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名氏年谱简编

无名氏年谱简编

举报
开通vip

无名氏年谱简编无名氏年谱简编 无名氏年谱简编 窗下闲读 生活节奏日快,何妨于繁忙奔波之余,疲极倦极,斜倚几旁窗下,信手开卷,或当茶,或当酒,细细品读的又何止是些许篇什。 无名氏年谱简编 1917 年,出生 1 月 1 日,无名氏生于南京下关天保里一幢石屋门房子里,原名卜宝南,小名卜宁,后改名卜乃夫。祖父卜庭柱原为山东滕县人,走江湖卖大布为生,中年定居江苏扬州北郊方家巷镇,置田一百余亩。其父原名卜世良,后改名卜善夫,自学中医有成,在镇江、南京一带行医,曾列南京中医考试第一名,颇负医名。母卢淑贞,扬州北郊黄钰桥镇人氏,系长寿家族。无...

无名氏年谱简编
无名氏年谱简编 无名氏年谱简编 窗下闲读 生活节奏日快,何妨于繁忙奔波之余,疲极倦极,斜倚几旁窗下,信手开卷,或当茶,或当酒,细细品读的又何止是些许篇什。 无名氏年谱简编 1917 年,出生 1 月 1 日,无名氏生于南京下关天保里一幢石屋门房子里,原名卜宝南,小名卜宁,后改名卜乃夫。祖父卜庭柱原为山东滕县人,走江湖卖大布为生,中年定居江苏扬州北郊方家巷镇,置田一百余亩。其父原名卜世良,后改名卜善夫,自学中医有成,在镇江、南京一带行医,曾列南京中医考试第一名,颇负医名。母卢淑贞,扬州北郊黄钰桥镇人氏,系长寿家族。无名氏原本兄弟六人,无名氏排行第四。大哥、三哥、五弟早夭,二哥卜宝源,后改名卜少夫;六弟卜宝椿,后改名卜幼夫。 1922 年,5 岁 在南京下关跟一位吴姓先生念私塾,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1923 年,6 岁 父亲逝世,留下三百余亩田产及南京下关三处店面房,全家遂以此为生。无名氏被送往扬州黄钰桥镇大唐庄外婆家,由外婆照顾其生活。外婆喜其聪明好学,刚毅倔强,逢人便说:“宁生子将来要好,是一块紫金子;将来不好,是个‘魍魉鬼’。”在此先入黄钰桥镇初级小学。半年后,学校停顿。又改入私塾,老师赏识之。 1924-1926 年,7-9岁 进当地人焦典创办的黄钰桥小学读书。焦典系清朝大儒焦循的曾孙,本人在南京师范学校毕业。焦典家学渊源,除教授新制小学课程外,还教学生们《古文观止》。无名氏在此三年背了不少古文,获益不浅。 1927 年,10 岁 返南京下关,进龙江桥小学念书。 1928 年,11 岁 转读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实验小学。开始插入四年级,老师认为其水平应读五年级,乃编入五年级。半年后,老师认为他的成绩可以进入六年级下学期。因此,他在此仅念了一年半即小学毕业。时间虽短,但这里的系统的西方办学理念对无名氏影响很大。这所学校比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受此环境的影响,无名氏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军棋象棋围棋样样皆通。另外他在这所著名的小学里还学到了“做人要有礼貌,要做正派人,要用功,要尊重别人,要爱国……总之,我平生唯一享受到优良的教育,也打下做人做事的最初的好基础。” 读四年级时,老师将他的两篇作文投稿中华书局出版的《小朋友》定期杂志,全部刊出。这是他第一次投稿,对其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激励颇大。 1929 年,12 岁 秋,考取南京私立安徽中学初中二年级。 1936-1931 年,13-14 岁 春,转读南京私立青年会中学初一下学期。 这一年夏天到翌年夏,因学费无着落,辍学一年。在家阅读文学书籍,文学修养迅速提高。 1931 年秋,以同等学力考取南京私立乐育中学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这时二哥卜少夫正在编《活跃》周刊,他偶尔也在上面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文章,思想激进。 “九.一八”事件爆发,全国学生云集南京,向政府请愿,要求抗日。该校亦卷入漩涡。南京几乎成为“学生城”,日日游行,有一两个月停课。 1932 年,15 岁 夏,卒业于乐育中学初中。 秋,升入乐育高中一年级。与高二同学王琦组织话剧社,大演田汉剧本。继续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此期间介入与同学王淑君的初恋风波,初恋受挫,一度改名“卜怀君”。 1933 年,16 岁 私刻“哈尔滨市滨江中学”的印章,假造高二转学证明,以同等学力,考入南京三民中学高二下学期。算是跳了两级。小说《 SOS 》载于《三民校刊》,《怪物》载于南京《文化战线》;暴露性散文《学校生活一页》发表于《新民报》副刊,对校园灰色生活的揭露引起校方不满。写作受到了国文老师殷作祯的热情鼓励。 1934-1935 年,17-18 岁 国民政府教育部为规范中学办学标准,第一次公布中学毕业联考规章,这对私立学校来说,很不公平,引起许多私立学校学生的公愤。无名氏因拒绝联考,愤而辍学,继而离家出走,放弃只有两个月就可拿到的中学毕业文凭。另一方面,此时他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也影响了他反抗现实的思想。 4 月 1 日,无名氏单身乘火车赴举目无亲的北京(当时称“北平”)。从这一天起,他决定与任何文凭告别,凭自己的奋斗,来争取前程。《野兽、野兽、野兽》卷首主角印蒂突然离校出走,是他“个人当时经历的写照”。 北京是“五四”运动发源地,亦是最自由开放的文化城,有全国最大的北京图书馆。每日上午 8 时无名氏准时进北京图书馆,晚 10 日打烊离开,读书近十三小时。在一年八个月里,他共读了中外名作逾达一千本,其中包括凡是译成中文的,或国人自己写的马列主义名作,达三百多种。这段日子,他从未游过颐和园、故宫及其他北京名胜,生活极其严肃,仅偶赴北大旁听胡适、周作人、叶公超、梁实秋等人课程,又听著名左翼学者李达的课。这一年多的图书馆自由阅读,对他此后写作帮助很大。 来北京不久,在天津《大公报》副刊发表短篇小说《六月》,署名“高尔础”。继而在该刊发表小说《火的怒吼》。颇受副刊主编赵惜梦赞许,曾来信鼓励。此后又刊出小说《雾》。此时生活拮据,家庭接济微薄。单靠稿费不能谋生,幸得富家子朱懋衔的赏识和帮助,接他到家住半年,供食宿。后迁入沙滩北京大学对面公寓,虽在几个报纸副刊投稿,生活仍非常艰苦。 1934 年秋,进北平俄文专科学校。除周日及节假日外,每日下午读两小时俄文。 1935 年冬,北平教育局鉴于该校有俄国教授及中国左翼教授,有红色嫌疑,勒令停办。无名氏肄业。12 月初,无名氏受母亲断绝经济资助的逼迫,离京返回南京下关家中。 1936 年,19 岁 在家苦读。一度效仿苏秦、张仪“头悬梁锥刺股”,每日读书凡未达预定指标,则用木板打自己臀部。书桌上放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照片,旁贴二纸条:(一)“去死吧!去受苦吧!但做你所应该做的一个人!”(罗曼.罗兰语)。(二)“发了要在自身以外创造些什么的愿而后死的人,我爱他!”(尼采语)。以此自勉。在上海《汗血》周刊发表小品《赶车人》,行文已趋洗练。 秋,患初期肺结核,休养半年痊愈。期间仍不废读写。 1937 年,20 岁 经三年努力,自觉文字有所进步。 8 月 25 日完成约五千字短篇《崩颓》,描写尼采濒于疯狂的若干镜头,初具无名氏特有的文学风格。无名氏晚年自认:“这是我第一篇作品,收在后来卜少夫所编的《无名氏全书》中,也算是我正式文学创作的开始。”香港中文大学黄岑教授在《<野兽、野兽、野兽>重版赘言》中说:“收在《火烧的都门》中最早的一个短篇《崩颓》写于 1937 年,文体即与《无名书》的相类”。 “七.七”事变,日本挑起卢沟桥事件。不久“八.一三”淞沪战事爆发。无名氏母亲回扬州外婆家躲避战火。南京家中无人举炊,促使无名氏在 9 月亦负笈至外婆家。在此他勤读三月。 11 月,上海沦陷,南京岌岌可危。无名氏说服母亲,返回南京。临行之际,母亲给了他 10 块银元。到南京,他又在街头摆地摊二日,变卖许多衣物,换了 10 多元充实旅费。 12 月 6 日,乘轮渡过长江,赴浦口,搭最后一班津浦火车至徐州,又转陇海路车到郑州,再上平汉路车抵汉口。 6 天以后,南京保卫战开始,但终失守。无名氏侥幸逃过屠戮。 1938 年,21 岁 到汉口后,无名氏举目无亲,起先考虑、做摊贩或卖报为生。后来想起北平时代相识的青年学生涂运昌、寇述彭,曾告知他有友人赵君在武昌开客栈,万不得已时可找他。终于找到赵。他留无名氏借宿客栈。 恰逢湖北省政府民政厅长严立三在武昌办“乡村干部训练班”,无名氏加入该班。国文考试,名列前茅,受教务长陶希圣赏识。随即参加陶希圣主持的“艺文研究会”,名义编译员,月薪 30 元。此会在汉口,主要编写民族伟人和民族英雄的小册子,每册万言。无名氏编写了《李广飞将军》及《孔子》,又应研究会所求,写有关抗战的文章,自己也续撰短篇小说,在报上刊出。 7 月,武汉保卫战即将开始,无名氏随“艺文研究会”撤退到重庆,会址菜园坝。发表《论拜伦》、《川江夜泊》等。 12 月底,汪精卫出走河内后,在香港发表“艳电”,劝蒋介石与日本谈和。“艺文研究会”旋即被封闭。原来此会负责人周佛海、陶希圣皆属汪系人马,且已随汪离重庆。 1939 年,22 岁 上半年失业,为香港各报写战时重庆通讯及其他文章。下半年,香港《立报》聘他为驻重庆特派员兼办事处光杆主任。同时,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又聘他为服务员,后升任干事,负责审查图书。 一二这一年是无名氏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他的文学作品开始受到一些著名作家和编辑的赏识。抗战期间,著名作家和编辑靳以在重庆《国民》公报副刊《文群》,常以“认稿不认人”著称。但却在1939年冬起,到 1940 年止,相继刊载了无名氏的短篇小说《古城篇》、《日耳曼的忧郁》,以及一些散文。靳以曾在信中赞许无名氏,认为他的创作,态度严谨,行文字斟句酌,肯下功夫。他还对人说:“北大真能出文人,(无名氏仅在北大旁听过,靳以的说法也是后来许多人误传无字氏毕业北大的滥觞。)前几年出了何其芳,卞之琳,现在又出了卜宁。(抗战初期无名氏在香港、重庆都用笔名”卜宁“发表文章。)”推崇之情溢于言表。两人通信两年,直到靳以离重庆赴福建南平教书为止。从此时起,无名氏开始在重庆文坛上初具文名。 这一年也是无名氏思想发生重要转变的时期。斯大林的肃反运动造成的残酷清洗令他十分震惊;苏联置波兰于不顾,在大战前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纳粹德国媾和的做法,更让他失望。受此二事件的影响,他激进的思想开始向自由主义方面转化。 1940 年,23 岁 这一年,写了不少文艺性或新闻性的文章,刊于香港、重庆媒体。 冬,离开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 1941 年,24 岁 1 月,入《扫荡报》,任外勤记者,后兼南洋爪哇《吧城新报》驻渝记者。 夏,辞去香港《立报》记者。 进《扫荡报》第一个月,报道《囤积居奇纵横谈》蜚声报界;另一次,偶然在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亢生的私人谈话中,敏锐地预感到德国将要进攻苏联,竟在德国进攻苏联前一个月,写出《世界将有巨变》的长文,一时震惊了重庆政界。受社长何联奎赏识,并加月薪。期间忘我工作,往往清早六七点出门采访,晚七时归;还亲自校对,有时夜间尚出去采访。当时合众社驻华一位记者曾说:“新闻记者像卜宁这样卖命干的,恐怕没有第二人。”无名氏的敬业与才情受到《大公报》总主笔兼总编辑王芸生青睐,他托主笔李纯青前来暗访,希望其加入该报。 8 月,日机对重庆狂轰滥炸七昼夜,市民对防空警报不灵怨声载道。防空司令在记者招待会上抱怨是经费奇缺引起的,引得无名氏为其打抱不平,写了《轰炸插曲》,试图将内情披露于众。但新闻检查所删去许多文字,无名氏不服,又改回。这引起《扫荡报》新任社长黄少谷及其亲信的不满,加上他们早就对无名氏的恃才傲物,脚踩两只船的做法深为不满,便借机以“泄露军事秘密”为名,软禁无名氏一周,并就此撤去无名氏的职务。 《扫荡报》 8个月,与李彦文坠入爱河。两人一度情感炽热,几达可论嫁娶程度。但报社工作的第二月,她突然坚赴陕西工作。这一分别,造成彼此龃龉,终致分手。(详见《塔里、塔外、女人》卷二《天真》、《情简》暨《后记》。) 11 月,珍珠港事件爆发,二次大战正式开始。失去《吧城新报》 工作,亦无法在港报写文。此时流寓重庆的韩国临时政府找他帮忙,迁往重庆吴师爷巷 1 号,与韩国光复军参谋长李范奭同居一室,成为好友。后为他撰成二书:《韩国的愤怒——青山里喋血记》,以李范奭的名义出版;《中韩外交史》,代临时政府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部副部长闵石麟撰写,引起当时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注意,因而李、闵二人对他特别友好。 冬,每晚与李范奭长谈四小时,记下许多资料,拟以他为主角百万字《亚细亚狂人》长篇小说,叙其一生革命事迹。后来的《北极风情画》即以李范奭的采访素材为主。此时和闵石麟女闵泳珠恋爱,因韩国元老不赞成中韩通婚,遂中止恋情。(详见《塔里.塔外.女人》卷二《水之恋》及《后记》) 1942 年,25 岁 出版个人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露西亚之恋》,内收短篇《古城篇》、《海边的故事》、《日耳曼的忧郁》、《鞭尸》、《露西亚之恋》、《骑士的哀怨》等篇,其中《骑士的哀怨》《露西亚之恋》即以的李范奭经历加工而成。 初夏,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正式成立,总司令李青天任无名民为上校宣传科长,后政治部不同意,在司令部内滞留了五个月。于此发奋用功,写《亚细亚狂人》第 5 卷《荒漠里的人》长篇,在贵阳《中央日报》副刊连载。无名氏自认“文字及风格一个突破。只要浏览《龙窟》所收《伽倻》,即可知我在文字上又下了一番新功夫”。 9 月,韩国光复军西安第二支队罗队长被队员暗杀,总部派李范奭去处理此案,并任他兼第二队队长。他邀无名氏作为秘书,同赴西安。 1943 年,26 岁 在西安,兼任重庆《新蜀报》及贵阳《中央日报》驻西北特派员。除为上述二报写些通讯及其他文章外,又在西安各报发表作品,并习二支队及韩国革命作了不少宣传,同时续撰《亚细亚狂人》。 11 月,当时西北销路最大的西安《华北新闻》总编辑赵荫华约无名氏为该报写长篇小说连载。他便以李范奭过去所提供的题材,于11 月 9 日奋笔疾书,每日平均写七千余字,至 29 日告罄,写成 14 万字的中篇《北极艳遇》 ( 后出单行本时,改名《北极风情画》 ),第一次使用“无名氏”的笔名。连载仅三四日,即轰动西安,该报销量剧增,一时显洛阳纸贵盛况。翌年1月载完,已然是“满城争说无名氏”。文人黄震遐见无名氏时说:“从前拜伦写了《柴尔德.哈罗德》旅游诗,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名满伦敦。足下现在正是当之。大家 Compare you and chuyu(徐訏)。”这部书的成功真正实现了无名氏在 1934 年 离家出走时所发下的宏愿:“我要凭苦斗为自己创造一个前程。” 这时无名氏与中俄混血儿刘雅歌(俄文名 Tamara)热恋,恋情发展几经反复,甚至显得有些残酷(详见无名氏的长篇自传小说《绿色的回声》)。 1944 年,27 岁 创作长篇小说《一百万年以前》,在《华北新闻》连载。 夏,由该报出版《北极风情画》,初版二千册,预约即售光,市面书店无法销一本。因社长赵自强侵吞此书版税,不付分文与无名氏,无名氏遂愤而以西安友人周善同的爱情故事创作《塔里的女人》,自己筹款出版。初版二千册,预约几乎售光,再版亦迅即售完。于是他又自费印《北极风情画》和《一百万年以前》,三书都成为当时西北的畅销书。 由于作品获得巨大成功,年底赴重庆发展。数月后,李范奭亦来重庆。纳粹投降,二次大战胜利在望,韩国独立可期,临时政府一时大为活跃。 1945 年,28 岁 3 月,在重庆出版《北极风情画》;5 月,《塔里的女人》问世。两书的发行又造成重庆读书界的一次“海啸”。初版三千册,两天即一售而光。有六家书店,门市每日即售 50 余册。店老板们说,开了数十年书店,从来没见过一本小说每日可卖 50 本以上。再版三千本,四天内售罄。当时重庆的茶馆、餐馆、舞场、咖啡馆、旅馆,到处都有,阅读、谈论此书,两书在重庆的风靡盛况超过西安时代。 由于二书风行,有人为无名氏介绍婚事,他未轻易答应。他也没有因为两书的走红而涉足社交界,招摇过市。独自隐居于重庆长江南岸山中,静心考虑、构思六卷《无名书》的创作,并决心放弃《亚细亚狂人》的写作。他认为“后书格局较小,且我非韩国人,写异邦事难免有点隔阂。” 自己开设“无名书屋”出版社,只印《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雇有一个会计,一个工友。后来六弟卜幼夫失业,也来此屋帮忙。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受降。 11 月中旬,无名氏乘“民元轮”返上海。 12 月,回扬州探望老母,母子相拥流泪。初见表妹卜宝珠。 1946 年,29 岁 春,《北极风情画》与《塔里的女人》在上海相继出版,迅即畅销。以后数年,销售达数万册。因国内战争造成若干铁路瘫痪,交通受阻,二书无法运到,各地便纷纷自行翻印,盗印版达 21 种,几年内,计总印数超过30万册。这二年大约有10家报章杂志约请无名氏写长篇小说连载,均遭拒绝。 4 月 13 日,赴杭州,卜居慧心庵。在此息交绝游,费时五个半月,完成《无名书》第 1 卷《野兽、野兽、野兽》的创作,约 30 万字。这段时期,无名氏日夜笔耕不止,有时半夜起床二三次,改写文字。(详见《慧心庵日记》) 10 月赴沪,与时代出版社负责人周新洽谈此书的出版事宜,该书 12 月正式出版。 1947 年,30 岁 开始《无名书》第 2 卷《海艳》的创作,并与著名画家林凤眠交往。 7 月的一天,在林宅忽感头部剧痛,疑为中风,急送医院。经医生诊断,是因创作过度,患脑疲症,嘱其休息一些时期。于是,有一个多月停止写作,常赴西湖观赏风景,脑痛渐始痊愈。以后工作,便稍有节制。 9 月,《海艳》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在上海问世。与上海真善美出版公司负责人萧涟合作,所有作品,由无名氏自印,交该公司总编辑。这样,除版税外,他还可以获得出版利润。在林凤眠处结识林的学生、著名画家赵无极夫妇。每周六在林宅或赵宅聚会,畅论艺术、文学、哲学、音乐、人生,人称“三剑客”。(详见《风雨故人来》) 冬,林风眠与赵无极在上海先后开画展,无名氏专程赴沪,为他们做宣传工作,并亲自撰写画论。《林凤眠——东方文艺复兴的先驱者》及《赵无极——中国油画界一颗彗星》,即作于此际,受到美术评论界的重视。 年底,赵无极夫妇决定赴法国留学,把他的葛岭山麓 24 号别墅让给无名氏住。赵宅占地二亩七分,仅花园就近二亩,楼上楼下有七八间房。登楼凭窗,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1948 年,31 岁 1 月上旬,由慧心庵迁赵宅。垫居此庵,茹素近20个月,与师太镜明相处融洽。迁居不数日,赵无极夫妇赴上海。 2 月 22 日,完成《海艳》下册,携稿赴沪。此时赵氏夫妇即将赴法国,无名氏到码头送行。 3 月,《海艳》下册在沪出版。 7 月,在沪出版散文集《火烧的都门》(台湾版后改名《薤露》),小说《一百万年以前》,哲思随笔《沉思试验》,短篇小说集《露西亚之恋》,长篇小说断片《龙窟》。 这时,两个少女相继闯入无名氏的生活。一是杭州某报女记者潘蕴芬,她能写小说,文笔不错,风度亦可。两人差点结婚。但因国内形势动荡,前途迷茫,无名氏函告潘,自己可能远去南洋。后来她遂与另一记者结婚。另一女性是林风眠的独养女林蒂娜。她对无名氏颇有好感,林夫妇也赞成他们俩能缔结秦晋之好。但无名氏顾到婚后生活可能会影响其自由写作——在个人婚事与《无名书》之间,无名氏终于选择了后者。 建国后,林家于上海,林蒂娜嫁给一个所谓“娘舅”——奥国犹太人卡门.马克维茨,牙医,常住林家。几年后,林妻与卡门夫妇远走巴西。 1949 年,32 岁 春,因战乱,母亲与表妹卜宝珠来杭州葛岭山庄别墅同住。 5 月 4 日,解放军进入杭州;5月底,上海解放。这一期间,无名氏完成《无名书》第 3 卷《金色的蛇夜》上册。 1950 年,33 岁 1 月,托人介绍卜宝珠入上海中国福利会幼儿园任教师。 2 月,结识方为良,方系浙江大学法律系毕业生,是无名氏作品的热心读者。他不久前任杭州小车桥监狱法官,一年后辞职,到上海某中学任高中教师。 1 月至 5 月初,续写《金色的蛇夜》下册。 5 月 9 日,赵无极大妹赵无华来葛岭别墅养病,患眼结核。二人坠入爱河,其母默许。 六月中旬,赵母因事返沪,卜母亦回扬州办事。俩人热恋,如火如荼。 7 月底,赵母来杭,对无名氏甚赞许。赵无华偶量体温表,发现每日摄氏 37 度多。这样的体温在仲夏本不足道,但赵母恐她眼结核复发,8 月 5 日遂双双返沪诊治。无名氏因整整3个月陪伴她,未写只字,这时便日夜赶写《金色的蛇夜》下册。原来答应赵无华一个月左右赴沪看她,这时也因星夜创作而爽约。以致赵无华思念无名氏殷切,竟患相思病。 8 月 25 日赵无华气急,送入中山医院,大夫诊断为病危。不料无名氏 9 月 1 日闻讯去上海探望后,她竟病情大减,以致大夫认为即可出院。但这不过是回光返照,她兼罹慢性肾脏炎及心脏病,终在 10 月 2 日病逝。无名氏悲恸之极,返杭后,一度想自杀。转念尚有老母,不得不苟且偷生。入院检查,发现肺尖及三根肋骨处患肺结核,遂居家养病。 1951 年,34 岁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3 月,浙江文联戏剧组老友李朴园来葛岭,要无名氏参加文联小说组工作,言及只要下乡参加一次土改工作即行。无名氏同意,允诺于肺病稍愈时参加文联工作。但病情一直未见痊愈,李也未再上门。 市政府通知,因需赵宅作建设之用,令无名氏搬家。 6 月 11 日,迁居湖墅华光桥河下 15 号,位于大运河畔。 夏,向表妹卜宝珠求婚,获允。 9 月,湖墅派出所蒋同志来访,令其写历史材料。 1952 年,35 岁 全国进行“三反、五反”运动。 夏,浙江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负责人何樊侯,原来是清末京师大学堂(即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与无名氏房东傅瑞乐先生是老友。这天他走访傅老,后者特别推荐无名氏,何老见其谈吐不俗,乃劝他到民革工作。后来何老赴北京,而无名氏病一时仍未痊。 1953 年,36 岁 二三年养病期间,续撰《沉思试验》,书评及一些散文。又通过总结养病经验写了一本《我怎样养肺病》,十数万字。养病期间,无名氏仍不废读写,读《凡.高传》,称其为“第一个真正爱劳苦大众、爱农人、爱工人的画家,他的画全以他们做主题”。请其兄弟在海外为他购置西方文学书籍,其中包括托马斯.曼、保罗.瓦列格、亨利.詹姆斯、济慈、雪莱等二十余位古典及现代作家的作品。 1954 年,37 岁 医生诊断,肺结核已痊,双肺患处或钙化,结疤,或纤维化。 夏,与卜宝珠结婚,宴席仅一桌。 1955 年,38 岁 前两年,有时尚赴省文联,访诗歌组冀舫等人。胡风事件发生后,不便再去。只在家中养病,读书,偶尔写作。此年方为良来看他,劝其到上海谋高中代课老师职。两人奔走一番,却无结果。 1956 年,39 岁 国务院均可分子,动员无业者进行登记,无名民亦去登记,结识诗人俞漱心。俞获工作,但无名氏无果,依然是无业游民,仅靠妻子的微薄薪金和间或兄弟的海外汇款维持生计。 同年春天,周恩来总理发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鸣大放”政策的长篇报告,全国乃开始鸣放。报告中提到,容许不同流派的艺作品存在。更说:哪怕是毒草,也可作肥料。此一报告激活了无名氏的创作热情。他暗自认为《无名书》风格应算是个流派,便悄悄于“地下”续写《金色的蛇夜》下册尚缺的最后五万字,继之又开始《无名书》第四卷《死的岩层》的创作。 1957 年,40 岁 上半年,《死的岩层》杀青。继写第 5 卷《开花在星云以外》。 1958 年,41 岁 举国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运动声中悄悄完成《无名书》第五卷《开花在星云以外》。 7 月 15 日午夜,湖墅派出所数名警员突来无名氏家搜索 3 小时,尽管无所获,仍押解他到派出所。翌晨,又押送他与其他拘留人员到杭州湾畔下沙乡学习班。白天劳动,夜间学习,间或开斗争会。所幸无名氏无大的政治问题,因此没有作为斗争对象。经 37 天“学习班”而“毕业”。受此惊吓,无名氏的“地下创作”行为不得不有所收敛。经常积极做些居民工作,搞街道卫生,除四害,代写大字报等等。 1959 年,42 岁 无名氏一面参加运动,一面续写《无名书》第 6 卷《创世纪大菩提》。居民区开大会,常找他做记录。 1960 年,43 岁 5 月 3 日上午,写完《创世纪大菩提》最后一字,在室内连跳三跳,轻轻低呼:“我胜利了!我胜利了!我胜利了!”斯时斯地,能完成 260 万字的六卷《无名书》,的确不是一桩寻常的事。无名氏引以为傲。 4 年半来,因秘密创作《无名书》后三卷,精神高度紧张,神志太累,又带很大的政治风险。写完后,决定将个人的生活转移到较安全的领域。开始钻研书法,勤抚唐碑,柳字,欧字,颜字。结交邻老徐行恭旧诗人,他对书法深有研究,行楷俱佳,不时指导无名氏。闲暇之时,偶缀白话诗。 9 月,第一次带了临摹柳字的小楷去上海求教书法大师沈尹默,受到鼓励。 10 月,为缓解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社会压力,政府以“下乡支农”为名,动员闲散居民报名下乡。无名氏亦报名,旋被批准。随杭州市各区三干多名市民先后到临安县潘板桥农场,编入一大队。在此劳动一年零四个月,开荒、种山芋、植果树、养牲畜,同时兼做文书工作。 劳动之余,仍不忘勤习书法,以练大字为生。每月集四个礼拜日回家休息,则日夜练字。如此,精神有所寄托。 1995年面世的花城版无名书,是1949年以来最大的出版动作,林青华主编 1961 年,44 岁 经过秘密锻炼,4月下旬本大队劳动大竞赛,无名氏开荒七厘——达七厘二毫三,被推选为劳动英雄和打虎闯将,受大会表扬。 夏天,放假期间再次专程赴上海访书法大师沈尹默求教,颇受嘉许。 1962 年,45 岁 1 月,因平日劳动尚积极,恪守场规,更不像其他某些场员爱滋事生非,再加上家中有 77 岁老母须子女照顾,被批准返杭,户口亦迁回杭州。 整整一年,苦练书法,常常从清晨 7 点一直练到午夜子时。自刻图章:“书成用废”。结识书法家陆维钊(华东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王驾吾(杭州大学中文系主任),章宗祥(浙江图书馆馆长)等。徐行恭处更是常相过往。书艺大有长进。 秋天,裱一幅中楷,二幅小楷,一幅抚《十三行》,一幅摹《金刚经》,一幅临《多宝塔》,共六幅,访沈尹默。沈表示,楷书已很有水平,可以写行草了。即席写行书一幅送给他。 是年,老母 79 岁,向有关部门申请携母赴港探亲,遭拒。 1963 年,46 岁 以全部时间研习书法,友人均不赞成。认为他放弃文学,该行书法,是得不偿失。 于是,从这一年开始,回归文学创作,只利用余暇临摹碑帖。写有短篇小说《圣诞红》(后改名《花的恐怖》)。开始写青春期爱情自传长篇《绿色的回声》。 1964 年,47 岁 完成《绿色的回声》 29 余万字。为杭州火葬委员会主任程心锦写浙江文史资料《记杭州市商会》万言,由程具名刊于《浙江文史丛刊》。发表后,引起北京文史资料委员会的重视,认为此文写得颇生动活泼,有意要他去北京参加座谈会,谈写作经过及经验,无名氏婉拒。后来《浙江文史丛刊》又托程心锦请无名氏写《浙江省商会》,但写成后,程逝世,此文乃搁置未刊。 1965 年,48 岁 完成《契阔》、《一根铅丝火钩》、《一型》、《玓》、《枯花》五个短篇小说,并写了一些诗。补记当年与赵无华恋爱时日记。 从 1962 年至 1965 年,这四年中国大陆未开展任何剧烈政治运动,而 1962 年陈毅代表中央,替知识分子“加冕”,尊为脑力劳动者,故大家——也包括无名氏个人——“日子过得比较轻松些”。 母 82 岁,无名氏希望将其送赴香港哥哥处,再次申请送母赴港,仍未果。 1966 年,49 岁 开始练习英文作文,继续写诗。 5 月,聂元梓在北京大学贴出第一张大字报,“文化大革命”开始。 8 月下旬,杭州开始抄家。 8 月 26 日下午 1 时,杭州第三中学红卫兵五人来无名氏宅抄家。为保护《无名书》手稿,无名氏想尽方法,和他们蘑菇了五个多小时!乘其出去吃晚饭时,迅速把后房箱中的所有文稿暗藏于一个巨大衣橱后面。饭后,他们再来抄后房时,仅在箱中及橱内拿了些书籍、照片、信件。他们走后,无名氏速将文稿放在一只菜篮内,上置脏衣,装作送衣出去洗,偷雇三轮车到城内好友俞漱心家收藏。次日凌晨,又把另一半文稿放在菜篮内,如法炮制,送到俞家。以后红卫兵再来时,已查不到任何稿件。 1967 年,50 岁 夏,乘局势混乱,妻子得幼儿园某红卫兵头头支持,占有了该园一个汽车间,将老母送去,准备全家团圆,长住上海。 1968 年,51 岁 春节,一家在汽车间度过。友人方为良也来参加。此室前有高厦招风,日夜风大,故名之“听风窟”。 3 月,支持妻子的红卫兵头头兼幼儿园革委会头头忽然失势,于是被另一派逐出“听风窟”。原因主要是“无业游民”身份,和其来往的朋友方为良等人仍处“牛棚”内。不得已,3 月 12 日,无名氏与老母又迁回杭州老宅。 5 月的一天,方为良忽由沪来杭,说不堪忍受在“牛棚”中遭受毒打。刚好有一位老同学搞到两张赴澳门的出境证,可以让给他一张,但必须要在杭州见面,方可成行。故方先要在无名氏处住二宿,然后与那人一同赴广州。明知留方住宿必闯大祸,但为了友谊和道义,无名氏仍留宿了他。第三日下午,方与那人见面,对方要挟方为良先把身藏数百元及几两黄金分他一半,才肯带他走。方知受骗,决定摆脱困局。无名氏为其买好去苏州船票。翌晨在码头相见,目送他乘轮而去。 方为良去后,一连六七星期妻子不再来信,6 月初也不见汇款来。无名氏心知有异。 6 月 28 日,赴上海好友刘杞怀家探询。刘告知,方为良东窗事发,几个友人全受牵连,无名氏妻子肯定已被隔离审查。第三日上午,无名氏前往幼儿园,要求见妻,遭革委会主任拒绝。无奈,下午,无名氏返杭。晚七时许,刚出火车站,四名彪形大汉将无名氏押上囚 车,以手枪顶住其脊背,径送杭州小车桥监狱。 冬天,从李木天法官的审讯中得知:藏在俞漱心家的文稿已被抄走。他知道,这是妻子告密。 1969 年,52 岁 在狱中被审讯若干次,写了不少个人材料,但对几位朋友,无名氏从无一字对他们不利或有所伤害。 9 月 9 日下午 3 时,被释放回家,体重锐减十二公斤,只剩四十三公斤。在狱中大饿一年,当晚一连吃了十五碗饭。一周后,拱墅区公安分局在灯光球场开宣判大会,共判四人,无名氏名列其中。罪名是:“窝藏叛国投敌集团首要分子方为良”和“思想反动,一贯暗写反动文章”。判决他“戴上反革命分子帽子,交群众监督劳动改造。”这以后,凡是居民区或街道义务劳动,都有他的份。 出狱后始知,《塔里的女人》手抄本风行社会。 1970 年,53 岁 春节,妻子卜宝珠未回家过春节,但偶尔仍有信来,要他好好改造思想,并建议他自动下乡去从事农业劳动。由于派出所不同意他主动下乡,他回信告妻,以后她就不再回信。 夏,她来信,决定和无名氏离婚,并痛斥他害了她多年。接信,无名氏大受刺激,三天三夜未能合眼睡眠。 1971 年,54 岁 夏天,卜宝珠来杭州和无名氏办离婚手续。居民区治保主任徐阿二劝她,说无名氏近两年表现良好,派出所就要给他摘“反革命分子”帽子了。她唯唯否否,似仍有旧情。对无名氏态度尚好。 秋,她第二次来杭州办离婚,起先态度尚可,但后来不愿理无名氏,对无名氏精神刺激颇大。她来家看老母时,无名氏一时激愤而用词欠妥,她大愤而去。本来残存的藕断丝连,自此全绝。 1972 年,55 岁 1 月,卜宝珠第三次来杭州,办理离婚手续,组织上已经给她下达通知:一个月内办不成离婚,给三个月假期。三月不成,给六个月假再不成,给一年假。一年离不了婚给二年——甚至三年假。无名氏不忍见她如此受苦,遂同意离婚。 9 月,无名氏被摘去“反革命分子”帽子。从此时起,又恢复钻研书法,终日临碑帖,在行书草书上用功,这也是当时最安全的行为。 1973-1975 年,56-58 岁 73 年,卜宝珠另嫁他人。(卜宝珠系卜家养女,原姓刘,来卜家起名卜菁,后改名卜宝珠,现在恢复原姓“刘”,改名刘菁。)离婚后,她不与无名氏和其母亲通信。 这三年,无名氏苦练行书草书有成。恰巧此时全国各省市大兴书法风,杭州更几乎是各校师生全练字,甚至连门房传达也习字。 1976 年,59 岁 参加拱墅区书法展览会,也收了几个学生,教他们文学与书法。其中,与其中之一“西湖女”(某昆剧团演员陈某)发生忘年恋。 卜少夫在香港以《新闻天地》社名义出版《无名氏全书》。先出了七本,包括:《无名氏生死下落》(卜少夫编著),《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火烧的都门》,《龙窟》,《一百万年以前》,《露西亚之恋》。 七本书的封面,由无名氏的好友著名画家赵无极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其中《无名氏生死下落》一书,内收若干评论家的评论,多赞许《无名书》(当时该书仅出二卷本)之辞,有人甚至认为它可与西方名作相比。此书在港推出后,被遗忘了的无名氏重新引人注目。 9 月 9 日,毛泽东逝世。 10月“四人帮”被捕。文化大革命结束,举国欢腾。 1977 年,60 岁 1 月 1 日,几位学生和一些邻居、友人为无名氏六十寿辰祝寿,摆宴席四桌。母患病,未能参加。 3 月 3 日,慈母逝世,无名氏悲恸之至,以致数月心情不能平静。学生及友人们帮他料理丧事。不久,二哥卜少夫与六弟卜幼夫也分别在港台两地为母治丧,场面盛大。 5 月,为疗治母丧带来的巨大感伤,与五学生一友人赴安徽屯溪,游黄山四日。又由后山经太平县至芜湖,小游半日。再过南京,走马观花半天。最后抵苏州,玩了一日,乘轮船返杭州。 1978 年,61 岁 初夏,赴沪访老友王友乾等人,王属“右派”。根据形势,大家认为中央政策将有大变,“右派”分子将一律摘帽。 7 月,方为良突然来杭,说他十年前拟出境,被判了十六年,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关了 10 年。近日被有关部门断为错案,已经为他平反,恢复原来教职。并问他,受此案株连的还有哪些人。他首先指无名氏。估计不久其他受累友人即可平反昭雪。欢聚二日,在餐厅举觞痛饮,得庆更生。 9 月初,派出所在居民区开会,为无名氏平反,“历史反革命”帽子一并摘除。从此,与一般公民无异。 10 月,派出所将过去查抄的创作原稿、信件、照片,通统还给无名氏,其中包括《无名书》的后三卷半全部稿件。无名氏大喜若狂。派出所长道:“老卜!这一下你可开心了!”无名氏连说:“开心!开心!”这天晚上,在睡梦中笑醒了好几次。 不久,派出所又找他去,把《绿色的回声》原稿也还给他。这部手稿原藏于卜宝珠处,她后来坦白,交给幼儿园,又转公安部门,这次也发还了。《无名书》原稿能保存下来,与法官李木天有关,若非他别具慧眼,此稿早毁。他是此稿第一个读者。当时他文化高,(之江大学毕业),比较客观理性,原定判决无名氏无罪,不戴“帽子”,但上面极“左”人员不同意。 形势大好,无名氏决定尽速整理《无名书》后三卷半,几个学生帮忙抄写,一份稿子用复写纸复三份,假如在邮寄海外时被扣,再寄第二、第三份。 香港学者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问世,对《无名书》评价颇高。 1979 年,62 岁 1 月 1 日,二哥卜少夫在香港接无名氏信,答应与其合作,为他提供了一些港友的地址,让他分头寄稿。从元旦日第一封信,一直寄到年底。他为此起了一个代号 Over Lord ——“统生运动”,这是二次大战盟军登陆诺曼底的代号,无名氏认为这个规模浩大的邮寄活动无疑有点像诺曼底登陆。 这年起,无名氏的文章又在海外——主要是在香港、台湾公开发表了。香港各报章杂志非常欢迎无名氏的文章。他是大陆第一个作家在海外——特别是台湾刊出作品者。 1980 年,63 岁 这一年,台湾《联合报》副刊开始连载《无名书》第 4 卷《死的岩层》四十多万字。该报是台湾销售百万份的大报。事先请旅美著名女作家丛甦写成长篇论文《无名氏论——印蒂的追寻》,刊于《联合报》副刊。后来主编症弦写信给卜少夫称:“此文刊出,好评如潮,大家全认为自有台湾文评以来,这是最重要的评论” 。此文对《无名书》 大加赞赏,并将它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劳伦斯、托马斯.曼、赫曼、海斯等西方名家作品相提并论。 10 月,二哥卜少夫函告无名氏,收到《无名书》第六卷《创世纪大菩提》最后一页。至此,后三卷半一百六十多万字通过两千多封信件的形式完全“在诺曼底登陆了”,“统生运动”大功告成。他与几个学生兴奋不已,他在屋内对他们说:“当年‘慕尼黑协定’签约后,捷克总统贝尼斯忍辱签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希特勒拿到贝尼斯的签约书后,立刻冲到办公室内,拥抱每个工作人员,并大声狂喊:‘今天是我希特勒最伟大的一天!’我痛恨希特勒,我是一个平常人,甚至是一个‘小小马铃薯’,但我能在如此艰巨环境中完成 260 万字左右《无名书》,而且,近两年又以两千多封信偷寄到海外,今天真可算是我毕生最不寻常的一天!” 他热烈拥抱每个弟子。他们也低呼:“胜利!胜利!” 秋,浙江省政府交际处处长偕其科长来访。约数日后吃饭,长谈。过了几天,他们派车接无名氏赴湖滨大华饭店旁某洋房。从下午二时起,长谈共约六小时。其间无名氏说:“目前政府政策是:知识分子是否信仰马列主义,并非最大的关键性问题。关键性大问题是:你是否赞成祖国和平统一,凡赞成的,就是爱国者。”同时说明下列三点:“(一)过去我并未犯错,是政府委屈了我。(二)目前我不便作‘国家干部’,也不便拿政府钱,那样,作为自由作家,我在海外发言就失去力量,也无人重视了。(三)政府出版社出我的书,我没有意见。”年底,他们又在灵隐寺餐厅设了一桌素筵,专请无名氏一人,双方谈了很久。 1981 年,64 岁 继续将其他稿件寄往海外,其中有长篇《绿色的回声》等。 春,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李某由北京来访。说该社文艺室主任王维玲找了他大半年,遍寻廿余省,最后才在杭州探寻到他的下落。王先看到《无名氏生死下落》一书,见海外一些评家如此推崇,而他本人又极喜《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这才决定让李远道探访无名 氏,希望无名氏能为未来中国新文艺继续做出较大贡献。他希望先把《无名书》后三卷半文稿交给王维玲审阅,看能否出版。又表示,他们计划先出《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二书。经他再三恳求,无名氏便把《无名书》后三卷半的复写稿交给了他。 王维玲得稿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审阅此稿。看完《无名书》稿,王曾来长信,称许此书确有艺术价值,但目前形势下不大可能出版,他将来一定要争取在内部出版,供作家们参考。 通过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渠道,无名氏收到香港出版的《无名氏全书》及《无名氏的生死下落》。《下落》令他感动不已。侯立朝在评论中拿《无名氏全书》的出版与当时美国索尔贝获得诺贝尔奖一事相比。他认为《无名书》未能完成全部六卷,(其实早已完成,未能出版),“使中国失去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的记录”。 夏,法国巴黎大学陈庆浩教授来访,说欧洲汉学会议拟出版一书推介 20 世纪中国现代小说,他负责介绍《无名书》,希望无名氏提供资料,获允。 九月,浙江省政府聘他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月薪 60 元。省府来人解释,文史馆员是荣誉职位,不是国家干部。他收下聘书,但月薪未领。 秋,由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大学同学们合办的《星火文艺》杂志社五位男女同学来访。该社的一些同学正在研究两个中国作家的作品,一个是远在美国大学教书的作家张系国,一个便是无名氏。他们拟出两个专辑。张的研究专辑已出版,现打算编无名氏的作品研讨专辑,主要是探讨《无名书》二卷半,加上正在《联合报》连载的《死的岩层》。访谈二日,归去二月后《无名氏专辑》问世。 长沙湘江出版社在内部出版《中篇小说选》上中下三册。中下二册收西方名家伏尔泰、屠格涅夫等人名作,上册则辑沈从文的《边城》 与无名氏的《塔里的女人》、《北极风情画》,供作家内部参考。该社只印了五千册,旋即被抢购一空。 冬天,湖南省文联负责人之一宋梧刚与一同事由长沙来访,希望无名氏为文学期刊《芙蓉》撰稿,于是短篇《一根铅丝火钩》后刊于《芙蓉》。 香港《中报》月刊编辑来访,后在该刊发表无名氏的访问记。 香港著名诗人戴天及台湾女作家蔡琴先后游杭州,拟访无名氏,统战部门不同意。江南来杭,安排两人在杭州饭店见面。 郁达夫的儿子郁飞及侄女郁风亦先后来访。 这一年,无名氏一向寂寞冷落的门庭开始热闹起来。 1982 年,65 岁 续寄香港的文稿近百万字,连同前两年共寄出近三百万字,发出的信近四千封。 3 月,得香港友人来信,要他尽快申请赴港探亲,因中共在香港的负责人已向北京反映过情况,若申请探亲,必可批准。不久又获二哥信,谓中共在港负责人费彝民 ( 《大公报》社长 ) 的确已向中央要求准许无名氏赴港探亲,让他从速申请。遂赴湖墅区政府办申请手续,言明费彝民支持事。 春天,浙江文联党组书记高光借浙江作协副秘书长沈行来访,希望其加入文联,允考虑。后来沈又单独访无名氏,说考虑、由本省出版社印他的作品,向大家介绍。 5 月,广州花城出版社派人来访,想出版无名氏的作品,无名氏遂交《绿色的回声》给他。 不久,随浙江作家访问团到宁波访问,游览阿育王寺、天童寺及溪口。 初夏,丛甦由美国回杭探亲,来访无名氏,在西湖畔散步长谈。翌年写《小晤无名氏》,刊于台湾《中国时报》。 7 月下旬,获港友信,说中央已批准赴港探亲,嘱其从速准备。不数日,二哥卜少夫亦来函,证实此事。但他仍决定等有关方面正式通知。 8 月,省文联邀其参加西天目山全浙作家座谈会,与老诗人汪静之同室。摘帽“大右派”林希翎亦要求来参加,被批准。月底,林希翎访高光,问高《无名书》是否可在浙江出版? 高说,这几本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书,不可能出版。 11 月 5 日上午,湖墅街道前派出所所长方康年通知无名氏,下午二时同去省委。与浙江省对台办公室主任祁复太谈了一小时,他对无名氏说:“你可以去(香港)了。” 从这天下午起,无名氏就异常忙碌起来。足足忙了一个多月,才处理好各式杂事,以及积存的大量原稿。 12 月初,通知上海好友方为良、王友乾等人来杭会面,聚了两天。同时也告知几个学生探亲事,请他们帮忙。 12 月 16 日,祁复太请无名氏在大华饭店吃晚饭,由方康年与另一对台办公室干部相陪。嘱弟子宋友杭、毕茂全先把几件大行李用火车运广州。 12 月 19 日,定于晚间 7 点飞广州,下午 2 时始通知院子里各邻居。 赴飞机场送行者,有二十多人。沈行代表文联与作协,也来了。晚 8 时抵广州,与宋友杭、毕茂全二人会合,住铁路招待所。翌日林希翎来访,四人游广州。晚间由林希翎陪同拜访画家廖冰,从前他曾为《北极风情画》绘封面。 22 日上午,访花城出版社。他们表示,不久出版《绿色的回声》,可能先在《花城》杂志连载。 23 日上午 9 时,乘火车离广州赴深圳,12 点抵深圳。不久过罗湖桥,运赴香港入境事务处办手续,费时四小时。下午 5 时,由罗湖站乘火车赴九龙。陪同的有李相杰,赵敏夫等。 晚 7 时许,抵九龙站。二哥卜少夫兄嫂早已等候在此。 兄弟拥抱时不禁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兄弟拥抱的照片刊在香港媒体上,标题是:《三十三年一拥抱》。无名氏的抵港,新闻界形容为“无名氏旋风”。 1983 年,66 岁 初,六弟卜幼夫转马福美小姐致无名氏书信,两人开始频繁书信往还,恋情逐步加深。 3 月,无名氏在香港的最后一个月,去与留经历了极为紧张的一幕。他是持双程通行证到香港的,三月届满必须回大陆。直到居留期的最后一天——3 月 22 日下午 7 时 30 分,由其兄卜少夫亲自陪同乘中华航空公司的班机直飞台北。定居台北,新居位于台北市郊石牌路。 12 月 21 日,赴台中中兴大学演讲,归途,获悉早年恋人刘雅歌下落,感慨系之。 1985 年,68 岁 两年多来,在台湾进行了两百多次演讲,相继出版了 10 余本书,达四百七十万字;发表了四百多篇文章。 5 月 19 日,与马福美小姐举行盛大婚礼,大宴宾客三十余桌,出席的贵宾有国民党元老黄少谷,政界名人蒋纬国等,成为文化界的一大佳话。马福美时年 27 岁,山东莱芜人,毕业于台北师专音乐系,曾获台湾电子琴大赛冠军。是无名氏作品的热心读者,通读了无名氏的全部著作,对其作品有疯狂的偏爱。两人相差 41 岁,无名氏自认这次婚姻也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 11 月起,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作了二十四场演讲。后写有《入纽约记》、《奇餐记》等。 是年,曾庆瑞、赵遐秋合编《中国现代小说 140 家札记》,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以批评的口吻提及无名氏的作品。 1986-1995年,69-78 岁 自定居台湾后,无名氏对现实人生所思所想,颇多微辞。后大多辑录在《淡水鱼冥思》里。对日益猖獗的“台独”势力,他也义愤填膺。 声言,只有肃清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分子”流毒,坚持一国两制统一 原则 组织架构调整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原则组织架构设置原则财政预算编制原则问卷调查设计原则 ,华夏儿女才有光明前途。 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继续修改《无名书》。 1986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严家炎选编的《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第四册选入无名氏的《逝影》、《海边的故事》、《日尔曼的忧郁》、《龙窟》等短篇,把中篇《塔里的女人》和长篇《野兽、野兽、野兽》作为存目编入其中。 1989 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中国新文艺大系》“参考丛书”,将《野兽、野兽、野兽》列入其中公开出版。 同年,严家炎著《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把徐訏、无名氏的小说囊括进“后期浪漫主义”名下。 1990 年,孔范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小说卷七》由济南明天出版社出版,选入无名氏《无名书》第二部《海艳》,文后附有郭德芳的评析文章《无名氏和他的<海艳>》,由此拉开 90 年代无名氏研究的序幕。 1991 年,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第 3 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对无名氏的小说作了比较客观的解读和评价。 1993 年,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读书界反响热烈。 1995 年 ,花城出版社推出“无名氏作品系列”,收录《无名书》前两卷《野兽、野兽、野兽》、《海艳》,爱情自传小说《绿色的回声》 ,散文集《塔里.塔外.女人》,随想录《淡水鱼冥思》及爱情小说《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 1995年——1998年,78——81岁 1995年,因经济拮据,卖掉石牌的住房,迁居淡水,赁房而住。与马福美感情彻底破裂,二人自此不交一语。 …… 1997年底,重新联系杭州旧日情人“西湖女”,情语通话均被马福美在同线电话上录音。 1998年春天,策划“逃婚”,孤身一人在台北的一条陋巷——木栅赁住。 1998 年,81 岁 1998 年,钱理群等人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无名氏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后期现代派”的重要作家受到较高评价。 9 月,李伟著《神秘的无名氏》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10 月,汪应果、赵江滨合著《无名氏传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两书出版,将大陆的“无名氏热”推向高潮。 10 月 5 日上午,无名氏从台北桃园机场乘机,转道香港直飞杭州,开始了阔别 16 年后的大陆行。下午到达杭州。旧地重游七日。 10 月 13 日赴上海,游览上海 10 日,只是在亲友间往来,领略亲友间的温馨。参加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宴请。与前妻刘菁会面。 10 月 22 日,由沪赴宁,下榻红楼山庄。南京市台办、作协相继宴请,游览风光,寻访故址。 10 月 27 日下午,应邀到南京大学中文系演讲,听讲者大都为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也有无名氏作品的爱好者。无名氏的题目是:从《塔里的女人》到《无名书》的创作过程。 28 日晚,无名氏应邀到南京师范大学演讲。 11 月 3 日,回母校——三民中学 ( 现为南京市第四中学 ) 参观。 11 月 11 日离开南京,再度去杭州 3 天,和友人相晤后去广州,与花城出版社洽谈版权事宜。 11 月 17 日,无名氏离广州返台北。 1999-2002 年,82——去世 2000 年,耿传明著《无名氏传》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1 年中,重返大陆。中秋在杭州度过。此次回大陆,除探亲访友之外,主要与上海文艺出版社商谈《无名书》的出版事宜。 是年,《无名书》第 3 卷《金色的蛇夜》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随笔《谈情》、《说爱》和自传恋史《我心荡漾》也相继在大陆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的《散文精选》。 中秋过后,他到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演讲。后去上海,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演讲。他说:“中国大陆的变化真大,经济成就不用说了,文化上也越来越开放。以后每年要回来一次,在这儿的时间应会越来越多。” 2002 年 10 月 2 日,仍在家创作不辍,并计划 12 日动身到苏州,授权台湾中国电视台拍摄《塔里的女人》。行前突发急病,于 10 月 11 日凌晨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八十五岁。 死后,马福美出书《单独的新娘》,无名氏身后惨遭鞭尸。 无名氏开花在星云之上 作者:陆达诚 今年(二○○二)国庆过后(十月十一日零时),名作家无名氏(卜乃夫、卜宁)告别人间。笔者于无名氏去世前二天(十月九日夜间八点五十分)在荣总加护病房给他付洗,圣名方济,相信他现在安息主怀,他已结束尘世之旅,迈入永乡。 无名氏在一九四三年发表《北极风情画》、《一百万年以前》和《塔里的女人》, 文字优美,热情如火。《北》、《塔》印行次数超过五百版,并有巨量盗版,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有人称这二本书为中国新文学史上最畅销的爱情小说。  四十年后(一九八二)无名氏离开大陆。那时他已把二百六十万字的《无名书》手抄本寄至香港乃兄卜少夫先生。后者把他的新作送往台港各大报及出版社。在无名氏抵港前,他的大部头小说开始陆续发表。笔者先在联合报副刊上研读《死的岩层》,后在中国时报上品赏《创世纪大菩提》。二书在连载数月后就让书局出版而结束连载。连载期间,每天只能读一小段,吊尽了喜欢他作品的读者的胃口。  《死的岩层》上半部描述
本文档为【无名氏年谱简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436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2KB
软件:Word
页数:9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2-23
浏览量: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