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茶文化论文: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

中国茶文化论文: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

举报
开通vip

中国茶文化论文: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 武夷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3 期 安史之乱后 , 唐朝由盛转衰 , 挣扎于政治纠纷中 的士大夫在失望之余,转而寻求精神慰藉的最佳方式 , 文人由追求外在的事功转向对内心世界的自我品味 , 精神由昂扬、外扩转向淡泊 、 内敛 , 诗境由开朗壮阔转 向囿于身边琐事的仄狭 , 审美风尚由表现浓郁的感情 与壮大的气势转向追求平淡自然 、 意蕴深远 , 而出于 深山幽谷的茶,其性淡、洁、 清 、 雅 , 正适应了这种时代 精神和风尚的转变。 尤其是“茶圣”陆羽从实践和理论 两方面为茶文化的发展与普及做...

中国茶文化论文: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
武夷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3 期 安史之乱后 , 唐朝由盛转衰 , 挣扎于政治纠纷中 的士大夫在失望之余,转而寻求精神慰藉的最佳方式 , 文人由追求外在的事功转向对内心世界的自我品味 , 精神由昂扬、外扩转向淡泊 、 内敛 , 诗境由开朗壮阔转 向囿于身边琐事的仄狭 , 审美风尚由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浓郁的感情 与壮大的气势转向追求平淡自然 、 意蕴深远 , 而出于 深山幽谷的茶,其性淡、洁、 清 、 雅 , 正适应了这种时代 精神和风尚的转变。 尤其是“茶圣”陆羽从实践和理论 两方面为茶文化的发展与普及做出重大贡献 , 茶饮成 为社会各阶层、 各地区不可或缺的物质文化需求 , 成 为文人一种对美的自觉追求的艺术方式 。 因此 , 伴随 着文人、僧人和隐士茶事的繁盛 , 茶诗数量大大增加 , 据 《 全唐诗 》 、 《 全唐诗外编 》 统计 , 唐中后期 113 位诗 人著茶诗 39 1 首。 唐代诗人在对茶的吟咏中 , 一方面 完成了茶自身的净化 , 另一方面也以茶为媒介完成了 心灵的净化 , 塑造了中国文人特有的闲情雅趣 , 从中 体味出超凡脱俗的意义 , 并使茶由自然之物逐渐演化 为中国文化中一种清高的道德象征 , 中国人特有的淡 泊悠闲的意绪情调与茶诗 、 茶文化的发展不无关联 。 可以说 , 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诗 、 茶文化基本的审 美情趣。 一、以茶雅志— —— 超尘绝俗的隐逸情怀 唐代茶诗反映了唐人强烈的隐逸情怀 , 茶在他们 那里是隐者的象征 , 是逃避外在世界的纷扰 、 入世而 不为世所累的孤高个性的体现 。 盛唐茶诗创作很少 , 最早的茶诗当属李白的 《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 茶》 ,诗人以浪漫而丰富的想象力 , 突出了仙人掌茶奇 特的近乎仙境的自然环境 : “ 尝闻玉泉山 , 山洞多乳 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 歇。 ” [ 1 ] p 8 9 7 奇特的想象是盛唐自由浪漫精神的一种反 映。 中唐后, “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 间,而在心境。 … … 不是对人世的征服进取,而是从人 世的逃遁退避。 ” [ 2 ] p 15 4 士人的浪漫精神日趋萎缩 ,隐逸 之风盛行 , 一些文人 、 僧人和隐士将性洁不可污的茶 作为反观和解放自我精神的对照物 , 将嗜茶当作超尘 脱俗的高雅习性。 他们或在茶诗中追求真正意义上的 归隐 , 即身心俱隐 ( 如陆羽 、 皎然 、 灵一等 ) , 或在茶诗 中表达对这种绝世风貌的向往 , 即心隐 ( 如白居易 ) , 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 程 荣 (武夷学院 人文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 4 300) 摘 要: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 ,诗人以茶雅志 ,表现超尘绝俗的隐逸情怀 ;以茶悟道 ,追求 “全性保真 ” 之 “ 道 ” ; 以茶合德 , 营构清雅 、简淡 、高远的诗境 。 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 ,反映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之美 、 生 命之乐 , 传达出中国文人清高而又自适的人格气质 , 并昭示了古代文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 , 对于民族精神的塑 造 、社会的谐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关键词: 咏茶诗 ;隐逸 ;茶道 ;诗境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 I 2 07 .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21 0 9 ( 20 10) 03- 004 2 - 05 收稿日期 : 2 010- 03- 16 基金项目 : 武夷学院 2 008 年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 X W Q 08 14 ) 。 作者简介 : 程荣 ( 19 7 0- ) , 女 , 汉族 , 讲师 , 主要研究方向 : 古代文学专业 ,唐宋方向 。 第 29 卷 第 3 期 武夷学院学报 Vol.29 No.3 20 10 年 6 月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JUN.20 10 皆以茶洗涤凡心俗念,或凭借茶在世俗或官场的牵扰 中保持一份超越俗尘的孤高。与隐逸情怀相对应,唐人 注重饮茶环境的清雅简朴 ,往往临江溪 , 对青山 , 竹下 松间,与月为伴,与泉石为友,讲究品茗环境要有野趣, 因此茶诗中自然意象较多,充满林泉逸兴。 只有在幽寂 的自然环境中烹制的茶,方得茶之真味: “粉细越筍芽, 野煎寒溪滨。 … …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 [ 3 ] p 5 3 2 1 (刘 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 “ 幽期山寺远 , 野饭石 泉清。 ” [ 3 ] ] p 2 1 8 1 (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 ) , “乳窦 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 当人松影直。 ” [ 4 ] p 7 4 (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涧水茶香、 树影横斜的清雅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而又神秘 的氛围。 “拂袖霜林下石棱,潺湲声断满溪冰。 携茶腊 月游金碧,合有文章病茂陵。 ” [ 5 ] p 4 9 (杜牧《游池州林泉 寺金碧洞 》 ) 携茶出游 , 山色 、 水声 、 茶香相伴随行 , 别 有一番雅趣。 “石屋晚烟生,松窗铁碾声。 ” [ 3 ] p 9 4 5 0 (齐己 《 尝茶 》 ) 即使在自家庭院或禅寺周围烹茶 , 也清幽雅 净,深得野趣。 茶是远离尘世、不染风尘的高士的象征 , 文人 、 隐 士以茶雅志 , 以茶彰显清高的人格 ,使心灵得到净化 、 精神得以升华。 茶代表着一种清白高尚的生存状态 :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 , 率尔植荒原 。 喜随众草长 , 得与幽人 言。 ” [ 3 ] p 1 9 9 4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 )诗人政务之余,以茶 性高洁自喻,励志戒奢,除烦涤虑 , 茶仿佛有了人的灵 性,与诗人精神息息相通。 茶饮可以帮助诗人暂时摆 脱尘俗之累,保持自然、本真的状态 , 在世俗之外建立 一块清净的可以安放灵魂的桃源 : “ 惊彼武陵状 , 移归 此岩边。 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 啸竹引清吹,吟花 成新篇。 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 ” [ 3 ] p 4 2 1 9 (孟郊《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陆 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 茶道中人高风绝俗 : “ 何况蒙山 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 跂石人。 ” [ 3 ] p 4 0 0 0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即使是贵 为贡茶的蒙顶茶和顾渚春茶 ,因辗转运输 , 一路风尘 , 茶的风味受损 , 沾染了富贵俗气 , 那里比得上独眠云 石的隐者现摘、现炒、现烹之乐呢! 茶诗中还洋溢着一 种对自由人生的追求,对人的“异化 ” 的扬弃 : “ 野泉烟 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 水暮潺潺。 ” [ 3 ] p 9 1 3 0 (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 “千峰 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 [ 3 ] p 6 7 1 5 (皇甫曾《送路鸿渐山人采茶回》 )此诗更是渲染一种出 世修行的氛围,远离世俗的隐者独自承担着一种使命, 内心拥有一份迥异流俗的淡泊与执着, 这是诗人衷心 向往的嗜茶隐士的形象。 清高拔俗的诗人、 隐士以恬淡闲适的心境出入于 山林、寺院和泉流之间,流连忘返。 清幽洁净的环境与 冷静 、 淡泊的心境融为一体 , 使人们产生种种联想并 追求自省,颇得茶中真趣和人生真谛 。 对世俗生活的 疏离和超越, 也使人达到高远、洒落的人生境界。 二、以茶悟道— —— “全尔真”的茶道精神 当初盛唐一切外向的追求似乎都落空 , 所有的身 外之事都难以常保,中唐文人发现真正该做的就是不 断完善自己,使内心充盈富足。 他们从茶中发掘出“人 生 ” 、 “ 人品 ” 范畴以及整体的生活哲学 ,为人们提供一 个新的人生价值空间。 文人、 隐士在山 、 水 、 茶中找到 了精神的寄托 、 生命的乐趣 , 在茶诗中寄托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伟然屹立的人格 , 也在茶中 , 在生生不已 的大自然中,体悟人生之“道” ,天地之“道” 。 诗人将饮 茶与处世哲学相结合 ,并上升至哲理高度 ,在品茗时静 观人生 , 摒除机心 , 游心物外 , 超越红尘 , 获得一种内 在的圆满和自足,形成所谓茶道。 最早的茶道精神是陆羽创立的。 陆羽在《茶经·一 之源》中就对饮茶者提出品德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 “茶之为用 ,味至寒 ,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 [ 6 ] p 2 《茶经》不仅阐发了饮茶 的养生功用 , 而且明确地将它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 。 “ 从此之后 ,中国人喝茶 ,再也不是只从解渴 、 提神 、 保 健的角度出发 ,而是上升到品茗艺术的高度 ,将品茶作 为净化心灵、沐浴灵魂的生活艺术。 ” [ 7 ]陆羽留下的茶 诗很少,却首次将品茶与人生哲学紧密相连 : “ 月色寒 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 年江草齐。 ” [ 3 ] p 3 4 9 2 ( 《会稽东小山》 )这首茶诗融入人生易 老天难老的深沉的人生喟叹。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 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惟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 下来。 ” [ 3 ] p 3 4 9 2 (陆羽《歌》 )诗中表达了自己不慕权贵、淡 泊名利的人格精神, 立志从事茶学研究, 树立茶道精 神,将身心安顿于当下,让不确定的人生化为永恒。 程 荣 :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 ·4 3· 武夷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3 期 与陆羽一起谈经论道 、 品茗赋诗的皎然等人则进 一步发展、 提升了陆羽对茶所赋予的精神文化内涵 , 把它上升到“道”的层次。 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首次提到“茶道” : “一饮涤昏寐 , 情思爽朗满天地 。 再 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 烦恼。 … … 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 [ 3] p 9 2 6 0 皎然看破红尘,枯寂落寞但于茶中获得无限生机 , “ 涤 昏 ” 、 “ 清神 ” , 是修道的门径 , 即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 一份清醒和超越。 所谓“全尔真” ,是将饮茶与顿悟大觉 联系起来 , 在茶饮中追求一种 “ 全性保真 ” 的 “ 道 ” , 即 由味茶性延伸到味人生,将茶与人的自然天性相联系 , 得到只有神仙才能完成的保全天性之道。 这种茶道精 神接近人性中“道”的本质,其中既有儒家 “ 道不行 , 乘 浮桴于海 ” [ 8 ] p 4 3 的旷达散朗 , 又有道家不拘形迹 、 自由 活泼的精神,更有禅宗清心虚灵、洒脱无执之觉悟。 诚 如尹邦志在《茶道“四谛”略议》中所说 , 中国茶道可分 为贵族茶道 、 雅士茶道 、 禅宗茶道和世俗茶道 , [ 7 ]那么 陆羽、皎然等人倡导的就是一种雅士茶道与禅宗茶道 的混合。 旨在艺术欣赏、参禅悟道,追求博雅、智趣、深 远的哲理精神,强烈地追求超脱于世俗 。 儒家教人应 当 “ 志于道 ” , 应该追寻理想 , 可是美好的理想在严酷 的现实面前可能落空 , 青春年华也不等人 , 于是一种 追求不到的悲哀成为人生至痛 。 人们常常因此而沮 丧 , 但诗人仍抓住人生美好的事物 , 让留住春天芬芳 的茶不断唤起生活中美好的感受 。 “ 中国茶道追求道 之真 , 追求情之真 , 追求性之真 , 在品茗和茶事过程 中 , 做到放松自己 , 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 灵,放飞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的境地。 ” [ 9 ]艰难 的人生境遇不能磨灭诗人内心对真 、 善 、 美的追求 , 他 们在茶饮这一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 奥秘 、 人生的哲理 , 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 、 陶冶情操 、 品味人生 、 参禅悟道 , 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 锻炼,从而悟道、行道。 品茶从疗疾健身 、 解渴提神的 自然物质功能,在陆羽、皎然等人的提倡下 , 走向社会 精神功能,并上升到哲学高度,成为为人处世之道。 此后爱茶的诗人一直保持着这种可贵的体道精 神。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在咏茶诗中享有崇 高的地位。 卢仝一生坎坷, 忧愤苦恼但从茶中寻得自 拔之道,通过饮茶破孤闷、涤昏寐、 清心神 、 散怨气 、 通 仙灵,进而得道全真。 与皎然的 《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 一样 , 两诗都注入了多层次的丰富的人生感受 , 都有 一股看破俗尘 、 追求超脱的悒郁不平之气 , 流露着一 种率真之气 , 一种坦荡正直的人格独立精神 , 一种对 险恶 、 虚伪社会的摒弃 , 表现出求道之人历经坎坷后 可贵的超越红尘、心游物外的旷达情怀。 更可贵的是, 七碗茶诗没有忘怀民间疾苦 , 有一份儒家仁民爱物的 宽厚胸怀。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 : “ 竟陵西塔寺 , 踪 迹尚空虚。 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 草堂荒产蛤,茶 井冷生鱼。 一汲清泠水,高风有余味。 ” [ 3] p 1315 昔日烟火 袅绕的陆羽茶泉 , 如今已是人去寺空 , 井冷草荒 。 然 而,从茶井中汲一桶水上来, 依然是甘香隽永 , 余味悠 长! 全诗寄寓了作者对茶圣陆羽人品的仰慕 , 对陆羽 茶道之风的追寻。 陆龟蒙《煮茶 》 : “ 闲来松间坐 , 看煮 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余精爽健,忽似 氛埃灭。 不合别观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但宜窥玉札。 ” [ 3] p 7 14 5 进入茶禅 一味的境界 , 就不该翻看功名利禄之书 , 否则才叫大 煞风景 , 只宜边品茶边阅读道家著述 , 保持超然的求 道之心。 司空图《即事》 : “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只 留鹤一枝,此外是空林。 ” [ 3] p 7 2 5 3意境静美而空灵,心灵 只有在清空中才能真正持守鹤之昂昂独立精神 , 从而 保持莹洁的道心。 刘真《七老会诗·咏茶 》 : “ 山茗煮时 秋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 临阶花笑如歌妓,傍竹松声 当管弦。 虽未学穷生死诀,人间岂不是神仙。 ” [ 3] p 5 2 6 4 即使没有悟透生死 , 也要抓住当下 , 享受一杯清茗带 来的神仙般的愉快, 保留一份超然独立的美好情怀 。 人们通过茶饮忘却世间烦恼 、 追求生命内在的圆满 , 从而体悟人生之道,这是茶道中人应有的情怀。 三、以茶合德— —— 清雅、简淡、高远的诗境 唐人生活空间是广阔的 , 诗人的心灵和精神更为 广阔。 尽管“安史之乱”后诗歌创作 “ 气骨顿衰 ” , 但诗 歌中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盛唐诗歌那种浑然一体的 兴象韵味 , 茶诗多以韵为主 , 多阔大之境 , 高远之思 , 表现出清雅、深远、空灵的美学风貌。 茶诗是饮茶艺术 活动的一种审美创造,是从物质享受达到精神愉悦以 及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创造。 唐茶诗努力为我们营构山 、 水 、 茶所构成的空灵 ·4 4· 淡远境界 , 韵律和谐 , 流溢着一种恬淡若水的宁静和 高雅脱俗的情思。 除了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和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 , 两诗都注入了一股活 泼流走之势,充满豪宕之气 , 运笔挥洒自如 , 富有激情 和想象力,其他茶诗大都有一种宁静淡泊之美 。 杜甫 的 《 重过何氏五首 》 其一 : “ 落日平台上 , 春风啜茗时 。 石阑斜点笔,枫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 , 蜻蜓立钓丝 。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 [ 1 0 ] p 1 6 7 一片兴会胸臆语,闲 适愉悦的心境、朴素的生活情景令人赏心悦目,使人产 生阵阵温暖的回流,感受到生活之美 , 诗境高雅清逸 。 茶最易诱发诗意,无论哪种艺术形式与茶融合,都可以 使人脱俗近雅: “ 琴里知闻惟 ‘ 渌水 ’ , 茶中故旧是蒙 山。 ” [ 1 1 ] p 8 5 2 (白居易《琴茶》 )抚琴品茗的清闲雅静将人们 带入率真、和美的诗境中。 “生拍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 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 [ 3 ] p 4 1 2 8 (刘 禹锡《尝茶》 )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 寄与爱茶人。 ” [ 1 1 ] p 3 3 3 (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 )诗人独 自赏清影、品清茶、识清味 , 清雅的诗境流露出恬淡洒 落的胸襟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 一切多余的不必要的东 西都像渣滓一样被过滤掉了 , 只剩下一片澄明宁静的 心境。 唐代文人追求的是一种返璞归真、 健康自然的茶 文化,注重饮茶时的精神享受,因此不屑于将琐事微物 写入诗中,即便是表现个人生活小天地的茶诗,也简约 有致,意境浪漫而开展。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 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 [ 3 ] p 2 6 8 8 (钱起 《与赵莒茶宴》 )诗人以茶涤尽凡心俗念 , 在山水茶 、 天 地人的冥合中 , 以茶悟道 , 疏落的景致勾勒出淡淡的 诗境,流露出诗人出入山林寺院泉流间那种恬淡闲适 的心境。 崔道融《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二首 》 : “瑟瑟 香尘瑟瑟泉 ,惊风聚雨起炉烟 。 一瓯解却山中醉 ,便觉 身轻欲上天。 ” [ 3 ] p 8 2 1 0 短短的四句,有声、有色、有香,有 感受,意境幽美、空灵,透露出一种超越尘俗的理性和 诗意 , 一种包容宇宙的智慧。 “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春 泉?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 [3 ] p 9 1 9 2 (皎然《访陆处士 羽》 )语短情长, “意远语疏,皆为佳作。 ” [1 2 ] p 4 7 9 (李稀声《李 稀声诗话》 )茶成为一种导向内在和谐、自适的媒介,它 的甘醇、苦涩、香醇、雅静使人联想到人生的况味。 相比 之下,宋代茶诗描写过于精细,反见小家子气。 唐代茶诗追求与自然的高度契合 , 诗境高远 , 从 自然环境到人的内心世界都不受任何局限和压抑 , 向 外 、 也向内无限扩展开去 , 简约的景致中所展开的空 间、时间范围极广泛。 诗人呼吸吐纳与宇宙息息相通, 淡淡的茶香中包蕴了大自然的情趣 : “ 仙翁白扇霜鸟 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 杳冥。 ” [ 4 ] p 7 4 (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袅袅茶香中, 诗 人的精神与山水林泉 、 与道家的修炼导引 , 在几许禅 意中高度契合 , 融为一体 , 刹那间产生从短暂通向永 恒 、 从有限通向无限的奇妙而愉悦的感受 , 产生一种 宁静致远的效果。 “ 觥船一棹百分空 , 十岁青春不负 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 [ 5 ] p 6 0 (杜牧《题 禅院》 ) “偶与息心侣,忘归才子家。 玄谈兼藻思,绿茗 代榴花。 岸帻看云卷,含毫任景斜。 松乔若逢此,不复 醉流霞 。 ” [ 3 ] p 2 6 2 7 ( 钱起 《 过长孙宅与郎上人茶会 》 ) 诗人 心驰广宇 、 神交自然 , 把广阔的世界纳入狭小的诗境 中 , 从具体 、 有限的茶事中体味抽象 、 无限的超越境 界。 随风飘散的袅袅茶烟与怡然平静的内情 , 在几分 禅意中泯合无间,诗人通过品饮达到心灵上的淡泊和 愉悦,在一种寂静得近乎落寞的情绪中得到一种超脱 乃至崇高的意味。 唐人将自我放到宇宙 、 历史的大背景下去描绘 、 思考,诗境于平淡简朴中流溢着宇宙中生生不息的生 气,散布着生命因成熟圆满而表现出的自圆自适。 “故 通于天地者,德也。 行于万物者,道也。 ” [ 1 3 ] p 6 9 茶和自然 山水一样,以自觉的审美对象进入他们的视野 ,成为体 道、悟道的媒介,成为沟通自然与心灵的契机 。 “ 孰能 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 [ 1 4 ] p 8 如此体道之心灵既是 宁静的 , 又是活泼的 : “ 在动荡中安静下来而慢慢澄 清 ” , “ 在安定中生动起来而慢慢的活泼 ” , “ 所以才能 与万物同运行,永远收到去故更新的效果。 ” [ 1 5 ] p 8 0 诗人 澄心静虑,在茶诗中倾注了对生命特有的关注 、理解和 热爱, 并注重对自由思想和浪漫情绪的培养和把握 , 从而心旷神怡 , 达到内心淡定 、 充盈 、 “ 足乎己无待于 外” [ 1 6 ] p 1 2 1 (韩愈《原道》 )的审美境界,即回归自然、参天 地造化 , 尊重自我 , 实现自我 , 与天地精神往来 , 把自 我提升到“与天地合其德” [ 1 7 ] p 1 4 的一种审美境界。 程 荣 :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 ·4 5· 武夷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3 期 结 语 茶作为物质和精神载体 , 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情 趣 、 生活艺术 、 哲学思想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都有着 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人重的是饮茶过程中最自然 的东西 , 最洋溢着生活之美 , 最体现生命之乐的东 西 。 ” [ 18 ] p 2 4 1人在茶与自然的妙契中快乐自足 , 得鱼忘 筌,体现的是中国人独有的“乐生” 精神 , “ 这既是一种 完整的哲学境界,又是一种健康的民族精神。 ” [ 18 ] p 2 4 0茶 文化从唐代开始成为中国人一种独特的生活艺术 , 茶 文化特有的审美情趣酝酿于唐,完善、成熟于宋。 宋代 茶诗基本上沿袭并整合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 , 既脱 俗又入俗 , 既有清高超旷的人格追求 , 又有脉脉的人 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 更注重雅静 、 闲适 、 淡泊诗境的营造,并进一步文人化。 其后,中国茶诗再 也没有超越唐宋的藩篱。 可以说 , 唐代茶诗奠定了中 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 , 反映了中国人 独特的生活之美 、 生命之乐 , 传达出中国人自足自适 的人格气质, 并昭示了中国文人共同的价值取向 : 无 论外在环境能否成就事功 , 都要努力持守生命内在的 圆满、自足与自适。 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方闲情,是中国 文人特有的生命关怀和审美情趣。 中国文人就是通过 包括茶饮在内的种种艺术形式 , 陶冶个人情操以达到 人格的完善 ,并由此造就群体中的一种协调 ,以期达到 社会的完美与和谐。 参考文献: [ 1] 王琦 .李太白全集 [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 7 7 . [ 2 ] 李泽厚 .美学三书 [ M ]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 19 9 9 . [ 3] [清 ]彭定求 .全唐诗 [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 6 0. [ 4 ] [清 ]曾益等 .温飞卿诗集笺注 [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 8 0. [ 5 ] 陈允吉 .樊川文集 [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 7 8 . [ 6 ] 陆羽 .茶经 [ M ]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 006 . [ 7 ] 尹邦志 ,杨俊 .茶道 “ 四谛 ” 略议 [ J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 科学版 ) , 2 007 ( 3) : 12 - 16 . [ 8 ] 杨伯峻 .论语译注 [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 8 0. [ 9 ] 温孟孚 , 关剑平 .道教文化与唐代茶诗 [ J ] .浙江树人大学学 报 , 2 007 ( 04 ) : 8 6 - 9 1. [ 10] [清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 7 9 . [ 11] 喻岳衡 .白居易集 [ M ] .长沙 :岳麓书社 , 19 9 2 . [ 12 ]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 (卷下 ) [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 8 0. [ 13] 王先谦 .诸子集成 .庄子集解 [ M ] .上海 :上海书店 , 19 8 6 . [ 14 ] 王弼 .诸子集成 .老子道德经 [ M ] .上海 :上海书店 , 19 8 6 . [ 15 ] 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 M ]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006 : 12 . [ 16 ] 钱仲联 ,马茂元 .韩愈全集 [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 9 7 . [ 17 ] 刘大钧 .周易集解 [ M ] .成都 :巴蜀书社 , 2 004 : 5 . [ 18 ] 旭烽 .大象无形— —— 我看中国人品茶 [ A ] .余悦 .茶理玄思 [ C ]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 2 002 : 2 37 - 2 4 3. S t u d y o n A e s t h e t i c s o f i n t h e T e a P o e t r y T a n g D y n a s t y C H E N G R o n g (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W u y i U n i v e r s i t y , W u y i s h a n , F u j i a n 35 4 300) A b s t r a c t : T e a p o e t r y b e g a n t o f l o u r i s h i n t h e T a n g D y n a s t y . B y t h e t e a , p o e t s e x p r e s s e d t h e i r a m b i t i o n , p e r f o r m e d r e c l u s e f e e l i n g s w h i c h b e y o n d s e c u l a r ; c o m p r e h e n d e d “ r o a d ” w h i c h p u r s u i t " f u l l o f t e m p e r a m e n t a n d f i d e l i t y " ; c o n s i s t e d t h e “ E t h i c s ” , c o m p o s i t i n g e l e - g a n t , s i m p l e a n d h i g h - l o n g p o e t r y r e a l m . T e a p o e m s o f t h e T a n g D y n a s t y l a i d t h e b a s i c l i f e m o o d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t a s t e o f C h i n e s e t e a c u l - t u r e , r e f l e c t i n g t h e l i v e s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 s u n i q u e b e a u t y , t h e h a p p i n e s s o f l i f e , s h o w i n g n o b l e a n d a d a p t i v e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 t u r e , a n d d e m o n s t r a t i n g t h e v a l u e a n d p h i l o s o p h i e s o f t h e a n c i e n t l i t e r a t i . T e a p o e t r i e s h a v e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r o l e t o s h a p e t h e n a t i o n a l s p i r i t , t o h a r m o n i z e t h e s o c i a l . K e y w o r d s : t e a p o e t r y ; r e c l u s e ; t e a r o a d ; p o e t r y r e a l m ; a e s t h e t i c s ·4 6·
本文档为【中国茶文化论文: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258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1-13
浏览量: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