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举报
开通vip

词类活用nullnull古今字:说明一个词古今书写符号有差异的术语。某个汉字所代表的词经过引申分化,增加了义项,从而分化为几个以上的词,于是就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形旁或改变偏旁以示区别,这种情况下,原字与后起的字便构成了古今字的关系。原字叫古字,增形或改旁字叫今字。 如:知(知道、智慧)智 赴(奔赴、报丧 )讣 昏(傍晚、娶亲)婚 说(说话、欢喜)悦null古今字的特点: 1.古字与今字是历时的造字相承关系。 2.古字与今字在语音上相同或相近。 3.古字与今字在意义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

词类活用
nullnull古今字:说明一个词古今书写符号有差异的术语。某个汉字所代表的词经过引申分化,增加了义项,从而分化为几个以上的词,于是就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形旁或改变偏旁以示区别,这种情况下,原字与后起的字便构成了古今字的关系。原字叫古字,增形或改旁字叫今字。 如:知(知道、智慧)智 赴(奔赴、报丧 )讣 昏(傍晚、娶亲)婚 说(说话、欢喜)悦null古今字的特点: 1.古字与今字是历时的造字相承关系。 2.古字与今字在语音上相同或相近。 3.古字与今字在意义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null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1.字形上,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之间一般毫无共同之处。如:要、邀;蚤、早;溺、尿;有、又等。 2.意义上,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之间没有联系,本字与借字各有自己的意义。 3.时间上,通假字是共时文字现象。通假字通假字通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通假字就是用来代替本字的音同或音近的字。 通假可分为同音通假(古音)、叠韵通假(古音声母)、双声通假(古音韵母)。辨认通假应该以古音为标准,即古音相同或相近,而非现代读音。 数使使趣(促)齐兵俱西--双声,古音同属清纽。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诚)不知其不义也。--叠韵,古韵同在青部。 四日之其蚤(早)--古音完全相同。词义词义本义:词的原始意义,即造字之初所赋予的意义。本义是词义引申的基础,对于理解和掌握词的引申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义如何知道,根据形体结构,佐以文献史料证据。如“行”,甲骨文写作?,象十字路之形,本义为道路,《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为之例证。 引申义:由词的本义直接或间接繁衍出的意义。如“息”之本义为“呼吸”。《庄子•逍遥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休息、止息”《易•乾卦》:“君子以自强不息。”--“滋生、增长”《庄子•秋水》:“消息盈虚。”--“利息”《史记•孟尝君列传》:“能与息者来。”--“儿子”《战国策•赵策》:“老臣贱息舒祺。”null直接引申:亦称作近引申,即由本义直接引申而来的意义。如“引”本义为“拉开弓”《说文》:“引,开弓也。”开弓便要拉长弓弦,故引申为“延长、伸长”《孟子•梁惠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开弓是向后拉,故引申出“后退”《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兵引归。”开弓又是把箭向一定的方向导引,故引申出“引导”《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坠车。”null间接引申:亦称为远引申。即由引申义再进一步引申出的意义。如“官”之本义“官署”《礼记•玉藻》有郑玄注曰:“官谓朝廷治事处也。”由官署引申出“官职”《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引申出“官吏”《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继续引申出“器官”《孟子•告子》:“心之官则思。”等,其中“官吏”、“器官”两义即为“官署”义的间接引申。null词义扩大:新义大于旧义,词义概括的范围由小变大,旧义所表对象被包含于新义所表对象之中,如“布”,本指麻布《孟子•滕文公》:“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后来则引申为棉麻织物之统称。 词义缩小:新义小于旧义,词义概括的范围由大变小,新义所指对象仅是旧义所指对象的一部分,如“瓦”,本为一切陶器的通称,《说文》曰:“瓦,土器已烧之总名。”故可说“瓦盆”、“瓦棺”等,现代则专指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null词义转移:有以下几种情况1.所指对象转移,即由表甲物转表乙物,如“行李”。2.感情色彩转移,如“爪牙”“锻炼”3.轻重程度转移,如“感激”“诛”null古汉语词类活用null词类活用的概念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注意与词的兼类现象的区别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nullnull名词 活用为 动词名词 活用作 状语 名词 活用为 使动 名词 活用为 意动 null1、朝歌夜弦 《阿房宫赋》 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名作动,驻军。名作动,唱歌。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null3、朝服衣冠 《谏太宗十思疏》 4、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名作动,穿上。名作动,登记。规律: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null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6、吾师道也…… 《师说》 规律: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帝王:称帝称王师:学习null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 8、今王鼓乐于此(《孟子》)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树:种植鼓乐:击鼓奏乐null 9、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下雨名作动,游泳规律: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作动,称王null1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 14、江水又东(《水经注》)规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目:使眼色王:称王东:向东流null15、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16、扣弦而歌《赤壁赋》名作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名作动,歌唱。规律: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null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动词 a.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b.用在介宾短语前的名词 c.用在兼词前的名词 d.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e.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f. 用在所字后的名词 g.用在疑问代词后的名词 h.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后一个名词 i. 两个重叠使用的后一个名词null总结: 1、名词前加能愿动词或副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与名词连用。 4、副词后的名词 5、“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null练习: 1、邹忌朝服衣冠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驴不胜怒,蹄之 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 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答案: 1服:穿上戴好 2 水:游泳 3蹄:用蹄踢 4疾病:患疾病 5 志:做标记,“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词组 null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第一、表示比喻。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第三、表示处所。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天下云集响应。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译为:像……一样。译为:当作……一样。译为:在……译为:用(乘,凭借)……翻译要具体对待第六、表示时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译为:每天[或在……,或一……(天天、月月、年年)地]名词 活用作 状语null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日削月割。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上:向上,下:向下)(《劝学》) (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规律: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null 1、人皆得以隶使之。 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船:乘船)(《黔之驴 》)规律: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null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3、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名作状,像兄弟一样。名作状,用箕畚。名作状,在早上。名词作状语规律:前面已有主语, 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构成主谓关系。 null动词 活用为 名词 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不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null动词 活用为 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翻译时,在动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译为:到的人。译为:埋伏的人(伏兵)。null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中的“至”,本来是动词,这里放在“其”字之后,共同充当主语,作“来到这里的人”解。 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怎样”,活用为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 null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过秦论》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过秦论》 翩翩两骑来是谁? 《卖碳翁》 动作名,逃亡的人。动作名,收藏的珠宝动词作名词的规律: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动词跑到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动作名:骑马的人null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 活用为 意动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null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形容词若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等字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将军身披坚执锐。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君安与项伯有故?瑜等率轻锐继其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译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译为:长处;短处。译为:旧交情。译为:轻锐的部队。译为:圣人;愚人。null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 带了宾语(有时也不带),而又 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 用为一般动词。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译为:善待。译为:说坏话。译为:穷尽。译为:变小变弱。null使动 用法意动 用法为动 用法特殊的 动宾关系null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例: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侣,友:以 ……为友,意动用法 “臣活之”中的主语是“臣”,而“活”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却是项伯,因而“主语不一致”,用使动用法。活:使之生存下来例(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宾语怎样” “认为宾语怎样”或“以为宾语怎样”翻译为 “认为……”、“以……为……”“把……看成(当作)……” null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使动 用法 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不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所谓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 表达使令式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使动的翻译有两种,一种为直译,使……;一种为意译,用相应的及物动词代替。名词 活用为 动词null可用图示为: null 动词 活用为 使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包括不及物动词使动和及物动词使动两种。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1)不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2)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项伯杀人,臣活之。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卒庭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吞二周而亡诸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使……活,或意译为救活译:使……鸣,或意译为敲响译:使……归译:使……亡,或意译为灭亡译:使……来,或意译为招来译:使……跟从,或意译为带领null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表示使动用法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 (1).子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译文:先生真是让死人复生、叫白骨长肉的人。] (2).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译文:曹操的军队正把战船连接在一起,可以用火烧船来使(他)败逃。] (3)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上德》 [译文:使人尝那食品,人便死掉;使狗吃那食品,狗便死掉。]null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春风又绿江南岸。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秦王恐其破璧。译:使……绿,或译为吹绿译:使……尊,或译为位居尊位译:使……固,或译为固定译:使……破,或译为撞(砸)破null  古汉语中,形容词后带宾语,并表示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 例如: (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  [译文: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用道去使老百姓聪明,而是用道使他们愚蠢。] (2)、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船泊瓜州》)  [译文:春风又使江南的大地变绿了。]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  [译文:集市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养起来,使它的价值昂贵,囤积起来当作珍贵的货物。]null 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舍相如广成传舍。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齐威王欲将孙膑。译:使……复活,使……长肉译:使……住在,或意译为安排……住在译:使……称王,或意译为称王天下译:使……为将,或意译为任命……为将领名词 活用为 使动null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   [译文:所以,大王不如使苏秦往东方去,那么秦国就一定怀疑齐国并且不相信苏秦了。]   (2)、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使这些百姓得到好处。]null 名词 活用为 意动 形容词 活用为 意动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活用作有 “认为” “以为” 意义的动词 ,表示 “(主语)认为(宾语)怎样” 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意动用法的翻译格式:(1)“认为(觉得)……怎么样”(2)“把……当作……看待”(3)“对……感到怎么样”意动 用法null谓语中心语主 语宾 语  例如:一人横行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纣王一个人在天下横行霸道,武王认为这是羞耻。]意动用法的翻译图示null 形容词 活用为 意动  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人性质、状态。成以其小,劣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渔人甚异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译:认为……小译:对……感到奇怪译:以……为羞,对……感到羞耻译:认为……奇特null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例如:(1)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 [译文: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2)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老先生不把千里路当作遥远来到我国,大概也有使我国获得利益的办法吧!]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null [译文: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地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例如(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译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捉宾客对待。] (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有道德的人把没有能力当作忧患,不把别人不了解自己当作忧患。] (3)、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入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 [译文:孔子写作《春秋》的时候,诸候有人用外族的礼仪,就把他当作外族;上进到用中华的礼仪,就把他当作中华人。]null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2、吾从而师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臣:使……为臣)(《韩信拜将》)(师:以……为老师)(《师说》)(宾客:以……为宾客)(《《伤仲永》)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null为动 用法 为动用法,简言之,即主语为宾语而动。结构方式:[动+宾]=[为] +宾+动。一般译为:“给(替、为)……怎么样”。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译:为……哭泣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译:为……屈尊null 为(wèi)动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表示“主语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宾语怎麽样”。可图示为:主语谓语中心语宾语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null 为动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动词的为动用法:表示主语替宾语完成某个动作行为。 例如:(1)、 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夫人准备为他打开城门。] (2)、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晋文公夫人赢氏替三帅求情。] (3)、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大王你施行仁政,这些老百姓就会对上级亲爱,愿为长官卖命。]null 2、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表示主语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 例如:(1)非伤亡簪(zān)也。(《韩诗外传》) [译文:不是为失掉簪而悲伤。]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译文:后人为他哀痛却不把他当作借鉴,就使得更后的人又为后人哀痛。] 3、名词的为动用法:主语为宾语表示某种动作行为。 例如:(1)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译文:庐陵人文天祥亲自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 null (3)、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老人家说:“给我穿鞋!”张良为他取来了鞋子后,便跪在地上给他穿上。] (2)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译文:诸侯各国的宾客进献兵法著作,魏公子都为他们命名。]null 表示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孟尝君客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译:把……当作粪土一样译:把……当作客人一样译:以……为先,以……为后译:把……当作客人对待译:以……为师名词 活用为 意动null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三者的区别*使动: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为动:为宾语而行动。(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客观上使大木变小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天下变小了”只是主观感受]华佗脉之。[有替宾语怎样的意味]主观意念的感觉,只是主观上觉得(认为)宾语怎样了。null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朝辉夕阴,气象万千。(统一)(变化万千)   学习词类活用知识,要注意掌握和积累典型的例子。对于不典型的甚至模棱两可的可不必纠缠。此外,不能只满足于能说出来某词是什么活用现象,还要能够准确地解释和翻译活用词。作业作业 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以家道弥昌,子孙绵茂矣。兹所美者,惟曾祖杨氏德慧公夫妇也。吾之一族,世居皋兰石洞,以农桑为本。然代传善则,人多谦恭礼让,乐善好施,闾里皆以“善人之家”名焉。曾祖德慧公,生于公元一八九二年夏历九月初三。禀性柔和,夙负勤谨。弱岁立事,终日耕耨于畎亩;苦处先登,遐迩靡辞于艰切。且又笃信三清,广积福德;素食修道,精持不倦。将谓寿比沧溟,宁期风灯运促,盛年遘疾,俄而云卒。享年三十有八,以一九三○年终于新湾村私第,而葬于魏家槽子也。 曾祖母杨王氏,皋兰长川人也。生于公元一八九七年。诞即逢难,染天花而几折;麦场夜惊,渡逝水而回生。乃后资灵淑气,纵睿挺生。岐嶷发自龆年,令德彰于笄岁。年十七,适于杨氏。由是奉双慈而尊族老,亲兄弟而昵娣姒;嘉行每振于一乡,令名恒彰于四邻。方冀鸳鸯比翼,null同岳石而齐坚;奈何天夺人愿,家君早逝。时曾祖母三十有四,三子一女皆幼,季子尚在腹中。既而舅姑皆殁,兄弟分爨。乃孤贞守节,力顶三房。当是时也,外无强劲之依,内无应门之僮。茕茕孑立,略无怨绪。于是日出躬耕,日入缉绩,凡粒米寸褐,饲鸡畜豕,莫不绸缪熟虑,俾无遗阙。人勤天酬,女毅胜男。越数年,子立女归,且广增田亩,购置农具,兴建房舍,俨然殷繁之户矣。至若冀子谋孙,每倡读书之风。乃与长子润清,力促晚息就学。而有仲子、叔子、仲孙次第术业,是开吾族得功名者之先河也。今其子皆已殁,见在孙、曾孙、玄孙、来孙共六世,一百一十有九人。为县级、科级干部者八人,博硕士四人,学士三十三人,皆纳效于百业,输忠于家国。曾祖母之一生,以眇眇之年,鞠孤孤之胤。携小抱大,劬劳必尽;曾不移志,终守元吉。虽鲁姜之勤节,曹妃之敬让,方之蔑如也。呜呼,祸福有时,一泰一否;奈何梦奠,交null祸所钟。曾祖母于一九六九年正月十一日午时因腹疾而卒,享年七十有三。殡日,乡人匍匐里巷,步从輴途,泥行数里,哭泣哀毁,感动亲宾。曾祖母始葬于白路岔,后与曾祖父合葬于果果川西沟沟。因其地陡峻,不宜祭祀,故新卜吉地于脑门岔西沙地,将于是年清明迁葬立碣。 赞曰:善人之家,美哉休士;柔和勤谨,修道积福。奇哉孺人,与众殊异;天资四德,神假三从。宜家婉约,惟敬惟恭;含和雅雅,庄诚邕邕。节妇扛鼎,庇庥家井;桑麻百垄,缉绩遗风。慈心如水,永溉后嗣;杨门阔矣,载昌载炳。 null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兰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脂鱼虞共为一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詠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消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为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后博问英辩殆得精华于是更涉余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存者则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剖析毫厘分别黍累何烦泣玉未得县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于时岁次辛酉大隋仁寿元年也
本文档为【词类活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997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29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