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AA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教材

AAA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教材

举报
开通vip

AAA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教材 广东省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 (C 证教师)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编写 中一心理在线制作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目 录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1 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7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1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17 ...

AAA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教材
广东省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 (C 证教师)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编写 中一心理在线制作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目 录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1 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7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1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17 心理咨询原理与会话技术………………………………23 学生心理问题处理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与技术…………………………30 中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36 中小学生学生学习辅导…………………………………40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 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 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 第一项是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 事业成功。 第二项是心理健康维护,它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 正常地成长、发展。这项任务包括:1、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调控能力,使之能维持正常的心理状 态;2、帮助进入了不利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3、帮助心理不健 康的学生康复,使之恢复健康状态。 这两项基本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 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 (二)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 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 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 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 复正常状态。 这两项任务也是不同的层次,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 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意义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 庭幸福的需要。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 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不适应行为表现出不同的 特点。具体情况见图 1。 1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正常心理状态 (常态) 线性、 必然 自我调节 他人疏导 生活事件 接受不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品德不良 不平衡状态 (偏态) 线性、 偶发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不健康状态 非线性 不自觉 反社会行为 异常行为 (犯法、不道德行为) (自杀、出走等) 图 1-2 个体不同心理状态及行为模式 图 1-2 反映出人的三种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行为特点。 首先是正常状态,简称“常态”。个体在一般的没有较大的困扰的情况下,心理是处在正常 状态之中。个体在这种状态下的社会行为称为“常态行为”,个体的常态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体 系、道德水平及人格特征相一致,因此带有必然性,是具有这种特定的价值观、道德水平与人 格特征的人必然会发生的。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或危机状态,简称“偏态”。个体一旦发生了“生活事件”,即扰 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的情绪的事件如受挫折、欲求不能满足、受到威胁等,则会进入一 种不平衡状态。所谓不平衡状态,是指个体心理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 2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应激等状态。一旦个体处在不平衡状态,在通常情况下,他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 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 然而,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个体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疏导以回复正常状态时,则会出现 三种情况:1、直接导致或累积压抑导致不健康状态。2、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所谓“线性” 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其因果序列是清晰的。个体在心理不平 衡情况下所作出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并不带有必然性,而是带有偶发性,它与常态行为不 同,可以称之为“偏态行为”。3、接受不良的道德规范,从心理不平衡向品德不良蜕变。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它包括轻度与重度两种情况,实际是轻度的变态与严重的变态, 其行为特点基本相同的。当个体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所谓“非 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这类行 为我们称为“变态行为”。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 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偏态与变态的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 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二)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 1、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 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因为,其一,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 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其二,某些好的品德往 往要在某些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才易于建立起来,因此,只有注重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处 于正常健康的状态,才会形成其正常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利于其品德的培养。其三,从反面来 看,个体如果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则最易于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发生不道德行为。因为,心理 处于不平衡状态的青少年,往往易于接纳不良的规范,从而逐步地形成不良的品德。同时,心 理处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则往往会线性或非线性地导致个体发生非道德行为,要防止或 消除这类非道德行为,从根本上说,就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3、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地生活、正常地发展的 前提与保证。 (三)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 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 3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 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就是青少年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 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具体化为四个方面: 1、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期这些特定矛盾,导致了他们在各方面表现出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心理 特点,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得到解 脱。同时,青少年接近于成人的活动能量,对以上的矛盾系统又起着激发作用,容易使矛盾爆发。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四)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 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 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气氛温謦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 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 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 之风,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注重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按照性质分,可以分为: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 心理素质教育,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设计并实施各种方案, 以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心理素质教育一般是发展性辅导,面对的是正常学生,既 可以是学生集体,也可以是个别学生。 所谓心理咨询与辅导,指根据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个 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回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与辅导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教育者提供一个能自由倾谈的环境(咨询室),让学生(咨询者)主动前来咨询。 一般来说,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但无法依靠自我调节加以克服,因而主动前来请求帮 助,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所进行的调节疏导工作,这种形式通常称为心理咨询。第二种形式是 教育者发现心理或行为出现问题的学生,主动地与他们沟通疏导,或者设计方案,在他们配合 下实施,这种形式通常称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一般是补救性的,它所面对的主要是心 4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是程度较轻的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所谓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调节, 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它的对象是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 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有时要辅之以药物。进行心理治疗要求要有专门训练的、 有较高技术的人员。 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治疗 常态的 异常的 对象上 发展性 补救性 功能上 团体的 个别的 方式上 (二)按照形式分,可以分为:团体发展性教育、团体补救性教育、个别发展性教育、个别 补救性教育 团体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学生班组为单位实施系列的教育方案,以促使学生形 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心理素质。团体发展性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部分,常规 性的教育。一般来说,学校要根据办学方针、培养目标与办学特点,确定应重点培养学生哪些 心理素质,各年级应如何安排,然后设计相应的团体教育教案,并按计划实施。 团体补救性教育:根据学生值得注意或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教育方案,以学生班组为 单位实施教育方案,使学生能获得正确的观念,改变不利的心理健康状态。 个别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各学生的心理素质实际,设计适合该学生心理健康 发展的系统的培养方案,然后对该生个别实施,使该生能健康发展。 个别补救性教育:根据各个学生值得注意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存在问题,结合该生的个人特 5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点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该学生改善该心理健康问题的专门的培养方案,然后对该生个别 实施,使该生能获得正确的观念,改善不利的心理状态。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 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 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 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中去;这样就能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的开展。如图 1-4 所示: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渠道 非专门渠道 专门渠道 各科教学 各项活动 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治疗 (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等)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 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 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 从宏观教育环境(教育体制)来看,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微观教育环境来看,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 系。 <三> 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 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了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 6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 一、概论 (一)为什么要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 教育、引导青少年的需要 (二)青少年期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1、性质: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 (1)勒温:由儿童“心理场”向成人“心理场”的过渡 林崇德: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2)青少年期的过渡是一种质的过渡 (3)包括身体/生理、社会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过渡 2、基本特征:矛盾动荡性 亚里士多德: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 霍尔: 人生中“疾风怒涛”的时期,身体蕴藏极大能量、情绪不稳、易激动、烦躁不 安,对外界及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 (1)生理上,是发育的又一高峰:尤其性迅速发展,迅速成熟 性成熟是青少年期生理发展的最基本特征,因而才又称其为青春期。 关于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基本问题:性别角色的形成与认同;异性意识 的发展和与异性正确地共处;正确处理青春期跟性发育有关的困扰等等。 (2)形成自我,发展独立性,是青少年时期的基本任务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系统 生理和性成熟 社会(规范、地位) 带来的新需要 相互加强 相互加强 新的独立性需要 心理成熟水平 (4)表现: 不稳定性 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 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 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 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生理成熟 2、家庭 家长自身的特点;亲子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养模式,亲子冲突与沟通);家 7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庭结构(单亲家庭);兄弟姐妹;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发展。 3、学校 教师的个性,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期望,教师的能力,教学与课程设置,学校环 境等。 [教学建议]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谈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4、同伴 5、社会 传媒(图书,电视、电影等),社会文化,现代科技(互联网,游戏机)都对青少年的 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认知与智能的发展 儿童青少年期是智能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青少年智能各方面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注意力基本成熟,观察力高度发展、具有概括性,记忆力进入最佳发展 期,想象力丰富多彩,尤其是逐步形成完善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活跃。 (二)智能发展的个别差异 因此,尤其需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育上的建议 1、应正确认识青少年智能发展的本质与特点,积极促进青少年智能的发展 2、注意根据学生智能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3、通过创造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智能 4、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 二、性心理的发展 性心理即性意识,是指个体对性及与性有关的现象的理解、体验和态度。在此主要讨论 性成熟对青少年的影响及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性生理发 育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发展青少年正常的性心理,对于完善其人格,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青少年的性心理特征 1、性成熟对青少年的影响 (1)性兴趣的产生 随着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对性产生了兴趣,开始关注有关性方面 的事情。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曾说:“青少年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也许是初步的性的兴趣。” 青少年对性的兴趣和好奇是普遍而正常的,是其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应通过正确的途径让青 少年获得正确的性知识。 8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2)性冲动与自慰行为的出现 青春期性冲动即性的萌动,包括各种性欲望和生理上的冲动。青春期的性冲动可能是 在外界刺激下出现的,也可能是自然发生的。性冲动更多地属于非理性行为。对于青春期少 男少女而言,产生一些性冲动并不奇怪,而有了性冲动却不能自控,才是最可怕的。应帮助 青少年理智地对待性冲动。 自慰行为是指在没有异性参与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满足自己性欲的性活动,通常表现为 手淫。青少年手淫多是从无意引发快感后,才发展到有意的手淫。虽然手淫本身是无害的, 但过度手淫正如纵欲一样,是无益于身心健康的。所以,教育上对青少年手淫一方面应持中 性态度,既不鼓励,也不谴责;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正确引导,教育青少年“不以好奇去开 始,不以发生而烦恼,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就别再担心”,以利他们的身心 健康发展。 (3)早恋与婚前性行为 早恋即心理上未成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意识的萌发而对异性产生了特殊的情绪体验, 并有意识地爱慕异性的行为。青少年的早恋由于双方的幼稚而通常以失败告终。尤其值得关 注的是,青少年在恋爱时极易感情用事,甚至发生婚前性行为。而婚前性行为会引起男女双 方生理和心理的重大改变,并衍生出复杂的个人和社会问题。 2、青春期困扰 (1)对性征的变化:悦纳或疑惧 青少年性征的变化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些青少年会对自身的性征变化 表示高兴或兴奋,虽然同时也会带有一定程度的局促不安和羞怯反应;而当家庭、社会的性 教育不足时,他们就会对这些变化产生疑虑和恐惧,将之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害怕被人知觉。 (2)早熟与晚熟 由于青少年发育的差异性相当大,有些早熟,有些晚熟,这种差异也会对青少年的社会 和人格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早熟的男少年比晚熟的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和获得良好的心理适应;而女少年早熟则会遭遇较多的困难。 (3)两性关系的处理 随着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男女青少年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与异性交往的兴趣。但在两 性关系的处理上,他们往往难以把握分寸。有些青少年不敢与异性交往,以为自己的这种愿 望是“可耻的”、“下流的”,或者怕被别人说三道四;有些青少年却无视“男女有别”,相处 过于随便。 (4)性冲动困扰 由于性生理的成熟和性需要的形成,青少年会不时体验到性的冲动。因此,青少年会 受到性冲动的困扰,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激发阈低,一些较弱的性刺激,也会引起其较强的冲 动,以致使他们躁动不安。 3、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 (1)异性意识的发展 异性意识主要包括个体对异性的看法、对处理男女两性各种关系的态度、对异性吸引力 的感受、恋爱观等一系列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要经历一个极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第一阶段:异性意识的准备期(学龄期前) 第二阶段:异性疏远期(学龄初期到青春初期) 9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第三阶段:异性亲近期(13、14 岁~17、18 岁) 第四阶段:两性初恋期(17、18 岁以后) (2)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角色指的是个体根据社会文化对男女不同性别的不同期望而形成的动机、态度、 价值观与行为。 性别角色社会化贯穿于青少年整个身心发展过程。在这方面,青少年要面对的问题主 要是,首先,对自身性别的接受;其次,对自身外部性别特征的认识和评价;再次,对两性 性别特征(尤其是行为和性格)的认识和评价。 (二)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内容 1、性生理基本知识教育 (1)个体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如身体外形、内脏功能、运动能力等; (2)男女生殖器官的构造与功能; (3)青春期性的发展,如性发育与性激素的关系、自慰行为、受孕、生育等。 2、性卫生与保健教育 (1)青春期性的卫生知识和疾病防治,如经期卫生、遗精频繁等; (2)青少年身体发育指导,如营养卫生、运动与健康等; (3)对性病、爱滋病、性虐待、卖淫的认识与防范措施。 3、性心理知识教育 (1)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与表现; (3)如何合理得体地与异性交往,建立友谊; (4)青春期心理保健知识与技巧,如,如何培养健康情绪、接纳自己的性身份、锻 炼自制力等。 3、性道德教育 (1) 培养良好的性道德认识,如男女平等、尊重女性、自尊自爱等; (2) 正确对待性活动中的责任,养成良好的性道德行为习惯; (3) 反对卖淫和色情文化。 (三)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方法 1、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方法 (1)课堂讲授 (2)读书指导与专题研讨法 (3)个别交谈与性心理咨询 (4)电化教育与展览教育 (5)参观访问 2、对待青少年性需要的基本策略 (1)教育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道德及合乎社会规范的两性交往方式 (2)组织青少年进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其精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泄 10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3)净化环境,消除青少年性冲动的诱因 三、人格的发展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或内在的行为倾向性。人格不但可以 表现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的特性,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他今后可能的行为。人格是 个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综合。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四种基本特征。 (二)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主要特点 1、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及其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 发生突变的时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个飞跃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 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2) 自我体验强烈 (3) 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但仍具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4) 独立意向强烈,但又容易产生盲目反抗 2、青少年情感的发展 (1) 情感丰富强烈 (2) 情感两极化明显,摇摆易变 (3) 情感的社会化水平迅速提高 3、青少年的社会交往 (1) 青少年与成人的关系:闭锁 青少年对成人的态度相对比较闭锁,他们与成人相互关系中的独立性和平等性问题是青 少年教育中最复杂、最尖锐的问题之一。 (2) 青少年与同伴的关系:开放 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原则上是平等的,青少年有强烈而普遍获得朋友的需要。但 他们由于认识水平不高,往往片面理解友谊,容易出现一些包庇朋友错误的现象。 4、青少年的行为与行为控制 青少年在社会认知与行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偏激,其行为控制方面的 主要特点有: (1) 冲动,行为易越轨 (2) 行为的坚持性不强 (3) 承受能力较低 (4) 受暗示性强 (三) 青春期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 1、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教育就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自知、 11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自爱、自尊、自强的精神。 2、生死教育 生死教育是用青少年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方法,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死亡带给亲 人的痛苦,使之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3、沟通教育 沟通教育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独立生活时能 尽快适应环境、避免滋生孤独感打下基础。 4、社会适应教育 由于现实生活非常复杂,各种积极与消极、科学与迷信、美与丑、善与恶等现象同时并 存,这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确实难以鉴别。因此,要教育青少年懂得如何面对现实、 适应社会、提高鉴别力,以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误入歧途。 5、自我调节教育 自我调节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青少年主动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要求,对自己 的思想、道德、学习及行为提出任务,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调控。 6、挫折与承受力教育 通过教育与训练使青少年能够忍受挫折,提高承受能力,以便保持自身个性的完整和心 理平衡。 12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一、 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与类别 (一)品德性问题行为 品德性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品德问题引起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有: 1、逃学 2、离家 3、偷窃 4、施暴 5、恐吓、勒索 6、抽烟、吸毒 7、参加不良组织 (二)心理性问题行为 心理性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有: 1、 一般适应性问题 主要指学生在适应学校和家庭环境、或在适应自身身心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情 绪和行为的紊乱或失调。其主要表现包括: (1)自我概念欠佳 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导致情绪的低落、消 沉、自卑,以及行为的退缩、自暴自弃等。 (2)人际关系不良 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或敏感,导致情绪的孤独、压抑和 无助,并出现行为的离群、孤僻等。 (3)性偏差行为 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自身的性生理的发展与成熟,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性别 角色紊乱、性意识困惑、过度手淫,以及其他不良的性行为等。 (4)性格和行为习惯不良 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出现的性格缺陷,例如偏执、攻击、依赖、孤僻、胆怯、嫉妒、多疑 等;以及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刻板行为,吸吮手指,习惯性抽动,遗尿等。 2、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指学生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较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 的情绪和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有: (1)神经官能症 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癔病等。 (2)变态人格 包括偏执型、分裂型、戏剧型、反社会型、回避型、自恋型、被动攻击型等变态人格。 (3)心身疾病 指那些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如偏头痛、支气管哮喘、心脏神经症、 胃肠神经症、神经性皮炎等。 3、 其他 属于重度心理障碍或严重的行为问题,主要有: 13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1)精神病 (2)自闭症 (3)自杀 (三)学习问题与障碍 指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主要有: 1、 一般性学业不良 2、 注意缺陷障碍 3、 学习不能 4、 智力障碍 二、 学生心理问题的判别与要求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没有心理上的疾病或变态,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 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具体而言,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人,应达到以下八个标准∶1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 8,心理年龄符合年龄特征 (二)心理异常的判别依据 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否异常,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标准来判别: 1,以经验作为标准 所谓经验的标准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当事人自己的主观经验,他们感到忧郁,不愉快, 或自己不能自我控制某些行为,从而寻找帮助。这种判别标准在许多心理障碍者身上常有应 用,但也有某些患者则由于坚决否认自己是“不正常”而正好作为其行为异常的标准。其二 是指医生或咨询员根据自身的活动经验来判别正常和异常。这种标准应用普遍,但常因人而 异,主观性较大。 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这标准以社会常模为体(组织),以社会适应为用(行为准则),也就是说在社会常模的基 础上来衡量行为顺应是否完善。人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在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 总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人依照社会生活的要求来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他的行为是符 合社会的准则,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里正常或异常首先是与社会常态的比较而 言的,因此,也可以说这一标准是根据人行为的社会意义及个人完善的顺应为出发点。当然, 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是受时间、地点、习俗和文化等条件影响的,因此这一标准也并非 一成不变,以此来进行判别也会有差异性。 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 有些异常心理现象或致病因素在常态人身上是一定不存在的,若在某些人身上发现这些 致病因素或疾病的症状,则被判别为异常,例如麻痹性痴呆、药物中毒性心理障碍等,不是 人人都有的,那么确定有无梅毒螺旋体或某些药物的存在就可以作为判别异常的依据。此时, 14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物理化学检查、心理生理测验等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标准比较客观,但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 因为不少心理障碍并没有明显可查的生物学病因,而且,心理异常现象常常是多种因素导致 的心身机能的障碍。 4,统计学标准 这一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它是以全体人群中具有这种特征的人数的 分配为依据的。在取大样本统计中,一般心理特征的人数频率多为常态分布,居中间的大多 数人为正常,居两端者为异常。因此,确定一个人的行为为正常或异常就是以其心理特征是 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这就是说,许多异常心理现象在常人身上也有多少表现,但不象病人 身上那样增强。这里,异常是相对而言的,其程度要根据其与全体的平均差异来确定。这种 判别标准也是较为客观的,并可以在不少情况下采用。当然,有些行为的分布不一定是常态 曲线,所以此标准也有一定的限制。 总之,在心理异常的判别上,实难找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客观而又一致的标准。上列 种种标准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在单独使用时完全解决问题的,但这并不是说心理活动的正常 和异常就无法鉴别了。事实上,在患严重精神病时,所有的标准都是适用的,但在临界状态(边 缘状态)时,哪一种标准都难以判定。心理行为从正常范围过渡到异常范围会有许多细微的 变化,而到了一定的阶段是会有突变的,这必须通过量与质的辩证关系的分析才能正确解决 问题的。 (三)学生心理问题判别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掌握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例如,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能 简单地视好动为问题,认为好动就是多动甚至认为是多动症。 2、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 有的教师轻率地指责学生是“弱智”、“变态”,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应当注意分析某 种行为是否属于正常,若有偏离的话,偏离的程度如何,是有问题行为的倾向还是有问题行 为,其程度和性质如何。要分析该行为的出现频率、持续时间、表现程度、真实动机和所处 的环境。通常心理问题行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心理正常与异 常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宜出现匆忙下结论,最好能请心理专 家进行诊断。 3、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这是发现、判别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 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情况,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气质 及性格,还要了解学生的过去经历、家庭情况及人际交往情况。可以综合运用观察、会谈、 调查、心理测评、作品分析、家访等多种方法去收集资料,然后综合分析。 4、 在判别时要防止几种偏差。 把一般心理障碍视为严重心理障碍;把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视为主要是或全部 是生理因素引起的问题;把主要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障碍,视为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或其 他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个性品质不良导致的心理障碍,视为智力因素导致的心理障 碍;把心理障碍视为道德品质恶劣等。 三、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与分析 (一)家庭的不良影响与教育 1、 易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类型 包括对社会不信任的家庭、只图眼前快乐的家庭、为达目的不惜冒险的家庭、爱动武 的家庭、缺损家庭。 15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2、 易导致问题行为的家教态度与方式 溺爱娇惯,造成孩子独立性差,性格胆小、退缩,或以我为中心,好强任性;专制粗暴, 使孩子对家庭冷淡、疏远、不满、抗拒,甚至敌意、憎恨,形成粗暴、虚伪的性格;歧视虐 待,养成怀疑、孤僻或憎恨、粗暴的性格;忽视放纵,易使孩子形成懒惰、任性、不安的性 格。 (二)社会的不良影响 1、社会的不良风气、各种文化生活中的消极不健康的、有害因素的不良影响。 2、社会上具有各种恶习的人的影响,尤其是坏人的教唆。 3、学生的伙伴的不良影响 这是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学校教育不当 学校生活和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良因素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 学校教育不当的突出问题 (1)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问题。 有的教师不关心、尊重、了解学生,教育中存在命令式、强制性,简单粗暴,动不动就 训斥责骂,甚至变相体罚;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过急、过严,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 个性特征,或者对学生降低要求、放任自流;或者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成人的心理需要 硬解释为学生的心理需要等。 (2)教师的个性和情绪问题。 有的教师性格不好,急躁粗暴,学生的一些问题正是因为教师的脾气激发而形成的。有 的教师不公正,不耐心,随便横加责难,学生便采取反抗或逃避的态度来对付和适应这些教 师。 (3)过重的精神压力。 主要是升学率的压力、频繁考试和竞赛的压力、学习负担过重等引起学生过重的情绪紧 张或情绪波动,就可能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 2、 教师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过失 (1)把学生某一阶段的正常行为误认为问题行为。 (2)无鉴别地接受外界所传的关于学生行为的信息,便贸然下结论。 (3)发现学生的一次过失行为便作普遍推论,而不分析其背景及起因。 (4)以情绪代替理智处理事件。 (四)学生个体的内因 除了遗传和生理因素以外,主要有: 1、 个性社会化过程迟缓,社会成熟度低。 这类学生在低年级中比较多见。因为社会化程度较低,因此容易出现对学校的适应不良。 2、 早期的创伤性经验和个性的影响。 早期经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如果孩子遭受过创伤性打击,可能构成其将来 心理问题发生的根源;另外,早期的亲子关系也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情 绪的稳定与否,如果孩子遭受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孩子的焦虑和不良性格。 3、 心理冲突或挫折,以及不良的应付方式。 心理冲突或挫折,常常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 果没有学会良好的应付方式,不能较好的处理各种心理冲突或挫折,则容易导致其心理问题 的发生,所以,应付方式被称为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的重要的中介因素。积极的应付方 式如问题的指向和解决、找人倾诉、适当的合理化、情感的升华等,有助于心理健康;消极 的应付方式,如退避、幻想、压抑、抽烟吸毒、酗酒等,不利于心理健康。 16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其特点可以从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组织原则等方面来体现。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可具体为下面五个方面: 1. 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气质和性格特点,达到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 我悦纳。 2. 协助学生认识所处的环境和他人,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 3. 协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发展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4.协助学生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促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学业的提高。 5.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恋观、职业观和价值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人的心理活动和品质来展开的,具体包括下面几方面: 1.智能方面-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2.情绪方面-乐观的人生态度、情绪的调节(良好情绪培养和不良情绪的消除)、心理承 受能力的增强等。 3.意志方面-自主独立性、勇敢坚强性、坚持性、责任心、敢于接受困难和挫折的挑战 等。 4.学习方面-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 5.社会方面-认识和接受现实、乐于交往、适应环境、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为中心,注重启 发学生对心理教育有关知识的领悟与应用。常用的方法有∶ 1.讨论法-专题讨论、自由发言、脑力激荡等。 2.认知法-阅读和故事、录音录相、图片和文学艺术欣赏等。 3.操作法-游戏、作业、心理测验、讲演、表演等。 4.角色扮演-剧情表演、小品表演、双重扮演等。 5.行为改变-示范学习、果敢训练、自信心训练等。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原则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学生主体性原则 2.平等尊重性原则 3.启发自觉性原则 4.积极适应性原则 5.“教为不教”性原则 6.艺术性原则 17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在探索过程中,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这里介绍有关 的两个模式供参照。 (一)活动教学的模式 1.活动教学的概念: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 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 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 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2.活动教学的特征: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倡导以“主动学习” 为基本的习得方式;侧重以“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教学。 3.活动教学的目标:情感目标—人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技 能目标—包括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如劳动技能、生活自理技能、言语表达和人际交往技能 等;认知目标—以问题解决为基本内容。 4.活动教学的主要模式 (1)技能操作类教学模式:“示范—操作—反馈—操作—自动化—创新”,如言语表 达技能、放松训练技能。 (2)情感发展类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活动交流—小节内化”,如应付挫折、自信 心训练模式等。 (3)问题解决类教学模式:单元设计教学:“设置情境—确定问题—拟定解决方案— 执行方案—总结评价”,如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问题化教学:“问题情境—假说推测—活 动验证—做出结论”,如具体问题的解决。社会调研教学:“布置课题—展开调研—撰写报 告—评价总结”,如调查学生休闲活动情况。专题研究教学:“确定专题—收集资料—拟定 发言提纲—讨论交流—总结”,如讨论生命的历程。 (二)“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 18 修正 评 价 评价 修正 问 想 做 学生背景 教学目标 中一心理在线(www.xinliedu.com)制作 1.问:就是问题,提出问学生的问题,或安排问题的情境。 2.想:就是思考,鼓励学生思考想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3.做:就是活动,运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从“做”中“学”。 4.评:就是评价,运用暂缓批评、欣赏创意的原则,重视形成性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方 法。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设计思路:主题—单元模式 (二)设计步骤 1.主题单元题目的确立 2.单元内容的确定和教案的编写 (三)设计要求 1.紧扣心理教育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本学期心理教育的主题方向和单元题目。 老师可先对本班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其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 有针对性地确
本文档为【AAA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219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1-18
浏览量: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