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伤寒病中医辨治体会

伤寒病中医辨治体会

举报
开通vip

伤寒病中医辨治体会 第 20 卷第 2 期 1997 年 6 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J ourna l of Yunna n Co llege of Tra d itiona l Chinese M ed ic ine V o1. 20 No. 2  6, 1997 伤 寒 病 中 医 辨 治 体 会 张云洲 苏丽娟 杨振邦 (云南中医学院医学系 昆明 650200)   内容提要 介绍 30 例伤寒病的分型证治经验。认为中医辨治伤寒病既要遵循湿温病辨治规律又要针对患 者的具体表现灵活辨治, 才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 伤...

伤寒病中医辨治体会
第 20 卷第 2 期 1997 年 6 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J ourna l of Yunna n Co llege of Tra d itiona l Chinese M ed ic ine V o1. 20 No. 2  6, 1997 伤 寒 病 中 医 辨 治 体 会 张云洲 苏丽娟 杨振邦 (云南中医学院医学系 昆明 650200)   内容提要 介绍 30 例伤寒病的分型证治经验。认为中医辨治伤寒病既要遵循湿温病辨治规律又要针对患 者的具体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灵活辨治, 才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 伤寒病ö中医药疗法 湿温病 辨证分型   分类号 R222. 2   自 1987 年 2 月~ 1994 年 11 月我院共收治了 伤寒病患者 30 余例, 经中医辨证治疗, 收到明显疗 效, 现就辨证论治的思路作一归纳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1 一般资料   30 例患者中, 男性 16 例, 女性 14 例。年龄 12 岁以上 12 例, 12 岁以下 9 例。入院前发热最短的 2 天, 最长的已 2 月余。经入院治疗后退热天数最短的 2 天, 最长 7 天, 平均 4 天。 2 辨证论治   全部病例均经肥达氏反应和其它辅助检查诊断 为伤寒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30 例患者分为 以下几个证型: 2. 1 湿温兼表, 热重于湿型     症见发热重, 恶寒轻, 咽痛, 咳嗽, 身重倦 卧, 纳呆泛恶, 大便稀溏或数日不行。偏里热者, 发热 明显或但热不寒, 口干思饮但饮而不多, 苔腻而黄, 脉浮数而滑。此型 11 例。宜解表与清热利湿兼顾。以 清热解表之银翘散, 化湿之三仁汤, 清热之白虎汤 3 方加减化裁最为适宜, 咳嗽加杏仁、川贝母、枇杷叶; 肢体困倦酸痛加苍术、荷叶。案例: 杜某, 男, 15 岁。 因发热咽痛 23 天, 加重 10 天后微恶寒, 口干而红, 倦怠纳呆, 舌质红, 苔薄黄微腻, 脉浮数, 于 1993 年 6 月 12 日入院, 体温波动在 37. 3~ 39. 8℃。治拟银 翘散合白虎汤化裁, 药物组成: 金银花 10g , 连翘 12g , 牛蒡子 12g , 桔梗 9g , 生石膏 30g , 知母 15g , 柴 胡 12g , 甘草 6g , 车前草 10g , 薏苡仁 20g , 炒谷芽 15g , 麦芽 15g , 板蓝根 15g , 上方服 2 剂, 于 6 月 16 日体温降至正常, 仍见咽干思饮, 纳差, 舌质红, 苔薄 黄, 脉数, 治以银翘散为主加减化裁再服 6 剂, 于 6 月 22 日痊愈出院。   按: 该患者发热已有 23 天, 入院时除发热外, 尚 有微恶寒、咽痛、脉浮等外感见症, 近 10 日发热加 重, 口干而红, 说明卫分之邪有入里化热之势, 苔腻 纳呆身倦是湿邪伤人的表现, 联系发病季节 5 月为 气候炎热, 雨水不断, 湿热交蒸之季, 因而患者所患 为湿温病之湿热郁于肌表, 病久邪气深入, 热势加 重。治疗以银翘散疏解在表之邪, 白虎汤清解入里之 热, 柴胡、板蓝根解肌清热, 加入薏苡仁、车前草、炒 谷芽、麦芽利湿健脾和胃, 全方共达疏风清热利湿健 脾之效, 药后热邪渐清, 湿邪渐化, 去白虎之大寒仍 以银翘散为基础方随症加减而获效。 2. 2 湿温兼表, 湿重于热型   本型有 9 例。临床常见发热恶寒头痛, 全身酸 困, 胸闷纳呆, 口淡乏味, 口干不欲饮, 小便短黄, 大 便溏而不爽, 舌尖红, 苔白厚腻, 脉浮滑。治疗以三仁 汤合银翘散淡渗利湿, 疏解表邪。案例: 李某, 男, 52 岁, 因发热 4 天于 1992 年 11 月 25 日入院, 主诉发 热恶寒, 全身酸痛, 尤以双下肢酸痛较甚, 既往有 20 43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余年的膝关节疼痛, 遇天阴则加剧病史, 纳呆乏力, 口淡, 口微干思饮, 但饮而不多, 尿短黄, 大便正常, 舌尖红, 苔白厚腻, 脉浮滑微数。方选三仁汤合银翘 散: 薏苡仁 30g , 白豆蔻 10g , 冬瓜仁 15g , 滑石 15g , 厚朴 15g , 车前草 15g , 金银花 12g , 黄芩 10g , 葛根 15g , 连翘 12g , 薄荷 10g , 甘草 6g。服药 4 剂, 体温渐 降, 仍感双下肢酸软无力, 纳呆, 苔白腻, 脉滑, 处方: 薏苡仁 30g , 白豆蔻 10g , 苍术 10g , 厚朴 15g , 茯苓 20g , 木瓜 10g , 金银花 12g , 葛根 15g , 木通 6g , 炒谷 芽、麦芽各 15g , 扁豆 15g , 山楂 10g。服 6 剂, 体温正 常, 诸症渐除, 纳食增加, 双下肢逐渐有力, 于 1992 年 12 月 5 日痊愈出院。   按: 该患者素有膝关节疼痛史, 天气变化时疼痛 加剧, 表明风寒湿痹由来已久, 人体阳气已伤, 近日 不慎又为湿热之邪侵袭于表, 故见发热恶寒, 口干微 思饮, 尿短黄, 舌尖红; 湿重于热则纳呆乏力口淡, 苔 白厚腻; 湿邪困阻中焦, 脾主肌肉故全身酸痛, 内外 合邪, 新病旧疾交相作患则下肢疼痛尤甚; 整个病情 显示湿热为患以湿为主。方选三仁汤为主治疗。三仁 汤是吴鞠通专为湿温病湿重于热而设。湿温的治疗 “祛湿则热愈炽”, 故而配伍连翘、黄芩、葛根、薄荷清 热生津止渴, 全方有淡渗利湿, 疏风解表之效。湿重 于热, 表证不显, 发热午后加重, 清晨渐退者宜用三 仁汤加青蒿、知母清退阴分之湿热, 此时午后发热, 状若阴虚而实乃湿邪阻遏营阴, 而非阴虚有热。 2. 3 湿热并重, 壅滞阳明型   该型有 6 例。症见壮热汗出不解, 大便热结难 解, 小便短赤, 身重肢痛, 舌质红, 苔黄厚而腻, 脉滑 数。对于这个证型以三仁汤合大柴胡汤或三仁汤合 达原饮疗效不凡。案例: 黄某, 男, 57 岁, 该患者因低 热 2 月余, 加重半月于 1990 年 6 月 30 日入院。体温 波动在 39~ 40℃之间, 胸闷乏力, 胃脘疼痛, 有饥饿 感但不思饮食, 大便六七日未行, 尿短赤, 舌质红, 苔 腻微黄而干, 脉沉有力。治疗选用三仁汤合大柴胡汤 清热利湿, 内泻热结, 处方: 薏苡仁 30g , 杏仁 10g , 厚 朴 10g , 滑石 10g , 通草 10g , 车前子 12g , 柴胡 12g , 青蒿 10g , 黄芩 12g , 白茅根 30g , 大黄 10g (兑服) , 枳 实 10g , 甘草 6g。上方共服 5 剂后, 大便通达, 体温逐 渐下降, 波动在 37~ 37. 6℃, 余症均好转, 又因尿频 尿急尿痛继服清热利湿之剂, 体温完全正常而好转 出院。   按: 该患者发热两月余, 近半月逐渐加重, 大便 六七日未行, 又见胃脘疼痛, 饥而不欲食, 是邪入阳 明化热成实而致。湿阻阳明, 气机不利, 故胃脘疼痛, 胃腑有热则感到饥饿, 但湿困脾阳, 脾不运化则饥而 不思食, 湿热弥漫气机受阻则胸闷乏力, 湿热壅滞阳 明, 大便干结难解。大柴胡汤原为邪在少阳未解, 深 入阳明化热成实而设, 针对此患者用三仁汤宣畅气 机, 清利湿热, 又合大柴胡汤理气通腑, 佐以通草、车 前子、白茅根利尿通淋除湿, 方剂配伍原则与疾病机 理吻合, 病情得以全面好转。 2. 4 湿热郁遏少阳型   湿邪为病, 肌体脏腑, 无处不到。湿热之邪郁遏 少阳则见往来寒热, 头痛目眩, 口苦咽干, 胃脘闷胀。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是最佳基础 方。此型有 2 例。郑某, 女, 37 岁, 患者发热, 体温波 动在 36. 2~ 40. 2℃之间 10 余日, 于 1987 年 2 月 11 日收住入院。发热与寒战交替发作, 口苦咽干, 伴头 痛, 胃脘疼痛闷胀月余加重 2 月, 舌淡红, 苔薄白, 脉 沉细。证属邪郁少阳, 治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调和 肝脾: 柴胡 12g , 半夏 12g , 党参 30g , 白芷 12g , 大枣 12g , 板蓝根 12g , 厚朴 15g , 黄芩 15g , 白芍 12g , 甘草 6g , 服药 5 剂, 于 2 月 16 日体温减退, 服药 8 剂, 体 温恢复正常, 又以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而收 功。   按: 该患者虽确诊伤寒病, 但临床证候以少阳症 状最突出, 寒热往来明显, 发热时间较长, 实属邪扰 少阳, 故投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主, 加板蓝根、厚朴 清热除湿, 白芍柔肝和胃, 白芷缓解头痛, 药后少阳 之邪渐除, 体温随之恢复正常。如果湿热见症明显, 有发热苔腻、肢体困倦者, 可合蒿芩清胆汤加强清热 利湿的力量。 2. 5 脾胃虚弱, 湿热内犯型   临床有部份患者以腹泻为主要见症, 湿温病的 主症反不明显, 需细心认证。此型有 2 例。病案: 熊 某, 男, 37 岁, 因反复上腹疼痛 10 余年, 再发加重 1 53 第 2 期 张云洲, 等: 伤寒病中医辨治体会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周, 另腹泻 1 周大便稀溏, 量多, 气腥臭, 每日 5~ 6 次, 伴神疲乏力, 口干苦欲饮, 无呕吐, 小便短黄, 舌 红、苔薄黄腻, 脉濡缓, 于 1991 年 6 月 4 日入院, 体 温一直正常, 中医诊为脾胃虚弱兼湿热型腹泻, 拟健 脾止泻佐清热利湿为其治法, 方用参苓白术散合葛 根芩连汤: 北沙参 30g , 砂仁 10g , 陈皮 10g , 怀山药 15g , 炒扁豆 30g , 桔梗 6g , 厚朴 10g , 葛根 30g , 炒黄 芩 12g , 黄连 6g , 甘草 6g、服药 5 剂、大便每日 1~ 2 次, 腹胀痛减轻, 继投参苓白术散 4 剂, 大便恢复正 常。   按: 该例患者非典型的湿温表现, 而以泄泻为 主。分析其为脾胃虚弱兼挟湿热邪气所致。由于病程 较长, 久病必虚, 故以参苓白术散健脾和胃、淡渗利 湿为主, 佐入葛根芩连汤清热燥湿, 标本兼治。 3 体会   伤寒病是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 病程长, 病情 经过复杂, 多属于祖国医学湿温病的范畴。湿温病的 发生常由外界湿热偏盛, 加上饮食不节或恣食生冷 瓜果, 损伤脾胃, 湿热之邪乘虚侵入而致病。临床以 身热不扬或往来寒热, 肢倦胸闷, 脾胃症状明显, 苔 腻, 脉濡等为主要见症。结合本文分析结果, 伤寒与 湿温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差异, 伤寒辨证可以 参照湿温病, 但是其中也有部份病人表现较为特殊, 与湿温病有一定距离, 如湿热郁遏少阳型和脾胃虚 弱、湿热内犯型, 临床以少阳病变和脾胃虚弱见症明 显, 因此, 临证时切忌置患者具体实际于一旁而将二 者完全等同起来, 中医辨治伤寒既要遵循湿温病辨 治规律又要针对患者的具体表现实事求是, 不被湿 温病所限, 是辨治伤寒病取效的关键。 (收稿日期: 1996—09—09) (上接第 33 页)  加者为无效。治疗结果, 10 例中, 特 效 4 例, 显效 6 例, 无效 0, 平均减重 5. 5kg , 并且符 合国际公认的减肥不减力, 不腹泻的原则。   病案举例: 张某, 男, 7 岁, 小学 1 年级学生, 1996 年 7 月就诊。患儿身高 110cm , 体重 40kg , 超过 正常标准体重的 82% , 属重度肥胖。其父较胖, 喜喝 酒, 家中常备零食及煎炸香燥之品。喜食动物油, 患 儿自 3 岁后体重一直超标。平素胃口较好, 自 6 岁以 来, 平均每日 2kg 饭, 并且爱吃肥肉和零食, 进食速 度较快。家住郊外, 乘车上学, 体育考试不及格。晚上 吃饭较晚, 饭后做完作业就上床睡觉, 活动量较少。 四诊所见: 形体肥胖, 动作不灵活, 面色正常, 呼吸短 促, 鼾声较大, 大便 2 日 1 次, 苔白脉滑, 辨证为痰湿 内阻型。治疗嘱家长逐步减少患儿每餐进食量, 控制 在每日 1. 2kg , 家中不备零食, 用植物油炒菜, 减慢 进食速度, 三餐之外饥饿时吃苹果, 喝牛奶等, 每日 晚饭后骑车 5km。并采用耳压疗法, 1 周 1 次。中药 以温胆汤合平胃散加味。处方: 半夏 10g , 茯苓 15g , 泽泻 10g , 枳实 10g , 白芥子 6g , 苍术 10g , 白术 10g , 山楂 15g , 厚朴 10g , 青皮 10g , 槟榔 10g , 草决明 15g , 水煎服, 2 日 1 剂。治疗 1 月后体重减轻 4kg , 3 个月后体重减至 30kg。目前已停中药, 但继续其它 疗法, 随访 1 月来体重平稳下降, 每周 0. 3kg。 4 小结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多因素疾病, 因此治疗可以 说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从饮食、运动、行为、心理、药 物方面入手治疗, 并且需要患儿、家长、医生、社会的 共同参与。本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经临床观察证实行之有效, 符合国 际公认的减肥不减力, 不腹泻的原则。   在执行本方案第 1 个月内, 体重下降较快, 而 1 月后体重下降速度明显变慢, 这是一个必然过程, 不 要误解为减肥失败而放弃治疗。快速减肥有害无益, 只有缓慢稳定的减轻体重, 才能获得减肥和不再长 胖的效果。当减肥取得明显效果时, 这只是一个良好 开端, 要保护已有成果还需持之以恒, 以逐步达到健 康体重, 否则将前功尽弃。 参考文献   1 蒋竟雄. 肥胖儿童的饮食调整. 中国健康月刊, 1995, (3) : 14   2 廖清奎主编. 近代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肥胖 症. 成都: 四川科技出版社, 1988. 8 (收稿日期: 1996—11—21) 63 1997 年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第 20 卷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档为【伤寒病中医辨治体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767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31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