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帝内经脉辨病机理论初探

黄帝内经脉辨病机理论初探

举报
开通vip

黄帝内经脉辨病机理论初探黄帝内经脉辨病机的研究 《黄帝内经》脉辨病机理论初探 廖华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基教研室,南京 210046) 摘要:自从王叔和《脉经》之后,后世医家论脉大多走向了一个单纯以脉列病、列证的简单机械道路,而《黄帝内经》中的脉辨病机理论却是非常灵活的,认为脉诊应与体质、四时、经络、病证及其他诊法等多方面融合在一起,方能共同阐述疾病的病理机制和判断预后。 关键字:黄帝内经:脉辨病机:基础理论研究 脉诊出自医经一派,《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经中最完整的古籍,其包含的脉学内容相当丰富,形成了早期的脉学体系。后世脉法几乎都根源...

黄帝内经脉辨病机理论初探
黄帝内经脉辨病机的研究 《黄帝内经》脉辨病机理论初探 廖华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基教研室,南京 210046) 摘要:自从王叔和《脉经》之后,后世医家论脉大多走向了一个单纯以脉列病、列证的简单机械道路,而《黄帝内经》中的脉辨病机理论却是非常灵活的,认为脉诊应与体质、四时、经络、病证及其他诊法等多方面融合在一起,方能共同阐述疾病的病理机制和判断预后。 关键字:黄帝内经:脉辨病机:基础理论研究 脉诊出自医经一派,《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经中最完整的古籍,其包含的脉学内容相当丰富,形成了早期的脉学体系。后世脉法几乎都根源于《内经》,在《内经》脉学的基础上而各成系统。《脉经》集晋以前脉学之大成,是脉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脉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叔和《脉经》之后的脉学却走上了一个方向性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即它大多只从脉的角度论述主病,却没有从病的方面论述脉,尤其缺少将脉与证结合起来共同探讨病机,进而判断疾病逆顺转归的思路。而在《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医籍中,对脉的论述却是极其灵活的,不仅有看似固定的以脉列病的举例,更重要的是还将脉与四时、经络、体质、病证及其他诊法等多方面结合,共同阐述疾病的病理机制。笔者有感于斯,故拟此文以探讨《内经》脉辨病机的理论,略陈管见,与诸君共商。 1.体质不同,决定脉有所不同 《内经》一直十分重视区分人体的体质,认为诊病治疗,首先当辨明体质。如《灵枢·寿夭刚柔》云:“逆顺五体者,言人之骨节小大,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慓悍滑利”。说明人体的骨节,皮肉,血气和脉随体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此针对不同的体质则能做出正确的治疗。如下文接着言:“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慓悍滑利也”,充分体现了《内经》因人治宜的思想。在其他篇章与“脉之长短”相对应的也有类似描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因此如果考虑到体质的因素,那么某些脉短的人当不属于病态。 2.脉诊当与四时,经络及其他诊法相参 2.1脉诊与四时、经络结合以诊病 《内经》认为人与天地相参,脉亦当与天地相应,顺从四时。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说明人体脉象的变化是随着天地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只有顺应大自然的变化,无太过与不及,方是正常的脉象。因而,才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之谓。 经络诊法是《内经》诸多脉法中重要诊法之一,认为脉即是人体的血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便是清楚的描述,起初的脉诊法诊察的其实是人体全身经脉的搏动。因此,《内经》诊脉时常会考虑经络的因素,并与之结合,共同论述疾病的病机。如《灵枢·根结》云:“必审五脏变化之病,五脉之应,经络之虚实,皮肤之柔粗,而后取之也”。又如《素问·病能论》云:“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知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此处即清楚地解释了为何出现肺脉时会有腰痛的症状,便是因为少阴脉贯肾络肺的缘故。 2.2脉诊与色诊、尺肤诊结合以诊病 《内经》一直反对单独使用脉法来诊病,而十分注重多种诊法的结合,这些内容在文中随处可见。如《素问·移精变气论》云:“欲知其要,则色脉是以。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如此可见《内经》极其重视色诊与脉诊的结合,认为色脉相合在治疗中极为重要,是上帝所珍贵的,能够远死而近生。相反,对那些只凭脉来诊病的行为,《内经》是极其批评的。如《素问·征四失论》云:“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 《内经》强调脉应与色相顺,有怎样的色就应当有怎样的脉。由此可根据色脉的相生相胜关系,来推断病情的逆顺与死生。这对医生把握疾病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这就告诉我们,如果色脉是相生关系的,那么疾病容易好转,为顺;如果是相胜关系的,那么病情则会加重,为逆。 除了色脉相合之外,关于尺肤诊与脉诊结合诊病的内容,《内经》中亦非常丰富,常以尺肤的寒热、缓急、小大、滑涩及肉之坚脆等状态来诊察疾病。如《灵枢·论疾诊尺》云:“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通过尺肤的状态与脉的状态相结合,我们就能对某些疾病作出更准确的判断,这显然比单纯通过脉诊作出的判断可靠。 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这说明尺肤与脉通常是处于相似状态的,然而亦有二者状态不一样的时候,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尺热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 3.脉诊与病证相结合以诊病 在同一疾病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不一样的证,如此便会有不一样的脉。故而,一病可有多脉,而一脉亦可主多病。若是脉学单纯走向一条以脉列病的道路,则未免失策。且病之种类繁多,病、证、脉关系错综复杂,因此若是以脉列病、列证,则永无穷尽之日,是以掌握灵活的脉辨病机思想,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脉证相顺的内容《内经》所言不多,但却详于脉证相逆的情况,这对医者掌握危重病证显然更为有利。如《灵枢·玉版》云:“岐伯曰:腹胀,身热,脉小,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而死矣。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从上文可知,《内经》已将脉与证灵活地融合在了一起,通过脉与证的分析,从而得知疾病的预后。如果没有上述的一系列证,单出现或大或小等脉,则不足以说明任何。因此,尽管以脉列病这种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简单明了的思路,但从深处来讲,却是有它极大局限性的。 4.判断疾病的生死逆顺 4.1脉相同而证不同,病之预后不同 若同样的脉出现在不一样的证中,那么疾病的预后是不一样的。如《灵枢·论疾诊尺》云:“大便青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同样是飧泄,但前者因为是青瓣飧泄,为火居血分,病人脉小而手足寒,是为相反,为逆;后者脉虽小而手足温,脾主四肢,知脾气尚和,所以易已。 4.2证相同而脉不同,病之预后不同 若病证相同,但出现不同的脉,那么疾病的预后亦为不同。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肠澼下脓血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藏期之”, 上文所言肠澼下白沫,即是寒痢,寒汁下泄,脉沉则血气内守,故生。脉浮则血气外驰,故死。肠澼下脓血,即后世所谓的赤白痢,脉滑大则阴阳和合,血气充盛,故生;脉悬绝则内脱,生阳不升,故死。由此可知,当病证相同时,若出现不一样的脉,则反映出人体气血状况的不同,邪正盛衰的各异,从而可以判断疾病不一样的预后转归。 综上所述,可知脉辨病机在内经中不是指机械的某脉主某病之类的描述,而是通过结合体质、四时、经络、病证及其他诊法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共同阐述疾病的机理机制和判断预后.。后世发展的以脉列病、列证系列只是《内经》脉诊法的一隅,不足以代表《内经》的最高脉诊水平.。因此,充满灵动的脉辨病机思想才是《内经》的脉法精要,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5,26,30,32,58,59, 91. [2]田代华,刘更生整理.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119,145,146. [3]赵恩俭.中医脉诊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61——277.. [4]丹波元简.素问识,灵枢识,素问绍识,难经疏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69.
本文档为【黄帝内经脉辨病机理论初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21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1-06
浏览量: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