LC_* Compiled locale data.这些就是用locale-gen编译出的locale文件了 /etc/environment 编辑这个文件可以手动配置locale环境变量,LC_CTYPE之类的,具体有哪些可配置的变量,都是什么含义,用man locale就能看到了 解决方法 第一步:配置自己想要的locale。普遍推荐的方法是拷贝所有ubuntu支持的locale到自己的配置文件里,然后编辑。 cp /usr/share/i18n/SUPPORTED /var/lib/locales/supported.d/local vi /var/lib/locales/supported.d/local,用dd命令删啊删,只留下en_系列和zh_系列, 或者其他你要的locale rm /var/lib/locales/supported.d/en rm /var/lib/locales/supported.d/zh 这两个文件跟local一样功能,也可以把en系列写在en文件里,zh系列写在zh文件里,分类方便而已。我既然都写在local里,这两个就用不着了。 第二步:重新生成locale支持文件 locale-gen --purge 这一步会将/usr/lib/locale/里面的locale支持文件删掉,重新生成。如果设置的locale没有生成过,或者设置的时候拼写错误,在这个目录找不到同名的支持文件就会提示No such file了。 第三步:配置locale环境。 敲locale把输出的那些环境变量拷贝到/etc/environment里面,自己手工修改。可以设的值就是/var/lib/locales/supported.d/local里面包括的值,或者生成在/usr/lib/locale/里面的文件夹名称。 第四步:退出重新登录,再敲locale看看,没错误了。 文件名编码转换 convmv -r -f utf8 -t gbk --notest -i /path 将/path目录下的文件名从utf8编码转换成gbk编码 linux下使用的十大命令 在shell下执行: history|awk '{print $2}'|awk 'BEGIN {FS="|"} {print $1}'|sort|uniq -c|sort -rn|head -10 linux下ftp命令 工具:lftp 下载文件 get 多个文件 mget 上传文件 put 多个文件 mput 刷新 rels 改变本地目录 lcd 处理目录 mirror 下载整个目录(楼上的 get 只能用来抓档案) -c 续传 -e 这个要小心一些, 比较远端和本地端的档案, 假如远端没有的, 就将本地端的档案删除, 也就是将本地端和远端资料同步。 -R 上传整个目录 -n 只下载较新的档案 -r 不用递回到目录中 --parallel=n 同时下载 n 个档案(预设一次只下载一个) 书签 bookmark (详见help bookmark) 打开书签 open yourbookmark 队列 queue [OPTS] [] 执行队列 queue start 查看队列 jobs 改变gcc 默认版本 以gcc3.4为例,首先安装gcc3.4,然后修改: ln -sf /usr/bin/cpp-3.4 /usr/bin/cpp ln -sf /usr/bin/g++-3.4 /usr/bin/g++ ln -sf /usr/bin/gcc-3.4 /usr/bin/gcc ln -sf /usr/bin/gccbug-3.4 /usr/bin/gccbug ln -sf /usr/bin/gcov-3.4 /usr/bin/gcov ln -sf /usr/bin/i486-linux-gnu-cpp-3.4 /usr/bin/i486-linux-gnu-cpp ln -sf /usr/bin/i486-linux-gnu-g++-3.4 /usr/bin/i486-linux-gnu-g++ ln -sf /usr/bin/i486-linux-gnu-gcc-3.4 /usr/bin/i486-linux-gnu-gcc 配置快捷键 ubuntu下,运行命令: gconf-editor 修改apps/metacity/下的keybinding_commands和global_keybindings 在keybinding_commands下修改command_x (x=1~12)执行的命令; 在global_keybindings里修改对应的run_command_x的快捷键 win键为 系统时间设置 1、修改时区 (1) 在Ubuntu下修改 /etc/default/rcS 文件,将 UTC=yes 改为 UTC=no (2) 建立连接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2、修改时间 详见 date –s 命令 可用以下两条命令网络同步时间 sudo ntpdate time.nist.gov sudo ntpdate 210.72.145.44 ls相关 文件自然排序 ls -lv 查看本机ip地址 ifconfig 查看系统信息 查看当前操作系统内核信息 uname -a 查看当前操作系统发行版信息 cat /etc/issue 查看逻辑cpu cat /proc/cpuinfo | grep name | cut -f2 -d: | uniq -c 查看实际cpu cat /proc/cpuinfo | grep physical | uniq -c 32位还是64位 getconf LONG_BIT 结果大于0, 说明支持64bit计算. lm指long mode, 支持lm则是64bit cat /proc/cpuinfo | grep flags | grep ' lm ' | wc -l 完整看cpu物理信息 dmidecode | grep -A48 'Processor Information$' sysutils 工具包 包含dos2unix, unix2dos 等工具 安装 apt-get install sysutils VIM相关 删除以“” ||| ”开头的行 :g/^" ||| /d 行号 显示行号 :set number :set nu 不显示行号 :set nonumber :set nonu 搜索 命令: /yourword n 向后搜索下一个 N 向前搜索 # 高亮搜索结果 :set hlsearch # 关闭高亮搜索结果 :set nohlsearch # 暂时关闭高亮搜索结果 :nohlsearch 编码问题 Vim 有四个跟字符编码方式有关的选项,encoding、fileencoding、fileencodings、termencoding (这些选项可能的取值请参考 Vim 在线帮助 :help encoding-names),它们的意义如下: encoding: Vim 内部使用的字符编码方式,包括 Vim 的 buffer (缓冲区)、菜单文本、消息文本等。默认是根据你的locale选择。用户手册上建议只在 .vimrc 中改变它的值,事实上似乎也只有在.vimrc 中改变它的值才有意义。你可以用另外一种编码来编辑和保存文件,如你的vim的encoding为utf-8,所编辑的文件采用cp936编码,vim会自动将读入的文件转成utf-8(vim的能读懂的方式),而当你写入文件时,又会自动转回成cp936(文件的保存编码). fileencoding: Vim 中当前编辑的文件的字符编码方式,Vim 保存文件时也会将文件保存为这种字符编码方式 (不管是否新文件都如此)。 fileencodings: Vim自动探测fileencoding的顺序列表,启动时会按照它所列出的字符编码方式逐一探测即将打开的文件的字符编码方式,并且将 fileencoding 设置为最终探测到的字符编码方式。因此最好将Unicode 编码方式放到这个列表的最前面,将拉丁语系编码方式 latin1 放到最后面。 termencoding: Vim 所工作的终端 (或者 Windows 的 Console 窗口) 的字符编码方式。如果vim所在的term与vim编码相同,则无需设置。如其不然,你可以用vim的termencoding选项将自动转换成term的编码.这个选项在 Windows 下对我们常用的 GUI 模式的 gVim 无效,而对 Console 模式的Vim 而言就是 Windows 控制台的代码页,并且通常我们不需要改变它。 折行 zo 打开折行(z open); zc 关闭折行(z close); 记忆:所有折行的命令都以z开头。 zo = z open; zc = z close
本文档为【学习笔记_OS_linux】,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91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8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2-23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