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固原城西汉墓2004

宁夏固原城西汉墓2004

举报
开通vip

宁夏固原城西汉墓2004 宁 夏 固原 城 西 汉 墓 固原博物馆 固原博物馆座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城西,汉高平城旧址西城墙外。1999年3月, 固原博物馆在陈列楼北侧建文物库房时,发现了5座汉代墓葬(图一)。墓葬距汉高平城旧址西 城墙约5O米,呈南北向排列,以发掘清理的先后,从南至北编号为GBM1一M5。墓葬地表2O 世纪8O年代初为农业耕地,整个地形呈西边高东边略低的缓坡状。博物馆建馆时曾在这一地 表上取土挖去2米多,后来又在这一地表进行多次平整为基建工地使用。地表几次扰乱,原始 堆积已不复存在(图二...

宁夏固原城西汉墓2004
宁 夏 固原 城 西 汉 墓 固原博物馆 固原博物馆座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城西,汉高平城旧址西城墙外。1999年3月, 固原博物馆在陈列楼北侧建文物库房时,发现了5座汉代墓葬(图一)。墓葬距汉高平城旧址西 城墙约5O米,呈南北向排列,以发掘清理的先后,从南至北编号为GBM1一M5。墓葬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2O 世纪8O年代初为农业耕地,整个地形呈西边高东边略低的缓坡状。博物馆建馆时曾在这一地 表上取土挖去2米多,后来又在这一地表进行多次平整为基建工地使用。地表几次扰乱,原始 堆积已不复存在(图二;附表)。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一 l号墓 — — — — — — — _- 北 图二 墓葬平面分布示意图 1号墓位于开挖区西南角,挖去地表约3米,露出墓室塌方的痕迹。塌方的痕迹南北长约4 米,东西宽约3.5米。沿着四壁塌陷的痕迹向下做至墓底 ,发现除西壁保留高度约40厘米外, 其余3个墓壁保留高度不足20厘米。从墓底保留的四壁情况看,墓葬的形制基本为方形。墓 一 18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耋直堂拯 生笠 塑 图三 1号墓平面图 1—5.陶壶 6.陶灶 7.铜镜 8.木梳 9.头骨 圹长3.2、宽2.8、墓距地表深 7.8米,方向 93度。墓底四壁残存木板痕迹,说明1号墓 是一座竖穴土坑木椁墓。从木椁的痕迹观 察,木椁形制接近方形,结构为东西侧板 长,南北侧板在东西侧板的两头进深约 3O 厘米套接而成。椁长约3.2、宽约2.6米,椁 板厚0.1米。墓内十分潮湿,接近墓底的填 土已成泥状,木椁的底、盖、棺木、人骨架已 朽,木椁西南角只存头骨1个,少量随葬器 物均放置在木椁以内。头骨东侧放置铜镜1 面,铜镜正面朝上,镜上放置木梳 1件,铜 镜和木梳用丝绸包裹,丝绸已朽。木椁东南 角放置陶灶1件,北侧排列陶壶5件。椁内 四周散置鎏金铜花饰15件,花饰背面留有 木头痕迹,应是棺木上的装饰物(图三)。 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铜器、木器等。 (一)陶器 壶 5件。泥质灰陶。形制相同。轮制。敞口,长颈,溜肩,腹呈球形,圈足。腹部两侧有对 称两耳,两耳各有穿孔。颈肩部饰数周细刻划弦纹,弦纹间刻划20组短斜向划纹。颈肩部磨光, 壶通体施白灰。M1:1,口径7.8、腹径15、底径9、高16.7厘米(图四,6)。 灶 1件(M1:6)。泥质灰陶。手制。灶面前端呈圆形,正中有一小孔为烟囱,后端平齐, 正中开长方形火门。灶面有三孔火眼,灶面一周及火眼周围模印菱形图案。灶无底。长20.5、 宽17.5、高l1.1、火门长6、宽4.2厘米(图四,1)。 釜 1件(M1:1O)。泥质灰陶。手制。敛口,内斜沿,口沿内壁呈弧形,尖唇,腹以下内收, 小平底。口径9.2、高3.2厘米(图四,5)。 甑 1件(M1:l1)。泥质灰陶。手制。直口,平沿,尖唇,腹以下内收,小平底,底部有5个 小孔。口径7、高4.6厘米(图四,4)。 (二)铜器 昭明连弧纹镜 1件(M1:7)。圆形,圆钮,连弧纹钮座。连珠纹外饰一周八等分内向连弧 纹,镜外边沿饰素宽带纹,在宽带纹和连弧纹间为一周铭文带,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象夫E1 月心忽扬忠然平”。铭文间加“生”、“天”,铭文末尾加“一”字,铭文共17字。镜直径9.5、边厚 2.7厘米。重1O6克(图五,1;图版壹,2)。 鎏金铜棺花饰 15件。其中完整的10件。四叶形薄铜片制成,四叶尖内接成圆形,中间插 一 1 84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 ( 1 图四 1号墓出土遗物 1.陶灶(M1:6) 2.鎏金铜棺花饰(M1:12) 3.木梳(Ml:8)4.陶甑(M1:11) 5.陶釜(M1:10) 6.陶壶(M1:1) (1、6.1/5.3.:;,5,余为3/10) ◎◎ ⑨@ 5厘米 图五 1号墓出土遗物拓本 1.铜镜(Ml:7) 2、3.钱币(M1:27、28) 一 圆形铜帽钉,表面鎏金。M1:12,长9.6、帽径2.4厘米(图四,2)。 (三)木器 梳 1件(M1:8)。硬木加工而成。梳柄为半圆形,前端方形,有28根齿。长7、宽4.9、厚 18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耋直堂塑 生箜 塑 1厘米(图四,3;图版壹,1)。 (四)钱币 五铢钱 2枚。字体相同。五字交股两笔较直,铢字的金字旁模糊不清,铢字头方折。M1 :27,钱径 2.33、郭径2.5、肉厚0.06、郭厚0.18、郭宽0.1、穿宽1.2厘米。重2.7克(图五,2)。 M1:28,穿上一横。钱径2.26、郭径2.52、肉厚0.06、郭厚0.18、郭宽0.1、穿宽0.97厘米。重 3.7克(图五,3)。 二 2号墓 2号墓位于1号墓的北侧,两墓相距约6米,是一座砖券结构的长方形单室墓。由墓道、墓 室两部分组成,结构简单,方向90度。墓道经钻探得知为斜坡形,长 6.9、宽0.80米。墓室长 3.35、宽1.1o、深距地表4.6米。墓室用长38、宽19、厚6厘米的条形砖垒砌,砌法为墓室两壁 用条形砖单层平行错缝砌,从墓底砌至14层开始起券,起券用楔形砖单层错缝平砌。楔形砖长 38、宽19、一边厚6、另一边厚4厘米。墓室后壁砌法是在墓室两壁外顶头以砖平砌至墓室上 部。墓底用条砖斜向错缝平铺,墓门用砖平行错缝封堵至墓顶。棺木、人骨架已朽。墓内随葬 罐、壶、灶、甑等陶器,以及五铢钱(图六)。 l . : I一 I 9..。...... 米 图六 2号墓平、剖面图 1.陶灶 2.陶甑 3—5.陶壶 6.陶罐 7.钱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陶壶 3件。泥质灰陶。形制相同。盘口,尖唇,长颈,溜肩,鼓腹,下内收,平底。肩、腹部 各饰四周细刻划弦纹。MS:3,口径7.5、腹径 11.4、底径7.8、高12.9厘米(图七,3)。 一 图七 2号墓出土遗物 1.陶灶(M2:1) 2.陶罐(M2:6) 3.陶壶(M2:3) 4.陶甑(M2:2) 5 7.钱币拓本 (1一:{.1/1 0.4.3/1 0,余为3/5) 陶罐 1件(M2:6)。泥质灰陶。直口,平沿矮领.平肩,鼓腹,腹以下内收,平底。口径8.4、 腹径12.6、底径7.5、高8.1厘米(图七,2)。 陶灶 1件(M2:1)。泥质灰陶。灶面呈馒头状,两侧模印三角形图案,前端模印菱形图 案,灶面正中竖向排列2个圆形火眼,其间模印瓢、铲、肉、盘等图案。灶前壁中间开长方形灶 门,灶门上方模印出倒三角形图案。灶门左侧模印出一人物,右侧模印一喇叭形瓶。前壁两侧 模印出三角形图案,上边模印套接菱形图案,在菱形图案上方又模印一排三角形图案,形成灶 前壁边框装饰。灶长18、宽15、高9厘米(图七,1)。 陶甑 1件(M2:2)。泥质灰陶。敞口,平沿,斜腹,小平底,底部有5个小孑L。口径6.8、底 径1.3、高3.8厘米(图七,4)。 五铢钱 4枚。制作较粗糙,钱文书体基本相同。五字宽大,交股两笔弯曲明显,五字上下 两横出头。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铢字头方折。钱径2.3、郭径2.55—2.63、郭厚 0.18、郭宽 0.12~0.18、穿宽0.87~0.95。重2.9—3.6克(图七,5、6、7)。 三 3号墓 3号墓位于开挖区的西北角。挖去地表扰土近3米铲平,露出椭圆形边线,并拌有淤泥痕 迹,应是墓塌方后进水形成。沿着边线下做至墓底,除墓室西壁保存完好以外,墓室其它3个壁 保存高度不到40厘米。墓室为东西向长方形,长4.7、宽2.2、深距地表7.4米。方向102度。 一 18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 2004年第2期 墓葬形制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室西壁正中距墓底 2.4米处留有部分木头朽后痕迹,最长 1.1、最短0.3米,应是木椁盖板痕迹。墓室南壁木椁侧板朽后痕迹清晰可辩,结构清楚。椁板 厚约20厘米,椁板外侧用木条连接,板间用铁马钉固定。连接椁侧板的木条宽14—20、厚6— 12厘米,木条间距28—50厘米不等。墓室北壁木椁侧板的结构和南壁椁板结构大致相同。木 椁前后档板没有用木条连接。从上述情况可以推测木椁的大体结构。木椁是在做好的墓圹内 将和墓圹长度相同的南北侧板内两头钉上木条,以固定前后档板,然后将南 北侧板顺着墓圹 套下,把前后档板逐块叠套下去,构成了木椁的形状。椁长4.7、宽2.1、高2.4米。 墓主人骨头大部分已朽,椁室西南角残存几块头骨片,头骨旁有几块脊椎骨,西北角残存 脚肢骨碎块,由此推断墓主人葬式为头南脚北。 随葬品中的铜器生活用具集中放置在墓主人东侧,陶器放置在椁室东南角,五铢钱86枚 用麻绳串接放置在墓主人胸前(图八)。 图八 3号墓平面图 3.铜筒形器 4.剑格 5.球形饰件 6~9.铜键 1o.铁环 ¨.钱币 12.陶砚 13.研磨石 14、16.铜盆 1 5 铜钫 1 7.铜钟 18.铜镩 19.铜盘 2o.剑鞘口饰件 21、22.环首铁刀 23、24.铁锤 25.陶壶 26~31、33 陶罐 32.陶甑 34、35.盖弓帽 36.朱砂石 38、39.铁镇 (一)陶器 壶 1件(M3:25)。泥质灰陶。小盘口,细颈,球形腹,腹底相接处呈折角,平底。口径5.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图九 3号墓出土遗物 1.Ⅱ式陶罐(M3:29) 2.I式陶罐(M3:27) 3.陶壶(M3:25) 4.陶甑(M3:32) 5.朱砂石(M3 :36) 6.陶砚(M3:12) 7.研磨石(M3:13) (1—4.1/5,6.约1/6,余约1/3) 腹径 11.7、底径7.5、高13.8厘米(图九,3)。 罐 8件。泥质灰陶。分二式。 I式:5件。敞口,方唇,矮领,溜肩,鼓腹,平底。肩、腹近底部饰四周刻划弦纹,弦纹问饰竖 向细绳纹,腹部磨光。M3:27,口径13.8、腹径19.8、底径12.5、高14厘米(图九,2)。 Ⅱ式:3件。瘦长体,敞口,斜平沿,长颈。溜肩,鼓腹,平底。颈部一周在制胎时出现的折痕, 肩、腹部刻划四周不规则弦纹,其问饰绳纹。M3:29,口径10.8、腹径17、底径9、高18.5厘米 (图九,1)。 甑 1件(M3:32)。泥质灰陶。侈口,尖唇,小平底,底部有7个小孔,孔径内小外大。口 径12.4、底径5.4、高7.4厘米(图九,4)。 砚 1件(M3:12)。泥质灰陶。烧制而成。圆饼形,一面磨光并有黑色颜料研磨痕迹。出 土时放置在墓主人头部东侧,磨光面上放研磨石一块。直径16.8、边厚2.8厘米(图九,6;图版 壹,3)。 (二)石器 研磨石 1件(M3:13)。青石质,自然形成。上部无加工痕迹,下部磨平,平面上留有黑色 颜料和砚面上颜色一致。长5.4、宽4.6、高3厘米(图九,7)。 朱砂石 1件(M3:36)。矿物颜料,朱红色。里外颜色一致,质地较软,轻轻研磨呈朱红 色,颜色十分鲜艳。长条不规则形,除底部研磨平外,其它地方无加工痕迹。长5.2、宽3.3、高 一 189 一一 ⑧ —k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2期 3.2厘米(图九,5;图版壹,5)。 (三)铜器 钟 1件(M3:17)。小口微外侈,溜肩,鼓腹,平底,圈足。口、肩、腹部各饰一周凸起的宽 带。肩部两侧铸出对称的兽面纹铺首衔环,铺首兽面纹饰造型生动,立体感强。钟的底部刻划 一 大--+两个“田”字,字体不规整,是随意刻划的。口径 18.9、腹径37.6、底径2O.7、高46.1 厘米。重7500克(图一O,1;图版贰,1)。 钫 1件(M3:15)。方形敞口,短颈,方腹外鼓,平底,梯形方圈足。口外沿饰一周宽带,肩 部两侧饰对称兽面纹铺首衔环,铺首纹饰粗糙。口10.3×11、腹 18.5、底圈足 13.5×13.5厘 米。重5000克(图一o,2;图版贰,2)。 盘 1件(M3:19)。敞口,宽平口沿外折,斜直腹,圜底。出土时盘内放置一铜盆。盘残破 程度严重。盘沿外径63、口径57、底径52、高11.5厘米,盘口沿、腹底壁厚0.12—0.4厘米(图 一 o,4)。 盆 2件。形制相同。敞口,外折平沿,斜直腹,平底。底部一周微凸起矮圈足,圈足高度不 足0.1厘米,制作规矩,边线整齐。M3:16,口径32、底径14.7、高11、壁厚0.1厘米(图一o, 3)。 1 90 一 儿 E 出 ~ 3 M o 盆 一 图 , M 钫 " M 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铸 1件(M3:18)。长筒形,断面呈圆角菱形,底部封闭,中部突起箍三周,前端两面各作 3个尖齿状,中间尖齿最长,每个尖齿的边沿用朱红描出郭线。通体先以鎏银衬底,以三周凸棱 为界,铸下部两面和前端每个尖齿两面以鎏金作出流云似藤绕蔓缠的流云纹图案。图案布局严 谨,线条流利。铸内残存有圆木芯,周围用竹条包裹,竹条表面用漆涂过。长20.7、宽3.6、厚 2.7厘米。重270克(图一一,1;图版贰,3)。 ■_ ◎ 3 5 0 5厘米 1........1.........I.........I.........J...__J 图一⋯ 3号墓出土铜器 1.镩(M3:18) 2.剑鞘口饰件(M3:20) 3.简形器(M3:3) 4.球形饰件(M3:5) 5.剑 格(M3:4) 6.I式盖弓帽(M3:31) 7.Ⅱ式盖弓帽(M3:35) 剑鞘口饰件 1件(M3:20)。断面呈椭圆形,中空,正背两面上部各作3个尖齿状,中间 尖齿最长。背面正中靠近后端有一带孑L的钮,后端开口处作子口。正背两面以鎏银衬底,每个 尖齿边沿用朱红描出郭线,两面以鎏金作出藤绕蔓缠的流云纹图案。长9.6、宽4.3、厚 1.9厘 米。重100克(图一一,2;图版贰,4)。 键 4件。分四式。 一 191 o -O 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2期 I式:1件(M3:6)。由方形管、内芯组成。方形管残缺,内芯和管锈蚀粘连一起,无法活 动。管断面呈方形,正面一端开槽,背面中间开槽。内芯断面呈椭圆形,实芯。长14.1、宽1.2、 高0.9厘米。重44克(图一二,1;图版叁,1)。 Ⅱ式:1件(M3:8)。方形管断面呈正方形,正面一端开槽,槽长6.3、宽0.65厘米。背面中 间开槽,槽长8.6、宽0.65厘米。方形管内插一可活动的芯,芯断面呈方形,两头小,中间大,实 芯,芯为两截分铸套接而成。方管长14.2、宽1.8、高1.5、壁厚0.12厘米,内芯长11.6、宽1.3、 高 1.2厘米。重141克(图一二,2;图版叁,2、3)。 Ⅲ式:1件(M3:9)。方形管断面呈长方形,正面一端开槽,槽长7.6、宽0.45厘米。槽的上 部顶端高起凸棱,背面中间开槽,槽长10.6、宽1厘米。方管内插一活动的芯,芯中间大,两头 小,实芯,两截分铸套接而成。芯中间一侧有一凸起的长条形钮,钮一侧斜向,用以芯在方管内 活动时固定,方管内口部3个面,每个面作斜向三角各一,另一个面作2个三角。方管长15.6、 宽1.75、高1.45、壁厚0.17厘米,内芯长11.2、宽1.3、高1厘米。重155.5克(图一二。3;图版 叁,5、6)。 Ⅳ式:1件(M3:7)。仅存方管,断面呈长方形,正面上端竖排铸出隶书“千金氏“三字。字 型结构规整,字体苍劲有力。下端开长6.5、宽0.54厘米槽,背面中间开长9.8、宽0.7厘米槽。 管下部分残缺。长14.1、宽1.8、高1、壁厚0.15厘米。重4O克(图一二,4;图版叁,4)。 剑格 1件(M3:4)。平面呈菱形中空。侧面一端作菱形长孑L和剑刃形状相同,另一端作 长椭圆形安装剑柄的孑L。长4.8、宽2.1、高1厘米。重7克(图一一,5;图版壹,4)。 筒形器 2件。形制相同。圆筒形,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外作三周凸棱。M3:3,筒长7.5、 直径2.2、凸棱直径2.8厘米。重93克(图一一,3;图版壹,6)。 球形饰件 1件(M3:5)。椭圆形,中空,上下椭圆形孑L穿通。出土于墓主人头部东侧,可 能是墓主人身上装饰物。长2.3、宽2.2、高1.9厘米。重12.5克(图一一,4)。 盖弓帽 4件。分二式。 I式:2件。圆筒形,口大,上部略小,中上部出一勾。M3:34,长4.15、孑L径1厘米(图一 一 ,6;图版肆,6)。 Ⅱ式:2件。圆筒形,顶端半球形,上部出一勾。M3:35,长4、孑L径0.5厘米(图一一,7;图 版肆,5) (四)铁器 镇 2件。分二式。 I式:1件(M3:38)。动物形。由于锈蚀严重,动物形态已无法辩认,只能看出大体形状, 动物头向左侧作蜷卧状,凹底。长8.5、宽6.9、高3.7厘米。重600克(图一三,1;图版伍,6)。 Ⅱ式:1件(M3:39)。动物形。锈蚀严重,动物头向右侧作蜷卧状,平底。长6.9、宽7.2、 高3.6厘米。重350克(图一三,3;图版伍,7)。 一 1 92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口 5N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图一二 3号墓出土铜键 1.I式(M3:6) 2.Ⅱ式(M3;8) 3.Ⅲ式(M3:9) 4.Ⅳ式(M3;7) 193 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耋直堂亟 生笙 塑 图一三 3号墓出土铁器 I.I式镇(M3:38) 2.I式锤(M3:23) 3.Ⅱ式镇(M3:39) 4.Ⅲ式环首刀(M3:22) 5.Ⅱ式环首刀(M3 :21) 6.Ⅱ式锤(M3:24) 7.镞(M3:43) 8.环(M3:10) 9.锥(M3:41) 10.I式环首刀(M3:40) 环首刀 5件。锻打成形,分三式。 I式:1件(M3:40)。环首,直背直刃,带鞘。刀刃断面呈三角形,环首为扁圆形,环首和刀 一 次锻打而成。环首是先锻打成细圆条形,然后弯曲成扁圆。刀鞘做法是用二块比刀刃稍宽的 木片,在每块木片的一面刻出刀刃形状的凹槽,然后把二块木片凹槽面贴在一起,用丝绳缠绕 固定。鞘口用丝绳紧箍以防破裂,丝绳上面通体用皮革包裹。刀残长26、刃宽2、背厚0.7、环径 4.7×3.5厘米(图一三 。10;图版伍,1)。 Ⅱ式:2件。环首,弓背弧刃,刀刃断面呈三角形。M3:21,残长20.5、刃宽1.5、背厚0.6、 柄宽1.2、环径3.5×3厘米(图一三,5;图版伍,2)。 Ⅲ式:2件。环首,直背直刃,刀尖部呈弧形,刃断面为三角形。M3:22,长22、柄宽1.7、刃 宽1.7、背厚0.6、环径3.4×2.7厘米(图一三,4;图版伍,3)。 锥 2件。形制相同,锻打而成。锥身断面呈扁方形,锥前端变细成尖状,后端弯曲作环。 M3:41,长14、宽1.2、厚0.8、环径2.8厘米(图一三,9;图版肆,7)。 镞 锈蚀粘连一起。M3:43,长条形,一端尖(图一三,7;图版伍,4)。 锤 2件。铸造而成,分二式。 一 1 94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I式:1件(M3:23)。长椭圆,柱状形。柱状中间安装铁制柄,柄后端残断。从锤孔中,柄 前端安装出头观察,应是锤柄分铸后安装而成。锤长j.4、宽2.5×2.8厘米,柄残长7、宽1.8、 厚0.9厘米。重200克(图一三,2;图版肆,3)。 Ⅱ式:1件(M3:24)。圆柱形。在圆柱形中间作长方形孔,孔内残留朽木痕迹,应为安装木 柄后所致。锤长7.3、直径3.8、孔长1.6、宽0.9厘米。重400克(图一三,6;图版肆,2)。 环 1件(M3:1o)。锻打成圆形长条状,然后弯曲成环,衔接处保留接口。环径7、断面直 径1.2厘米(图一三,8;图版伍,5)。 (五)钱币 五铢钱 86枚。根据字体的变化可分为A、B型。 A型:44枚。面无内郭,背郭磨平。制作较粗糙,部分钱肉面不平整,铢字的金字模糊不清。 五字交股两笔较直,字形瘦长。铢字的金字头有菱形、三角形,也有带翼头形的,铢字的朱字头 方折。钱径2.34、郭径2.55—2.6、肉厚0.08、郭厚0.15—0.18、郭宽0.12—0.16、穿宽0.9厘 米。重2.8—3.1克(图一四,1、2)。 o◎◎◎◎◎ @@◎@◎⑤ 0 5厘米 图一四 3号墓出土钱币拓本 1、2.A型 3、4.B型I式 5.B型II式 6.B型IV式 B型:42枚。有背郭磨平的,也有背郭凸起的,记号钱占多数。可分四式。 I式:11枚。背郭磨平穿下半星。五字交股两笔稍弯曲,上下两横出头,字显的矮胖。铢字 变化不大,五铢二字较清晰,钱正面穿下凸起半星。钱径2.28—2.37、郭径2.5—2.6、郭厚 0.15—0.17厘米。重2.9—3.5克(图一四。3、4)。 Ⅱ式:1o枚。背郭磨平穿上一横。钱正面穿上凸起横郭,钱径 2.28—2.36、郭径 2.5— 2.58、肉厚0.1、郭厚0.15—0.17、郭宽0.12、穿宽0.92—0.94厘米。重3.1~3.6克(图一四, 5)。 Ⅲ式:8枚。背郭凸起无记号。钱径2.3、郭径2.5—2.54、肉厚0.12、郭厚0.22--0.27、郭 宽0.11、穿宽0.96—1厘米。重3.3—4.1克。 — — 1 q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古学报2004年第2期 Ⅳ式:13枚。背郭凸起穿上一横。钱径2.3~2.32、郭径2.5--2.57、肉厚0.12 、郭厚0.22 — 0.25、郭宽0.12、穿宽0.98--1.1厘米。重3.?--4.25克(图一四,6)。 B型五铢钱中,背郭凸起无记号和背郭凸起穿上一横钱,都铸的非常规矩。钱正背两面郭 及背面穿郭凸起明显,钱郭加工光滑。钱文书体纤细,笔划清晰。 四 4号墓 4号墓位于开挖区中部,是一座长方形竖井式斜坡墓道的土洞墓。由墓道 、器物箱、墓室三 部分组成。墓道长6、宽0.84、深距地表5.1米,方向95度。墓室入口处下挖一长方形土坑 ,土 坑的底为斜坡,口和墓室底平齐。长1.2米,宽和墓室相同,东壁深0.2O 、 西壁深0.48米。从土 坑东壁保留的朽木痕迹看,土坑做成后紧贴四壁构筑木箱,木箱板厚约6厘米,木箱内东西两 侧放置陶罐、灶、甑。墓室为长方形洞室,墓底平行,进深2.1、前高0.88 、后高0.50、前宽0.8O、 后宽0·74米。洞室内置棺木一具,已朽。洞室做的不宽裕,棺木紧贴洞室两壁 。 人骨架已朽, 只保留头骨,在墓室西侧,葬式应为头西脚东。墓室前端放置铜镜 1面,残铁刀1件(图一五) 。 I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 — 一 ⋯ 。 1 l1 4⑥l 《 z }0 ⋯ 一 2米 图一五 4号墓平、剖面图 1.铜镜 2.铁刀 3 7、10、1i.陶罐 8.陶甑 9.陶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铜器和铁器。 (一)陶器 罐 7件。泥质灰陶。分二式。 I式:1件(M4:3)。敞口,凹口沿,矮领,鼓腹,最大腹径靠上,平底。口径14、腹径27、底 径13.8、高22.4厘米(图一六,2)。 》 f L 图一六 4号墓出土遗物 1.铜镜拓本 2.i式陶罐(M4:3) 3.Ⅱ式陶罐(M4:6) 4.陶甑(M4:8) 5.环首铁刀(M4:2) (1、5.1/2.2、3.1/6.4.1/4) Ⅱ式:6件。器形瘦长,敞口,平沿,方唇,细颈,溜肩,鼓腹,平底。M4:6,口径8.8、腹径 15.5、底径7、高18厘米(图一六,3)。 甑 1件(M4:8)。泥质灰陶。直口,平沿,尖唇,腹微鼓,小平底。底部一周有四个孔。中 间一孔,孔内小外大。口径7.8、高4.6厘米(图一六,4)。 (二)铜器 日光连弧纹镜 1件(M4:1)。圆钮,圆钮座。座外饰一周八等分的内向连弧纹,镜最大径 内作一周宽带,宽带和连弧纹间为铭文带。铭文间四个符号将铭文带分隔为四个相等的区,每 个区间有二字,二字间又夹以菱形符号。铭文为“见日之光长毋相忘”。镜直径7.1、边厚0.21、 钮座直径1.95厘米。重76.4克(图一六,1)。 (三)铁器 环首刀 1件(M4:2)。环首,直背直刃。刀刃断面呈三角形,环首扁圆形,一次锻打成形。 锈蚀严重,出土时断为二截,放置在铜镜下面。残长20.5、刃宽1.6、背厚0.5厘米(图一六,5)。 五 5号墓 5号墓和3号墓相邻,位于3号墓东侧,两墓基本同在一线,间距不足5米。挖去地表约3 — 197一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2期 米,呈现不规则的边线,东西长约5、宽约4米。沿边线下做1米,西壁、北壁边线整齐。东壁和 南壁塌陷,南壁被一座近代墓打破。清理至墓室底部,露出墓室轮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室 长4.7、宽2.4、深距地表6.3米,方向105度。墓内已早年进水,淤泥痕迹南壁清晰,高度距墓 底14厘米,颜色呈灰黄色,有硬度。墓室东南壁完全塌毁。墓室底部四壁残存木头朽后痕迹, 北壁痕迹最消楚,距墓底高约0.8米处留三段木板痕迹,长1.1—1.4、厚约0.20米,应是木椁 侧板。西壁保留木条朽后的痕迹,南北排列,间距0.1—0.4、距墓底高0.7—1.7、木条宽0.06 — 0.20米。这些木条应是用来连接木椁档板的。木椁底部木头横向平铺。从墓室底部残存朽 木痕迹观察,5号墓同样是一座土坑竖穴木椁墓。木椁结构与3号墓基本相同。木椁长约4.7、 宽约2.4、高约1、7米。棺木已朽。墓室东侧正中有骨架一具,除头骨、腿骨基本完好外,其它骨 头已朽。葬式为头西脚东,仰身直肢。随葬的陶罐、铜钟、釜、盆、勺、博山炉集中放置在墓室西 北角。墓主人头的北侧放置2个漆盒,盒内各放置铜镜一面。铜镜用丝绸包裹,漆盒、丝绸已朽。 一 件铜盆内有动物骨架,类似猪、鸡、鸟的骨头。墓室西南处放置一铁釜,其上放一铜甑,铁釜已 锈蚀。墓主人腹部放五铢钱8枚(图一七)。 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铜器、铁器和钱币等。 (一)陶器 罐 7件。分三式。 I式:2件。泥质灰陶。直口,矮领,斜平沿,方唇,鼓腹,平底。肩部饰刻划弦纹八周,出土 时表面通体氧化脱皮,可能是盛食盐用。M5:1,口径16、腹径26.5、底径13、高22.2厘米(图 一 八,1)。 Ⅱ式:3件。泥质灰陶。敞口,尖唇,矮领,溜肩,平底。器形低矮,肩部饰二周刻划弦纹,其 问饰一周波折纹,其下饰三周刻划弦纹和斜向细绳纹,靠近底部磨光。M5:3,口径 14、腹径 21、底径12、高13.5厘米(图一八,4)。 Ⅲ式:2件。夹砂灰陶。敞口,尖唇,颈矮而粗,鼓腹,底平大。颈部两侧制二个竖耳,腹中部 饰细弦纹一周,腹部以上至口和腹以下至底部磨光。器表通体经火长期烧烤,器表成黑色。M5 :6,口径9、腹径10.7、底径7、高10厘米(图一八,2)。 (二)铜器 钟 2件。形制相同。青铜质,铸造而成。口外侈,长颈,鼓腹,圈足。口外饰一周微凸起的 宽带,肩、腹各饰二周凸起的宽带。腹上部两侧各铸对称的兽面纹铺首衔环,衔环活动自如。二 件钟出土时整体表面布满绿锈,钟的下腹部宽带间各朱书一隶体“锺”字的痕迹未粘半点锈痕, 字迹笔划清晰可辩。M5:7,口径13.2、腹径26.5、底径16、高33.6厘米。重4970克(图一八, 10;图一九;图版陆,1)。 盆 2件。分二式。 I式:1件(M5:12)。青铜质,铸造而成。敞口,宽平沿外折,深腹,平底。底边沿有一矮圈 一 1 9R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2米 图一七 5号墓平、剖面图 1—6、15.陶罐 7.铜钟 8.铜甑 9.铜釜 1o.铜勺 12、13.铜盆 14.铜博山炉 16.铁环 17.铁锥 18、19.铜镜 2o.钱币 足。出土时内放置一小铜釜、一铜勺及动物骨头。口径49、底径23、高18、壁厚0.2厘米。重 3500克(图一八,8;图版陆,4)。 Ⅱ式:1件(M5:13)。红铜质,模压而成。敞口,外折沿,深腹,平底。底边沿一周矮圈足, 高度不足0.1厘米,边沿整齐规矩。口径27、底径13、高8.8、壁厚0.08—0.1厘米(图一八,7)。 甑 1件(M5:8)。器形大小和Ⅱ式盆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在盆的底部从里向外用锥打 15个不规则的孔,显然这件甑是用盆改制的(图一八,9)。 釜 2件。形制相同。器形一大一小,红铜质。口稍敛,小平沿外折,圜底。M5:9,口径16、 一 1 9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2期 ; \ ’,77一 / ( ( ≯ / 图一八 5号墓出土遗物 1.I式陶罐(M5:1) 2.Ⅲ式陶罐(M5:6) 3.铜釜(M5:9) 4.Ⅱ式陶罐(M5:3) 5.铁锥(M5:1 7) 6.铁环 (M5:16) 7.铜盆(M5:13) 8.铜盆(M5:12) 9.铜甑(M5:8) 10.铜钟(M5:7) 11.铜勺(M5:10) (2. 图一九 铜钟文摹本(3/10) 高6、壁厚0.1厘米。重150克(图一八,3;图版肆,4)。 勺 1件(M5:10)。勺头呈圆形,凹槽形长柄斜直向上,勺头 中间边沿有--4'~L。通长32、勺径II、深3.6、壁厚0.I5厘米。重 402克(图一八,11;图版肆,1)。 博山炉 1件(M5:14)。青铜质,铸造而成。由炉身、炉盖组 成。炉身和炉盖分别铸造,炉身作子口,炉身口向里微收成半球 形。在炉身口部铸一横向手柄,手柄形状府视呈葫芦形,柄端上面 铸出变体的人面纹饰。炉身下部有一直径0.3厘米的孔,作用是 收入空气,使炉内燃料能充分燃烧。炉座呈喇叭状中空,座内留有 长1厘米的浇涛口,可以看出炉身是由底座倒立做模铸出的。整个炉身外表留有锉磨的痕迹。 是炉身铸成后进行仔细加工,炉身表面光滑美观。炉盖作母口,口外沿上有一周向上翻起的水 波纹,其上作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峦多层,山峦上作出燃烧的火焰纹饰。炉盖以水波纹和 山势的空间作出镂孔。通高18.9、口径7、底座直径9.8、柄长8.2、宽2.5厘米。重1120克(图 二o,1;图版陆,3)。 星云纹镜 2件。纹样繁简稍有不同。M5:18,博山式钮,圆形钮座。钮座外饰对称的十 六连弧纹,在连弧纹和钮座间饰六个圆形小钮,钮与钮间用弧形双线条连接。镜最大径的边沿 也作相等的十六连弧纹,在外边沿连弧纹内侧和钮座外连弧纹外侧各饰一周绳纹带,内外绳纹 20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图二o j号墓出土铜器 1、博山炉(M5:1" 2.镜(M5:1 9) 3.镜(M5:18) 带间分别饰对称的四个圆形乳钉,每个乳钉一周分布对称的八个圆星,将绳纹带分隔成四个相 等的区,而在每个区间各饰十一枚乳钉,乳钉问用双线条相互连接。镜铜质呈青灰色,除正面有 少部分锈斑外,其它部位均无锈,尤其是背面的连弧纹,圆星团的平面非常光亮,应是镜铸出后 抛光所致。镜出土时已残缺,直径18、边厚0.7、内厚0.15、乳钉高0.64、钮座直径2.62、高1.8 厘米(图二o,3;图版陆,5)。M5:19,纹饰较简单。博山式钮,圆钮座。座外饰三周凸起的弦纹, 弦纹外饰一周相等的十六连弧纹,连弧纹外饰一周绳纹带。镜外边沿内侧饰一周相等的十六连 弧纹,在连弧纹内边饰三周弦纹。弦纹带和绳纹带问有四个圆形乳钉把纹带分隔成四个区,每 个区间分布四个圆形乳钉,乳钉用弧形线条相连接。镜正背两面均无锈,光亮照人。直径11.1、 边厚0.45、钮直径2.1、高1.27厘米。重260克(图二o,2;图版陆,2)。 (三)铁器 环 1件(M5:16)。断面圆形,锈蚀严重,出土时在圆形漆盒痕迹边,可能是漆盒上饰件。 环径2.8、断面径0.4厘米(图一八,6)。 锥 1件(M5:1 7)。锻打成形。锥身断面呈扁方形,锥前端成尖状,后端弯曲成环形。锈 蚀严重。残长10.6、宽0.9、厚0.6厘米(图一八,5)。 (四)钱币 五铢钱 8枚。铸造粗糙,轻重不一,背郭均磨平。其中穿上一横钱5枚,穿下半星钱2枚, 无记号钱 1枚。 穿上一横钱,五字交股两笔较直,字形瘦长。铢字的金字旁是菱形,镞头形和三角形的,铢 — — 20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2期 字头方折。钱径2.3、郭径2.5~2.56、肉厚0.08、郭厚0.18—0.2、郭宽0.12—0.14、穿宽0.9 一 l厘米。最重的3.8克,最轻者2.9克(图二一,l一3)。 @@◎◎◎◎ 4 5厘米 图二一 j号墓出土钱币拓本 1—3.穿上一横 i、5.穿下半星 6.无记号 穿下半星钱,钱径2.28—2.3、郭径2.55、肉厚0.08、郭厚0.16—0.22、郭宽0.1—0.14、穿 宽0.95厘米。最重的4.4克,最轻者2.6克(图二一,4、5)。 无记号钱,五字交股两笔是直的,字形显的瘦长。铢字的金字头是菱形,铢字头方折,钱肉 面不平整。钱径2.3、郭径2.55、肉厚0.1、郭厚0.17、郭宽0.14、穿宽0.96厘米。重3.2克(图 二一 ,6)。 六 墓葬年代 这些汉代墓葬,l号墓为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3、5号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这两种 墓葬形制应该是继承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形制。在已发掘的长沙地区、两广地区、河西等地区 西汉前后期墓葬中,这种土坑竖穴墓非常流行,|1 这也是西汉时期的主要墓葬形制。 (一)l号墓年代 l号墓出土的两枚五铢钱,类似洛阳烧沟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的一型五铢钱 。一件木梳和扬州东风砖 厂八、九号汉墓出土的完全相同[_{]。昭明连弧纹镜流行于西汉中后期,以西汉后期最盛行 llj【 。 依据上述资料,1号墓的年代应为西汉后期。 (--)3号墓年代 3号墓在这些汉代墓葬中规模较大,出土的文物种类和数量较丰富。铜钟、铜钫器形大,造 型精美,与西汉中期河北满城l号汉墓所出的器形相同 。与其相似的同类器形在重庆市临江 支路西汉墓Ⅲ、河南焦作嘉禾屯汉代窖藏 、芜湖市贺家园西汉墓 。 都有出土。铜盘虽已残破, 但器形口径达63厘米,与西汉早期洛阳北部45号空心砖汉墓出土的完全一样 ]。鎏金银铜 铸和鎏金银剑鞘口饰件,在山东巨野红土山西汉墓也有出土 ”]。红土山西汉墓出土的l7件铜 铸中除两件鎏金外,其余均为素面。其中有一件铸的形状也作尖齿,内存竹木秘。类似的青铜 器1984年在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墓中也有发现 一。山东巨野红土山西汉墓的时代为武帝 建元元年到元狩年间。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墓的时代为武帝元狩五年以前。3号墓出土的A 一 202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型五铢钱,铸造粗糙,钱文特征类似洛阳烧沟汉墓I型第二种口 。B型五铢钱,铸造较精细,钱 外郭加工,类似洛阳烧沟汉墓Ⅱ型第一种 。通过上述多处资料比较,推测3号墓的时代大约 在西汉中期偏早阶段。 (三)5号墓年代 5号墓也出土了较多的青铜生活用器。二件铜钟器形相同,与3号墓的铜钟基本一样而略 小。铜盆和重庆市I临江支路3号西汉墓Ⅱ式盆完全相同,两面星云纹铜镜也和该墓星云纹镜类 ] 。 洛阳防洪大渠17号墓、金谷园1o号墓_】。 出土的星云纹镜与5号墓的星云纹镜器形、大 小都完全一样。洛阳烧沟汉墓中出星云纹镜的墓都只出武帝和昭帝时期的五铢,大体可以肯定 这类镜是武帝、昭帝时期的 "]。铜釜、铜勺与河北满城2号汉墓所出的同类器相似: ]。与5号 墓相同的铜釜,洛阳邮电局372号西汉墓中也有出土一 j。5号墓出土的五铢钱,具有早期钱文 特征,接近洛阳烧沟I型第二种钱_2 。重庆临江支路西汉墓上限为西汉中期,下限不会晚于新 莽,可能为西汉中期稍后。星云纹镜流行于武帝、昭帝时。洛阳邮电局372号西汉墓时代相当 于洛阳烧沟第三期前期,约为成帝至王莽之间。由此推断5号墓的年代可能晚于3号墓,大约 在西汉中期稍后,但不会晚到王莽时期。 (四)4号墓年代 4号墓是一座长方形竖井式墓道的土洞墓。这种墓葬形制,是中原地区西汉早期就有的墓 葬特点 ]。长沙地区西汉后期,在墓室入口处设置器物箱的墓葬形式 ],与4号墓相吻合。出 土的一面日光连弧纹铜镜主要流行于西汉武帝后至王莽时期 。出土的一组陶罐和固原北塬 M3汉墓陶罐相似,时代为王莽时期l2 。据墓葬形制及器物特征,4号墓的时代应为西汉后期 至王莽时期。 (五)2号墓年代 2号墓是一座砖券结构的长方形单室墓。这种墓葬结构,在中原地区和华南地区东汉中晚 期都存在,而长沙一带东汉前期以单室券顶墓为主 。 。宁夏吴忠市韩桥村9号墓 z。 的墓室结 构与2号墓的结构相同,时代为新莽时期。出土的陶罐、壶、灶都是东汉时期的常见器形。五铢 钱类似洛阳烧沟汉墓报告中Ⅲ型五铢,属于东汉建武时期。根据2号墓葬形制及器物特征和五 铢钱特点,2号墓的时代大约为王莽至东汉早期。 固原自古就是西北历史上的重镇,战略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秦时宁夏属北地郡,为秦 朝的北边要地,与匈奴地相邻,面临着匈奴不断南侵的威胁 ]。西汉时期为加强宁夏地区的军 防,在乌氏县的瓦亭关(今固原南)和朝那县的萧关(今固原东南)驻军防守 。3号墓出土的铜 镩和剑鞘口饰件,都为兵器上的饰件,其上以鎏金构出精美的图案,图案和河北满城2号汉墓 出土的当卢图案极为相似。两件铜器的器形和山东巨野红土山西汉墓,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中 出土的完全一样。这种器形和图案的铜器,多出自西汉时期身份较高的陵墓之中。由此而推测 3号墓主可能是西汉时期驻守在当地的军事官员或官吏。 — — 20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2期 5号墓的墓葬形制、木椁结构和3号墓基本一致。两墓相邻,都做东西向排列,间距不足5 米。以其墓葬形制及陪葬的器物特征分析,墓主可能是3号墓主的夫人,异穴合葬。 七 铜器制作工艺 这批汉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铜器。铜钟、铜钫的外表还分布着很多小方块,小方块 的铜色有别器物本身颜色,呈紫色。现对出土铜器的铸造工艺作一些分析推测。 经过对铜钟仔细观察,钟的表面及底部分布着许多小方块。钟的口部至腹以下共分布十一 周小方块。距钟口沿6厘米为第一周有8个方块,第二周8个,第三周10个,第四周11个,第 五周14个,第六周15个,第七周13个,第八周11个,第九周2个,第十周4个。小方块的行距 和间距不尽相同。钟的底部边沿一周分布6个间距相等的方块(图二二)。小方块最大的为0.8 ×0.6厘米,最小的为0.5×0.5厘米,钟壁内外大小一致。钟壁厚0.5厘米。 从钟表面分布的方块观察,有一定的规律。口部至腹以下,随着器形的变化,方块数量由少 变多,又由多变少。这些方块可能是用作芯撑的“补块”,起到芯与外范隔离作用,以保持器壁的 厚度均匀,芯撑的厚度也正是器壁的厚度。 图二二 3号墓出土铜钟方块分布示意图 。 204—— 钟的铸造工艺可能分为5个步骤完成(图二 三)。 第一步,先在可旋转的轮盘上堆实内模粘土坯 料,高度和直径要大于钟的外形。 第二步,借轮盘旋转力度,用尖状刀具切割成钟 的内模形状。钟体倒置,将切割成型的内模连盘放入 炉内加温烘干,或者自然干透。 第三步,在烘干的内模外涂上脱模料再次烘干, 然后在内模外用粘土坯料堆贴包裹至整个内模,其 厚度约2O厘米为宜。在堆贴内模时,用木头做成上 大下小的梯形浇口塞和通气塞,放在内模上部钟的 底部四边。整个内模外坯料堆贴完后,将浇口塞和通 气塞拿去,用极薄的利刀从堆贴好的坯料从上向下 切割分块,一定要切割至内模表面。以两侧铺首交叉 切割四块即可,放入炉内烘干。 第四步,拿下已切割的块,即形成外范。在钟的 两侧外范的块上剔刻出铺首纹饰,对钟的内模底部 外边沿一周剔刻芯撑,然后从底部切割拿下。再剔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铺茸 通气u 4 5 图二三 铜钟铸造工艺流程示意图 钟通体部位,形成芯撑。合上切割的底块,再合上四块外范。 第五步,将合好的外范一周用草拌泥贴实,地下挖大于外范的土坑,把范放进,周围用细土 填实,即可浇铸。浇铸时把熔化的铜液同时浇入两个浇口内。浇铸成型的钟,拿去外范和内模 后,在钟的通体就留下了小方孔,然后用红铜对照小方孔进行镶嵌,最后打磨光滑。 3号墓出土的铜盘,最大径达63厘米,盘口沿壁厚0.4厘米,底部壁厚只有0.12厘米。从 盘残破处观察为铸造而成。这样大的器形,壁厚仅0.12厘米,说明西汉时期铸造技术已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 5号墓出土的2件铜釜,一大一小,圜底。而且有明显的锤敲击留下的涡痕,越接近底部越 薄。釜的最底端厚度只有0.05、边厚0.08厘米,这可能是由于锻打所致。越接近底部越薄,这 是符合其制作工艺的。 3号墓出土的铜铸和剑鞘口饰件2件青铜器,表面都是以鎏银作底,鎏金构出图案。图案 线条非常流畅,构图巧妙。鎏金图案和鎏银接合处用细刀刻出图案边线,刻工的刀法十分流利, 制作非常精美。 古代青铜器上的鎏金原料是一种金和汞的混合物,鎏金时把混合物涂在金属器表面上,经 过烘烤,汞挥发,金就留在青铜器表面上 。这种鎏金工艺是战国时期的金、银、红铜错工艺上 发展而来的,但它和金、银、红铜错工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金、银、红铜错工艺制作时,是先在 青铜器表面按一定的图案铸出或者在铸出的青铜器表面用刀具剔刻出凹槽,在凹槽内嵌入金、 一 20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2期 银、红铜,然后打磨光滑的一种加工技术。这种工艺由于在器表上的凹槽,嵌入的金属经打磨后 凹槽边线始终是整齐的。而鎏金鎏银工艺则不同,这是两种金属在同一表面进行的一种工艺。 在鎏金图案和鎏银图案最接近的地方,找出两处脱落的部位仔细观察,发现鎏金图案下面直接 是铜胎面。而在鎏银脱落的部位下面也同样是铜胎面,说明这两种金属鎏的方法不是叠压关 系,而是两种金属分别进行的。两侧面有两处鎏金图案断开的现象,是底部鎏银时造成的。 铜鳟是先铸造成胎体,然后把胎体表面打磨光滑,其上勾出图案。先在所要鎏金的图案以 外先行鎏银,然后把鎏银空出的图案再行鎏金。从鎏金图案的边沿观察,有的部位鎏金超出了 图案范围,应是在进行鎏金图案时把金鎏到已鎏过银的底子上所致。这件铜铸和剑鞘口饰件的 鎏金鎏银工艺十分独特,这种两种金属在同一表面混合进行鎏法的工艺有一定难度。在鎏银时 要掌握好图案边线,不致于使银鎏过图案边线以内。而鎏金时更要掌握好不要将金鎏到银的边 线以外,如果鎏的不好会在两种金属鎏到交界结合处产生叠压,造成失误。仔细观察这件铜鳟 和剑鞘口饰件,只有极少的地方存在这种失误,说明当时的鎏金银工匠技艺是非常高超的。 附记:先后参加汉墓发掘工作的有延世忠、马建军、罗丰、陈坤、郑克祥、陈安位、王建斌。在资料整理 过程中,得到日本滋贺县立大学教授、考古学家菅谷文则先生的支持,文中部分照片也是菅谷文则先生拍 照的。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罗丰同志对报告提出了宝贵意见。程云侠同志参加了文中部分 照片的拍照工作,拓片由王建斌同志承担,线图由黄丽荣、郑克祥同志完成。 执笔者 郑克祥 注 释 [1 3[21][22][2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2][1 3][14][203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 959年。 [3] 扬州博物馆:《扬州东风砖厂八、九号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 982年3期。 [4][1 73[23]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 984年。 [5][1 6] 洛阳博物馆:《洛阳出土铜镜》,文物出版社,1 988年。 [6][18]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 980年。 [7][15] 重庆市博物馆:《重庆市临江支路西汉墓》,《考古/1 986年3期。 [8] 焦作市文物工作队:《河南焦作嘉禾屯出土汉代窖藏铜器》。《华夏考古~1995年2期。 [9] 安微省文物工作队、芜湖市文化局:《芜湖市贺家园西汉墓》,《考古学报》1 983年3期。 [1O]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北邙4j号空心砖汉墓》,《文物》1 994年7期。 [11] 山东省菏泽地区汉墓发掘小组:《巨野红土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 983年4期。 [123 徐州市博物馆:《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文物》1 998年8期。 [1 9]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邮电局372号西汉墓》,《文物》1 994年7期。 [24] 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tl 995年2期。 [263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吴忠市韩桥汉墓发掘简报》,《宁夏考古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 — — 20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7] 《宁夏通史 ·古代卷》,宁夏人民出版社.1 993年。 [28] 《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标点本。 [2
本文档为【宁夏固原城西汉墓200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97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7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2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17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