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大钧: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蹇)兼及帛、今本卦爻辞异文辨析

刘大钧: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蹇)兼及帛、今本卦爻辞异文辨析

举报
开通vip

刘大钧: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蹇)兼及帛、今本卦爻辞异文辨析 周易研究 2003年第6期(总第六十二期) 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赛) — 兼及帛、今本卦艾辞异文辨析 刘 大 钧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OICO) 摘要:本文取帛书‘易经》乾至赛卦的卦艾辞与今本对应的卦艾辞异文进行对比,阐释了二者今、古文 的使现情况、并对二者诸多异文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出人愈料的结论 关封词:今文。古文;帛书《易经》.《易经》 中图分类号:EZ]] 文欲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一3882〔...

刘大钧: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蹇)兼及帛、今本卦爻辞异文辨析
周易研究 2003年第6期(总第六十二期) 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赛) — 兼及帛、今本卦艾辞异文辨析 刘 大 钧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OICO) 摘要:本文取帛书‘易经》乾至赛卦的卦艾辞与今本对应的卦艾辞异文进行对比,阐释了二者今、古文 的使现情况、并对二者诸多异文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出人愈料的结论 关封词:今文。古文;帛书《易经》.《易经》 中图分类号:EZ]] 文欲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一3882〔2003)06一0003一15 Atextualresearchontheanci切tand eurrentcbaractersus曰inyijing ofcurrentversionandt卜atcopied ou silk(from hexagramQ她n协J主。n) LIUI)a一Jun (C心nterforZhou丁1乙AndentChinesePhilosop卜y,ShandongUniv吧rsity.Jina”250100,Ch亩na) A物t阳ct:Compari叩 therema晰5伴ndedtothehe大agramsandl云ncs王romhe义日gramQia月 (乾)协Jia血(崔)in节1‘”9伪pied ons屯tkwiththecorrespo耐“retna‘ksin叭j了”gofcur- rentversion.tbisPaPerPOintsoutthev日riantch口ractersinthetwover弓ionsand exPlicatesthe aocicnt(inthePre-Qintlmes)andmodern(oftheHanl〕ylla8[y)characte“usedinthetwo copiesofhji刀君,andmakesananalysisonthevanations,achie、,ingsomesurprisingconclu- SIOnS. Key,。rds:moderncharact盯5号ancientcharacter,;YIJ于ngons.Ik;竹]之ng 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卦艾辞与传文自1973年出土之后,经过2。余年的时间,始被陆 陆续续整理出来。因为这是一部公元前168年以前以隶书抄写的文本,因此是目前我们 所能见到的《周易》最早最完整的隶书文本,且这一汉初文本没有经过后代抄书人的改动, 完全保留了其汉初文字的原貌,此其最最可贵者。而今本《周易》,实传之于汉代古文本, 因此,以今本与帛本相对比,并以后代学者确定今、古文的标准,对帛本与今本中使用今、 古文的情况作一番考察、辨析、疏理与统计,这对认识汉代今文经的原貌,厘清今、古文的 确立、演化与划分,意义非常重大,此本文之所由作也。 收稿日期:2003一]0一09 作者简介:刘大钧(1943一),男.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救授、博士生导师。 (帛)提 初九,濡能勿用。 〔今)乾 初九,潜能勿用。 今本乾卦初九交‘’潜能勿用”之 潜”,廖名春1998年整理之帛本作’‘瘟’心二,而《文物》 1984年第3期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马工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以下简称锐文物》本)则作“浸”比·作 “浸”与作“济”其义相同 案《汉书·成帝纪》:“冬,广汉、郑躬等党与淡广。”颜师古注:“浚, 古浸字,浸,渐也 ”同篇:“吏民慕效,浚以成俗 ”颜师古注:“演,渐也‘”而“淡”字省为“沸” 字 如找汉书 ·哀帝纪》“末年熄剧.享国不永 ”颜师古注:“熄,渐也。”汉书》中“浦”字很 多,颜师古皆释为“渐也”。 《汉书川,‘洛”又作“寝” 如《汉书·燕刺王刘旦传》:“骨寝信女须等 ”颜师古注: “寝,古浸字也,寝,渐也,益也。”故廖本作“潞”.《文物》本作“浸”,其义一也。古“浸”与 “潜”以音近互假。且相同一字既可注读“潜”亦可注读.‘岑”,如《汉书·武帝纪》:’‘登渭天 柱山。”应袖注:“淞音若潜。”文颖注:“濡音岑 ”即其证也。由颜注知帛本作’‘浸”、今本作 “潜”皆是今文。廖本作“海’,应为古文。 (书)键 九三.君子篇日乾乾,夕沂若属,无咎。 (今)乾 九三.君子倍日乾乾.夕惕若属,无咎。 “夕惕若属”之“惕”,帛书廖本作“沂”,而《文物》本作“泥”。 案《汉书·王商传》:“于是退勃使就国.卒无休愁优。”颜师古注:“愁,古惕字。”郭忠恕 《汗简》卷四心部“惕”字亦云古文作“愁”,卷二骨部又云,“骼”乃“惕”之古文。可知,作 “惕”字乃是今文,作“愁”“骼”字皆是古文。帛书廖本作“沂”,《文物》本作“泥”皆为与 “惕”音近互假之字,当为今文。 “无咎”之“无”,《释文》释“无”云:“易内皆作此字,《说文》云,奇字然也,通于无者,虚 无道也。王述说天屈西北为无。”我们知道,孔子定六经,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释 文》定“无”为“燕’‘之奇字,奇字为六书之一,即古文而异者,亦应属古文,但汉熹平石经定 “无”字为今文,依石经之定,则今本《周易》经文所用“无”字乃是今文。帛本多亦作“无”, 然亦有作“舞”者如损卦卦辞即作“舞咎” ‘书)键 九五.霏蟹在天,利冕大人。 (今)乾 九五.蔽能在天,利冕大人。 帛本乾卦“形”作“霏”,其他卦又作“翡”。案《汉书·王莽传》:“大风蜚瓦,雨如注 水 ”颜师古注:“蜚,古乘字。’,《汉书》中“形”字作“蜚”者甚多。如:《汉书·宣帝纪》:“蜚览 翱翔。’谈汉书·成帝纪》:“堆蜚集于庭。”等等 对此,颜师古皆注:“蜚,古舱字。”颜师古以 “蜚”字为古文,以“魏”字为今文,则今本作“戏”应为今文。案《隶释》卷五“蔡湛颂碑”洪适 注“碑以盏为锡,戒为非”。哎神祠碑》亦以非为涨,可知汉人又以非为形。帛本作“霏”作 “翡”,《汉书》作“蜚”,炙隶释》作“非”等,其字皆以从“非”而互假。 (串)缝 尚九.抗能有思。 (今)乾 上九,亢能有悔。 今本之“上九”“上六”,帛本皆作“尚九’川尚六”。案((仪礼·欺丰叻:“置于宫,尚左。”郑 玄注;“古文尚作上。伙仪礼 ·乡射礼》:“上握焉 ”郑注:“今文上作尚。”可知,郑玄以作 “上”字为古文,作“尚”字为今文。据此可知,今本作“上”乃是古文,帛书作“尚”应为今文 “亢能有悔”之“亢”,帛本作“抗”.优说文》引孟喜古《易》作“伉”,则作“亢”为今文,作 “炕”为古文。《九经字样》《汗简》亦皆作“杭”,是取古文。 4 “亢能有悔”之’‘悔”,帛书《文物》本作“悔”,而廖本作“思”。考之拼汉书·张良传》: “四人年老矣,皆以上馒姨士。”颜师古注:“携,古侮字。’t((汉书·张良传》又说:“然大王资 姆人。’,颜师古注日:“拇,古侮字 ”由此二注,知“侮”之古文可作“姆”,亦可作“姨”,古人 并不以偏傍“侮”“母”定其文之古今。考《玉篇》卜部第二百七十七以“每卜”字为“悔”之古 文。依此,则帛本作悔”或作“思”,今本作‘悔”,皆为今文。其实,帛书优文物》本作“悔”, 廖本作“思”,其旨并无不同。 (帛)编 初六,发茅茹,以开首。真吉亨。 (今)否 初六,拔茅茹,以其龚,真吉亨。 今本“拔茅茹,以其粱”,帛本作“友茅茹.以斤曹”。“友”乃“拔”字省 “桑”,帛本作 “茵”。案《释文》释“桑”字日:“古文作 苗 ”可知,今本作“粱”为今文,帛本作“曹”是古 文。 “以其桑’,之“其”,帛本作“元’‘案之六十四卦卦艾辞,凡今本之“其”字,帛本皆作 “斤” 考《玉篇》开部第二百七十二释“其”字曰:“斤,古文 ”可知 今本作‘’其”为今文,帛 本作“元”是用古文。 (帛)妈 六二.抱承,小人吉。大人不亨。 (今)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今本“包”,帛本作“袍” 案《释文》释“包”字曰:“本又作苞。”考《仪礼·既夕丰L》:“木 镰。”郑玄注曰:‘古文镰为苞。’‘可知作“苞’‘为古文。 今本“大人否亨”,帛本作“大人不亨”。案师卦初六交 “师出以律,否藏凶 ”《音训》: “否,晃氏日:‘刘、荀、陆、一行作不。”可知帛本此艾及师卦初六交作“不,与刘、荀、陆、一行 之说同,本卦今本上九交之“先否后喜”,帛本“否”亦作“不”。《音训》释逛卦九四丈之“君 子吉,小人否’旧 :“否,晃氏曰:‘案古文作不字。”’帛本此交亦作“不”字,另,鼎卦初六艾之 “利出否”的“否”字,帛本亦作“不”,可知帛本作“不”是用古文,今本作“否”,是取今文。 (帛)娜 六三,饱妥。 (今)否 六三,包羞。 帛本作“袍奚”。案《仪礼·特牲馈食礼》:“乃宿尸。”郑注:“古文宿皆作羞。”可知今本 作“羞”为古文,今本之“羞”.帛本作“夏”。古摄与羞互通。《墨子·所染》:“举天下之贪暴 苛搔者,必称此六君也。”而《吕氏春秋 ,仲春纪·当染》引作 ‘举天下之贪暴可羞人,必称 此六君也 ”可证古羞、搔互假,故“羞”“蔓”亦可互假。今本作“羞”,帛本作“受”其义一 也。 (帛)姆 九四,有命无咎,篇耀省。 (今)否 九四.有命无咎,嗦潍社。 “有命”,今、帛本同。案《仪礼 ·乡射礼》“唯君有射于国中,其余否。”郑注:“古文 ‘有’作‘又”’郑玄以“又”为古文,“有”为今文,则今、帛本用“有”是为今文。 今本“畴雄扯,,,帛本作“祷缝菌。”帛本“祷”与今本“畴”字互借。《汉书·艺文志》: 叹公榕生终始》十四篇。”颜师古 “搞音嚼。”是其证。案亥释文》释“畴”字日:“郑作古弓 字。’,《诗·小雅·祈父)((释文》注“哥”字曰:“此古畴字,本又作爵。”知陆氏定“啼”字为今 文,则“祷’,亦为今文。 今本离卦之“雄”,帛本作“摧”。故今本“畴靡扯”,帛本作“祷履菌”。“扯”与“凿”以音 近有“止”而互假。《仪礼·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僵皮”郑注“催皮,两鹿皮也,古文储为 离。”可知“雄”为古文,作“佃”为今文。又,《汉书·文帝纪》:“又使重服久临,以催寒暑之 数。”颜师古注:“催音离,遭也。”再,《汉书·于定国传》:“决狱平,摧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 恨。”颜注:“雌,催也,遭也。”可证古“雄’川催’,’’雕”“倾”皆互通。故今本作“雕”是古文,而 帛本作“摧”应为今文。 (书)椽 (今)逐 亨,小利真。 亨.小利真。 今本逐卦之“逐”,帛本作“椽”。必释文》释“遨”字日,“字又作‘速’,又作‘遁’。”考《汉 书·叙传》:“携手遂秦”,颜师古注:“‘途’,古遮字也。”则知颜师古以“遂”为古文,“遮”为 今文。依此,帛本作“椽”,应是古文。 (串)椽 初六,椽尾属.勿用有枚往。 (今)避 初六.巡尾属,勿用有故往。 “逛尾属”之“尾”,今、帛本同。案《玉篇》尸部第一百四十三,“尾”之古文作“尾”,今、 帛本皆作“尾”,是用今文。 “勿用有收往”之“枚”,今、帛本同。案《汉书·叙传》卷下:“九畴迫叙。”颜师古注: “道,古效字。”颜师古以作“饮”字为今文,作‘道”字为古文。可知今、帛本卦交辞中众多 “利有枚往”“不利有枚往”等,其“枚”字皆为今文. (书)椽 九五,熹椽,点吉。 (今)逐 九五,嘉巡.真吉。 “嘉诬”之“嘉”,今、帛本皆作“嘉”。案《仪礼·觑丰以:’‘予一人嘉之。”郑玄注:“今文嘉 作贺。”可知,今、帛本作“嘉”是用古文。 (木)植 被虎尾.不真人.亨。 (今)履 履虎尾.不怪人.亨。 “不哇人”之“哇”,帛本作“真”。考《广雅 ·释言》:“真,是此也。”王念孙曰:“诸书无训 ‘真’为此者。各本真字皆书作真⋯⋯当是‘直此是也’之讹。‘直’为是正之是,‘此’为如 是之是。《说文》:‘是,直也。’是其证矣。或曰,当作‘直是正也。’《说文》释“直”:“直,正见 也。正,是也。”案王氏断‘真’乃‘直’字之讹,非是。由帛本此处卦辞作“不真人”考之,则 “真”与“直”古可互用,“不真人”实读作“不直人”,“直”与“哇”以同音相假耳,故优广雅·释 言》作“真”,井“各本真字皆书作真”,可见“真”非“直”字之讹,考坎卦上六艾之“真于丛 棘”,《释文》释“真”字曰:“刘作示,言众议于九棘之下也,子夏作提,姚作息,塞,置也,张作 置。”由“子夏作泥,姚作塞,息,置也。”此正《说文》:“是,直也”之证,由“张作置”考之,此正 “宾,,’’置”同音同义之证,且由“真,字与“置”同音同义考之,此正是古“真,’u直”互通之证。 (书)植 初九:蜡被往,无咎。 (今)服 初九,素履往.无咎。 今本履卦卦名,帛本作“橙”。案《序卦》:“履者,礼也。’,其解与帛本同。又,《仪礼·士 昏礼》:“如初礼。”郑注:“古文橙为酸。”可知帛本取“植”是用今文。而《玉篇》示部第三则 以件L”为“搜”之古文。 “素履往,无咎”,帛本作“蜡植往,无咎”。案《象传》释此日:“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考 《汉书·哀帝纪》:“百姓愁怨,靡所错躬。”颜师古注:“蜡,置也。”则帛本之“蜡植”当解作置 礼,故初九艾之辞应解为置礼往无咎,则其义当胜今本,正合《象传》之“独行愿也”,谓置礼 而往独行其愿而不失其正。今本作“素履”,考之先儒诸解,其义皆觉牵强。 fi 再考《汉书·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膺。”颜师古注:“盾,古错字。”知帛本作“错” 是为今文。 (帛)祖 九二.搜道直宜.幽人点吉。 (今)履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真吉。 “履道坦坦”,帛本作“橙道宜宜”。《史记·楚世家》:“熊艾生熊腿。’,《索隐》:黯“与直 同,字亦作直也。”古“匙”字可与“宜”同,则“坦”字亦可与“直”以音近从旦而互假也。案 《仪礼·士冠亦协:’‘嘉荐宜时。”郑注:’‘宜,诚也。古文宜为捧。”可知帛本作“宜”是取今文。 “幽人贞吉”之“幽”,今、帛本同。由《玉篇》水部第二百八十五释“汉”:“古文幽字”。 知今、帛本作“幽’,字是用今文。 (书)被 六三,孙能视,跋能利。楼虎尾.真人兑;武人迥于大君。 (今)履 六三,妙能视,跤能履。履虎尾.哇人凶,武人掬于大君。 帛本作“刚、能视,玻能利。’,《集解》作“吵而视,踱而履。”案《尚书 ·卑陶漠》:“能哲而 惠。”江声曰:“而当为耐。”考《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 意之也。”郑玄曰:“耐,古能字,传书世异,古字时有存者,则亦有今误矣。”孔颖达疏曰:“古 之‘能’字为此‘耐乡字,取堪能之义,故古之‘能’字皆作‘耐’字。’门今书虽悉作‘能,,或有作 ‘耐’字者,则此‘耐以天下为一家’及《乐记》云‘人不耐无乐’仍作‘耐’字,是‘古字时有存 者’。云‘则亦有今误矣’者,今书虽存古字为‘耐’,亦有误不安‘寸’,直作‘而’字,则《易· 屯·象》云‘利建侯而不宁’。及刘向《说苑》‘能’字皆为‘而’也,是‘亦有今误矣’。按郑注 《乐记》:‘耐,古能字,后世变之,此独存焉。”’今案之郑注与孔疏,知今本与帛本作“能”字, 当为今文,作“而”字者,乃是古文“耐”字“误不安‘寸’,直作‘而’字”,故《周易集解》作“而” 字应是古文。 (帛)植 尚九,视检巧攀。元景元吉。 (今)履 上九.视搜考样.其旋元吉。 今本“考祥”之“考”,帛本作“巧”。古“考”“巧”二字互通,案《尚书·金朦》“予仁若 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孔传:“我周公仁能顺父,又多才多艺,能事鬼神。言可以代武 王之意。’一考《史记·鲁周公世家》:“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集解》曰:“孔安国日: ‘言可以代武王之意。”,此指周公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据此,王引之《经义述闻 ·尚书上》日:“《史记·鲁周公世家》作‘旦巧’。‘考’‘巧’古字通,‘若’‘而’语之转 惟 ‘巧’故‘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意重巧不重仁。”于《国语 .越语下》:“兹闻之,上帝不考, 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王引之《经义述闻)亦云:“‘考’当读为‘巧’。 ‘反’,犹变也。言上帝不尚机巧,惟当守时变也。”今由本卦“视履考样”,帛本作“祝橙巧 翠”,今本蛊卦初六艾之“有子考”,帛本作“有子巧’,考之,可证先儒王引之所考至确。 今本“考祥”之“祥”,帛本作“翠”,“翠”即“翔”字 丰卦《象传》“天地翔也。”《释文》释 “翔”字日:“郑、王肃作样。’‘而《集解》本之此文引作“天地祥也。”此皆“翔”“祥”通假之证。 《汉书·韦贤传》:“洋洋仲尼。”颜师古注:“洋音祥,又音羊。”再由今本作“祥”而帛本作 “翠”考之,可知古“羊”“祥”“洋”“翠”诸字皆以从“羊”而互通也。案(汉书·礼乐志》:“声 气远条凤鸟鹤。”“神安坐,鸡吉时。”颜师古两处皆注谓:“鹅,古翔字。”可证“鹤”为古文, “翔”为今文。帛本用“翠”亦当为今文。 “其旋元吉”之“其旋”,帛本作“乔具”。案《汉书·律历志上》:“周退五行五道也。”颜 师古注:“遗,读曰旋。’丫汉书·史丹传》:“吾病寝加,恐不能自遗。”颜师古注:“遗读曰旋。” 7 《汉书·贡禹传》:“不复自遣。’丫汉书·主父堰传》“不得遗踵而身为禽。”颜师古并谓:“遗 读曰旋。”《汉书·赵充国传》:“而明主般师罢兵 ”邓展注:“般音班。班,遗也。”可证古 “班”“遗”“旋”三字虽异而义实互通。故今本作“旋”,帛本作“晨”,其义一也。又,考《仪礼 ·士丧礼》:“瑕幅,不凿。”郑玄注:“古文琪作遗。”可知“遗”字为古文,“瑕”是今文。帛本 作“蓑’,应是今文。 (帛)敲 有值血事.克吉,冬兑.利用免大人。不利涉大川。 (今)款 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冕大人.不利涉大川。 “终凶”,帛本作“冬兑”。今本经文中所有“终”字,帛本有作“冬”者,亦有作“胳”者 案《说文》释孟字云:“蠢,蝗也。古文胳字。孟或从虫,众声。”知“胳”之古文为“轰”或 “雷”。帛本作“冬”或“胳”,今本作“终”,皆是今文。今本“利见大人”帛本作“利用见大 人,,,当是帛本抄书者衍一“用”字 (水)敲 九二.不克松.部而通.开邑人三百户无省。 (今)松 九二.不克能.踢而通,其邑人三百户无告。 帛本“无誉”作“无省”。案今本震卦六三:“震麻葱,震行无杳。”汉熹平石经《周易》之 震卦“青”字作“省”。汉熹平石经《易经》是今文本,故知今本用“告”为古文,帛本作“省”是 取今文。 (串)敲 六三.食蓄德.真属,或徙王事,无成。 (今)触 六三.食蓄德,点腐终吉,或徙王事.无成。 “食曹德”,今、帛本皆同。案妾仪礼·丧服》:“饭素食。”贾公彦疏日:“以其古者名饭为 食,”可知此处作“食”是取古文。 (帛)淞 尚九.或踢之服带,终朝三掳之。 (今)靛 上九,或锡之眼带,终朝三振之。 今本“或锡之攀带”,帛本作“或踢之服带” 《释文》释“锡”字日:“踢也。”故帛本作“赐”。案《仪礼·燕丰L》:“用峪若锡。”郑玄注: “今文踢为锡。”可知,今本作“踢”是用古文,帛本作“踢”是用今文。 今本“终朝三掀之”,帛本作“终朝三挠之”。 “扰”“械”二字古以形近互假。今本“终朝”之“终”,帛本亦作“终”。履卦九四交“恕想 接吉”之“将”,帛本亦作“终”。可证帛本“络”“冬”二字随便互用。 “胳朝”之“朝”字,考《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召伯盈逐王子朝,子朝奔楚。”优左传· 定公五年》:“五年春,王人杀子朝于楚。”汉书·五行志上》引作“后二年,子最稗楚而死。” 案《汗简》卷三解“朝”字谓“郭见本作最,以隶作古”。《汉书·严助传》:“最不及夕。’,颜师 古注:“危,古朝字也。”又考《汉书·景帝纪》:“斩御史大夫晃错以谢七国。”颜师古注:“显, 古朝字。”可证“朝”字古文作“最”,亦作“晃”。今本、帛本作“朝”是用今文。 (书)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真。 (今)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点。 同人卦卦名、卦辞,今本、帛本完全相同。 案《汉书·翟方进传》:“河图雅书远自昆仑,出于重堡。”颜师古注:“量,古野字。”又考 《左传·嘻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汉书·律历志下》引作“乞食于垦人。”案 《说文》里部注“野”字亦日:“堡,古文野 ’,《玉篇》土部第九释此字亦同,可证以“里”字为古 文,作“野”字为今文。故今、帛本此处皆用今文。 8 再,“同人于野”“同人于宗”“同人于门”等诸“于”字,今、帛本皆作 “于”,而不作“砖”, 它卦亦然。案《仪礼 ·士昏礼}:“子为事故,至放某之室 ”郑注:“今文敖为于。”郑玄以 “伪,,为古文,以“于”为今文。可证,今、帛本“于”字都用今文。 (帛)同人 九五,同人先鼓眺俊笑,大饰克相遇。 (今)同人 九五,同人先髓眺而俊笑.大肺克相遇。 艾辞中.‘俊”字,帛本亦作“俊”。案,《仪礼·乡射礼》:“上射既发,挟弓矢,而后下射 射,拾发,以将乘矢 ”郑注:“古文‘而后’作‘俊’,非也。《孝经说》‘然后’日‘后’者,‘馒’ 也,当从‘后’口”贾公彦疏:“释曰:引《孝经说》,取《孝经纬·援神契》文,彼说《孝经》云,‘然 后能保其社援’之等,皆作‘后’。‘后’者,‘俊’也。故不从古文‘俊’,是以云‘当从后’。”郑 注以“徽”为古文。 、帛本此丈皆作“徽”,故为古文也。 ? ? 今本“而俊笑” “笑”,帛本作“芙”。震卦卦辞“笑言哑哑”之烤 “芙”。案《汉书 ”之“笑”,今、帛本皆作“笑”; 震卦初九交辞“笑言哑哑”之笑,今本作“笑”,帛本作 。史丹传》:“于是上嘿 然而吠。”颜师古注:“吠,古笑字。”可知“吠”为古文,今本作“笑”与“关”,帛本作“芙”“笑” 皆取今文。 (书)无孟 六三.无〔孟之炎〕.或般【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兹。 (今)无妄 六三.无妄之炎,或摇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炎。 帛本此艾缺文较多,今本“邑人之炎”帛本“炎”字作“兹”。另,今本复卦上六艾之“有 灾音” 小过卦上六艾之“是鸽炎青”等。其“炎”字帛本皆作“兹”。案古“炎”与“董”字互 通。《诗·鲁颂·圈宫》:“上帝是依,无炎无害。”郑玄注:“炎字又作灾,本亦作苗,音同。” 《释文》释“炎”日:“本亦作苗。”皆其证。帛本作“兹”,当是与“苗”字同音相假也。 (书)狗 女壮,勿用取女。 (今)垢 女壮,勿用取女。 今本“垢”卦,帛本作“狗”卦。案《汗简注释》卷六土部释“垢”字曰:“此即均字,通垢。" 《玉篇》言部第九十释“能”亦曰作“拘”,可知古从“句”从“后”之字多互通。故今本“娠”字 帛本作“狗”。《释文》释“娠”字日:’‘古文作遴,郑同。”郑玄、陆德明皆以“遴”字为古文,则 今本作“娠”,帛本作“狗”,是为今文。 (帛)狗 初六,般于金梯,真吉;有枚往,晃兑.斑稀馒通目。 (今)垢 初六。鹅于金捉.点吉。有枚往.晃凶。康琢孚蹄圈。 今本“拱于金妮”,帛本作“般于金梯”。《汉书·景帝纪》:“无所农桑毅畜。”颜师古注: “般,古梁字。”可知,作“毅”字为古文,作“拱”字为今文。帛本取“般”用古文,今本用“繁” 取今文。 今本“蹄周”,帛本作“通属”。案《汉书·梅福传》:“圣庶夺遭。”颜师古注:“遭读日 嫡。,’(汉书,万石君传》:“请徙流民于边以通之。”颜师古注:“遭读日敏。”《汉书·爱盎 传》:“可道削地。”颜注:“通读日敬。”正如古嫡、趁皆可与通互假,今本之“嘀”,亦可与帛本 “通”互假。《释文》云“嫡踢”二字之古文为“晒踱”,今本作“蹄踢”,帛本作“道属”,皆今文 也。《仪礼·既夕礼》:“属引。”郑注:“古文属为烟。”亦“肠”为今文之补证。 (帛)狗 九二.袍有焦,无咎,不利宜。 (今)垢 九二,包有焦,无咎。不利省。 今本“包”字,帛本皆作“抱”。除本交外,九四、九五交亦同。另,蒙卦九二交“包蒙 吉”,否卦六二艾“包承”,六三又“包羞”,九五艾“苞桑”及泰卦九二艾“包荒”等,今本诸 9 “包”“苞’字,帛本皆作“袍”。案《释文》释泰卦“包荒”之“包”日:“本又作苞。”释蒙卦之“包 蒙’旧 :“郑云包当作彪。”释妮卦“包有热”曰:“本亦作厄”,“荀作胞”,可知今本之“包”与 “苞”“厄’,’’胞”皆通,帛本作“抱”亦同。考《尔雅 ·释木》:“如竹箭日苞。”《释文》释“日苞’‘ 曰 “本或作袍。”郭璞注:“条竹性丛生。”《尔雅·释木》又日:“袍,遒木魁瑰。”郭注亦日: “谓树木丛生 ”可证“抱”“苞”以音义相同而互通。故今本作“包”作“苞”,帛本作“袍”,义 皆相同。 (串)根 根开北,不涟开身。行开廷,不冕开人,无咎。 (今)灵 良其背.不盛其身.行其庭.不晃其人.无咎。 今本“良”。帛本作“根”。《玉篇》匕部第四百四十六释“仓”字曰:“今作良。”可证今本 “良”,帛本“根”并是今文。 今本“背”,帛本作门匕”。案《汉书·高帝纪》:“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服虞曰:“师 败曰北。”韦昭日:“古背字也,背去而走也。”可知,帛本用“北”是古文,今本用“背”是今文。 今本“行其庭”,帛本作“行其廷”。案《汉简注释》卷六土部释“这”日:“此即廷字,与庭 古当一字 ’‘可证,《汉简注释》以作‘廷”为古文。故帛本此处作“廷”乃取古文。 (帛)根 初六.根云止,无咎.利永点。 (今)良 初六.良其趾,无咎,利永点。 今本“趾”,帛本作“止”。《释文》云:“荀作止 ”知苟本与帛本同。 案《仪礼·士昏丰L》:“皆有枕,北止。”郑注:“止,足也。古文止作趾。”郑玄以作“趾”为 古文,作‘.止”为今文。则今本作“趾”是依古文,帛本作“止”是为今文。 (书)根 六二.根元肥,不登开隋.元心不快。 (今)良 六二,良其排,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今本“良其膝”,帛本作“根元肥”。《释文》释“胖”曰:“本又作肥,义与咸卦同。”可知唐 时所见传本仍有与帛本同者。 (串)根 九〔三,根云限〕.侠元肥,属燕心。 (今)员 九三。良其限.列其贵,属蔽心。 今本“列”,帛本作“房”。案《汉书。鲍宜传》:“男女遮遨,六亡也。”颜师古注:“遒,古 列字也。”以此知今本作“列”是取今文。 今本“黄”,帛本作“肥”,“肥”即今本之“肺”。《释文》释“黄”与释“排’,其义全然不同。 且九二艾帛本已有“根斤肥”,此交不该再有“庚斤肥”。此处恐为帛本抄书者抄写错误。 (书)根 六五,根元股,言有序,思亡。 (今)良 六五.良其辅,言有序.悔亡。 今本“良其辅”,帛本作“根元服”。 案《仪札·士相见礼》:“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 毋下于带。”郑玄注:“今文父为甫。”则 郑玄以作“甫”字为今文.作“父”字为古文。古籍中“父”“甫”互用之字甚多,故帛本作“腔” 与今本作“辅”,其义一也。然由“父”为古文,“甫”为今文思之,则帛本作“脱”当为古文,今 本作“辅”应是今文。 (帛)泰蓄 利点,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今)大畜 利点,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今本“大畜”卦名,帛本作“泰蓄”。 考熨说文》水部“泰”字注:“合,古文泰如此。”则知许慎以“泰”字为今文。故帛本作 “泰”应为今文,今本作“大,,即’‘太”,则是古文 (书)泰蓄 九二,率靓艘。 (今)大畜 九二.舆锐鞭 今本“舆魏蝮”之“舆”,帛本作“率” 案《论语·微子篇》:“夫执舆者为谁?气隶释隶续》刊汉熹平石经《论语》沪其“舆”皆作 “束” 熹平石经系用今文,则知今本作“舆”是用古文,帛本作“卓”是为今文。 (串)泰蓄 九三.良禹遂,利根真.日朋草街,利有枚往。 (今)大畜 九三,良焉逐.利狠直,日阴舆街,利有位往。 帛本作“良焉遂,利根真,曰闹牵衡”。今本之“斯”,帛本作“根”。再,今本明夷卦之 “利期真”,大壮卦上六艾之“娘则吉”,大有卦初九交“期HI]无咎”,噬啧卦九四艾之“利疑 直”等,其“娘”字帛本并作“根”。考之尚书·益稠》:“暨被播,奏庶艰食鲜食 ”孔传释“娘” 字曰:“马本作‘根’,云‘根生之食,谓百谷。,”可证古“根”“银”二字互通。 案公汉书·韦贤传》:“自著复站缺之鹅难。”颜师古:“蜷,古疑字 ”又,《汉书·异姓诸 侯王表》:“用力如此其鹅难也。”颜师古注文同前。故“封”字为古文,今本作“架”,帛本作 “根”皆是今文。 “日同卓衡”之“曰”,今、帛本皆作“曰”。《释文》释“日”引郑注作“日“:“云日习车徒。” 案《仪礼·士丧丰L》:“占日‘某日从’。”郑注:“古文日为日。”可知今、帛本于此皆作“日”是 用今文,郑本作“日”是取古文。 (书)泰蓄 六四,童牛之鞠,元吉。 (今)大畜 六四.童牛之桔.元吉。 《说文》释“告”字;“优易》日:‘憧牛之告。”,(释文》释“童牛”日:“无角牛也,广苍作 ‘憧’。”可知“童”字有作“憧”或“撞”字者。案《玉篇》人部第二十三释“憧”字曰:“今为童。” 可知,今、帛本作“童一,是为今文,《说文》所见之“憧”字为古文 (书)剥 初六.刹减以足.艘真,兑 (今)刹 初六.刹林以足,蔑点,凶 今本“蔑真凶’,之“蔑”字,帛本作“栽”。考《汗简注释》卷二释“藉”字之古文作“莫”,郑 珍云:“丧即蔑俗字。”郭忠恕以“莫”字为古文,作“蔑”字为今文。又,《说文》目部释“馥”: “目哆也,从目,蔑省声。”段玉裁:“《吕氏春秋》气郁处目则为眠。”高注:“瞧.哆也。按蔑者 假借,赚者或体馥。”“蔑”与帛本“就”形近。“戴”字偏旁与“莫”字形近,故帛本“献”字. 当为古文。 〔帛)剥 六二,剧减以辩。真,兑。 (今)刹 六二.刹林以辨。蔑真,凶。 今本“刹林以辨”之“辨”,帛本作“辩”。案《仪礼》中释“褂”之字甚多。如《仪礼·乡饮 酒》:“众宾辩有脯酿。’,郑注:“今文辩皆作遍。”同篇:“僻有脯酿,不祭。’丫仪礼·少牢馈食 礼》;“辩樱于三豆。’川司士乃辩举。”郑玄并注谓 “今文辩为遍。”《释文》释今本“辨”字曰: “徐音辩具之辩,足上也。马、郑同。黄云:‘床箫也。’薛虞曰 ‘膝下也。”,考帛本作“奈”, 郑玄定“僻”为“遍”之古文,则帛本作“僻”是用古文,今本作“辨”,是以音、形相近而通假。 若依帛本从郑义释之,则此交之辞应解作“剥床以遍”,亦即遍剥其床也,其义异于今本。 (帛)剥 六五,贯焦,食宫人能,无不利。 (今)剥 六五.贯焦.以棺人究.无不利。 l1 今本“贯焦”,帛本亦同。案《仪礼·乡射礼势:“不贯不释。”郑注:“古文贯作关。”可知 帛本与今本作“育”是用今文 今本“以宫人”之“以”,考《仪礼·乡射礼》:“各以其梢进。”郑注:“以犹与也。今文以 为与。”可知今本作“以”为古文。此字帛本作”食” 今本“宛”字,帛本作“能”。“宛”“箱”以音形相近而古得通假。帛本“具焦食宫人箱”, 义与今本基本相同 (帛)捐 有俊,元吉,舞咎,可真,利〔有〕仪往;禽之用,二巧可用芳。 (今)揖 有孚.元吉,无咎可点.利有枚往。易之用?二篮可用享。 今本“有孚,元吉,无咎”,帛本作“有徨,元吉,舞咎”。此处“舞”字,《隶释》中多作 “戏”。如《漂阳长潘乾校官碑》、《西撒华山亭碑》、《国三老袁良碑》等,帛本多数用今文 “无”。如本卦之初艾、六四交及上九艾帛本皆作“无咎”、’‘得璞无家”等。可证,汉初今古 文之用,犹如今人之繁、简体字抄写时常常混用一样,抄书者以隶字随意书写,胸无今、古 文之争,并非如后人在熹平石经和《仪礼》郑注中那样,对今古文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且帛 书《易传》中亦有此种情况。故以此而观之,后人往往以古书中一字或几字断一书之为今、 古文,误矣! 今本“易之用”,帛本作“禽之用”,今本“易’,字帛本作“惫”;而大有卦初九交今本之“无 交害”,帛本作“无交惫”,今本“害”字,帛本亦作“窝”。案《汉书·翟方进传》:“害其可不旅 力同心戒之哉!”颜师古注:“害读曰易,易,何也 ’今考帛本“禽”字,既可通今本“害”字,又 可作今本“易”字,此正与颜注之旨相合。今本“二篡可用享”,帛本作“二巧可用芳”,今、帛 本都作“二”。考《说文》贝部释“贰”字云:“式,古文二。”《说文》释“二”字亦同。知许慎以 “式”字为古文,作“二,,字为今文。可知今、帛本皆用今文。 今本“篮”,帛本作“巧”。古“篮”“考”互借,“考”“巧”通假。故今本之“篮”,帛本作 “巧”,亦属互借字。(详见坎卦六四交辞考。) (串)揖 初九,已事端往,无咎;酌报之。 (今)捐 初九,已事遗往.无咎,酌捐之。 帛本作“已事端往”。案《汉书·艺文志》;“言感物造湍,材知深美。”颜师古:“贵,古端 字也。因物动志,则造辞义之端绪。”由颜注知,帛本作“端”是用今文。由帛本六四又“事 端有喜”思之,其正与初艾之“已事端往”对应,亦与《象丫已事遗往,上合志也”之意相符。 而今本之“遗”,先儒多解作“速出”,则义与《象传》不甚相合。故帛本作“端”其义胜今本作 “遗”。由上考可知,帛本取“端”,是用今文。 (书)报 六三,三人行.别捐一人;一人行,RIJ得开友。 (今)捐 六三.三人行,则捐一人,一人行,剧得其友。 今本“一人”,帛本亦作“一人”。案《仪礼·乡饮酒礼》:“壹揖、壹让,升。’,郑注:“俱升, 古文一作壹。”仪礼·少牢馈食丰L》:“主人大答一拜。”郑注:“古文一为壹也。”可知郑玄以 “壹”为古文,以“一”为今文,则知此“一”字今、帛本俱用今文 再,《玉篇》三部第五释“三”字之古文作“式”,“三人行”,今帛本皆作“三”,亦是用今 文。 (帛)揖 六五.益之十诩之甩.弗克回.元吉。 (今)捐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施弗克逮,元吉。 帛本作“益之十偷之龟,弗克回,元吉”。案《汉书·五行志》:“京房《易传》曰:‘复,崩 12 来熬咎。”,颜师古注:“今《易》‘崩’字作‘朋’也 ”有人据此而定颜氏注文之“今式易尸.乃指 今文《易》也,而《汉书·五行志》所引京房《易传》之文乃是古文《易》,此解误矣!其实,颜 氏此注之“今《易)’’,乃指当时的今本《易经丫崩”字作“朋”.则京房《易传》作“崩”,乃是当 时唐人所能见到的古本《易》也。这正如帛本《易》之“朋”字作‘佛’‘绷’等,因田何汉初所 授之《易》虽为今文《易》,但由《说文》所引孟喜哎易》中多异文考之,可证田何之今文本,正 如我们今日所见之帛本一样,肯定亦多古文异字,京氏《易传尸朋”字作“崩”即是。其“无 咎”作“熟咎”,亦同于帛本之 无”字又可作“舞”也 今本“弗克逮”之“逮”.帛本作“回”。案今本《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其“范 围”帛本《系辞》作“犯回”。《释文》释“范围”云:“马、王肃、张作‘犯违’。”可证帛本“犯”与 今本“范”通,“回’,亦与“违,’’’围”通 考《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君无违德。”而《论衡·变 虚篇》引作“君无回德”,可证《论衡》以“违”作“回”。又((史记 ·楚世家》:“康王宠弟公子 围 ’,《集解》引徐广曰:“围,《史记》多作回 ”可证帛本作“回”与今本作“围”、“违”义实相 同 由《释文》知,直至东汉末,世传易本尚多有与帛本同者。 (帛)揖 尚九.弗根益之,无仁咎〕.真吉.有枚往,得璞无家。 (今)捐 上九.弗捐益之.无咎,真吉.利有佼往.得臣无家。 “得臣”,帛本作“得璞”。今本卦艾辞中凡曰“臣”者,帛本皆作“璞”。案《玉篇》臣部第 二十六释“臣”字日:“孔子曰:仕于公日臣,仕于家曰仆 ”故今本作“臣”,帛本作 筐”,义无 大异 (帛)[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丝吉。再参演,演即不吉,利真。 (今)蒙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丝告,再三清.演别不告,利真。 今本“初维告”,帛本作“初笼吉”。帛本作“吉”,显然是抄写之误。因为按照一般求览 者的心态,如果“初笙吉”的话,是绝无必要“再三”而笙,以至于“读”了。古书常有 “吉” “告”因形近而误者 如《礼记·缎衣》:“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 ”郑注:“吉,当为 告。”并谓:“告,古文浩字之误也。’‘可知郑以.‘浩”字作古文,则今本作“告”字,当为今文 由此例可知,古“吉’,’’告’.二字以形近易于抄写互误,故帛本作“吉”,亦是此误也。 “再三演”之“演”,帛本作“摘” 案《周易集解》引崔靴曰:“读,古续字也。”崔注以“演” 字为古文,以“撷’,字为今文。据此可知,《说文》释“默”字时所称引之《易》文“再三默”当为 今文《易》。帛本作“摺”字亦当为今文。 (帛)蒙 初六,磨蒙,利用刑人,用锐侄桔.已往蔺。 (今)蒙 初六.登蒙,利用刑人,用貌栓桔,以往吝。 今本“蜚蒙,,之“癸”,帛本作“座”,古“橙”“磨”二字可以互假:《周礼·冬官考工记下· 梓人》:“则于视必坡尔而怒。”郑注:“故书‘掇’作‘磨”,。郑司农云:“魔读为搔。”故今本作 “登”,当为“掇”字之省:盖因此丈作“摄蒙”,即点播其蒙而用刑人,较之今本作“癸蒙”于义 更胜也。先儒于此艾总是迁曲解说其何以“发蒙”要用“刑人”,但仍让人感到其义难通,由 此可窥见后出之古文《易》家,为争立博士以求取名利,以“无章句”之古文本不惜曲改经义 而改字改义读之,遗误深矣! 今本之“吝”字,帛本诸卦艾之辞多作“蔺”。案《说文》释“吝”字引孟喜《易》作“以往 遴”,并云:“吩,古文吝。”可知《说文》以“唠”字作古文,“吝”字为今文。则今本作“吝”为今 文,而帛本作“阴”当为同声相假之字。因“吝”字可作“遴”,而“磷”“圃”二字互假。《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观徒车之所磷栋。”汉书·司马相如传》引此文之“磷”字作“阴”,是其 13 证。以是“阴”与“遴”亦可互通。故“蔺”字亦叮借作“吝”。 (帛)蒙〔尚九,擎蒙。不利盒寇〕,利所寇。 (今)蒙上九,举蒙,不利海寇.利絮寇。 今本作“肇蒙”,吊本此处残缺。案《文选 ·长杨赋》:“拮隔鸣球,掉八列之午。”韦昭 :“古文隔为击。”韦昭以“肇”字为古文.“隔”字为今文。据此可知,今本作“架”是用古?? (帛)落 〔今)食 六玉.狱于〔秋囿,束〕白夔笺;简,终[吉。〕 六五,食于丘囿,束帛戈戈,吝,终吉。 帛本作‘巨束」白戈戈” 案《仪礼·士昏礼》:“酬以束锦。”郑注:“古文锦皆为帛。”由此 知今本之 束帛”,义同《仪礼》之.‘束锦”也。“帛”为古文,“锦”为今文。帛本作“白”当为 “帛”字省 “戈戈”,《释文》释“戈戈,,曰:“《子夏传》作残残。”考《汗简注释》戈部释“践”字古文作 “戈”,则“践”字当为今文。而帛本与今本作“戈”,乃是古文。 (帛)颐 初九.舍而面脆,〔舰〕我描颐,凶。 (今)颐 初九,舍甭盆服.截我朵颐.凶。 今本“舍甫篮宛”,帛本作“舍而雷显”。今本“霆”字,帛本作“需”,案《隶释》卷三公灵山 君》之“灵”作“事”,妾相府小史夏堪碑》又作“霄”、“蚕”,帛本作“需”当是以上诸隶写“霓 ” 字之省 又,《仪礼。乡饮酒牛L》:“主人释服。”郑注:“释朝服,更服玄端也。古文‘释’作 ‘舍’。’‘郑玄以“舍”字为古文,今、帛本此卦皆作“舍”,是取古文。 今本“舍雨篮宛”之“附”,帛本作“而”。案《说文》释“通”字:“迩,古文通。”许慎以作 “迩”字为古文,作“通”字为今文,帛本作“而”乃古“而”与“尔”互通。《尚书·吕刑》:“在今 尔安百姓,何择非人?”《墨子间话·尚贤下》引此句“在今尔安百姓”下注日:“毕云,孔书 ‘而’作‘尔’是。”“孔传云,在今尔安百姓兆民之道,当何所择,非惟吉人乎!”可证古“而” “尔”二字可互用也。由《说文》知今本作“雨”,可与’‘尔”通,而帛本作“而”,义皆相同。 (串)颐 六二日:顺颐.拂趣于北颐,正兑。 (今)颐 六二,顺颐.拂级于丘颐,征凶。 今本“拂经于丘颐”,帛本作“拂经于北颐。”案《隶释,北海相景君铭》洪适释“韩”字 日 “字书无韩字,当是借作拂。”帛本作“拂”当与汉碑隶字以“韩”作“拂”同。今本“丘颐” 帛本作“北颐” 考《玉篇丫丘”部第十六,“丘”字又作“韭”,帛本作“北”实是“丘”字书作 ‘业”也 (韦)颐 六四,颠颐吉.虎视沈沈。开容笛笛.无咎。 (今)颐 六四.顺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 今本“虎视耽耽”之“祝”,帛本同,而《集解》本作“际”。案《说文》释“视”字云:“盯,古 文。眠,亦古文视。”今本与帛本皆作“视”,当为今文。尝说文》之“盯”当为《集解》“际”之省 笔。际与示互通。案《汉书·赵充国传》;“以际羌虏。”颜师古注 “际亦示字。”《汉书》以 “视”为“示”之处甚多。如《汉书·高帝纪》;“亦视项羽无东意 ”如淳日 “视音示。”颜师古 注:“《汉书》多以‘视’为‘示’,古通用字。”可知古文多以‘示’州际”代“视”而通用。 《周礼·春官宗伯·眠缭》:“眠晾掌凡乐事。”郑注:“视晾播蜚又击磐。”据此,知郑玄 释“眼”作“视”。《周宇L》作“眠”与《说文》同,应为古文,郑玄注文作“视”是用今文。再考 《汉书·王莽传上》:“今移病,固当听其歌,令眠事邪?"颜师古注:“眠,古视字。’,亦其补证 1车 今本“其欲逐逐”,帛本作“开容笛笛”。由初六艾称“观我朵颐”,六二艾日“颠颐”,六 三艾又“拂颐”,上九艾称“由颐”等辞考之,其皆言面容颐部,故帛本作“斤容笛笛”正与以 上诸交辞相合。古“欲’川容”或皆以从“谷”而互通也。《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性之 欲也。”《淮南子集释·原道训》引作“感而后动,性之害也 ”俞越日:“‘害’乃‘容’字之误 ” 亦是“容”“欲”互通之证。而“逐逐”与“笛笛”,其义亦相通 《释文》释“逐逐’旧 :“敦实也, ⋯⋯苏林音‘迪’。”而必说文》释“笛”:“七孔笛也,从竹.由声。’,段玉裁注:“由与逐皆三部声 也,古音如逐。”且“笛,.古文作“篷”,故“笛”“逐”实以音义相同而互假。《汉书·叙传》:“六 世耽眺,其欲赦傲。”颜师古注:“眺耽,威视之貌也。澈傲.欲利之貌也。‘澈’音滁。今 《易》‘漩’字作‘逐’。”由此注可知,作“逐’‘字为今本,作“澈”为古本,帛本作“笛”,虽是‘邃” 之今文,但其音与“澈”同,可证其义得于古《易》也。 (书)简 初六。斡父之筒,有子巧,无咎,厦.终吉。 (今)盘 初六.斡父之盘.有子考.无咎.属,终吉。 今本蛊卦之蛊,帛本作“筒”,盖以同音相假也。今本初六交:“斡父之蛊”的“斡”字,帛 本作“斡”。考《尔雅·释话下》:“植、翰、仪、斡也。’,《释文分释“斡”:“本又作斡”,是“斡”亦 可作“斡”也。又考《仪礼·少牢馈食年沸:“上佐食举尸牢斡。”郑注:“古文斡为肝。’,则知今 本之“斡”是取今文,帛本作“斡”,亦当为今文。 “父”字,案《仪礼·士相见礼》;“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毋下于带。’‘郑注:“今文父为 甫。”则知郑玄以作“甫”字为今文 作“父”字为古文。故今、帛本作“父”,是皆取于古文。 (帛)晋峨 初六.晋赣.人(入》赣简,凶。 (今)晋坎 初六.晋坎,入于坎容.凶。 案《玉篇尸久”部第一百二十四释“赣”字日:“今作坎 ”“赣”与“赣”古以音形相近而可 互假,故帛本“坎”字皆作“赣”字。 今本之“窗”,帛本作“简”。案《汉书·西域传》:“后岁余,宛贵人以为昧蔡栽,使我国 遇屠。”颜师古注:“铡,古馅字。”知“溯”字为古文,作“馅”字为今文。以此考之,帛本作 “简”亦应是古文,今本作“窗”当为今文。 (卒)督赣 六三,来之帷赣,咳且歌,人(入》〔于〕赣简,〔勿用1。 (今)晋坎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含,勿用。 今本“除且枕”,帛本作“吮且就”。案《释文》释“脸且”曰:“古文及郑向本作‘检’ 郑 云:‘木在手曰核。”,据此可知,“核”字为古文,今本作“除”,帛本作“哦”,皆为今文。 “枕”字,帛本作“就”。《释文》释“枕”字曰:“郑玄云木在首日枕,⋯⋯九家作站,古文 作沈。”可知《释文》以作“沈”为古文。然考之《文选·答宾戏》;“浮英华,湛道德。”李善注: “湛,古沈字,字或为耽,于义虽同,非古文也。”李善以作’‘湛”字为古文,作“沈”“耽”字为今 文。再考《汉书·五行志》:“王子最以成周之宝圭湛于河,几以获神助。”颜师古注:“以祭 河也。《尔雅》曰:‘祭川曰俘沈 ’湛读日沈,后皆类此 ’,《汉书。五行志》卷下之下:“皆舞 妇人群小,湛洒于酒。”颜师古注:“湛读曰沈,又读日耽。”《汉书·礼乐志》:“豪富吏民湛河 自若。”颜师古亦注日:“湛读曰沈,又读曰耽.”《汉书》中“沈”作“湛”者甚多,兹不一一举 之。 我们知道,《汉书·五行志》所引据经文多古文,故此字当以“湛”字为古文,“沈”为今 文,以李善之说为是。以此考之,今本作“枕”,帛本作“就”,皆今文也。 (帛)晋赣 六四。奠酒巧前.用击.人(入)药自墉,搞无咎。 l5 (今)晋坎 六四,搏酒篮贰,用击,纳约自腑,终无咎。 帛本作“奠酒巧郭用击”。今本“搏”,帛本作“奠”。案《仪礼·士丧礼》:“幂奠用功 布。”郑注:“古文奠为尊。”以此知今本作“搏”是古文,帛本作“奠”是今文。 今本之“篮贰”,帛本作“巧静’‘。古“篮”“考”二字互借,“考”“巧”二字通假。故今本 “篮”字,帛本作“巧”。案《诗 ·大雅·江汉》:“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 寿。”,郭沫若《青
本文档为【刘大钧: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蹇)兼及帛、今本卦爻辞异文辨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501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5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26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