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导论 1.​ 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也决定于其他要素。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要研究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导论 1.​ 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也决定于其他要素。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要研究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5.​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 经济规律的层次: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第二个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于几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市场竞争等各种市场经济的规律。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小简答) 名词解释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价值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 具体劳动: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资源配置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使用。) 货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 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流通:货币表现唯一一个不断重复的、不断的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和买者之间交换位置的运动)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 资本 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运动中谋求自身增值的价值。 资本积聚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值的一系列市场行为。 资本循环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值的,资本的运动过程就是它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以产业资本为例: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 资本周转 资本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目的为了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利润))就叫做资本周转。 固定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社会资本 社会总资本就是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 两大部类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三次产业 三次产业是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来划分的,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第二次产业主要指工业,第三次产业即服务业。 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指因产品短缺而求大于供的市场形势,此时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竞争。 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指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此时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 社会在生产的核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市场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即社会总产出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借助于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实体资本 是与虚拟资本相对应的资本,直接以商品资本,生产资本或货币资本的形式参与生产和流通过程并发生价值增殖。 虚拟资本 所谓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剩余价值率 应用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相比,这一比率即为剩余价值率(m’)。其表示方法有两种:1物化劳动表示法:m’= 2 活劳动表示法:m’= 不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 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 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K+p 生产成本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的形成为前提的。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 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 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就称做资本有机构成。 级差地租绝对地租 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就是极差地租,它是农场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就是在某一企业里享有一种或多种利益关系,并与企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是指公司董事会与职业经理签订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授予经理在未来基于时间段(一般为3~5年)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的选择权,经理人员获得的收益为股票市价与行权价(约定价格)的差额。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具体表现:贸易自由化程度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 自由市场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标志是国家宏观调控(1936年) 现代企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公司治理结构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的泛称。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 经济发展 与经济增长相比,经济发展具有更广泛的涵义,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强调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二元经济 二元经济指的是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宏观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政府必须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实行宏观调控。所谓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简答题 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依据意义是什么? 答: 1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① 其中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来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它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②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③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体现了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体现了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④ 只有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2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① 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② 它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③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或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过于求,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反之如果供不应求,劣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上升,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下移动。可见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条件实现的,而决定价值的仍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指价值的决定,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指价值的实现。不过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区别:第一种角度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的;第一种含义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决定的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 1 货币的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历史。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2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和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 答: 1 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其基本规律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 /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流通中商品的价格总额 - 赊售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 - 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2 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转。 概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答: 1 资本的定义: ①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② 资本是一种运动,不是物体,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 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2 资本的一般特点: ① 增殖性。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② 运动性。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资本运动速度的快慢反映了资本增殖能力的强弱和形成一定时期内资本增殖量的多少。 ③ 返还性。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 ④ 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收益越大,风险也可能越大。 3 资本的主要形态: ① 货币资本形态。即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它是资本最一般和初始的形态。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主要存在于资本的购买阶段,用于购买其他生产要素。 ② 实物资本形态。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也称物质资本。 ③ 无形资产形态。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的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一定的收益,通常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版权等。 ④ 虚拟资本形态。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怎样认识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答: 1 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定义: ① 单个资本运动是指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② 社会资本运动是指互为前提 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2 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 ① 从运动过程看,二者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② 从运动形式看,在循环过程中都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③ 从运动目的看,都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3 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 ① 单个资本运动只涉及生产消费,社会资本运动不但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 ② 单个资本运动只涉及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③ 单个资本运动只涉及预付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 试解释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如何才能成立。 答: 1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 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② 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③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2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 第一个前提条件: ② 第二个前提条件: 其中 为剩余价值中资本所有者的消费量。 ③ 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设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 按一定的比例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 和追加的可变资本 。 ④ 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⑤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3 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的实现过程: 简单再生产: 通过市场三方面的交换关系而实现 ①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扩大再生产: 通过市场三方面的交换关系实现 ①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注:按照此思路,根据公式具体回答。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 1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定义: ① 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直接为生产服务。 ②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 ① 商业信用的发展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商业信用工具需要银行信用工具来替代。 ② 银行信用的产生是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的需要。 3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① 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② 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③ 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再生产周期的繁荣或高涨阶段,以商业信用方式出售的商品也多;相反,在危机阶段,商业信用也相应陷入萎缩状况。而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说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答: 1 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的含义: ① 虚拟资本的含义:所谓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② 实体资本的含义:是与虚拟资本相对应的资本,直接以商品资本,生产资本或货币资本的形式参与生产和流通过程并发生价值增殖。 2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联系: ① 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要以它所表现的实体资本为基础: ⑴ 实体资本的运动状况决定虚拟资本的运行状况,证券发行者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着证券投资者的收益。 ⑵ 实体资本运用的规模影响着虚拟资本发行的规模,社会再生产规模决定着证券投资规模。 ⑶ 实体资本的循环周期影响虚拟资本的周期波动。 ② 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⑴ 虚拟资本和现实货币资本都是实体资本循环运动的起点,从而影响实体资本运用的过程和规模。 ⑵ 虚拟资本的流向影响着实体资本的分配比例和结构。 ⑶ 虚拟资本扩大了实体资本的活动范围。 3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 虚拟资本虽然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质副本,但其价格却不是由实体资本的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这样一来,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动就会与实体资本的价值变动相背离,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虚拟资本价格运动的特点是: ① 虚拟资本价格与预期收益大小和预期收益的可靠程度成正比。 ② 在预期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按相反方向调节虚拟资本价格。 ③ 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跌与证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简述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这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用于再生产劳动力;(2)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性,即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实际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价值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答: 剩余价值的生产包括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其中提高劳动强度实际上等于变相延长了工作日。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生理界限和道德界限。除此之外,工作日的长度取决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 2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它主要是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 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这两种方法是一致的。它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答: 1 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pp=K+p。其中pp表示生产价格,K表示生产成本,p表示平均利润。C+V—K,m—p,m’—p’,p’—p’平均,p—p平均 2 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从质的方面看,生产价格只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从量的方面看,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3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形成的? 答: 1 商业利润: ① 商业利润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获得的利润。 ② 商业利润的本质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体现了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③ 商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是:产业资本家把商品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进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 2 借贷利息: ① 借贷利息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 借贷利息的形成过程是:职能资本家把利用借贷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借贷利息的形式;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 3 地租: ① 绝对地租的本质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体现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用工人的剥削关系。级差地租的本质是超额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② 不同地租的形成有所不同: ⑴ 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 ⑵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中私有权的垄断阻碍了资本向农业部门的自由转移,从而使农产品价值不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而是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这部分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绝对地租。 ⑶ 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超过工业部门的条件下,地租的形成会有所不同。它或者是来自对农业利润和农业工人工资的扣除,或者是来自农产品市场的垄断价格。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机遇:(一)改善资金和先进技术不足的局面。(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推动对外贸易的扩大(四)在参与国际合作中维护自己的权益。(五)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挑战:(1)资本流动的冲击。(2)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造成经济不稳定。(3)降低国内政策的有效性。 如何形成有效的能够克服代理问题的治理结构? 制度安排: (1)​ 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 (2)​ 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 (3)​ 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 (4)​ 有效的激励机制 (5)​ 健全的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 (6)​ 避免国有股独占的低效率 途径: (1)​ 建立健全与公司制度有关的法规体系,尤其是要严格执法。 (2)​ 规范证券市场,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3)​ 形成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强化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功能。 (4)​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合理有效地借鉴具有典型意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及区别与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衡量经济增长,通常主要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等总量增长率和人均增长率等指标。 与经济增长相比,经济发展具有更广泛的涵义,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强调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多个。“人类发展指数”包括预期寿命、成年人识字率、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三个指标。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又不等同于经济增长。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手段 (1)​ 经济政策 (2)​ 经济计划 (3)​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必要的) 论述题 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 ①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 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 ⑴ 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⑵ 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⑶ 分化作用。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③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试分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答: 1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值的,资本的运动过程就是它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以产业资本为例: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及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 资本循环分为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资本的销售阶段。 资本循环的公式:见书P71 G—W 货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但终点的货币量大于起点的货币,因此它的循环形式最有利于表明资本循环的目的就是价值增值。 条件: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 第二,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循环在时间上的相互继起。 产业资本的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在循环中的并存及其相互继起,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 2 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研究资本周转的重点在于资本的周转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影响资本周转的主要因素有: ① 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的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n = U/u。其中n代表资本周转次数,U表示年,u表示一定资本量周转一次的时间。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次数成正比,和周转时间成反比。 ②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周转速度越慢;流动资本的比重越大,周转速度越快。 ③固定资本的损耗,使固定资本的使用有一定的年限,到了一定年限,固定资本就必须更新。 ④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重点是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公式为: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预付资本总量
本文档为【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9343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7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1-01-04
浏览量: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