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儿科护理学(二)》串讲

1《儿科护理学(二)》串讲

举报
开通vip

1《儿科护理学(二)》串讲null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   第一讲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疾病防治和护理,以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范围 第二节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0--5分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范围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范围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

1《儿科护理学(二)》串讲
null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   第一讲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疾病防治和护理,以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范围 第二节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0--5分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范围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范围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 二、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一切涉及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临床疾病护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科学。第二节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第二节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一、儿科特点   (一)儿童生理功能特点   1.解剖特点 :   2.生理特点:   3.免疫特点:新生儿可以从母体获得IgG 。IgM不能通过胎盘,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null(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 (三)儿童临床特点   1.病理特点   2.疾病特点   3.诊治特点   4.预后特点   5.预防特点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到胎儿娩出。   前8周为胚胎期,易受内外不利因素影响,导致胚胎发育障碍,流产或畸形。8周至胎儿娩出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   从出生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满7天称围生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 三、婴儿期   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迅速。null四、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从入小学(6---7岁)到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七、青春期   女孩:11—12岁——17----18岁为止。   男孩:13---14岁——18---20岁为止。第二章 生长发育第二章 生长发育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小儿体格生长及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第三节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第四节 儿童发展理论 第五节 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 5——11分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先快后慢。头6个月最快,是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后减慢,青春期又加快,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null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1.遗传 2.性别 3.孕母情况 4.营养 5.生活环境 6.疾病和药物第二节 小儿体格生长及评价第二节 小儿体格生长及评价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一)体重   是代表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平均出生体重,男孩3.3±0.4Kg,女孩3.2±0.4Kg。   生后3个月是出生时的2倍,6Kg   1岁时是出生时的3倍,9Kg   2岁时是出生时的4倍,12Kg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2岁---12岁:体重(Kg)=年龄(岁) × 2+7   (二)身长 (高)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为5Ocm。   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身长 (cm)=年龄x7+70(cm)   新生儿上部量与下部量的比例为60%:40%,中点在脐以上。   2岁时中点在脐下,   6岁时中点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 (图2-2)null  (三)坐高   (四)头围    出生时平均为34cm,头围测量2岁前最有价值 (五)胸围     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 (六)腹围   (七)上臂围   null二、骨酪的发育   1.颅骨的发育   前囟出生时约1·5-2cm(对边中点连线长度),至1-1岁半闭合。   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于生后6-8周闭合。   颅骨缝约于3-4个月闭合。  null  2.脊柱的发育 生后1岁以内增长最快。新生儿时脊柱仅轻微后凸, 3个月能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 6个月会坐时呈胸椎后凸, 1岁能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3.长骨发育   长骨生长主要依靠干骺端软骨骨化和骨膜下成骨使骨增长、增粗。干骺端骨骼融合,标志长骨生长结束。null三、牙齿的发育   乳牙共20个,约自6个月起 (4-10个月)开始萌出,2-2岁半出齐。   2岁以内乳牙数目约为月龄减4-6。   6岁左右开始出恒牙,即第1磨牙长在第2乳磨牙之后。   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换之以恒牙。   12岁左右出第2磨牙,18岁以后出第3磨牙(智齿)。   恒牙一般20---30岁出齐,共32个。null四、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 五、生殖系统的发育   生殖系统到青春期开始发育。按发育特点可分为3个阶段:   青春前期:女孩9-11岁,男孩11-13岁开始,延续2-3年,体格生长突然增快,出现第二性征;   青春成熟期:14---16岁,一般持续3-4年,体格生长达高峰,第二性征全面出现,性器官成熟,出现月经或遗精;   青春后期:女孩17-21岁,男孩19-24岁,一般约为3-4年,生殖系统已发育成熟如成人。体格生长停止。   第三节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第三节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在胚胎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   胚胎时期和儿童早期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出生时脑重约370g,占体重的1/9-1/8左右,达成人脑重(约1500g)的25%。6个月----600——700g;2岁----900——1000g;7岁接近成人。出生时神经细胞数目己与成人相同。3岁时神经细胞基本分化完成,8岁时接近成人。神经纤维到4岁时才完成髓鞘化。   基础代谢状态下,小儿脑耗氧占总耗氧量的50%,成人20%。   脊髓:胎儿时脊髓下端位于第二腰椎下缘,4岁时达第一腰椎,穿刺时应注意。   2岁以下巴氏征阳性为生理现象。 二、感知觉的发育   (一)视觉 (视感知)     2岁两眼调节好,5岁区别颜色,6岁视力才达1.0。 (二)听觉 (听感知)     1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2岁后能区别不同声音;    4岁听觉发育完善。 null  (三)嗅觉和味觉   新生儿的嗅觉和味觉出生时已基本发育成熟,      (四)皮肤感觉     新生儿的触觉已很敏感,尤其以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险等部位最敏感 (五)知觉   5-6个月时已有手眼的协调动作,通过看、咬、摸、闻、敲击等活动逐步了解物体各方面的属性。         null三、运动功能的发育   (一)平衡和大运动    3抬头、6坐、8爬、11站、15走。 (二)细动作     18个月能叠2---3块方积木,    2岁能叠6---7块方积木。   null四、语言的发育 五、心理行为的发展 六、社会行为的发展   null七、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一)筛查性测验   1.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DST)   是测量儿童心理发育最常用的方法,用于6岁以下的小儿。   2.图片词汇试验(PPTV) 适用于4---9岁儿童   3.绘人试验 适用于5---9岁儿童   4.入学合格测验null  (二)诊断性测验   1.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2.GesellFAYU 量表   3.Standford-Binet智能量表   4.Wec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WPPSI)   5.Wechsler儿童智能量表修订版(WISC-R)第四节 儿童发展理论第四节 儿童发展理论一、佛洛伊德的性心理论 他认为某一个阶段的需要理未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心理情绪问题。   null二、爱瑞克森 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小儿心理社会发展的5个阶段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如下:   1.婴儿期(0-1岁)心理社会发展问题:信任对不信任   2.幼儿期(1-3岁)心理社会发展问题:自主对羞愧或怀疑   3.学龄前期(3-6岁)心理社会发展问题:主动对内疚或罪恶感   4.学龄期(6-12岁)心理社会发展问题: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岁)心理社会发展问题: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 null三、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皮亚杰 (1896一1980年)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或行为,智力的发展就是儿童与经常变化着的、要求其不断作出新反应的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感觉运动期 (出生至2岁)   2.运思前期 (2岁至7岁) 3.具体运思期 (7岁至11岁) 4.形式运思期 (12岁以后)   第五节 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第五节 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一、体格生长偏离   (一)低体重   小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二)消瘦   小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三)矮身材   小儿身高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四)体重过重   小儿体重超出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null二、心理行为异常   1.屏气发作   屏气发作是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发怒、恐惧、剧痛、剧烈叫喊等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多见于6---18个月的婴幼儿。   2.吮拇指癖、咬指甲癖 3---4个月后婴儿生理需要。   3.习惯性会阴部摩檫动作 小儿通过摩檫引起兴奋的一种行为异常。   4.遗尿症 正常小儿2---3岁起能控制膀胱排尿,如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   5.学习困难: 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6.攻击行为   7.破坏性行为第三章 儿童保健第三章 儿童保健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保健 第二节 散居和集体儿童保健 第三节 意外伤害和中毒的预防 第四节 传染病管理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免疫 2--7分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保健一、新生儿期的保健   此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在生后1周内占新生儿死亡率的70%,死亡原因中以先天性畸形、早产、窒息、出血和感染等力最常见。故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应放在第1周。 二、婴儿期保健   保健重点是积极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注意预防感染;加强母婴接触,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null三、幼儿期保健   幼儿期保健重点是注意营养、生长发育监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早期教育和保护牙齿和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学龄前期保健   此期小儿活动范围大,智力发展快,仍易患传染病和发生意外事故。 null五、学龄期保健   此期正处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阶段。保健重点为:保证营养和加强体格锻炼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加强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性情和脾气。 六、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是由儿童过渡到成人的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后阶段,是决定体格、体质、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期保健重点:保证营养充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预防疾病和意外。 第二节 散居和集体儿童保健 第二节 散居和集体儿童保健 一、散居儿童保健 二、集体儿童的保健 预防保健、健康普查等   第三节 意外伤害和中毒的预防第三节 意外伤害和中毒的预防  我国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和中毒主要发生家中和周围场所,无人照看是意外发生的重要原因。   1.合理安排活动场所   2.合理安置生活用品   3.正确选用玩具   4.妥善保管药物   5.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6.加强安全教育 第四节 传染病管理与计划免疫第四节 传染病管理与计划免疫一、传染病管理   1.疫情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和登记   (1)甲类传染病:天花、鼠疫、霍乱 (包括副霍乱),要求发现立即报告,城市不超过6h,农村不超过12h,并逐级报告到中央卫生部。null  (2)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甲、乙、丙型)、白喉、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麻疹、脊髓前角灰质炎、痢疾、伤寒相副伤寒、布氏杆菌病、钩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黑热病、流行性出血热、炭且病、狂犬病、爱滋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要求12h上报。   (3)丙类:血吸虫病、丝虫病、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新生儿破伤风等。   2.传染病访视管理null二、计划免疫   (一)免疫方式   1.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   2.被动免疫:是指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相应的抗体,使其立即获得免疫力。null  (二)免疫制剂   1.主动免疫制剂   ⑴菌苗:用细菌菌体制成,包括死菌苗 (如霍乱、百日咳、伤寒菌苗) 活菌苗 (如卡介苗、鼠疫、布氏杆菌菌苗等);   ⑵疫苗:包括灭活疫苗 (如乙型脑炎、狂犬病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 (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等);   ⑶类毒素:用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使变成无毒性而仍有免疫性制剂,如破伤风、白喉类毒素等。null  (三)免疫程序   P表3-1,免疫原、初种年龄。   (四)注意事项   1.预防接种登记   2.接种准备工作   3.接种部位消毒     接种死疫苗、菌苗时,可用2%碘酊及75%乙醇。   接种活疫苗、菌苗时,只用75%乙醇。null  (五)预防接种的禁忌证   急性传染病及恢复期病人、有传染病接触史、“末过检疫期者、严重慢性病、消耗性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过敏者;某些疫苗还有特殊的禁忌证,尤应严格掌握,如免疫缺陷患儿禁用脊髓灰质活疫苗;近1个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不能接种活疫苗;各种制品的特殊禁忌证应严格按照制品使用说明执行。null  (六)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是每个小儿通常都会出现的反应。   ⑴局部反应:在接种后24h内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现象。   ⑵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头痛、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者适当休息,重者可对症处理。null  2.异常反应:只有少数小儿出现,应紧急处治。   ⑴过敏性休克:应使患儿平卧、头部放低、安静保暖,并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l:000肾上腺素0·5-1ml,有条件时应吸人氧气,抢救。   ⑵晕针: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轻者心慌、恶心、手足发木等;重者面色苍白、心跳加速、恶心、出冷汗、手足发凉,应马上平卧、头低、安静,饮用糖水,短时间内可恢复。   ⑶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最多见,   ⑷扩散:免疫功能缺陷或功能低下者,接种减毒活菌 (疫)苗后,则可扩散为全身感染。第四章 住院儿童的护理第四章 住院儿童的护理第一节 住院儿童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第二节 小儿健康评估的特点 第三节 与患儿的沟通 第四节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2--13分第一节 住院儿童的心理反应与护理第一节 住院儿童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一、儿童对疾病的认识   1.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2.学龄儿童 3.青少年null二、住院儿童的主要压力来源   1.环境陌生、缺乏安全感   2.与父母的分离   3.疾病本身及各种治疗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4.自主与独立能力的丧失   5.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6.躯体形象的改变   7.学习中断   8.父母不良情绪的影响null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对住院的反应及护理   (一)婴儿期 (二)幼儿期   (三)学龄前儿童   (四)学龄儿童 与父母的分离、环境陌生、缺乏安全感、学习中断等。   null四、减轻住院儿童压力的护理措施   (一)利用沟通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游戏是与患儿沟通的最好方式   (二)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   减轻分离焦虑   减少控制感的丧失   (三)减轻身体的疼痛及不适第二节 小儿健康评估的特点第二节 小儿健康评估的特点一、健康史的采集 二、身体评估   (一)身体评估的注意事项   1.取得患儿合作,   2.根据患几年龄采取适当的检查体位。   3.检查中应减少不良刺激。   4.应注意隔离保护,检查前应洗手,必要时带口罩。   5.检查顺序应视小儿病情,灵活掌握。     null  (二)身体评估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和方法   1.一般情况:营养、精神、语言等。   2.一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P表4-1)、血压正常值,不同年龄血压正常值计算公式: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mmHg)=2/3的收缩压 。   3.皮肤和皮下组织。   4.淋巴结。   5.头部:头颅、面部、眼、耳、鼻、口、唇。   6.颈部。   7.胸部:胸廓、肺、心。   8.腹部。   9.脊柱和四肢。   10.会阴、肛门及外生殖器。   11.神经系统:脑膜刺激征、神经反射。第三节 与患儿的沟通第三节 与患儿的沟通一、游戏的功能与各年龄阶段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的功能   是重要的沟通方式。   促进儿童感觉运动发展、智力发展、社会化、创造性、自我认同、和道德发展,并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null  (二)不同年龄阶段游戏的特点   婴儿期:多为单独游戏。   幼儿期:多为平行游戏。   学龄前期:变为联合性或合作性游戏。   学龄期:多为竞赛性。   青春期:有性别差异。   (三)游戏技巧的运用   鼓励家长参与,了解玩具的特性、使用方法及安全性,尊重儿童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观察儿童的行为方式。第四节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第四节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一、小儿药物的选择   小儿选择药物时应注意年龄、生理、病理特点,如新生儿、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呼吸中枢功能末成熟,血脑屏障末完善,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新生儿肝肾功能末完善等。 (一)镇静止惊药   对抑制呼吸中枢的药如吗啡、可待因一般不用,而使用安定等。 (二)退热药   目前常用扑热息痛 (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不宜过大,紧急降温时可采用安乃静滴鼻,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退热药要慎用。null (三)抗感染药   (四)镇咳、法痰、止喘药 (五)泻药与止泻药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 (七)新生儿、早产儿用药特点   (八)母乳用药阿托品、苯巴比妥可经乳汁作用于婴儿,应慎重。      null二、药物剂量的计算   (一)按体重计算   此方法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小儿剂量=体重 (㎏)×每日(或每次)每公斤体重所需剂量   (二)按体表面积计算   表面积图查得,也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来: 小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 (kg)×0·035+0·1 大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 (㎡)=(体重kg-30)×0·02+1·05null  (三)按年龄计算   不需要很精确的药物,如止咳药、营养药等。 (四)从成人的剂量折算   此法一般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计算剂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计算公式如下: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 (kg)/50null三、给药方法   1.口服法   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2.注射法   奏效快,重症、急症多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3.外用药   4.其他   鼻饲、灌肠等。第五节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体液疗法第五节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体液疗法一、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年龄越小,体液总量越多,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细胞内液和血浆的比例和成人相近(表4-2)。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小儿体液电解质成分与成人相似。null  (三)水的交换   小儿所需能量相对较高,故需水量也相对高(表4-3)。婴儿水交换率比成人快3-4倍,所以小儿容易出现脱水。   1.不显性失水多 肺和皮肤,按体重计算约为成人的2倍。体温升高和呼吸加快均可使不显性失水增加。   2.消化道的液体交换量大 小儿年龄愈小,消化道液体交换愈快,所以比成人更易于因消化功能障碍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   3.肾脏调节功能差 年龄越小,肾脏浓缩、稀释、酸化尿和保留碱基的功能均较低,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机会越多。null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脱水的程度和性质   1.脱水的程度 根据脱水的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表4-4)   2.脱水的性质 钠是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所以常以血清钠来判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1)等渗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钠130-150mmol/L。临床上最常见,出现一般的脱水症状。null (2)低渗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大于水的丢失,血钠<130mmol/L,易出现外周循环衰竭,表现为皮肤发花,四肢撅冷、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等休克症状。细胞内液减少不明显,起初口渴不明显,严重低钠者可致脑水肿,出现嗜睡、惊撅、昏迷等。 (3)高渗脱水: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血钠>150mmol/L,多见于腹泻伴有高热、饮水不足,或输人电解质液体过多。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高,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流动,出现细胞内脱水,表现口渴明显、高热、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 null  (二)低钾血症   血钾<3.5 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1.主要原因有:   胃肠道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肾脏排钾过多,如长期应用脱水剂,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钾摄人不足,如长期禁食或进食甚少等。   2.主要表现:   神经肌肉兴奋性减低,精神萎靡、肌肉无力、健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出现肌肉弛缓性瘫痪。心音低钝、血压减低,心电图可见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降,Q-T间期延长,出现U波、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跳骤停。null  3.治疗   首先去除病因,防止钾继续丢失,尽早恢复正常饮食,补钾可口服氯化钾,口服有困难或严重缺钾者可静脉滴注,每日氯化钾剂量约为3-4mmol/L/kg,液体中钾的浓度不超过0·3%,每日给钾总量静脉点滴时间不得少于6-8h,静脉补钾切忌静脉推注或小壶滴入,以免引起心肌抑制,致心脏停搏。null  (三)酸碱平衡紊乱   临床以代谢性酸中毒最多见。   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或酸性物质过多堆积,细胞外液 [H﹢]增加或[HCO3 ˉ ]减少所致。   (1)病因:腹泻、呕吐使碱性物质大量丢失;饥饿、糖尿病酮血症、缺氧、脱水、休克、心跳骤停;肾功能衰竭等,长期服用水杨酸、氯化铵等酸性药物。   (2)临床表现:   根据血浆[HCO3 ˉ ] 测定,将酸中毒分为轻度 (18-13mmol/L)、中度 (13-9mmol/L)和重度 (<9mmol/L)。呼吸深长、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昏睡昏迷。   (3)治疗:最重要是去除病因,改善循环、呼吸和肾脏的功能,恢复机体的调节作用。null三、体液疗法   (一)补充累积损失量   1.补液量   根据脱水程度,轻度脱水补液应50ml/kg ,中度脱水补50-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ml-120ml/ kg   2.补液的种类   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低渗脱水补2/3张含钠液,等渗脱水补1/2张含钠液,高渗脱水补1/3张-1/5张含钠液。累积损失量应在8-12h内补足。null  (二)补充继续损失量   10-40ml/ kg,用1/3张-1/2张含钠液。   (三)供给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4张-1/5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16h内输入。null四、体液疗法的常用溶液(P表4-5)1、5   (一)非电解质液   (二)电解质液   1.生理盐水 (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   2.3%氯化钠溶液 用以纠正低钠血症,   3.碱性溶液 用于纠正酸中毒。   4.氯化钾 制剂为10%或15%溶液,静脉点滴时需稀释成0·2%-0·3%溶液使用。含钾溶液不能推注,有发生心肌抑制和死亡的危险。null  (三)混合溶液   把各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互补其不足,以适应不同的临床情况。   (四)口服补液盐null五、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特点   (一)输液前的准备 (二)补液阶段     1.急需先补、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2.掌握输液速度。   3.认真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心跳突然加快,警惕输液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4.准确记录出入量。 第六节 儿科护理技术第六节 儿科护理技术一、温箱使用法   (一)目的   温箱使用是通过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存活率,利于高危新生儿的成长发育。   (二)准备   物品准备、护士准备、患儿准备。null  (三)操作步骤   1.湿度:维持在55%-----65%。   2.温度:根据日龄、体重调至适中温度。   3.定时测体温   4.一切护理均在温箱中进行   (四)患儿出温箱的条件   1.患儿体重达2000g或以上,体温正常。   2.室温24℃—26℃时,不加热温箱中患儿能保持正常体温。   3.温箱中生活1个月以上,一般情况良好。null二、光照疗法   (一)目的   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治疗方法,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4Z,15Z—胆红素变为4Z,15E胆红素),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   (二)准备   光疗箱   采用427---475nm波长的蓝色荧光灯效果最佳,普通日光灯或日光也有效。灯管与婴儿皮肤距离为33cm---5Ocm,双面光疗时可不必翻动患儿,效果比单面光疗更好。null  (三)操作步骤   按操作规程进行。如保持灯管及反射板清洁。   光疗中注意使患儿皮肤广泛均匀受到照射。   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   在光疗过程中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   应注意观察光疗副作用。null三、换血疗法   (一)目的   换血疗法是用胆红素浓度正常的成人血替换患儿的血。   换血疗法的目的是:   1.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   2.去除血清申的未结合胆红素,防止核黄胆发生。   3.纠正溶血导致的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力衰竭。null  (二)换血的指征:   1.母婴有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出生时有胎儿水肿、明显贫血(Hb<120g/L).   2.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342umol/L(20mg/dl)者,早产儿,伴有缺氧、酸中毒者,应考虑换血 (早产儿应适当放宽换血指征);   3.凡是有核黄胆早期症状者。 null  (三)换血前的准备   1.物品准备    血源选择 2.环境准备 应在手术室或经消毒处理的环境中,室温保持在26---28℃。   3.病人准备 患儿换血前4h禁食,静脉补液。   4.护士准备   null  (四)操作步骤   1.消毒   2.根据患儿体重,每次换血量10ml。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20ml,每换血100ml,测静脉压1次,以保持静脉压的稳定,静脉 压力一般保持在6---8㎝H20。   3.护理    注意保暖、监测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出入量、静脉压及用药等,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4.换血后   局部伤口注意无菌处理。清点术中物品。null  (五)换血后的护理应注意:   1.密切监测病情,   2.若血红蛋白小于100g/L,可少量输血,若胆红素又升高可考虑再次换血。   3.术后一般情况良好,6h后可试喂糖水,无不良反应可喂奶。   4.观察伤口有无渗血,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null  (六)注意事项   1.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2.注射器内不能进空气,防止空气栓塞。换血过程中必须经常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器,防止凝血。   3.换血过程应注意保暖。   4.换血开始前、术中、换血结束时均需抽取血标本,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并根据具体情况检查相关生化项目,以判断换血效果及病情变化。null
本文档为【1《儿科护理学(二)》串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221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0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2-17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