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大全 1、欧美文学三个渊源: (1)发源于希腊而后又在罗马得到光大的古典文明,特质在于它的世俗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文主义; (2)发源于希伯来人的基督教文明,特质在于超凡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验主义; (3)北方边陲及莱茵河畔游牧民族旺盛的活力、好斗性、对于荒诞奇谲的神往抑或之于女性的神秘态度等。 “三位一体”:智慧、仁爱、力量 2、西方文学的历史意义: 是座巨大的思想、情感、智慧宝库,集中了西方人几千年来不同国家、民族理想和内心世界的酸甜苦辣,在这部巨大的文学史册中,可发现和...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大全 1、欧美文学三个渊源: (1)发源于希腊而后又在罗马得到光大的古典文明,特质在于它的世俗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文主义; (2)发源于希伯来人的基督教文明,特质在于超凡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验主义; (3)北方边陲及莱茵河畔游牧民族旺盛的活力、好斗性、对于荒诞奇谲的神往抑或之于女性的神秘态度等。 “三位一体”:智慧、仁爱、力量 2、西方文学的历史意义: 是座巨大的思想、情感、智慧宝库,集中了西方人几千年来不同国家、民族理想和内心世界的酸甜苦辣,在这部巨大的文学史册中,可发现和感受到生命跃动的火花闪烁不息,种族无意识的脉冲若隐若现,是一部心灵发展史、壮丽文学史。 3、荷马史诗成书时间: 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结,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逐步形成,荷马可能是其最初或最好综合加工者,前6世纪中叶,雅典统治者组织学者删改编订,前2世纪,亚历山大学者最后编订,各分成24卷。历史背景为前12世纪到前8世纪的“英雄时代”,为希腊人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4、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基本主题: 《伊利昂纪》从叙述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与第一英雄阿喀琉斯内讧开始,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进行战斗的英雄,《奥德修纪》基本主题是歌颂人与自然的斗争。 5、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艺术特色: (1)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广阔反映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希腊社会风貌; (2)抓住当时社会重大矛盾,以巨大艺术力量,用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手法,深刻表现了童年时期希腊人向异族和向自然战斗的英雄精神; (3)人物刻画鲜明,即有在战争和对自然的斗争中获得光荣业绩的英雄主义共性,又有个性; (4)谋篇布局高明,把情节重点放在前后几天的战斗上。《伊利昂纪》以阿伽门农、阿喀琉斯为纽带展开希腊和特洛亚的矛盾,生动表现10年大战的整个面貌,《奥德修纪》的海上冒险及其家庭与求婚贵族的斗争两条线索平行交错; (5)民间创作特点:简洁生动,细节描绘,“荷马式比喻”的运用,语言的形象化。 6、荷马作品中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和奥德修形象分析: 阿喀琉斯是青年勇士,巨力健步,极重个人尊严和友谊,蛮勇、执拗,性如烈火,易怒,最能体现原始英雄主义。赫克托耳不及阿喀琉斯雄强,但英雄主义建在更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上,奥德修英勇、顽强,战斗不息,具有惊人毅力,是个智多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对奴隶残酷无情,极端自私贪婪,是正在形成中的奴隶主。 7、马克思评希腊艺术和史诗: “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复归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应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的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 8、古希腊的戏剧是世界戏剧史上最先成熟而成就辉煌。悲剧、喜剧在前6世纪末、前4世纪初的“古典时代”即成熟繁荣。 “悲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1)悲剧同另一样,取材于史诗或神话传说并贯穿命运观念,属命运悲剧。索氏悲剧常怀疑命运的正义性,往往肯定与命运作抗争的人。(2)悲剧主人公主要是人,而不是像“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那样主要写的是神,也不像欧里庇得斯写一般人,而是写理想的人——英雄。(3)为希腊悲剧增加了第三个演员,并加强演员动作和对话,并放弃了“三联剧形式”。 9、索福克勒斯: 《埃阿斯》、《安提戈尼》、《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拉基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特隆诺斯》。 10、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1)《俄狄浦斯王》主题: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2)《俄狄浦斯王》戏剧冲突:人的独立自主意志同命运的矛盾冲突 (3)《俄狄浦斯王》思想内涵: ①、取材表面看来不雅驯,实有很高认识价值和伦理道德意义,歌颂了为维护新的伦理道德原则和制度而勇于承受最大苦难的英雄; ②、还歌颂了人的独立自主意志同人和命运的斗争。 (4)《俄狄浦斯王》结构: ①、回顾式结构悬念性强,情节集中,并将“回顾”同“发现”和“突转”紧密结合,布局严密精巧,环环相扣; ②、戏剧结构上剧情发展连串“事与愿违”,充满“悲剧嘲弄”。 11、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形象: (1)俄狄浦斯形象:悲剧英雄人物,在人类相信神和命运时代有独立意志,不屈从命运、神的安排,勇于承担责任。善良、正直、勇敢、聪明、热爱人民、具有独立的自主意志、坚强的伦理道德观念。 (2)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名字来表示他认定的男人从童年便有“恋母仇父”性本能是错的。弗洛伊德从“泛性论”出发,认为男人潜意识中有“恋母仇父”性本能出发,对《俄狄浦斯王》及俄狄浦斯作了完全违反原作文本的解说,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文明社会人类实际的。 12、古罗马由共和向帝国过渡和帝国初三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的创作成果构成了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维吉尔是欧洲古代和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 13、维吉尔“曾歌唱过牧场、农田和领袖” (1)《牧歌》:爱情短歌集,显露忧郁 (2)《农事诗》:为配合屋大维振兴农业政策,“劳动战胜一切”。 (3)《埃涅阿斯纪》最后最重要,罗马文化最高体现和罗马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文人史诗典范。 14、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1)《埃涅阿斯纪》主题:歌颂罗马民族光荣伟大和创业艰难的历史,赞美罗马帝国的创建者屋大维等罗马领袖的功勋和伟大使命,鼓舞罗马民族爱国和英雄主义精神,维罗马帝国的大一统目标服务。 (2)《埃涅阿斯纪》内容:通过埃涅阿斯遵守神命到罗马建国的神话,具体叙述罗马先人创业的光荣和艰难,歌颂罗马人威武堂皇,宣传罗马人历史使命,表达帝国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因此史诗对于罗马民族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成为罗马人的民族史诗。 (3)《埃涅阿斯纪》主人公: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一个开国君主的高大形象。对神虔敬、热爱祖国和家人,勇敢、刚毅、坚忍、处事公平;听从天意,要克服一切内在和外在困难。具有仁慈和博大胸怀。 (4)《埃涅阿斯纪》艺术成就: ①内容广阔复杂,包罗了从古希腊到古罗马时期极为丰富的神话、传说、地理、历史、宗教和氏族生活习俗、文物制度等具体精确的描写,被称为“古罗马的‘百科全书’”。 ②艺术构思凝重、严肃谨严、精细。 ③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渲染场面,更长于人物心理矛盾的具体描写,如写北非迦太基女王狄多由爱而恨和由仍抱幻想到终于绝望**以报复负心人的心理描写真切动人。 ④语言高度凝练、浓缩、富于暗示,且借用自然物象作暗喻、明喻,比“荷马式比喻”更为贴切、成熟。 15、恩格斯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但丁: “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的《新生》在形式上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雪莱认为:“但丁比彼特拉克还要懂得爱情的秘密。《新生》在感情和语言的纯洁上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它是一部理想化的历史,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着他所生存的时代,以及他一生中献给爱情的那样阶段。”(精神化、哲理化爱情)这是但丁的第一部作品。 16、放逐初期,但丁著《飨宴》对自己诗歌作了诠释,将各门各方面知识介绍给读者。拉丁文著述《论俗语》(讨论意大利语及其文体与诗律的一般问题)和政论拉丁文著作《帝制论》。 17、但丁代表作《神曲》原名“喜剧”,后人加“神圣”,用意大利俗语写成,33×3歌+序曲。 (1)但丁代表作《神曲》中“地狱”: 罪人们按照生前所犯罪孽分列等级依次打入九圈,实分三部分,按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凡人之罪恶归放纵、凶残、恶意三类。 (2)但丁代表作《神曲》中“炼狱”: 涤罪之所,按照七罪划分,这里的罪人们已悔悟前非,努力自新,故怀着忍耐的忧郁和愉悦的希冀。 (3)但丁代表作《神曲》的主题: 在黑暗、迷信和暴行还很猖獗的时代,个人和人类如何通过舛错与迷惘的“牢狱”,经过苦难、追求和考验、找到或接近真理、趋于完美与至善。 (4)但丁代表作《神曲》中的寓意和象征: ①、四大象征:“昏暗的森林”一方面指当时意大利的混乱政局,一方面暗寓但丁在政治和爱情双重失意中的心理迷惘。豹象征“淫欲”、狮象征“野心”、狼象征“贪婪”; ②、维吉尔(知识和理性、哲学)、俾德丽采(爱和信仰、神学)象征人的生活要有生活和爱的指引。 ③、“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经之路,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思想境界)结构意味神学“三位一体”。 (5)但丁代表作《神曲》的神学性: 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信心、希望、爱。 (6)但丁代表作《神曲》的社会性质: 反映了文艺复兴个性解放萌芽及人道主义萌芽,将哲学、神学并提,反映了中世纪中后期意大利的广阔社会生活,且有强烈政治倾向和爱国精神,既是中世纪文化(神学、哲学、伦理、文学等)综合,又含有近代文化意识的思想或精神。 (7)但丁代表作《神曲》的艺术特色: ①、梦幻与写实的交融 ②、工整与协调的结构; ③、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 ④、民族特色:意大利语。 18、莎士比亚: 前期以写诗歌、史诗和喜剧为主,仅有少数悲剧,所谓“史诗与喜剧时期”;中期以悲剧为主,少数喜剧,所谓“悲剧时期”;后期传奇剧,另写一部历史剧,所谓“传奇剧时期”。共2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38部戏剧,主要成就在戏剧,它们包括10部历史剧、13部喜剧、10部悲剧和5部传奇剧。两部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 19、莎士比亚剧主题风格代表作: (1)莎士比亚史剧: ①、人文主义政治主题:谴责封建割据,批判血腥战争,鞭笞暴君暴政,即国家必须统一。 ②、忠于历史又不拘泥史实,塑造鲜明性格。《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理查三世》。 (2)莎士比亚喜剧: ①、歌颂爱情和友谊,赞扬机智勇敢,提倡仁爱无私,表达人文主义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的生活理想。 ②、喜剧中《量罪记》、《终成眷属》、《错误的喜剧》3部称“阴沉喜剧”。《威尼斯商人》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第十二夜》艺术性最高、喜剧精品,《仲夏夜之梦》等。 ③、创新:希腊旧喜剧是政治讽刺剧,而新喜剧和罗马喜剧为世态讽刺剧,莎士比亚继承讽刺剧,增加内容,不但嘲笑一切低贱、庸俗、恶劣、陈腐及行将灭亡事物,揭露生活中错误和不合理现象,且提出新人文主义生活理想,肯定新事物、新性格,讽刺不为主,主要为肯定生活原则,“歌颂性喜剧”。 (3)莎士比亚悲剧: ①、揭示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或理想的幻灭。 ②、“性格悲剧”:多写某贵人陷一困境,后其性格某弱点或偏见被揭示,此为悲剧基本契机。悲剧主人公行动关系本人和整个民族命运,处尖锐斗争中心,有巨大道德勇气,体现文艺复兴巨人性格及诗人理想。结局一般彻底毁灭。 ③、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 (4)、莎士比亚传奇剧: ①、高度纯粹的基督教博爱主义,即道德理想主义。 ②、炉火纯青、充满理想、幻想。 ③、《辛白林》、《冬天的故事》、“诗的遗嘱”《暴风雨》。 20、莎士比亚传奇剧:理想的女性有伊摩琴、赫米温妮、宝丽娜、米兰达。 含义:充斥着巧合与奇遇的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的故事剧。 21、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1)《哈姆莱特》艺术成就: ①、情节生动丰富 ②、人物个性鲜明 ③、长于内心独白 ④、语言丰富多彩 (2)哈姆莱特形象: ①、人文主义王子 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找不到改变现实的道路,造成精神忧郁和行动延宕 ③、悲剧原因是黑暗势力太强,自身也有弱点,其悲剧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悲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3)弗洛伊德解析哈姆莱特形象: 试图用“俄狄浦斯情结”对其“优柔寡断”进行精神分析,认为由性心理造成:哈姆莱特幼恋母仇父,克劳狄斯杀王娶嫂,哈姆莱特自觉类似,故惶惑难下手,因为若杀叔,等于杀灵魂的自我,本质上仅一个做了,一个未做而已。 22、弥尔顿: (1)弥尔顿历史定位: 17世纪进步文化基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诗人,文艺复兴殿将和启蒙运动的先驱,从人文主义到启蒙主义的中间环节。 (2)弥尔顿早期诗作: 短诗《五月晨歌》、《圣诞节晨赞》、《快乐的人》、《幽思的人》、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碑铭》,悼亡诗《利西达斯》与雪莱《阿多尼斯》为英语诗中最出色悼亡诗作。 (3)弥尔顿政论文: 《论英国教会的教规改革》、《论教会机构必须反对主教制》、《论教育》、《论自由出版》、《论国王与管理的职权》、《偶像破坏者》、《为英国人民声辩》及续篇。 (4)弥尔顿三部史诗性巨著: 《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23、弥尔顿《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纪》,依《新约》“启示录” (1)《失乐园》主题: 表达了诗人清教主义,说明人类不幸来源。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2)《失乐园》撒旦形象: 受迫害但不屈不挠,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形象。双重性: ①、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反抗权威,反映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毫不气馁的斗争精神。具有权威、勇气、领袖才能和政治家风度。 ②、矜持自大,为非作歹的堕落天使。暗示资产阶级失败原因。(恶性膨胀原因) 24、弥尔顿《复乐园》: 取材新约《马太福音》、《路加福音》。主要歌颂刚强意志、忍耐和英勇牺牲精神。从耶稣形象表现人只要具备完整品格和顺从神意的决心,就能够对付一切磨难而无往不胜。表现诗人虔诚的信仰、坚定的意志和敢于献身的精神。 25、弥尔顿《力士参孙》: 是诗体悲剧,取材旧约《士师记》,多认为是弥尔顿最有力的感人作品,部分原因是诗人身世与精神和参孙非常相似。 26、古典主义: (1)与17世纪背景: 是在专制王权的监护和培植下发展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其政治基础,流行于法国的唯理主义哲学是其思想基础。 (2)古典主义特征: 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代、讲究规则。 (3)古典主义“法典”: 立法者布瓦洛经御览的《诗的艺术》。 (4)古典主义“三一律”: 戏剧情节只有一条线索,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内完成。 27、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奠基者或创始人。 重要悲剧:《熙德》、《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 (1)《熙德》:第一部成功的古典主义悲剧。 ①、戏剧冲突: 西班牙卡斯提尔王国元老狄哀格受宫廷重臣高迈斯之辱,狄哀格之子罗德利克决斗并杀死高迈斯,失去高迈斯之女施曼娜(之爱)。 ②、主题: 简介明确,既揭示责任与爱情冲突,并在理性控制下让前者战胜后者。男女主人公面临棘手抉择:保全爱情或履行职责。 ③、“高乃依式的悲剧人物”: 两主人公有血有肉,既刚毅冷静又热烈奔放。 (2)高乃依《贺拉斯》: 惊心动魄、取材罗马故事。罗马(贺拉斯氏)与阿尔巴(居里亚斯氏)两城交战相持不下,各选三大将决斗,最小居里亚斯氏为最小贺拉斯氏的内兄,最小居是贺妹卡米叶情人,悲剧主题为爱国天职与儿女私情的矛盾,即大义灭亲,荣誉表现为不是对于家庭而是对于国家。 28、拉辛是新古典主义文学中最具有典范性的悲剧作家。 重要悲剧《安德洛玛刻》、《费得尔》、《埃丝苔尔》、《阿达莉》。 (1)拉辛《安德洛玛刻》: 第一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古典主义悲剧,取材希腊传说。赫克托耳的寡妇安身为女奴,要为亡夫全孤守节,当二者不可兼得时,理智与情感搏斗,但未致其错乱:哭求卑吕斯不成则暂缓一步,哄国王立誓后自杀。完全符合“三一律”。 (2)拉辛《费得尔》: 取材欧里庇得斯《希波吕托斯》,希波吕托斯受继母费得尔虐待……费得尔鸩死。 29、高乃依与拉辛: 高乃依深刻表现忠君爱国政治倾向,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着重表现理性的胜利,主要塑造了一些慷慨悲歌、大义凛然的英雄;而拉辛是位文学史上著名心理分析大师,更多描写理性的丧失和感情的放纵,主要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罪恶。 30、菲尔丁: 是18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剧作家,其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使他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 (1)菲尔丁戏剧名篇: 喜剧《几种假面具下的爱情》、《作家的闹剧》及《咖啡店政客》、《威尔士歌剧》、《唐吉诃德在英国》、《巴斯昆》、《历史纪事》。 (2)菲尔丁长篇小说: 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用散文写史诗,用“滑稽”而不用“严肃”笔法。把菲尔丁推向小说的是理查生书信体小说《帕拉美》,菲尔丁讽刺此而作了《夏拉美》、《约瑟夫•安德鲁传》【《大伟人江奈生•威尔德传》(自始至终用反笔,表现其爱民仇暴,激进的民主主义立场】《汤姆•琼斯》、《阿米莉亚》 31、《汤姆•琼斯》:菲尔丁“散文滑稽诗”代表。 (1)菲尔丁《汤姆•琼斯》批判内容及主题: 其道德寓意围绕“德性”高贵原则,主题主要批判贵族伪善文明,肯定合乎启蒙学派民主观念的“自然道德”。 (2)菲尔丁《汤姆•琼斯》人物形象: ①、汤姆•琼斯: 活泼好动,朝气蓬勃,尽管轻率、鲁莽容易冲动,但是内心诚挚、豪爽、仁慈、胸怀坦荡,极富同情心,体现了健全、善良、真诚的“人性”,合乎“自然道德”。忍无可忍时也会不顾宗教道德而坚决抵抗。 ②、布立菲: 野心、贪财、追逐名利,表面笃信宗教,实为披着清教主义外衣的利己主义伪君子。一贯打击汤姆•琼斯,是地道的小人,伪善道德的典型。 (3)菲尔丁《汤姆•琼斯》艺术特色: ①、围绕冲突广阔展现了18世纪英国现实; ②、忠于自己“严格描写自然”的现实主义原则; ③、结构复杂严谨,以汤姆•琼斯生平为经,以他同苏菲亚爱情、同布立菲矛盾为纬; ④、滑稽有趣。 32、卢梭:18世纪法国杰出和影响深远的启蒙思想文学家。 (1)“卢梭主义”: 关于文化、文明和社会政治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其理论著作及小说中。 (2)卢梭理论著作: ①、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文化批判,主旨要彻底扫除封建文明,让人类摆脱一切封建枷锁而获得发展。“自然”与“文明”对立,以及“返归自然”、寻求自我的“卢梭主义”开始形成。 ②、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历史批判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 建立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 (3)卢梭小说: 《新爱洛伊斯》、《爱弥儿》、《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爱弥儿》为教育小说,《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为自传。 (4)卢梭感伤主义: 18世纪产生于英国,波及欧洲其它国家,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源头。注重心理感觉,由斯泰恩小说《感伤的旅行》得名。 33、卢梭《新爱洛伊斯》: (1)卢梭《新爱洛伊斯》体裁、书名: 哲理、文艺性结合的信札体哲理小说。书名是由于作者借鉴了12世纪法国青年姑娘爱洛伊斯同其教师阿贝拉恋情悲剧框架。 (2)卢梭《新爱洛伊斯》思想内容特点: 18世纪瑞士恋情故事。描写了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与人为封建道德之间的冲突。作者从崇尚自然、否定封建文明的哲学高度热烈歌颂男女青年冲破封建藩篱而相爱的纯真爱情。全面否定悲剧制造者(贵族阶级),作者目标除跟全社会有关的社会风俗及夫妻间忠诚,还有更深刻的目标“社会协调和社会和平”,否定旧世界。 (3)卢梭《新爱洛伊斯》人物形象: 共同特点是“爱美德”,这是一种崭新道德,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及他人。 ①、朱丽与克莱尔分别体现爱情和友谊,都生性“仁慈多情”,但朱丽温柔软弱,最爱美德,曾在婚姻上改变初衷,是一个可以协调个人、家庭、朋友、社会的中心人物。克莱尔则活泼明智。 ②、圣普乐是个平民知识分子代表,性格热烈、勇敢、坚强。知识渊博、热爱独立自由。“狂热恋人”退让成社会批判者。 ③、沃尔玛是俄国接近宫廷的大贵族,背叛了本阶级及传统信仰,酷爱根据理性重新观察生活。“乐于为善”,性格冷静沉着,善解人意,心胸坦荡。 34、卢梭思想艺术特点: (1)从“自然崇拜”哲学高度,站在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立场,在批判旧世界同时,努力谱写新生活,塑造新人物,抒发新思想感情; (2)主情主义。“主体感情”放在创作首位; (3)鲜明的强调和寻求“自我”的倾向。“返回自然”口号及“感伤主义”直接影响德国的“狂飙突进”,19世纪更发展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35、歌德: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伟大诗人、剧作家、小说、散文家。德国启蒙文学优秀作家。 (1)“狂飙突进”: 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德国文学运动,思想创作上反封建割据,主张德国统一,建立统一民族文学,接过卢梭“返归自然”口号,要建立“自然人性”的理想社会,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崇尚个性、自我、天才,强调感性的价值,提倡民族风格,是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理论代表是赫尔德,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名称来自克林格尔同名剧本。 (2)德国“古典文学”时期: 1796年~1804年,歌德、席勒合作使德国启蒙文学达到最光辉的时期。二人从1794年发现在一系列观点上不谋而合,于是合办刊物,合写《警句》短诗,进行歌谣创作友谊比赛,又各自完成著作,德国民族文学由此空前提高,在文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文学”时期。 36、歌德作品: (1)歌德戏剧: ①、被恩格斯称为“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尊敬”的《葛兹•封•伯利欣根》揭露上层封建统治者凶残丑恶、批判德国社会现实。葛兹•封•伯利欣根为叛逆的悲剧英雄。 ②、塑造“完美人性”的《哀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塔索》 (2)歌德散文: 《诗与真》、《意大利游记》 (3)歌德叙事长诗《浮士德》;抒情长诗《普罗米修斯》 (4)歌德小说: 教育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亲和力》 (5)歌德诗集:《东西合集》 37、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中首部具有国际影响的小说,采用信札体。 (1)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形象: 维特是受“狂飙突进”影响觉醒的进步青年,富有才华,热情、渴望自由,但是社会腐朽、鄙陋,他对体现自然美、质朴、率真和宗法古风的夏绿蒂的爱,最终含恨自杀。体现了“狂飙突进”时期德国资产阶级青年觉醒而软弱,但是反抗消极,以个人为中心,以孤傲不合作来对抗,是“时代病”的重患者,其悲剧是时代悲剧。 (2)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特点: ①、信札体抒情小说,有真实感,以情动人。 ②、抒情时情景交融,以景渲情。抒情、记事、写景、议论并用。 38、长篇诗剧《浮士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哲学史诗”。 (1)歌德《浮士德》浮士德奋斗的五个阶段: (一幕天上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 知识、感官(爱情)、权势(从政)、美、事业 (2)歌德《浮士德》浮士德形象: ①、象征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精神探索过程,注重实践,积极入世; ②、永不满足,不断追求; ③、又充满矛盾(并未理想化),沉溺爱欲倾向和超越自我倾向。总之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不断克服内、外矛盾、探索追求真理、坚持前进的资产阶级进步分子英雄形象,其意义在于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 39、歌德《浮士德》靡菲斯特: 对立面、虚无主义者,是批判的否定精神,象征浮士德探索人生意义的客观条件,带有悲观主义和玩世不恭的人生哲学,其失败证明光明必定战胜黑暗,真善美必定战胜假恶丑,人类总不断进步、完美。又有生动的个性、诙谐、机智、灵巧、哲理性语言。 40、歌德《浮士德》艺术特点: (1)以幻想为主,写实和幻想结合; (2)用辨证方法塑造人物,用矛盾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关系。(瓦格纳“人造人”,欧福良、玛甘泪) (3)作品形式多样化。自由韵、民歌、古希腊悲剧等诗体。叙事、抒情、议论交融,大量用象征比喻。 (4)气魄宏大,哲理深邃,佳句精辟,在西方文学史上与荷马史诗、《神曲》同为经典文学名著。 41、“湖畔派”: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喜欢歌颂大自然和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城市文明和冷酷的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突出贡献是完成了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改革,标志着浪漫时代的到来。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从理论上阐明了新诗理论的基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因为常常住在英格兰北部昆布兰湖区而得名。 42、华兹华斯于1843年骚塞殁后被继封为“桂冠诗人”: (1)华兹华斯《我们是七个》: 歌谣体叙事诗:诗中童心的纯洁可爱,反衬出成人世界及理性社会的严酷冷漠,颇发人深思。 (2)华兹华斯《丁登寺旁》、《不朽颂》诗作: 《序曲》是一部宏大长诗,具有史诗规模,是其欲表达“关于人、自然和社会”的思考的哲理巨著。《隐士》的序诗,是一部精神成长的艺术记录,凡14章,叙述从童年到成熟的内心历程,深及人类天性的隐秘角落。 (3)华兹华斯田园诗(自然诗): 自然崇拜倾向充溢其中,把自然视为圣灵体现的最高境界。山河花木、风云霞虹都富有灵性,且与人生构成有机和谐。诗作天然,意趣盎然,含蓄蕴藉,美不胜收。 43、华兹华斯诗作艺术特点: (1)华兹华斯称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在《不朽颂》即《颂诗:忆幼年而悟不朽》中认为只有幼时才有纯粹的天性,最真实、可贵,说“最微贱的花朵常能给人深刻得眼泪也无法表达的思绪”,总之永恒在于天然之中。 (2)华兹华斯《致布谷》: 梦幻般的美丽诗境,短短8节32行勾画出了截然不同但有相互联系的情景:眼前的、以往的、现实的、虚幻的。因为心灵纯净和天性敏感,竟将有形之物隐去化作无形之声,自然的造物总是表现出一种超越世界的力量,至少也是超越现实的象征。 (3)华兹华斯《孤独的刈禾姑娘》: 写自然的物到写自然的人,笔触仍轻柔、细腻、含蓄。形象仍恬美、古朴、超脱。“壮烈的古代”和“卑微的民间”在歌调上也形成鲜明对照,用自然界的鸟鸣比喻歌声非常贴切。华兹华斯虔诚的相信自然具有神秘的力量,对人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进行教育,从而由爱自然导向爱人类。不了解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执着痴情就不理解华兹华斯诗的精神。其笔下人多过分超脱现实而未被实利社会毒化的“原始人”,在歌颂自然的同时坠入幻想,就是自然的神秘力量即使不能让人返真还璞,至少也可以使人性保持住天然品质,于是便自觉或不自觉地美化宗法式社会,力图拉人们返回此“自然”。 44、柯勒律治: (1)《古舟子咏》用奇特的想象表现超自然的主观事件。 (2)歌谣体叙事长诗《忽比烈汗》描写一个梦境,是现代派诗人先驱。 (3)其文评著作《文学传记》提到与华兹华斯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写两类诗: ①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凡俗乡土生活; ②用奇特想象表现超自然主观事件。 45、拜伦是19世纪初叶英国诗坛最伟大的诗人,浪漫诗派“宗主”。 (1)拜伦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 因为被否定价值,后发表战斗性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反击。 (2)拜伦关于“勒德运动”的讽刺诗《法案制定者颂》、《勒德分子之歌》,哲理剧《曼弗雷德》,神秘剧《该隐》、《天与地》。 46、拜伦: (1)拜伦的“东方故事诗”:传奇故事《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 (2)“拜伦式英雄”:《东方故事诗》等作品中所塑造的一类人物典型,如康拉德、哈洛尔德等。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其反抗多带个人主义特征,结局均是悲剧性的。其身上带有拜伦思想的个性气质印记。 (3)拜伦作品的“世界悲哀”: 主人公对世界和人生灰心丧气,终于感到包括知识在内的一切追求都毫无意义,体现了拜伦对有缺陷的人生和人类苦难存在的苦涩理解,极悲壮的叙事长诗《锡隆的囚徒》讴歌为自由而殒身的历史英雄精神。《曼弗雷德》悲观与反叛意识的表现达到顶点,拜伦称其为哲理剧。 (4)拜伦“东方故事诗”的思想性格: 普罗米修斯式孤独的反抗意志使其成为对贵族资产阶级及其观念模式的反叛者,有巨大社会进步性。其叛逆性格决定思想上是现存制度反对者,思想核心是自由与正义,与以压迫和奴役为宗旨的社会体制不两立。拜伦消极方面时常耽于梦幻、虚无,偶尔百无聊赖,但其浪漫如火的情感方式和为自由不惜殒身的人生观深远地影响了哲学思潮的气质。 (5)拜伦的诗歌艺术特点: ①强烈主观抒情性和鲜明政治倾向性,其诗美学核心“诗的本身即是热情”; ②辛辣讽刺; ③浓郁感情基调、主人公非凡品质、感情的夸张、异国的情调、驰骋的想象力、强有力的浪漫主义、口语的运用。 47、拜伦作品: (1)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抒情主人公形象“我”,积极入世,热情洋溢,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思想深邃的批评家,是位热爱生活、追求自由、敢于揭露、冷嘲热讽又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与叙事主人公性质完全不同,都明显有自传成分,既表现拜伦世界观的矛盾,又体现思想感情的整体。 (2)拜伦《唐•璜》是诗体小说,代表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最高成就。 ①拜伦《唐•璜》人物形象: 天真、热情、善良、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对恋人忠心,不怯懦,但缺乏坚定信念,易随波逐流,无法掌撑自己命运,追求纯真爱情。 ②拜伦《唐•璜》艺术特点: 辛辣的讽刺、浓郁的浪漫主义为主夹着现实主义的描绘,兼叙兼议,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语言明白晓畅,广采口语 词汇 英语3500词汇语境记忆pets3考试词汇二年级反义词和近义词初中词汇词汇大全考研英语二高频词汇表 、格律上借鉴意大利滑稽史诗“八行三韵体”。 48、司各特: (1)司各特地位: 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著名英国诗人小说家,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2)司各特传奇长诗: 《末代歌者之歌》 (3)司各特长诗: 《玛米恩》(诗歌方面杰出代表)和《湖上夫人》 (4)司各特历史小说: 共29部,首部为长篇《威弗利》。 49、司各特: (1)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分类: ①关于苏格兰历史的: 多反映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民族冲突及各政治集团间斗争。《威弗利》、《清教徒》,《爱丁堡监狱》刻画了令人难忘的民族性格。珍妮之妹艾菲爱侠盗而孕,巫婆接生转移婴儿,艾菲因虐杀婴儿的罪名入狱。珍妮作为清教徒,良知和责任使她未作伪证,但这个瘦小而未见过世面、一文不名而又孤独无依的农家女,不远千里涉险徒步去伦敦为妹向国王请命,热诚感动王后。在珍妮身上,蕴藏着一个真正的人的非凡品质和一个伟大民族的坚毅与勇气。 ②关于英格兰历史的: 《艾凡赫》、《修道院院长》、《肯纳尔沃思堡》以伊丽莎白女王感情纠葛为题材。 ③关于欧洲大陆历史或以十字军东征为题材。 《昆丁•杜瓦》、《十字军英雄记》、《巴黎的罗伯特伯爵》 ④取材当代生活: 《圣罗南之泉》 (2)司各特小说艺术特点: 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各条情节线索的复杂交织。人物鲜明突出、典型,能代表时代风尚。但对人物缺乏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个别有败笔——结构松散、冗长罗嗦,对历史事 件缺乏考证。 50、司各特《艾凡赫》: (1)司各特《艾凡赫》历史内容: 12世纪末诺曼人征伐英格兰之初,“狮心”王理查率十字军东征未归,其弟摄政亲王约翰举行比武会笼络人心意图谋位,随国王远征的骑士艾凡赫优胜,但是战败的人劫走艾凡赫的父亲和女友后逃走,艾凡赫救回父亲和女友,艾凡赫父子和好,并与女友结为夫妻。 (2)司各特《艾凡赫》人物形象: ①艾凡赫的父亲: 塞得利克是坚守古老民族传统的萨克逊贵族代表,后臣服于理查。其形象带有讽刺意味,是历史的必然。 ②艾凡赫: 正面体现了作家理想、历史观及人生哲学,具有多方面意义。是中世纪骑士的典型,忠君、护教、行侠,对爱情坚贞不渝,兼有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某种政治原则的代表,顺应历史潮流,追求“凡事不应过分”的中庸之道。 ③理查: 勇武过人,慷慨大方,爱民如子。 (3)司各特《艾凡赫》艺术特点: 充分体现了司各特小说的艺术特色:传奇式情节和栩栩如生的历史风俗画面交相辉映。 51、夏洛蒂•勃朗特: (1)反映情感经历自传小说: 《简•爱》、《维耶特》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强化了其道德上独立、完善了其意识。 (2)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 ①夏洛蒂•勃朗特:另有《谢利》、《教授》 ②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③安妮•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怀尔德费尔府的房客》 5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物形象: ①维护人格尊严,反抗逆境和傲慢无礼、专制自私的男人,追求独立平等。倔强而感情细腻、炽热。 ②不愿接受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观,称“我是自己的主人”,重视自我。 ③对爱情理解独特,认为前提是人格的平等,有炽热的真诚感情,突出表现在对罗切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 ④是充满勇气、不向逆境妥协的个人奋斗的小知识分子形象。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艺术特点: 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形象塑造真实,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亲切而富有感染力。 (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意义: 在歌颂主人公为改变个人命运而顽强不屈的抗争和追求平等意识同时揭露19世纪前期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冷酷,尤其是宗教与慈善机关的伪善,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腐败、婚姻商业化等社会问题。 53、王尔德: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派。 (1)唯美派: 源于19世纪中期的形式主义文艺思潮,开始之初产生于绘画,后来逐渐发展到诗歌、小说、戏剧。反对浪漫主义情绪外露的诗风,不满现实主义真实化倾向,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 (2)王尔德的唯美要点: “为艺术而艺术”(真正的艺术和现存社会制度根本抵触,生活已经毫无希望,人类已经没有出路,唯有艺术才是最真实的,唯有这道永恒之光才给人以希冀,断言艺术发展一般不依赖生活,尤其不受道德约束。艺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反对现实主义,强调创作要绝对自由),反映了所谓的“世纪末”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危机。 (3)王尔德的唯美讲演文献: 《英国的文艺复兴》、《撒谎的衰落》(对话)、《作为艺术家的批判家》。 (4)王尔德的作品: 两个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童话》、《石榴之家》,狱中忏悔著《惨痛的呼声》,最后的诗集《累丁狱中歌》。 54、王尔德作品艺术特点: (1)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的矛盾性: 不仅淋漓尽致地(尤其通过沃登勋爵之口)发挥蔑视道德的唯美观点,也从葛雷的命运恰好推翻了这种享乐主义和玩弄生活的哲学,有力地证明了破坏自然道德规则就一定会受到自然的报复,放弃操守人就会毁灭。作家本意似乎侧重于:既然葛雷罪行不见于本体而现于画像,那么艺术就比现实本身更能忠实地表达一切现象的精神本质,艺术绝对高于生活,生活恰是断送艺术的土壤。例如:葛雷爱的是女伶西碧儿所塑造的美丽的莎士比亚剧中的女主角形象而不是西碧儿本人。 (2)王尔德的风情喜剧: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无足轻重的妇人》、《认真是最要紧的》、《理想的丈夫》风格轻松,技巧精湛。描写以闲散、消遣、调情度日的上流交际社会,戏剧冲突一般不出家庭及个人关系的狭小范围,主角几乎是清一色仪态高雅风流蕴藉的绅士淑女。以闲暇为哲学、享受生活又嘲弄生活,其玩世不恭和打情骂俏,以极其聪明的言语,并在适度得体的方式下进行。较真实的反映了“世纪末”伦敦沙龙阶层悠闲、寄生的生活。 (3)王尔德的颓废情调: 《莎乐美》中唯美情趣及颓废成分发挥的淋漓尽致。游戏人生轻松气氛荡然无存,代之以如死一般坚强的对于爱与美的病态的向往,一种几乎是非理性的固执苦求。作家在此短小简洁的戏剧里不惜以诗意笔触渲染了色情调子,更加突出了作品的颓废特色,让人品味“爱的神秘比死的神秘更伟大”的颓废主题。 55、惠特曼: (1)惠特曼简介: 独立出版小报《长岛人》,后成为纽约《鹰鹫报》主笔,歌颂民主《为你,啊,民主啊!》、悼念林肯《啊,船长!我的船长啊!》、《当紫丁香最近在庭院中开放的时候》,视林肯为民主代表和反蓄奴制战士。 (2)惠特曼《草叶集》题意: 普遍而富有生命力,是民主、自由的理想、希望的象征,是耐苦的人民、蓬勃发展中的年青的美国的象征。 (3)惠特曼《草叶集》“亚当之歌”含义: 将年青的美国描画成神话般的图景——伊甸园,主人即亚当。以饱满的热情、富有浪漫气息的诗笔,刻画这新天地、新居民的面貌,美洲大陆一草一木都显出其生命,美国人一言一行都如亚当般率真有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草叶集》就是一篇“亚当之歌”或“开创者之歌”,而诗集确有一章十六首诗的《亚当的子孙》,这是叙述新伊甸园的“创世纪”,造物者是亚当的子孙(成千上万开辟新大陆的美国人)。 56、惠特曼《草叶集》: (1)惠特曼《草叶集》艺术独创性及其影响: 以全新的感受表现了美洲大陆的一切,呈现了崭新的诗歌形式,摈弃了传统诗歌的韵律形式,创造了富有内在节奏的“自由诗体”,该体式以短句为基础,诗行修短不齐,多用叠句、排比句、平行句或对偶句,以长句占主导,刻意营构雄辩演说气派,借鉴民谣表现手法,语言活泼鲜明,丰富形象,加上夸张和无拘束的表达风格,使诗作气势磅礴,情感抒发激越奔放。(这种“自由体式”是对诗歌艺术划时代的革新,为英国、美国乃至世界诗坛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包括中国现代自由诗体都受到启发。 (2)惠特曼《草叶集》基本内容与主导思想: 讴歌19世纪美国在资产阶级道路上蓬勃发展的形象。歌颂“自我”与“人”的力量,赞美劳动与在劳动创造中前进的美国、赞美大自然。是写于南北战争时期的诗篇,主要号召人们反对蓄奴制,揭露假民主,歌颂战士英勇行为,支持欧洲革命、贯穿全集的主线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关于民主与自由的理想,基本主题是讴歌民主、自由和人类平等。惠特曼说可以概括《草叶集》的字眼就是民主。渗透了时代感、战斗性和乐观精神。 57、普希金: 俄罗斯伟大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使俄罗斯民族品格和气派的文学真正开始。 (1)普希金主要成就是抒情诗: 《自由颂》、《致恰巴耶夫》、《给普希钦》、《寄西伯利亚的囚徒》、《乡村》、《短剑》、《囚徒》、《致大海》。 (2)普希金的“浪漫主义故事诗”: 又称“南方诗篇”的叙事诗《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奇萨拉伊泪泉》、《茨冈人》(长诗主题是“自然”和“社会”的对立) (3)普希金的童话诗: 《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4)普希金的诗剧: ①《鲍里斯•戈都诺夫》打破了古典主义三一律的教条,人物摆脱了单一化,具有复杂而又多方面的性格。 ②“小悲剧”《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萨利埃里》、《石像人》、《瘟疫流行的宴会》 (5)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叙事长诗: 《努林伯爵》、《波尔塔瓦》、《铜骑士》 (6)普希金的散文代表作: ①《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小人物”的作品(短篇)。站长维林与女儿冬妮亚相依为命,女儿被过路军官拐走,维林到彼得堡找“迷途羔羊”,女儿昏迷,维林被赶而去世。 ②《上尉的女儿》是普希金最后的长篇:取材于18世纪后期普加乔夫起义。普加乔夫成了爱自由宁死不屈的英雄。格利涅夫遇到普加乔夫给他酒、袄,后在白山炮台被俘,上绞架时被普加乔夫释放,后普加乔夫起义失败被俘就义。价值在于真实描写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指出了“官逼民反”。 58: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体小说,长篇叙事诗。 (1)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人物: 奥涅金、连斯基、达吉雅娜、奥莲加(连斯基的未婚妻,达吉雅娜之妹) (2)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为什么是19世纪现实主义奠基之作: 不仅取材现实,且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广阔描写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方方面面,批判地反映了当时的制度、文明、传统和形形色色的风尚。就像别林斯基高度评价的那样: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高度人民性的作品”,“它对于俄国社会是一个自觉过程,它几乎是向前迈进的第一步,但却是多么伟大的一步!” (3)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成就: ①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艺术典型,是俄国最早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作品; ②现实主义诗体长篇小说,以第三人称叙事讲述主人公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又以第一人称抒情方式抒发作者主观感情、见解和议论。 ③“抒情插话”对于表达作品思想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 ④风景描写出色,采用普希金特有的“奥涅金体”十四行诗节。 (4)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人物形象: ①奥涅金: 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受到西欧民主思想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品格岂气质远远高于周围贵族子弟。但没有明确主张和社会理想,在令人窒迫的社会现实中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得了“俄国人的忧郁病”,对于生活极端冷漠、愤世嫉俗、痛恨腐朽社会并希望改变现状,但不可能与其决裂,所以他不会正面反抗,只会消极逃避。 其矛盾性在于: 与达吉雅娜的爱情表现了他对纯朴真爱的不理解、自我优越感和精神空虚、与连斯基决斗表现他无力反抗上流社会的陋习,是一个“在他所安身立命的环境中的多余的人”,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典型。 ②达吉雅娜: 理想的妇女形象,“我忠实的理想”,纯朴、真挚、深沉、爱情上勇于追求,对人生、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59、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思想特点是具有极典型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1)雨果的《东方诗集》: 反对侵略,支持希腊对被侵略的解放斗争,谴责英、法联军侵入我国。《雨果谈中国的一封信》 (2)雨果的《<克伦威尔>序》是浪漫派经典文献,被认为是声讨19世纪伪古典主义的檄文,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宣言提出“美丑对照原则”。 (3)雨果的诗集、小说、戏剧: 《东方诗集》、《秋叶集》、《惩罚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欧那尼》、《吕伊•布拉斯》 (4)雨果作品的人物: 《巴黎圣母院》:爱斯美腊达(美的化身)、卡西莫多(善的化身)、克洛德(宗教恶势力的代表)、孚比斯 《悲惨世界》:芳汀、冉阿让、珂赛特 《九三年》:朗德纳克是叛军、郭文是革命军、西穆尔登 60、雨果《欧那尼》: (1)引起了法国文学史上的“欧那尼之战”,成为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的代表,主题不仅是对封建反动势力控诉以及对叛逆的青年一代的歌颂,还包括对人民群众力量的强调。 (2)雨果《欧那尼》艺术贡献: 首先以成功的剧本打破了古典主义法规之陈,树立了浪漫主义之新,充分体现在《<克伦威尔>序》中所提到的戏剧革新精神。 ①挣脱“三一律”桎梏。 ②不片面追求“合理”和剧情平稳发展的旧法,强调离奇曲折的高度戏剧性。 ③不同于古典主义单一、单调的戏剧风格,贯穿对照或对比原则。 ④语言上尝试革新,大量采用口语、俗语,刻意追求夸张峭拔,不落俗套。 ⑤不成熟之处: 由于过分追求夸张离奇和戏剧性,人物性格和某些细节显得不太真实,不太强调艺术描写和历史真实性和具体性。 61、雨果《巴黎圣母院》: (1)雨果《巴黎圣母院》思想意义: ①以巨大的艺术力量猛烈抨击危害人类的恶势力,说天主教会使具有人性的人异化为魔鬼或使其毁灭。 ②无限同情被侮辱损害的下层人民,热情赞扬其善良、仁慈、团结友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赞扬其团结起来为营救爱斯美腊达举行武装暴动的英勇战斗精神。 ③以15世纪故事有力控诉鞭笞了封建贵族和教会残余势力,密切配合了法国人民埋葬封建王朝的七月革命,是对这一斗争的有力支持、鼓舞,现实意义很明显,时代感强烈。 (2)雨果《巴黎圣母院》艺术特色: 是一部将虚构故事置于一定历史背景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 ①人物塑造上追求独特性、非凡性、贯穿夸张、对比原则及“美丑对照原则”所有对比都尖锐强烈,经过了夸大渲染,运用了丰富想象。 ②在情节上强调奇人奇事,奇情奇境。 ③夹叙夹议手法:环境色彩鲜明,心理描写细腻。 (3)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 宗教恶势力的代表,是发展的复杂的性格。本来很有人性,宗教生活教义把它变成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者,但其道德观使其自然本能和欲望畸形化变为疯狂兽性。他既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又是宗教恶势力的牺牲品,此矛盾性更深刻的暴露出了宗教生活、教义、势力的违反常人性,使一个本来正常的人,甚至是优秀的人陷入罪恶和痛苦的深渊。 62、巴尔扎克: 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唯物哲学观点和人道主义思想、强调面向现实,塑造典型人物,“严格模写现实”,广阔深刻的反映了法国现实。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小说总集《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6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1)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分类整理法”:按内容性质分 ①“风俗研究”为主干,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六个场景。 ②“哲学研究”。 ③“分析研究” (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人物再现法”: 使作品彼此联系,即同一人物可能出现在好几部小说之中,每一部反映他性格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规模: 计划作140多部,塑造二三千个出色的人物,实际包括96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 (4)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19世纪上半叶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斗争的历史,其中心图画是资产阶级暴发户取代贵族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衰亡史,“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来突出中心。 (5)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包括基本内容) ①深刻描写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历史。 ②与封建贵族没落相对应又相交织的是资产阶级发迹史。 ③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④十分注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6)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 通过许多进行个人奋斗的知识青年为个人前途而奋斗的命运,广阔展示贵族资产阶级和金钱统治社会如何扼杀天才、腐蚀青年、亵渎艺术和科学,从而加深社会混乱和黑暗。《幻灭》三部曲集中描写了这一主题。 (7)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①面对现实,终于现实,把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高度统一; ②对生活素材典型化,塑造不朽的典型人物。(“杂取种种人”法); ③工笔描画环境,塑造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④选择真实生动的细节,为塑造典型服务(细节的真实); (8)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贡献: 内容浩瀚,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壮丽辉煌,史诗般反映一整个历史时代,掀起一代波澜壮阔的文学潮流,恩格斯考虑其创作提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概念。被称为19世纪“现实主义之父”。 64、巴尔扎克作品分析: (1)巴尔扎克的《古物陈列室》: 德斯格里昂侯爵在法国大革命时举家藏匿,封建复辟后,欲保守,新资产阶级沙龙首领工业、银行家古瓦西埃向其妹求婚,遭到拒绝受辱,便诱惑其子维克杜尼恩伯爵堕落,使其欠钱后骗款被捕,侯爵终于屈服于金钱势力,维克杜尼恩被迫娶古瓦西埃的外甥女。 (2)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箍桶匠大革命时期行贿得地,又谋职掠财,利用弟弟破产、自杀,占侄儿便宜,欺负女儿气妻,“吝啬鬼”。其侄也掠夺海外殖民地。 (3)巴尔扎克的《幻灭》:马克思称为“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 大卫•赛夏和吕西安•夏同。大卫经营印刷厂,吕西安作监工而步入贵族沙龙,未成诗人而骗银行,使妹丈大卫破产,自杀不成,卖身给强盗。 (4)巴尔扎克的《农民》: 大贵族蒙戈奈将军加重剥削,农民反复辟斗争,富尔松老头等最后胜利。 65、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1)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思想内容: ①通过拉斯蒂涅向上爬的经历见闻、背景描写,真实反映波旁王朝复辟时资产阶级暴发户对贵族社会的冲击; ②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财富打败封建贵族,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③也揭示了如皮安训的诚实个人奋斗之路,表明对社会前途的积极理解。 (2)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高老头形象: 最突出特征是父爱。作为一种人物思想性格,包融了深刻的社会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悲剧不仅是个人或某一家庭的悲剧,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社会悲剧。 ①其“父爱”中“父慈子孝”的封建宗法观与“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道德法则渗透交融。 ②以“悲剧”告终是封建宗法观念必将被资产阶级道德法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 (3)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拉斯蒂涅形象: 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所腐蚀、逐渐蜕变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起初是有几分正义感的热诚青年,鲍赛昂夫人、伏脱冷、高里奥为其生活导师,为其所上三课使其逐渐堕落。揭示出资本主义污浊世风、金钱万能法则对人性的腐蚀作用。 66、波德莱尔: (1)波德莱尔作品: ①波德莱尔散文诗集: 《人为的天堂》、《巴黎的忧郁》 ②波德莱尔评论文章: 《浪漫派的艺术》、《美学珍玩》 ③波德莱尔诗集: 《恶之花》是代表作,也是西方诗史象征主义诗歌奠基作。除代序《致读者》共分六章:《忧郁与理想》写诗人想在对美的追求和爱情陶醉中排除忧郁,但是失败;《巴黎风光》写诗人脱离精神世界,去观察现实,但失望于现实的丑恶与悲惨;《酒》是穷人的睡眠,孤独者的安慰,使人飘飘然,是“人工天国”的幻境;《恶之花》揭示酒只能骗人,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向往“放荡”和“死神”;《反抗》写诗人绝望而反
本文档为【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009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6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12-22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