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举报
开通vip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null高考诗歌鉴赏及答题模式归类高考诗歌鉴赏及答题模式归类null 淡黄柳 江夔 (原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阙,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近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释:①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在今江苏省一...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null高考诗歌鉴赏及答题模式归类高考诗歌鉴赏及答题模式归类null 淡黄柳 江夔 (原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阙,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近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释:①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在今江苏省一带。②寒食: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节,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饮,所以叫寒食。 问:作者在描绘春天的景象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null一、解题方法 1、读标题。读标题常常能抓住诗歌关键内容。 2、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类型 。 3、析意象。从意象去分析诗的情趣、诗的基调(冷、暖)、诗的社会意义等。 4、品意境。引导学生在读诗时充分调动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去再现、补充诗的内容。 5、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所运用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手法、修辞手段,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6、定感情。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 null诗歌鉴赏要整体把握三点 意象 意境 诗情null二、熟悉常见内容类型: 送别诗 不舍、思念、劝勉 咏物诗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咏史诗 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山水田园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边塞诗 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 闺怨诗 思远怀人、控诉战争 羁旅诗 绵绵乡愁、抑郁不得志 null三、了解情感类型: 惜别之情、黍离之情、思乡之情、 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 建功立业之情、咏景之情、恋友之情。 闺怨之情、不遇之情、苦闷忧愤之情 恬淡、闲适、豁达与欢乐之情null四、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 设问、反问 常 见 的 文 化 意 象常 见 的 文 化 意 象null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null月亮、月光—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null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莲莲 由于“莲”与“怜”、“恋”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恋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也表达这样的情思。寒蝉鸿雁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中》)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芳草芳草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试问闲愁都几许,__________,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更行更远还生。一川烟草萋萋满别情离恨恰如春草落花落花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 夜来风雨声,_________________。花自飘零水自流流水落花春去也花落知多少梧桐梧桐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云淡河汉, ____________。梧桐更兼细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疏雨滴梧桐梅梅6、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 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占尽风情向小园。为有暗香来只有香如故众芳摇落独喧妍猿猴猿猴猿猴:叫声哀伤,凄厉,引人伤怀。 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__________,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里是反其意而行之) 谢公宿处今尚在, _______________ 。风急天高猿啸哀两岸猿声啼不往渌水荡漾清猿啼鸟鸟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鸟声清脆明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 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 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时鸣深涧中。 羁鸟恋旧林飞鸟相与还处处闻啼鸟月出惊山鸟流水流水流水:流水一去不返。引申出流年似水。再加上流水悠悠不断,也喻愁怀别绪。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请君试问东流水,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柔情似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雨雨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灯下白头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 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 梅子黄时雨雨中黄叶树巴山夜雨涨秋池无边丝雨细如愁云云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由。二是遮蔽光华,喻小人。 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________________, 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游子意不畏浮云遮望眼总为浮云能蔽日坐看云起时其他其他要了解物象的寓意,关键是了解物象自身的特性,结合语境来大胆推测。 露:____________(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草木:_____________(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松 :___________(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长亭 :___________(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夕阳:____________(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杜鹃(子规)__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白发: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的短促荒凉,兴衰之感清幽、隐逸送别,依恋暮年,衰老哀伤衰老null五、常见意境 暖: 安谧美好、生机勃勃、 清新自然、华美壮丽、 恬淡闲适、恬静优美、 冷: 离愁别绪 、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 、抑郁不得志 哀怨愁苦 、 模 式 归 类模 式 归 类null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null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null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null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答题示例】【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全国卷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期末考试题统计学b答案数学分析3答案计算机必考试卷02新大家的日语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null典型例题】2006年湖北卷14、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null【答案及分析】(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null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①施舍 刘长卿 摇落②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②摇落:草木凋零。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时令景象(秋景)烘托渲染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乡里。null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null [示例] 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居秋瞑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null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古典诗歌艺术手法null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也说表现手法,或手法.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有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null(一)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在诗句中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感情的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null安史之乱后,杜甫贫病交加,带领全家漂泊在四川,当他听到官军收复了洛阳附近的部分州县时,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记下了自己欣喜若狂的快乐心情。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null间接抒情: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可以同时出现不必区分) (1)借景抒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在白居易因事被贬江州之后,元稹听说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情。诗歌的前三句叙事言情,表达了自己听到了这个消息时陡然一惊,如何吃惊,作者却紧接一句写景――"暗风吹雨入寒窗",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蕴含于景语之中,显得情深意厚。 null (2)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null(3)托物言志(也叫咏物言志,托物感怀,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一般是咏物诗 诗人借某个物,来抒自己的志向、情操、抱负。物的特征往往是与诗人的“志”有某种对应关系,比如“梅”往往寄托诗人高洁之志,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是典型的代表,“竹”往往是气节的象征,“兰”是品行清雅的代表。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视等闲。焚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边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本诗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 null(4)托物寓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null(5)借古讽今: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null(二)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null(1)正衬(烘托渲染) 正衬是诗人在表达某种感情时,用描绘景色、勾勒事物来使某种氛围更突出,以衬托出这种感情。 以高衬高,以美衬美,以动衬动,以静衬静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正面描写其服饰之美,衬托人物的高贵美好。 赠 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null反衬: (1)动静衬: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句用“蝉噪”、“鸟鸣”的动是为了衬托山林的幽静。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本诗通过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写景时将静态的景与动态的景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月光、空山、青松、涧水本是静态的,作者同时还写了清泉淙淙流泻、竹林传来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等,动词选择得当,使诗歌显得动静得宜,有声有色,灵动而含蓄。 null(2)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有时,诗歌描绘的景色与诗人抒发的感情是相反的,利用截然相反的事物在人内心形成的反差来达到一种艺术效果,用哀景写乐情,用乐景写哀情。这样情感的抒发,别有一番韵致。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一首送别诗,离愁别恨自然是诗歌抒发的感情。第一句"劳歌一曲解行舟"写友人乘舟离去,劳歌指送客时唱的歌,劳歌一曲,行舟将去,依恋与无奈之意顿生。第二句写景,"红叶青山水急流"写诗人送别朋友后所见的江上的景色。深秋时节,青峦叠翠,层林尽染,江水青碧,景色明丽爽洁,这应该属乐景。这景色与离别的愁绪形成反差,景色越美,对欢聚的留恋之情越深,也就反衬出离别的愁苦。古人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 null联想和想象(虚实衬) 诗歌写眼前景现实事是实写,写回忆中景、想象中事是虚写。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歌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前两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战士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生。后两句就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河边骨"(实写)与"梦里人"(虚写)联系起来,"河边骨"的现实惨烈、冷酷,"梦里人"的想象健康、美好,虚与实的映衬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包含了深沉的感慨,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null(2005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虚实结合 null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赠防江卒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明时①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其五﹚     一炬曹瞒②仅脱身,谢郎③棋畔走苻秦。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群贤会笑人。﹙其六﹚   注释:   ①[明时]太平时期,政治清明的时期。   ②[曹瞒]曹操小名叫阿瞒。   ③[谢郎]东晋宰相谢安,他以八万晋军击溃苻坚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   (1)观这两首诗,说说"地下群贤会笑人"的妙处。(3分) 答题示例:全诗用虚实相映的写法。"地下群贤会笑人"是虚写,妙在一个"笑"字。诗人展开想象,虚写前贤地下有知,对南宋不思修防务,却一味空喊"防江"的做法定会投以耻笑的。一个"笑"字,情感沉痛,讽刺辛辣,抨击有力。null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简单的一笔,写尽离别时两人的愁状。 ③“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浅白直露,直叙其事。null对比: ①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对比之中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的矛盾。 ②郑域《昭君怨梅花》“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用对比手法点出梅花不嫌贫不妒富的品质。 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战死沙场,将帅纵情声色形成鲜明对比)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null(2005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虚实结合 null答题思路要清晰。   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 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 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具体说来,有以下步骤:null解题格式可以参照以下示例: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null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null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答题示例】【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提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第一步);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第二步);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第三步)。null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null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null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null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答题示例】【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null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明特色)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例例证)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析感情)null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null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null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答题示例】【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提问:请谈谈“侵”“拂”两字的妙处。【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让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色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null【典型例题】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照应 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doc幼小衔接 数学试题 下载云南高中历年会考数学试题下载N4真题下载党史题库下载 )null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闹”用得好。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注意:解题要全面。不要只答“花开的热烈”或“春天的生机勃勃”,而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做答,即正面描写花开的热烈,侧面衬托春天的生机勃勃。null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null第五种模式 一词一句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null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null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题示例】【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 提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null第六种模式: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这句有的版本写作XXXXX,你认为哪个好?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是前五种题型的综合,要注意前面讲的答题 要点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要点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要点2018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要点新学期教学工作要点医院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 回答哪一种更好都行,关键是要在这个词(句)怎样更好的突出意象意境特点和主旨上找到依据。 答题步骤: 步骤一、找到诗中这个词(句)与意象意境特征和主旨以及上下文的联系,得出关键几点, 步骤二、从怎样更好表现意象意境特征和主旨特点方面分条作答, 要用描叙性语言,不能用翻译的形式。null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福建)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null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课 堂 练 习课 堂 练 习null(2007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null【参考答案】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null 1、(全国卷1)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null答:(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 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 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null(全国卷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null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    null(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null 答:(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null(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null答:(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 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本文档为【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5083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10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1-02-14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