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4-4 抗急性心肌梗死药

14-4 抗急性心肌梗死药

举报
开通vip

14-4 抗急性心肌梗死药nullnull 第四节 抗急性心肌梗死药null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与部分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临床上常表现为明显、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电图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的动态改变,同时血清心肌酶含量增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循环障碍和心脏结构破坏等严重并发症。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男性约为女性发病率的二倍,但年轻女性(50岁以下)的死亡率是男性的二倍,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 null造成冠状动脉...

14-4    抗急性心肌梗死药
nullnull 第四节 抗急性心肌梗死药null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与部分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临床上常表现为明显、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电图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的动态改变,同时血清心肌酶含量增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循环障碍和心脏结构破坏等严重并发症。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男性约为女性发病率的二倍,但年轻女性(50岁以下)的死亡率是男性的二倍,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 null造成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或中断的原因,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 管腔内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持续剧烈的痉挛。另外也可见粥样斑块的破溃、脱落,阻塞血管。大多数透壁性心肌梗死多伴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栓塞,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则可能由血栓栓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所致,也可能是在慢性冠脉病变基础上合并低血压或低氧血症所致。null受累血管以冠状动脉前降支最常见。AMI的演变过程开始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进一步发展为非Q波性AMI、Q波性AMI及猝死。阻塞发生的快慢和程度的不同、冠状动脉梗死的持续时间、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决定了病变的严重程度。病理过程和病变范围需经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稳定。在此期间,通过改善供血或/和降低氧耗,梗死面积可被限制或缩小。坏死的心肌逐渐溶解、吸收,进而形成肉芽组织纤维化,疤痕愈合。null80年代开始试用的β受体阻断剂,可以提高梗死后患者的存活率,但仍是一种被动的针对并发症的疗法,尚无能够限制梗死面积的药物,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高达80%~90%。90年代初,由于溶栓疗法的应用,AMI的治疗得到了突破性进展。这种积极主动的使梗死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能够限制和缩小梗死面积,保存心室功能,改善预后。90年代以来,随着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应用,使不能溶栓的高危患者及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一步得到挽救。nullAMI急性期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尽量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重点在于使急性血栓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同时减少再灌注损伤和防止再阻塞。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溶栓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null一、 一般治疗 1.加强监测 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同时注意神态、呼吸、尿量以及末梢循环等。 2.吸氧 AMI的病人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对大多数轻度低氧血症的病人,一般用24%~40%浓度的氧气3~5L/min,维持48~72小时。有利于提高氧分压,保护缺氧心肌,缓解焦虑甚至疼痛。null3.镇静镇痛 疼痛常使患者烦燥不安,增加全身代谢和心肌耗氧量,触发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出现血压升高、窦性心动过速和心输出量升高,部分AMI病人出现“高动力状态”的原因就在于疼痛和焦虑。有效控制胸痛重要性在于降低过高的交感神经活性,由此可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肌氧供需趋于平衡。控制心脏性疼痛的方法一般在使用镇痛剂的同时联合应用硝酸甘油、β-受体阻断剂及吸氧等。应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谢绝探访。null吗啡(Morphine)的镇痛作用较强,可以消除患者焦虑、烦燥不安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从而减少心肌代谢。吗啡对并发肺水肿的病人有很好疗效。其作用可能与扩张周围血管,减慢心率,减少心脏做功和心率有关。吗啡可引起低血压、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老年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过敏者应禁用。吗啡与阿托品(0.5~1.0mg)同时应用,可减轻吗啡的过度拟迷走神经效应。也可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或盐酸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小时再注射一次, 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null吗啡过敏者使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可产生与吗啡相似的副作用。常用量:静脉注射为25~50mg,肌内注射50~100mg。 烦燥不安者可以给予地西泮2.5mg,每日三次或5mg每晚睡前服用。 4.其它:确定为AMI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时间应视病情而定。同时注意饮食,应以流食、半流食向软食逐渐过渡。应少食多餐,以低脂肪易消化食品为宜。 null二、 溶栓治疗 AMI的患者80%~90%有阻塞性血栓生成,消除阻塞性血栓是治疗AMI最有效的措施。关于溶栓方式的问题,在经历多年的冠脉内溶栓治疗之后,近来各国又趋向于使用静脉溶栓,因为其方法简单、实用、疗效可靠。在AMI的急性阶段,急诊PTCA的疗效稍优于溶栓治疗。然而,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大多数的病人仍采用静脉溶栓治疗。null【作用与作用机制】 溶栓药物被称为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激活纤溶系统,可直接或间接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溶栓药物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二类:null1.非纤维蛋白特异激活剂如链激酶、尿激酶、对甲氧苯基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这类药物可激活血栓部位和循环中的纤溶系统,使循环中及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循环中的纤溶酶一小部分附于血栓表面,使纤维蛋白溶解,一部分在循环中被纤溶酶抑制剂迅速消耗,其余大量纤溶酶游离于循环中,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Ⅴ、Ⅷ等分解,产生大量降解产物。null2.纤维蛋白特异性激活剂,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单链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这类药物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栓部位,激活纤溶酶原,产生溶栓作用,不产生明显的全身纤溶状态。 链激酶 Streptokinase (SK) 链激酶系由β-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不具酶活性而具有抗原性的蛋白。血浆半衰期为18~33分钟。 null【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链激酶可引起出血、发热、过敏反应、血压下降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该药在使用时应注意: 1.出血性疾病、严重高血压、链球菌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三天内做过外科手术者禁用。 2.本品溶解时,避免剧烈震荡,以免活力下降。水溶液极不稳定,冰箱可保存12小时。null3.链激酶有抗原性,用链激酶后抗链激酶抗体滴度可比给药前高50~100倍,并持续4~6个月,从而限制了该药的重复使用。使用本品前,应先测定抗链激酶值,大于100万单位则不宜用本品治疗。 4.人体常受链球菌感染,故体内常存在链激酶的抗体,使用时必须先有足量的本品初导剂量以中和抗体。 null【剂量与用法】 初导剂量50万单位,溶于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ml中,约30分钟滴完。维持量60万单位,溶于5%葡萄糖250~500ml中,同时加入地塞米松1.25~2.5mg,保持每小时滴入10万单位,持续24小时,直到血栓溶解或病情不再发展为止,疗程可视病情和疗效而定。也可做冠脉内注射,一次注射1万~3万单位,随后连续滴注2000~4000单位/分钟,直到血栓溶解或已达到最高剂量20万单位为止。用本品治疗结束后,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作为过渡,以防血栓再度形成。null80年代后期推荐早期(发病后6小时内)用大剂量(150万单位)静脉滴注链激酶给药。但快速输入链激酶可诱发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明显低血压时应减少剂量或滴速。必要时补液或用升压药。冠状动脉内注射,首剂注入1万~3万单位,然后平均以每分钟4000单位,总量平均为25万单位(10~40万单位)/100ml生理盐水注入。null【相互作用】 不宜与抗凝血药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合用。 【临床评价】 链激酶是欧美国家应用最早、最广的药物。我国完成的AMI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疗法的多中心实验表明,链激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机制是间接的,对血栓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作用小,其作用主要取决于血循环中纤溶酶原水平。由于该药具有抗原性,临床上有过敏反应发生,而且由于null抗体的存在,一般该药一生只用一次。采用30分钟内滴注150万单位,可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而不增加副作用。但也有资料表明,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早期死亡率增加,这项研究结果,值得对此溶栓治疗方法及用药经验深入探讨。null尿激酶 Urokinase (UK) 尿激酶是从人尿液分离或从人胚肾细胞培养液制取的类胰蛋白酶。可以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但作用比SK弱。与SK一样,主要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UK无抗原性,不会引起低血压,血中也无抗UK抗体,同一病人可重复使用。UK的生物半衰期(15分钟)较SK(25分钟)短,副反应少,出血合并症发病率也低。null 尿激酶无抗原性,亦不发生过敏,但价格昂贵,一般在不能应用链激酶的情况下使用。采用150~20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注射。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偶有发热。用药期间,避免与抗凝剂及血小板抑制剂并用,以免增加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null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种由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存在于血液的丝氨酸蛋白酶,对血栓纤维蛋白的亲和力高,对血循环纤溶系统几乎无影响,因此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而不至于发生全身纤溶状态。血浆t1/2仅4-6分钟,由肝脏清除,故需持续给药维持疗效。停药后血管再闭塞率较高。也可引起颅内出血。 null近年来,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出重组t-PA(rt-PA),使大规模临床应用成为可能。rt-PA进行溶栓治疗有以下优点:①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全身给药可取得与冠脉给药相同的效果。②对发病时间较久的血栓(5~6小时)仍有作用。③无抗原性,重复应用效价不减低。④生物半衰期短,对全身纤溶系统影响不大。但rt-PA价格昂贵,推广仍有困难。null采用t-PA首次静脉注射15mg,之后的30分钟内再注入35mg,总量50mg。90分钟冠脉造影再通率很高,但最佳用药剂量尚在研究中。由于传统的溶栓药物半衰期短,给药方案复杂,及潜在出血并发症而限制了使用。美国Smalling报告三种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t-PA分子进行改造,开发出了第三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变异体瑞替普酶(retepase)、n-PA及TNK。这三种新药表现出比天然t-PA更强的溶栓能力。其中瑞替普酶对AMI病人的安全性和疗效已被证实,其半衰期长,溶栓能力大,能够很快实现再灌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溶栓药。null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SCU-PA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种链糖蛋白,SCU-PA不激活血浆中的纤溶酶原,可在血栓局部发挥选择性溶栓作用。静脉给药40~70mg(1小时内)血管再通率可达75%。另外有报道rt-PA与SCU-PA合用,剂量仅用各自的1/5~1/6即可取得良好效果。 null尿激酶前体 pro-urokinase 尿激酶前体是血浆中发现的一种自然存在的纤维蛋白溶解激活剂,与UK比较有更强的选择性溶栓作用,外周作用弱。由于该药是一种内源性蛋白质,故无抗原性。t1/2不到5分钟,出血并发症少见。null 对甲氧苯基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APSAC 对甲氧苯基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是一种链激酶与乙酰化的人纤溶酶原复合物。主要在血栓中发生溶栓作用,外周作用较弱。t1/2为105~120分钟,无须静脉滴注持续给药。与SK一样,可引起体内抗体滴度提高长达八个月之久,此期间内不能再次使用。也可出现过敏反应、低血压。据报道,5~10分钟内静脉滴注30单位,再通率达68% ~72%。 null三、其它药物治疗 AMI的溶栓治疗,显著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采用其它药物治疗可以提高AMI的治疗效果,这些药物包括: (1)增加再灌注的药物:如抗血小板的药物阿斯匹林、抗凝血药肝素等。可以增强和保持冠脉的再灌注 (2)减少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如抗氧化剂、腺苷、表面活化剂等。 (3)AMI的辅助治疗药物。 null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如冠心病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和冠脉搭桥术(ABG)等,通过改善心肌的供血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如寻找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的高脂血症的基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及在心脏中直接注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HVEGF165)的 nullβ受体阻断药 美国耶鲁大学Krumholz 医师研究发现:β受体阻断药有预防第二次心梗的作用,接受β受体阻断药的死亡率比未接受者低14%。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将以脂肪酸为主的正常心肌代谢转变为葡萄糖代谢,从而使心肌需氧量降低。在4小时内早期应用,可限制梗死面积,缓解疼痛,提高室颤阈值,减少猝死率,长期应用,可降低死亡率及再发梗死。但应注意此类药物具有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可能,心功能不全和病情变化不稳定者不宜使用。null应用美托洛尔3~5mg静脉注射,可每隔15分钟注射一次,连续三次,以后口服维持。AMI一星期后,口服美托洛尔,每次25mg,每日二次,作为AMI后的二级预防。 null 血管扩张药 冠状动脉的某一支闭塞时,由于“冠-冠反射”,可使其余动脉支发生痉挛,血管扩张剂可打断“冠-冠反射”,缩小受累心肌面积,改善侧枝循环,增加梗死区供血。血管扩张剂,可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这类药包括硝酸酯类、钙拮抗药(见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nul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 (ACEI) 【临床评价】 ACEI是治疗AMI的重要药物,其中卡托普利在国内一项大规模临床实验中显示出对AMI的独特疗效。AMI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肌重塑中起着重要作用。心脏几何形态的改变是残存左室功能的主要决定因素,决定着心肌梗死的预后。通过 null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防止心肌重塑、降低AMI后心力衰竭的发生。也可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减少梗死面积和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再梗死的发生等。低血压、对ACEI过敏、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死及右室梗死不宜应用。null 一、硝酸酯类 硝酸酯类(nitrate esters)包括: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硝酸异山梨酯 (isosorbide dinitrate),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戊四硝酯(pentaerythrityl tetranitrate)。这类药物作用相似 ,只是显效快慢和维持时间有所不同,其中以硝酸甘油最常用。null【作用与作用机制】 这类药物在血管平滑肌内释放出活性自由基一氧化氮(NO),与鸟苷酸环化酶作用而使之活化,从而促进血管平滑肌cGMP的合成。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激活,导致平滑肌内一系列蛋白磷酸化反应,最终引起肌球蛋白轻链脱磷酸化,使血管平滑肌松驰而产生抗心绞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扩血管物质——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null【剂量与用法】 梗死后24小时内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如卡托普利:每次6.25mg,每日二次;依拉普利每次2.5mg,每日二次;培哚普利每次2mg,每日一次。3~5天后血压高于14/9kPa的患者,则可加大剂量(卡托普利加至每次12.5mg,依拉普利每次5mg;培哚普利每次4mg)。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血压变化。null镁盐 Mg2+是300种以上细胞内酶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关键辅酶。AMI早期应用镁盐能稳定膜电位,减少梗死面积,保护缺血心肌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对于AMI患者应监测血清镁浓度,补充镁的不足,保持血清镁在2.0 mEq /L以上。常规早期应用硫酸镁的用法为发病24小时滴注7.5g,第二、三日各给5g。门冬氨酸钾镁30~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00~500ml中静滴,每日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镁盐可以引起低血压,因此收缩压小于80~90mmHg的患者不宜使用;肾衰竭者,不宜静脉补镁。
本文档为【14-4 抗急性心肌梗死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647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90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2-17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