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锡市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无锡市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举报
开通vip

无锡市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1 锡委发〔2009〕36 号 中共无锡市委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城市 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区委,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党组(党委), 市各人民团体党组,市各直属单位党委: 现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印 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 五”普法规划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 体举措,是依法治市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是促进地方法 治建设、提高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对...

无锡市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1 锡委发〔2009〕36 号 中共无锡市委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城市 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区委,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党组(党委), 市各人民团体党组,市各直属单位党委: 现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印 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 五”普法规划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 体举措,是依法治市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是促进地方法 治建设、提高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 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法治城市创建的全过 程,通过法治城市创建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有效 2 保护人民群众实际利益,巩固党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领导,促进 无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 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服务。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 协和政法机关要加强领导、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互为促 进的工作格局。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认真组织实施,及时 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有 序推进。 中 共 无 锡 市 委 2009 年 4 月 10 日 3 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 一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一当 好、三争创”目标的有力保障。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 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省依法治省领 导小组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部署 要求和市委《法治无锡建设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就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 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围绕事事有法 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法治建设目标,努力把 我市建成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规规章健全有效、市场运行开 放有序、公共管理高效规范、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的法治先进区 域。 创建活动的工作原则: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4 的核心领导作用。 2、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突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 宣传三项重点,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促进 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保障作用。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大力办实事、着力求实效,努力使创建成果惠及于民。 4、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类指 导、统筹推进,从我市实际出发,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5、必须坚持创新实践。切实把创新作为加强法治建设的 强大动力,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效,推出 新举措,以持续不断的创新实践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 展。 二、创建目标 法治城市创建以法治县(市、区)创建为基础,以深化 “法治无锡”建设系列创建活动为重点,条块并举,点面结 合,全方位推进。2009 年上半年进行统筹规划,出台创建意 见、明确创建思路,做好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动员部署工 作,并全面组织实施。 创建活动的基本目标:力争到2012年基本达到依法执政能 力更加适应法治城市的要求、依法行政水平更加适应法治政府 要求、公正司法水平更加适应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法制宣传 教育效果更加适应法治精神的要求、社会管理手段更加适应依 5 法治理的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进一步 落实,教育、预防、监督、奖惩并重的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 善,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四年的努 力,建成一批法治县(市、区),使我市率先进入法治城市创 建工作先进市的行列。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1111、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党委重大决策通过法定 程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决策的 规则和程序,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推进重大决策听 证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规范听证程序,听证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要向社会 公布;建立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 审查不合法的,不得作出决策;坚持重大决策集体决定制度, 建立重大决策实施后情况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 的问题;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2222、进一步加强党的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民主制度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 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扩大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畅通 党内民主渠道;积极推行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继续推进并不 断完善“公推竞岗”的方式选拔领导干部,推进干部人事工作 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有序推进市(县)区、镇党代会代表常任 制,探索建立党代表提案、回复、质询制度,充分发挥党代会 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落实 6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 度、谈话诫勉制度。 333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实现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 权、任免权行使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畅通人民群众依 法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与监督的渠道;充实一 线群众代表,优化人员结构。 444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度。度。度。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的协商制度,坚持“三在前、三在 先”原则,努力做到先协商,后决策。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监 督;积极推进优秀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制 度化、规范化。 5555、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纪检监察机 关依纪依法办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 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各项法定职权。 (二)加强地方立法,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1111、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稳 定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地方立法更好地适应经济 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立法价值取向上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 上,在立法的内容上着力于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 题,在立法程序上突出公众有序参与,努力使地方立法更好地 反映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全 7 市人民的根本利益。 2222、突出地方立法特色。、突出地方立法特色。、突出地方立法特色。、突出地方立法特色。适应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 发展的需要,做到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立法并重,突出促进发 展方式转变、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制度建设,改善民生、 保障公众权益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强社会管理、改进公共服务 方面的制度建设,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建设。 对于国家和省尚未立法而又迫切需要以法规进行规范的领域, 迫切需要以法律手段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大胆探索,以创制 性立法解决新问题;认真开展立法实效评估,适时修改或废止 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不适应改革发展实际或与上位法相抵触 的地方法规规章。 3333、注重地方立法质量。、注重地方立法质量。、注重地方立法质量。、注重地方立法质量。建立健全立法调研、协调、决 策、审议机制,增强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专家咨询 制度,创新立法草案起草机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及其专业人 士参与地方立法草案的起草、调研、论证;坚持“开门立 法”,建立健全立法听证制度,完善立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制 度,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方式和途径,使地方立法更 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保障民权、维护民利。 4444、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 和发布程序,未经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并经集体讨论决定 的,不得发布施行;未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 政管理的依据。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 8 建立受理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 建议的制度,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发现有与法律、法规、规章 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 坚决予以纠正。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及时向社会公 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 的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三)严格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111、严格行政执法。、严格行政执法。、严格行政执法。、严格行政执法。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 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完善行政执 法程序,依法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 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接受群 众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行为,对法律、法规、规章规 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条款进行梳理,根据经 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量化,并将细化、 量化的行政裁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予以公布、执行;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 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 算予以保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纳入 预算管理。 2222、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落实“两集中、三到位”,加快实现“四网一联”,进一 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 率,建立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 9 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或征用等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 促进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 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 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积极推进 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收费行为,减轻企业和 社会的负担。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教育,强化政治和业务培训,确保行政执法人员严格、公正、 文明执法。 3333、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 性审查制度,严禁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履行行政执法职责; 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 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依法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充分发 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 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全面 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 作制度,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政务公开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建 设,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 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监督权。 4444、规范公共管理服务行为。、规范公共管理服务行为。、规范公共管理服务行为。、规范公共管理服务行为。建立健全城市依法规划、建 设与管理的体制机制,依法规范城市文化教育、医疗服务、公 共卫生、交通安全、商业网点及通讯、水电气等服务行为;尊 10 重和保障各社会群体的利益,依法及时有效解决土地征用、房 屋拆迁、企业改制、社会保障、卫生安全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突 出问题;健全外来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组织网络,推 进“新市民安居乐业工程”,依法保障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在劳 动保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工资待遇、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健全城市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类 突出公共事件,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 1111、扎实推进司法工作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司法工作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司法工作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司法工作机制改革。切实贯彻中央转发的 《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 的意见》(中发〔2008〕19 号),按照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 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要求,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从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 高度出发,以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突出问题为 重点,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深化工作机制改革,为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司法保障。 2222、规范司法行为。、规范司法行为。、规范司法行为。、规范司法行为。以基层司法部门和热点岗位为重点, 进一步深入开展司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审判、检察 工作规律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办案流程管理、案 件质量评查管理和法官、检察官业绩考评管理,严肃查处违法 违规办案等行为,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落实公开制 度,不断深化审判、检务、警务和狱(所)务公开,增加司法 11 透明度;加强司法信息化建设。 3333、健全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正确发挥诉讼监 督职能作用,优化诉讼监督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好畅通申诉渠 道与防止无限申诉的关系,坚持依法纠错与维护既判力相统 一;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 (五)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法治意识 1111、健全运行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保障机制。、健全运行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保障机制。、健全运行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保障机制。、健全运行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保障机制。突出加 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加大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培 训和考核力度,把法律知识水平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任命、使用 和任职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社会 “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 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的制度, 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大力加强对农民、 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知法守法的自觉 性,提高他们的维权和防范意识;建立和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目 标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实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管 理,做到责任明确,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评估;把普法经 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加大投入,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 利进行。 2222、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基本法律为重点的全民法、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基本法律为重点的全民法、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基本法律为重点的全民法、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基本法律为重点的全民法 制宣传教育。制宣传教育。制宣传教育。制宣传教育。落实普法规划,深化宪法的宣传教育,树立宪法 权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公民的 12 学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培育和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民 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 内容,坚持开展“法律六进”、“普法示范点创建”、 “12·4 法制宣传日”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媒体法制宣 传工作,在电视、广播、报刊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专 题,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网络法制宣传,发挥 现代网络传媒优势,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 3333、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办 好每年一届的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结合普法宣传教 育,在市(县)区和有条件的镇、街道办好法治讲坛,在村、 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讲座;抓好法治文艺的研发推广工 作,丰富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法治文艺活动。深化“法治 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在镇(街道)和村(社区)建设 一批法治文化广场、公园、街区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每年命 名表彰一批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六)加强经济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111、全面规范市场秩序。、全面规范市场秩序。、全面规范市场秩序。、全面规范市场秩序。紧贴企业和群众需求切实整顿规 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传销行为、各种商业欺诈 和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欺诈行为;依法打击缺斤短两、囤积居奇、串通涨价、 散布虚假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严肃查处商业贿赂,努 力打造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地区和“放心消费城市”;严格按 照有关技术、质量、安全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切实做到无重大 13 产品质量、工程质量问题。 222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加强商标行政保护,严厉打击 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和虚假违法广告;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 范机制和假冒伪劣、欺诈经营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置机制, 依法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 为。 3333、强化环境安全。、强化环境安全。、强化环境安全。、强化环境安全。切实贯彻落实环保和节能减排的法律 法规,健全环境安全监控和紧急处置机制,依法及时查处环境 违法犯罪行为,能耗和环保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建立企业 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制度,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综合评级,并 将评审结果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布。 4444、加强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主 体地位,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和 劳动保护措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水平。落实责任追 究制度,严肃查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5555、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无锡信用网络,加快建设信 用数据交换平台,建立信用征信系统,健全信用等级、信用监 管和失信惩戒机制。 (七)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 建设 14 1111、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实现基层自治组织民 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 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落实“四民 主、两公开”,加快村(居)民自治进程,有序推行“公推直 选”、公开选拔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公示制度,全 面实行村(居)务公开。 2222、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 动,促进基层企事业单位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完善以职代会 为基础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建 设,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向非公有制领域延伸发展,依法保 护企业正当经营权益,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3333、广泛开展基层执法评议活动,切实把群众知情权、参、广泛开展基层执法评议活动,切实把群众知情权、参、广泛开展基层执法评议活动,切实把群众知情权、参、广泛开展基层执法评议活动,切实把群众知情权、参 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提高基层执法为民、服务百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提高基层执法为民、服务百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提高基层执法为民、服务百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提高基层执法为民、服务百 姓的能力和水平。姓的能力和水平。姓的能力和水平。姓的能力和水平。 (八)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促进法律服务健康发展 1111、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律师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建 立和完善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制度;设置面向社会的司法鉴定 机构,积极发展法律援助组织;加强公证、仲裁和基层法律服 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推行法律服务人员信誉等级制,建立积 分考核制,实行公示制。 2222、规范法律服务市场。、规范法律服务市场。、规范法律服务市场。、规范法律服务市场。构建统一规范、资源共享的法律 服务市场,推进法律服务业向改革的各个领域、向市场经济的 15 各个环节、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拓展。加大法律服务市场的监 管力度,建立法律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努力提高法律服务质 量;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监督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弱势 群体的法律援助。 3333、开展各类援助活动。、开展各类援助活动。、开展各类援助活动。、开展各类援助活动。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 社会救助制度及其互相对接的运行机制,拓展和规范法律服 务,确保各类社会群体平等获得司法保护,广大公民特别是社 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九)加强平安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111、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动态环境下 有效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巡防机制,形成网络化布警、全天候监 控、整体联动、攻防兼备的社会巡防网络;加快推进镇(街 道)、道路治安卡口、重点单位、公共复杂场所、居民小区等 “五大技防工程”建设。 2222、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坚持严打方针,始 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暴力恐怖犯罪、邪教 组织犯罪的严打态势,依法打击各类新型犯罪,认真执行宽严 相济的刑事政策。 3333、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强化市(县)区和镇(街道)社 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及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 纷排查工作例会、信息研判、情况报告、领导接访、专人包 案、协调会办、督查回访、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完善人民调 16 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制度,积极探索公调对接、检 调对接、诉调对接、信调对接、纪调对接、援调对接等长效机 制,形成整体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调解”格局。 4444、进一步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各镇(街道、园区) 落实一名专职党(工)委政法委员,并按规定配备政法综治工 作人员。在镇(街道、园区)建立集综治、法治、司法、信 访、稳定、调解、流动人口管理为一体的政法综治中心,在村 (社区)建立集综治、警务、治保、调解、社区矫正等功能多 位一体的综治(警务)站,完善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作用。 深入开展“平安无锡”系列创建活动。 (十)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强化监督实效 1111、加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加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加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加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全面推行“阳光工程”,建 立健全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体制机制;构建以地方国家权 力机关监督为重点的全方位监督网络,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行 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各种监 督手段,形成监督合力。各级检察机关要全面强化对诉讼活动 的法律监督,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 2222、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加强对 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确保规范性文件与有关法 律、法规不相抵触,加强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的监督,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和严重违法的行为。 3333、强化行政监督职能。、强化行政监督职能。、强化行政监督职能。、强化行政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市(县)区政府依法行 17 政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 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等层级监督和审计、监 察等专项监督,强化对重要部门、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 督,维护行政法纪,确保依法行政。探索建立预防、教育、监 督、奖惩为一体的行政执法机制。 4444、强化民主监督职能。、强化民主监督职能。、强化民主监督职能。、强化民主监督职能。加强人民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 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推进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 化;强化司法监督职能,加强对侦查、审判和刑罚执行活动的 监督,惩治司法腐败,增强司法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 5555、强化社会监督职能。、强化社会监督职能。、强化社会监督职能。、强化社会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巡视员的作 用,定期组织法治巡视督查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 人民团体和各类群众团体的监督作用;健全举报制度和举报网 络,保障信访、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畅通社会监督渠道;积极 稳妥地开展舆论监督,健全舆论监督工作制度,保障新闻工作 者的权利。 四、考核与评估 根据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法治城市创建考评 工作由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按照推荐申报、评 审考核、命名表彰等步骤进行。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 据省定考核标准,负责对法治城市创建工作进行自查,自查情 况报市委,由市委向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申报,并接受省依法 治省领导小组的检查考核、评审。 18 法治县(市、区)的创建考评工作,参照法治城市创建的 考评表彰办法,严格评审资格,完善考评体系。市依法治市领 导小组负责对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每年检查考核一次, 每两年由市委向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推荐申报一次,并接受省 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的检查考核、评审。评定的法治城市、法治 县(市、区)及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由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 五、组织保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 室全面负责法治城市创建的组织推进工作,并充分发挥市依法 治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法治无锡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在推进 创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法治市(县、区)创建工作,由各市 (县)区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要建立健全创建 活动目标责任制,根据创建工作的要求,把创建活动的主要目 标任务分解到市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各级党 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创建“法治城市”、法治市(县、区)的 重要意义,切实把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作为 区域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部 署,明确目标要求,确保工作落实。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整体协调、分工合 作、信息互通、共谋发展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充分地调动 一切积极因素,在事关创建活动的重要领域,形成齐抓共管、 整体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合力。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作为第 19 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 解决重大问题,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注重基层群众的 创造性,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建,努力形成各方有 责、人人参与、法治共建的生动局面。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 法和法制宣传教育三项重点工作;围绕创建“法治城市”的重 点任务,深化以“规范执法示范单位”、“规范执法示范 点”、法治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诚信守法企 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为载体的法治无锡系列创建活动,把 法治建设拓宽到各领域、延伸到基层各单位;围绕社会关注、 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市和市(县)区、镇(街道) 各个层面深入推进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通过办实事显实效,让 人民群众实时分享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果。 (四)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 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意 义、任务和工作成效,宣传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典型, 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努力扩大创建活动 的群众基础,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五)认真落实保障措施。重视加强法治无锡建设的组织 机构建设,进一步落实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编 制、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加 强对法治建设工作队伍的培训,充分发挥好法治无锡建设联络 20 员的作用。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指 导,以创新务实精神推动工作落实,促进法治建设工作规范 化、制度化,确保创建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主题词:法治无锡建设 法治城市 意见 通知 (共印 200 份) 中共无锡市委办公室 2009 年 4月 10 日印发
本文档为【无锡市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86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9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1-01-07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