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保卫四平的战役

关于保卫四平的战役

举报
开通vip

关于保卫四平的战役关于保卫四平的战役 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我以前很喜欢看的。不过,其所阐述的历史,与其说是"记事论史的好 文章",不如说是一篇"口述史"记录。因为这里的观点无非是重复(台湾)中央研究院近 代史研究所民国七十三年五月版的《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中所说过的东西而已,相信是白 先勇先生从乃父那里听来的罢了。所以作为比较翔实的"口述史",自然是有其价值,但究 竟真相如何,也不是白崇禧一个人说了算的。 白崇禧在那篇访问记录中,就声称如果按照他的意见,占领长春后继续打下去,则林彪所部 应该是不难扫清的。不过,当事人杜聿明、郑洞国的说...

关于保卫四平的战役
关于保卫四平的战役 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我以前很喜欢看的。不过,其所阐述的历史,与其说是"记事论史的好 文章",不如说是一篇"口述史"记录。因为这里的观点无非是重复(台湾)中央研究院近 代史研究所民国七十三年五月版的《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中所说过的东西而已,相信是白 先勇先生从乃父那里听来的罢了。所以作为比较翔实的"口述史",自然是有其价值,但究 竟真相如何,也不是白崇禧一个人说了算的。 白崇禧在那篇访问记录中,就声称如果按照他的意见,占领长春后继续打下去,则林彪所部 应该是不难扫清的。不过,当事人杜聿明、郑洞国的说法显然与他所说的不一致。杜聿明在 他的回忆文章"进攻东北始末"(参见《中华文史资料文库》)中说:"当侵占四平之战正 在激烈进行时,蒋介石看到我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要一举进攻长春,永吉,在当时全国人民反对内战,要求 和平的压力下,他唯恐在长春附近遭到共产党军的顽强打击,形成双方胶着状态,又同四平 街一样旷日持久,造成师老兵疲的现象,反不如占领四平后,适可而止"。于是,"(蒋) 特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于5月17日飞沈阳视察。。。。白认为只要将四平街打下,对中共 的和谈即有面子,并说蒋介石的意见,不拟再向长春北进,一则为缓和舆论的非难,再则可 以整训部队,养精蓄锐待与中共和谈不成后再行大举进攻"。经杜聿明解释双方形势后," 白虽然同意我的说法,可是他对进占长春十分怀疑,说:'南京和共产党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国军不进入 长春,如果无十分把握的话,不必继续向长春北进。'"经杜聿明反复保证其有把握占领长 春后,白崇禧方始同意。可见,白崇禧当时是同意蒋介石的看法,认为北进长春未必能有什 么好处,经杜聿明说服后才同意杜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所谓"白崇禧督战四平时,不顾蒋氏命令,果断 下令追击逃敌、直取长春,迅速扩大战果"的说法,真相无非如此。至于到5月30日,白 崇禧随蒋介石飞抵长春,再"及时向蒋提出的全盘计划:乘林彪部队溃不成军、丧失战斗力 之际,穷追猛打,一举拿下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满洲里等重要城市;然后组织 民 众编成三百万民团,保卫地方,肃清共产党残余势力;再调五个机械化师回华北消灭聂荣臻 部"等等,在当时军事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很多国民党将领都会持这个看法的,白崇禧又高 明在什么地方呢?至于这个看法在军事上是否成立,我后面再说。 至于没有让白崇禧继续留在东北,乘杜聿明取得的胜利摘桃子,也是理所当然的事。难道白 崇禧的指挥就比杜聿明更高明吗?不见得。国军在本溪、四平两处受挫,进退两难之际,是 杜聿明首先提出先攻取本溪,安全沈阳门户,再集中优势兵力攻下四平,进取长春的计划的。 正因为这个计划解决了国军分头攻击无重点的问题,国军方才得以先后攻取本溪和四平。之 后,又是杜聿明力持快速全力追击,占领长春,才使国军有追击林彪部的机会。如果换白崇 禧,能不能指挥得更好呢?我看未必。 这一次的四平战役,共军诚然受到相当的损失。国民党方面称林彪部伤亡达四万人,共产党 方面称伤亡达"八千人",如果我们将林彪部在撤退中所遭受的损失加起来的话,那么也许 可以说大约的确有三至四万的东北共军失去了战斗力。但是否东北共军主力完全丧失了还手 之力了呢?恐怕没有。首先,林彪在四平的防御战中,始终是将主力置于机动的位置,企图 以一次快速的歼灭战消灭国军一部,达到击破其进攻的目的。比如在大洼之战后,林彪将主 力转至四平右侧后(梨树一带),希望诱使国军向其左侧迂回,以歼灭其一部。但因为71 军甫受打击,非但放弃了迂回计划,反而向新1军靠拢,使林彪的计划未能实现。其后双方 在四平形成正面对抗的局面,虽然国军拥有良好的火力支援,可新1军仍然尺寸不能进。后 来之所以新6军获得突破的机会,在于3纵战前未能充份估计新6军美式装备的优势,使新 6军得以以一小部与3纵作阵地战纠缠,而以六百辆汽车集中装运大部队强行通过,遇道路 翻浆,则用钢板铺设继续前进。等3纵发觉,用炮火追击,已经来不及了。所以陈沂回忆到: "但三纵没有估计到,'前总'也没有估计到新六军美械装备的优势,特别是他们机械化运 输的优势。"(《辽沈决战》,陈沂文)这就是林彪说的"我们对全部美械装备的敌人还是 估计不足,三纵的防线被新六军迅速突破,影响(四平)保卫战全局,是最大的教训"这句 话的原意。之后林彪受国军左侧后迂回加以封闭的威胁,断然决定撤退。 这个撤退很艰苦,损失也很大。如黄克诚之3师损失达一半以上,丧失了战斗力。1师、6 纵、3纵一部也受到较大损失。但林彪手头除南满的部队外,2纵、7纵都还实力完整,所 以并非完全没有反击的能力。在撤退中,唯一成建制的损失为吉林军区炮兵团之直属队,4 6年5月29日,林彪给吉林军区领导人电报中说:"你们炮兵团的直属队,及一门榴弹炮, 共500多人,其中大部份为革命的韩国人,另有十余日本人,因未接到撤退命令,在吉林 附近被敌机械化步兵追上,全部被俘。此为我军进入东北,唯一被歼的事实。"毛泽东在四 平之战后,曾数次电报要求东北民主联军在长春、哈尔滨等处组织防御,因为林彪等判断无 坚守可能,所以均予以放弃或准备放弃。而随着国军不断地占领城市,其机动兵力也不断削 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如国军5月22日占范家屯、东丰,23日进占长春,左翼队进占 辽原。右翼队24日占梅河口、海龙,26日占双阳,27日占盘石、九台,28日占永吉, 29日占小丰满、老爷岭、德惠及松花江北岸桥头堡,30日占农安,31日占桦甸、拉法。 这么多占领地均须部队守备,其机动部队势必减少,适足以造成林彪所部反击的机会。事实 上,国军的进攻此时也几乎已经达到顶点了。因为,就在国军占桦甸、拉法不久,先是20 7师一个营在桦甸附近被歼灭,接着88师驻拉法的一个加强团也被歼灭。这证明林彪部不 但有反击的能力,而且保守地说,其完全具有歼灭国军一个团的实力。总不能要求国军在每 个占领地都驻守一个师或一个军吧。所以,白崇禧所谓继续打下去的说法,在军事上讲,也 是不成立的。 国民党方面的战史认为,"林匪乘六月七日停战,调集兵力压迫我第五十师退回松花江南岸, 并夺回拉法,打通拉滨与吉会铁路,有利匪方形势及运补,并获得喘息之时间,以陷国军于 完全被动之窘境,乃胜败之关键",已经少许透露出当时的实情。但是否因为停战才造成中 共军的喘息机会呢?我们再看看当时的国民党自己的说法。46年6月11日《和平日报》 据中央社11日南京电:"国防部发言人于11日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谈话称:。。。东北方面国军遵奉主 席命令,自七日正午起,完全停止追击前进及攻击,□共产军竟不遵守信义,乘此机会,利 用中长铁路,南北同时增兵,于东北停战命令生效后三小时,分向国军防地发动猛烈攻势。" 其国防部发言人还列举了遭受共军进攻的地点,计有永吉以东之拉法、五棵树陶赖昭东南约 二十公里处、农安西北三十公里法拉海附近、西安东南之谓津河口铁桥、沙锐河子海城以南 吴子及前后于风屯等地。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如果林彪所部真的被打得毫无反手之力,难 道只需要"三小时"的喘息时间就恢复过来了?就能向国军"发动猛烈攻势"了?这一条消 息,除了不打自招地证明,林彪所部尚有反击能力以及国军的进攻已经达至其最高点以外, 还能说明什么! 国军要保持其进攻势头,除非另调新的部队出关。但当时在各处的国军,尤其是在山东,为 共军大规模攻势所压迫,根本无力北顾。山东共军的进攻声势,可由中央社5月二十、二十 二十二日济南的电所知,其称共军乘国军停战之机大举攻鲁,并威胁济南。当时山东在 济南附近、泰安等地均发生大规模战斗,国军正处于应付状态,无法调兵增援东北。因此1 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给中央的报告中强调:"1946年5月四平、长春撤退后, 主力失去战斗力。如果敌人继续增加两个军,我们的军事情况是很危险的,因主力来不及休 息补充和装备,山东大打起来救了我们一手,使得我们能够缓过气来。"(《四野战史资料 选编》,1960年编)可见共军各战区之间相互的配合相当默契,而国军则不免顾此失彼。 另外再补充一点,毛泽东之所以放弃其擅长之运动战术,而在四平作坚守防御,恰恰是因为 当时共产党希望能在未来和平中保持一个较好的地位,否则毛根本就不会放弃其一贯的作战 原则。这恰恰说明了当时共产党在和谈问题上的诚意。如果说在坚守四平的问题上,毛犯了 错误的话,则这个错误在于对蒋介石及美国对国内和平问题上的判断失误。 第一次"四平街会战"──"把四平变成‘马德里'"   四平街是当时辽北省的省会,人口八万,位于中长、四洮、四梅铁路之交点,为东北交通枢纽,工业及军事之重镇。其东北郊山峦重叠,西南郊河流纵横,形势险要,又因其位处中长铁路上渖阳与长春之间,是南北满通衢的咽喉,历来为战略上必争之地。   共军自从出关以来,一直到"四平街会战"(中共称为"四平保卫战")以前,其主要战略是"且战且退",与国军交战采取游击战、运动战、避免与国军正面冲突,不作无谓牺牲。盖因共军初出关外,尚未建立根据地、群众基础不稳固、军队的装备亦不充足,面对美式机械装备的国军,军火及战斗力均占下风,因此山海关、锦州等段,共军皆主动弃守、且战且退。可是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八日共军进占四平街后,中共中央却一反往常,改变战略,决定保卫四平街,在四平街及本溪各结集十万大军,准备与国军主力一决胜负。毛泽东下令林彪"死守四平,寸土必争"。   会战开始时,毛泽东信心十足,意兴风发、满以为在四平能重创国军、使"四平保卫战"像西班牙内战共和军死守马德里一般,蜚声国际,令中外瞩目。   但东北战场上的共军将领并非全都赞同毛泽东保卫四平的乐观看法。首先"东北民主联军"统帅林彪在会战前,对死守四平便有疑虑,四月十一日给中央电中,林彪对当前情势作了如此判断:   "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和东北和平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其结果既不能保卫城市又损失了力量......"   林彪此时的看法其实十分正确,一向老成持重直言敢谏的新四军将领黄克诚在会战当中,还不断呼吁,弃守四平、长春。致中央五月十二日电中,他首先向毛泽东陈述中共部队伤亡耗损的实情:   "由关内进入东北之部队,经几次大战斗,战斗人员消耗已达一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新兵,但战斗力已减弱。"   黄克诚认为:"四平坚守有极大困难,四平不守,长春亦难确保。"   毛泽东不理睬黄克诚,也不回电,却一直电令林彪"坚守四平"。四月十八日,共军进占长春,林彪颇受鼓舞,林彪四月十九日电中央,向毛泽东表示坚守四平的决心:"我守军决战至最后一人。"   林彪先前的顾虑一扫而空,跟随毛泽东一齐冒进,准备破釜沉舟,"死守四平"。   林彪亲自统率黄克诚、李富春、万毅、周保中、吕正操各部共十四个师十万余人,广筑工事,以四平市区为中心,组成一条东西蜿蜒百余里的防线,决心把"四平变成‘马德里'"。   中央军王牌尽出   国民党政府这一边对四平街亦是志在必得。国军自出关后,向北进展迟缓,虽然与共军冲突不断,但都是零星小仗,未曾打过主力大战。国军最初出关只有两个军,至"四平街会战"前夕,已增至七个军暨青年军二零七师共二十八万人,兵力骤增,与共军人数相差不远。起先苏联红军占领东北,等于是共军的保护伞,国军有所顾忌,避免与共军大打出手,自三月中后,苏联红军开始逐渐撤退,而共军乃乘机进占各大城,国共两军短兵相接,大战已不可避免。   四月十八日,马歇尔回转中国的同一天,共军三万余攻入长春,与国军先遣部队保警第二、第四总队发生巷战,保警总队不支,被共军消灭一万余人,长春市长被俘。这对国军不啻公然挑衅,连美国政府不得不宣称,共军攻占长春是"公然违反停战协定",这就给了国军正当理由与共军正式开战了。本来国军出关后,便伺机与共军打一场主力战,一决胜负,共军集结大军死守四平,正好给了国军一个歼灭敌人主力的机会。   四月二十一日,蒋中正电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指示"四平街会战"要领:   "(一)四平街会战,国军应彻底集中兵力,一举击破『共军』之主力。   (二)四平街会议后,视战果及甲军情况,趁势收复公主岭、长春、辽源或在四平街方面暂取守势,抽出有力一部先击破张学思部,收复本溪湖。"   蒋中正与毛泽东对四平街之攻守战下了一样大的决心,二人最后的目标都在长春。   四月二十三日,蒋中正召见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赵家骧,听取东北军事情况报告,并面授机宜,同日蒋氏电杜聿明,指示四平街会战应采陆空联合作战:   "此次前进应特重空军充分之准备与陆军之切实联系,为解决日前战局之唯一要旨,无论对南对北,各阵地皆应集中空军全力用于一点,俾我陆军奏效迅速也。"   同日又电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东北作战,"我空军应全力以赴之。"   "四平街会战",国军空军倾巢而出,发挥了巨大效果,在本溪重创共军。陆军方面,国军也可谓精锐尽出,七个军有五个军是美式机械装备,其中新一军、新六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中之两个主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毕业于美国维珍尼亚军事学院,为国军将领中受过最完整现代军事教育的将领之一,抗战其间,以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率新三十八师,于仁安羌一役以少击众,打败日军,解救被困英军,蜚声国际。魏德迈对孙立人推崇备至,认为孙立人是他所接触过的中国将领中,最杰出的军人,他称赞孙"有统御的特质,通晓现代军事战术与技巧。"25新一军在抗战其间,曾在印度蓝伽接受史提威整训计划,受过严格之美军训练,武器装备全由美国供给,是中国一支最现代化之军队,反攻缅北诸役,战果辉煌。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毕业于黄埔六期,后又保送至法国圣赛尔军校深造,资历与孙立人相当,是国军中少数受过严格完整现代军事教育之将领。抗战期间参加"崑仑关大战"、反攻缅北等战役,战绩彪炳,曾获国民政府颁授青天白日勛章,所率新六军与新一军并驾齐驱,乃国民党中央军中两支"王牌军",是"四平街会战"中的主力。另一支攻打四平的部队第七十一军亦非弱者,军长陈明仁黄埔一期,骁勇善战,是国军中有名的猛将。陈明仁及所部第七十一军抗战期间反攻滇西,曾立大功,甚受盟军赞誉。而统率此三个军攻击四平街之主将杜聿明,毕业于黄埔一期,更属所谓"天子门生",向为蒋中正?
本文档为【关于保卫四平的战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2449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17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