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

举报
开通vip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 141 2010.11体育文化导刊 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 蒋东升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南宁 53000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发展进行回顾。体育测量评价在体育领域有广泛的运 用,新中国学校《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我国《体育测 量与评价》课程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后,目前逐渐被边缘化。 关键词:体育原理;体育学科建设;体育测量与评价 作者简介:蒋东升(1968-),男,广西桂林人,硕士,副教授,硕...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
141 2010.11体育文化导刊 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 蒋东升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南宁 53000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发展进行回顾。体育测量评价在体育领域有广泛的运 用,新中国学校《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我国《体育测 量与评价》课程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后,目前逐渐被边缘化。 关键词:体育原理;体育学科建设;体育测量与评价 作者简介:蒋东升(1968-),男,广西桂林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人 文社会学研究。TEL:0771-3260115。E-mail:dongsheng.j@163.com。 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源于美国的教 育测量。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起步较晚,大约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引入。 《体育测量与评价》进入学校教育体系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已成为指导体育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必备 学科。目前,关于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发展史 几乎空白,收集学科发生、发展史料,有助于把握体 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规律。 一、《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出现的背景 我国人体测量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解放前,我国 的人体测量工作主要由外国传教士进行,我国的人类 学、卫生工作者亦曾进行过地区性的人体测量工作, 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测量,则只在清华大学等少 数学校进行 [1]。由于测量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样本量、样本选取等 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参考意义不大。解放后,党和国 家历来十分重视增强人民体质问题。1952 年,毛主席 在中华全国体育大会上为新中国体育题词:“发展体 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确立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 性质、任务、方向和宗旨。学生体质是国民体质的重 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在 70 年代 以前,从未对学生进行过体质与健康方面的、全国性 的调查研究工作,对全国范围内的学生身体发育、健 康状况等问题几乎一无所知。1979 年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和团中央在江苏省扬州 市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与 会代表达成了一项共识:“衡量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 根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学生体质的增强”。在这种背景下,1979 年,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等三部门组织相 关部门,对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所在 地城市和郊区农村学校青少年的体质进行了调查,共 调查了 1210 所学校 18 万余名 7~25 岁学生,这是我 国首次大规模、有组织的青少年(学生)体质调查 [2]。 1979 年对 16 省市学生体质调查是在缺乏技术骨 干、没有完整的、可供参考的测试模式和样板等极为 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通过调查积累了丰富的 资料和数据,也为进一步开展体质监测工作培养了技 术骨干队伍、积累了组织工作经验。调查人员一方面 认为我国非常有必要对学生的体质进行长期监控;另 一方面,也深深地感受到,我国在体质调查方面相关 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非常薄弱、人力资源有限且水平 很低。1979 年学生体质调查后,有关学生体质测量、 评价等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如测量指标的选取、测量的方法、评价常模、测量的 信度、效度以及调研队伍专业水平。在这种背景下, 相关专家认为,非常有必要在体育专业开设《体育测 量与评价》课程,以促进我国体质测量的相关理论与 实践的发展。 二、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展概述 (一)国民党统治时期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 展状况 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大约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从国外引进,其教学目的任 务、教学内容等受美国、日本、前苏联的影响较大。 国民党统治时期,我国一些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学校 142 曾开设此类课程,如国立中央大学体育系、北平师范 大学体育系、东亚体育专科学校等,各校的课程名称 不一,国立中央大学体育系和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定名 为《人体测量学》,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则以《体育 测验》定名,但内容还比较肤浅。1933 年 7 月,由北 平立达书局出版的方万邦先生编著的《体育原理》一 书有“体育的测验及测量”章节,这是 1927 年 7 月 至 1937 年 7 月有统计的唯一有体育测量方面内容的 教学参考书 [3]。 (二)新中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展状况 1. 起步阶段 解放初期,北京师范大学曾开设过《体育统计与 测验》的课程,但不久便取消了测验的内容 [4]。此后,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我国的教学与研究中断了近 30 年。 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我国少数高等院 校才陆续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开设这一课程。 1979 年 由 国 家 教 委、 国 家 体 委、 卫 生 部 等 组 织 相关部门进行的全国性学生体质调查,促进了《体育 测量与评价》课程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中的开设。国 家教委将《人体测定》列入 1983 年颁布的教学计划 名录,《人体测定》成为与田径、篮球、排球、足球、 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并列的九门 骨干课程之一。1984 年,编审会纪要将《人体测定》 课程名称改为《体育测量学基础》 [5]。 由于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在新中国教学和研究中 断了近 30 年,一方面师资非常匮乏,另一方面无现 成的教材,甚至缺乏可借鉴的资料。所以这一阶段主 要 任 务 是 培 训 教 师 和 酝 酿 编 写 教 材。80 年 代 初, 在 国家教委的支持下,东北师范大学举办了新中国首个 《人体测定》学习班,全国不少体育院、系派员参加。 1982 年,陈骏良、杨廼军等人在广州体院举办了《体 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全国学习班和广东省教师进修班, 并就课程作用、教学内容、课程学习等进行了教学经 验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和调查研究 [6]。之后,国家教委委托东北师 范大学编写相关教材,东北师范大学向全国相关高等 学校发出编写教材的邀请函,贵州师范大学、山西大 学、福建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师范 学院应邀参加 [7]。1982 年,由陈骏良编译引进了美国 的《体育测量与评价》,这是新中国体育测量评价方 面重要译著,对中国《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建设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快速发展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至 90 年代末,是我国体育 测量评价学科快速发展时期。 首先,各类教材及相关出版物迅速填补了相关领 域的空白,逐步建立起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 的 雏 形。1984 年, 北 京 体 育 学 院 组 织 翻 译 了 美 国 的 《 体 育 教 育 中 的 评 价 》、 日 本 的《 体 力 测 定 与 评 价 》、 前苏联的《运动计量学》等专著,丰富了我国体育测 量与评价学科的资料。1985 年邢文华、李晋裕等正式 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体育测量的专业教学参考书 [8]。 1987 年北京高教出版社出版由陈骏良主编、国内第一 本经国家教委审定的《体育测量学基础》教材。同年, 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教 材 科 编 印 了 由 该 院 赵 秋 蓉 等 编 著 的 《体育测量评价》教材,该教材于 1992 年由陕西人民 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1990 年《人体测量与评价》经 国家教委审定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正式教材,由高等教 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 年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了陈骏良专著《体育测量与评价》。1995 年人民体育 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院校通用《体育测量评 价》教材,同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 一部体育教育专业专科《体育测量与评价》指定教材 [9]。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还出版了薛留成主编的《体 育测量与评价》;刘星亮、陈兴胜等编著的《体育测 量与评价》;叶国雄著《体育实用测量学》;杨廼军等 编著的《体育测量学》等相关教材和专著。 其次,《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在体育院校及体 育系、科的开课率和课程在体育学科中的地位得到了 充 分 肯 定。1985 年, 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成 立 了 专 业 教 研 室。此后,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亦从国外引 进相关学科内容 [10],逐渐建立起适合我国体育事业发 展的学科体系。我国其他体育院校和其他类院校体育 系、科也陆续将《体育测量与评价》纳入教学计划, 并成为主干课程或必修课程。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院校已开始培养本学 科的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专门人才,在学科培养层 次上走在同行前列。 3. 被边缘化阶段 21 世纪初,随着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调整,《体 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也由原先的骨干课程或必修、主 干课程被调整为目前的任选课程。我国高校课程体系 调整后,《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教学学时亦由原 来的 58~78 学时减少到 16~22 学时。对于教师来说, 教授既包括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亦包括身体 形态、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运动技术、学校体育等测量与评价内容的课程,显然 力不从心。与 20 世纪 90 年代相比,学科发展状况如 落日西沉、江河日下,学术成果偏少,教材建设滞后, 大多数版本的教材使用已达十几年之久,课程逐渐被 边缘化。 三、目前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 (一)缺乏本土的评价标准 众所周知,不同人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群的身 143 体形态、素质、机能、心理等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即 使是同一人种但处于不同地区,如我国南方与北方、 城镇与乡村人群,体格体形、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 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起本土的评价标准,绝大多数 评价方法是沿用国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对我国体 育测量评价的受试群体进行评价时,套用国外的评价 标准,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性学科性质的 矛盾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 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教学仍停留在课堂上满堂灌 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 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跨学科性与课程知识体系的矛盾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综合性、跨门类的学科, 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体育各门学科以及计算 机等学科有密切联系。如何处理好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是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完善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展展望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 基本理论与方法,在体育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新中 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在我国虽然只有 30 年历 史,但是,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建立起 学科的课程体系雏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体 育测量与评价》学科提炼教育学、体育统计学、计算 机科学、生物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科学方 法,已融合多学科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并广泛运用于 体育领域,促进了体育学科的发展。可以说,体育领 域的理论与实践,离不开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基本 理论与方法,它已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一门必备学科。 2009 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材建设研讨 会在海南举行,与会学者就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 了探讨,并就加强《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地位提出 呼吁。相信随着体育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们的生活与体育的关系日益密切,相信体育测量与 评价学科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7]《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M].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90:3,1. [2]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 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 2000:22~28. [3] 罗时铭,赵华,主编.中国体育通史(第四卷)[M].人民体育 出版社, 2008:99~110. [4]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小组.对《体育测量与评价》 课程建设的探讨[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84(2):35~37. [5] 陈骏良.体育测量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J].广州体育学 院学报, 1984(2):35~37. [6][10]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测量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 出版社, 2005:7~8. [8] 孙庆祝,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13. [9] 谭平平,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5:1,2. [11] 薛留成,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M].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 [12] 刘星亮,陈兴胜.体育测量与评价[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7. [13] 叶国雄,等编译.体育实用测量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3. [14] 杨廼军,黄洪.体育测量学[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 [15] 陈骏良,编译.体育测量与评价[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本文档为【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738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1-12
浏览量: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