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HT1015.1-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

CHT1015.1-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

举报
开通vip

CHT1015.1-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CH/r 1015.1—.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 1部分:数字线划图 (DLG) Technical rules for producing digital products of 1:10000 1:50000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art 1:Digit~line graphs 20O7一O5—2 1发布 2007—-o7—_()1 国家测绘局 发布...

CHT1015.1-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CH/r 1015.1—.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 1部分:数字线划图 (DLG) Technical rules for producing digital products of 1:10000 1:50000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art 1:Digit~line graphs 20O7一O5—2 1发布 2007—-o7—_()1 国家测绘局 发布 . ^厶 -- 刖 罱 CH/'I"1015—2O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分为4 个部分: — — 第 1部分:数字线划图 (DLG); — — 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 (DI I); — — 第 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 — 第4部分:数字栅格地图 (DRG)。 本部分为CH/T 1015--2007的第1部分。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测绘局第二地形测量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一、马聪丽、李建利、邓国庆、刘小强、赵文普、王永红。 一 66 —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 1部分:数字线划图 (DLG) 1 范围 CH/T1015的本部分规定了I:10000、1:50000数字线划图 (以下简写为DLG)的数据 采集技术、生产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及其质量控制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1:10000、1:50o00数字线划图的采集、更新和建库。其他以数字线划图 为对象的产品制作与应用亦可按照本部分有关内容执行。 2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 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2341 1:25O0o 1:500o0 1:1o0ooo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 12343 1:25000 1:50o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I"13977 1:5oo0 1:1o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5661 1:5o0O 1:10000 1:25000 1:5o0o0 1:10o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r 1779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 (G】)S)测量规范 GB/T 18316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 GB/r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130 地形图图式 GB/T 20258.2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2部分:1:5000 1:10000基础地理信 息要素数据字典 GB/I"20258.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 3部分:1:25000 1:50000 1: 10oooo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CH/T 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T 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r lOO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CH/'I"1009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CH/T 1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栅格地图 CH/T 101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线划图 一 67 — CH/T 1015.3—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CH/T 1015.4—2o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部分:数字栅格地图 (DRG) 3 总则 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 3 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 4 3.1 产品模式及技术指标 1:10000、1:50000数字线划图 (DLG)的产品模式、规格、技术指标及质量要求按 CH/n011规定执行。 3.2 生产技术方法 1:10000、1:50000数字线划图 (DLG)的生产主要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航天遥感测 量法、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及数字线划图缩编法。 在满足成图精度前提下,可采用本规程未列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经过实践验证并 提供试验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在技术设计中作出明确规定。 3.3 生产设备要求 内业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 (包括硬件、软件),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或精度测试,符 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4 航空摄影测量法 4.1 技术准备 4.1.1 测区踏勘 对缺乏了解的测区应进行实地踏勘,编写踏勘报告。踏勘报告的编写要求及主要内容应 按 CH/'I"1004规定执行。 4.1.2 资料收集 收集测区的有关资料。内容包括: a)大地测量资料 收集测区内及其外围的国家等级 GPS点、三角点、水准点、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数 据等成果。 b)地形图资料 收集测区内可供设计、调绘以及数据采集参考使用的与成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比例尺的 地形图、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正射影像图及其相关的元数据等。 c)航摄资料 按GB/T 15661要求收集可供测区测图使用的航摄资料。包括: 1)航摄底片、像片或数字影像数据; 2)测区航摄略图,包括航摄分区划分、航线分布、图幅分幅; 3)测区影像结合图; 4)航摄仪鉴定表; 5)航摄质量验收报告; 6)其他有关资料。 d)其他辅助资料 一 68 — 收集测区内其他辅助资料,如行政区划、地名等各种专题信息资料。 4.1.3 资料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a)了解国家等级GPS点、三角点、水准点的分布、等级、完好程度、采用的坐标系统 以及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数据韵精度及其分辨率等信息,分析利用的可能性并明确利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b)查看地形图、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正射影像图等资料的覆盖范围、测 制单位、成图年代、成图方法,采用的标准及其数学基础等,分析并明确有关资料的使用方 法及可供使用的程度; C)查看航摄成果验收报告 ,分析航摄资料的基本情况,包括航摄单位、航摄时间、航 摄比例尺、航高、航线方向、重叠度、航摄分区范围、航摄仪参数、航摄资料鉴定结论等, 重点查看下列内容: 1)飞行质量 航偏角、航线弯曲、航高差、像片倾斜角、航向与旁向重叠度以及航摄比例尺、相对航 高等参数是否满足 GB/'I"15661的相关规定,是否需要采取特殊补救措施。 2)影像的质量 — — 常规航摄获取的影像质量是否满足 GB/r 15661的相关规定; — — 数码航摄获取的影像质量除了满足GB/T 15661的相关规定外,影像地面分辨率是 否满足表 1规定。 表 1 影像的地面分辨率 单位为米 成图比例尺 1:1OOo0 1:50000 影像地面分辨率 40.5 41.5 3)航摄仪鉴定资料质量 框幅式胶片航摄仪的框标坐标、像主点坐标、自准直点坐标、检定主距、径向畸变差等 航摄仪鉴定资料是否完整、可靠。 d)分析其他相关资料,查看专题图件、辅助资料的现势性与可靠性,分析其中哪些信 息可以利用。 4.1.4 技术设计 根据项目总体要求及踏勘报告,拟订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编写项目设计书;根据项目 设计书所确定的技术方案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专业设计。项目设计书、专业设计书的编写要求 及主要内容按 CH/T 1004规定执行。 4.2 作业流程 4.2.1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作业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主要包括像片控制点 (下简称像控点)测量和像片调绘等工作内容。 a)像控点测量作业流程 像控点测量作业流程见图1。 b)像片调绘作业流程 像片调绘作业流程见图2。 一 69 — 图 1 像控点测量作业流程 图 2 调绘作业流程 4.2.2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主要包括影像扫描、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定向建模和 DIG数据 采集。 a)影像扫描作业流程 影像扫描作业流程见图3。通过数码航摄相机获取的数字影像直接用于下道工序,不经 过此流程。 ·- -— — 70 ·--—— 图3 影像扫描作业流程 b)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加密作业流程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加密作业流程见图4。 图 4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加密作业 C)定向建模作业流程 定向建模可采用下列作业流程: 1)分步定向建模法作业流程 立体像对影像进行分步定向建模流程见图5。具体有 4种情况: — — 不利用空三数据,按常规的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的流程建模; 一 71 — — — 利用空三数据,可采用不同阶段的数据文件导人,进行建模,见图5左侧虚框; — — 可采用原始立体影像建模,亦可用经裁切的核线立体影像建模,见图5右下角 虚框; — — 数码航摄相机影像的定向建模流程,只需略去内定向。 图 5 分步定向建模法作业流程 2)直接定向建模法作业流程 如果已知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则可以直接定向建模,作业流程见图6。 图 6 直接 定向建模法作业流 程 d)DLG数据采集作业流程 DLG数据采集作业流程见图7。 4.3 技术要求 4.3.1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技术要求 4.3.1.1 像控点布设技术要求 4.3.1.1.1 基本要求 4.3.1.1.1.1 区域网划分原则 区域网划分应综合考虑航摄分区、航线以及图幅分布、地形情况等因素,区域网的图形 一 72 — 图 7 DLG数据采集作业流程 宜呈矩形或方形,区域网的大小和像控点之间的跨度主要依据成图精度、航摄资料的有关参 数及对系统误差的处理等多因素确定。具体要求有: a)划分区域网时应尽量避免航线结合处落在区域网的首末航线上; b)精度要求不同的图幅划在同一区域网内,布点要满足精度高的要求; c)同一摄影比例尺、不同航摄仪所摄像片若划在同一个区域网内,应在航向衔接处每 一 条航线加布1个平高控制点和 1个高程控制点; d)区域网中心部位应布有 1个平高控制点作检查用; e)自由图边处像控点应布于图边外,像控点之间允许基线跨度是正常跨度的0.7倍, 除航线首末点外,测区周边像控点宜选在三片重叠处。 4.3.1.1.1.2 像控点点位要求 像控点在像片上选点的位置要求按GB/T 13977和GB 12341的规定执行。 4.3.1.1.2 普通区域网平差像控点布设技术要求 采用普通区域网平差时,平高控制点采用周边布点法,高程控制点采用横条竖排的网格 布点法。具体的区域网大小、像控点分布、航向跨度、旁向跨度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布点要求 按照GB/1r 13977和 GB 12341执行。 4.3.1.1.3 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像控点布设技术要求 采用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在一个规则区域网内布设像控点可使用四角两边 法 (见图8)或四角两线法 (见图9)。四角两边法在区域网的 4角各布设 1个平高控制点, 同时区域网两端垂直于航线方向的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各布设 1个高程控制点;四角两线法在 区域网的4角各布设1个平高控制点,同时区域网两端垂直于航线方向敷设两条控制航线 (构架航线)。区域网大小以能够满足加密精度要求为原则,一般采用航向跨度为25条基线, 旁向跨度为10条航线;平坦地区,根据需要每隔6~8条基线加 1排高程控制点。 不规则区域网应于其周边增设像控点,宜在凸角转折处布设平高控制点,凹角转折处 1 条基线时布设高程控制点,1条以上基线时布设平高控制点 (见图10)。 测区左上角的平高控制点应布成双点,并应独立联测,不能用引点法发展另一点,也不 一 73 — J ‘_ , 、 / 、 , 、 , U U 人 人 图 8 四角两边法 图 9 四角两线法 £ ‘_ ( 、 , ) ( , 、 ) 、 ^ , , 、、 A ) 、 V ‘_ 、 ^ △——平高控制点 口 ——测图航线 o——高程控制点 £I::: i——控制航线 图 10 不规则加密分区布点法 可从同一控制点同时引出这两个点。 4.3.1.1.4 IMu/【)GPS(高精度航空定位导航姿态测量系统)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像控点布 设技术要求 m GPs条件下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像控点布设要求按照专项技术规定执行,并在 专业设计书中明确具体要求。 4.3.1.2 像控点测量技术要求 像控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a)平高控制点相对于附近国家等级GPS点或三角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 0.1mm。 b)平高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附近国家等级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表2的 规定。 I 74 I 表2 像控点高程中误差 单位为米 地形类别 1:10o00 1:50000 平地 0.1 O.8 丘陵地 、 0.25 1.O 山地 0.5 1.2 高山地 0.5 2.5 c)大面积森林、沙漠、戈壁、沼泽等特殊困难地区像控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与高程中 误差均可相应放宽0.5倍;本规程取2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d)像控点选刺与整饰按GB/I"13977和GB 12341要求执行;数码航摄相机获取的影像 数据可输出在相纸上,进行像控点选刺与整饰;像控点采用 GPS联测时,其点位的选择还 应满足GB/T 18314中对 GPS观测条件的要求。 e)像控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测量,在满足像控点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采用以下测量方法: 1)GPS网配合 GPS水准测量法 通过GPS网联测像控点和地面网点 (如三角点,作为起算点),采用地面网与 GPS网 进行联合平差的方法获取 1980西安坐标系下像控点的平面坐标;利用一定数量、分布均匀 的水准点高程及在其上GPS测量的大地高进行拟合求得该区域的高程异常面,对像控点大 地高进行高程异常插值改正获得其正常高 (水准高程)。本方法适用于测区内及其周边具有 一 定密度的三角点、水准点,但没有足够密度的GPS控制点及精度合适的区域似大地水准 面模型数据的测区。 2)GPS网配合GPS高程测量法 通过GPS网联测像控点和GPS控制点 (如A级或B级点,作为起算点),进行GPS网 平差,求得像控点WGS 84三维大地坐标,通过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得到 1980西安坐 标系下的像控点平面坐标;利用像控点的大地高和高程异常插值获取像控点正常高。区域似 大地水准面模型的获取有两种途径: — — 该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已经建立,且精度合适时,可以直接利用; — — 利用该区域已有的重力数据、地形数据以及 GPS水准数据来建立区域似大地水准 面模型。 本方法适用于具有一定密度的GPS网点,且有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或者具备建立区 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条件的测区。 3)GPS RTK (实时动态)相对定位法 在已有高等级控制点上设基准站,或者测区范围内已建有 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可采 用RTK方法直接测得像控点的平面坐标和水准高程。本方法适用于已具有足够密度的高等 级控制点的测区。 4)导线测量法 通过已知控制点,采用附合导线、支导线或引点的方法进行像控点联测。本方法适用于 少量像控点且具备必要通视条件的局部地区。 一 75 — f)采用GPS网联测像控点,GPS网的布设要求如下: 1)GPS网点包括像控点、加密用的检查点、网间公共点、网平差用的起算点以及为改 善网形而加的过渡点等; 2)GPS网的布设,首先要根据像控点的精度要求确定GPS网的等级 (一般情况下E级 网精度已能满足要求),再对网的图形和网的基准进行设计,具体要求按照GB/T 18314执 行,并在专业设计书中作出明确规定; 3)网中允许有长短边同时存在,单频接收机边长一般不超过 15km,最大不得超过 25km,双频接收机边长一般不超过25km,最大不得超过50km; 4)网中允许单边连接和单点连接,但不允许有自由基线。 g)GPS网的观测与平差的技术要求,根据其精度等级按GB/'I"18314执行。 h)导线测量与引点测量技术要求按GB/T 13977和GB 12341执行。 4.3.1.3 调绘技术要求 调绘的基本技术要求如下: a)像片调绘可以采用先外后内法、先内后外法、内外一体化法等方法;无论采用何种 方法调绘,都应使内、外业判绘与采集有效衔接,保证地形要素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先外后内法 实施全野外调绘,具体要求按GB/T 13977和GB 12341执行; 2)先内后外法 先内业预判,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外业核查、纠错,同时对内业不能准确判读的地物和地 貌要素进行补绘,对内业无法获取的要素属性信息进行补调; 3)内外一体化法 数据调绘采集在测区实地进行,将预判、外调融入整个采集过程中。 b)调绘可以在模拟的或数字的影像载体上进行,对于模拟影像,调绘像片的比例尺视 地物复杂程度决定,以保证判读和方便清绘为原则。1:10000测图时,比例尺一般为 1: 150o0至 1:10000;1:50000测图时,比例尺一般大于 1:50000。对于数字影像,应采用初始 的影像分辨率,像元尺寸不得大于相应比例尺图上0.1mm;输出影像图用于调绘时,影像 图的比例尺要求同模拟影像。 c)对需要实地调绘的地形要素,作业人员必须跑到、看到、问清、绘准;做到判读准 确,描绘清楚,符号恰当,注记元误;定位要素的清绘要基于影像位置,最大偏差不大于像 片上 0.2mm。 d)地形要素的综合取舍,应依据要素的重要程度及其分布特征、图面允许的载负量、 合理反映要素的相互关系等因素统筹考虑,具体技术指标见 GB/T 13977、GB/T 20257.2、 GB 12341、GB/T 20257.3,要素的属性内容按 GB/T 20258.2、GB/T 20258.3执行。需要 调整时,在专业设计书中明确规定。 e)调绘范围线要求如下: 1)调绘影像之间应有10%以上的重叠度,调绘范围线宜绘在相邻调绘片重叠的中心线 位置,距原始像片边缘应大于lena;全野外布点时,调绘范围线以控制点连线绘出,若有偏 离应不大于 lcm; 2)平坦地区调绘范围线采用直线或折线;丘陵地、山地调绘范围线在调绘像片东、南 边采用直线或折线,西、北边根据邻片立体转绘成曲线; 一 76 — 3)调绘范围线应避免与线状地物重合或切割居民地,相邻调绘像片的范围线之间不得 出现漏洞与重叠。 f)摄影后新增的一般地物不再补调,但新增的大型工程设施和变化较大的居民区、开 发区等应进行补调或补测;航摄后拆除的地物,应在原影像上用红色打 “x”。 g)军事设施和国家保密单位在图上的表示按GB/T 13977和GB 12341的规定执行。 h)测区周边调绘应保证满幅,自由图边应调出图外4mm (图上距离)。 i)无论采用模拟影像还是数字影像,都必须将调绘成果用符号、文字、数字予以标绘, 要求整饰清晰,符号、注记清楚易读。模拟影像上调绘采用人工彩色清绘,数字影像采用矢 量数据采集软件进行标绘;调绘的表示、色彩的安排按照图式,具体要求可在专业设计书中 规定,必要时采用图例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 4.3.1.4 特殊情况下的外业测图技术要求 4.3.1.4.1 实施外业测图的条件要求 当出现以下特殊情况时,需要进行外业测图,并在项目设计或专业设计中提出具体技术 方案和要求: a)立体法测图中,出现云影、阴影等覆盖地面不能立体测绘,且无法以单片微分纠正 方法制作该区域D()M影像时; b)航空摄影出现绝对漏洞,且不再安排补充摄影时; c)新增大型工程设施、大面积开发区或居民地变化较大,且难于补调时; d)平坦地区l:10000成图,立体测图无法达到高程注记点高程精度要求时。 4.3.1.4.2 实施外业测图的技术要求 地形控制与测图的技术要求如下: a)地形控制的技术要求 1)进行局部地区的地形测图,需要布设必要的地形控制点及测站点。地形控制点的要 求按GB/T 13977和GB 12341执行;测站点应根据测图范围合理分布,其平面位置与高程 精度按像控点要求执行; 2)若采用GPSRTK方法测量,应具备必要的GPS基准站点,其精度按像控点要求, 流动站与基准站的距离,根据仪器性能一般不大于10km。 b)局部测图的技术要求 1)将阴影、漏洞向外扩大 4mm (图上距离),确定补测范围,在其周边选定 4个有控 制作用的明显地物点,测定其平面位置和高程,以供内业接边; 2)补测的地物、地貌要素,相对于附近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图上 0.75mm,困难地区不大于图上 1.0mm; 3)高程注记点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 —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地形特征点和明显地物点上,图上密度为平地、丘陵地 10--20 个/100era2,山地、高山地8~15个/1o0crn?; — — 高程注记以米为单位,1:10000成图取位至分米,1:50000成图取位至米,高程精 度按GB/T 13977和GB 12341要求执行。 4.3.2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技术要求 4.3.2.1 影像扫描技术要求 影像扫描应考虑以下技术要求: 一 77 — a)影像扫描分辨率 影像的扫描分辨率应根据影像的用途确定,若有多种应用,应选择最高要求的分辨率进 行扫描。 1)用于数字线划图测图、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集,应满足高程量测精度的要求,按公 式 (1)进行影像分辨率估算: R像=/xh×6/H ⋯⋯⋯⋯⋯⋯⋯⋯⋯⋯⋯⋯⋯⋯⋯⋯⋯⋯⋯⋯⋯⋯⋯⋯⋯⋯⋯ (1) 式中: R像——影像扫描分辨率,单位为tma; Ah——要求达到的高程精度,单位为m; b——平均航向重叠度的像片基线长度,单位为 /.tm; H——平均相对航高,单位为ITI。 示例:1:10000,丘陵内业加密点高程中误差 lm,航摄比例尺1/35oo0,6=92000tan; 当采用焦距 90mm,相对航高3150m,R像=1 x 9200O/315O≈29.2~rn; 当采用焦距 150mm,相对航高 5250m,R像=×92000/5250~17.5tan。 2)数字正射影像图,应满足正射影像分辨率的要求,按公式 (2)进行影像分辨率 估算: R像 = Rr _ × 正/ 像 ⋯⋯⋯⋯⋯⋯⋯⋯⋯⋯⋯⋯⋯⋯⋯⋯⋯⋯⋯⋯⋯⋯⋯⋯⋯ (2) 式中: R像——影像扫描分辨率,单位为Ima; R正——正射影像分辨率,单位为 m (一般取 100tma); miE——成图比例尺分母; 像——航摄比例尺分母。 示例:成图比例尺1:10000,航摄比例尺1~5000 R像 = 100×10000/35000≈ 28.5 n 3)尽可能不损失影像原始信息,保留航摄底片原有影像分辨率 若航摄底片影像综合分辨率为 201p/ram,则 R像相当于25tan。 b)扫描影像质量 扫描影像应清晰,相邻像片影像色调一致;灰度直方图在0~255级之间基本呈正态分 布;框标完整、清晰。 4.3.2.2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技术要求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应满足下列精度要求: a)单模型定向精度要求 (见表3)。 b)区域网平差绝对定向精度要求 (见表4)。 c)内业加密点的精度要求 (见表5)。 d)相对定向点数量宜不少于5O点,分布基本均匀,且标准点位置应该有点。 4.3.2.3 定向建模技术要求 定向建模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a)内定向、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的精度应满足表 3、表 4规定; b)相邻模型的作业区边界应无缝拼接; 一 78 — 表 3 单模型定向精度要求 成图 地类 内定向限差 相对定向限差 绝对定向限差 l"n 比例尺 mrll rrll'n 平面 高程 平地 2(3。) O.3O 丘陵地 O.01 0.015 2(3 ) 0.75 1:1oo0o 山地 (0.02’) (0.O2一 ) 3(4‘) 1.5 高山地 3(4。) 2.25 平地 0.02 2.O 13 丘陵地 O.Ol (O.O3一 ) 3.O 1:50O00 山地 (0.02。) O .03 4.0 19 高山地 (O.O4一) 7.0 注:括号内’为个别点允许出现的残差值 ,。‘为检查点允许出现的残差值。 表4 区域网平差绝对定向精度要求 单位为米 基本定向点残差 多余控制点较差 网问公共点较差 成图 地类 比例尺 平面 高程 平面 高程 平面 高程 平地 3.0 O.25 3.5 0.3 7.0 0.6 , 丘陵地 3.O O.8 3.5 1.O 7.O 2.0 1:1oooo 山地 4.0 1.5 5.0 2.0 10.0 4.0 高山地 4.0 2.2 5.O 3.0 10.0 6.0 平地 13.0 1.5 17.5 2.O 35.O 4.0 丘陵地 13.0 2.2 17.5 3.0 35.0 6.0 1:50oo0 山地 19.0 3.O 25.0 4.0 50.O 8.O 高山地 19.O · 5.2 25.0 7.0 50.0 14.0 c)内业加密点的精度要求 (见表 5)。 表5 内业加密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平面位置与高程中误差 单位为米 成图比例尺 地类 平面位置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 平地 3.5 0.3 丘陵地 3.5 1.0 1 :10ooo 山地 5 . 0 ’ 2 .0 高山地 5.0 3.0 平地 l7.5 2.0 丘陵地 17.5 3.O 1:50o0o 山地 25 .0 4.0 高山地 25.O 7.0 · -— — 79 ·-—— c)裁切的核线影像与相对定向、核线重采样、绝对定向成果应一致,严格配套。 4.3.2.4 DLG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 4.3.2.4.1 瑚 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 DLG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如下: a)DLG数据采集的精度要求 (见表6)。 表6 DLG数据对附近野外控制点平面位置与高程中误差 单位为米 成图 平面位置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 比例尺 地类 地物点 高程注记点 等高线 平地 5.0 O.35 O.5 丘陵地 5.O 1.2 1.5 1 :1oo0o 山地 7 .5 2.5 3.0(地形变换点) 高山地 7.5 4.0 6.0(地形变换点) 平地 25.0 2.5 3.0 丘陵地 25.0 4.0 5.0 1 :5oooo 山地 37 .5 6.O 8.0(地形变换点) 高山地 37.5 10.0 14.0(地形变换点) b)DLG数据采集的要素内容与图形表达的技术要求如下: 1)DLG数据采集的要素内容及其分类代码按GB/I"13923执行,并根据专业设计书的 要求分层存放; 2)要素的数据模型包括几何特征、图形代码、表示方法、属性项以及要素相互关系等, 根据成图比例尺按 GB/I"20258.2或GB/T 20258.3执行; 3)要素的图形表达包括符号、线型、色彩、注记以及图面整饰等,根据成图比例尺按 GB/I"20257.2或 GB/T 20257.3执行; 4)点状要素按定位点采集,有向点要素还需要再采集第二点确定其方位角;线状要素 (如公路、铁路等)按中心线采集,对依比例尺表示的线状要素同时要采集其边线;有向线 要素按前进方向符号右置的规则采集,线状要素遇其他要素时 (如河流遇桥梁等)要不间断 连续采集; 5)同层要素之间应按要求构建正确的拓扑关系:线要素实交处不应出现悬挂点,同一 条线不得重复采集或打折;面状要素必须封闭构面,与内图廓线相交闭合时需要拷贝形成闭 合多边形的那一段内图廓线; 6)地名注记的数据采集可以有不同要求,根据需要在技术设计书中进行明确; — — 将地名分为两类进行采集:一是地名有特定的对应实体,应将地名录入到该要素设 定的属性项中;二是地名没有特定的对应实体,此时应按该地名要素对应的地理位置,用点 或线采集其空间位置,并为该点、线赋予地名分类代码,将地名录入到该地名要素设定的属 性项中; — — 为满足地形图制图需要,可将注记视为一种独特的要素类 (伪要素类),具有地理 位置和属性,按注记的地理分布采集图形,赋注记要素分类代码、名称及其他属性 (包括地 名类别码、拼音、字体、大小、形态、颜色等),此时应将注记要素类与其中有对应实体要 素的名称属性项进行关联; — — 地名中的生僻字,应通过建立扩展字库采用专用软件录入。 一 80 — 4.3.2.4.2 航测方法采集DLG数据的技术要求 用航测方法采集DIG数据的技术要求如下: a)1:10000DLG数据采集,一般应在影像立体模型上进行,以保证所采要素的位置 精度; 1:50000DLG数据采集,可在纹理清晰的正射影像上进行,但对高大构 (建)筑物 的投影差应加以改正。 b)地物要素数据采集要求如下: 1)在影像上按地物的真实位置进行数据采集,即使在要素密集、表达拥挤的情况下也 不移位采集,是否需要移位待制图输出时考虑; 2)采集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测标应立体切准地物的轮廓线;采集不依比例尺、半依 比例尺表示的地物时,测标应立体切准其定位点和定位线;采集时注意以下几点: — — 测量控制点 (包括GPS点、三角点、水准点等)一般不作野外调绘而按其坐标及 高程值录入,无坐标的水准点可按调绘成果判绘; — — 水系,要采集其水网结构线 (包括单线河渠、双线河渠中心线、水库及湖荡的流向 结构线等);面状水域 (如双线河渠、湖泊、水库等)的水岸线一般按摄影时水位测定;若 摄影时为枯水或洪水期,与常水位相差很大,则依据调绘资料参照立体按常水位采集; — — 交通,要按道路网 (包括街道)的结构、等级采集其中心线,依比例尺表示的道路 还要采集其边线,道路立交要出入网络清楚、上下层次分明; — — 居民地,要在街道结构线的基础上判绘街区的轮廓线,要反映房屋的分布特征,按 照图式的综合取舍要求突出房屋,多层、高层房屋一般应根据立体影像独立采集 (需要采集 建筑物三维数据的,在专业设计书中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 — — 管线,参照调绘成果在立体影像上确认起止点、转折点,线路要清晰; — — 植被与土质,根据影像采集植被与土质图斑,轮廓线要封闭,与其他要素的公共边 必须拷贝采集。 c)地貌要素数据采集要求如下: 1)地貌表示以等高线、高程注记点为主,地貌符号为辅;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地形点 和明显地物点上,河谷、平坦地区闭合等高线内应有高程注记点;等高线与周边的高程点及 水系上下游关系应合理,与单线河及面域水岸线关系应协调; 2)等高线可通过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在立体模型上实测,亦可通过相应尺度的 DEM 或 TIN (不规则三角网)内插生成; 3)典型地貌的表示,应在专业设计书中提出具体要求; 4)立体难以观测到地表的区域 (如密集森林、阴影云影部分),图上面积大于2cmz用 草绘等高线表示。 · d)像对之间DLG数据必须在测图过程中进行连接与接边。像对间地物接边差不大于地 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2倍;等高线接边差不大于 1个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可适当放 宽,按地物接边限差要求执行。 e)相邻图幅之间必须进行接边,图幅接边的技术要求如下: 1)相邻图幅的接边限差,对于同精度、同比例尺的图幅必须控制在地物点平面位置中 误差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的2倍之内,个别不大于2.5倍;不同精度同比例尺的图幅其接边 较差不大于相应中误差之和,个别不大于其和的1.25倍;不同比例尺图幅 (如 1:5ooO、1: 一 8】 一 10000)之间的接边,先将小比例尺放大到大比例尺再接边,限差与不同精度接边相同; 2)自由图边地物、地貌必须测出图廓外4mm。 f)一个测区内,要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用于检查最终成果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精度;检 查点可以是用内业加密的点,一般每个像对平均 1~2点,或是外业实测的明显地物点,一 般每幅图平均 1~2点。 4.4 作业方法 4.4.1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作业方法 4.4.1.1 像控点测量 4.4.1.1.1 像控点选刺与整饰 像控点的选刺与整饰按照 GB/I"13977和GB 12341执行。 4.4.1.1.2 G】 网配合GPS水准测量法 4.4.1.1.2.1 布设 GI)S网 当采用 1个或 3个以上已知地面网控制点作为固定点进行 GPS网的基准设计、并采用 GPS水准法获取像控点高程时,按以下具体方法进行 GPS网的布设: a)根据测区范围大小划分 GPS网,1:10000测图每个 GPS网面积宜控制在600km2, 一 般不超过800km2;1:50000测图可根据精度要求相应放宽; b)根据已知的平面和高程起算点、像控点等构网点的分布,按 GB/-I"18314布网原则 进行 GPS网的布设; C)一个GPS网中有 1个已知地面网控制点 (如国家等级三角点)作为固定点,可以采 用经典自由网平差,如有 3个以上地面网控制点作为固定点 (特殊困难地区至少要有 2点, 且应通过其他方法检测其精度),可以采用约束法平差; d)一个GPS网中应有8个分布均匀的国家等级水准点或者是通过等级水准联测的GPS 点,作为高程起算点 (困难地区不少于6点); e)当像控点无法用GPS直接联测时,可在像控点附近选取一对GPS过渡点 (实地打桩 或作标志,两点间间距一般应大于像控点到GPS点距离)作为定向边,用电磁波测距支导 线与测距高程支导线、等外水准或测图水准等方法联测像控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当像控点 为高程点时,可只选取1个GPS过渡点,经内插求得该GPS过渡点高程后,作为起始高程; 测距支导线、测距高程支导线、等外水准、测图水准等测量技术要求按 GB/'I"13977和 GB 12341执行; f)如有相邻G】)S网,在两网之间联测2个以上公共点,用于精度检核。 4.4.1.1.2.2 G】 观测 在所有 GPS网点上进行 GPS观测,按 GB/r 18314中E级网的要求执行。 4.4.1.1.2.3 GPS数据处理 GPS观测数据的测后处理按以下具体内容进行: a)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预处理工作一般由软件自动完成,主要内容有:观测数据传输,数据分流,数据的平滑 与滤波,剔除粗差和删除无效观测值,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卫星轨道标准化等。 b)同步观测的基线向量平差及其质量检查 1)采用基线向量解算软件进行同步观测的基线向量平差; 2)基线向量解算时,检查点号和仪器高是否正确,并对基线向量解算结果进行分析, 一 82 — 当数据利用率小于90%时,视为不合格; 3)按GB/T 18314的要求对重复基线、同步环、异步环进行检验,异步环检验应覆盖 全网; 4)对检查不合格的数据进行重测与补测。 c)GPS网平差 1)GPS网点平面坐标的计算 — — 只有 1个平面起算点时,采用无约束法平差;选择独立基线构GPS网,以1个地 面网点为固定点,进行GPS网经典自由网平差,求得GPS网点的WGS 84坐标系大地坐标 (B,L,H);利用转换参数,将像控点大地坐标 (B,L)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的高斯 平面坐标 (X,y); — — 有3个以上平面起算点时,采用约束法平差;每次任选2个地面网点作为起算点进 行约束平差,求取其余地面网点的平面坐标较差;用此法检验各个地面网点的精度,剔除精 度差的地面网点;最后选择精度可靠、分布均匀的3个地面网点进行约束法平差 (或联合平 差),求得像控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的高斯平面坐标 (X,y)和大地高 (H)。 2)GPS网点高程的计算 — — 任选5-6个高程起算点,循环拟合产生 5--6种高程异常面拟合结果,通过其余水 准点对拟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剔除精度差的水准点;利用精度可靠、分布均匀的水准点进 行高程异常面拟合,求得最佳拟合结果; — — 对GPS网点的大地高进行高程异常插值改正,获得其正常高。 d)公共点检测 对相邻 GPS网公共点的坐标进行比较,其较差不应超过像控点平面中误差及高程中误 差的√2倍。 e)成果整理 对基线解算和各种平差成果按 GB/T 18314的要求进行整理。 4.4.1.1.3 GPS网配合GPS高程测量法 4.4.1.1.3.1 布设 GPS网 当采用1个或3个以上已知国家GPS网A级、B级点作为固定点进行GPS网的基准设 计、并采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插值改正获取像控点高程时,按以下具体方法进行 GPS 网的布设: a)根据国家GPS等级点与像控点等构网点的分布,按GB/'I"18314布网原则进行 GPS 网的布设; b)当测区范围较大时,根据需要可将测区划分为若干个网; c)以1个或3个以上GPS网A级、B级点作为GPS网的固定点; d)联测 8个四等水准点作为高程检核点,困难地区不少于6个; e)当像控点无法用GPS直接联测时,按4.4.1.1.2.1的e条执行; f)当分网观测时,相邻GPS网区之间联测2个以上公共点,作为检查点。 4.4.1.1.3.2 GPS观测 在所有GPS网点上进行GPS观测,按GB/T 18314中E级网的要求执行。 4.4.1.1.3.3 GPS数据处理 GPS观测数据的测后处理按以下具体内容进行: 一 83 — a)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预处理工作一般由软件自动完成,主要内容有:观测数据传输,数据分流,数据的平滑 与滤波,剔除粗差和删除无效观测值,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卫星轨道标准化等。 b)同步观测的基线向量平差及其质量检查 1)采用基线向量解算软件进行同步观测的基线向量平差; 2)基线向量解算时,检查点号和仪器高是否正确,并对基线向量解算结果进行分析, 当数据利用率小于90%时,视为不合格; 3)按 GB/]r 18314的要求对重复基线、同步环、异步环进行检验,异步环检验应覆盖 全网: 4)对检查不合格数据进行重测与补测。 c)G】)S网平差 1)GPS网点平面坐标的计算 — — 选择独立基线构 GPS网,以1个GPS网A级或B级点为固定点,进行GPS网无约 束法平差计算,或者以3个 GPS网 A级、B级点为固定点,进行 GPS网约束法平差计算 , 求得GPS网点的WGS 84坐标系大地坐标 (B,L,H); — — 利用WGS 84坐标系与 1980西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将像控点大地坐标 (B, L)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平面坐标 (X,y)。 2)GPS网点高程的计算 根据GPS网点的WGS 84大地高,利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行高程异常插值改正, 获得其正常高。 3)精度评定 — — G]PS网平差精度的评定: G]PS网平均点位中误差按公式 (3)求得 m =±√(7 ;l+ ;2+⋯+m~n)/n⋯⋯⋯⋯⋯⋯⋯⋯⋯⋯⋯⋯⋯⋯⋯⋯⋯⋯⋯(3) 式中: — — 网平均点位中误差; m ——网中各点位中误差; ,z——网中点的个数。 GPS网平均大地高中误差按公式 (4)求得 mH=±√( i1+ ;2+⋯+ ; )/n 式中: mH——网平均大地高中误差; m ^——网中各点大地高中误差; — — 网中点的个数。 — — 像控点水准高程精度的评定: 像控点水准高程精度由大地高精度和区域似大地水准面高程异常精度确定,按公式 (5) 求得 m=± 丽 ⋯⋯⋯⋯⋯⋯⋯⋯⋯⋯⋯⋯⋯⋯⋯⋯⋯⋯⋯一(5) 一 84 — 式中 : m^ ——像控点平均高程中误差; m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 H——大地高平均中误差,、由公式 (4)计算求得。 — — 最弱像控点精度统计; 统计GPS网中最弱像控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其精度应满足像控点平面中误 差及高程中误差的要求。 4)成果整理 对基线解算和各种平差成果按GB/T 18314的要求进行整理。 4.4.1.1.4 GPs 相对定位法 采用 RTK方法进行像控点测量,可以在已有高等级控制点 (可以是GPS点或通过GPS 联测的三角点)上设基准站,或自行实测设立基准站,或利用已建立的GPS连续运行跟踪 站。在已有高等级控制点上设基准站进行 RTK测量的基本方法如下: a)基准站的布设 — — 根据测区控制点的分布、像控点的位置、RTK的作业半径 (根据仪器性能,一般 10km-15km)等因素选择已有控制点作为基准站。要求视野开阔、周围无遮挡,元强电磁 场干扰; — — 在所选控制点上架设基准站 GPS接收机。 b)观测前的准备 1)接收机的配置 — — 基准站GPS接收机的配置,包括配置天线类型、选择坐标系统 (一般选 WGS 84 坐标系)、定义实时测量作业模式等; — — 流动站 GPS接收机的配置,包括配置天线类型、选择坐标系统 (一般选 1980西安 坐标系)、定义实时测量作业模式等。 2)数据准备 — — 将测区所有控制点的WGS 84坐标上传到基准站 GPS接收机 (也可现场人工输 入); — — 将WGS 84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参数、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参 数等信息上传到流动站GPS接收机。 3)通讯试验 在基准站GPS接收机与流动站 GPS接收机之间进行通讯试验,确保成功。 c)流动站GPS接收机数据采集 作业人员将流动站GPS接收机架到选定的像控点上,输入点号,进行观测,当稳定后 开始采集、接收数据,并实时解算像控点平面位置与高程,存储观测成果。 4.4.1.1.5 导线测量 作业方法按GB/T 13977和GB 1234l执行。 4.4.1.2 调绘 4.4.1.2.1 描绘调绘范围线 在调绘像片、影像图或数字影像上描绘调绘范围线 (必要时描绘图廓线)并接边,做到 满幅,无漏洞、无重叠。 一 85 — 4.4.1.2.2 实地调绘 根据采用的调绘方法,按 GB/T 13977或 GB 12341的规定以及相应的图式要求进行野 外调绘,将结果标绘在影像载体上,也可蒙绘在透明纸上。 4.4.1.2.3 清绘整饰 清绘整饰的作业步骤如下: a)清绘前,对相邻调绘片进行接边处理; b)按技术要求清绘整饰。 4.4.1.3 特殊情况下的外业测图 4.4.1.3.1 外业局部地区测图方法 外业局部地区测图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a)对于小范围的地形测图,一般采用GPS RTK、手持 GPS测图 (适用于 1:50000地 形图)、全站仪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等方法; b)对于1:10000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测量,可采用GPS RTK、测图水准等方法。 4.4.1.3.2 GI)SRTK地形测量 在已有控制点上设立基准站,采用RTK方式,在规定半径范围内对需要采集的地形要 素进行流动设站数据采集,输入要素代码及其他属性,记录其平面坐标和高程成果。 4.4.1.3.3 全站仪一体化数据采集 全站仪一体化数据采集,按照相关技术规定执行,并在专业设计书中明确具体要求。 4.4.1.3.4 平地高程注记点测量 可采用两种方式作业: a)GPS肌 <测量 1)在已有控制点上设立基准站,采用RTK方式,在规定半径范围内在高程注记点上 进行流动设站,根据观测结果,记录其平面坐标和高程成果; 2)每幅图应对已进行过高程联测的像控点或国家控制点与高程注记点做重复联测,重 合点不少于3点,其高程较差不大于±0.35m;不同测站所测的高程注记点,相互之间不少 于5个重合点,其高程较差不大于±0.5m; 3)高程注记点测量工作结束后,以图幅为单位提供数据文件及文档,并按成图比例尺 回放高程注记点略图,显示点位、点号及高程,对含有属性的高程注记点,可用图例说明。 b)测图水准 采用测图水准施测高程注记点,按照GB/I"13977和GB 12341中的有关条款执行。高 程注记点选刺在放大片上,像片正面用直径 lmm的红色圆圈圈出,并用红色书写点号及 高程。 4.4.1.4 外业成果的整理与相关文件制作 对所有外业成果进行整理,归类装订,填写清单。填写图历簿,编写质量检查报告,并 按CH/T 1001要求编写专业技术总结。 4.4.1.5 外业成果的提交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a)像控点、检查点、基准站 (RTK)坐标成果,分别提供 WGS 84大地坐标系和 1980 西安坐标系 (1985国家高程基准)两套坐标成果; b)像控点、检查点、基准站 (RTK)GPS原始观测数据以及观测手簿、计算手簿 ; 一 86 — c)控制像片; d)像片控制点布点图; e)调绘像片; f)高程注记点成果; g)专业设计书、检查报告、技术总结; h)图历簿; i)其他有关资料。 4.4.2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方法 4.4.2.1 影像扫描 影像扫描的作业方法如下: a)扫描仪与扫描分辨率的选择 1)采用摄影测量专用的影像扫描仪进行扫描; 2)根据影像用途与技术要求,确定扫描分辨率。 b)扫描参数的测定与设置 通过预扫,确定扫描的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以及扫描范围等参数。 c)底片扫描 根据预扫确定的参数,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实现整卷胶片的分片扫描。 d)影像处理 根据扫描影像的效果,必要时对影像进行增强、拉伸等处理。 4.4.2.2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 4.4.2.2.1 数据准备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的数据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a)创建区域目录及相关文件 1)建立区域目录,用于存储区域的所有数据; 2)建立相机文件,包括相机框标的分布,输入框标的像点坐标,输入像主点坐标,相 机主距、畸变差改正参数; 3)建立外业像控点数据文件,包括像控点点号,z,Y,z坐标,像控点信息; 4)建立区域参数文件,设置区域基本参数,包括摄影
本文档为【CHT1015.1-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205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1-06
浏览量: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