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

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

举报
开通vip

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 2009年7月 第30卷第4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矾NERMONGOUASOCI^LLSCIENCES Jm.2009一 V01.30№.4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东部产业转移与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 王建红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东部产业的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带 来的影响,必须将东部的产业转移与西部的特色经济发展进行对接。通过对接,将东部产业转移战略与西部 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1+1>2”...

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
2009年7月 第30卷第4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矾NERMONGOUASOCI^LLSCIENCES Jm.2009一 V01.30№.4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东部产业转移与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 王建红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东部产业的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带 来的影响,必须将东部的产业转移与西部的特色经济发展进行对接。通过对接,将东部产业转移战略与西部 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1+1>2”的结合优势,整合东西部的各种要素,消除经济危机的影 响,最终推动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产业转移;特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81(20(0)04-0093-06 一、经济危机对东部产业转移和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危机对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将东部地区在国际竞争 中已经逐渐失去优势的产业进行转移,实施东部产 业战略转移早已经提出,但从具体实践看,效果并 不理想。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一情况变得 越来越复杂。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经济危机已经在我国多数 地方显现,但最显著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 地区。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月进出口总额从 2008年8月份起增速已明显下降,到12月份急速 下降。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1个百分点。虽然现 在还没有资料能够显示2008年东部地区月进出口 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但参照2007年东 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l=l总额91.7%的数 据,可以说,我国进出口总额下降主要发生在东部 地区。这充分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已经受到了 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从表2看,东部地区工 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各月增长速度都低于中 西部地区,而且普遍低于全国水平。这说明,到目 前为止,东部地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其他地区更 为严重。 东部地区进出口额下降、工业增长放缓的直接 结果是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大规模减产、停产, 乃至倒闭。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 结果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 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即便多数企业没有倒闭,也大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与对策研究” (编号:07JA790050)。 [收稿日期]2009-03—10 【作者简介】王建红,男,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93 万方数据 多都会通过裁员、停产等手段渡过难关。据2008 年12月农业部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提前回流量 占农民工总量的6.5%。如以此回流量估计,全国 1.3亿外出农民工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这在 一定层面反映了东部中小企业经营的困难。 经济危机对东部地区产业造成困境的直接后 果是一些失去优势的传统产业正在被淘汰。也就 是说,在经济危机中,东部地区尚未转移的传统产 业将受到巨大的打击,无法实现正常发展条件下的 转移。但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将自己的资金、管理、 技术等优势转移到其他适宜发展的地区,实为有利 选择。从宏观看,如果这种设想成为现实,就能够 实现东部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转移本身来说,经济 危机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但现在的问题是,在 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东部地区需要转移的产业能不 能找到其适宜转移的地区,能不能实现其转移,转 移后能不能生存和发展。 (二)经济危机对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之后,西部地区重点发展 特色经济,实施西部特色经济发展战略,但西部特 色经济的发展并不理想。除了中央政府主导的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和个别资源 强省的资源开采和粗加工之外,并没有促进西部特 色经济的成长。面对经济危机,以资源为主的西部 特色经济的发展又将面临新的挑战。 据表2看,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 比,增长速度虽然好于东部地区,但也出现了明显 的下滑。以2008年11月份的数据与8月份的数 据相比,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西部各省工业增 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竟然从20.1%下降到了 8.6%,增速下降了57.2%。表3也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西部地区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表中 所列的十几种资源性产品产量在2008年下半年都 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进入12月份后都出现 了负增长。因此可以判断,经济危机已对西部地区 特色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并且有继续增强的趋 势。 经济危机造成资源型产品需求的减少和价格 的下降,必将使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受阻,淘 汰那些落后产能的经济体。虽然,危机中的优胜劣 汰将为西部特色经济的集约型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94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淘汰了落后产能并不密噫昧着 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而且其直接结果从表面看是 倒退的。所以,西部特色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新的 举措。 二、经济危机背景下东部产业转移与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 从上述分析看,经济危机对东部产业转移战略 和西部特色经济发展战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 成了新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我们的思路是 实现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 (一)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对接 的内涵 “对接”一词多用于航天业,指两个航天器在 轨道上固定连接的过程,将这一词汇运用到东部产 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中,试图将东部产业转 移战略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战略对接起来,发挥 “l+l>2”的优势,以推动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发 展,最终推动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特色经济 发展的对接与“东西部合作互动”是有区别的。东 西部的合作按性质划分,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 口支援”;--是互惠互利的经济技术协作(陈栋生, 2008年)。其中,只有互惠互利的经济协作与本文 提出的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 有一定相通之处,它们都包含着以经济利益为目的 进行东西部互动的思想。但东西部合作互动考虑 得过于笼统,只强调了合作的效益问题,而忽略了 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移和西部特 色经济发展问题,忽略了将东部地区相对非优势资 源与西部优势资源的对接问题。从一定角度说,东 西部合作互动包含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 发展的对接,是对东西部合作互动的细化。对接的 关键在于,一方面,要注意将在东部地区已经失去 经营优势但在国内外尚有市场需求的产业转移到 西部最具有优势的地区;另一方面,要注意将由于 市场饱和不得不转换行业的、在东部地区已经被淘 汰的企业的资金、管理、人才等要素转移到西部具 有优势的产业上去。也就是说,东部产业转移和西 万方数据 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所要解决的绝不仅仅是大 而化之的合作问题,而是要将东西部的全部要素资 源进行整合,发挥“1+1>2”的整合优势,以推动 二者的共同发展。 另外,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 接与东西部地区产业对接也有一定的区别。产业 对接只强调单一的产业层次问题,只考虑产业的转 移与承接,而忽略了东西部整体要素优势的发挥。 (二)经济危机为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 济发展对接带来的机遇 首先,经济危机将加速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经济危机爆发前,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并不理想的原 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我国以外 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格局使得东部地区的区位 优势一直在加强;另一方面,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国 内外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掩盖了东部地区一些传 统产业的劣势,二者的共同作用削弱了东部产业转 移的动力。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东部地区的区位 优势正在减弱,而且传统产业的劣势暴露无遗。在 这种情况下,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将会出现以企业 为主体的被迫转移,改变前期单纯由政府唱主角的 局面。 其次,经济危机也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带来 了新的机遇。为应对经济危机,国务院于2008年 11月出台了“扩大内需10条措施”。国务院西部 开发办副主任曹玉书认为,在国家扩大内需lO条 措施中,有2/3强的项目将放在西部地区。可以 说,西部是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一个投资重点,也 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特别是近期发展的重点。渣打 银行中国研究部也有研究报告称,2009—2010年 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将继续大幅增长,有望取代东 部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地位。这些信息表明,在 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将会获得更大的 发展机会,这必将为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 难得的机遇。 再次,经济危机将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 出现重大转变,为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 展的对接带来机遇。在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战略 选择上,国内外一致认同的战略重点就是扩大内 需,而这将改变我国近些年来形成的对外贸易依存 度过高的经济发展格局。这对于地域占全国 71.5%、人口占全国28%的西部地区而言,将是二 个巨大的机遇。此外,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也只有 转移到西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发疑相对 接,才能占据有利的区位优势,才能抓住我国经挤 发展格局重大转变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经济危机背景下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 色经济发展对接的意义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东部已经有很多产业 失去了以往拥有的区位、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 优势,而西部的资源、区位优势也正在减弱。优势 的失去和减弱的结果就是经济的下滑。但进一步 分析,可以发现,即便是落后产业和遭淘汰企业的 资金、管理和技术在东部地区失去了优势,但相对 于西部地区而言,这些生产要素仍然具有优势。而 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即便已经减弱,但相对于东部 而言,仍然具有极大优势,而且在内需不断扩大的 前提下,西部的区位优势也在加强。因此,只有将 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重新找回其各自的优 势。只有将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相 对接,二者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渡过经济危机,最 终取得更好的发展。这不但对于促进东部产业转 移,顺利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西部 特色经济发展,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大 意义,而且必将推动我国尽快渡过经济危机,实现 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转变,走上经济健康运行的快 车道。 三、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 经济发展对接的模式和对策 (一)对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对 接模式的构想 实现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 接,必须从各个层面调动东西部地区的各种经济主 体和经济要素,实现在各个层面上的对接,从而实 现东西部地区全员要素的整合,真正发挥出东西部 地区的整合优势。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1.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作为对接工作的总协 调人和推动者,要在东西部地区对接战略思想的指 95 万方数据 导下,加强对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特色经济发展对 接的总体规划。具体来说,在规划层面要明确: (1)哪些产业是东部地区已经或者将要失去的优 势,可以通过转移到西部地区继续在国内外保持竞 争优势的产业;(2)东部地区哪些产业是需要淘汰 的落后产能的产业;(3)西部地区哪些产业具有国 内外的竞争优势,并且西部地区哪些具体地区发展 这些产业具有优势。在操作层面,对符合规划要求 的基础项目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对规划中列出的 西部省区加强基础建设投资,对符合规划的东部地 区要转移和淘汰的产业给予导向性的支持,鼓励到 西部地区发展的贷款和税收优惠支持政策。此外, 还要注意搭建全国性的“对接平台”,营造东西部 地区各级政府、企业、个人交流的氛围。 2.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首先是省、市、自治 区级政府,要在中央政府总规划的指导下制定本 省、市、自治区的详细规划。东部地区的省、市、自 治区要明确哪些产业需要转移出去,哪些产业需要 淘汰;西部地区的省、市、自治区要明确辖区内各个 县市都有发展哪些产业的优势。其次是以县、市为 主体的地方政府要在中央和省级政府规划的指导 下,主动出击,寻找可以对接的东部地区的地方政 府。东部地区的县、市要详细制定本区内的产业转 移或淘汰的实施细则,以及与西部县、市对接的实 施细则;西部地区的县、市要详细制定本区内的特 色经济发展细则和与东部地区县、市对接的实施细 则。另外,在对接过程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要向 对接方真诚学习先进的执政和服务经验。 3.各种团体各种团体,主要指各地各级工 商联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各种团体要充分发挥协 调作用。一方面,要协助本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做好 对接工作;另一方面,自己也要主动寻找相应的另 一方团体进行对接。东西部地区的各级团体首先 要在政府制定对接规划和实施细则时发挥建议和 帮助作用;其次要在具体对接过程中,帮助政府寻 找可供对接的另一方。东部地区的县、市级团体还 要帮助区内的企业积极向西部地区转移或重新投 资,而西部地区的县、市级团体也要帮助区内的企 业积极吸纳东部地区企业的资金、管理、技术和人 才。 4.企业企业是对接的落实主体。东部需要 96 转移产业的企业要认清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主动到西部地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即便效益尚好 的企业也要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到西部地区寻找适 宜发展的机会。具体的方式,可以参照跨国公司的 发展模式,形成跨区公司模式。比如,将总部和产 品技术研发、销售中心等留在东部,部分或全部加 工基地转移到西部;或者在东西部分别设产品技术 研发、销售中心、加工基地,制造不同档次或面向不 同市场的产品。具体投资方式包括独资、合资、合 作、外包等。最终目标是使原有的东部企业继续发 展壮大。当然,东部已破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技术 人才等也可以到西部地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而 西部的企业也要积极改变经营、发展思路,主动出 击,多方面、多形式地寻找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对接 机会。. 5.个人个人在对接中也有其关键作用。首 先,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在对接活动中都要靠人去执 行,具体操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对接活动的重要性, 积极寻找对接的机会;其次,那些东部地区破产企 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主要是农民 工),以及那些因减产、停产而被裁员的管理者、技 术人员和工人们也应该在对接活动中发挥重大作 用。这些人应该积极到或回到西部地区,寻找新的 创业或就业机会,继续发挥自己具有的各种优势。 当然,西部地区那些正在创业和寻找就业机会的个 人也要转变观念,注意从对接的角度去寻找创业和 就业机会。 (二)促进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 对接的对策建议 为了落实和加快推进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 色经济发展的对接,我们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的工作。 1.加强道路网络和信息阿络的建设首先要 加强道路网络建设。道路是经济的血脉,如果没有 发达畅通的道路网络,无论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 色经济发展怎样对接,都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其 次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对接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 对接双方的信息能不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咽此,对 接的效果要看东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信息 网络建设的水平。但这里所指的信息网络绝不仅 仅是电脑网络和通信网络,关键是政府层面是否搭 万方数据 建了有利于企业、个人及时掌握信息的各种信息平 台,比如产业信息平台、投资信息平台、技术信息平 台、项目信息平台和就业信息平台等,能否及时公 开透明地发布相关信息。 2.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投入 产业转移绝不是东部产业的直接平移和搬迁,而应 该是以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艺提升为基础的转 移。而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面对经济危机也不能 继续以往低水平、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需要以技术 和管理提升为基础的升级发展。因此,在对接过程 中急需大量的科学技术和新型工艺,因而需要加大 科技研发的投入。为了达到产业技术、管理升级发 展的目的,各类高级人才也必不可少,我们一方面 要加大西部地区对高级人才培养的投入;另一方面 还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吸纳高级人才的投入。 3.加强现代观念和职业技能的教育 首先, 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加强对西部地区各类人员的 现代观念教育,改变传统的因循守旧的落后观念和 习俗,培养现代政治观念、生活观念、职业观念等; 其次,在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同时,重 点加强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技能教育。除了对各 种新生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外,尤其是要注意 加强对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教育和 创业技能教育,以及对已就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其 中也包括对政府工作人员和现有西部企业管理人 员的执政技能和经营管理技能的教育。 【参考书目】 [1]陈栋生.东西互动、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 要途径[J].中国金融,2008,(4). [2]白永秀.论西部特色经济体系的构建[J].西北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郭少新.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优势产业培育[J].西北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庄晋财,吴碧波.西部地区产业链整合的承接产业转移 模式研究[J].求索,2008,(10). [5]谯薇.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J].经济体 制改革,2008,(4). [6]陈有禄,罗秋兰.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探析 [J].经济纵横,2007,(16). [7]冯拾松.以产业转移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J].当代财经,2008,(11). 表1 2008年下半年海关统计进出口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 进口 出口 进出口 年月 总值 环比 比去年同期 总值 环比 比去年同期 总值 环比 比去年同期 2008年6月l001.82 +31.0 1215.33 +17.62217.15 +23.3 2008年7月1113.97+0.1l +33.7 1366.75+0.12 +26.92480.72+O.12 +29.8 2008年8月1061.78—0.05 +23.1 1348.73一O.Ol +21.12410.5l一0.03 +22.0 2008年9月1070.65+0.0l +21.3 1364.35+O.Ol +21.52435.0l+0.Ol +21.4 2008年10月930.蹈 一O.13 +15.6 1283.66—0.06 +19.22214.53一O.09 +17.6 2008年11月7镐.97 —0.20 —17.9 1149.87—0.10 一2.2 1898.85—0.14 —9.。0 2008年12月721.77 —0.04 —21.3 llll.57一O.03 —2.8 1833.34—0.0B 一11.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2008年各月份统计信息整理。 万方数据 表2 2008年下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情况表单位:% 东部地区各省 中部地区各省 西部地区各省 年月 全国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 2008年7月 14.7 12.2 20 19.5 2008年8月 12.8 lO.1 18.5 20.1 2008年9月 11.4 9.6 17.8 17.2 2008年lO月 8.2 7.7 12.3 10.6 2008年11月 5.4 5.5 9.4 8.6 2008年12月 5.7 5.3 7.5 9.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各月份统计信息整理。 表3 2008年下半年部分资源型工业品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表 单位:%\∥闻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项目\ \ 原煤 10.9 12.1 10.8 9.2 5.2 —1.3 铁矿石原矿量 6.8 3.1 12.8 12.5 13.3 —8 磷矿石 9 19 6.5 —1.6 —23 一19.2 焦炭 9 6.9 —9.9 —2l 一29.7 —25 氢氧化钠(烧碱) 10 1.1 —6.2 一12.7 —21.8 —22.2 碳酸钠(纯碱) 14 11.5 6.7 8.4 —20.6 —20.1 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 9.5 8.6 一1.5 —9.9 —16.3 —8.4 生铁 4.9 —1.5 —6.1 一16.8 —16.2 —9.4 粗钢 7.5 1.3 —9.1 一17 一12.4 一lO.5 十种有色金属 15 11.6 9.7 3.6 —4.3 —2.3 铝材 18.2 27.2 20.3 —6.7 一19.5 —4.4 发电量 8.1 5.1 3.4 —4 —9.6 —7.9 火电 6.1 1.8 2.7 —5.3 一16.6 一12.4 9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各月份统计信息整理。 (责任编辑李静丽) 万方数据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 接 作者: 王建红, WANG Jian-hong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刊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09,30(4)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7条) 1.陈栋生 东西互动、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期刊论文]-中国金融 2008(4) 2.白永秀 论西部特色经济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 3.郭少新 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优势产业培育[期刊论文]-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 4.庄晋财.吴碧波 西部地区产业链整合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研究[期刊论文]-求索 2008(10) 5.谯薇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经济体制改革 2008(4) 6.陈有禄.罗秋兰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探析 2007(16) 7.冯拾松 以产业转移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8(11) 相似文献(7条) 1.期刊论文 徐燕兰.XU Yan-lan 论经济危机下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社会科学家2009(7) 本次经济危机在使西部经济受到冲击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产业西移,农民工返乡,资金、设备闲置等.西部应善于寻找和利用 这些有利因素,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突破口,以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占据有利位置,取得竞争优势. 2.期刊论文 赵翠红.ZHAO Cui-hong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经济经纬2009(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产业转移、区域转移和身份转换三种形式,文中所用的转移主要指前两种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能有效地促 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本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我省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 ,对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挑战,从长期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促进我省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因而应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工作,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学位论文 鲍晓华 台湾产业资本的外移——兼论对台湾产业空洞化的质疑 2001 台湾作为国际产业转移梯度上的一个梯层,在接受外来资本的同时,也在向外转移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激增,由此不少学 者将台湾目前的经济危机归咎于产业资本外移造成产业空洞化.该文分析了产业空洞化的内在机理,所得观点与此相左.面对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和全球地 缘经济新格局,中国产业资本的内流和外移也要站在全球视角来考虑.如何通过国际分工利用先进国家的产业转移带动本国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在积极 进行海外投资的同时有效避免产业空洞化危机,已成为迫在眉捷的问题.对此,全文分四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是国际产业资本外移的理论和实例分 析.第二部分是对台湾产业资本外移的现状分析和趋势判断.第三部分是对台湾产业空洞化的检验.最后一部分述及"产业空洞化"问题对中国的启示,提出 了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决择--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引资体制和引导资本流向,这也是该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 在. 4.期刊论文 周励 产业西进速度还将加快 -西部大开发2009(3) 国家为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促消费政策,在金融风暴下,国的产业西进到底进行到了什么层面?在这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它对国民经济发展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怎样才能加速推进产业西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 5.期刊论文 一辉 审时度势:面对Chance的Balance之舞 -西部广播电视2009(1) 以"信心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危机与第四次产业转移大潮交织.在此当口,既要建立公民和经济体的信心,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的投 资,也要抓住机遇.这就好比走平衡木,不能摔倒,亦须走出精彩.在chance(机运)和Balance(平衡)之间如何舞蹈,这需要极高的智慧. 6.期刊论文 东吴.Dong Wu 招商选资承接好国际产业转移 -港口经济2009(3) 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而承接好国际产业转移则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新形势下开发开放结构调整的快捷通道,是加快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理性选择.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形势都有了新变化.当今,在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尚未见底,世界经济衰退继续蔓延的严峻复杂形 势下,我们要努力抢抓发展机遇,继续做好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 7.学位论文 原玲玲 透过贸易逆差看美国的经济利益 2005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它的经济总量、贸易总量、全球投资总量皆名列全球之首,它的货币美元是世界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的主要计价货币和交 易货币,也是世界各国主要储备货币。但是美国自20世纪70代初产生贸易逆差以来,贸易逆差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到6177亿美元 ,创下历史新高,占美国GDP的比重为5.3%。美国贸易为什么出现逆差?逆差额为什么又会加速攀升?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 真的失去了巨大利益吗?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引起美国的普遍关注。中美贸易逆差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化解中美贸易不平衡 的矛盾,使中美贸易沿着平稳与协调的道路前进? 本文分五章来研究这些问题。第一章,贸易利益与贸易差额。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 经济学两个角度论证了开展国际贸易能获得贸易利益。其次,凯恩斯认为,贸易顺差和逆差与一国经济盛衰有着极大的关系。贸易逆差将导致国内经济 活动的收缩,经济危机的加深和国内就业量的缩减;一国贸易顺差则有利于经济扩张。 第二章,美国对外贸易差额的历史回顾。粗略回顾了美国 贸易差额由逆差到顺差,再到逆差的全过程。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美国贸易发展作了初步介绍。 第三章,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美国贸易逆差 既是其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的产物。又是其经济政策的产物,由于美国采取鼓励进口石油等原材料而限制高新技术出口的政策,其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同时,美元汇率高估、预算赤字过大以及经济增长快于其他贸易伙伴,对贸易逆差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四章,美国从贸易逆差中获取的 经济利益。美国的贸易逆差连年增长,是否意味着在经济全球化中美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了损失呢?其实不然,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到,美国巨额的贸易逆 差背后掩盖着经济利益。巨额贸易逆差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大量廉价商品的进口,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福利水平,而且有利于平抑物价;美元外 流为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收铸币税;贸易逆差有助于美国企业推行跨国经营战略,贸易逆差掩盖了美国企业的高利润;贸易逆差还成为美国开拓市场 ,获取经济利益的武器。 第五章,美中贸易逆差分析。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符合双方长远的和共同的利益,但是中美贸易磨擦不断,造成双方贸易 磨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美中贸易逆差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美方认为正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和中国市场进入困难,导致双边贸易逆差。客观 看待美中贸易逆差,会发现统计口径不同,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产业转移效应,跨国投资等是造成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贸易逆差背后,美国在华获得了 巨大利益。针对贸易逆差的原因,站在中方角度从对美贸易战略创造产业竞争优势、发展服务贸易、发展技术贸易、参与网络贸易、大力推进加工贸易 的转型升级、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多元化的经贸战略等九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mgshkx20090402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23日
本文档为【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225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2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1-01-24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