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识论

认识论

举报
开通vip

认识论德阳市高中2010级“二诊”考试 2011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认识论》 (一)实践决定认识 1.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 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感念,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D.认识的实践最终目的 2.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直径大约100英尺的大洞,科学家通过测...

认识论
德阳市高中2010级“二诊”考试 2011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认识论》 (一)实践决定认识 1.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 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感念,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D.认识的实践最终目的 2.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直径大约100英尺的大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了大约25加仑水蒸汽以及水冰。这一发现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来认识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B.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 3.“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去尝一尝。”这句话( )   A.主张要学习书本知识与前人经验 B.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否认了人们可以认识客观事物 D.否认了人们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来获得知识 4.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  )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 ( ) 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 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D.不怕慢,就怕站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7. 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8“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句话说明了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意味着( ) ①人的正确思想来自于实践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认识工具 ③人们可以通过间接应验获得知识 ④人们能够借助于现代技术认识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不在实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作出科学贡献 ③凡事都要亲自实践 ④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其实即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从认识论角度看,这句话主要表明( ) ①.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目前,一些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影响了社会公平。为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这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目的 ③.认识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的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5.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英国天文学家艾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材料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6.我国超级计算机一直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10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这一成果将大大推动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这表明( ) ①实践能为认识发展提供新的工具和技术手段 ②科技创新是适应认识需要而产生的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处理社会关系活动的水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7.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8.“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实践决定认识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 ②③ 19. 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对于这一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 ①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 ②否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④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0. 针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某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查阅资料、走访社区、问卷调查……进而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1.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说明(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2..1966年,年轻的物理学家高锟发表论文,提出了“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取代铜线传输电信讯号”的大胆构想,被人认为异想天开。高锟不为所动,潜心光纤通信研究。他的设想逐渐变成现实,光纤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电话和高速互联网等现代通讯网络运行奠定了基石。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并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此高锟的态度是:“我从没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高锟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功的事例体现了( ) ①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变革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3.中国共产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批总结暨第三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首先在问,其要在行,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呈现的一大亮点和特色。“首先在问,其要在行”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政府决策必须反映所有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24.近日,世界首个专门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方剂“金花清感方”面世,它是根据我国传统的中医著作《伤寒论)、(瘟疫论》及《温病条辨》中多个经典古方配药,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经过体外与体内实验相结合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研制而成。这说明了( )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存在着可以被认识的一般规则 ②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的特殊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 )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6.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二)认识反作用实践 27.2010年经济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推动作用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③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2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 A.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决定改革开放的进程 (三)实践含义和特点 29.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蜜蜂酿蜜 ②教师讲课 ③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④鹦鹉学说话 ⑤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⑥经济体制改革 ⑦修身养性 A.⑤⑥⑦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⑤⑥ 30.我国最著名的两大江河——长江和黄河的真正源头到底在哪里?2009年7月14日,《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这一考察成果对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地理位置提出了新说,新确定的长江源头为当曲、黄河源头为卡日曲。三江源头考察活动属于( ) A.变革社会的实践 B.主观认识活动 C.生产实践 D.科学实验活动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32.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B.无限上升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33. 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的特点 A.客观性 B.主观能动性 C.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 34. 2005年8月7日,广东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3名矿工被水吞噬。据抢险指挥部的有关人员的介绍,此次矿难所带来的积水是1500-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存水量。据专家分析,这次透水煤矿还连接着几条地下水系,抽水的同时,地下水也同时得到补充,要抽干矿井里的水至少需要600天。这说明(      ) A.世界上还是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B.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 C.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被动的         D.人类的实践活动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 35. 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一壮举主要说明 ( ) 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历史性 D.实践的社会性 36..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②④ 37.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和0.18个百分点,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这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B.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8.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于2007年12月22日打捞成功,为了让“南海Ⅰ号”船体和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人们为它精心设计的“水晶宫”的水质、温度及其环境,都将模拟“南海Ⅰ号”的海底环境参数。这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D.事物存在的条件是主观的 39. 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 ①客观的物质活动 ②纯粹主观的活动 ③自觉能动的活动 ④社会历史的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40.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 痛苦,甚至会导致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 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 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④ (四)认识的过程和真理特点 41.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2.“追求真相”越来越成为广大网友的普遍愿望,“上海钓鱼执法”、“南京徐宝宝”等事件都因网民的追问被“还原”了事实真相。这是因为(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相对的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谬误 43.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多数情况下72小时的气象预报较为准确,但由于受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仍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们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4.正在编制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 A.客观性 B.规律性 C.反复性 D.无限性 45.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比喻,说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做事,清正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强调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 ①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③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④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6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47.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 ) ①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 ②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 ③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推移 ④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8.过去,民间流行“天狗吃日”的说法,现在普遍群众都知道日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运行造成的现象,这体现了( ) A.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发展的 B.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C.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D.社会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49.消协与商家对待促消活动的不同态度表明( ) ①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②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③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④立场差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0.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 也不会全军覆没。但股神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集中精力小心看好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体因素的影响 B.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C.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投资行为成功与否取决于投资观念是否正确 51.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 ①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52. 近年来,中央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的关键词也相应地发生了由“稳健的”到“适度从紧的”,再到现在的“适度宽松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种变化体现了 (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3.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 ) A.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54.真理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认识成果,它是观念范围的东西。这说明 ( ) A.真理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 B.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C.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D.真理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客观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该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图表: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变奏 阶段 主调 内容 第一阶段 1990年代 谁为主导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 看好市场化 “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第三阶段 2005年—2007年 医改变奏 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 第四阶段 2008年至今 新医改启动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新医改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结合图表,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 (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 年份 进出口贸易总额 外贸依存度(%) 1978年 206.4亿美元 9.7 1998年 3239.5亿美元 31.8 2008年 25616亿美元 69   注: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一:在商务部2009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预计,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接近22000亿美元,降幅在16%左右。中国外贸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重回2008年水平。   材料二:受国际金融危机加深影响,一些国家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2009年2月1日,欧盟理事会宣布对中国紧固件企业征收77%~85%的惩罚性关税,期限为5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10月7日,美国宣布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国将成为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威胁最大的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对一些国家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进行评析。 (四)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结合材料说明,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五)在GDP这一概念发明之前,要对经济状况作出评价是困难的,它的确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总量核算的中心指标,它可以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但像其他任何指标一样,GDP也有局限性,特别是它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 绿色GDP是在现有GDP基础上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扣除,是一种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由于能揭示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因此克服了GDP固有的缺陷,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说明从GDP指标到绿色GDP核算体系,体现了哲学认识论的哪些观点。 (六)万卡特拉曼一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一施泰茨和阿达一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茵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但出现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核糖体,有助于研制出疗效更好的抗生素。 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过程 (七) 辨析: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八)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九)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 (1) 请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 (2) 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2分 (十一)材料一 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认为: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 (1)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十二)材料一:“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而对抗自然灾害还要以预防为主。 材料二:不论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还是2010年的玉树地震抑或是舟曲的泥石流灾害。每次灾 害发生后人们都能看到各级党组织坚强领导,各级政府科学调度,各路救援队伍快速驰援,各地 救灾物资源源运进灾区,打通生命通道、抢救被困人员、医治受伤人员、转移安置群众等各项工 作有力有序进行。还可以看到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我们的救灾应急机制更加健全,抢险救援 更为有效,实后重建更加科学。频繁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屡遭创伤和苦难,更让我们收获战胜灾害 的勇气和信心。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如何预防和抗击自然灾害。 2011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认识论》 参考答案: 1-5ABDDB 6-10DADAD 11-15AABAC 16-20ABDCB 21-25CCDDB 26-30BDCDD 31-35AADDB 36-40ACBDA 41-45DADDC 46-50BDBDA 51-54AAAC (一)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③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党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二)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医疗改革源于人民就医需求,在医改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市场市场手段不能解决医疗的公平问题,医疗公益性得到大家共识。新医改是否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随着对医疗改革认识深入,必将推动新医疗改革。 ③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医改提高人们对公共医疗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推进医改,两者相互促进,不断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三)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制定来源于本国的实际利益和国际贸易的实践。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威胁体现了这一点。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历史的经验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从短期来看会有一些效果,但从长期来说会损害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四)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由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发现了GDP这一经济总量指标对经济活动评价的作用,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GDP指标的局限性,开始了对绿色GDP的研究和深化对GDP的认识,体现这一观点。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体现了这一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绿色GDP克服了GDP固有的缺陷,采用这一指标,有利于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六)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科学实验,获得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中针对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在原子水平上了解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扫清了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就体现了这一观点。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通过科学实验,开发出新的抗生素,帮助挽救了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 ④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七)辨析: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因此,辨题观点有其合理性。 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带来消极的作用,使实践陷入误区。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 ③因此,认为“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我们要不断地追求真理以指导实践活动,避免盲目的实践活动。 (八)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九)(1)①物质与意识存在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破除思想僵化,进行创造性思维,使理论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必须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眼球不断创新 ④事物运动时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更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认识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认识就失去实际意义 ②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展真理 ④总之,认识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真理,终极真理也是不存在的,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十)①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现象的认识由科学家讨论到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有关共识,这是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全球气候变暖首先由科学家讨论,到上升为重大战略性问题,再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取得广泛共识,这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说明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将越来越重视,世界各国将加强协调配合,采取具体实践行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十一)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类要尊重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类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 ④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要立足于实践,形成的各种认识在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十二)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实事求是,准确把握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方式,提升预报预警水平,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②科学理论能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人们在防灾抗灾中具有自觉性与预见性。我们要自觉利用有关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与成果来加强预警,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有效预防和抗击灾害。 ③认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还有差距,必须提升研究、检测、预报、预警水平。 (若能从“客观能动作用”“认识反作用”等角度回答,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档为【认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764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5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1-02-20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