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h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h

举报
开通vip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h第三节 阅读训练 · 3 汉字表意功能的特点   我国古代有“六书”说.指的是汉字造形的六种方式,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前四种方式实际上都包括表意的方式。   象形字是以形状物,如“人、口、木、刀、弓”等字的原始形状都是状物的。由于事物形状的复杂性和许多不同事物形状的类似性,不可能用“象形”的办法造出大量的汉字;又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许多原来象形的字现在已不再象形;因此现在能通过字形识别字义的汉字已经很少。(有关汉字的原始形状有大量的文献可供参考,为减少排版的麻烦,本文例字一律只月现行汉字)但是形声...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h
第三节 阅读训练 · 3 汉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意功能的特点   我国古代有“六书”说.指的是汉字造形的六种方式,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前四种方式实际上都包括表意的方式。   象形字是以形状物,如“人、口、木、刀、弓”等字的原始形状都是状物的。由于事物形状的复杂性和许多不同事物形状的类似性,不可能用“象形”的办法造出大量的汉字;又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许多原来象形的字现在已不再象形;因此现在能通过字形识别字义的汉字已经很少。(有关汉字的原始形状有大量的文献可供参考,为减少排版的麻烦,本文例字一律只月现行汉字)但是形声字的“形旁”以及部分会意字和指事字的有关部件是以象形字为根据的,所以识别少量象形字有助于理解大部分汉字的字义。   指事字有的是通过笔画位置布局的特点表意,如“上、下”;有的是通过笔画的数量表意,现行汉字的“一、二、三”可以归入这一类;有的是在象形字上添加一定的符号表意,如“刃、本”。“刃”是“刀口”的意思,所以在“刀”字的相应位置上加一个符号(笔画)表示;“本”是“树根”的意思,所以在“木”字的相应位置上加一个符号(笔画)表示。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图形组合起来表意。例如“相”是察真白沪思,用以“目”观“木”表示;“休”是休息的意思,用“人”在“木”旁表示(“木”象征树阴,人在树阴下就意味着休息)。简化字的“众、从”等用的也是这祥的造字原理:三人为众;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表示跟从。   大部分汉字是形声字,有些形声字的形旁跟字义相同,例如“爸、船、馥”等;有些形声字的形旁跟字义有间接联系,例如作形旁的“了”跟人和人体有关,“丰”跟树和木有关,“才”跟水和其他液体有关,“委”跟手或动作有关,“口”跟嘴和嘴的活动有关,“心”( “忄”) 跟思想、情感有关,等等。当然,由于事物和人们观念的发展变化,有些原来表意的汉字现在已不能表示原来的意思了。例如“奸、娇”等字用的是“女”字旁,表明跟女性有关,显示对女性的歧视,现在的字义已发生了变化。又如,最初的镜子是用金属做的,所以“镜”用“金”旁,这里的“金”现在不能再代表金属了。   因为大部分汉字可以直接或间接表意,所以汉字被认为是表意文字‘其实表意并非汉字的特点,因为拼音文字也有表意功能。以英语为例:一tion 一ment 一er , re 一,pre 一等词缀都是表意的。  2 .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在下一章专门讨论,这里主要讨论汉字本身的教学问题。 2 . 1 关于常用字的选择   进行汉字教学,首先要选择好常用字。汉字的数量很大,但是常用字有限。如果所教的汉字是常用的,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所教的都是非常用字.其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从下面的数字可以看出选择常用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最早的字书《 说文解字》 (公元100年)共收字9353 个.著名的《康熙字典》(公元1716 年)共收字47035 个,当代最大的字典《 汉语大字典》 (公元1986 年)共收字约56000 个。由此可见汉字数量之大。但是上述字书中所收的汉字,都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异体字和历史上曾经使用过而后来已不再通行的字。现在常用的汉字数量要小得多。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局于1981 年公布的《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共收字6763 个,分为两级,第一级为常用字,共3755 个,第二级为次常用字.共3008 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 年联合发布的《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共收字3500 个,也分为两级,一级常用字2500 个,二级次常用字1000 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于同年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收字7 000个。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根据对180 万字语料进行统计的结果编制的《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中的《 汉字频率表》 共列汉字4574 个.按出现频率高低顺序切分成若干等级后,各级的覆盖率如下表: 汉字数 覆盖率(% ) 100 47 . 33584 1000 91 , 36559 1500 95 . 94920 2000 98.06666 2500 99 . 12771 3000 99 . 63918 3500 99 . 86826 4000 99 . 96001 上述种种数字说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和次常用汉字在2500 和4000 之间。如能掌握2500 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字,阅读一般书籍时不认识的字还不到1 % ;如能掌握4000 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字,阅读一般书籍时一万个字中不认识的字还不到4 个。有些字可以根据字形和上下文猜测字义,所以如果掌握了2500 个以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阅读一般书籍实际上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如果不是选择这些出现频率最高的字,而是选择出现频率最低的,即使学会5 万字,也解决不了一般的阅读问题。由此可见在汉字教学中选择常用字的重要性。 2 . 2 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 1 )先认读,后书写。因为大多数汉字都可以代表语素,都是形、音、义统一体,所以学习汉字要尽可能把形、音、义结合起来。先认读,后书写,就是在学习一个字的时候,要首先感知所学汉字的字形.学会它的字音和意思.然后再学习书写。 ( 2 )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为了让学生理解汉字的结构.在教合体字时需要进行部件分析。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可以为合体字的部件分析打下基础,同时便于在教合体字时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独体字。 ( 3 )先教写笔画少的字,后教写笔画多的字。无论是合体字,还是独体字,都是有的字笔画少,有的字笔画多。试验证明,汉字认读的难易程度跟字的笔画多少关系不大,但是汉字书写的难易程度跟字的笔画多少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写笔画多的字难,写笔画少的字容易。先教写笔画少的字,后教写笔画多的字,就是贯彻由易到难的原则。 ( 4 )教写带有新部件的汉字,要一笔一笔地展示新部件的笔画、笔顺以及笔画与笔画、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布局,然后让学生模仿。对学主的笔画和笔顺的要求要严格,因为只有按照一定的笔画和笔顺书写,才能掌握汉字的结构。 ( 5 )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作些说明,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6 )要帮助学生区分同音字的不同的字义。因为汉字是音节文字,汉语的音节又只有1200 多个,所以汉字中有大量的同音字。区别同音字的不同的字义可尽量利用表意部件。例如“宝”的表意部件表明跟财富有关,“保”的表意部件表明跟人有关,“饱”的表意部件表明跟食物有关。 ( 7 )对区别性小的字,例如“我”与“找”. “土”与“士”, ,要作对比练习。 ( 8 )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记忆。 ( 9 )尽量作一些用字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学会通过字义理解词义。 ( 10 )练习写字的方法有临写、描写、根据拼音写、用字组词等。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为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可以成立书法小组,举行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   一般都认为汉字难认、难写、难记。认为汉字难.主要是因为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对汉字的结构形式不习惯。因此在开始阶段,要通过大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和习惯汉字的结构特点和表音、表意功能的特点。实践证明,对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汉字难主要表现为开头难,先学好一定数量的汉字,往后就会越来越容易。汉字教学的关键是开头要开好,使用科学的方法,先扎扎实实地教好几十个字,把笔画、笔顺和字的结构方式教清楚,以后就好办了。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教好,学生脑子里一锅粥,往后就越来越难办。  2 . 3 关于汉字简化和简化字教学   从汉字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出,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   现代汉字的简化工作从本世纪初就已开始。1935 年8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曾发布《第一批简体字表》 ,共收简化字324 个。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有223 个字与那批简化字完全相同,如“学、压、办、权、粮、阳”等。   现在仍然存在着简化字和繁体字并存的现象。中国大陆和新加坡等国家使用简化字,台湾、香港等地仍使用繁体字。这种情况给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也引起了一些争论.争论的问题包括:教简化字还是教繁体字?如果简化字和繁体字都教,应当先教简化字还是先教繁体字?在认读和书写方面是不是应当有不同的要求?鉴于目前存在的现实情况,我们主张简化字和繁体字都教,但是应当以教简化字为主。也就是说,应当先教简化字,后教繁体字;简化字要求会认、会写,萦体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我们主张以教简化字为主,是出于下面的原因: ( 1 )跟繁体字相比;简化字不但笔画少、字数少,而且有更强的表音和表意功能,因此比繁体字更科学,更易学易用. ( 2 )在使用汉字的地方,筒化字的使用面最广,使用人数最多。 ( 3 )从认读的角度看,简化字和繁体字的难度基本相同;如果会认其中的一种,再学另一种,都比较容易。繁体字笔画繁难,学习书写困难较大,学书写简化字要容易得多。( 4 )在使用繁体字的地方,人们书写时也常常使用相当数量的简化字。 第六章 言语技能训练 1 .听力训练 2 .说话训练 3 .阅读训练 4 .写话和写作训练 我们在上一章分别讨论了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汉字教学,这些都属于语言要素教学。这一章专门讨论言语技能训练,包括听力训练、说话训练、阅读训练、写话和写作训练。把言语技能训练和语言要素教学分开来讨论,并不意味着这两者是平行的关系,更不能说明言语技能训练可以脱离语言要素的教学而孤立地进行。在语言交际中,言语技能和语言要素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语言要素就存在于言语技能之中。因此,在语言教学中,特别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页把语言要素教学跟言语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第二语言教学就是通过语言要素教学进行言语技能训练,通过言语技能训练进行语言要素教学。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言语技能训练和语言要素教学分开来讨论呢? 言语技能和语言要素虽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它们毕竟是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人们学习和习得语言要素的心理和生理过程跟学习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心理和生理过程不完全相同,因此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的方法也必然不同― 语言要素可以传授,而言语技能却需要训练;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人们获得这几种不同的言语技能的心理和生理过程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这几种不同的言语技能也必须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把言语技能训练跟语言要素教学分开来讨论,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每一种言语技能的获得过程和训练方法。 第一节 听力训练 1 .听力的重要性   听力是指听别人说话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话语理解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中,听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从语言学习过程的角度说,听总是先于说。只有首先听到别人说话,才能跟着别人学说话,听不懂也就学不会。“十聋九哑”,说的是先夭耳聋者必然是哑巴。据心理学家研究,婴儿在母亲肚子里就能听到说话的声音和其他声音了。出生以后,也总是先听别人说,自己不说,到一岁左右才开始“牙牙学语”,听和说之间要间隔相当长的时间。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听的训练和说的训练之间虽然不需要间隔那么长的时间,但是在学习一种言语现象时也必须先听,然后才能跟着模仿。听懂了的话才能学会,听的能力越强,学说话就学得越快。我在《谈谈语言教学中的技能训练)) (载《 语言教学与研究》 增刊,1994 )一文中曾引用过美国黎天睦(Timothy Light )教授谈到的他自己学习汉语的经验。他说,他在香港花了3 个月的时间,整天跟人打麻将,在麻将桌上听别人说广东话,开始时一句话也听不懂,3 个月后开始学习,学了4 个月,忽然觉得什么都懂了。他的经验充分说明了加强听力训练、先听后说、在开始阶段多听少说的重要性。当然,并不是说都要从打麻将开始,也不是说必须先听3 个月。 ( 2 )从语言交际的角度说,听的能力总要大于说的能力。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说”是“输出”,是主动的行为,不会说的话可以不说,或者换一种方式,变着法儿说。“听”是“输人”,是被动的行为,说话人说什么话,不能由听话人决定,也不会等你慢慢想。如果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就不能做出反应,交际就无法进行。 2 .听力训练的必要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听力训练,是指“专门的”听力训练,也就是根据话语理解能力的发展规律,通过专门的听力课或专门的听力教学环节所进行的听力训练。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有各种各样听的机会。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听老师、同学说;在课外,可以听周围的人谈话,可以听广播;看电影、电视则是视听结合。正因为学生在课内外有各种各样听的机会,所以一般并不觉得有开设专门的听力课的必要。其实上面所说的那些“听话”机会并不能代替专门的听力训练,因为专门的听力训练有特殊的作用。即: ( l )打听力基础。课外听的能力要以课内培养的听的能力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会有课外听的能力。正如上面第一点谈到的,在语言学习和言语交际中对听的要求更高,听的能力要大于说的能力,因此仅仅靠其他课型中听的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听的材料也不能以一般课型的教材为限,其份量要远远超过一般课型教材的份量。 ( 2 )培养听的技巧。听有专门的技巧,例如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这些技巧也要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获得。所谓“抓关键”,就是抓住关键性的内容。在“听话”的时候,即使是用第一语言交际,也不是要求每一个词都听得很清楚,一般只需要抓住主要的意思、关键性的内容。有的人说话比较罗唆,话语中总是夹杂着过多的冗余成分和非实质性的内容,这些冗余成分和非实质性的内容不听也无关紧要。但是关键性的内容不能忽略。所以“听话”的时候要善于抓关键。所谓“跳障碍”,就是把不懂的非关键性词语跳过去。即使用第一语言交际,听别人说话,也不一定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听得懂,用第二语言交际更是如此。有些非关键性的词语即使听不懂,也不会影响交际。所谓非关键性词语,就是不影响基本信息或主要信息的词语。例如,我给一个朋友打电话,请他明天跟我一起吃饭。他说他明天要去某某地方,来不了。这个地名我没听清楚,但是这对我理解他的意思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想知道的是他明天能不能来,至于他去什么地方,对我无关紧要。这个地名在这里就是非关键性词语。他不能来是基本信息,我得到了这个基本信息,就算达到了交际目的。关键性词语和非关键性词语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整个词汇系统中不存在关键性词语和非关键性词语的区别。在一种情况下的非关键性词语,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是关键性词语。例如,有人邀请我去某某地方玩儿,我如果听不懂这个地名,就无法做出反应。同样是地名,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地名就成了关键性词语。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听话”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有一两个词听不懂,就把注意力停留在“想”这一两个词上,而不注意继续往下听,结果不能获得下面的信息。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也可以说是没有掌握听的技巧。要使学生尽快掌握抓关键、跳障碍等听的技巧,就必须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 ( 3 )培养听的适应能力。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有的带有方音,有的冗余成分多,有的条理不清,有的用词和语法不规范,有的语速较快,有的带文言成分,等等,这些都要能适应,这样的适应能力只有通过专门的听力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 4 )培养注意力和开发智力。进行听的训练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以及理解的程度,因此学生在听的时候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强记和进行归纳分析。经过长期训练,就能养成“听话”时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提高记忆和归纳分析的能力。听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有了“听话”时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和记忆分析能力,无疑会终身受益。许多人“听话”、做事注意力不够集中,也没有记忆和归纳分析的习惯,就是因为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由此也可以看出,即使在第一语言教学中,进行专门的听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认为,迄今为止,听力训练在语言教学中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不但在第一语言教学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就是在第二语言和双语教学中,也还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影响久远的“听说法”,从其名称上看,似乎十分重视听力训练,其实不然。听说法更重视说的训练,并不强调专门的听力训练,听的训练实际上只是附属于说的训练。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阶段,听和说的训练通常是同步进行的,学生听懂了一句话,接着就要学会说这句话。这是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值得怀疑。胡明扬先生曾经谈到:“目前流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大都要求‘输入’和‘输出’同步,要求‘输出’等于‘输入’或‘输出’大于‘输入’,也就是说要求‘学了就用,学了就会’。就有限的目标,有限的学习时间而言,这种方法是可取的,因为不这么学恐怕就什么也学不到。但是就常规的学习而言,这种直接违反一般学习理论和原则的做法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胡明扬:语言和语言学习,《世界汉语教学》 1993 年第l 期) 3 ,听力训练的任务、途径和方法 听力训练的任务:上面讨论了听力训练的作用,即打听力基础、培养听的技巧、培养听的适应能力、培养注意力和开发智力,这些也就是听力训练的任务。听力训练要紧紧围绕这四项任务进行。 听力训练的途径:听力训练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进行: ( 1 )开设听力课。是不是开设听力课,要看课时的多少。如果周课时较多,例如每周有10 节课以上,最好开设专门的听力课,而且要保持听力课在总课时中的比例不少于四分之一,甚至可以更多一些。 〔 2 )安排专门的听力教学环节。周课时比较少的教学单位,一般只能开设一门综合课。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综合课上安排专门的听力教学环节。听力教学环节最好也不要少于总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一,甚至也可以更多一些。 听力训练的方法:听力训练的基本方法是听和练习。听的方法有“聆听”和“视听”两种,“聆听”包括听老师口述、听录音、听广播等,“视听”包括看电影、看电视、看录像等。无论是“聆听”还是“视听”,都要边听边做练习。听力训练最重要的是练习,没有练习就算不上听力训练。有些听力课只是给学生放一放录音,这不是真正的听力训练。听力练习的基本内容是语音识别、词义和语义理解。 前面提到,听力是一种话语理解能力:而要理解话语,首先必须识别话语所赖以存在的语音,同时要能透过语音去理解词义和语义。所谓听力习11 练,也就是训练学生识别语音的能力和透过语音理解词义和语义的能力。因此,听力练习可以从语音识别、词义理解、语义理解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 ( 1 )语音识别练习。前面谈到,汉语的语音包括音节(又包括声、韵、调)、连读、停顿、重音、语调,语气等,这些也就是语音识别练习的基本内容。设计这类练习可以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常用的形式有:听写(拼音),注声母、韵母,标调号,标句重音,根据录音或老师的口述标点一段文字,等等。对高年级的学生,要选一些“地方普通话”听力材料,培养一点听方音的能力。 ( 2 )词义理解练习。词义是指一句话或一篇话语中一下词的意义。在一篇听力练习材料中,必然有学过的词和生词,通过听力练习,可以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一部分学过的词语,接触和听懂一部分生词。设计词义理解练习也可以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以多项选择的方式解释词义、辨别同音词、近义词等。 ( 3 )语义理解练习。我们这里所说的语义,是指大于词的语言单位,即词组、句子、语段和语篇的意义。(见本讲义第五章第三节:语法和语法教学)语义理解练习是一种综合练习,也是听力练习最重要的环节。语义理解练习的形式很多,例如,听后回答问题,听后讨论或辩论,听后画图、填表、选择正确答案,等等。 4 .听力教材 听力训练必须有专门的教材。初级阶段的听力教材,因为学生的水平还很低,只能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自己编写,或者根据原著改写。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可逐渐过渡到选用原著,如电台广播录音、电影片、电视片等。听力材料最好不要事先发给学生,听前只发练习材料。 我们在第四章“教材编写”部分谈到了教材编写的6 项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交际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这些原则都适用于听力教材。此外,编写听力教材还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内容有吸引力,学生爱听。学生是不是爱听,取决于两条,一是内容是不是生动有趣,二是里面是不是有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内容生动有趣,里面有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学生就爱听。 ( 2 )深浅程度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知识相适应。听力教材的程度要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太深了学生听不懂,会失去信心;太浅了学生会觉得没有意思,也学不到东西。( 3 )语言上要有“埋伏”和“圈套”。就是说,要有一些让学生“猜”的词语和语法现象,也要有一些不要求学生听懂的词语和语法现象,有的地方要能引起误解,但是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学生要经过思考才能正确理解。这就是故意设置“障碍”和“陷阱”,为的是便于培养学生“抓关键”和“跳障碍”的能力。 ( 4 )要有足够数量的适合于听力训练的 练习题 用券下载整式乘法计算练习题幼小衔接专项练习题下载拼音练习题下载凑十法练习题下载幼升小练习题下载免费 。前面提到,听力训练最重要的是练习,没有练习就算不上听力训练。同样,没有听力练习题的教材也算不上听力教材。有些听力教材虽然也有练习题,但是这些练习题的练习方式跟综合教材的练习方式差不多,这也不符合听力教学的需要。不同的言语技能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训练。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不同的训练方法首先要体现在教材中,特别是体现在教材的练习题中。 5 .听力课教学 我们在第四章第三节“课堂教学” (载本刊1993 年第4 期)中就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课堂教学的结构、课堂教学的程序、课堂教学的技巧等间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其中许多原则也适用于听力课教学。但是听力课有明显的特点,因此,如果开设专门的听力课,就要专门研究听力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果不开设专门的听力课,而是在其它课型中安排专门的听力训练的教学环节,也要专门研究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下面谈谈听力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教学方法和技巧问题,这些也适用于听力训练的教学环节。 ( l )要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听,防止学生消极、被动地听。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本身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因此,学生在听力课上很可能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如果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听。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听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方法有两条,一是要选择有意思的听力材料,二是要边听边作练习。一篇材料一般要听三遍,第一遍是初听,听完后适当作些练习。学生知道要作练习,听时就会要求自己集中注意力。第一遍一般不能完全听懂,老师可作些解释,或者提醒学生要在哪些地方要多加注意,听第二遍的时候注意力就会更集中。听完第二遍再作一次练习,在练习中发现有些地方还是没听懂,老师再作些解释或提醒学生注意。最后再听一遍,并完成全部练习。因为只有听懂了才能作练习,所以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听,这样在整个听的过程中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 2 )不要要求学生听懂所有的词语。听力课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也就是“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要培养这样的技巧,教材中就必须设置一些“关键”和“障碍”,其中“障碍”部分就是故意不要求学生听懂的词语。对于这样的词语,不但不应当要求学生听懂,而且要设法帮助学生“跳”过去,同时要通过帮助学生“跳障碍”来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和技巧。这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关键”和“跳障碍”的能力。这样的练习做多了,学生就能逐渐养成“抓关键”和“跳障碍”的习惯。 ( 3 )连续听的时间不宜过长。在听力课上听跟平时听别人说话不一样,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连续听的时间长了会引起过度疲劳,而且也不容易记住,听了后头会忘了前头。一堂课上一篇材料可以分儿段听,听完一段就停下来作练习,然后再听下一段.( 4 )老师说话要注意语速.不但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要注意语速,在进行其它技能训练时也要注意语速。只有在教一种新的言语现象时需要夸张和放慢语速,以便让学生听得更清楚,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除此之外,都要用正常语速。正常语速是每分钟200 个字左右,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对话一般更快。有些老师有一种“职业病”,就是课堂上总是用很慢的语速说话,生怕学生听不懂。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听得懂老师的话,却听不懂其他人的话。教材录音也要注意语速间题,最好每一篇教材都用三种语速,第一遍是慢速,每分钟160 个字左右,第二遍用中速,每分钟180 个字左右,第三遍用正常速度,每分钟200 个字左右。有些教材录音不是采用同一篇材料用不同语速的办法,而是随着程度的提高而变化语速,即初级阶段语速较慢,以后逐渐加快语速。这样的办法有害无益。初级阶段语言简单,语速慢一些,学起来自然容易。可是当程度提高以后,语言复杂了,语速又提高了,学生就会感到难上加难,就好像是在爬一个陡坡,往往不容易适应。上好听力课很不容易。有的老师在听力课上只是放录音,或者只是自己叙述,没有任何练习,或者练习很少,学生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这样的听力课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口头表达训练 1 .口头表达训练的必要性 ( 1 )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需要。最早形成的一种语言教学法叫做“语法― 翻译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笔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笔译古典文献的能力。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的。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不但是为了阅读和笔译,而且也是为了进行口头交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用第二语言和外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必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因此,重视口头表达训练已成了现代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也可以说,没有或不重视口头表达训练的语言教学就不能叫做完备的现代语言教学。 ( 2 )是促进语言习得的需要。说话训练是语音、语法、词汇、用语等方面的全面训练,可以表现为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直接交际,便于重复和反复练习。这种直接交际和反复练习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有利于使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内化。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口头表达训练作为促进语言习得的手段之一。 现在许多地方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学生练习说话的机会很少,这就不符合现代语言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学效率和成功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去只是在初级阶段开设一门“口语课”,以会话体为主进行学习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教学。现在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中级口语”、“高级口语”或类似的课程,但是对这门课的性质和任务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口头表达训练的明确目标和完整体系。“口语”一般被理解为日常生活用语或与书面语相对的一种“语体”,因此,所谓口语教学往往被理解为日常生活用语教学或口语体语言教学。例如,有些口语教材过分突出“口语体”语言,甚至把北京方言口语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语言教学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并不要求全面掌握各项言语技能,包括不要求掌握口头表达技能。这属于特殊情况,可作特殊处理。 2 .口头表达训练的内容 所谓口头表达,狭义地说,包括学习、日常生活、社交、会议、会谈中的口头表达;广义地说,也包括讲课、讲演、解说等。口头表达所用的语言,就是口头语言,因此,口头语言就是口头表达训练的基本内容。 口头语言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要素,口头表达又离不开语用和文化要素。这些就是口头表达训练的具体内容。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口头语言,跟“口语”是不同的概念。“口语”属于语体概念,区别于“书面语”; “口头语言”属于交际概念,区别于“书面语言”,跟语体无关。写在书面上的“口语”也可以算作“书面语言”,但不是“书面语”;口头表达在有些场合也使用书面语或带有书面语成分,这时所用的“书面语”也可以叫做“口头语言”,但不是“口语”。在语言教学中区分“口语”和“口头语言”是为了避免出现上面提到的那种情况,即把口头表达训练的内容局限于日常生活用语和口语体语言。 3 .口头表达训练的途径 ( l )课堂教学。口头表达训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也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规律。要取得口头表达训练的理想效果,就必须遵循它的特殊规律,就必须开设专门的课型,并组成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在周课时较多的地方,语言课可以分设各种各样的课型,学生在每一种课型上都有或多或少练习说话的机会。但是每一种课型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不能互相代替,尤其不能用综合课或其他课型代替口头表达训练的课型。不仅如此,口头表达训练的课时在总课时中还应当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口头表达不但要涉及词汇和语法,而且要涉及语音;学生张口说话随时都可能出现错误.课堂上需要纠正错误和帮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这就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 在周课时较少的地方,多半只开设一门综合课。综合课就是这样一种课型:全面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全面进行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如果只设一门综合课,也要在综合课上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2 )课外语言实践活动。要真正掌握口头表达技能,不但要在课堂上学习,而且要在课外进行语言实践。配合课堂教学组织的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 .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能力表现为语音能力、用词造句的能力、成段表达能力和语用能力。因此,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就是怎样训练学生的语音能力、用词造句的能力、成段表达能力和语用能力。语用能力主要表现为言语交际技能,我们将在言语交际技能训练部分讨论,这里先讨论语音能力、用词造句的能力和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 3 . 1 .语音能力的训练方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只有通过语音,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因此,语音教学是口头表达训练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语音教学要贯串在语言教学的全过程中,但是对初学者一般都有一个语音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的语音教学尤其重要。在最初阶段,必须对语音、语调进行严格的训练,直到准确为止,教师决不能满足于学生会说。如果这时对音调不作严格的要求,等学生的错误形成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在语音教学阶段,语音教学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 ( 1 )以音素教学为纲 就是基本上按照“北京语音表”上的顺序,一组一组地教音素的发音,围绕学过的音素教拼音,教音节和词的发音和声调,并进一步通过短句练习语音、语调。这是一种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的方法,重点是单项训练,即一个个音素和声调的单独训练和成组音素的对比练习。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练习材料,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对有关的音素进行对比练习。例如,b 和p 发音部位相同,d 和t 发音部位也相同,但是发音方法都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把这几个音素放在一起教,就可以进行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对比练习。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可以把每一个音素练习得比较准确,从而打下扎实的语音基本功。缺点是:既然要求音素教学的系统性,就难以组成话语,单纯的语音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有些音素单发时可以发得很准,但是到了音节和词里可能又发不准,说话时语音语调往往不够自然。 ( 2 )以话语教学为纲 就是首先选择最常用的话语,在教这些话语时,通过词、词组和句子的教学,把新的音素和声调等语音成分分解出来进行练习。例如,先教Ni hdo ,学生初步学会这句话以后,再把n 、i 、h 、ao 以及第三声和三声的变调分解出来进行练习,把学生的难点作为练习的重点。这是一种从综合训练到单项训练的方法,重点是综合训练,即说话训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把语音练习与说话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教学;在词、词组和句子中练习语音,可以把音调练得比较自然。缺点是:不能根据语音系统组织语言材料,不能在每一课都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对有关的音素进行对比练习;如果老师满足于学生会说,就会放松对音调的要求,使语音教学成为“走过场”。 ( 3 )音素教学和话语教学相结合 就是根据话语教学的要求选择语言材料,但是在选择语言材料时,充分考虑语音教学的需要,对话语内容进行精心选择。选择的标准是:尽可能使话语中出现的词含有要教的音素,不含或少含暂时不教的音素。也就是说,尽可能使话语中出现的音素符合按语音系统进行语音教学的需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兼顾说话教学和语音教学,使两者相互促进;问题是: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很高,不容易实现。 上述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从说话的角度说,前一种方法是先教语音后教说话,后两种方法是在说话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语音。从语音教学的角度说,前一种方法是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后两种方法是从综合训练到单项训练再到综合训练。所谓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是单个的音素与词、词组和句子中的语音相对,单个音素的练习就是单项训练,在词、词组和句子中的语音练习就是综合训练;如果是词与句子相对,词的练习就是单项训练,句子的练习就是综合训练;如果是句子与语段相对,句子的练习就是单项训练,语段的练习就是综合训练。在语言教学中,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语言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不断结合的过程。 上面3 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遵循的共同的教学原则是:语音训练和说话训练相结合,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这也是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 采用上述3 种方法中的哪一种,最好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来决定。例如,日本人学汉语,大部分声、韵母的发音都很困难,需要一个一个地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最好用第一种方法。说英语的人学汉语,语音方面的主要困难不在音素,而是在声调和语调,因此可以第二种或第三种方法。 3 . 2 .用词造句能力的训练方法 用词造句也有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和从综合训练到单项训练两种方法。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就是先教单词,然后由词扩展到词组,再由词、词组扩展到句子;从综合训练到单项训练就是先教词组和句子,然后再把重点词和词组抽出来进行专门的练习。后一种方法只能在学生预习过新词的情况下进行。这两种方法也是各有利弊,采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多数教师习惯于用前一种方法,也有的教师两种方法交替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训练用词造句的时候不要忘记语音教学,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发音、声调、重音、语调等方面的错误要经常进行纠正。因此,用词造句的训练实际上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和语法教学。关于怎样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前面已经专门讨论过,这里不再重复。 3 . 3 .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并不是每次只说一句话,因此语言教学决不能停留在单句教学上,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会说单个的句子。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说话或写作所用的句子,孤立地看都是对的,但是从整体上看,在句与句、段与段的连接上错误很多。这说明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完全必要的。 成段表达能力就是连续说一段话和一篇话的能力,这是说话训练的主要目标。一篇话要包括若干个语段,一段话要包括若干个句子,所以成段表达能力就包括把句子组织成语段、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能力;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就是怎样培养学生把若干个句子组织成语段和把若干个语段组织成语篇。 把句子组织成语段有句与句怎样连接的间题,把语段组织成语篇有段与段怎样连接的问题。怎样连接不但有语法方面的问题,而且还有逻辑方面的问题,因此,训练学生的成段表达能力不但包括语言能力的训练,而且也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言能力训练方面,重点是语法,特别是句与句和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规则,但是也要继续注意语音和词汇教学。在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方面,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连句谋篇的思维方式。成年人已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完全相同,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往往用第一语言连句谋篇的方式进行表达,显得跟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格格不入。因此,在对成年人的第二语言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目的语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种综合教学,教学内容不但包括言语技能,而且也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言语要素,还包括逻辑思维方式,特别是目的语思维方式的训练。 成段表达训练的主要方法是练习,例如: ( 1 )复述课文; ( 2 )把叙述体改为会话体,把会话体改为叙述体; ( 3 )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学生之间互相问答,答话要有两句话以上; ( 4 )根据老师所给的关键词语和句型说一段话; ( 5 )根据老师所给的题目讲一个故事、叙述一件事情或描写一种现象; ( 6 )看图说话; ( 7 )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 ( 8 )用汉语解释语言点; ( 9 )报告新闻; ( 10 )讲演比赛。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成段表达训练还是个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缺乏理论规则的介绍和指导,纠正成段表达中的错误往往只是就事论事。成段表达训练需要进行语法和逻辑教学,即需要介绍句与句之间和段与段之间连接的语法规则,介绍目的语连句谋篇的逻辑特点。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充足的可供应用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需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研究。 4 .口头表达训练教材 跟听力教材一样,初级阶段口头表达训练的教材也只能由教师编写,中级阶段的教材也尽量由教师编写,或根据原始材料改写。到了高级阶段,除了教师自己编写的以外,还可以选用(太长的可节选)一些适合于口头表达训练的各种语体的原著。无论是自编还是改写、选用,都都必须遵循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此外,一部适用的口头表达训练的教材至少还应当具备下列特点: ( l )题材和体裁多样化,内容适合口头交际和学以致用的需要。 ( 2 )初级阶段的教材充分体现普通话口语的特点,中高级阶段教材的大部分也体现普通话口语的特点。 ( 3 )语言材料有交际价值,没有不规范和“生造”的句子。 ( 4 )课文内容以话题为中心,便于进行口头练习和交际性练习。话题、场合、语法点和功能项目之间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 5 )初级阶段以会话体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叙述体为主。叙述体要便于改成会话体,会话体也要便于改成叙述体。 ( 6 )深浅适度,易教易学。 ( 7 )一课书不太长,初级教材一两节课就能教完,中高级教材三、四节课就能教完。如果一课书要一两个星期才能教完,学生就会感到乏味。 ( 8 )有足够数量的适合于口头表达训练的练习题。有些口语教材虽然也有练习题,但是不适合作口头练习,这样的练习题对口头表达训练毫无价值。 5 .口头表达训练课教学 我们在第四章第三节专门讨论了课堂教学问题,所谈内容都适用于口头表达训练课的教学。但是跟其他言语技能的训练相比,口头表达训练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律,因此口头表达训练课也有自己的特点。主要的特点是: ( l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生练习说话。口头表达训练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说话练习,而不是用于阅读和写作练习;是由学生练习,而不是由老师练习。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鼓励学生张口说话,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而不是由自己长篇大论。学生是不是有充分的说话机会,是不是敢于张口说话,是衡量口头表达训练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 2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参与交际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培养他们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因此,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把课堂教学的过程作为让学生参与交际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交际的一方。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不能对课文照本宣科。说话练习不是让学生念课文,也不是让学生说课文,而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内容和课本上的练习题,组织交际性练习项目。要设法使学生在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的范围内,练习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教材只能作为教学内容的范例,一部分内容可供朗读和背诵之用。朗读课文是初级阶段课堂教学的项目之一,但是朗读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中高级阶段的课文较长,不宜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学习语言要不要背诵,人们的看法不太一致。我们主张要适当背诵,但是背诵的内容要精选,要选择那些确实值得背诵的内容。可要求学生在课后背诵,课堂上主要是进行抽查。 ( 3 )有计划、有重点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在练习说话时随时都可能出现错误,教师不应当见错就纠,而应当让学生说完,必要时可用表情或手势提示。如果一出现错误就把学生的话打断,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练习说话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错误要有计划地纠正,不能有错必纠,有错必纠也会影响学生的信心。需要注意纠正的是那些经常出现的带普遍性的错误,每一堂课纠正的错误不宜太多。对错误不纠则已,要纠就力求有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针对学生常犯的带普遍性的错误,展示相应的正确形式并组织练习,直到全班学生都能掌握或基本掌握正确形式为止。 第三节 阅读训练 1、阅读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我们这里所说的阅读训练,是指对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专门训练。这种专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是: ( l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指读懂所读材料的能力,也就是掌握所读材料的意思的能力,包括对字词、句予段落篇章的理解能力。阅读是吸收新知讥了解新信息的重要途径,多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用目的语阅读有关的书刊资料,以便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对需要掌握阅读能力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少数第二语言学习者不需要掌握阅读能力),必须通过专门的阅读训练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 2 )培养阅读技巧。阅读的实用能力不但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包括快速阅读能力。仅仅掌握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意味着完全具备了阅读能力,至少不能说必然具备了阅读的实用能力。人们进行阅读往往有不同的目的,目的不同,阅读方法也往往不同。例如:为了欣赏(文艺作品)或消遣,阅读可粗可细;为了查找资料,首先需要浏览(也称扫读),并跳过不重要或不需要的内容(即跳读);为了完全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就需要仔细阅读(即细读)。因此,阅读至少可以分为粗读和细读两种不同的类型,粗读就包括扫读和跳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快速阅读。快速阅读不但需要必要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包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的技巧和“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等。阅读训练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这样的阅读技巧。 ( 3 )通过培养阅读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第二语言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和语法,接触并尽可能吸收一些新的字、词和语法,同时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阅读训练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能力。在阅读中学到的新的词语语法和文化知识可以用于听、说写,从而提高听、说写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于上述目的阅读训练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强调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的必要性。周小兵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们在1 988 年对一个班的学生做过一次两周速读训练的实验,结果是:“原来阅读较快的学生读速可提高60 %左右,原来阅读较慢的学生读速可提高将近100 % ,而理解力一般略有增加。”该文还列举了另一项实验:“美国明尼苏达州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未经训练的学生,阅读难易程度适中的材料,每分钟240 一250 个词,理解力达70 %。经过12 周速读训练,每分钟可达500 词,理解力没有下降。”(周小兵:谈留学生的速读训练,《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选》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以上事实说明,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包括快速阅读训练,是完全必要的。 2 阅读和阅读训练的性质以及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据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语言知识库,这个知识库中储存着关于语言和文字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所谓阅读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指调动存在于大脑中的语言知识库,与视觉器官接收的文字符号相印证,并进行识别、推断和匹配,以达到对文字材料的理解。生理活动则主要是指通过眼球运动去感知文字符号。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库(暂且认为它确实存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阅读训练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和充实阅读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库,使学生具备阅读能力,为真正的阅读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也说明,阅读和阅读训练是不同的概念。 由于语言知识库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阅读能力也只能随着语言知识库的形成而逐渐形成。换句话说,阅读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库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 佟乐泉、张一清在《 儿童语言学习若干间题研究》 (《 世界汉语教学》 1993 年第2 期)一文中对儿童语言阅读技能的发展进行了详细描写,认为儿童阅读技能的发展大体上要经过4 个阶段。这4 个阶段是: ( l )点读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阅读者需要伸出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读。“每一个字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读出,字与字的间隔快慢由他对这个字的熟悉程度决定。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一句话当然很难理解意思,为了读懂句义,往往需要回过头来再重读一遍。” ( 2 )口读阶段。“经过一段点读练习之后,阅读者逐渐习惯了汉字排成一串,按顺序阅读的方法,对字的整体辨认速度加快了,就能逐步摆脱手指的参与了。”有的阅读者,在读书时还要把头一点一点地前后摆动,这实际上是以头代手数着字读。而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阅读者必须要读出声音来,否则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这种出声读,并不是为读给别人听,而是读给自己听的。换句话说,这个阶段的阅读者,需要靠春读和听多种途径才能理解阅读材料的意思。” ( 3 )默读阶段。竖过一定的口读训练之后,阅读者的阅读水平,就开始进入了‘默读阶段’。”默读,即不出声地阅读,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技能。在默读时,一切外部显露的形体动作和声音都内化了,阅读者凭借书面形体就能理解文句的意思了。默读要求对眼睛的注视点有很好的控制力,因为这时已经没有了听觉的校正,也没有了手指的帮助。与此同时,默读也就更加自由,可以在关键或不理解的地方停留的时间长些或反复回视,有利于按照自己的步调加深理解,因此,默读不但是最基本的阅读技能,而且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 ( 4 )扫读阶段。“扫读也就是浏览,指一种速度很快又能抓取大致的或主要意思的阅读技能。… … 在扫读过程中,阅读者并不是按照文句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阅读的,而是有目的地抓取与阅读目的有关系的关键词、词组或句子,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浓缩’的印象,阅读者的注视点是不规则地跳动的,可能从上一行跳到下一行,也可能跳到三行五行以后。横行排列的文章可能纵向地从上往下看,根本没有水平移视。” 应当承认,第二语言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跟上面的描写有类似的一面。所不同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知识库的形成过程是文字知讥语言知识(即关于词、句、段篇的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全面积累的过程,而第一语言知识库中的语言知识在阅读能力形成之前就基本上具备了,相关的文化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3 阅读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上面的讨论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阅读训练必须包括识字训练语言训练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和阅读技巧的训练这样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几个方面的训练都要根据语言知识库和阅读能力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别要把握阅读能力形成的阶段性以及每一个阶段的训练重点。 根据对阅读能力形成过程的初步认识和当前的教学实际,我们不妨暂且把阅读训练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并分别讨论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和方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面列举的训练内容,并不是阅读训练都要独立承担的,实际上,大部分内容也是其它言语技能训练的内容。这样,就训练内容而言,各项言语技能训练之间必然有大量的重复。重复正是语言学习所必需的,因为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的重复,才能达到真正掌握。但是也不能说重复越多越好,过多的重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为了避免过多的重复,就需要通过制订 教学大纲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式烹调师教学大纲家畜饲养工教学计划新概念3教学大纲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来进行分工和协调。 ( l )初级阶段的阅读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识字训练和词语理解训练。如果说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外壳,那么,文字则是书面语言的物质外壳,因为只有通过文字才能进行书面表达,也只有通过文字才能理解书面语言。要理解书面汉语,首先必须识别汉字,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阅读训练必须从识字训练开始,把识字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于汉字和
本文档为【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h】,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26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1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1-02-13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