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章 脏腑

第二章 脏腑

举报
开通vip

第二章 脏腑null第二章 脏 腑第二章 脏 腑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五 脏 第三节 六 腑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一、脏腑学说的概念 二、脏腑学说的内容null 脏腑:即内脏及其功能的总称,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学说:研究动物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古人称脏腑为“藏象” 。“藏”,即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即形象或征象,指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一、脏腑学说的概念一、脏腑学说的概念...

第二章  脏腑
null第二章 脏 腑第二章 脏 腑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五 脏 第三节 六 腑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一、脏腑学说的概念 二、脏腑学说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null 脏腑:即内脏及其功能的总称,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学说:研究动物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古人称脏腑为“藏象” 。“藏”,即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即形象或征象,指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一、脏腑学说的概念一、脏腑学说的概念1.藏象的概念: 藏,藏于体内的脏器; 象,内脏功能活动表现于外(体表,五官九窍)的征象。 藏象,也叫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2,藏象学说:通过观察动物体外部(体表,五官九窍等)的征象变化,来研究动物体内部各脏腑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中医的脏腑是一个生理功能系统中医的脏腑是一个生理功能系统中兽医学中脏腑的概念,与现代兽医学中“脏器”的概念,虽然名称相同,但其含义却大不相同。脏腑不完全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的概念。中医以五脏为核心,组成五大功能系统。不同于现代解剖学的心、肝、脾、肺、肾。 如,中医的脾,是一个脾系统。包含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而西医的脾,是免疫和造血器官. 如 心-小肠-血脉-舌,组成心系统; 肝-胆-筋-目,组成肝系统。二、脏腑学说的内容二、脏腑学说的内容脏腑学说的内容,主要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相联系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 五脏 2 六腑 3 奇恒之腑 4 脏腑之间的关系1 五脏1 五脏(1)内容:即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2)功能: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和神。 (3)特点:藏精气而不泻。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nullnullnullnullnull2 六腑2 六腑(1)内容: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合称六腑; (2)功能: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器官,其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3)特点:传化物而不藏。 《素问·五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六腑以通为用3 奇恒之腑3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胞宫 “奇”是异、“恒”为常之意, 形态上,为中空有腔的脏器,类似“腑”, 生理功能,“藏而不泻”,类似于脏,不同于一般的脏腑,故称“奇恒之腑”。 其中,胆为六腑之一,但六腑之中,唯有它藏清净之液,故又归于奇恒之腑。nullnullnullnullnullnull4 脏腑之间的关系4 脏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之间,相生相克,平衡协调; 六腑之间相互承接协调; 脏腑之间表里相合; 脏腑和体表之间,有经络连属; 这样,动物体以五脏为生命活动的中心, 脏腑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生理功能上非常协调统一的整体第二节 五 脏 六腑第二节 五 脏 六腑一、心与小肠 二、肺与大肠 三、脾与胃 四、肝与胆 五、肾与膀胱一、心与小肠一、心与小肠心位于胸中,有心包护于外,为“阳中之太阳”。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在脏腑的功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使之相互协调,为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灵枢· 邪客论》“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君主之官”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心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心的经脉下络于小肠,与小肠相表里。(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2.心藏神,主喜null血液心脉血液心气原动力正常:心气旺盛,心血充足,血脉运行正常,脉象平 和,节律调匀,面红润有光泽,口色鲜明如桃花色。 异常:心气不足—脉细无力 心血瘀阻—脉涩不畅、或结代,面暗舌紫。1、心主血脉 ——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管中, 周流全身,营养全身的作用。 1、心主血脉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还包括心有“生血”的作用。 心阳有促进血液化生的作用。 心阳不足,出现血虚证。 故《素问·痿论》中说:“心主身之血脉”. 2.心藏神 主喜(心主神明)2.心藏神 主喜(心主神明)“神”,指精神活动,即机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 “心藏神”,是指心是一切精神活动的主宰。 心具有主宰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广义的神,指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的神,是指动物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null心藏神与主血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心藏神与主血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血液是维持正常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血充盈,心神得养,则动物“皮毛光彩精神倍”。 心血不足,神不能安藏,则出现活动异常或惊恐不安,故《安骥集·碎金五脏论》说:“心虚无事多惊恐,心痛癫狂脚不宁”。 心神异常,也可导致心血不足,或血行不畅、脉络瘀阻。null “神不守舍”(二)心与窍液的关系(二)心与窍液的关系1.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 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司味觉和表达语言。 心经的别络上行于舌,因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舌的生理功能直接与心相关,而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最易在舌上反映出来。 null正常 :舌体红润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 心开窍于舌:——心的气血盛衰,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 null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肺火上炎----咽喉疼痛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胃火上炎----齿龈肿痛火邪上炎常见证候null2.在液为汗(心主汗)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 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汗同出一源,有“汗血同源”之说,血为心所主,故汗为心所主,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心主神明,人在精神紧张或受惊时也会出汗,所以《素问·经脉别论》说:“惊而夺精,汗出于心”。null出汗异常,往往与心有关。 如心阳不足,常常引起腠理不固而自汗; 心阴血虚,往往导致阳不摄阴而盗汗; 血汗同源,津亏血少,则汗源不足, 发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耗伤心气, 伤心阳,出现心悸,严重心阳暴脱; 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 出汗过多,心虚病者容易出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null3.其华在面 面部色泽可反映心功能是否正常(三)小肠的生理功能 (三)小肠的生理功能 小肠上通于胃,下接大肠,有经脉络于心, 与心相表里。 1. 受盛化物 2.分清别浊null——小肠接受胃内食物,对食物进一步 消化吸收。 功能异常:腹胀腹痛、腹泻、便溏。1) 受盛化物: null小肠清浊尿液排出营养全身粪便排出脾运化肾 膀胱大肠食物消化吸收(余液)功能异常—水走大肠—小便短少 便溏 泄泻2)分清别浊: (四)心与小肠的关系 (四)心与小肠的关系 1.小肠有经脉络于心,与心相表里。 2.阴阳相配,五行同属火 3.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 心气正常,有利于小肠气血的补充,小肠才能发挥分别清浊的功能; 而小肠功能的正常,又有助于心气的正常活动。 二、肺与大肠二、肺与大肠肺为“华盖”,为“相傅之官” 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道,为“娇脏”。 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肺的经脉下络于大肠,与大肠相表里。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宣发和肃降 3、通调水道 4.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其华在毛 5.肺在志为悲忧null1、肺主气、司呼吸主气指肺有主宰一身之气的生成、出入与代谢的功能。 “肺者,气之本”,“肺为气海”。肺主气的功能正常与异常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指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机体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肺气通与天”宗气的生成及作用宗气的生成及作用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元气的作用下而生成的; 宗气的作用:一方面维持肺的呼吸功能,进行吐故纳新,使内外气体得以交换; 另一方面由肺入心,推动血液运行,并宣发到身体各部,以维持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故有“肺朝百脉”之说。 宗气的生成及作用宗气的生成及作用水谷精微之气+清气 宗气(肺)宗气助心行血脉助肺司呼吸元气调节气机调节气机肺有节律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null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若病邪伤肺,使肺气壅阻,引起呼吸功能失调,则出现咳嗽、气喘、呼吸不利等症状; 若肺气不足,则出现体倦无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null司呼吸——指肺具有呼吸功能,通过此功能 完成主气的作用。 促进宗气的生成 呼吸功能丧失 呼吸功能减弱 促进气机调畅 宗气不足 气机不畅 呼吸正常 异 常 新陈代谢无法进行 气少乏力 咳喘 声低null肺失宣发 呼吸不利 胸闷 咳嗽 鼻塞 无汗2、肺主宣发和肃降主宣发肺气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 布散的作用。 1)排出体内浊气。2)散精于全身,外达皮毛,滋养全身。 3)宣发卫气于皮肤肌腠,调节皮毛开合, 将代谢产物化成汗排出。 其生理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null主肃降 肺失肃降 胸闷 咳嗽 喘息 肺气有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 保持洁净的作用。 1)吸入自然界的清气。3)清洁肺和呼吸道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吸入清气+津液、水谷精微布散全身, 并将废物向下布散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其生理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null排出体内浊气宣发肃降肺 散精营养全身护肌表温皮毛 汗液排出吸入自然界 清气卫气清洁肺及 呼吸道异物吸入清气 + 津液及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尿液排出null调节汗液排泄精微营养全身生成尿液 排出体外肾、膀胱 (气化)体内水液宣发肃降肺失宣降水液代谢障碍内生痰饮 水肿 小便不利 ——肺的宣肃功能对体内水液代谢 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3、通调水道(肺主行水)4.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其华在毛4.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其华在毛一身之表,包括皮肤、汗孔、汗腺、被毛等组织,简称皮毛.依赖于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是机体抵抗外邪的第一屏障。 在生理方面, 一是皮肤汗孔(又称“气门”)具有散气的作用,参与了呼吸调节,而有“宣肺气”的功能。 二是皮毛有赖于肺气的温煦,才能润泽.null在病理方面,则表现为肺经有病可以反映于皮毛,而皮毛受邪也可传之于肺。 如肺气虚的动物,不仅易汗,而且经久可见皮毛焦枯或被毛脱落; 而外感风寒,也可影响到肺,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null肺气不足悲、忧伤肺(耗伤肺气)胸闷 气短肺失宣降 肺气虚易产生悲忧情绪变化 (对外耒情绪刺激耐受下降)5.肺在志为悲忧(二)肺与窍液的关系(二)肺与窍液的关系1.肺开窍于鼻 鼻为肺之窍,有司呼吸和主嗅觉的功能。 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都是肺气的作用。肺气和,呼吸利,则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灵枢·脉度篇》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外邪袭肺,多从鼻喉而入; 肺的病变,也多见于鼻、喉的证候,如鼻塞、流涕、喷嚏、 喉痒、音哑和失音等。null涕,是鼻粘膜分泌的粘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鼻为肺窍,故其分泌物亦属肺。 肺气调和——鼻窍润泽,涕不外流。肺寒流清涕肺热流黄稠涕肺燥鼻腔干异常2.在液为涕(三)大肠的生理功能 (三)大肠的生理功能 “大肠为传送之腑” 1. 主燥化 2.主传导、泻糟粕null(四)肺与大肠的关系(四)肺与大肠的关系1.大肠有经脉络于肺,与肺相表里。 2.阴阳相配,五行同属金 3.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 三、脾与胃三、脾与胃脾位于腹中,脾的经脉络于胃,与胃相表里。 脾为“后天之本”、“五脏之母” “仓廪之官” 其主要生理功能为: 1. 主运化、升清 2 .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脾在志为思null——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 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 各脏腑生理功能。 故称脾为“后天之本”、“五脏之母”。(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升清null1)运化水谷:肺水谷精微输布全身饮食物脾气健运脾失健运消化、吸收、输布正常腹胀 便溏 食欲不振 倦怠 消瘦 ——指脾有对饮食物消化吸收和转输营养物质 的功能。 脾运化小肠“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胃null脾失健运 水液潴留 痰饮、水肿。2)运化水液 ——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null——升清是脾气的运化特点,故脾气以升为顺。 “脾气主升”升清1)将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 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2)维持内脏位置恒定,防止内脏下垂。神疲乏力、头目眩晕 腹胀、泄泻。 脾气下陷内脏下垂 久泄脱肛脾 气 不 升水谷不运 气血不足null脾不统血血溢脉外便血 尿血 肌衄(脾的统血功能,靠脾气的固摄作用)2.脾主统血: ——指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循行于脉管中, 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脾气虚出血症状脾气旺盛血液正常行于脉内不外溢。《金匮要略注》中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null脾气健运脾失健运肌肉丰满壮实 四肢强劲有力肌肉消瘦 四肢软弱无力3.脾主肌肉四肢指脾可为肌肉四肢提供营养,以确保其健壮 有力,正常发挥功能。null思虑过度气机不畅 脾运失职脘腹胀闷 不思饮食 眩晕健忘4.脾在志为思思是正常的思维活动。(二)脾与窍液的关系(二)脾与窍液的关系1.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null——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它具有保护 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 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之说。 涎的生成、输布与脾气运化和升清有关。脾气健运口润、涎不外溢于口。口涎分泌脾虚不摄脾虚失运精微失布生成不足涎液外溢口干舌燥2.脾在液为涎:(三)胃的生理功能(三)胃的生理功能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连小肠, 有经脉络于脾,与脾相表里。 1. 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 null饮食物胃小肠清脾的运化供养全身“胃为水谷之海”胃气虚衰胃脘胀痛 纳少 嗳腐 1、受纳、腐熟水谷: 胃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称为“胃气”。 胃气的特点是以和降为顺。(靠胃气作用)null2、主通降: ——胃气的功能特点以降为和,而通降是受纳 的前提条件。 饮食物胃小肠浊大肠粪便排出纳呆厌食 口臭 胃气上逆恶心 呕吐 嗳气胃失通降(靠胃气的通降作用)(四)脾与胃的关系(四)脾与胃的关系1.胃有经脉络于脾,与脾相表里。 2.阴阳相配,五行同属土 3.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 肺的肃降是大肠传导功能的一个重要条件;肺主通调水道是大肠燥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和利。 四、肝与胆四、肝与胆肝位于腹腔右侧季肋部,有胆附于其下(马无胆囊)。 肝有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将军之官”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 藏血 2 .主疏泄 3. 肝主筋 ,其华在爪 4. 肝藏魂、在志为怒null(一)肝脏的主要功能 1.肝主藏血 ——指肝有 贮藏血液 和 调节血量及防止 出血的功能。 null2、肝主疏泄: ——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 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 表现在4个方面2)协调脾胃运化3)调控精神活动1)调畅气血运行4)通调水液代谢null1)调畅气血运行气机——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调畅——气机协调平衡。null眩晕 泻泄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肝胆不和呕逆 嗳气 腹胀 便秘胁下胀或疼痛 口苦 黄疸2)协调脾胃运化疏 泄 失 常null肝气亢盛3)调控精神活动 (调达情志)4)通调水液代谢4)通调水液代谢肝气疏泄还包括疏利三焦,通调水液升降通路的作用。 若肝气疏泄功能失常,气不调畅,可影响三焦的通利,引起水肿、胸水、腹水等水液代谢障碍的病变。null 3、肝主筋 ,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有连接和约束骨节、肌肉,主司运动等功能。 肝主筋,是指肝有为筋提供营养,以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作用. 《素问·痿论》说的“肝主身之筋膜” 。 肝主筋的功能与“肝藏血”有关. 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出现四肢拘急,或萎弱无力,伸屈不灵等症状。 若邪热劫津,津伤血耗,血不养筋,可引起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状。“爪为筋之余”“爪为筋之余”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乃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 爪甲亦有赖于肝血的滋养. 肝血充足,则筋强力壮,爪甲(蹄)坚韧; 肝血不足,则筋弱无力,爪甲(蹄)多薄而软,甚至变形而易脆裂。 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null4.肝藏魂,在志为怒 怒对于机体生理活动来说,属于一种不良刺激, 怒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为:“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null 昼则随心神往来而出谋焉 肝血充盈 血舍魂 夜则得安 肝血不足 魂不守舍 惊骇多梦、狂妄不精 (二)肝与窍液的关系(二)肝与窍液的关系1.肝开窍于目 目所以能视物,肝有经脉与之相连,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特别是肝血的滋养。所以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反映于目系及其视物功能,故说“肝开窍于目”。 如《灵枢·脉度》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 null肝阳上亢两目干涩头目眩晕肝阴不足肝火上炎肝风内动目赤肿痛两眼斜视或上呆肝血充足双目有神,视物清晰肝血不足视物不清或夜盲,两目干涩null2.肝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故泪为肝之液。 由于目赖肝血的滋养,肝血盛衰可从泪液的 分泌反映出来。 肝血充盛双目濡润肝经风热两目干涩迎风流泪肝血不足null肝疏泄失职胆汁上逆胆汁外溢胆汁排泄不利黄疸口苦、 呕吐苦水厌食油腻 胸胁胀痛 纳呆 便稀1、贮存和排泄胆汁:(三)胆的生理功能null2、主决断和勇气——指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胆为“中正之官” “肝虽有将军之勇,非胆不能决断” 《黄帝内经》:“十一脏腑取决于胆”null(四)肝与胆的关系(四)肝与胆的关系1.胆有经脉络于肝,与肝相表里。 2.阴阳相配,五行同属木 3.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肝的疏泄 胆汁生成、贮存、排泄。五、肾与膀胱五、肾与膀胱“腰者,肾之府也”。 肾有经脉络于膀胱,与膀胱相表里。 肾的生理功能 1、肾藏精 2.肾主命门之火 3、肾主水 4、肾主纳气 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 6、肾在志为恐null——指肾有贮存及闭藏精气的功能。1.肾藏精(一)肾的生理功能 null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互资生、相互联系。先天之精有赖后天之精的供养才能充盛, 后天之精需要先天之精的资助才能摄入和化生。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殖能力。 临床用药时,有“先天不足补后天”之说。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null——指机体的生、长、壮、老、巳与肾中精气的盛衰 密切相关。 幼年—骨骼发育迟缓。 青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中年—早衰及性功能减退。老年—齿及发脱落,骨脆易折。1)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精不足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null肾精肾气肾阳肾阴滋养濡润推动温煦平衡失调肾阳虚肾阴虚肾中精气眩晕耳鸣 腰膝酸软 潮热盗汗舌红苔少 脉细数无力 面白肢冷、腰酸腿软 浮肿、生殖功能减退 小便清长、脉迟缓。化生2)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原动力)2.肾主命门之火2.肾主命门之火命门之火,一般称元阳或肾阳(真阳)。它既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又是机体热能的来源。 肾主命门之火,是指肾之元阳,有温煦五脏、六腑,维持其生命活动的功能。特别是后天脾胃之气。 命门之火不足,常导致全身阳气衰微。肾阴和肾阳肾阴和肾阳肾阳和肾阴概括了肾脏生理功能的两个方面, 肾阴对机体各脏腑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 《黄帝内经》:“人年四十,阴气自半”,而肾阴又为人体阴气之本。null肾阳则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 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否则就会出现肾阳虚或肾阴虚的病理过程。 肾阳虚和肾阴虚的本质都是肾的精气不足,可互相累及。导致肾阴肾阳俱虚的病证。 肾阳虚和肾阴虚的鉴别:阴虚内热,阳虚外寒null3.肾主水——肾有主持和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脾营养全身汗、尿、粪 呼浊排出体外肾肾气化肾阴肺开合水液重吸收生成尿液排出尿少 尿闭 水肿或小便清长 尿量多失常肾阳排尿 正常清浊三焦体内水液代谢肾气化起主宰作用null体内水液代谢示意图水液脾胃肺膀胱肾体外全身清中之清清中之浊浊中之清浊中之浊null“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呼多吸少 呼吸表浅 动则喘甚肾摄纳——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并有 调节呼吸,保证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4.肾主纳气保持呼吸深度肺吸入清气肾不纳气纳气正常呼吸均匀和调null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是指肾之精气有促进骨髂生长和资生骨髓、 脑髓及脊髓的作用。 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坚强有力肾精充足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髓的化源不足,不能充养骨骼,导致骨骼发育 不良,甚至骨脆无力等症。null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聚而成脑。“脑为髓之海”。 脑主持精神活动,故又称“元神之府”,但它需要靠肾精的不断化生得以滋养,否则就会出现痴呆,呼唤不应,目无所见,倦怠嗜卧等症状。null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故齿也有赖肾精的充养。 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 肾精不足,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肾其华在发肾其华在发动物被毛的生长,其营养来源于血,而生机则根源于肾气,并为肾的外候。 肾精充足则被毛生长而光泽, 肾气虚衰则被毛枯槁甚至脱落。null精气充盈精气不足齿的生长脱落发的生长脱落皆与肾中精气相关骨骼的生长骨骼脆弱易折 头昏耳鸣 幼儿发育迟缓 牙齿易脱落 发早白枯槁易落骨骼发育正常 坚固有力 精明敏捷 牙齿坚固有力 发黑润泽 脑的发育null6. 肾在志为恐恐,对机体生理活动来说,是一种不良的刺激。 在恐惧的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气迫于 下焦,则下焦胀满,甚至遗尿。 恐为肾之志,但总与心主神相关, 心藏神,神伤则心怯而恐。null1.肾开窍于耳,司二阴——听觉灵敏与否与肾之精气有密切关系。开窍于耳(二)肾与窍液的关系null二阴后阴前阴生殖排尿排粪便肾气化肾中精气肾气不固 封藏失职遗精 早泄气化失职尿清长 尿频 或尿少大便溏泄 五更泻 或便秘 null2.肾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生。润泽口腔,助消化; 咽唾可滋养肾中精气,咽而不吐可补肾。——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多唾久唾耗伤肾精肾精不足唾少口干null [附] 命门 关于命门的位置,历来有不少争论,影响较大的有下列三种说法: 1.右肾为命门说 2.两肾总号为命门说: 3.两肾之间为命门说: 总之,命门学说见解颇多,但均认为命门为元气之根,对各脏腑组织具有温煦生化作用,能促进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与生殖机能和性功能相关。 (三)膀胱的生理功能(三)膀胱的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四)肾与膀胱的关系(四)肾与膀胱的关系1.膀胱有经脉络于肾,与肾相表里。 2.阴阳相配,五行同属水 3.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 肾主气化 司开合膀胱对尿液的贮藏 和排泄有度。 null上焦中焦下焦腐熟运化水谷分清泌浊 排泄废物消化吸收 输送营养 生化气血散精全身通过气化 将废物排出宣发敷布心 肺脾 胃肾肝膀胱 大小肠生理功能:总司集体的气化;运行水谷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null (一)脑 1.脑主精神活动:机体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与脑有关。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 2.脑主感觉功能: 脑主感觉的功能正常,则视物精明,听力聪颖,嗅觉灵敏,感觉正常。若脑病而感觉功能失常,就可出现视物不清,听觉失聪,嗅觉不灵,感觉迟钝。如髓海不足,可出现头晕、目眩、耳鸣。 (七)奇恒之腑胞宫胞宫是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的总称, 其主要功能是主发情和孕育胎儿 机体的生殖功能由肾所主,故胞宫与肾关系密切。肾气充盛,冲、任二脉气血充足,动物才会正常发情,发挥生殖及营养胞胎的作用。 若肾气虚弱,冲、任二脉气血不足,则动物不能正常发情,或发生不孕症等。null五脏与系统连属归纳心喜脉舌汗面肺悲忧皮鼻涕毛脾思肌肉 四肢口涎唇肝怒筋目泪爪肾恐骨耳及 二阴唾发志 体 窍 液 华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null1、心与肺 2、心与脾 3、心与肝 4、心与肾 5、肺与肾 6、肺与肝 7、肺与脾 8、肝与脾 9、肝与肾 10、脾与肾总结null——气和血的关系。心悸 舌紫 脉涩心血瘀阻心血瘀阻肺气不宣胸闷 咳嗽 气促 肺气不足肺主气心行血血液运行靠气的推动 气要靠血的运载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1.心(火)与肺(金)2.心(火)与脾(土)2.心(火)与脾(土)主要体现在血的生成和血的运行两个方面: (1)血的生成: 全身之血来源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 脾气健运,化源旺盛,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 (2)血的运行 心主行血,推动血液运行;脾主统血,使血循常道而行。二者在血的运行方面相反相成,使血流既通畅不滞,又不逸于脉外。3.心(火)与肝(木)3.心(火)与肝(木) 主要表现在血的运行和精神活动两个方面: 1.血的运行 心主行血,肝主藏血。心气充沛,血运正常,则肝有所藏;肝血充盈,贮调相宜,则心有所主 2.精神活动 心主神志,肝主疏泄,都与精神活动有关。 心血不足,则肝血常因之而虚; 肝血不足,则心血亦随之而损。null——阴与阳、水与火的关系。4.心与肾null——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两方面。水液代谢5.肺与肾:6. 肺(金)与肝(木)6. 肺(金)与肝(木) 主要表现在气的升降方面。 肺主降,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具有重要意义。 肝气的升发有助于肺气的肃降; 肺气的肃降有助于肝气的升发。7.肺(金)与肾(水)7.肺(金)与肾(水) 主要表现在呼吸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呼吸 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 2.水液代谢 肾为主水之脏, “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利于肾的蒸腾气化。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 8.肺与脾 8.肺与脾 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气的生成,肺主气,脾主运化,同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存在着益气与主气的关系。脾所传输的水谷之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而形成宗气,这就是脾助肺益气的作用。 故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之说。null水液代谢,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与肺气的肃降有关,脾、肺二脏相互配合,再加上肾的作用,共同完成水液的代谢过程。 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水湿不能运化,聚为痰饮,则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咳嗽、气喘等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肺有病也可影响到脾,如肺气虚,宣降失职,可引起水液代谢不利,湿邪困留脾气,脾不健运,出现水肿、倦怠、腹胀、便溏等症。 null——消化吸收和血液控制两方面。9.肝与脾null——精与血和“疏泄”与“封藏”两个方面。10.肝与肾null肾主藏精相互制约 相反相成肝失疏泄肾失封藏调节精液排泄 遗精滑泄、精少。 “疏泄”与“闭藏”方面肝主疏泄使肾气开合有度制肝气疏泄太过11. 脾与肾11. 脾与肾1.先后天相互资生: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要借助于肾阳的推动和温煦,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肾中精气也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补养,而不断充盈。 2.调节水液代谢平衡:脾主运化,输布津液,有防止水湿泛滥的作用。肾主水,为一身水液代谢的主宰。脾肾协同,与其他有关脏腑共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 null肝肾肺脾心精血互化,肝肾同源共主呼吸和水液助脾化湿助肺益气null肝肾肺脾心精血互化,肝肾同源共主呼吸和水液助脾化湿心血之化源温脾助运化null肝肾肺脾心心血肝血互养 共主神志null肝肾肺脾心肝气升,肺气降,共主气机升降null肝肾肺脾心疏泄助脾胃运化null肝肾肺脾心坎上离下null肝肾肺脾心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null肝肾肺脾心气血相依null功能特点:传化物。六腑之间的关系:——六腑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废物 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 null饮食物胃胆汁(腐熟、消化)清浊供养全身(泌别清浊)膀胱大肠(多余水分)(残渣)尿液排出粪便排出小肠三焦整个过程 又赖于三焦 气化、疏通 水道的作用六腑运行示图 [附] 七冲门 [附] 七冲门 七冲门,是指饮食物自进入机体至排出体外所要经过的七道关隘。 ①飞门: “飞”字与“扉”相通,即门扇。人的口唇像门扇一样开合自如,故称“唇为飞门”。 ②户门:“户”,即门户,引申为把守之意。食物入口,经牙齿咀嚼,则便于下咽,故称“齿为户门”。 null③吸门:指会厌,为食管和吸道相会之处,既是食物下达的必经之路,又是呼吸气体的门户,故称“会厌为吸门”。 ④贲门:指食管与胃上口交接处,故称“胃为贲门”。 ⑤幽门:指胃下口与小肠上口交接处。因胃为受纳食物之处又有“太仓”之称,故称“太仓下口为幽门”。null⑥阑门:“阑”有遮拦之意。指小肠下口与大肠上口交接处,故称“大肠小肠会为阑门”。 ⑦魄门:指排泄粪便的肛门。“魄”通“粕”,即糟粕之意,又因肛门是消化道的末端,故称“下极为魄门”。故称肛门为“魄门”。
本文档为【第二章 脏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157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29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