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重点

举报
开通vip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文学思潮: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文学思潮以张扬某种文学观念为标志,探索和建构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是文学思潮的显著特点。 文学流派: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典型化: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的基本方式。即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

文学概论重点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文学思潮: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文学思潮以张扬某种文学观念为标志,探索和建构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是文学思潮的显著特点。 文学流派: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典型化: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的基本方式。即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经过艺术加工,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既是个别的,又因为体现了同类现象共有的特点而具有了普遍的意义。 母题:是指源于传统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情节因素”。母题指那种反复出现于不同文本的、与叙事类型化特征相关的最小单元或成分。如,中国文学常见的幻化、离魂母题。 原型:是指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如英雄、月亮、石头等。原型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创作个性:即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它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灵感:是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而导致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对创作而言是一种飞跃。灵感的发生具有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姚斯提出。指的是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 召唤结构:在阅读活动中,由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与意义空白而促使读者寻找意义的文本结构叫召唤结构。它指明了文学文本中具有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这一概念由德国美学家伊塞尔提出。 俗文学:又叫消遣文学,消费文学、娱乐文学、畅销文学等等,它是指那些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于民间,为大众普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以娱乐和消遣为创作目的的文学作品。 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形态之一,其既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又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包含着四个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填空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出现是文学 走向成熟 的一种标志。 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 抒情性 和  个性化   两个方面。 现实主义文学最显著的风格特征是它的 写实性. 现实主义文学对生活的再现是以艺术概括为基础的. 母题并非生成于现实情景,也不属于个人的创造,而是源于  传统    。原型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是人类 集体无意识         的表现. 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艺术呈现,是通过一系列作品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 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在文学理论中,风格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个人所特有的作用及其表现,另一种则是指某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所体现的  风范格局       。 文学创作是 接受活动      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文学的接受过程分为审美期待设置 、 审美格局调整 、 审美空白的填补 、 审美意象的生成与升华  审美主体的         的调整是审美格局调整的关键。 文学接受的审美体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察审美意象,二是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而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思想生活、乃至潜意识和非理性的世界。 (2)表现上的“隐喻性”。因为比较关注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特别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采用了隐喻性的表现方式。 (3)形象的“符号化”。所谓的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形象的象征性,具有抽象的意味。 (4)对文学主题的把握、理解和拓展。现代主义文学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学极少涉及的“异化”主题,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结合作家事例分析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之间的关系 (1)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文学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人生的一种审视、感悟和反省。作家与人生经验,构成了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人生经验既包括实践经验与所见所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也包括心理经验与自我反省。   (2)文学创作源于作家与人生经验的一种遇合,而这种遇合关系的建立,作为主体的作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家需要特殊的才情和智慧,更需要来自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技能技巧的训练。刘勰在自然景色四季更替感受到了心理体验的变化,于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描述,高尔基感觉到贫困生活的压力,便提笔述说自己的快乐和苦恼,这实际上都是作家的才情素质与生活经验遇合的结果。 (3)坎坷的生活阅历或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对作家创作有重要影响。司马迁曾举出八个例子谈及作家创作与坎坷人生经验之间密切的对应关系。他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种现象在中外文学史上相当普遍,在中国,有“诗可以怨”、“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说法,在西方也有“愤怒出诗人”、“艺术是表现苦难的语言”、“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等。它表明坎坷的生活经验和由此形成的创作性心理体验,会郁结为一种潜在的创作动力,迫使作家通过艺术想象来获取心理平衡。悲剧性人生和创伤性体验,从情感内蕴、文学风格、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酿成文学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4)作家的生活经验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激发创作激情的缘由,而且也是制约和规范作家创作的因素。 第一,一方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给作家提供了创作材料,作家与生活对象的遇合是作家创作的源泉和激发创作激情的缘由;另一方面,如果生活材料没有转化为作家主体的经验对象,即融化为作家的切身体验,作家是不可能进入创作状态的。因此,作家需要体验生活,作家的体验生活需要身心的切身体会。 第二,作家的阅历和经验决定了他的审美视野和创作世界,但从遇合关系上讲,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利于文学创作;生活经验有限,但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也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如张爱玲、勃朗特姐妹等。但是,生活阅历贫乏,会导致创作枯竭,甚至影响对有限的生活经验的体认和反省。 简述对灵感的认识 (1)灵感是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而导致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对创作的认识而言是一种飞跃. (2)灵感的特点: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和创造性。 (3)灵感看似神秘,但通常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 什么是创作个性?举例说明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创作个性指的是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其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创作个性直接影响和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着文学创作的个人化程度,是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有无创造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2)创作个性的形成和两个因素有关:其一是创作实践,其二是作家的个性。个性气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有条件的,现实生活的状况、创作经验的积累,都有可能不同程度地抵消个性对创作中的影响。生活实践和文学的虚构性有可能使一个人表现与自己个性气质相反的东西。创作个性是一个和创作实践、和技术、形式因素相关的概念;创作者的精神个性最终需要落实在与众不同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方式上。 (3)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在创作实践中,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的个性化是指一个作家在切入生活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方式以及对生活材料的理解上,有他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贾平凹的小说往往带有一种神秘意味,读他的某些作品总让人想起《聊斋》;池莉很关注小人物的生活,能从俗人俗事中发现生活的意味和乐趣。 第二,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创造什么样的艺术形象和挖掘、表现什么样的主题、意蕴,是创作个性的又一重要的表现。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往往相当集中地表现在作家从人们熟识的生活材料中创造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形象,挖掘出发人深省的意蕴。鲁迅小说《伤逝》对爱情主题的处理,巴金塑造的高觉新形象,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他们在表现人们都熟悉的生活、形象和思想时,能让我们产生一种陌生和惊奇的感觉。 第三,创作个性还体现在作家的艺术表现中。艺术表现的各种形式,如用何种体裁样式,语言操作的方式,修辞造句,甚至某种句法某些用词,都可以见出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来。例如,张爱玲喜欢用比喻,她的比喻常常用于表现内心感觉的特点,而且这种感觉多少都和人生悲凉有关,世态炎凉成为她的比喻所指的中心意象等,都体现了这个作家在语言表现上的特点。 论述文学欣赏的再创造得以实现的原因。    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在文学欣赏中,读者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作品和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对作品和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总有自己的加工、改造、补充和拓展,读者所接受到的艺术形象并不是作家单方面提供的,而是读者参与作家的创作、与作家共同“合作”的结果。     (1)文学文本具有“召唤结构”是文学欣赏再创造得以实现的一个因素。 德国美学家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是表现性或描写性的,于是形成了非文学文本所没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形成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这就是“召唤结构”。对读者的召唤性并不是外在于文学文本的东西,而是文学文本的自身的结构性特征。 在阅读活动中,由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与意义空白而促使读者寻找意义,从而为读者参与文学创造、开拓想象空间提供了可能。文学文本的开放性。为读者提供了想象和解释的自由。一般说来,在提供足够信息的前提下,文学文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愈多,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就愈大,愈能激起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召唤结构是文学文本能被读者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并引发读者想象的根本原因。 不过,召唤结构虽然给读者的创造提供了相当的自由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读者可以任意想象,因为召唤结构在包含着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确定性。 (2)鉴赏主体的“期待视野”是文学鉴赏再创造得以实现的另一个因素。 “期待视野”指的是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 期待视野由三个层次构成:个体的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时代要求和审美趣味以及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的积淀。这三者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时,他已有的各种经验、知识、趣味、能力,都会影响他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这种在具体鉴赏活动之前已经形成的种种经验和知识,表现为一种期待定向,使读者的鉴赏有了一个相对确定的范围,此范围构成了接受可能实现的限度。 文学接受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文学接受制约着文学生产即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制约:一是文学文本只有通过接受才能实现其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读者的参与才促成了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生成。二是文学接受具有推动文学创作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接受的阅读需要为创作提供了动机。 文学接受和文学创作互动关系的另一面,体现为创作对接受的影响和制约。文学创作是接受活动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创作制约接受体现在对接受活动的引导上。 简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    (1)某种艺术样式只出现在物质生产不发达的社会历史阶段,物质生产水平提高了,这种艺术样式反而衰微甚至消亡了,对于后人来说,这种艺术样式便成为不可企及的划时代的典范。如希腊的神话和史诗。 (2)文学艺术的繁荣反倒出现于物质生产相对落后的年代或地区,如19世纪的俄国及挪威在经济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欧发达国家,但在文学上却出现的繁荣现象。 不平衡现象说明文学的发展变化尽管从根本上说要受经济基础制约,但它不是唯一因素,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对文学活动也具有深刻影响。 简述俗文学的特点(请简要说出俗文学有别与雅文学的审美特征。) (1)俗文学的根本特征在于通俗性。通俗性并不排斥其文学性。在优秀的俗文学作品里,通俗性和文学性是统一的。 (2)俗文学的另一个特征是富于传奇性。其主要表现为故事情节的传奇性,追求奇人奇事奇情奇趣,使读者保持强烈的审美期待。 (3)俗文学的又一个特征是娱乐性。满足读者“娱心”的需要是俗文学作家的审美追求。俗文学作家力求以单纯化与诗意化的内容让人们短暂地从烦恼琐屑的人生中超脱出来,获得休息与调剂。 读者反应批评 读者——反应批评研究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提出了一种具有特色的阅读理论,据以进行文学批评。它主张:(1)文学作品的文本是已完成的含意结构,但它的含意其实是读者个人的“产品”或“创造”;(2)把文学批评的注意力从作品文本转移到读者的反应上,聚焦在读者对作品文本的内容系列的复合解说的反应上;(3)作品文本不存在某种“唯一正确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03b7b4990100cdbu.html) - 读者反应批评_成都男生_新浪博客 的含义”,没有唯一正确的阅读。对作品的一致意见、解说的一致性,只存在于特定条件的某些读者中;(4)着重分析的是:形成读者反应的主要因素,文本提供的东西与读者个人“主观”反应之间的关系等。(5)以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概念为工具,分析读者的反应。如用“抵抗机制”分析读者如何 抵制作者对他的影响。读者——反应模式从不同角度研究“读者——反应”,从阅读接受和批评活动的主体性方面开拓文学批评的新领域
本文档为【文学概论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10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28
浏览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