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练太极拳的体会

我练太极拳的体会

举报
开通vip

我练太极拳的体会 1 / 13 我练太极拳的体会 笔者自幼痴迷武术, 12 岁时,有幸师从武林泰斗万籁声老师, 习练武术。六年后,万老师建议转习内家拳,又先后师从上海田兆麟 及北京陈发科两位老前辈的弟子,习杨式与陈式太极拳。 三十余年来,笔者苦练不缀,自恃颇有成就。可是,遇身高力 大者,仍不能敌。是自己功力不济?难道几十年就练不出好身手,问 题何在? 为了得到武术精华,笔者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人。老天有眼, 终遇旷世奇人,得究太极拳门径。数年后,笔者拜别恩师返转家乡, 日...

我练太极拳的体会
1 / 13 我练太极拳的体会 笔者自幼痴迷武术, 12 岁时,有幸师从武林泰斗万籁声老师, 习练武术。六年后,万老师建议转习内家拳,又先后师从上海田兆麟 及北京陈发科两位老前辈的弟子,习杨式与陈式太极拳。 三十余年来,笔者苦练不缀,自恃颇有成就。可是,遇身高力 大者,仍不能敌。是自己功力不济?难道几十年就练不出好身手,问 题何在? 为了得到武术精华,笔者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人。老天有眼, 终遇旷世奇人,得究太极拳门径。数年后,笔者拜别恩师返转家乡, 日夜苦练,愈觉是技高深莫测。练一日功,深一日技,始知中华武术 之神奇。它不在力大手快,充分体现功力深浅,完全不同于现代体育 训练方法。体育是增强人体体能,训练力量、速度、技巧,挑战极限, 透支体能,违反自然规律。而太极拳是练精、气、神,是中华古文化 的精粹。 太极拳以老子《道德经》为经典,王宗岳《太极拳论》为拳理、 功法。要求得太极,应先领悟拳理功法。《道德经》第十章 “ 载营 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营,指身体;魄,指神。即练功者身体要与神抱一,还要保持不走神。 专,指神排除杂念,还要虚静专一;气,指意念。用意念将身体内后 天力气与本能习惯松净,才能回归到婴儿那样柔软的身躯。涤除玄览, 指排除私欲杂念。能无疵乎,指虽排除一切私欲杂念,但还要有正确 的功理功法。 2 / 13 《道德经》第三章, “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 其志,强其骨 ” 。即用虚灵平静的心,使上身保持虚静,这样才能 阳转为柔。实其腹,即气沈丹田,使丹田稳固,气腾然,阴转为实。 弱其志,即用意以弱为尚,气才能通畅。因人后天习惯,用意强烈, 使身体僵硬,先天的意念潜能就被掩盖,无法发挥,所以用意要弱。 强其骨,即用神不可强,以弱收敛入骨,方能固守成刚。故虚其心, 神能静;实其腹,意气浓;弱其志,行气畅;强其骨,内坚刚,行拳 韧。 王宗岳《太极拳论》: “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 之则分,静之则合。 ” 点明太极生于无极。何为无极?无极者,将 人体后天人为所产生的力量松净,本能习惯卸掉,回归至人生初始, 象婴儿那样,方称无极。但无极又要靠阴阳才能求得。阴阳,这里是 指先天阴阳,即神与意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即神守于脑,注于 祖窍,贯于骨骼,清静至虚,即虚灵顶劲。动指行功;分是意念由大 脑与神分离,再沈于丹田,行于身体至四肢,为静合,即气沈丹田。 神意互恋,至明至活。能练就这些理论的要求,然后再求懂劲。 练功者还得了解何为太极,太极在人体的功能与组成。太极是 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对立,四个方面组成。二者四个 方面还要各归其位组成一个整体,它们分别是元神(后天只能称 “ 神 ” );元气(后天只能称 “ 意念 ” );无极的身体(后天是 僵硬笨拙的身体);内劲(后天无,只有 “ 力 ” )。这四个方面各 归其位:元神归骨,称收敛入骨;元气沈于丹田,行于身体至四肢; 内劲由元气推运,再运行无极身体运动,太极始动。无极身体为阳, 3 / 13 内劲为阴,元神为阳中阴,元气为阴中阳。如此,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动静结合,方能阴阳相济。 太极拳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人体具体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什么, 以及如何去练呢? 元神:阳中阴。神是气之领导,气是内劲之生母,无神领导, 气无所依,必致散漫。内劲无生母,必致力竭身疲。用神气而使为拳 者,亦取其神气能充塞通身。神非镇静不能清,敛入骨骸固成刚。用 神以弱至虚,清静固守,方能成元神。元神敛入骨骸,固守成刚,即 内刚;无极体在外,至柔则活,乃外柔。这样用劲,方能外柔内刚, 内外刚柔才能相济。元神在上,藏神府,清静至虚,出灵感,则神明; 用拳不明,盲拳也。 元气:阴中阳。意是内劲之生母,用意以弱为强,恐用力而意 散漫、轻浮。意聚神凝,意离于神,归沈丹田,由丹田发于通身至四 肢,方称元气。 无极体:身体代表阳。初生婴儿有良好柔软的身躯,手舞足蹈 四肢活动知觉之能。随着岁月增长,私欲强烈膨胀,久而久之,渐渐 失去运动知觉成为习惯。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力量,逐渐增强,过度活 动就会感觉疲劳,用力过大过久,部位僵硬、酸痛。这些人为强烈的 意念,使原来良好柔软,灵活健康的身躯,落下千疮百孔和病痛,与 笨拙的身体。要想还我固有,《固有分明法》 “ 非乃武无以寻运动 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源 ” 。要还我固有,就得正确运动。 正确运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与功法,否则只是体育运动。 4 / 13 正如《太极拳论》: “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 。要求得无极, 必先求知觉运动于身,有知觉方知身体是僵硬,;这些僵硬来源于意 念强烈与活动用力。要使身体回归无极,就得 “ 载营魄抱一,能无 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炼功所难者, 是自己本能习惯自己不知道。知觉是习太极拳的初步要求。何为知觉? 例:甩呼啦圈主要就是知觉。玩者首先得专心,感觉身体力量速度, 与呼啦圈的力量速度保持同步。身体感觉呼啦圈转动的部位,然后意 念还要不先不后甩动身体,由身体带动呼啦圈。这最主要的就是身体 要有知觉。但玩呼啦圈的知觉只是局部的,是意念、力量、知觉与局 部的结合,停后即无。太极拳要求意念、无极体、知觉整体,并养成 习惯时刻都能保持, “ 气直养而无害 ” 。 内劲:代表阴。指人体潜能,是通过意念与无极身体中求来的 知觉。要想求得内劲,必须神静,意要有沈于丹田,行于身体的知觉, 即是意念推动身体运行过程的知觉。卸净全身所有后天力与习惯的干 扰。这样,意与知觉才能通畅。《太极拳论》 “ 越柔软然后越坚刚 ” , 指的就是身体肌肉不产生收缩力量,放松才能柔软,然后神敛入骨, 固守成坚刚。内劲特点是外柔内刚,这样才能刚柔相济。《太极拳论》 一再强调 “ 在意不在力 ” ,只有克服了后天一切的人为,先天潜能 —— 内劲才会被挖掘出来。有了柔软的无极身体,爆发的内劲才会 像挥舞的皮鞭,弹抖柔韧清脆,无有一丝僵硬。要像皮鞭那样柔韧, 就一定得有婴儿那样柔软的身体。意念求内劲只能软弱中求,不可用 意强烈。有了内劲知觉,保持内劲练意,不可用意练内劲。如果用意 5 / 13 练内劲,久之内劲即僵硬。武禹襄拳论 “ 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 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 明确指出,太极拳是练意, 自然归神。 “ 不在气 ” 的 “ 气 ” 是指内劲。故练意不练神;求劲 不练劲;崇尚内劲者,不能有拙力。 练太极拳者,为什么总觉玄之又玄?盖练功出现的知觉,是人 生前所未有的 , 常人实难理解它的奥妙。譬如只有上过太空的人, 才能真正感受到太空的奇妙一样。只有悟透太极拳的拳理功法,一步 步追求,潜能不断被挖掘,自己才能有层层感觉,常人绝无感受。 太极拳是轻弱、柔韧、飘逸的意念运动,绝非一般概念的武术 运动,所以古代文人也能练就一身高深莫测的武功,就不难理解了。 我想,他们是不会打沙袋、举石担等笨拙的体力运动吧!李亦畲、郝 和所抖的重铁棒,是他们已有了浑厚的内劲。 太极拳是意念运动,不能与体育相提并论。以上论述,是笔者 在恩师的指导下,五、六年练功的粗浅体会,错误难免,恳望爱好者 指正。 ( 二 ) 在太极拳历史上,都以口授身教,即所谓入门引路须口授。经 典拳论首推王宗岳太极拳谱,《太极拳论》、《十三势(又名长拳)》、 《十三势行工歌诀》、较全面阐述了太极拳,由 “ 着熟 ” 入门引路 渐悟懂劲而阶及神明,与技击应用到健身益寿延年,修身锻炼时时刻 刻注意事项,并明确太极拳乃神意运动,用意不用力,在用神用意时 应无过以弱为强,又不能不及。神意由分离至合后,关键要充塞通身 6 / 13 方为懂劲的拳理、功法等。 一代宗师李亦畲在《太极拳小序》一文也明确了这一论点: “ 太 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 ” 李亦畲这 一论点是亲身经历的结论。郝少如在《武式太极拳》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 写在前 面的话 ” 文中提及: “1852 年,武禹襄先生受益于陈清平而得其 精要,始知与原学的拳艺异同。随后,又于其兄处获得最古典的太极 拳论 —— 王宗岳的《太极拳谱》而甚是欣喜,归里后,即招来其甥 李亦畲至家曰: „ 现在真东西(拳谱)在咱们这儿,只需在身上验 证了。 ' 于是禹襄先生格物致知,详尽了王谱之理,豁然贯通并颇 有发悟,而独创一派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的武氏拳。 ” 综观现代太极拳修炼者,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 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 “ 着熟 ” 。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 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与其它拳种的 “ 劲 ” 。 “ 着 熟而渐悟懂劲 ” , “ 着熟 ” 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 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 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 着熟 ” 并不是 “ 招熟 ” ,招熟使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误入歧 途,每日都在一招一势上努力,出现了学杨式再学陈、吴、武、孙等 多种拳式为一身的练功者。太极拳是内家功夫,应求神意在自身体内 行功为重要,不能在外形上练苦功。外家讲究外形快,内家注重心意 快;外家练筋骨皮肌肉之力,内家要求放松卸净肌肉收缩产生的力, 7 / 13 内家讲究体内由神意发出的内劲。肌肉收缩的力,内家要将它卸至无, 即王宗岳《太极拳论》首提的 “ 无极 ” 。太极拳是神意运动,有 “ 用 意不用力 ” 的指导性理论,太极拳不但要 “ 用意不用力 ” 还要越 柔软然后才能越坚刚。反其道而行之,是不可思议学说。 “ 招熟 ” 的出现给太极拳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它使太极拳练 法与外家拳和体育没有了区别,所区别只是现代太极拳的慢,其它外 家拳与体育也都讲究。辨别太极拳锻炼是否正确,只有自身验证是否 用意不用力,神意能否充塞通身,越柔软后体内越稳重坚刚。即拳论 云: “ 全身意在蓄神 ” ,练好太极拳 “ 着熟必须心悟,不能口传。 心知方能身知,身知胜于心知。徒心知尚不能适用,待到身知,方能 懂劲。懂劲洵不易也 ” 。 太极拳乃神意运动,怎样用好神意,必须心悟(心知),心里 熟悉练功方法,然后才能在行功走架中逐步练至身体(身知)。 “ 招 熟 ” 只能锻炼外形,增强体能、力量、技巧、活动筋骨等。这些先 天自然之能是有一定局限,尽管怎样努力都无法超越,只有神意是无 限的。神意要借用身体才能发挥作用,但身体后天本能强烈,使身体 肌肉僵硬失去原来良好柔软身躯,僵硬身躯又要靠神意来行功回归柔 软,这样行功回归柔软过程,神意就以逐步充塞身体。所以拳论曰 “用 意不用力 ”“ 越柔软然后越坚刚 ” 。但用神用意,必有秘方;锻炼 筋骸,必有要诀。这些秘方要诀,即是历代太极拳技艺高深者的精辟 结论著作。 现代太极拳爱好者总觉这些理论著作难以理解,其实不然,是 8 / 13 爱好者带着武术是招势、速度、力量等主观概念,当样就无法理解这 些经典著作。恰恰相反,这些主观概念,在理论著作中很难找到。要 想学好太极拳,必须熟悉理论著作,这些拳论一般都围绕怎样用神用 意,神意在体内怎样行功为基础。神意在体内行功时,身体本能习惯 怎样才能不干扰神意行功,让神意逐步充塞通身,使通身处于无处不 光明、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神明阶段?神明阶段只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太极拳成功,不 是最高境界。 “ 着熟 ” 是熟悉理论著作,熟悉领悟了理论著作,练 拳才有行功方法。 “ 招熟 ” 只能在体能、力量、速度、活动筋骨方 面得到锻炼,这只是外形招势熟练。 太极拳是内家功,注重神意,内在功力。有了内功,外形自能 饱满达到要求;没有内在功力,外形招势无法达到外柔内刚,在技击 时就很难做到人刚我柔后再走。譬如《太极拳论》曰 :“ 虽势有区别, 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 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 ” 王宗岳讲的非常明确: “ 虽势有区别(即 虽招有区别)。。。。。。非关学力而有也(即非关太极拳功力而有 也) ” 。 是否达到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标准,应以 “ 人刚我柔谓之走, 我顺人背谓之粘 ” ,与 “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 为准。即对 方进攻时那怕只有一根羽毛重量,我都能舍已从人跟着走,即 “ 引 进落空 ” 。对方虽轻(因是有备而来),这时我是否粘着对方弱点, 那怕轻的只有蝇虫落下其运动之方向你都能辨别清,顺其弱点认定方 向发之。心神明白了对方来势与弱点,推手就不会顶抗。是否顶抗就 9 / 13 是太极拳修炼正确与否的标准。 要学好太极拳,辨别太极拳理法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特别现代名师随 处可得,理论书籍五花八门各有其说,这就得靠爱好者多思考细心辨 别是非。 太极拳本是中华道家修练功法之末技,十三势与老子《道德经》五十 章有何关系?也谈谈笔者粗浅体会。 《十三势(又名长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朋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朋捋挤按,即坎离震兑 四正方也;采列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 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 势。 朋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不是太极拳所独有的,而是中华武术 基本搏击方法,应用这八种方法致对手惨败。朋捋挤按在八卦中代表 四正方位,采列肘靠代表四斜方位。八卦的演变结论是吉凶,逢凶化 吉靠五行相生相克。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在太极拳中代表 五行,五行在《太极拳论》中即 “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 粘 ” ,体现粘着走,走着粘的引进落空发即出,四两拨千斤的太极 拳独有功力。综述以上十三势应用总归中定,即神静。神不静,意无 主宰,前后左右意无定向。神是意之领导,无神领导,意无所依,必 至心慌意痴,何谈八法。 要用好十三势,神必中定为要。何谓神中定?即将外散神意收 回体内,练功时要求不走神。开始神不能由己,日久自能静心不走神。 10 / 13 功深敛入脊骨,注于祖窍,贯于腰脊,这样就能提起全副精神,还要 全身骨骸支撑饱满,再定于足掌,根稳行拳意方能为用。太极拳乃神 意充塞通身之为用。神为静,静方能稳如泰山,内即能刚;意为动, 用意轻如行云,又要连绵不断似流水。 太极拳要求神越静体内越坚刚,意越柔软外越轻灵。此乃静 中触动动犹静,动静结合之根本,如《十三势行功歌诀》曰: “ 静 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 ” 脑为神之府,用神上注于祖窍 方能虚灵;贯于腰脊,全身精神才能提得起。《十三势行功歌诀》曰: “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 留心腰间,即神贯于腰脊, 为神静;腹内松静气腾然,即丹田松静意为动。丹田为全身运动总机 关,称气海;腰脊为全身提神所在,主宰全身,为命门;应静为尚。 神定于足掌稳似泰山,即立如平准,足有根,撑于骨骸内坚刚,此乃 神之为用也。 “ 十三势 ” 又名 “ 长拳 ” 。十三势如何又名长拳? “ 长拳 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 拳为意用,意不可滥用,用意应 严格遵循拳理、拳法。《太极拳论》曰: “ 虚灵顶劲,气沈丹田。 ” 功力未 “ 虚灵 ” 前意念思维在大脑运转。如 “十三势 ” 之 “ 八 法 ” ,用思维在大脑想象 “ 八法 ” 应用整体连贯过程,即拳论称 “ 心知 ” 。由 “ 心知 ” 之意念沈于丹田,练至丹田有如大脑想象 知觉,即称 “ 身知 ” 。此全是用意不能用力,意不可不长。 拳论曰: “ 劲断意不可断,意断神可接,劲意神俱断,行拳无 宰矣。 ” 十三势如一、一、一挤、一按的用意,即称用意断续。书 11 / 13 法家行笔只是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用意行书,即用意短,好的 书法家用意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即用意深长。使拳亦同:意不动, 沈于丹田有预动,一举动丹田之意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连绵不断, 将十三势贯穿一气呵成,故称长拳也。 《十三势(又名长拳)》是王宗岳拳谱,论太极拳应用理法, 《道德经》五十章是阐述人类不同生存方式。老子《道德经》五十章 说: “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 „ 民 ' 生生 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 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 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 “ 出生,入死。 ” 由出生至死亡,是人类整个生长过程。有生 必有死,这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如何长寿至自然死亡,是人类 一大难题。由于人类出生后凭着自己的私欲需要,擅自违反自然规律。 私欲是人类一大本性,难以改变,因为能创造无穷无尽的财富与荣耀, 也就带来了不知足的欲望追求。无休无止的欲望追求,就是焚毁自己 的无形火焰,私欲火焰不断燃烧,心神就永远无法平静,心久动则伤 神。这种强意伤神的状态,使强壮的身体变成百病缠身,这样挖掘耗 竭自身能量,使人体小宇宙不断遭受破坏,最终提前死亡是必然结果。 “ 生之徒十有三。 ” 指人能活到长寿死亡的占十分之三。这 部分长寿者,一生能保持良好心态,以清淡无为心理办自己力所能办 的事;对超越能力的事不勉强,并能平心静气持之以恒,创造条件完 成;对待周围事物各种变化,保持心不动,神不伤;对七情六欲,能 12 / 13 平心静气正确对待,再大困难也能安心坚持。一生办事不强求,少私 寡欲,不动心伤神,知足常乐。 “ 死之徒十有三。 ” 指出生至中途夭亡,也有十分之三。因 先天不足在母腹中己有疾病,或后天疾病、饥饿、过度劳累、战争兵 乱、不可抗拒之自然灾害等,使人早年夭亡的也占十分之三。 “ 而 „ 民 ' 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 人既生存,但不 自爱,玩事不恭,整日灯红酒绿、花天酒地,无休止地追逐迷恋色、 声、嗅、味,直至心神损耗干净,此人之生自已挖掘坟墓者,也占十 分之三。 “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 还有一些人总想长生,认为自己经济 等方面条件好,但不勤修炼与保养,总想使用物质吸收精华,把长寿 希望寄托在药物、仙丹上,对于奇谈怪论,百依百顺。他哪里知道, 只有自己动荡的心平静下来,收回在外游荡不安的神意,让疲劳的身 体得到休息,才能恢复健康,益寿延年。 “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 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 盖 闻善执生者。 ” 指长期修炼者,体内功力深厚,消除了后天强烈欲 望积累的煞气,这种煞气在婴儿体内还未产生,所以各种动物猛兽能 与婴儿亲善,不伤害婴儿。善执生者长期虚心弱志修炼,将后天欲望 形成的煞气净除如婴儿,与自然界融为一体,陵行兕虎遇见,不会伤 害,各行其道。善执生者长期修炼,体内充满深厚功力,行动轻如行 云流水,神静如山岳稳如泰山,就是误入兕虎产仔窝区,兕(指产仔 13 / 13 母犀牛)为保护小犀牛,虎为保护小虎仔,会不顾一切与来者拼命。 由于善执生者功力深厚,兕揣其角时,善执生者意动轻似祥云飘化其 角;虎措其爪时亦如捕风捉影。善执生者意动轻似祥云,连绵不断似 流水;神静稳重似泰山。打仗上阵善执生者凭着高超脱凡的功力如入 无人之境地,甲兵无法靠近来者,兵刃总是被化解落空。 “ 夫何故 也?以其无死地焉。 ” 善执生者功力超凡脱俗,无法伤害其身体任 何部位。如此高深的功力,已远非王宗岳 “ 耄耋御众 ” ,高得可以 与虎狼同行、同住,古人无法形容,只能以 “ 神仙 ” 二字来概括!
本文档为【我练太极拳的体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540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7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3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1-01-19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