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上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上

举报
开通vip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上《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上)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上) 第一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原因 (1)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2、具体原因: (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市场供需矛盾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3)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与表现: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上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上)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上) 第一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原因 (1)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2、具体原因: (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市场供需矛盾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3)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与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跌,大量股票 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 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1、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世界;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 特点 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 1、加深了资本主义 (1)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示威、 各国的社会危机 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 影响 (2)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 2、加剧了世界 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局势的紧张 日趋尖锐 (2)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1)胡佛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劳资 1、美—— 双方和政府“自愿合作政策”,坚决反对政 各国应付危机的对策: 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 (2)罗斯福新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1、历史原因:(1)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2)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 原因: 2、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3、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1、时间:1933年初, 建立: 2、标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3、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1)一党独裁统治 (2)1934年,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集总统、总理 1、政治 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实行个人独裁。德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 (3)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内外政策 2、经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军事:撕毁《凡尔赛和约》,重建了空军,扩充陆军,建造军舰 4、对外关系: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5、文教领域:进行严密控制,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 1、历史原因 (1)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2)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 2、现实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原因 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亟需 建立强权政治。 3、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1、时间:1936年 建立 2、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 3、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 1、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 内外政策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3、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1、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则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试分析产生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巴黎和会的制裁,日本由于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迅速扩张,受到华盛顿会议的压制。因此,德国有复仇情绪,日本有不满情绪,而美国是大战中的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又不想破坏现存秩序。②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日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而美国有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有效地防范了独裁者的出现③德日的经济实力较美国弱,只有更多地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而美国在“一战”之后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和危机。④由经济危机导致的政治危机的严重性,德日大大超过美国;同时,德国纳粹党已羽毛丰满,日本军部成为法西斯势力的大本营,德日比美国更具备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土壤。⑤罗斯福和希特勒的个人素质不同,所起的个人作用不同。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而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 影响:①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后疯狂扩军备战,迅速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②美国罗斯福新政保留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随着二战的爆发和扩大,美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 ①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是垄断资本家的需要和选择;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②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第二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目的: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争夺世界霸权,抢占更多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在非洲,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法西斯侵入西班牙 表现:在亚洲,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 在欧洲,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不久割占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 影响: 斯洛伐克 1、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2、时间:1935年——1936年 3、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 4、失败原因: 备极其落后。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 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1)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打 1、背景: 击法西斯势力。 (2)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 (3)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 2、时间:1936年——1939年 3、各方政策和态度(1)英、法等——“不干涉政策”, (2)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 4.结果: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5、败因:内:力量有限 外:西方绥靖政策 特点:反法西斯侵略为中心 各国纷纷建立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主要特点) 1、法西斯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资源,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 背景: 实力大增 2、由于英、法、美等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更加有恃无恐。 原因: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互相支持利用. 结盟招牌:“反共”(利用与苏联的矛盾欺骗英法美等国) 过程:1936年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形成轴心国集团。 影响: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从此,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第三课 走向世界大战 1、一战后,英法等国实力相对下降,存在畏战情绪 2、英法美忙于应付国内经济危机,无暇顾及 原因: 3、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想泛滥 4、对苏联社会主义的仇视和对弱小民族国家利益的蔑视 5、他们是“凡——华体系”的得利者,不想破坏现状 6、受到希特勒等人制造了一种只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才是敌人的假象 7、一战后对德国的过分惩罚,使英法产生一定负罪感 目的:①,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 ②祸水东引 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利己主义) 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1、对1931年日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 2、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 3、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 世 表现: 4、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1935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5、制造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最顶峰(为何这样说) 6、二战爆发后,进行奇怪战争 1、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埃塞俄比亚亡国了,西班牙共和国政权被颠覆了,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2、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 后果: 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3、使许多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如苏联对英、法等国心存芥蒂,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4、最后英、法等国不得不首先吞下这枚自己种的苦果 1、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少数族利益为借口,提出要求割 原因: 占与德相邻,经济发达,战略地位重要的苏台德地区 2、英法想避免战争,企图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将祸水东引 时间:1938年9月, 参与者: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地点:德国的慕尼黑城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区交给德国。 1、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第二年,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使其军事、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加速了第 影响: 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3、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于1939年8月,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4、《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实质: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的战争,牺牲弱小国家,将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原因: 1、英法与苏社会制度矛盾尖锐 2、《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集体安全落空 目的: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 德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 时间:1939年8月, 内容:双方互不侵略者对方,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1)使其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1、苏联: (2)苏联靠牺牲东欧小国换取了自己暂时的和平,这是对法西斯势力的又一次绥靖,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影响: (3)一定程度上麻痹了苏联,使其未作充分的战前准备, 2、德: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第四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全面爆发——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月) 2、“奇怪战争”英、法对德宣战后,却静坐西线、宣而不战,被称为“奇怪战争”。是英、法绥靖政策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 ①法西斯德国发动突袭:闪电战,军事力量强大。准备充分 3、波兰速亡原因:②波军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布署失当并依赖英法 ③英法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军奋战 ④苏联趁火打劫,建立东方战线,入侵波兰 4、苏联建立“东方战线”作为缓冲地带 5、德军西线进攻发动北欧和西欧战役:1940年4、5月间,德军首先“闪击”丹表、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 6、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底6月初。德使用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英法军队被困,后大部分撤回英国,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7、“法兰西战役”法国败降(1940年6月) ①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侵略扩张而自身士气低落,自食其果;军事回想落后对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战术熟视无睹;对德进攻方向判断失误;统 因: 治集团的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不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 ②德使用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方案,出其不意;单线作战 ③意大利趁火打劫 8、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10月)主要是空战,最终粉碎了德国的阴谋,10月间,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国的“海狮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使其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①英丘吉尔政府抵抗政策坚决;军民英勇抗战,士气高昂;军事设施先进; 因: 本土作战,岛国易守难攻; ②德他国领土作战,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9、北非战场的激战:1940年夏意军入侵东非和北非。年底 英军在东非展开反击,1941年埃塞俄比亚复国。后意军投降。北非意军也屡遭失败,后德派隆美尔相援,打退英国,双方在沙漠展开拉锯战。
本文档为【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48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1-02-15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