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经济学》

《安全经济学》

举报
开通vip

《安全经济学》《安全经济学》系列讲座 《安全经济学》系列讲座 第一讲 安全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基础 前 言 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定位于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在我们的安全活动过程很少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是,一方面是社会资源有限的客观性,人类和社会投入安全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研究安全活动的投入产出规律命题;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机制有了新的转变,即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经济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要求讲效益原则、效率原则,因此安全活动也必须符合这些原则和规律,这就要求...

《安全经济学》
《安全经济学》系列讲座 《安全经济学》系列讲座 第一讲 安全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基础 前 言 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定位于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在我们的安全活动过程很少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是,一方面是社会资源有限的客观性,人类和社会投入安全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研究安全活动的投入产出规律命题;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机制有了新的转变,即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模式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经济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要求讲效益原则、效率原则,因此安全活动也必须符合这些原则和规律,这就要求经济规律指导我们的安全生产活动;第三,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转变和世界职业安全卫生的潮流,要求提高人类安全活动的效率与效益,这也日趋提出了研究安全经济的命题。在这种背景下,安全经济学逐步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最近,国家经贸委将研究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99年度重要的研究课题,也说明了这一点。   背 景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发达国家平均每年的事故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2.5%, 预防事故和应急救援措施的投入约占3.5%, 以上两项表明安全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和程度,合计高达GNP的6%。按此比例以我国九十年代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为基数推算,每年我国平均的事故损失约为1000余亿元;预防措施、劳保用品及援救费用超过1500亿元。客观上讲,由于我国工业水平总体还较低下,实际情况会低于上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有关抽样调查推断:我国本世纪九十年代每年的安全经济规模(主动投资与被动消耗两类)大约为:安全(预防性)投入(安措费加劳保用品费)约为300亿元;事故损失约为200余亿元。以上仅从产业(工矿企业)安全经济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如果用广义的安全经济概念来考察问题,即考虑把生产、生活、公共安全等领域,以及安全对社会和经济建设间接和潜在的影响,如工效、企业商誉、人的生命与健康价值、社会与环境价值等方面的效益,则问题会更为严重和突出。由此迫使我们必须意识到:安全问题不仅是减少或防止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的简单问题,更有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作用。换言之,安全不仅具有负效益的一面,更有正效益的意义,安全也是一种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安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知识的重要发展领域,不仅是保障人的生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对于减少人类社会发展的代价(生命和健康损害、事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等),以及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都有着客观和现实的意义。 用社会有限的投入去实现对人类尽可能高的安全水准!在获得人类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下,尽力去节约社会的安全投入!这是上述现代社会背景和现状对安全科学技术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显然应成为每一个安全科学技术工作者思考的安全经济命题。完成这一命题,就是安全经济学的最基本任务。 命题 显然,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要求研究和探索下面的安全经济学命题。 1.首先是宏观与定性的安全经济命题 包括: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规律;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建设的贡献率;安全生产对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的作用;事故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影响等。 2.重要而具体的微观与定量命题 如:安全生产的经济贡献率;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现阶段我国合理的安全投资强度(占GDP比例);当代我国的事故损失水平及经济影响度(占GDP比例);事故直间系数比;合理的安全投资结构;安全生产效益指标。 3.理论性的命题 如:安全生产经济规律的理论分析模型;安全生产产出计算模型;安全效益分析模型(投入产出比模型);安全生产增值评价模型;各类事故损失计算模型;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模型等。 4.安全生产经济对策实用方面 如:事故经济损失测算统计分析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适用我国经济基础的安全投资水平(标准)及政策,甚至安全生产投资立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及项目安全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安全效益及事故损失数据库及其信息库;事故损失及安全效益分析技术及软件等。 显然安全经济学的研究的发展,对于科学认识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和价值;有效指导政府的安全宏观决策;合理利用安全经济手段,提高安全经济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对于实现社会和企业最小安全投入获得最大安全效果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目标,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意义。 第二讲 安全经济学的科学 罗云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安全经济学的性质 安全经济学是研究和解决安全经济问题的,因而它首先是一门经济学,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安全经济学以安全工程技术活动为特定的应用领域,这决定了安全经济学又是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安全活动与经济活动关系规律的科学;它以经济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安全领域为阵地,为安全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因此,安全经济学可以说是一门经济学与安全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科学。从学科性质和任务的角度,安全经济学可定义为:安全经济学是研究安全的经济(利益、投资、效益)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这一定义具有如下几点内涵:1)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安全的经济形式和条件,即通过理论研究和分析,揭示和阐明安全利益、安全投资、安全效益的表达形式和实现条件;2)安全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人、技术、环境三者的最佳安全效益;3)安全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的安全活动来实现的。 二、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是人类对现实世界认识成果的系统总结。任何科学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研究对象,都是研究某种特殊运动形式或特殊矛盾的。正是有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才把不同的科学区分开来。安全经济学也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和自己的特殊矛盾运动。 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根据安全实现与经济效果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理论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上研究如何使安全活动(安全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进行、安全工程与技术的实施等),以最佳的方式与劳动、生产、生活合理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安全劳动、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可行和经济合理,从而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安全经济学应研究如下问题:1)安全经济学的宏观基本理论。研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等宏观经济因素对安全的影响,以及与人类安全活动的关系;确立安全目标在社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从理论上探讨安全投资增长率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比例关系;把握和控制安全经济规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2)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研究不同时期(时间)、不同地区(行业、部门等空间)、不同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事故的损失规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探求分析、评价事故和灾害损失的理论及方法,特别是根据损失的间接性、隐形性、连锁性等特征,探索科学、精确的测算理论和方法,为掌握事故和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提供依据。3)安全活动的效果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准确、全面地反映安全的实现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即研究安全的利益规律。测定出安全的实现对个体(个人)、企业、国家,以及全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对制定和规划安全投入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科学的评价安全效益也是不可少的技术环节。4)安全活动的效益规律。安全的效益与生产的效益具有联系,又有区别。安全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的效益,更为重要是还包含有非价值因素(健康、安定、幸福等)的社会效益。这使得对安全效益的评定非常困难。为此,应细致地研究安全效益的潜在性、间接性、长效性、多效性、延时性、滞后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征规律,把安全的总体、综合效益充分地揭示出来,为准确地评价和控制安全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5)安全经济的科学管理。研究安全经济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方法、安全经济的投资政策、安全经济的审计制度、事故和灾害损失的统计办法等安全经济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国家有限的安全经费能得以合理使用,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为安全所投入的人财物的潜力。 三、安全经济学的内容和任务 第一个层次是安全经济学的哲学问题,即确立安全的经济观;确立安全经济学的立论基点;指明安全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安全经济理论的思想基础。 第二层次是安全经济学的基础科学,这是安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根基和源泉。只有充分采用一般科学技术和一般经济学现有的理论、方法,安全经济学的发展才有基本的支柱和依靠。在这同时,安全经济学也应发展符合自身学科需要的理论科学。 第三层次是安全经济学的技术科学,是安全经济学的应用基础理论。她研究和探讨安全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出安全经济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只有充分地认识和掌握了安全经济客观规律,确立了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安全经济活动的指导与控制才会准确和有效。 第四层次是安全经济学的工程技术指安全经济活动或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安全经济学不仅仅是应用理论,更为有意义的是安全经济学的理论能指导安全工程技术的实践活动,使人类的安全活动符合客观实际的和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 安全经济学的任务是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及系统科学和一般经济学的科学方法、理论,对人类劳动、生活、生存活动中的安全经济规律进行考察研究;阐明经济规律在安全活动领域的表现形式;探讨实现经济的安全生产(劳动)、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为国家、政府提供科学制定安全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从而极大限度地保障人的身心安全、健康和发展,促进社会与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四、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分析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是掌握系统特性及规律的基本方法之一。为此,要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只有从总体出发,纵观系统全局,通过全面、细致的综合分析对比,才能把握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安全经济活动所特有的规律,如“负效益”规律、非直接价值性特征等,只有通过分析对比才能获得准确的认识。 2.调查研究方法。认识安全经济规律,很大程度上应根据现有的经验和材料来进行,因此,调查研究是认识安全规律的重要方法。事故损失规律只有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才能得以揭示和反映。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安全经济问题的科学定量解决是安全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客观因素和基础理论的限制,安全经济领域有的命题是不能绝对定量化的。如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价值、社会意义、政治意义、环境价值、企业商业誉等。因此,在实际解决和论证安全经济问题时,必须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使获得的结论尽量地合理和正确。 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特点,即:从研究方法上讲,具有系统性、预见性、优选性;从学科本质上讲,具有部门性、边缘性及应用性。 第三讲 安全经济学的指标体系 罗云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安全经济系统是一庞大、复杂的系统,用统计的手段是认识安全经济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事故伤亡、事故损失、安全投入及消耗等数量状况的统计,可以为研究和分析安全问题,为认识事故发生规律提供客观基础的数据,从而为安全活动(安全经济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等)的合理、科学决策提供可行的保证。 一、安全经济统计及其理论基础 安全经济统计是认识安全状态(安全性、事故损失水平、安全效益等)及安全系统条件(安全成本、安全投资、安全劳动等),对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调整安全系统、指导和控制安全活动提供依据的重要技术环节。它可以为研究安全规律,为促进事故及灾害预防技术及安全工程与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基本数据信息,是开展安全经济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经济统计工作体制不仅是安全经济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安全科学定量技术水平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工作效益也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为了作好安全统计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科学的安全经济指标体系。通过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经济质量与数量指标,能把安全系统的状态、安全经济活动的效果、安全工作的优劣、安全与经济的协调状况等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同时,有了这样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安全活动、安全工程、安全工作等各方面的定量分析、评价才有了依据基础,安全的设计、规划、组织、控制、调整等决策活动才可能更为科学和合理。 安全经济统计应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安全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而不能象研究抽象数量关系的数学那样,进行“纯数量”的研究。 二、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建立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1)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2)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3)安全经济指标体系不仅应包容安全经济系统的宏观特征(反映地区、行业、部门以至全国的综合安全经济特性),又能反映安全经济的微观特性(企业、项目的安全经济特性)。(4)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安全经济效益的特征。(5)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是社会、国家和企业经济指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6)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结构应从安全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出发,指标的性质应反映安全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7)安全经济指标应既适应于计划,也适用于统计,即安全指标体系既包括计划指标体系,也包括统计指标体系。   三、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结构 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可以认识到安全经济的特性可由三个环节来反映:安全投入、安全后果和安全效益,我们把它称作安全经济的三类特性。这样,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可由三个部分来构成:安全投入指标、安全后果指标和安全效益指标。其中每一个部分根据指标的范围特征又可分为宏观结合性指标和微观指标,我们称为安全经济指标的两个层次。基于这种设计,可整理出的安全经济指标结构体系。   四、重要的安全经济指标 安全经济指标可有如下三个系列: 1.安全经济的绝对指标包括:(1)投入方面:主动投入-安措费、劳保用品费、保健费、安全奖等;被动投入-职业病珍治费、赔偿费、事故处理费、维修费等;(2)后果及效果方面:负效果-经济损失量、工日损失量、环境污染量、伤亡数等;正效果-生产增值、利税增值、损失(含经济损失和工日损失等)减少量、污染减少量、伤亡减少量等。 2.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是相对于某种背景来考察安全经济绝对指标的特征量,往往更具实用可比性和客观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相对指标来分析和说明问题。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主要以如下背景来相对地考察问题:职工规模、产量、产值、利税等。安全效益常常用相对指标来反映。从时间相关特性来考察,安全经济指标还可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特别是由于安全活动效果的滞后性、延时性等特征,往往需要用动态指标才能准确反映安全经济规律。 3.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安全经济指标有:国民(生产)产值安全投资指数,发达国家高达3.5%;安措投资增长率,一般应高于经济增长率;人均安措费,我国工业企业90年代初仅为100余元;人均安全成本;专职人员人均安全投资;经济损失达标率;危险源(隐患)现存率;事故损失直间比,客观有1: 2至1:>100之间;经济损失严重度;工日损失严重度;经济损失重要度;工日(时)损失率;人均经济损失;万元安措费保护职工人数;安全专职人员人均保护职工数;安全专职人员人均安全生产率;百万产值损失率;百万产值伤亡率;单位产量损失率;单位产量伤亡率。 目前安全经济学研究获得的一般宏观经济参数有:事故损失规模占GNP2.5%;安全投资规模占GNP3.5%;一般安全投入产出比为1 : 6;安全生产贡献率达到GNP的1.5~5 %;对于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关系为1=5;安全效益金字塔规律为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 第四讲 安全经济学基本原理 罗云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安全经济学是研究安全的经济(利益、投资、效益)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这一定义具有如下几点内涵:(1) 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安全的经济形式和条件,即通过理论研究和分析,揭示和阐明安全利益、安全投资、安全效益的表达形式和实现条件;(2)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人、技术、环境三者的最佳安全效益;(3) 安全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的安全活动来实现的。为此首先要研究安全经济的指标体系。 安全投入产出规律是安全经济学最核心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基础。   一、             安全经济规律的基本分析 从理论上讲,安全具有两大经济功能:第一,安全能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消耗和损失的功能。第二,安全能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其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 第一种功能称为“拾遗补缺”,可用损失 函数 excel方差函数excelsd函数已知函数     2 f x m x mx m      2 1 4 2拉格朗日函数pdf函数公式下载 L(S)来表达: L(S)=L exp(l/S)+L0, l>0, L>O, L0<0; 其曲线见图。 第二种功能称为“本质增益”,用增值函数I(S)来表达: I(S)=Iexp(-i/S), I>0, i>0; 上两式中:L、l、I、i、L0均为统计常数。从图中的曲线可看出: 1)增值函数I(S)随安全性S的增大而增大,但是有限的,最大值取决于技术系统本身功能。 2)损失函数L(S)随安全性S的增大而减小,当系统无任何安全性时(S=0),从理论上讲损失趋于无穷大,具体值取决于机会因素;当S趋于100%时,损失趋于零。 无论是“本质增益”即安全创造正益效,还是“拾遗补缺”即安全减少“负效益”,都表明安全创造了价值。后一种可称谓为“负负得正”,或“减负为正”。   二、             综合分析与推论 以上两种基本功能,构成了安全的综合(全部)经济功能。我们用安全功能函数F(S)来表达(在此功能的概念等同于安全产出或安全收益。):F(S)=I(S)+[-L(S)]=I(S)-L(S)。如将损失函数L(S)乘以“-”号后,即可将其移至第一象限表示,并与增值函数I(S)叠加后,得功能函数曲线,见图 。从中可推论: 1)当安全性趋于零,即技术系统毫无安全保障,系统不但毫无利益可言,还将出现趋于无穷大的负利益(损失)。 2)当安全性到达SL点,由于正负功能低消系统功能为零,因而SL是安全性的基本下限。当S大于SL后,系统出现正功能,并随S增大,功能递增。 3)当安全性S达到某一接近100%的值后,如Su点,功能增加速率逐渐降低,并最终局限于技术系统本身的功能水平。由此说明,安全不能改变系统本身创值水平,但保障和维护了系统创值功能,从而体现了安全自身价值。 3.安全效益分析。安全的功能函数反映了安全系统输出状况。显然,提高或改变安全性,需要投入(输入),即付出代价或成本。并安全性要求越大,需要成本越高。从理论上讲,要达到100%的安全(绝对安全),所需投入趋于无穷大。由此可推出安全的成本函数C(S):C(S)=Cexp[c/(1-S)]+C0。其中:C>0, C>0, C0<0。   三、安全经济学原则 在基本原理的分析基础上,可得到安全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投入与社会经济状况相统一的原则;发展安全与发展经济比例协调性原则 ;安全发展的超前性原则;宏观协调与微协调辩证统一的原则;协调与不协调辩证统一的原则。   图 安全经济参数曲线 第五讲 安全投资分析    罗云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安全投资的概念 安全,一般意义上讲是以追求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生活的保障与社会安定为目的的。为此,人们需要付出成本,从这一意义上讲,安全投入无所谓投资的意义。但是作为企业,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考察,安全则具有了投资的价值,即安全的目的有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内涵。由于安全工程(管理与技术等)很大程度上是为生产服务的,首先安全保护了生产人员,而人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力因素;其次,安全维护和保障了生产资料和生产的环境,使技术的生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安全对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取得具有确定的作用,安全活动应被看成一种有创造价值意义的活动,一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活动。所以,把安全的投入也称作一种投资,也有了现实的基础。当然,安全投资的本质与一般经济活动投资的本质是有区别的。如安全不能单纯地考察经济效果,不能简章地用市场经济杠杆调控等。我们更多地是用投资的理论和技术来指导高效地进行安全经济活动。 二、安全投资的分类 安全活动是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前提的。把投入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称为安全投资,也称为安全资源。因此,在安全活动实践中,安全专职人员的配备、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的投入、安全设施维护、保养及改造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的花费、个体劳动防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援救及预防、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花费等,都是安全投资。而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劳动力的工作日损失、事故赔偿等,非目的性(提高安全活动效益的目的)的被动和无益的消耗,则不属于安全投资的范畴。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各种各样分类的安全投资。如按投资的作用划分,有预防性投资,包括安全措施费、防护用品费、保健费、安全奖金等超前预防性投入;控制性投资,事故营救、职业病珍治、设备(或设施)修复等。按投资的时序划分,有事前投资,指在事故发生前所进行的安全投入;事中投资,指事故发生中的安全消费,如事故或灾害抢险、伤亡营救等事故发生中的投入费用;事后投资,指事故发生后的处理、赔偿、治疗、修复等费用。按投资所形成的技术"产品"划分,有硬件投资;软件投资。按安全工作的专业类型划分,有安全技术投资;工业卫生技术投资;⑶辅助设施投资;宣传教育投资(含奖励金费);防护用品投资;职业病珍治费;保健投资;事故处理费用;修复投资等。 科学地进行安全投资,进行安全投资技术的研究是提高社会或企业有限安全投入效益的重要方面。要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行业和不同安全生产水平企业的安全投资强度和结构问题,如研究国家或行业的安全投资指数;预防性投资与事故投资的结构,安措经费与个人防护品费用的比例结构,安全技术投资与工业卫生投资的比例结构等。表1是抽样调查研究得到的我国80年代工业安全投资总体水平。 表1 全国工业安全投资主要指标的统计结果(均按当年价计;15个行业抽样统计推断) ────────────────────────────────────────── 时期 安更比(%) 安措* 用品* 直损* 诊病* 安全代价* 保护职工** 保护产值** ────────────────────────────────────────── 六五 12.02 60.50 68.89 15.99 4.35 218.49 77 108.34 七五 13.61 106.19 94.96 12.42 5.80 281.47 50 90.88 80年代13.29 90.45 85.01 14.71 5.08 261.45 57 99.61 ────────────────────────────────────────── 注:* 指人年均值(元/人.年)(安全代价=安措经费+防护用品费用+直间损失+诊病费) ** 指单位安全投资保护职工数(人/万元.年)、产值量(万元/万元.年) 三、影响安全投资的因素 1.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安全投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行业或部门,能将多少资源投入人们的安全保障,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或时期,人们只能顾及基本的生理需要,因而把资金主要考虑用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安全、健康被放在次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方面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提供了基础保证;另一方面人们心理和生理对安全与健康的要求在随之提高,这就使得安全的投入会随之增大。如据我们的抽样调查,在六五期间我国的职工年人均安全投资129.39元,其中人均安措费60.50元,而到了七五期间人均安全投资达到 201.15元,人均安措费达到106.19元,分别增长了37.19%和12.09%。 2.政治因素对安全投资的制约。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安全是受该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制约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投资规模,也受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乃至政治决策人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国家机构的重要职能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提高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全与健康水平,关心和重视劳动保护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宗旨之一。这就使得我国政府是能够在经济能力许可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地保障安全的投入。 3.科学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科学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一方面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经济的发展,使安全的经济基础受到控制;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了安全科学技术的水平。如果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上对经济的消耗是有限的,则安全的投资应符合这一客观的需求,否则,过大的投入,将会造成社会经济的浪费。 4.生产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生产的客观需要决定了安全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在不同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对安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安全的投资必须符合生产技术的客观需要。安全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寻求安全经济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因此,根据不同的生产技术要求,执行不同的安全投资政策,这是安全经济学应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四、确定安全投资合理比例的依据和原则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应成为确定安全投资量是否合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经济投资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合理比例的确定,应以经济增长率既定目标作为首要的依据。安全的发展目标只有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目标同步协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保持综合平衡,在社会经济总目标的协同下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才能更好地、合理地确定出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依据上述原则,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的确定,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系统预推法,系统预推法是在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经过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并在进行系统的目标设计和分解的基础上,推测确定安全经费的合理投资量。2.历史比较法,这种方法即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历史做法,选择比较成功和可取年分的方案作为未来安全投资的基本参考模式;在考虑未来的生产量、技术状况、人员素质状况、管理水平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并考虑货币实际价值变化的条件,对未来的安全投资量作出确切的定量。3.国际比较法,一个国家安全投资总额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中所占比重是否适宜,可与世界各种类型国家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的安全投资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获得参考,指导其本国或同类型行业的安全投资决策。 第六讲 安全投资技术 罗云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安全投资指标体系 1.安全投资数量的绝对指标 安全投资数量的绝对指标包括:⑴货币投入量。可以国家、行业、部门或企业为核算范围,用年安全投资总量单位来反映。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1],预防事故和应急救援措施的投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根据此比例推算,我国七五期间每年平均预防措施、劳保用品及援救费用高达450亿元左右。而按我们对1000 余家企业的实际抽样调查结果,在80年代我国的安措费占更新改造费的提取比例为13.29%,职工人年均劳动防护用品费为94.96元,以此实际调查数据按全国工业、地质勘探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四大经济行业总体推算,我国每年用于安全措施和防护用品两项安全预防性投资总量约200亿元。⑵人员投入量。指安全专职人员的配备总量,也可以国家、行业、部门或企业为核算范围。这一绝对指标反映了活劳动消耗。我国的安全专职人员配备量反映了安全人力的投入规模。⑶劳动日投资量。指安全活动的劳动工日投入总量。 进一步还可分为技术性工作量、行政性工作量、宣传教育类工作量等等;或分为专职人员劳动工作日总量和非专职人员安全活动工作日总量。 2.安全投资数量的相对指标 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是相对于某种背景来考察安全经济绝对指标的特征量,往往更具实用可比性和客观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相对指标来分析和说明问题。安全投资的相对量往往用绝对量相对于人员、产量、产值、利税来反映。 ⑴相对生产规模的货币安全投入指标。更改费安措投资比例:指安措费占更新改造费的比例,反映安全措施费用所占比重,是衡量安全投资强度的重要指标,公式为:更改费安措投资指数=安措费/更改费×100%。生产费用安全投资占用比重:指安全投资总量占企业生产费用的比例,其计算式为:生产费用安全投资占用比重=安全投资总量/生产费用总量×100%。国民(生产)产值安措投资指数:指安措费投资占国民( 生产)产值的比例,反映安措投资的水平,是国家或企业负担安全的指标之一,由下式计算:国民(生产)产值安措投资指数=安措投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产值安全(主动)投资指数:指安全投资占国民(生产)产值的比例,反映安全投资的水平,是考察国家或企业负担人民的安全需要之能力的指标之一,由下式计算:国民(生产)产值安全投资指数=安全投资/国民(生产)总值。在此我们认为安全的总投资是指安全的主动投资,计算式为:安全投资=安措费+防护品费+保健费+安全奖金。工业安全措施经费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通常工业安全卫生领域涉及的资金消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技术措施投入;二是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费用;三是工伤与职业病费用。其中作为事故预防性资金,即属于安全生产措施性的资金主要是前两项,这就是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资金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费用。 二.安全投资结构分析 在一定的安全投资强度比例下,怎样发挥安全投资的作用,要通过合理的投资结构来实现。通常我们要研究如下安全投资结构:安全措施费用与个人防护用品费用的结构;安全技术投入与工业卫生投入的结构;预防性投入与事后整改投入的结构;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的结构等。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以及面向二十一世纪,工业企业应该从走内部挖潜和适当扩大投资规模相结合的路子,逐步转向强化安全卫生投资的良好循环。即:在近期内安全生产投资水平在保持现有的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投资力度,进而逐步使安全生产投资达到国民收入的1.5%左右(本世纪未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改进安全生产资金的管理方式,调整目前企业安全生产投资的结构。为了保障有效安全措施费用,需要统一认识,推行安全经济科学科学管理,落实投资政策,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推行二类以上危险行业生产投资项目论证报告中的"安全技术经济保证措施"专篇制度;坚持执行生产投资项目的"三同时"政策;推行企业安全设施、设备的专门折旧机制,折旧经费专款专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划归安全技术部门作为事故预防措施费用统一管理使用,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费用与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费用的投资比例结构逐步从2∶1过渡到1∶1;坚持更新改造费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提取办法和原则;利用工伤保险机制与事故预防相结合;在安全管理中,应该加强安全经济管理,应该制定相应的政府法规和落实相应的管理政策;推行安全会计制度;完善安全经济统计;进行安全卫生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价程序等。 三.我国安全投资的状况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投入主要是从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其比率一直规定为10-20%。根据有关科研课题的抽样调查,我国国营企业在80年代实际执行的提取比率大约在5-12%之间,即实际国家80年代每年的安全生产措施经费大约维持在5.3-12.7亿之间,90年代约30亿。个人劳动保护用品费用方面,自1981年以来,企业个人劳动保护用品费用一直作为企业生产成本方式来运作,其消费的水平一般占社会集团购买力的10%。全国80年代每年的个人劳动防护用达15亿以上。进入90年代我国安全技术措施资金和个人劳动防护费用两项之和,全国总计每年约为60亿左右,这一水平仅占国民收入的0.2%;其中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投入与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费用的比例结构约为1∶2。表2、表3是我国工业系统80年代的安全措施费用消费水平。 表2 全国工业安全措施经费占更新改造费比例(%;各行业抽样统计推断) ━━━━━━━━━━━━━━━━━━━━━━━━━━━━━━━━━━━━━━━    时期 1982 1984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六五 七五 80年代 ───────────────────────────────────────    比例 14.11 13.57 13.72 12.91 13.10 13.82 14.30 12.02 13.61 13.29 ━━━━━━━━━━━━━━━━━━━━━━━━━━━━━━━━━━━━━━━ 表3 我国工业安全投资指数水平(%;各行业抽样统计推断) ━━━━━━━━━━━━━━━━━━━━━━━━━━━━━━━━━━━━━━━━ 年 份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 安全措费经费指数 0.32 0.47 0.36 0.44 0.41 0.54 0.52 0.52 0.60 0.64 个人防护品费用指数 0.54 0.54 0.53 0.52 0.50 0.51 0.51 0.53 0.56 0.60 安全总投入费用指数 0.86 1.01 0.89 0.96 0.91 1.05 1.03 1.05 1.16 1.24 ━━━━━━━━━━━━━━━━━━━━━━━━━━━━━━━━━━━━━━━━ 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利益原则"、"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思想,建立适应新体制下的安全生产措施费用保障新机制是很重要的。为此,遵循的原则应该是:"提高国家总体安全生产措施费用效率的原则","谁受益谁整改,谁危害谁负担,谁需要谁投资的原则"。这就要求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资金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行业生产特点相结合,与国民生活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益水平相适应;要求企业在进行安全卫生管理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投资评价和安全卫生专项资金的科学管理和监控;要求国家或行业部门制定的安全生产的投资政策要符合"利益原则",按价值规律进行安全投资活动;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具有承担安全卫生经济负担的责任和义务;在确定安全生产投资规模时要讲经济规律,使安全投资与企业生产和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安全活动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在国家制定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安全投资政策下进行安全生产经济活动。 第七讲 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罗云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评价事故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生产的影响,是分析安全效益、指导安全定量决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事故损失指意外事件造成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物质或财产的毁坏、时间的损失、环境的破坏。包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指与事故事件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指与事故事件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事故事件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事故导致的人的生命与健康、环境的毁坏等无直接价值(只能间接定价)的损失;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事故事件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事故导致的工效影响、商誉损失、政治安定影响等。 一、事故损失分类 1.按损失与事故事件的关系分。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类。美国安全专家海因里希和我国的有关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都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但其分类的口径有所差异。具体见下一节的论述。 2. 按损失的经济特征分。分为经济损失(或价值损失)和非经济损失(非价值损失)。前者指可直接用货币测算的损失,后者指不可直接用货币进行计量,只能通过间接的转换技术对其进行测算。 3. 按损失与事故的关系和经济的特征进行综合分类。即分为: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间接非经济损失四种,其中包括的内容见上述基本概念的定义。这种分类方法把事故损失的口径作了严格的定界,有助于准确地对事故损失进行测算。 4.按损失的承担者划分 分为:个人损失、企业(集体)损失和国家损失三类。 5.按损失的时间特性划分 分为:当时损失、事后损失和未来损失三类。当时损失是指事件当时造成损失; 事后损失是指事件发生后随即伴随的损失,如事故处理、赔偿、停工和停产等损失;未来损失是指事故发生后相隔一段时崐间才会显现出来的损失,如污染造成的危害、恢复生产和原有的技术功能所需的设备(施)改造及人员培训费用等。 事故损失的分类方法有其明确的实用性,在此我们主要从事故损失计算和统计的需要出发对其分类作些介绍。 二、生命与健康价值分析 安全最基本的意义是生命与健康得到保障。安全科学技术的目的是保证安全生产、减少人员伤亡和职业病的发生,以及使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在追求这些目标,以及评价人类这一工作的成效时,需要如何衡量安全的效益成果,即安全的价值问题。对于财产、劳务等这些价值因素客观上就是商品, 一般来说容易作出定量的评价,而对于生命、健康、环境影响等非价值因素由于不是商品,不能简单直接地用货币来衡量。但是,在实际安全经济活动中,需要对它们作出客观合理的估价,以对安全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评价和有效地指导其决策。我国普遍是生命经济赔偿无标准可循。意外死亡一个人赔偿少则几千元,多则数十万元。但总体情况是赔偿标准偏低。由于理论上说不清是对人的生命中经济价值损失的赔偿, 还是对人的生命本身的赔偿,使得计算方法和模型难以科学地确立,只能按惯例处理。这种情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事故处理、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决策等活动的要求。对于生命与健康的价值测算有如下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泰勒对死亡风险较大的一些职业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由于有生命危险, 人们自然要求雇主支付更多的生命保险,在一定的死亡风险水平下,似乎人们接受到一定的生命价值水平,将其换算为解救一个人的生命,大约价值为34万美元。 2.英国学者利用本国统计数字研究了三种不同行业为防止工伤事故而花费的金钱。从效果成本分析中得出了人生命内含估值。即为防止一个人员死亡所花费的代价用以推断人的生命价值。 3.美国学者布伦魁斯特考察了汽车座位保险带的使用情况。他用人们舍得花一定时间系紧座位安全带的时间价值,推算出人对安全代价的接受水平,结果是人的生命价值为26万美元。 4.美国经济学家克尼斯在他1984年出版的论著《洁净空气和水的费用效益分析》一书中, 主张在对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时,考察每个生命价值可在25万至100万美元之间取值。 5.国外比较通行的是"延长生命年"法,即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是他每延长生命一年所能生产的经济价值之和。例如一个6岁孩子的生命价值,就要看他的家庭经济水平,他的功课状况,预期他将接受多少教育及可能从事哪一职业。假设他21岁时将成为会计师,年薪2万美元,由此可用贴现率计算他在6岁时的生命经济价值。 6.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人们在工作赚钱的岁月里(18-65岁)积蓄,以便在他们退休以后进行消费。从而, 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其生命价值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未成年时是以他将来的预期收入计算:退休后是以后的消费水平计算; 在业期间则要预测他若干年中的工资收入变动状况。这三种计算方法不仅在计量标准上是不统一, 而且所反映的的生命价值含义也是不确定的,有时指的是人的生产贡献,有时又指的是人的消费水平。 7.我国提出过一种生命价值的近似计算公式:Vh=DH Pv+m/(N D)。式中:Vh─人命价值,万元;DH─人的一生平均工作日,可按12,000日即40年计算;Pv+m─企业上年净产值(V+M),万元;N─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一般取300日。由上式可知人的生命价值指的是人的一生中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它不仅包括事故致人死后少创造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了死者生前已创造的价值。在价值构成上, 人的生命价值包括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和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V+M),具体项目有工资、福利费、税收金、利润等。如果假设我国职工每个工作日人均净产值为50元,即Pv+m/(ND)=50元,则可算出我国职工的平均人的生命是60万元。 综上,生命价值测定方法有:1)人力资本法:以对社会产生的损失为出发点进行计算.2)生命绝对值法:根据抢救生命的费用来估算;3)减少危险法:根据从事危险工作的劳动力价格来确定,并考虑从事危险工作的福利及津贴;4)支付意愿法:直接询问从事危险工作人员所要求的付予或对安全条件和环境有所要求而愿意的支付来确定;5)保险金额法:按人寿保险价格定值;6)延长生命年法:人延长生命一年所能生产的经济价值之和估算;7)法庭赔偿法:按法院判决对生命损失的赔偿金额计值。 对生命和健康损失价值评价的目的是反映人类生活实践中,其价值操作的(处理价值实际问题的)客观和潜在的状态,而并非从伦理、道德上对人的总体价值的评价。即在处理这一经济学命题时,把人作为"经济人"对待,而非"自然人",是对生命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关系进行考察,反映人一生的经济活动规模,而非人体的经济价值。 三、事故赔偿 事故发生的必然结果是造成受害者的财产或生命与健康的损失。从社会整体的角度,采取事故赔偿做法是对事故责任者的一种惩罚措施,能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对于受害者,事故赔偿措施是一种补偿,能够缓解事故造成的社会和经济矛盾。因此,事故赔偿是安全经济活动重要内容。 事故赔偿的方式主要有:工伤事故伤残赔偿、职业病赔偿、事故财产损失赔偿等。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通过保险手段来实施事故赔偿。工伤保险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一项社会保险,也是世界各国立法较为普遍、发展最为完善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无责任补偿原则,即无论职业伤害责任属于雇主或者其他人或受害人自己,其受害者应得到必要的补偿。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首先要通过法律,强制征收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采取互助互济的办法,分担风险。其次是在待遇分配上,国家责成社会保险机构对费用实行再分配。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费由企业或雇主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任何费用。区别因工和非因工原则,在制定工伤保险制度,赔偿时,应确定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的界限。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工伤事故补偿是理所当然的,但工伤保险最重要的工作还包括预防和康复工作。集中管理原则,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部分,无论从基金的管理、事故的调查,还是医疗鉴定,由专门、统一的非盈利的机构管理是普遍的原则。除上述原则外,还有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确定不同等级原则,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相区别的原则等。 第八讲 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罗云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经济损失率指标计算及评价 伤亡事故的损失后果有两个重要表现形式:一是人员伤亡损失,一是经济损失。因此,在对事故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时,也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长期以来,通常仅采用死伤人数,千人负伤率,百万产值伤亡人数等指标。仅从人员伤亡方面进行事故的评价显然这是不够的。我们建议在综合利用第四章所提出的事故后果相对指标时,应着重考虑如下几项经济损失指标来评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规模和严重程度,这样就弥补了仅从事故后果的一个方面──人员伤亡来评价事故的评价方法,从而对事故作出全面的评价。 1.千人经济损失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RM=L/N×1000‰ 式中:RM──千人经济损失率;L──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N──企业在册职工人数(人)。千人经济损失率将事故经济损失和企业的劳动力联系在一起,它表明全部职工中平均每一千职工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小,反映了事故给企业全部职工经济利益带来的影响。 2.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RV=L/PE×106 式中: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万元/百万元);L──全年总经济损失(万元);PE企业全年总产值(万元)。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将事故经济损失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它表明企业平均每创造一百万元产值因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大小,反映了事故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的经济影响程度。 3.事故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衡量事故的经济损失,除用上述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外,还可在评价事故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事故经济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分级。综合考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情况及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以及各地、各部门的现行作法等因素,将损失严重程度以1万、10万、100万为界线划分四级,即:一般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较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重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0万(含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特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二、一般事故损失计算 事故损失的计算目前有如下一些方法:1)美国海因里希方法。把一起事故的损失划分为两类:由生产公司申请、保险公司支付的金额划为"直接损失",把除此以外的财产损失和因停工使公司受到损失的部分作为"间接损失",并对一些事故的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比例为:1:4。由此说明,事故发生而造成的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费用要大得多。2)美国西蒙兹计算法。把"由保险公司支付的金额"定为直接损失,把"不由保险公司补偿的金额"定为间接损失。以平均值法来计算事故总损失。即提出下述计算公式:事故总损失=保险损失+A×停工伤害次数+B×住院伤害次数+C×急救医疗伤害次数+D×无伤害事故次数。式中A、B、C、D为不同伤害程度事故的非保险费用平均金额。3)我国国标的计算方法。GB6441-86将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即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善后处理支出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是直接经济损失,而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等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的价值是间接经济损失,基计算方法是:事故总损失L=事故经济损失+事故非经济损失=事故直接经济损失A+事故间接经济损失B+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C+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D1。除了上述的一般事故损失计算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专门性的事故损失计算问题,如职业病经济损失计算,火灾损失计算,交通事故损失计算,工效损失计算,生命与健康价值损失计算,环境损失计算等。 三、我国事故经济损失状况 九十年代初,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组织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对全国24个省市和15 个中央产业部门进行了安全投资与事故损失的抽样调查,从中获得了我国80年代的部分损失指标的数据。   表1给出了全国1981年至1990 年各年的人均经济损失率、百万产值损失率、 万元利税损失率、损失措施比、 损失投资比的指标数据;表7-8 给出了全国“六五”和“七五”期间不同属性企业的人均经济损失、百万产值损失率、万元利税损失率、损失措施比、损失投资比的指标数据。如果考虑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之比,海因里希据大量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为1:4(实际随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等,直间比会有所不同,通常在1:2~1:10之间),如按此比例推算,计算得到各年人均和单位产值事故经济直接和间接损失的指标(见表2)。   安全经济问题在企业的安全工作和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统计和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学术界和企业都应重视安全经济问题,在理 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工作管理方面都应给予应有支持和特别的关注。从我们的调查工作中发现, 很多企业不掌握安全经济方面的数据, 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在安全经济统计方面的工作较为薄 弱有很大关系。为了促进国家、政府和企业对安全投资的管理更为科学化、合理化,以提高社会和人类的安全投入效益,国家和政府应制定安全经济(投资、损失、成本分析等)方面的规程和形 成相应的经济统计体制。 表1 全国80年代各年的重要损失指标数据 ━━━━━━━━━━━━━━━━━━━━━━━━━━━━━━━━━━━━━━━━━━━━━━ 年 人均损失率(元/人) 百万产值损失率 万元利税损失率 损失措施比 损失投资比 调查样本 度 当年价 81年可比价 (元/百万) (元/万) (元/百元) (元/百元) (企业数) ────────────────────────────────────────────── 81 11.35 11.35 2348 242 30.37 11.14 278--579 82 6.81 6.81 1580 211 11.93 5.64 293--580 83 7.78 7.66 1243 200 1
本文档为【《安全经济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06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2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0-12-28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