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2中级 打印 32页

02中级 打印 32页

举报
开通vip

02中级 打印 32页五绝指针疗法 五绝指针疗法 调理经脉及方穴治疗技术 一.五绝指针疗法调理经脉及方穴治疗技术概述 五绝指针疗法调理经脉及方穴治疗技术是在局部病症治疗技术熟练之后,方便学习掌握的中级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以特定的方穴,对经脉进行调理治疗,产生以指法、指力、穴位作用内治脏腑病症的理想效果;以多指法与多穴位组成合理的方穴,治疗局部病痛更省时、省力、效果更快更好。经脉调理配合局部方穴治疗,可快速调整体内阴阳,使之达到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使之正常吸收、排泄;通过指法、穴位作用,消炎利水、驱风散寒、活血祛淤、消积化滞、清热解毒...

02中级 打印 32页
五绝指针疗法 五绝指针疗法 调理经脉及方穴治疗技术 一.五绝指针疗法调理经脉及方穴治疗技术概述 五绝指针疗法调理经脉及方穴治疗技术是在局部病症治疗技术熟练之后,方便学习掌握的中级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以特定的方穴,对经脉进行调理治疗,产生以指法、指力、穴位作用内治脏腑病症的理想效果;以多指法与多穴位组成合理的方穴,治疗局部病痛更省时、省力、效果更快更好。经脉调理配合局部方穴治疗,可快速调整体内阴阳,使之达到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使之正常吸收、排泄;通过指法、穴位作用,消炎利水、驱风散寒、活血祛淤、消积化滞、清热解毒、开窍醒脑、通经止痛、碎排结石等等。 调理经脉及方穴治疗技术的学习掌握,离不开对经脉穴位的熟知,以及明确经络诊断、各经脉所发病候等等;内治脏腑病症,首先要明确各个脏腑的所在位置、功用,所以,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是必修的知识内容。要独立进行疾病的治疗,认病、辩证是不可缺的诊疗基础。 五绝指针疗法调理经脉及方穴治疗,每一个方穴所点动的次数或调理一条经脉所点动的次数,不论穴位多与少,一般为50次或100次,可按穴位多少平均分配点动的次数;在指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可以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依次完成治疗,但每个穴位必须点动50次,这样会耗时耗力,相比之下效果也较差,因为这样指法产生的物理效应较小。 二.五绝指针疗法的诊治依据仍以中医诊断、辩证 1.四诊: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古称“诊法”。《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何如?……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可见诊法就是对人体进行全面诊察的方法,借以判断人的健康与疾病状态。 《内经》奠定了四诊方法的基础,《难经》则明确指出了四诊的基本概念。如《六十一难》将四诊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四诊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举凡人体所表现的一切现象,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等,统统在诊察之列。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四诊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这就必须“四诊并用”、“四诊并重”、“四诊合参”。《难经》所提出的神、圣、工、巧之论,并非将四诊的意义分成等级,而是强调其各自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这些技巧的难易程度。早在《内经》就明确了提出了切勿强调切诊的观点,《素问·征四失论》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世,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批语那种不能全面运用诊法的医生是“所谓窥管而已”。张景岳在《景岳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指出,惟以切脉为能事的医生,不能得是通医道的人。只有将四衣,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参伍,才能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2.八纲: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八纲的内容,《内经》已经奠定了八纲辨证的基础。张仲景更具体地运用于伤寒与杂病的诊疗。《景岳全书》中有《阴阳》、《六变辨》等篇,对八纲更有进一步的阐发。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具体的说,各科辨证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彼此平行的,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隶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统属于阴证范畴。所以,八纲辨证中,阴阳两证又是概括其他六证的总纲。此外,八类证候也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彼此错杂,互为交叉,体现出复杂的临床表现。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表里病位和虚实寒热性质往往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等。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病变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所以,进行八纲辨证时不仅要熟悉八纲证候的各自特点,同时还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3.辨证:辨证,就是辨别症状,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证”与“症”应该严格区分,“症”是一个一个的症状,而“证”是证候,是辨证所得到的结果。 “证”与“病”的概念是不同的。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也就是说,病可以概括证。辨病名,必先辨证。诊断先从辨证再进一步辨病,辨病之后又再进一步辨证。因此,辨证论治并不是说中医不讲究辨病,强调辨证已包括辨病于其中了。 辨证的方法很多,都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如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等。其中病因辨证着重从病因角度去辨别证候,可以看成是外感病辨证的基础。六经辨证是外感病中“伤寒”病的辨证法;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病中“温病”的辨证法。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脏腑辨证适应于杂病各科辨证。但脏腑辨证是杂病辨证的重点辨证法,经络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可以看作是脏腑辨证互为补充的辨证方法。 4.症状鉴别诊断:症状,是病人自觉有各种异常的痛苦感觉、或通过医生诊察而得知的病态改变。如头痛、眩晕等。它是机体发生疾病后的表现,是医生诊察疾病、判断疾病的客观标志。 症状与证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证候,简称为“证”,是病因病机、病位、症状、舌诊、和脉诊的综合与概括。如表实证、阴虚证等。它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是临床诊断疾病的结论。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机理,它即是联系证候与症状的纽带,也是证候的核心组成部分。病机决定了疾病的性质。由同一病机联系着的许多症状就构成了证候。 在临床上,疾病是千变万化的,症状表现也是错综复杂的。只有认真研究各种常见症状、证候和病机,才能对不同病证而出现的相同症状加以鉴别。症状鉴别是从相类似的症状中,研究疾病不同的病因病机,以探求疾病的本质,这是正确进行辨证论治的关键步骤。因此,症状的鉴别,是疾病与证候诊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5.其它:B超、化验等现代仪器检测,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五绝指针疗法的临床诊治,依据中医学四诊、八纲、经络、脏象学说,根据阴阳五行生克的关系而立论;根据病患的症状差异,推断病症所属之脏腑经络,通过指法对人体体表经脉穴位的刺激疏通,调理增强人体的自然机能,达到治病目的。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用仪器检查病症的高新技术,更为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参照仪器诊断结果,可依照中医理论去分析,推理病症产生的根源,通过指法调理,以达根除隐患。经络学说与五绝指针疗法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医者必须对经络学说有明确的认识,更要与现代医学密切结合运用,以对错综复杂的病症进行准确治疗。 三.五绝指针疗法与经络穴位的配用 凡人身十四经脉,有名之穴三百六十一数,与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难以数计的孙络相互连接,出入离合,内通脏腑,外达肢节,组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至于此,病变部位也时常变幻莫测;例如:有的人起初腰疼,经治疗一段时间,腰疼止,腿疼添,甚则两腿轮换疼痛而久治不愈,这是因为,腰腿疼本常属同经病变,腰疼止,腿疼添,这正合去了驴病添马病,而驴马乃为一路,皆属牲畜。再者,人体之经脉,紧密相连,如果只去治其一,而不顾其二,往往造成疼点转移,或产生治此伤彼之后果;所以,五绝指针疗法采取局部取穴治疗,继而循经调理的选穴方法。点打局部穴位以缓解病痛,循经调理以疏通、消除隐患,不使病灶转化而残留体内。 人体经穴遍及周身,而病灶又随处可发;所以,医者必研讨人之周身经络穴位,以应周身之病变,根据症状的差异,因人、因病配以适当的指法,选取最佳经脉穴位,以达快速祛病之目的。 五绝指针疗法顺应人体之阴阳,以打、压、揉、擦、振五种指法,合其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动其皮、骨、筋、血、肉之体表穴位,调理肝、心、脾、肺、肾经络循行,内入五脏六腑。 每一种指法相配对应的经脉之穴位,则可消除本经及同属经脉之病症,其具体相配指法如下: 1.肝、胆、筋所属五行木,相配指法点振: 即一手手指或掌压放其筋脉,另一手进行点振动作,点振要含有弹性,顺筋经或逆筋经而行,有似肝脉之弦长。 2.心、小肠、血所属五行火,相配指法点擦: 即一手拇、食指按住火穴不动,另一手点点擦擦,擦擦点点病变之经穴,有似心脉浮大而散之象。 3.脾、胃、肌肉所属五行土,相配指法点揉: 即一手中指或食指按住疼点土穴不动,另一手围住反复点揉,并做正反擦行,最后突然点入肌肉(土穴)部位并揉之,有似脾脉之和缓。 4.肺、大肠、皮所属五行金,相配指法点打: 即一手指按住皮肤(金穴)不动,另一手提住手劲,以抖腕之力进行有似肺脉之短涩的点打。 5.肾、膀胱、骨所属五行之水,相配手法点压: 即一手拇指、食指开按病症之周围水穴(深压至骨)并随另一手向深进压,另一手点压病区之深部并作振颤动作,缓缓下沉,有似肾脉沉而软。 以上五种指法,各自相配于相应的经穴,如:某部位疼痛、酸胀,属于肾系病变,则于局部选取可行之穴,施以点压之指法治疗;如果其疼痛病症源于肺脏经脉,则指法取用点打,其它皆如此取用;此法治疗一般疼痛酸胀病症,只需在病症局部选取一个或两个穴位即可。 另外,可以在病症局部选取几个穴位,根据病情,配以几种指法进行施治,并以擦行路线将几个穴位前后左右进行沟通。 关于调理疏通经脉所取之穴位,一般按其本经治病主要穴位和与它经脉关联密切的交会穴等选取,顺经脉循行,配以五种指法擦行于经脉之上。 说明:各种方法可同时交叉进行,一般按人体前后左右先后进行。 四.五绝指针疗法指法的振动和滑动作用 五绝指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各有顺经脉或筋脉快速的振动及滑动动作,其作用主要是促进血液运行和增强经络的传导功能。 振动的指法动作,主要用于筋脉或经络之上;快速的提落指法动作,顺人体上下方向,由一个部位向另一个部位振颤而行;滑动主要用于血脉之上,也顺人体上下延血脉行走方向,由一个部位向另一个部位快速一擦而过。振动和滑动,都有延伸上一个部位刺激力量和激活筋脉、经络的作用;现代疾病的顽固性与人们的劳动强度低、活动过少有关,人们因活动量小,筋脉、经脉久而不伸,敏感反应相对较小,各传导功能与古之人相对减弱,也因而造成气血运行缓慢,血管弹性减弱,而致血管病增多。 通过手指在经脉、筋脉循行路线上的快速振动和滑擦,则有助于恢复和增强传导功能,增加血管的收缩力和弹性,以促进血液循环;这种滑动动作就象我们以工具推动小渠里的水向前拥动一样,顺水流方向一直推下去,小渠的水就会一拥而起,勇往向前;振动的动作,就象用工具一下又一下地将渠水向前拥起,可见水的波纹一叠叠向前拥推,而水流加快;五绝指针疗法,在穴与穴、部位与部位之间,运用这种动作,则使点过部位增强传导反应能力,使因点打穴位所产生的刺激作用,能快速延经脉、筋脉传导于体内,力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手法动作的微刺激,加速了传导功能,比起在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刺激,让其刺激作用自然地慢慢渗入经脉到体内要快的多。指法触击穴位所生的作用功能,因振动或滑动,加快了进入病区的速度,当然病痛也就快速缓解或消失了。所以,这种振动和滑动作用,也可以说成是波动作用。就象电波一样,由近而远不停地传向远方;这种波信号越强,其传速越快,力量也越强大。我们利用手指的振动来产生这种波动,也因动作越快,触点越密,而产生这种波力的快速和强大。 五.指法与经脉相配合的运用原则 五绝指针疗法用于治疗人体所发症候,其具体原则有五种指法运用于一经之内取穴治病方法,有以一种指法调治一经病取穴而用,有此经有病而取它经配指而治,需灵活掌握。如调理肺经病症时,以点打指法配中府穴,以点压指法配尺泽穴,以点揉指法配列缺穴,以点擦指法配太渊穴,以点振指法配少商穴,等等;其指法配用方法则是根据中医阴阳五行与经脉与脏腑互通理论为指导而实施的,同一经络而配用不同的指法而产生不同的作用,穴位的不同而配用指法产生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人体发生病变,多因经络的相连而由此经传入它经,它经病症又影响于本经;根据这一整体相连关系,则在一经内根据穴位的所治不同,而配以不同的指法而治。如肺经有病则以点打指法为主,又以调气为主,而取中府穴点打,而以其它指法运用于本经其它穴位,因其它指法所入的深浅不同,穴位的作用不同,其深浅又以五体部位而定,则可通过此穴在本经穴治疗本经症候的同时,利用五体部位所生的功能反应,将指力传导于它经,起到同时调理于该经的作用。如点压指法配尺泽穴,既可通过穴位作用治疗肺经所属病症,又由此而传导于肾经,起到对肾脏经脉功能调节的作用,这也是治一经而多经病缓解之理。又通过五种指法联用于一条经脉之上,有平衡这一经脉阴阳之作用。如肺经之病也有寒热虚实之分,所以其治也需以不同的指法配合不同的穴位而发生作用。所以,指法的运用也需灵活掌握,虚则补,实则泻;点压指法的应用以增寒力而泻下,调节肺脏之热,并将其热而通过五体部位的活动作用,将热传导于肾而降下,但主穴仍为点打指法,以调补肺气为主。而一经配一指的调理方法,用于一个或多个本经穴位之上,则为以这一种指法直接调治这一经病症或它经病症。如点打指法配肺经而调理,则因点打指法的快速而能生热,主宣发,恢复和增强肺脏的宣发功能,而达到祛病目的;根据五行相生之理,因应“子病补其母”的相生理论,肾经脏腑有病造成肾水不利,则通过增补肺气的方法,以肺气的宣发作用,温化肾水而达到通下作用。所以,同属指法配经络而治,原则上又有其不同的用法,此法配合用于治疗肾寒不通之症很好。 六.五绝指针疗法对经脉的调理 1.五绝指针疗法调理经脉的作用原理 五绝指针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对经脉进行调理是主要的治病方法之一。人体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生理、病理上是息息相关的;经络受病,可以内传脏腑,脏腑有病,可以影响经络。当某一脏腑有病时,在其有关的经络通路上往往出现敏感点——压痛、腹胀等症状。各种病痛的出现,又根据病症所属脏腑经络,产生在不同的区域或不同的经络线上。如:头痛症状,有痛在前额或痛在后顶或头侧的不同;头痛在前额属阳明胃经病变,头痛在后顶属太阳膀胱经病变,头痛在两侧属少阳胆经病变,等等。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疼痛等症状出现在该条经脉通路上,则说明该经脉受阻而不通,又可根据这些症状找出经络所阻塞的部位,以选择适宜的穴位进行刺激,使之通达。五绝指针疗法通过在某一经脉上选取一定的穴位进行刺激,则可达到调理、疏通这一经脉的作用,治疗这一经及脏腑病症的效果。 在无任何症状和脏腑病症的情况下,进行周身多经脉调理,使各经脉运行更通利,可达到保健作用;在经脉的统领和督导下,促进脏腑的吸收、排泄等功能增强,使气血更流畅,关节更滑利,皮毛开合有力,肌肉更富有弹性,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预防疾病的目的。 2.调理经脉的选穴配指原则 五绝指针疗法在调理某一条经脉时,一般取用三到五个主要穴位进行不同指法的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其取穴方法一般以本经主治作用明显,又方便指法运行的部位的穴位,或以本经之上出现明显症状的穴位,作为调理刺激穴位。 所选穴位按经络循行的路线,顺经脉循行分出主用穴和配穴;如肺经取“中府”作为主穴,循肩臂向下取,其它穴作为配穴;其所配指法则以五行所属点打指法刺激中府穴;其它穴则可配以点揉、点擦或点压、点振指法调理之经脉;如调理大肠经脉则从手指、手腕向上循行的方向依次取穴配指。例:首先取“合谷穴”为主穴,配以点打指法,其余则选有主要治疗作用又运用指法便利的“三里、曲池”等穴相配用,达到有效治疗大肠经脉之病症;其余经脉则如上所述,参阅实施。配用它经所属指法的原则,是根据阴中有阳,阳上有阴的理论变化而用的。在应用过程中,当然以对应本经指法点动主穴为主,其它配穴、配指运行;一般只需点动3—5次即可,调理某一条经络一般需50—100次。所以,指法的点动主要都运行在这一经的主穴上,配用指法在经脉中起到调节、促进经脉传导、辅助主穴、主指,以增强调理作用,达到快速消除病痛之目的。 3.五绝指针疗法对任、督二脉调理的应用 五绝指针疗法在对经脉的调理及对各类病症的治疗中,最不可缺少的就属任督二脉了,不论是治疗气血病症,还是脏腑病症;不论是进行周身多经脉调理治疗,还是主要经脉调理治疗,其首选经脉都离不开任、督二脉。就算在某些局部病症的局部选穴配方治疗过程中,也多取用任、督二脉之穴位相配。如治眼疾,常先取胸部“华盖穴”进行点打,而后移指于眼周穴位;治疗肩周炎类病症又多先取“大椎穴”点打,而后移指至肩臂周围穴位;治疗下肢病,有时也先配用任脉的“中极穴”,再调理下肢相关穴位,等等。这都是根据任、督二脉在人体经穴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行于腹部正中,与全身阴脉合于膻中,为阴脉之海;担任一身之阴,总调阴脉之气。五绝指针疗法对任脉经穴的调理,可起到一呼而百应、任脉动而带动诸阴经发生变化的作用。 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胞宫),行于背部正中,全身阳脉会于督脉大椎,为阳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都纲,有调整和振奋全身阳气的重要作用,对人身元气也有密切影响。五绝指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首选督脉穴位进行调理,可起到一呼百应、督脉动而督统诸阳经而行的作用。 俗语云:“打蛇打在七寸上”、“抓鱼先拿头”、“旗倒狐孙散”,都证明了“担任”和“统领”、“督导”的重要作用。任督二脉在人体经穴中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所以在应用经穴治疗中,首选任、督为主要经脉作为调理则事半功倍,可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七.五绝指针疗法调理经脉及方穴治疗技术的应用 1. 处方选穴和临证取穴 根据五绝指针疗法的诊断、治疗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在临床应用中,即可根据病症的性质、所属经络、脏腑,选取适宜的经脉穴位,进行指法刺激疏通。一般情况下,以局部取穴,分区域治疗,合并进行经脉调理,即可消除症状,根除隐患。 在治疗后,如出现原疼痛变酸或变沉等症状改变,这时可继续采用原穴位,以稍轻手法再行实施,症状即可全部消失。如果是疼点转移,可跟踪追点,直至不再移位或消失;这种情况一般为风痺或筋纵所致,以快速皮点法跟踪追点最为适宜,乃针药治疗所不及。如出现之新疼点再无变迁,也不消失,一般此点则为初发病点,或是器质性病变。例如:有的人原发腰疼,经过数年、数月的针药治疗,腰疼消失而左腿疼发,甚者复又疼发于右腿而经久不愈;而经五绝指针疗法进行调理,则有疼点返回始发腰腿之例。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当即使症状消失,经过数次连续治疗自会缓解;其手法则应予以重手法,取腰部有关穴位处理;此属于顽症,往往与经络、脏腑功能有关,需多加以经脉疏通调理。以上所述跟踪追点法,也可以说是临证取穴治疗法。可根据患者所感受的疼点、不适区域进行指法。对风行气窜之症,其效无穷。 2. 身体各部位治疗的顺序及指法运行规律 在临床治疗中,一般以症状明显的部位先行局部治疗,以解除患者的最大痛苦;而后,根据症状分布区域、所属经脉脏腑等处方选穴,从上到下,先重后轻,由外到内,分别治疗,并随时调理有关经脉。 其具体方法是: 患者坐式治疗,采取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的原则;医者站于患者左(右)前侧,分别由头到颈、肩、背、腰的顺序实施,而后进行胸、腹、胁等部位的调治,一直到大腿外侧、内侧、小腿外侧、内侧等等。 卧式治疗时则先使病患仰睡状,全身放松,四肢向外自然摆开。医者立于一侧,先行胸、腹、胁、腿、膝部位的调治;而后要患者翻身平卧、放松,进行背、脊、肋、腿的刺激调理;完毕,患者坐立,再进行头部、肩部的治疗,并复行背部、胸腹部的点擦指法调理。 指法的运行,根据有关经穴的作用进行安排,其运行路线中有虚有实。顺筋经运行时,为使上下穴位连接紧密,并引导气血流通,则多为实擦路线循行,而左右并行之穴位连点时则多为虚擦或跳跃而过。再就是逆筋经进行指法时多以跳跃指法循行,以防泻劲过大之理。 3. 指法运行中手型的变化 在临床应用中,轻重两种手型,一般只用一种即可。但有时则根据实际需要,在运行中突然变化手型而用,而又变化在刹那之间,指法运行又不间断。这是因为某些穴位置于人体较深之处,重手型虽力大而不易达,则改用轻手型可得长枪直入。又因指法运行一气哈成,周身之力已集于腕指,其劲力顺指而入其皮肉,欲一泻千里之势,为防泻过,则速变轻手型以缓缓消下劲力,腕力仍不放松,此即为明其补泻所用。 4. 治疗中医者的步型、体态变化 医者在给患者治疗时,一般取站立姿势;如正面实施手法,则两脚呈与肩同宽之开立步即可。随着指法的运行,腰、胯、膝关节上下屈伸配合,不可强硬相合,欲顺其自然。其它如病人卧式,则顺一侧下行指法,可采用半虚步进行进退步法相随,以利指法运行自如。如点压指法时,以左右行走步配合,利用下肢之动,引导指的旋转,助以指力的发挥。其指法运行之末,身法必需保持稳健,周身之力正是将气回胸腔,以予发力(寸劲之力)之际,所以最后一指落下,虽只入其皮,且力如达其肉之象;看似有气功于内,实乃一腔热血。五绝指针疗法所用之技,有如搬、挪、闪、打之功,所发之力则于拉弓、抛石之气。 5. 补泻速变法 临床实践中,为了使气滞消散,则需使用周身之力聚于一点,深深振颤,不可放松;目视病人眼神、表情变化而劲达,突然猛起落深指,此时病人感觉局部似爆炸样疼痛,双手紧捂疼区。稍停片刻,医者可用快速皮点法轻轻触点,以消失疼痛,患处则立消胀闷,病人欢喜,此为补泻速变法。最常用的有“膈下、关元”等部位。“膈下”被点后,疼痛最为明显;此位最易结气,很多病人皆有气包于此阻闷,其包坚硬饱满,致上腹高过胸腹,平时气逆反嗝,心中不畅。这是因为诸经之循行皆与此位有关,其气也皆入此处,其病也易集于此之理。本法调理膈之肌膜,则可经此位传导于周身各部位,消散来自各经之气滞。 在运用泻法时,指劲不易过猛,要顺应病人的呼吸,缓缓压入,以指肚触感病症的轻重程度。 6. 阴阳撞击法 阴阳撞击法的运用,是指两指同时对准两个相对的两个穴位施行指法,以增强指力的发挥。比如:取用头部太阳穴时,则可以左手(轻手型)点振患者右侧太阳穴,以右手(重手型)点打患者左侧太阳穴。又如:取用后心穴以右手点压时,可用左手点压前心穴位。这种方法有似针灸的透针穿刺法,而前后之力,不偏不倚双双劲达于体内,指法运行时,要求两指快慢相合,要揉皆揉,要点皆点,密切配合。 7. 双指并行法 双指并行法,是为了加快治疗速度而使用,一般用于头顶、体前、体后的并排对应穴位,这样双侧穴位可同时触及,又能调节阴阳的平衡,使指力均匀地到达身体的同一穴位的两个部位。双手的指法、指力,要求运用一致,其手型也要求相同。 8. 聚拢升提法 此法运用适合于小面积的肌肉疼痛病症,局部所受风寒湿热所致,邪火侵袭皮肉之内而无扩散,出现冷凉、热灼征状;治疗时可以病症中心为穴点,以左手中、食二指轻压疼点,右手指法由病症四周依次围圆点打,逐渐向内,复又向外划圆,左右擦行,渐于中心,左手二指稍分离,以右指轻轻点压、点振片刻,突向上猛提其臂,有将皮肉带起之势,左手也速速离开穴位。 9.化解疏散法 此法在治疗中,常用于疙瘩、红肿、皮肉内粉瘤之类病症,也可用于骨质增生、筋痹等滞结病症。主要功用为活血祛瘀,消坚止疼。其手法是以左手拇、食指分开按压于病症四周,并向外撑力或稍做揉、捏动作,以使局部皮肉松弛,且以右指点治。指法运行以病症中心向外扩散点打、点擦划圆,渐渐向外,有如水中波纹慢慢向远方疏散之状。划圆时,可向左向右变换旋转,先向左或先向右运行均可,每擦三圈或七圈变动方向,左右旋转的次数尽量平等。 10.逆顺施治法 主要适用于肢体活动障碍,半身不遂,肩臂不举等病症。其方法是致病人肢体于疼痛位置,稳住不动,而以轻指法消失其疼点;稍停片刻,再行实施,每次尽量使患肢抬高或曲伸,至再也不能前进为止;这种方法叫逆行施治法。 其一手持患肢于可活动位,并顺行稍加外拉抖动,而另一手法进行上下左右的点擦,以促进血液循环,此为顺行施治法;临床应用时,逆行和顺行施治法一般交替进行。 11.击、按、推、叩、拿手法的临床辅助应用 在临床治疗时,常配以击、按、推、叩、拿等手法辅助实施,有助于掌握病症的准确位置、范围和程度。通过对肋、腹部的击、叩可感觉有无鼓胀声等;按推肋下、腹部可探及有无压疼和肿块等。做提拿手法,即可松弛肌肉,又可触摸肌肉的软硬、疼点及硬物等,对诊断治疗都有很好的作用。对于只觉周身不适,又无明确疼痛位置的病患,用之探及虚实,以利指劲运用得当,又有助于指力的发挥。 八.灵指解说 五绝指针疗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点穴之后即刻生效,疼立止、晕即清;沉者立显轻飘,胀者即显松弛;书法家晓石为此而题“一点灵”实也不为虚名。 五绝指针疗法治病之灵,其要不外乎指法的运用准确无误,配经选穴的合理,指力大小的适宜;再有那运指的稳健、起指的升腾、落指的恰到好处;是动则心、眼、手合一,首认病症之阴阳,分定手法之虚实;仍不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虚中见实,实中见虚之法;辨明轻、重、缓、急,深、浅、快、慢以用治;调理、刺激之方,散通有道之法;应中医学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论;区别寒、热、冷、凉,疼、酸、麻、胀之症以定指,必达速效而消疾苦! 指行于病体之身,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起来好象无什么差异,实然内运五行之指,点打、点压、点揉、点擦、点振五种指法不时地变化于皮、血、筋、骨、肉之中;变化之理,随其变化而变化;根据病症阴阳变化,手法轻重,人体阴阳,重轻轻重,揉一揉,补一补,调和相参其中,消除百症之道,无有不奇之说。 指法配脏腑篇第一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六腑分入五行,各有所属,各有所主,如为失常则病态百出,或疼、或胀、或酸、或麻、或昏、或尿液不通、或大便失调,其因不外乎风、寒、暑、湿、燥等七情六欲所伤,病之脏腑的不同,其生症状而有异,辨其证则知其病而治之无疑,则愈。 五绝指针疗法,以五种指法的动变不同而作用之有异,每一种指法相配于所属的五行属性之脏腑,分别虚实而动之补泻,通过人体体表经脉之穴位,对其进行调理、刺激,产生变化反应,则可产生其经之脏腑病症的缓解、消失乃至痊愈;由于指法点穴治疗的保守性,对病症的治疗也需遵循渐进的过程,由浅入深,稳步实施,由轻渐重,观其变化而进一步确定其病症阴阳虚实的真实性,一经产生初步灵指效果,则可穷追不舍,变化指法,一气哈成,这一过程可由三个字来讲:就是“稳、准、狠”。 人体脏腑,肝、胆属五行木,与筋脉相合,其配用指法为点振;心与小肠属五行火,与血相合,配用指法为点擦;脾脏、胃腑属五行土,与肉相合,配用指法为点揉;肺与大肠属五行金,与皮毛相合,配用指法为点打;肾与膀胱属五行水,通于骨,配用指法为点压;三焦位于腹部,人体之中位,属五行之土而用。这样五脏、六腑、五行、五指,各自相合、相通,紧密连接在一起。 指法配经穴篇第二 五绝指针疗法和针灸、按摩一样,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整个诊治疾病过程中,是不可分开的。 五绝指针疗法通过不同的指法、指力,对经络穴位进行调理和刺激,产生不同的感应传导反应,随着指法的一次次边续点击,这种感应传导反应则象水波一样,由近到远,由外入内,由浅到深地顺其经脉、络脉向其脏腑肢节延伸,其力直达病区。 五绝指针疗法与针灸、按摩不同之处在于调理与刺激的并存运用;在点击穴位的同时,其指法并不停留,而是以其快速的点振功能,顺经脉擦行;这时,运用在经脉之上的手法则为点打、点振、点擦指法并用,一同来完成对这一局限经络区域的调理刺激,而产生的开合、疏通之效果,这是针灸、按摩方法所不能实施的功能;这种联用指法对经络的感触,使其指力随经络如闪电般进入人体,便是产生速效之理;这一过程就象打开堵塞的沟渠,我们不是任之自流,而是再加上对沟水的拥推,反复拥推,增加水流的速度,这样渠水则显现出一波连一波的波纹样水流,不停地向前撞击而去,由于拥出水波的贯力,连同污泥一起涌出了沟头;而指法对经脉的动作,也在意图治达脏腑病症的同时,对经脉进行了清洁调理,而产生症祛病消的即显效果。 周身调理篇第三 五绝指针疗法的治疗原则,根据中医整体论而行;特别是较大病症及久病之症,采取周身多区域、多经脉进行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具体方法则以人体上、中、下、左、右、前、后,按头、颈、肩、胸、背、腹、肢体各分布区域,选中有关经脉之要穴进行顺经脉点触疏通,其中每一区域根据病症的具体情况需要,又可分如:上腹、中腹、下腹;上肢又以肩至肘、肘至腕、腕至指各为一区;手又以掌、心、指为一区段;指又分各节为区段,如此将人体由上至下分成上、中、下,左、中、右部位若干小区域,则选区所在部位的数经之用穴,配以各种必要的指法实施调理治疗,这样则可达到同时调理多经之目的,依次实施动及周身多个部位,多条经脉、多个穴位,则可同时治疗多经之病症,达到一治多病的目的。 在分区调理的过程中,一般多以点擦指法由上一部位之“中穴”向下擦行,与下一区段之经穴相连;遇到由足至手之经脉路线时,则又以点擦指法由下向上逆行振擦,以将各经段之路线都以指力相连。 分区调理所取之“中穴”,则为诸区域近中间部位之大穴,如:胸部指落“膻中”穴,左右则为“中府”穴,头顶则为“百会”穴,侧区则为“太阳”穴,依此类推。 局部取穴篇第四 五绝指针疗法采用在病症局部就近取穴的原则,消除某一区域内局部的不适症状,其法则为以症状核心为阿是穴,其发病区内各经的主治其症为要穴;又以该病之所属之经内取穴为主穴,它经之穴为配穴;一般合为君、臣、佐、使,也合中医药配伍之理,数穴相互作用;如:牙疼症治取穴,首定某牙疼中心是阿是穴,又取上关或下关、颊车等互相配用;也有单穴之用治者,多见于人体大穴为中心部位发生症状,于此可不行配穴,而以此大穴为中心,将症状四周边之圆缘视为多个穴位点取用;一般来说,人体穴位大小范围在一厘米左右;所以,在病症周边点治时多进行一指连一指的点打,这时,我们把这里认定为每隔一厘米之距则为一个穴位点;也可以称为“症状周边穴”,配合中心大穴用治。如:臀部酸疼,则选取“环跳”大穴为核心,围点症状边缘之穴为配穴而是;又如:肩疼为症,则取“肩井”大穴为核心,围点四周若干穴点相配;这些“症状周边穴”的数量,因区域而定,症状面积大,则穴点多,症状范围小则穴点少。 不明穴症状区篇第五 有很多无大穴症状反应区出现的体表疼、酸、麻、胀等症状,一时又难以确定病症之所属某脏、某经之病,难以循经取穴;为了解除病患之疾苦,则首选此方,以对症治疗。 画完症状之反应区域大小,指定中心位置则为阿是穴,阿是穴是随症取穴,以疼为俞;其配穴方法仍如单一大穴治疗之说,但穴点之取又有差异;这里我们把整个症状区分为一个中心,外围三层之法,其层以平均距离而按症状区大小范围而定,就如以本人指节定身寸之法,没有一定的固定尺寸;外层取穴以十二数定位,中层取穴以八数定位,内层取穴以四数定位,其点与点之间距仍以症区大小范围而定;合计穴点为十二加八、加四、加一等于二十五数,这样反复二次而治,又合大衍之数,反复三次而治,其合人之脉数,反复四次而治,以达百数;其法以快速点打配之立效。此治虚寒之症,如不效,则为燥热;其以二层一点定位,外层以二十四数,里层以二十四数定位,中间为阿是穴点,这样以七七定数,合易经之“天地之数五十有五,除六不用,只取四十有九”;法以慢点深压合振动之治,必效。可泻实症。其以六层定位而擦揉,反复六次合三十六数为调和,则内向外,是消散,为泻;则外向内为聚集,是补,反复合数为平,二次近脉数。运行于寒热之中,有益无害。 开合治证篇第六 开合之法是明补泻聚散,多以红肿、脓痰为患而治;聚者所见脓痰,散者则为红肿;其一为疙瘩之后,其二为疙瘩之初;病之初易散热消结,则以开法散之;病之后痰已重,自欲散而溃,则急以合法聚之,不使向外蔓延,而此时脓疮已开口,以泻之法由外向内迫毒热集于疮口而出,缩小脓疮区域而渐愈;火之初起未溃,则由内向外将火气疏散,指法之慢有生凉意,以除火势,手法之轻可开皮毛,使火气散之有道,不迫入内。 取穴方法如同不明穴篇,以肿脓之顶定其阿是穴也。好坏皮肉分际处则为外层穴点区,总体动穴为外重内轻、外深内浅;外重、外深有于此而止,不使外泄之意。再者,治疗过程中,在其外层穴点之外一厘米之处,更以另一手压住周边肌肉皮层,以止热毒向外扩散,其压点以人体上下方位为主,免使热毒顺经而窜;人体横向之患部外周也适时进行按压,以防火热延络脉乱窜。 动穴此症一般需隔棉纱而行为上,以免互相感染,万一脓出,则有物可洁。皮内之软结硬块,不为囊肿,则为肉(粉)瘤之类,可仿照而治,疏而散之。 病同治异篇第七 在临床上,多见医学检查数人而生一病,且治疗配方却有明显区别;此为病之相同,其体质肥瘦、强弱而有异;由于生活习性、饮食起居的差异,产生这一病症的因素而不相同,所以治疗之方也就不同;有如结石之症,虽查众患都为结石,而结石生成之因,大不一样,有先本脏而生病者而生石;有它经先病而传之生石;有因药物聚积而生石;有因气滞血淤而后生石等等,种类繁多;其中又见体虚日久而生石,有阴虚而生石者,又有阳虚而生石者,其治法也就分别取之,补、泻、通、调;定指选穴必然有别;所以,虚者重力而泻之更虚,实者力轻而补更过,其效自然不达。 其治之法,因人因症而异,才能一一生效;用药乃一方治一病而有加减之药物,也为因人施方而治;其指法治病,也不可超越于此;指穴之配也必观其变而变。五绝指针疗法用于治疗疾病,最大特点又为灵活运用,不但多人同病而治不一,就是一人一病也一时一变其治法;比如:肾内之石已经下行至输尿管道,当然选穴重点也要随之而变,等石体下行于膀胱、尿道时,其定指选穴又随之而动;更有治疗时间的不同,其治疗之法也因时而异,如以子午流注配穴治疗,当然更有分辨。 指劲之极轻第八 五绝指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有时指力看似极轻,轻到有似只触及到了体表的衣物而已,其治针对一是患体极虚者,再就是假实真虚症,观气盛而浮于肌肤者之用治。患者久病体虚,多日不进饮食,甚则吐泻不停,昏沉沉无一点气力,面色恍白,已经不得一丝外力的撞击,碰一碰都显得喘不过气来,何以见得指力的冲击;这时,只有以极度轻盈的指法,稍触皮外表层之毛穴而动;而这种力,是在术者极度精神集中的状态下来完成的;对指法运力的要求比较严谨,必须将劲力凝聚于指端,而肘腕撑住劲,掌握好固定的平衡尺度,指法下落看似有力,且到位而止,只能触及皮毛,而不得深入皮内,这样快速而有节奏的点打,将疾速产生体表微热,这种微热促使因久病而发的皮毛开而未合,截止真气外泄。真虚假实症,以极轻手法先其以补以缓解怕冷怕凉之虚症。气浮于外者,就连自己的衣服碰皮肉一下都觉刺疼,所以也更见不得任何外力冲击;而此症又为皮毛久闭不开之症,内气外浮而不得散,轻点不致于疼痛,快点发热使皮毛开合通透,废气消散,则症可轻。此为悬指治法,用时医者必将气提出不放,一气哈成。此治比实指实落要费之气力。 透心指法篇第九 透心指法一般应用于五绝指针疗法的阴阳互换治疗之中,其法在整个五绝指针疗法中运用较少;主要对真实之症而行,其次用于昏迷不醒之急救;其功力往往大于正常的医学救治功效;适应热极之症,心脏病患者需慎用。 其法取穴以膈下心口窝为中心,四周取穴幽门、膻中、上脘等穴相配,指落膈气室,在振动指法的状态下,猛力向纵深点入,并在密切观注病患的呼吸等状态下,毫不放松地随着呼气之间而渐进性地压入,直至最深部而患者又可承受的情况下;停顿于呼吸之间片刻,则突发性地猛抬其指,使病患之上腹由紧缩突变为高弹,通过这一过程,将闭塞之气结打开而疏散;这样的深压指法一般都由双手之指的同时、同位按压完成;双指抬起后,病人将出现此部位剧疼难忍,气散而乱冲之征,此时则以轻指法而聚气,快点皮毛以使气出,则疼缓;当然如果是昏迷之症则即醒而不知其疼。 此透心指法医者必精三五载之指法极熟而用,稳、准、狠至极而灵,方见起死回生之神效。有针灸医者能将近尺之针于前胸穿透从背而出,此指法则及此类也。 透骨指法篇第十 透骨指法是将手指深深刺入骨间隙穴位的治法,专用于牙关紧闭,两手紧握于胸,咽中痰鸣或无痰之昏而不醒,痰饮滞于胸下膈室间阻塞,气不下行,反逆结胸,出现胸部隆起;昏昏睡状而无气息,脉微,肢体不动,无任何反应之危症;甚者牙咬舌尖而闭气;此已越出奄奄一息之候。胸鼓而坚,按之不下,一般因气阻上焦,腹部以下不坚不胀。此症也为心脑血管病候之一,就其握手不撒而倦屈于胸腹,可为心下先堵之膈胃之气上逆而发症候,气先不出而脉微弱,多于半夜发作睡而不醒,平素心肺不足,胃气绝逆而亡。如是发现不及则难以救治。 此以全身之力凝于肩、臂、肘、腕、指,节节紧弦;稍调四周中府等穴之后,快速而有力地对准膈中穴而猛刺进入,直至深部下压,不得放松,病人见撒手而醒。渐渐面色由恍白而润,口开而喘息,眼睁且视昏昏,动则肢体半边迟缓无力,醒后多以“安宫牛黄丸”辅助救治。数日调理可真正清醒,恢复正常。 此治已是绝中之绝,非死症而不治,不为万不得已而禁用。 治眼理气篇第十一 眼疾有红肿、迎风流泪、视物模糊、胀疼酸沉种种诸多症状,其根又与肝胆湿热、心胃之火、膀胱火盛等等有关;心急、气逆、中、下焦之热上蒸于目,而多见病时胸满心烦之症同在,此气不通也。 五绝指针疗法取穴治眼疾,局部取穴以睛明、攒竹,点压揉而顺连点振擦眉楞骨及下眼眶骨并外眦;又不离鼻旁迎香而点动揉其正反;此泻膀胱之热,隆心胃之热之法;所用起指于胸骨中点玉堂、紫宫连华盖,咚、咚、咚三指而下,以宽胸理气,任脉通达;四指眉心、神庭五,以使任督经脉连;其神庭穴清肝明目,专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雀目之症;眉心即为奇穴之印堂,于两眉头连线之中点,专以清头熄风、清热解毒,也治目赤肿痛之症;其眉棱骨正中点奇穴鱼腰;下眼眶中点端为胃经之承泣穴,鼻骨下凹陷中则为上迎香穴,又名鼻通之奇穴。都为专治眼疾之穴,如此变化而以指法治疗各种眼疾,其眼部近端之穴,千万不要手重,治时患者必先将眼闭起如睡,治闭方睁,落指于鱼腰穴;如果治双目,则在如些过后,将二目周数穴点擦,围双目如“8”字,三围落指于眉心。 治耳疾取穴篇第十二 治耳疾局部取穴胃经之下关,以疏风清热;于颧弓下缘下额髁状突的前方,当颧弓与下额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开口即闭,当是易取;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取穴为三焦经之翳风,专以祛风通络,聪耳通窍,其穴后一寸则是翳明之奇穴,也治耳鸣,其用活血。以上各穴,各点揉三次,而入耳孔,以振动指法由外渐内,激活耳内神经系统,促进其内血液循环,以指动之气体内压耳膜,数十次,则突然将手指外抽,意将耳膜抽起,恢复鼓膜之弹性。 行此治之指行路线,先于下关点揉三次,速顺耳上之根缘画圆擦行于耳后之翳风、翳明之穴,进行各点揉三次,即进入耳内,边点振边揉扩耳孔边缘,缓缓内探至不可进时,停顿片刻其位,指动不停;每次治疗可连续如此两遍。在指法进入耳孔之前,也可先围四周触动各区耳骨角数次,以助疗效。 鼻部病治篇第十三 鼻为面部重要器官之一,五官端正之准绳。其病使人烦恼,呼吸不畅;红肿生疮,自觉难堪,涕流成河,很伤颜面;鼻孔阻塞不通,如同五音不全。 五绝指针疗法,取穴点治,则以鼻梁中点为核心,定为阿是穴,鼻尖、鼻根分别为穴,双侧鼻通奇穴取之而用;更有迎香、兑端、印堂穴配用;多以点打及点振指法实施,鼻旁之鼻通(上迎香)穴及迎香穴,则多以点揉为主。指法运行中可加用由鼻根至鼻头的反复点揉指法,终则落指于鼻梁中点(阿是穴)。 如果只是一般的鼻塞不通,也可分侧治疗,以鼻旁孔外按之下陷之鼻扇骨分际为阿是穴取用,做为核心穴,取其它穴配穴而用,落指核心穴;这样,两侧鼻孔不通或内生鼻窦者可分别先后点治。 如效果不理想,可增加印堂至神庭穴间的点擦指法配合而治。 面瘫证治篇第十四 面部疾患,所见眼下面肌抽动,口眼喎斜之症;局部治疗可于患侧分三部治疗调合法可解;其一,以承泣、四白、巨髎穴为治,分别循环予以先点打、次点揉,再点擦而终;其二,以下关、颊车、地仓、禾髎穴为治,除禾髎穴以点揉外,均以点打、点压治之,同时又取人中、承浆穴轻轻点振或连点揉以治之;其三,以整个面部为区域,以其中点颧骨交际处,当末端牙齿外侧为核心阿是穴点,进行分层、皮点,以快点为佳,其指落之穴点,一指接一指进行点打指法,促使面部产生微红微热,以激活面部神经,加快面部的血液循环。 其一、二所取之穴位,均具有调治口歪面瘫之功效,为了让整个面部达成统一循环,又增强刺激力量,可在不瘫之半边面部取同法进行指法调治,只是不采取其三的区域整体点打而已。 其间所取穴位,除人中、承浆分属任督二脉,禾髎穴属大肠经脉,余者各穴都取于足阳明之胃经俞穴。足阳明胃属五行之土,所以其指力的深度,以进入肌肉为宜,点压指法施于此治,也只在肌肉深层而已。 另有与耳垂中点相平处之耳垂前半寸左右,有牵正穴(奇穴)也可配与其二之中,指法以点揉。 咽喉证治篇第十五 咽喉发病,多见肿疼、沙哑或咽部似有异物之堵,重者则栓塞所致麻木不仁,食不可下;其症之多,也以局部各穴可治。 凡以指法治疗,则分左、中、右三部而行,先两侧而后中间;两侧取穴小肠经天容穴以点擦,连及天窗穴以疏风清热、利咽消肿;取胃经之缺盆、人迎穴点揉以理气化痰、清热散结,点揉水突、气舍穴理气降逆,化痰散结,此六穴各反复行指七次,取颈侧中点为核心阿是穴,左手压之;其点治之指落于阿是穴,两侧分先左后右依次完成,则行中部治疗;首取奇穴上廉泉穴,在颈上部正中,下颌下缘与舌骨体之间的凹陷中取穴,以点振之指法按住穴位实施单穴刺激,有疏风清热、利咽开窍之效,其治舌强、音哑、语言蹇涩、流涎、咽喉疼痛、中风失语之症。又以廉泉之穴为中心,配以大迎、人迎之穴,进行点打、点揉,各七次后顺喉结下行,点压于天突穴而振动,落指于天突上陷中弹起。 为加强效力,在运用上廉泉之奇穴之时,可取承浆穴起指进行点振和点揉各行七次,后跳指行于上廉泉穴,并擦行于廉泉穴,终归于上廉泉穴为中心落指。 以上取穴,所行各指法均以入皮内,深不过肉中为宜;弹起咽部之指法速度要极快而准;在擦行于喉结之时,可以点擦指法围结而行数次,以增通经之力。 颈项证治篇第十六 颈项之症,常以落枕、强真、沉痛等为病,多连及头部、肩背不适,其为阳中之阳,其热至极,甚则引起血压偏高或心脏之疾。反复落枕,则与心脑血管症有关,易发血管破裂而溢血症。其颈椎病变则可压迫神经,连及脊柱活动失利等等;热极盛则见头后生疮,名曰砍头疮。 颈项病症之治,此部穴位之多,其主要清热解毒之大穴,皆不离大椎、肩井以重手法而泻之,其各以重点深压指法以消热;在风池穴下,项后发际下1.5寸,约当第四颈椎横突尖端,颈部斜方肌外缘处也有一奇穴新设,两侧各一;及第六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百劳穴,两侧各一,可相连配用以滋阴清热、疏风解表;其下第六、七椎棘突间旁开二寸处有一穴血压点为奇,可调和气血,调治血压高低;其治时以数穴相连各以七次实施强力指法,终于大椎为一治;其二平大椎横向连肩井而治,也以督脉之陶道、身柱、神道、灵台以点揉指法而顺以下行,终指仍归于大椎下方;又可以肩井为单穴,顺颈侧大筋而擦之为一治;,以生疏风散寒、熄风止痉、通络开窍之作用。其于上部取穴有风池、风府穴,各以单穴为中心点揉可治。 凡些治法,以消热通络为主,深压至骨为指力之要。 动头部治各脏病篇第十七 人之头,诸阳之会,所动为升,脏腑之热多循经而升,聚于头部而生各种症状于不同部位;其头部之投影分区,各有所属,前额属胃,头顶属肝,头后及膀胱,头侧为胆;据其分布所属于脏腑经脉,以远道取穴法而治于此,可治相连脏腑之病。 其调治之法,则以分区为穴,中心为阿是穴点,治则以分属为穴,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反复点打、点振、点揉;仍以中心为落指点;胃病则取前额,可加点揉太阳、太阴二穴调理,上以发际为道,下以眉上为缘;头侧治疗胆府之症,可下连风府、风池之穴而用,以头侧高骨为中心点;头后治疗膀胱及肾脏之疾,则以头后高骨为核心,加头颈交接之陷中为穴以振动配合治疗;肝经之病以百会为核心,周边四聪穴配合而用,进行围点,重要指法为振,而四聪穴可反复快擦数次;也可以前至神庭,侧至头高骨,后取后顶为边际,成为满头顶为大穴区,进行大区域分层点治,此不以明确穴位而治之法,而以分区为穴治病的原则,只要掌握治阳而多阴之指法而已,无须认穴则可达调治之法。 十二穴治杂病篇第十八 十二穴,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列缺则是;其中,足三里、内庭为胃经足阳明穴;曲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委中、承山、太冲为肝足厥阴经穴;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穴;环跳、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穴;通里属手少阴心经穴;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穴。 《针灸大成》中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云: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此十二穴中,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保健要穴;内庭为胃经之荥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环跳为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合穴,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通里是手少阳心经络穴,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之一,通于任脉。 周身调理过程中,分区分布,以此十二穴寄于其间,可生一治多病之功效。 点打足三里取穴证治篇第十九 足三里穴有别名下陵、下三里、三里、鬼邪之说,在膝下三寸,胫外廉犊鼻穴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调理气血,疏风化湿,通经活络,扶正培元之作用。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噎嗝、食少、完谷不化、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疳积、胁痛、乳痛、头痛、眩晕、失眠、耳鸣、心悸、怔忡、虚劳、羸瘦、气短、气喘、咳嗽、痰多、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膝胫酸痛。 五绝指针疗法以点打指法、点揉指法,合用于足三里穴,在周身多经脉调理过程中进行施治,一般以点打七次,揉动三次为一循环进行,点打的力度,以稍见酸沉疼为宜;揉动的范围,以穴点各边不越过一厘米,可连续进行几个循环;在治疗下肢瘫痪及疼麻症状时用于近端取穴治疗,一般都以较重指法刺激此穴,并以足三里穴点为核心进行一次,分层取穴的围点治法。 杂病歌云: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与泄泻,腿肿膝胫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人分三壮安。 此穴与内庭直连而用,其如点过三里,越过诸多经穴直击内庭。 点振内庭穴证治篇第二十 内庭穴位于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正坐垂足,在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第二、三指间的缝纹端赤白肉际处可取。此穴,有清胃泄热,通络止疼之作用,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喎、鼻衄、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无汗、足背肿痛。 杂病歌云: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五绝指针疗法取此穴运用于周身调理,多见于下半身病变才得入方;一般情况下,很少用及;当用之时,也是在顺三里或血海直下脚面时,飞指一点即过;而当治下肢病症及脚部病症时,则首当其选,常以力指而反复点击,尤其半身不遂者,其大拇指及次指皆失动动作,如是大指动则将全身动,此穴为治此之大穴也;在点打之同时,间增点压、点揉指法,一般可单穴而用。 此穴与三里而合用,相配运行,共达效力。 取曲池穴而治篇第二十一 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脉之穴,有别名:阳泽、鬼臣、鬼腿之称;位于肘外辅骨肘骨之中,屈肘横纹头陷中。以屈肘,当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屈肘侧掌呈直角时,当肘横纹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取之。简便取法,以拇指腹置于肱骨外上髁,指端前就是穴。 曲池穴有祛风解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调和气血之作用。 主治:发热、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目不明、颈肿、耳痛、手臂肿痛,重不可举,难以屈伸,上肢不遂,腹痛,呕吐、腹泻、痢疾、瘰疠、瘾疹、疔疮、疥癣、丹毒、月经不调、经闭、不孕、胸中烦满、善惊、瘛疭、癫狂。 治杂病歌云:曲池拱手取,屈指骨边求,善治肘中疼,偏风手不收,挽弓开
本文档为【02中级 打印 32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590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MB
软件:Word
页数:64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17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