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研究生)

公司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研究生)

举报
开通vip

公司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研究生)null公司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公司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引 言引 言“不懂得会计和财务工作的经营者,就好比是球场上一个不能得分的球员、不懂规则的教练” 财务报告就是会计信息的载体,是外界对上市公司进行观察和透视的一个“窗口”。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阅读财务报表并参透个中玄机,进而把握公司行为的真谛,投资才会变得有章有法、有理有利。 null从理论上讲,财务报告作为会计的作品,既融合了会计技术手法、社会公共合约以及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于一体,又具有有极其复杂关系背景的规范性框架。 从应用上...

公司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研究生)
null公司财务报告与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分析公司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引 言引 言“不懂得会计和财务工作的经营者,就好比是球场上一个不能得分的球员、不懂规则的教练” 财务报告就是会计信息的载体,是外界对上市公司进行观察和透视的一个“窗口”。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阅读财务报表并参透个中玄机,进而把握公司行为的真谛,投资才会变得有章有法、有理有利。 null从理论上讲,财务报告作为会计的作品,既融合了会计技术手法、社会公共合约以及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于一体,又具有有极其复杂关系背景的规范性框架。 从应用上讲,它是通用的“商业语言”,其主要使命就在于面向社会,向大众尽可能“深入浅出”地讲述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发展境遇等。本 课 程 结 构本 课 程 结 构null要让大家读懂财务报告,其中包括较为浓厚的“会计情结”,但绝不是要教会大家如何去记账,尽管懂得会计记账的原理能够对报表信息的出处和内涵有更全面和更深入的把握。 null主要是在财务报告数据的基础上,告诉大家如何更熟练、更巧妙地去驾驭这些数据,让这些数据“会讲故事”。掌握了这些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并做到熟能生巧,随后的工作一定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null借助于真实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案例分析,向大家解剖上市公司刚刚发生的故事。 第一章 导论第一章 导论股海沉浮:让投资变得更理性 警惕股市风险 识会计,看报表 财务报告: 借我一双慧眼 慧眼识报表 财务报告质量特征:用户的需求,会计的追求 另类财务报告股海沉浮:让投资变得更理性股海沉浮:让投资变得更理性警惕股市风险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泡沫的本质就是持续上涨”,泡沫膨胀就会损害经济 泡沫是虚拟经济中的一种客观存在,但泡沫毕竟是泡沫,泡沫往 往意味着圈套和陷阱。它使得股票价格远远超出由收益、账面价值、 营业收入和其他基本面信息所体现的价值,而暂时的繁荣最终会走向 破灭。 时间和经历分明告诉大家,必须回复到基本价值分析。利用基本 分析,积极的投资者可以发现被错误定价的股票,并适时、适当地利 用它而获取额外收益。 null识会计,看报表 “股神”巴菲特就是一个典型的注重基本面分析的积极投资者,他把自己的日常工作概括为“阅读”,而他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财务报告。有人对巴菲特1965~2006年的投资业绩进行过统计,发现在此期间巴菲特的财富增长幅度是3 600多倍,是同期美国股市涨幅的55倍。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把自己仅有的1万元交给巴菲特打理,42年后巴菲特就会使你拥有3 600多万元的身价。人们惊叹巴菲特拥有一个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但巴菲特却说:“我从来不关心股价走势,也没有必要关心,这也许还会妨碍我做出正确的选择。”巴菲特坚持认为,他是在投资企业而不是股票,如果有可能就尽量远离股市。 财务报告: 借我一双慧眼财务报告: 借我一双慧眼慧眼识报表 “财务报表犹如名贵香水,只能细细品鉴,而不能生吞活剥。” ---美国会计学者亚伯拉罕·比尔拉夫 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很有价值的,而它在向投资者提供“慧眼”的同时,还需要投资者用慧眼加以透视。富有理性而不是一味投机取巧的投资者总善于合乎逻辑地、一层一层地“解剖”公司的财务报告,系统地、一步一步地“调整”着原始形态的财务数据,将其转化为客观评价公司绩效和发展前景的有用数据,并最终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买、卖或持有方面的决策。 null财务报告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为投资和商业活动提供信息。 投资者希望了解什么样的公司值得他们以什么样的价格去交易,自然而然地,他们就把眼光投向公司的财务报告以求得公司潜在价值的启示。这个潜在价值即基础价值,它构成股票价格的基础;注重这个基础价值的分析就是基本分析,财务报告恰恰构成基本分析的核心。 基本分析挑战投机,而投机太猖獗就会颠覆资本市场,进而导致投机所获得的短期利益昙花一现,并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解读财务报告,参透个中玄机,有助于刺穿那些推动泡沫膨胀的拙劣的、幼稚的或者阴险的想法,稳定投资者的心态和信念,虽然短期收益可能不是那么明显,而从长远看,注重分析企业内在价值的投资者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null财务报告质量特征:用户的需求,会计的追求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1. 可靠性1.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要求企业: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告中,不得根据虚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2. 相关性2. 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的历史绩效进行评判,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即具有反馈价值; 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 可理解性3.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只有提供能够让投资者看得懂的财务报告,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但考虑到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这也是我们解读财务报告的用意之一。 4. 可比性4. 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这样便于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即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样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绩效,并从中做出正确的抉择。 5. 实质重于形式5.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附有售后回购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的销售,往往带有变相融资的性质,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相关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 6. 重要性6. 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如果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 谨慎性7. 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会计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要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 谨慎性主要是投资者为了避免过于乐观和盲目的决策而在会计信息上做出的一种取舍,但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应注意企业是否有秘密准备嫌疑。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入,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8. 及时性8. 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信息具有时效性,机会稍纵即逝,过期作废。即使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也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务中,可能因为太及时提供信息而导致不可靠性,而不及时就会导致丧失决策良机,其有用性就大大降低。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实效性,会计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投资者在阅读财务报告的时候需要加以鉴别和认定,并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或调整相应的决策。 另类财务报告:为什么受伤害的还是我 另类财务报告:为什么受伤害的还是我 解读财务报告,就要分析和纠正会计度量和报告中的缺陷,对于“好”与“不好”的会计概念和手法应该有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 巴菲特曾经给阅读企业财务报告的投资者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特别注意会计账务有问题的公司,厨房里绝对不可能仅仅只有你看见的那一只蟑螂; 第二,复杂难懂的财务报告附注披露通常暗示管理层不值得信赖,如果你根本就看不懂附注披露或管理层分析,这通常表明管理层压根儿就不想让你搞懂; 第三,要特别小心那些夸大收益及成长预期的公司,企业很少能够在一帆风顺、毫无意外的环境下经营,收益也很难一直稳定成长。 要求能够识别和防范财务报告中的陷阱,尽量避免受到公司及其管理层的蒙蔽,使投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第二章 财务报告概述第二章 财务报告概述2.1 新时期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 2.2 关于财务报告的不同信息需求 2.3 财务报告的内容框架 2.4 财务报告的类型 2.5 财务报表列报的总体要求2.1 新时期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2.1 新时期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财务报告是企业会计和经济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财务报告目标基本上代表着整个财务会计系统的目标,并构成整个财务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财务报告目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重要会计信息。围绕这一重大导向性问题,在现代财务会计改革历程中主要形成了两种竞争性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null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一个首要的方面,它着眼于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财务报告目标导向方面,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就是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向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目标体系首先是把受托责任目标放在了第一位,这表明公司的财务报告重在对企业管理层及其受托管理的资源进行必要而充分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股东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其次是决策有用性目标得以明显强化,体现出会计准则制定者的战略眼光。 2.2 关于财务报告的不同信息需求2.2 关于财务报告的不同信息需求第一类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是投资者(公司普通股持有者)。 对于专业的投资者而言,其投资往往比较固定和“执著”,眼光也比较长远,因此他们比较关注所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问题; 短线的投资者更偏重于“投机”,目的是获取一定报酬,所以对于公司的盈利率和市场表现比较关心。 整体上看,这些投资者作为法律名义上的企业所有者,已经成为财务报告关注的主体,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财务报告使用人而言,他们分析财务报告的目的更倾向于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解读财务报告并采取不同方式运用其表决权,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绩效予以评价和监督。null第二类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是债权人。 总体上看,债权人更关注自身投入资金的安全性,他们看报表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和评估公司的短期以及长期的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状况,对于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比较敏感。通过获取和解释财务报告,据以形成借贷额度、利率水平、保障条款、起诉或者迫使公司破产清算等方面的决策。鉴于公司偿债能力受制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他们对于公司的盈利水平也不会掉以轻心,这可看成公司未来偿债能力的一种保证。null第三类信息需求主体是国家及其职能管理部门。 国家作为国民经济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从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中获取宏观调控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保证企业的可靠性和公允性,促使会计信息在保证资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无论是证监会、国资委,还是财政税务管理部门,都是财务报告的特殊需求者。null第四类特殊群体是信息中介。 信息中介首先是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强有力需求者,另一方面信息中介所从事的私人信息搜集行为本身又构成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的一个竞争源。而且信息中介之间还会在搜集、诠释和拓展会计信息方面形成相互竞争。信息中介,如分析师,可以看成是投资者需要的除了财务报告本身之外的额外信息的一个典型体现,他们已经成为一股新兴的市场势力,甚至会左右公司财务报告行为以及财务会计准则制定者的政策走向。null例如,在美国华尔街上不是存在一种“尾巴摇狗”(而不是“狗摇尾巴”)之怪现象吗?即财务分析师的预期对于公司股票市场的走向有着很强的决定作用,如果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业绩没有达到分析师的预期,其股价就会下跌,并影响股民的投资心理。以至于很多公司为了迎合分析师的预期而不惜造假,以维护公司的市场形象。可以预见,分析师行业的偏好将有可能成为未来财务报告要求的一个重要晴雨表。 null第五类信息需求主体是公司管理层。公司管理层兼具着信息供应和需求双重身份。 第六类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者包括社会公众、潜在投资者、企业内部员工等。 目前财务报告只能采用通用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格式,还无法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而各有侧重地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报告。null2.3 财务报告的内容框架1.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信息,包括企业经济资源的规模、构成和分布状态,以及这些经济资源的产权归属方面的总括信息。 这些信息一般通过资产负债表来体现。现阶段财务报告的中心已经从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一跃成为第一表式,并且这个资产负债表和新会计准则改革之前的资产负债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它更强调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更关注企业资产的实质、质量和未来利益增长的潜能,关注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运作效率,对内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对外也更接近“决策有用观”的信息需求。 null▲ 资产负债表是用来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一种静态报表。 编制依据: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作用: 了解公司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分析公司的资本来源及其构成比例; 预测公司资本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弹性。资产负债表简化结构资产负债表简化结构流动资产 现金 应收账款 存货 流动资产小计 长期资产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工资 流动负债小计 长期负债 负债小计 所有者权益资产合计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确认的有关问题资产确认的有关问题历史成本和谨慎性原则 资产确认三原则    面临三个挑战:面临三个挑战:挑战一:所有权难以确定  主要分析问题  1、企业的哪些资产由于所有权问题被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这些资产对企业重要吗?是否有其他方法来评价这些资产得到恰当的管理?  2、若利用租赁使关键资产或负债逃避报告,有何影响?  3、当存在所有权问题时,企业是否改变报告方式?     null挑战二: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或难以计量       主要分析问题:  1、资产负债表中哪些资产最难以计价?特别是企业特有的资产,如商誉、品牌的计价基础是什么?  2、和以前年度相比,管理层就资产计价方面有什么变动?为什么发生变动?  3、和其他企业相比,在资产计价上有何不同?原因  4、管理层是否有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的历史?  5、什么资产由于计价问题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管理层是如何管理这些资产的?null挑战三:未来经济利益发生变化     主要分析问题:  1、是否营运资产发生了毁损?若发生了毁损又未减值,管理层有何正当理由?  2、管理层是否高估或低估资产的减值损失?  3、若管理层对资产进行重估,其估价基础是什么?是否由独立的评估方完成?  4、重估后增值是否有目的性?资产与负债--理想资产负债表资产与负债--理想资产负债表 流动资产 60% 流动负债 30% 速动资产 30% 存货 30% 长期负债 10% 长期资产 40% 所有者权益 60% 合计 100% 合计 100%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现金及短期投资分析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现金及短期投资分析总量 现金构成(注意银行存款之未达账项) 前后各期变化 企业最优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短期投资构成 短期投资期末计价(减值计提情况) 短期投资收益的确认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总额 应收账款构成 主要客户 账龄分析 应收账款变化趋势 坏账准备计提 应收账款管理(合理商业信用政策的制定)存货分析存货分析总额,比较分析 存货比例构成 存货组成分析会揭示公司未来收入和经营活动是否存在问题。如当产成品的增加伴随着原材料和半成品数量的减少时,可预期到公司生产的缩减,存货的增加(尤其是产成品的增加)与收入的下降,表明收入没能成功地与生产保持同步。会导致预期生产量的下降。 会计政策变更 存货跌价准备 null在高通胀期间,采用先进先出法的公司利润中应扣除“存货利润”。 高效的存货管理:较短的生产周期、购销双方产品计划的协调一致、最佳存货规模(零库存)、收到存货的日子尽可能地接近其使用的时刻、有利的支付条款、较少发生缺货,以及销售预测真实可靠。威廉.比弗(William Beaver)研究结论威廉.比弗(William Beaver)研究结论失败企业有较少的现金和较多的应收账款 当把现金和应收账款加在一起时,列入速动资产和流动资产之中时,失败企业和成功企业之间的不同被掩盖了,因为现金和应收账款不同,是向相反的方向起作用 失败企业的存货一般较少 注:对于现金及存货较少而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分析师应引起特别警觉。其他应收款分析其他应收款分析总额 构成内容分析 主要客户分析 账龄分析 坏账准备计提 关联交易固定资产分析固定资产分析固定资产的竞争力质量(余额、增加、减少、寿命及维护成本),不具有竞争力的表现:   1、公司厂房及设备的平均寿命延长。   2、公司未对厂房及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3、经济上不合算的设备和设施 固定资产折旧:   1、比较业绩时,排除不同折旧方法的影响   2、加速折旧法变直线折旧法   3、折旧寿命过长   4、折旧对销售额比率呈下降趋势,称为沿着折旧曲线下 滑。 在建工程分析在建工程分析建造合同的执行情况 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的确定(开始资本化、资本化金额的确定、暂停资本化及停止资本化)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情况的确定 在建工程减值的处理投资分析投资分析投资金额的增减变化 投资项目的构成(行业分析) 投资项目的跟踪分析 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 投资减值的处理 投资收益与现金流量 长期待摊费用分析长期待摊费用分析总额分析 内容构成分析 摊销时间的确定资产减值迹象的确认资产减值迹象的确认《资产减值》规定 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利率或其他市场投资回报率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企业的市值(如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已经低于其净资产账面价值。 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 资产已经或将被闲置、重组、终止使用或者提前处置。 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净损益远远低于预算。 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我国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国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资产减值的计算问题 没有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如何确定其未来可收回金额,即资产组如何划分? 现金流量如何确定? 贴现率如何确定? 资产减值计提不足 利用资产减值计提秘密准备,调节利润 资产减值会计的几个案例资产减值会计的几个案例案例1 2004年1月2日,南方证券宣布被行政接管。随后, 沪市7家上市公司和深市3家上市公司为此发布了重要 公告。在这10家上市公司中,除四川长虹属于委托理 财外,其余9家均为南方证券的股东。按照企业会计制 度规定,这些公司必须对发生减值的长期投资计提长 期投资减值准备。但2003年年报披露后,同为股权投 资的这9家公司对资产减值的计提却没有两家是相同的。null案例2 天津磁卡:2002年度天津磁卡因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巨亏2.8亿元,公司当时仅因应收款项一次就新增计提1.29亿元。公司年报的披露日为2003年4月28日,然而,仅仅一天之后,公司便于4月29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很大,故公司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和计提方法进行了调整,应收款项提取坏账准备的方法由账龄分析法更改为余额百分比法。” 凭借坏账准备会计估计的变更,2003的年度第一季度天津磁卡将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大量冲回,公司因此在2003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达4991万元。但是,仅相隔一天时间,公司对应收款项的态度发生了巨变,原因何在呢?公司此前在2002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做法是否就是为了粉饰2003年度的业绩埋下了伏笔呢?null2003年,天津磁卡实现净利润6129万元,但在扣除 非经营性的损益后,公司仍亏损达1.29亿元,而在公 司的非经营性损益中,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金额就高 达1.07亿元。为什么能够冲回如此大额的减值准备 呢?该公司称,2003年公司加大对应收款项的清收力 度,全年共清收应款项5.17亿元。年报显示,至2003 年12月31日,天津磁卡的应收款确实从年初时的12.44 亿元减少至7.27亿元,然而事情的真相是否如此呢?资产减值会计的几个案例资产减值会计的几个案例虽然2003年天津磁卡收回的应收账款为5.17亿元,但奇怪的是公司的货币资金非但没有相应增加,反面比期初减少了4.5亿元。除在公司收回的应收款项中,包括部分土地使用权、房产、股权等非现金资产外,天津磁卡货币资金大幅减少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其收回5.17亿元应款项的同时,预付账款却从年初时的3.84亿增至9.72亿,增额为5.88亿,那么,预付款项的巨增原因是什么?这两个金额之间有没有一定的联系? 资产减值会计的几个案例资产减值会计的几个案例案例3 美尔雅:一方面关联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即上市公司将产品高价销售给关联公司,获取了大量的销售收入与高额利润,之后利用会计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变更的契机计提了大额的坏账准备;另一方面关联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套取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即关联公司将大量不良资产按评估高价出售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购买后再计提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会计的几个案例资产减值会计的几个案例案例4 沈阳新开:2001年度与潜在的控股股东南科集团进行资产置换,置换后坏账准备总计转回25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总计转回600多万元,固定资产总计转回了1700多元,在2001年末,公司除了坏账准备尚有一定余额外,其余资产减值的相关账户期余额全部为零。这几项减值准备的冲回增加利润4900多万元,而其当年利润总额仅为200多万元。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析负债分析 所有者权益分析 负债和权益分析负债和权益分析负债的定义及来源:1、应付或应计负债            2、借款 负债确认原则        面临的挑战面临的挑战挑战一:是否一项负债已经发生?     ---重组准备、      频繁业绩奖励、      诉讼null挑战二:义务可计量吗?      -环境债务、养老金及其他退休福利债务、保险损失债务  主要分析问题:  1、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包括哪些潜在义务?有何解释?是否是企业采取的策略产生了这些表外义务?管理层是否利用这些表外义务来改善财务报表?如果是,该结论是以哪些因素为依据的?  2、与其自身历史水平或同行业其他公司标准相比较,公司在估计实际杠杆和财务风险时,表外负债是否重要?影响程度有多大?  3、企业是主要在管理层判断的基础上报告负债吗?如果是,管理层所做的主要假设是什么?   null挑战三:负债价值的变化-问题债务   利率变动对负债的影响,应怎样将这种价值变动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公司是按历史成本报告负债,还是将负债提高或降低至公允价值? 主要分析问题:  1、债务的公允价值是否降低了?什么原因导致的?  2、债务的公允价值是否提高了?是否是由于利率降低或公司业务的变化?  3、债务的风险是否加大了?管理层对债务价值估计的可靠程度如何?  4、若公司的债务价值增加了,是否面临财务困境?null对负债会计的一些误解: 未雨绸缪是谨慎的 稳健的负债会计常常为经理提供“平滑收益”的机会,而平滑收益可能阻碍分析师对糟糕的经营业绩予以及时确认。 主要负债项目分析主要负债项目分析其他应付款 关注大额其他应付款项,可能存在隐藏利润,进行收益平滑行为。 预计负债 产品售后质量担保负债 未决诉讼 债务重组中可能发生的预计负债所有者权益报告面临的挑战所有者权益报告面临的挑战挑战一:混合债券 挑战二: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分类  主要分析问题:  1、收益中包含哪些费用?如何看待这些费用? 2、是否存在混合债券?是否需要将负债和权益分开?其转换价是否发生变化?债务是否可能发生转换? 2. 利润表2. 利润表提供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绩效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方面的信息,这个使命主要是由利润表来完成的。而受制于传统会计准则的约束,该利润可能并不能代表企业真实的、全面的收益,即所谓的综合收益,于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出现了全面收益表(或称综合收益表)。在我国,这个所谓的全面收益表的内容部分地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来补充了。 null▲ 总括反映公司一定期间(月份、年份)内生产经营成 果的动态报表。 编制依据: 收入 - 费用 = 利润 作用: 了解公司一定时期的收益、成本耗费及经营成果; 分析公司的发展趋势和盈利能力; 考核公司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 收入分析收入分析问题: 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收入来源的持续性如何? 收入、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关系如何? 收入何时入账以及如何计量?收入分析收入分析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应阅读公司的分部报告。 收入来源的持续性可运用趋势百分比分析,收入持续性分析考虑的因素: 在商业环境下收入的需求敏感度。 预计新的或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能力。 客户分析-集中程度、依赖性及稳定性。 收入的集中程度或对单个部门的依赖性。 收入对销售人员的依赖性。 市场在地理上的分散程度。收入分析收入分析收入、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关系 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关系:计算净收入和应收帐款的变动百分比,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加强激励措施促使收入提高,信用期延长,或者公司在未来收入预测上的内部战略发生了变化。 收入与存货的关系:存货组成分析会揭示公司未来收入和经营活动是否存在问题。如当产成品的增加伴随着原材料和半成品数量的减少时,可预期到公司生产的缩减,存货的增加(尤其是产成品的增加)与收入的下降,表明收入没能成功地与生产保持同步,会导致预期生产量的下降。收入分析收入分析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主营业务收入 牢记赊销会计分录,公司应收账款账龄和现金流量分析会揭示这些情况; 理解公司从销售中所得到现金流量的市场份额、季节性和周期性,理解其中可能蕴含的未来趋势(谁买、为什么买、在什么地方买、产品的性质、重要市场领域、销售和产品开发的成功因素等)收入分析收入分析评价管理当局收入确认原则的适当性;(管理层对“重要事项”的认定适当吗,收入确认时间) 管理层在短期内能够采取的、增加收入的行为:加快用完工百分比法反映工程进度;将商品提前运送给客户,而不要求客户在原先确定的付款日前偿付货款;互换销售等。(最佳识别:存货和应收账款出现有问题的异常波动,应收账款的上升速度比销售收入上升的速度快。) 关注负债中的递延收入和收益。null收入操纵详解及案例收入操纵详解及案例利用补充协议,隐瞒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的事实    所谓补充协议指的是买卖双方在正常的商业购销合同之外另行订立销售协议,以对原销售合约中的部分条款进行澄清或修改。一般而言,补充协议应与原销售合同视同为一同质整体,不应改变或削弱原销售合同的实质。案例一:Informix公司——补充协议堆砌出的辉煌销售业绩案例一:Informix公司——补充协议堆砌出的辉煌销售业绩案例简介:Informix诞生于信息技术发祥地硅谷,是一家从事数据库管理的高科技公司。Informix以高速成长著称,1995年,该公司对外报告的销售收入达7.14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2%,1996年,销售收入进一步增至9.393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32%。证券市场对Informix销售收入的高速成长给予应有的礼遇,1996年,Informix的股票市值高达46亿美元。然而,好景不长。null1997年4月的“愚人节”,Informix宣布了两项令证券市场十分震惊的消息:开始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与其客户进行账款结算,许多经销商向Informix购买的软件无法出售给最终用户。1nnformix披露的信息表明,1997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比1996年同期减少了5900至7400万美元,因为经销商的购货承诺己荡然无存。证券市场对这些重大利空迅速做出反应,Informix的股价开始了一轮的自由落体运动,股票市值跌至15亿美元,跌幅高达67%。 null操纵手法点评:Informix从辉煌灿烂到声名狼藉,所运用的主要收入操纵伎俩就是隐瞒与其经销商签订的补充协议,其主要条款包括:(1)允许经销商将无法出售的软件退回;(2)承诺用自己的营销力量为经销商寻找最终用户;(3)承诺将自己获得的最终用户订单分配给经销商(4)将赊销期限延长至24个月(软件收入确认的相关规则是不得超过12个月);(5)将自己为最终用户提供维护服务所获得的收入秘密转给经销商或最终用户,作为对它们向Informix购买软件的补偿;null(6)向经销商或最终用户支付虚构的咨询费用,再由它们以专利权使用费的名义支付给Informix。可以看出,上述条款表明Informix在确认软件销售时,风险和报酬尚未发生实质性的转移。通过这种手法,Informix在1995和1996年分别虚增了8140万美元和21,150万美元,虚增的收入占这两个年度对外报告收入的比例高达13%和29%。 null填塞分销渠道,刺激经销商提前购货 填塞分销渠道是指供应商采用短期深度折扣的办法鼓励分销商提前下订单购买超量存货的做法。在发运存货的时点,供应商拥有订货单和销售合同,确认收入的条件看似已经齐备,但由于分销商购买的存货超正常贮量,有相当一部分在当期无法实现及时的二次销售而必须积压到下一个会计期间,因此,从本质上讲,填塞分销渠道是供应商的一种向未来会计期间借收入的伎俩。案例二: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健康天使”也造假 案例二: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健康天使”也造假 案例简介:百时美施贵宝(下文简称BMS公司)是美国一家家喻户晓的制药公司,素有“健康天使”之美誉。在2000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BMS公司荣居第78位,全球制药业排名第四。然而,这个“健康天使”却在2002年10月爆出舞弊丑闻。经过数月的自查,2003年3月,BMS公司公布了重编后的财务报表,承认其在1999至2001年通过“填塞分销渠道”等手法,夸大销售收入24.9亿美元,虚增净利润9.13亿美元。丑闻曝光后的短短几个月,BMS的股价下跌了59%。 null操纵手法点评:在美国,制药公司的多数药品一般是通过经销商销售的,BMS公司的营销模式也不例外。低廉的经销利润往往迫使药品经销商囤积那些价格看涨的药品。一旦分销渠道有消息暗示某种药品的价格可能上涨,经销商们就会额外增加这种药品的库存。正因为如此,制药公司为粉饰其短期收益,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如暗示药品将涨价、给予额外的价格折扣、延长付款期限、允许退货等)鼓励经销商购买更多的药品。null但是,制药公司通常也会留意经销商的库存水平,并在某些药品销售激增导致经销商库存过量的情况下,向经销商发出降低库存的警告。为了迎合华尔街对其经营业绩的预期,BMS公司通过散布药品涨价的消息,大肆刺激经销商购买其制造的药品,且在明知经销商的药品严重超储时,没有按照制药行业约定俗成的惯例向其经销商发出警告,导致分销渠道严重堵塞,并最终作茧自缚——填塞分销渠道不仅打乱了BMS公司的产销计划,而且使BMS公司2002年的销售收入锐减,因为经销商购买的药品已大大超过患者的需求。 null丰年藏粮,递延收入。案例三:微软(Microsoft)公司 ——利用递延收入平滑收益的高手 案例三:微软(Microsoft)公司 ——利用递延收入平滑收益的高手 案例简介:软件巨头微软公司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绩优股。2002年末,其股票市值高达2541亿美元,仅次于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s),连续多年在股票市值排行榜上位居第二。证券市场之所以对微软公司宠爱有加,除了因为其软件以质量和品牌享誉全世界,还因为其对外报告的销售收入稳步增长,几乎不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例如,在过去5个会计年度,微软公司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97亿美元、230亿美元、253亿美元、284亿美元和322亿美元。null美国的信息技术行业从1999年底开始步入漫漫的衰退期,对软件的需求日益萎缩。面对如此险恶的经营环境,微软公司为何还能逆势而上呢? 操纵手法分析:下表列示了微软公司1995至2003会计年度递延收入、销售收入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情况,如表所示: nullnull上表显示,在1999会计年度之前,递延收入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但这一趋势在2000会计年度发生扭转,表明微软公司从2000年度开始将以前年度计提的递延收入释放出来,转作当期的销售收入。下表列示了1998年第二季度至2000年第一季度递延收入的计提和转作收入的情况: nullnull可见,微软公司之所以在1999年下半年信息技术陷入萧条时销售收入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该公司在1999年度之前计提的递延收入。不仅如此,为了应对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微软公司在1999年末(2000会计年度第一季度)改变了递延收入的确认政策,将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的递延收入比例由20%-35%降至15%-25%,将桌面应用软件的递延收入比例从20%降至10%-20%,以达到加速收入确认,维持持续增长趋势的目的。 null递延收入,以图它用。案例四:HNKL——众说纷纭的上市纠纷 案例四:HNKL——众说纷纭的上市纠纷 案例简介:HNKL中部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NKL”)于1994年12月由6家股东(其中包括民营企业CJLY公司)发起设立,意在用“业主投资修路,政府综合补偿”的办法在HN省中部修建一条高等级公路,预计总投资50亿元。为了筹集所需的资金,HNKL想到了上市,并终于1998年6月挤入新股发行的申请队伍。但是,HNKL并没有那么幸运,其上市申请资料在经过1年多的漫长历程后被中国证监会退回,从而引发了HNKL状告中国证监会案。null2001年7月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该案做出终审判决:中国证监会因行政行为不规而败诉。这个诉讼案在当时中国的法律界、证券界和会计界掀起了一场风波,并引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案例集中探讨HNKL是否操纵收入确认的问题。 null操纵手法分析:虽然在状告证监会行政行为不规上HNKL取得了胜诉,但这一判决结果并不代表HNKL的会计资料就是真实的。证监会对HNKL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性的怀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便是,证监会认为,HNKL从1995年到1997年间的营业收入不真实。因为作为HNKL这一期间主要收入来源的“MT工程结算收入”的收入源头“MT工程项目”是CJLY在1992年11月至1994年6月间完成的,而且已对1994年6月29日之前支付的1.9亿多元工程款进行了结算。null但是HNKL却认为,根据财政部1993年的《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中的结算规定,CJLY以前所做不能算是结算,而应以出据的工程价款结算单经发包单位签证后,确认为营业收入(针对施工企业)。或开发土地、商品房在移交后,将结算单提交买方并得到认可时,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那么,HNKL的主张是否正确呢? null财政部于1998年1月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而HNKL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资料是在1998年6月。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改组上市的企业在整个报告期内未执行“制度”,则需要对整个报告期内的会计报表按《企业会计准则》及“制度”做出会计政策变更的模拟调整,并提交三年期的模拟报表。因此,HNKL必须依据“制度”对其1995-1997年间的收入进行追溯调整。 null以合并为借口,指使被收购企业在收购日前推迟确认收入。案例五:QHD和SGL——大股东指挥战略收购,给上市 公司添收入案例五:QHD和SGL——大股东指挥战略收购,给上市 公司添收入案例简介:在1998—1999年,中国HN省的HD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QHD)为了提高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在大股东的操纵下,在合并之后指使被合并方与客户倒签销售协议来成功地实现销售收入的提升。QHD系国企改制类型的上市公司,它于1993年底向社会公开发行A股1500万股,并于次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上市次年,QHD即告亏损。随后其经营业绩起起伏伏、举步维艰,但却从未被带上ST的帽子,秘笈就在于该公司及其大股东具有翻云覆雨的能量。null2000年6月-7月,在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对HNCX会计师事务所(为QHD执行年度审计的事务所)的业务检查中,发现了诸多令人震惊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即:QHD的控股大股东利用合并契机,对QHDl999年度的销售收入进行了大胆妄为的操纵。 null操纵手法分析:表2.5列示了QHDl998年和1999年销售收入的数据对比:1999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比1998年增加了2.74倍。具体分析各类别销售情况:低弹丝销售收入锐减了74.2%,矿泉水收入大致不变,房地产收入剧增了220%!而房地产收入之所以增加如此之多,系增加了对深圳市GTLH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L)房产销售收入所致。 nullnull天上哪会有掉下来的馅饼。QHD下属HD房产场开发公司1999年并无一分钱的销售收入进账,它却何以实现房地产收入的突飞猛进呢? 原来,QHD于1999年12月6日以控股62%的方式收购了主营房地产开发的SGL。QHD在年报中呈述:“……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对‘SGL’的收购,……SGL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4,424.15万元。由此公司新增主营业务收入37,258.4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2%,新增利润4981.14万元,null占利润总额的79.58%。”SGL在并购完成后的12月份,实现销售收入4.44亿元,占其全年销售收入的44%,这样的销售数字足以让人产生有关收入操纵的充分联想。难道仅仅是因为房地产销售集中的行业特点导致其收入分布如此不均吗? null后经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的彻查,SGL之所以有如此大额的销售收入集中在12月份确认,是由于其伪造了房屋销售合同,捏造了客户在1999年11月30日前有退房权利的所谓“补充规定”。具体地说,由于依据财政部(1998)第60号文件的规定,并购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只应合并被并购公司自并购日起之后的收入和利润,而SGL的房屋销售大部分发生在 1999年12月1日之前,这一部分收入对于QHD而言“可望而不可及”,为了扭转其null江河日下的经营业绩,QHD不得不授意SGL的财务人员添加所谓的“退房条款”,并据此将购买日前的收入和利润推迟至购买日后,从而达到并入合并报表的意图。可见,收购是一个幌子,销售补充协议是一个道具,递延被并购方的收入使之为上市公司所用才是并购交易最真实的目的。 null通过伪造、变造业务数据,凭空捏造收入。案例六:LM股份——亿元假账打造“灿烂黎明” 案例六:LM股份——亿元假账打造“灿烂黎明” 案例简介:沈阳LM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M股份)于1999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高中档服装的研制以及毛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市后的第一年(1999年)年末,其财务报表显示:年度销售收入40943万元(调整前),净利润3541万元(调整前),每股收益0.19元(调整前),净资产收益率6.31%(调整前);2000年度财务报告主要指标为:销售收入28812万元,净利润3442万元,每股收益-0.18元,净资产收益率-7.66%。2000年初,LM股份因1999年的盈利预测与实际盈利相差近20个百分点而遭到中国证监会的处罚。null2000年的8月至10月间,财政部驻辽宁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组对LM股份1999年会计信息进行了质量抽查,结果发现该公司1999年度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其中,公司资产虚增8996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虚增1.5277亿元,利润总额虚增8679万元。其经营业绩90%以上是人为编造、虚构盘算出来的。根据检查结果,财政部检查组对LM股份1999年年度报表进行了调整:净利润调整为-3873万元,每股收益调为-0.20元,净资产收益率下调至-7.95%。2001年的4月25日,LM股份2000年年报公布,亏损3442万元。由于连续两年发生重大亏损,2001年4月26日该公司被戴上ST帽子。 null操纵手法简介:若论玩弄玄虚,国内的舞弊企业似乎比国外的“同党们”更为高明。因此,YGX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上也并非罕见的“千年狐精”,能与之一较高下的上市公司仍大有人在。LM股份的造假手法就丝毫不逊色于YGX: 1) 虚开产品销售发票,捏造销售收入。为了捏造收入、虚增利润,LM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业务和销售对象,并不惜以付出真税款作为代价。譬如,该公司的营销中心虚拟了两个销售对象:沈阳红尊公司、宜昌盛泰服饰公司,在1999年6月和12月份多次对这两个假对象开出增值税发票进行“销售”,虚增主营业务收入2269万元,虚增利润1039万元。null对应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凭空增加1748万元,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应交税金分别多出105万元、174万元和224万元,内部往来虚减206万元。从表面上,企业正常经营、依法纳税,实质上却是上演一幕买卖独角戏。 2)利用有关出口货物的优惠政策,虚增收入。利用出口货物企业可以自制销售发票的条件,LM股份大量虚拟外销业务,以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例如,1999年6月,该公司所属的进出口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虚增主营业务收入582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成本519万元,虚增利润63万元,相应虚增应收账款582万元,虚减存货519万元。 null3)人为扩大企业销售业务的核算范围,虚增收入。为了把收入做大,LM股份将本不属于销售产品的业务收入,纳为销售收入核算。例如,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LM进出口公司擅自将本应在“委托发出材料”核算的对外委加工服装业务,通过与被委托方对开发票的形式,进行销售核算,虚增销售收入888万元。 经专案组的审查,LM股份与YGX类似采用了“一条龙”的造假手段——假订单、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出库单、假货物保管账、假成本计算单等一应俱全。而且全部采取假账真算的办法,根据假的原始凭证,“认认真真”进行会计核算。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null里应外合,互相抬高收入案例七:奎斯特公司和安然宽带公司——精诚合作的“难兄难弟” 案例七:奎斯特公司和安然宽带公司——精诚合作的“难兄难弟” 案例简介:总部位于丹佛的奎斯特(Qwest)是美国一家从事光纤通讯的著名跨国公司,2002年营业收入近200亿美元。2002年9月22日,奎斯特公司的董事会宣布重新编报己对外公布的2000至2001年度的财务报告,以更正该公司与其他公司进行容量套换过程中不恰当确认的9.5亿美元销售收入。2003年10月16日,奎斯特公布了经过毕马威重新审计后的2000至2001年度的财务报告,承认在这两个会计年度里虚增了24.8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其中2000年度虚增销售收入9.45亿美元,2001年度虚增15.43亿美元,占这两个年度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和7.8%。 null操纵手法分析:在虚增的24.88亿美元销售收入中,因套换交易而形成的不实收入高达14.55亿美元。虽然该公司披露的重编资料遮遮掩掩,但从美国国会公布的调查结果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还是能够窥见奎斯特公司利用套换交易操纵收入的一些内幕。其中的一起套换交易发生在奎斯特公司与安然宽带服务公司(Enron Broadband Services,臭名远扬的安然公司的子公司)之间。2001年9月30日(第三季度的最后一天),奎斯特公司与安然宽带服务公司达成了一笔奇特的套换交易:奎斯特公司将一条可随时投入使用的光纤通讯网络的25年使用权(标价1.12亿美元)和其他资产以1.955亿美元出售给安然宽带服务公司,与此同时,奎斯特公司以总价 3.08亿美元向安然宽带服务公司购买了从盐湖市至新奥尔良的光纤网络的使用权(标价1.12亿美元)和其他资产。针对此笔光纤网络的套换交易,双方交换了一张1.12亿美元的现金支票,奎斯特公司据此在2001年第三季度确认了8600万美元的收入,其余2600万美元作为网络维护服务费,按25年分期确认。而对于购入的光纤网络使用权,则资本化为无形资产。null暂不考虑其他资产,这笔交易的实质是奎斯特公司与安然宽带服务公司相互置换光纤网络的使用权,从会计的角度看,应视同非货币性交易(尽管在这笔交易中,双方交换了现金支票,但金额正好相互抵销,双方均没有从交易中获取现金流量)的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处理。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只有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其差额才能确认为收入。而在这交易中,不仅交易的价格正好相等,而且奎斯特公司换入光纤网络的公允价值被严重高估,因为这条光纤网络是安然宽带服务公司长期闲置且设备尚未配备齐全,奎斯特公司买入这条光纤网络并不能立即投入使用,而仅仅是作为备用网络。奎斯特公司将立即可以使用的光纤网络换成备用的光纤网络,而且美其名为“等价交换”,显然缺乏正当的商业理由,唯一的动机是为了使2001年度第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和经营业绩达到华尔街的预期。 null值得关注的是,奎斯特公司聘请毕马威对其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包括通过套换交易获得的光纤网络使用权)进行全面评估,并在2002年度确认了418.08亿美元的减值准备,其中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高达105.25亿美元,其余为商誉的减值准备。奎斯特公司为迎合华尔街的预期,通过与交易方相互高估套换资产的公允价值,所付出的沉重代价由此可见一斑。 null六
本文档为【公司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研究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40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0-12-15
浏览量: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