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举报
开通vip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null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了解李商隐无题诗体制的基本特点。 2. 欣赏体会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为朦胧诗鼻祖。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null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了解李商隐无题诗体制的基本特点。 2. 欣赏体会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为朦胧诗鼻祖。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李商隐生平遭际李商隐生平遭际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他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他在家随堂叔学习。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此后却由于党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的生活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四十六岁时郁郁而死。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瓜葛,是从令狐楚对他的赏识开始的。他曾说自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这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令狐楚是牛党的上层人物之一,他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便引入幕府(时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待他如亲子。由于当时的公文都是用骈文写的,所以,令狐楚便亲自指点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綯学骈文。李商隐的骈文写得好,是与令狐楚的指点分不开的。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二十五岁,上京应举,由于令狐綯的推荐,他得以中举。也就是说李商隐既受令狐楚父子之恩,应算是牛党的成员了。但是考中进士的第二年,令狐楚却去世了,李商隐的生计成了问题。这时,任泾原节度使的王茂元又聘李商隐做幕僚。王茂元有个小女儿,长得很漂亮,又有才华,王茂元有意将女儿嫁给他,所以李商隐便入了王茂元的幕府。由于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中的上层人物,因此,李商隐就被认为是“背牛就李”,不能为牛党所谅解。 此后,牛党执政的时间要长一些,因此,李商隐就吃苦头了。令狐綯原是他的好朋友,但一直不能原谅他。令狐綯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但却一排挤他、打击他,李商隐沦落不偶的一生以致郁郁而死,都与此有关。 关于李商隐其人其诗的评价关于李商隐其人其诗的评价 实际上,李商隐是一个有正义感、政治热情很高,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很敏锐、对政治现实的批评很大胆、尖锐的诗人。他反对藩镇割据,关注社会现实。他还用咏史诗的形式,借古讽今,批判现实,等等。这都表明李商隐是一个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在人格上有操守、有见解的诗人。 在古代诗人中,李商隐的诗名很大,但另一方面,他的名声在过去却一直不太好。封建社会的评论家,因为他“背牛就李”,因而视他为无行文人,骂他是“诡薄无行”、“背恩”等等。 解放后,对于李商隐的评价,一度也不高,把他看作是“形式主义”、“唯美主义”诗人的代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学术界思想的解放,对李商隐的评价才较为客观、公正了。对其人其诗的研究也深入了。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商隐虽然长期做幕僚,以写骈文为主,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李商隐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矛盾重迭、危机四伏的现实状况,特别是通过对诗人自己身世的讴吟,深刻表现出中下层士子的苦闷和悲愤,从而使人们感到一种江河日下、黄昏渐近的时代气氛。 李商隐诗歌的表现内容,主要有这几类:社会政治诗 咏怀咏史诗 无题爱情诗李商隐的社会政治诗李商隐的社会政治诗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这在他的早年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他在二十六岁时写的《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从这首曾被王安石称赞的名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上的远大抱负。这种心情,在其他早年的诗篇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他二十五岁时所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就是一首长篇政治诗,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现实。诗人首先把一幅农村凋敝图展示在读者面前,并通过一位老农的诉说,回顾了自贞观、开天以来,农民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况,以此为中心,触及到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宦官专权、皇帝昏庸、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外族凭陵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最后揭出官逼民反、骚乱四起的现状。 他对当时宦官专权的黑暗政治也很愤慨不满。甘露事变中,宦官杀死宰相王涯等名臣,他因此写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诗,后诗尤为悲愤痛切: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在宦官熏天势焰之下,当时许多诗人都不敢正面发表反对意见,有的甚至顺从宦官的言论,而年青的李商隐却从国家安危出发,毅然呼吁诛讨宦官,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他的朋友刘蕡[fén]  “耿介嫉恶”被贬死,他也连写了几首诗为他呼冤。null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二十六岁的李商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结果落了榜,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府中做幕僚。这首诗就是他客中登安定城楼遣愁言志的名作。安定城楼,即泾州城楼。泾州,是唐朝泾原节度使府所在地,在今甘肃泾川县北。 null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高峻绵延的城墙上耸立着百尺高楼,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婆娑的杨柳之外,是无尽的水边平地。(天地是那么广阔,山河是那么壮美,而自己的处境却是这样的局促,满目春色顿时化为满眼的凄迷。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悲从中来,道出了自己压抑许久的悲伤。)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想当年,贾谊少年才俊,却只能空自垂泪,枉有满怀抱负;王粲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日远游,写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这是诗人借贾谊和王粲来暗示自己的人生遭遇。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二十二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可谓是少年英才。他曾向汉文帝上《陈政事疏》,说道:“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李商隐借“垂涕”来指代贾谊的忧国忧时之情。可惜他的建议不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而且还遭到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十三岁即抑郁而死,未得汉室重用,所以说是“虚垂涕”。王粲,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十七岁诏受黄门侍郎,因避三国战乱,离开长安到荆州去依附刘表,但一直未受重用。在一个春日,他登上城楼,写下传颂千古的《登楼赋》,抒发内心的抑郁苦闷)   null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常想白发年老时归隐江湖,披散头发,驾一叶扁舟,悠游于江湖之间,但需待自己扭转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业之后。诗人虽然遭遇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并未减退。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yuānchú)竟未休     不料死老鼠被当成美味,而秉性高洁的鹓雏竟然被猜疑个不休。“鹓雏”,凤凰一类的神鸟。这一联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惠施任梁国相,庄子准备去探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是想来谋夺你的相位,惠施于是百般防范。庄子听到这事后,就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刚获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雏飞过,怀疑它要来抢食,就仰头向它发出“吓吓”的怒叫声。现在你也想用梁国这只死老鼠来“吓”我吗?     诗人巧妙地借用庄子的典故,把本来很难用简短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选,与某中书大人“此人不堪”这一含有道德人品的非议有关。诗中所用典故,大概正是对这种猜忌与中伤的愤慨。同时,也可能是讽刺那些企图把持利禄、一力排斥异己的朋党势力。 null   公元835年11月21日,27岁的唐文宗在大明官紫宸[chén] 殿和李训等人,试图诛灭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随以观露为名,将仇 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行刺,后与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发生了激烈冲突,结果李训、王涯、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株连甚众。史称“甘露之变”。 重有感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诗中前四句以东汉窦融比拟拥军一方的刘从谏,鼓 励他应该挺身而出,为皇帝分忧,更应提军而上,像 东晋的陶侃调伐叛臣苏峻一样领军前来,诛除宦官势 力。后四句,诗人悲愤写道:皇帝如蛟龙失水遭受困 厄,作为猛健臣子能不来分担主忧吗?希望刘从谏立 即行动,使死者、活人都能化解冤曲,清除盘踞宫禁 的阉人,朝士百姓,肯定会拭泪欢舞。此诗盼望之意 刻切,愤郁之情溢于纸上,彰显了政治上还很不成熟 的青年诗人一片拳拳救国报主之情。李商隐的咏怀咏史诗李商隐的咏怀咏史诗  李商隐还写了许多咏史诗,曲折地发表对政治问题的看法。这些诗主要是讽刺历代帝王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明鉴。如《北齐》诗:“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隋宫》诗:“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讽意极为鲜明强烈。《富平少侯》诗:“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则借咏史含蓄地讽刺了耽于女色、不视朝政的唐敬宗。 有的咏史诗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例如《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号称贤明的汉文帝召见贾谊,尚且不问苍生,他自己生在昏乱时代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呢?     随着政治上的失望,李商隐关怀现实的诗篇减少了,更多的诗,是用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如《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诗里虽然对边事还有所关心,但那种颓然自放的心情已经掩盖不住了。又如他《登乐游原》绝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片转眼即逝的夕阳,不仅象征着他个人的沉沦迟暮,也象征着大唐帝国的奄奄一息。 其他的小诗,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也同样是这种暗淡低沉的末世哀音。比之其早期作品,气概自是大不相同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577年被宿敌北周消灭,享国二十八年。北齐二首 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 null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前两句是以议论发端。“一笑”句暗用周幽王宠褒姒而亡国的故事,讽刺“无愁天子”高纬荒淫的生活。“ (春秋时期周幽王纳褒姒后时常与之寻欢作乐,但褒姒从来不笑。周幽王于是下令谁能博得美人一笑者,赏之以千金。有奸臣虢石父建议,说先王时期建立的防外侵用的烽火台,一处点燃四处均响应,诸侯各国都将搬兵来救。周幽王采纳后与褒姒高坐观看,见诸候各军忙忙碌碌赶到发现受骗,褒姒果然大笑。当然,此后果有外侵时,周王点烽火求救,结果没人来帮忙了。) 荆棘”句引典照应国亡之意。晋时索靖(晋代成就卓著的书法家),有先识远量,预见天下将乱,曾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这两句意思一气蝉联,谓荒淫即亡国取败的先兆。 第三句描绘冯淑妃(“小怜”即其名)进御之夕“花容自献,玉体横陈”(司马相如),是一幅秽艳的春宫图;第四句写北齐亡国情景。公元五七七年,北周武帝攻破晋阳(今山西太原),向齐都邺城进军,北齐后主高纬出逃被俘,北齐遂灭。两句实际上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前两句的内容。淑妃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相隔尚有时日。“已报”两字把两件事扯到一时,是着眼于荒淫失政与亡国的必然联系。 null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经》中形容美女妩媚表情。“巧笑”与“万机”,一女与天下,轻重关系本来一目了然。说“巧笑”堪敌“万机”,是运用反语来讽刺高纬的昏昧。“知”实为哪知,意味尤见辛辣。高纬与淑妃寻欢作乐的方式之一是畋(tián) 猎,在高纬眼中,换着出猎武装的淑妃风姿尤为迷人,所以说“倾城最在著戎衣”。这句仍是反语,有潜台词在。古来许多巾帼英雄,其飒爽英姿,确乎给人很美的感觉。但淑妃身著戎衣的举动,不是为天下,而是轻天下。高纬迷恋的不是英武之姿而是忸怩之态。他们逢场作戏,穿著戎衣而把强大的敌国忘记在九霄云外。 据《北齐书》载:周师取平阳(晋阳),帝猎于三堆,晋州告急。帝将返,淑妃更请杀一围,从之。在自身即将成为敌军猎获物的情况下,仍不忘追欢逐乐,还要再猎一围。三、四句就这样以模拟口气,将帝、妃死不觉悟的淫昏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尽管不著议论,但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及反语的运用,即将议论融入形象之中。批判意味仍十分强烈。 null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韵译】: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杜工部蜀中离席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离别本人生常事,但仕途险恶,国家战乱。“暂分”终究是不好的,故曰“惜”,喜爱欢聚憎恶别离之情从中透出。 雪山之使未回,松州之军犹驻,边防紧迫,外患严重,诗人忧国之情自然流出。 第五句以屈子自比,暗用《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此言自己忧国伤乱,却怀才不遇,只能哺糟啜醨,醉生梦死。可见其自负而又自伤。后两句引司马相如自比,亦无奈之辞。 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 李商隐写了不少 无题诗,这类诗或标为《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关于这类诗他自己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其中除一部分主题比较显豁,大多内容复杂,题旨深曲,历来引起人们的争论。现在看来,他这些诗中虽有一些感慨身世、影射政治的作品,现在看来,他这些诗有的可能是悼亡之作,如《锦瑟》;更多的仍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陈贻焮先生有《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辨》文,可参看)。 李商隐在这些无题诗中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致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如下两首《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复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诗是他爱情诗中的代表性名作。前一首里,写出男女双方虽然透过重重封建礼教的帷幕达成了爱情的默契,但是也带来了无法达到愿望的更大的痛苦。鲜明而清晰的种种细节的回忆,都和这种欢乐与痛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后一首里,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春蚕、蜡炬两句,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后四句,写对女方的深刻体贴,咫尺天涯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线希望,也是深刻动人的。 李商隐的这些爱情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土大夫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他们一方面向往爱情,一方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顾虑。因此,这些诗与《诗经》、汉乐府、南北朝民歌中那些表现强烈反抗的爱情诗歌又完全不同。 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二是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三是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李商隐的用典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精当的。他诗歌“沉博艳丽”、“包蕴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但他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意的晦涩难懂。null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 作为朦胧诗的鼻祖,李商隐的七律常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而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叫人难于把握。他喜欢用典,但又只是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绪,就是知道了典故的出处,也很难搞清他到底想说什么,增加了人们理解的难度。null李商隐爱情诗约近一百首,差不多占其现存诗的六分之一。这些爱情诗标以《无题》的有23首,用诗里首句句首二字或句中二字作题的,其实也等于无题的有40首,总计63首,占现存李商隐诗的十分之一。 写男女之情的无题诗,始自李商隐。 写男女之情的无题诗,始自李商隐。 李商隐的无题诗开创了诗歌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从中国诗史的演进角度看,他的无题诗,以及风格接近无题的《锦瑟》等篇,其艺术成就和创新意义,尤其值得重视。李商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类作品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null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 青年时期,他先后与洛阳商人少女柳枝、女道士宋真人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李商隐的爱情【难忘初恋】 【难忘初恋】 柳枝 在李商隐的《柳枝五首》里,李商隐留下了极其生动的序:   柳枝姑娘的父亲是洛阳的一富商,在经商时遭遇风浪,翻船淹死了。柳枝有兄弟数人,但她的妈妈最喜欢这个女儿。诗人二十三岁,正当才华横溢,充满着青春热情之时,他在由洛阳赴长安的一次旅行中与十七岁的柳枝姑娘一见钟情。天真的柳枝姑娘能弹琴吹箫,作海天风涛之曲;对诗歌又有很高的理解鉴赏能力,他们的爱情媒介物就是诗。诗人的堂兄李让山住在洛阳,是柳枝的邻居。那年的春天,李让山高声吟诵诗人的《燕台》诗。柳枝听着这情深意长的爱情诗,惊问这是谁写的?李让山就说,是我堂弟李义山所作。于是,柳枝手断衣带,请李让山转赠义山向他乞诗。第二天,诗人与李让山一起并马来到柳枝家的里巷,柳枝梳着双髻,两臂交错在门下,指着诗人说:“三天后焚香以待,请郎君过访。”诗人愉快地答应了柳枝的邀请,但李商隐的一位朋友却恶作剧地将他的行装带到长安去了,诗人不得不追赶那位开玩笑的朋友,因而负了柳枝的约会。这年的冬天,李让山冒雪到长安,告诉李商隐,“柳枝已被关东的一位地方长官娶为姬妾了”。义山感伤不已,作《柳枝诗》五首请李让山题在柳枝的旧居。   【柳枝五首】李商隐 【柳枝五首】李商隐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null注解:这五首《柳枝》是婉转附物的类比,爱情在诗人的笔下已经不加任何修饰和限制了。我们完全可以跟着诗人所提供的一些事物做情感上的重新连接,并形成一定的意象语句。 第一首: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雌蝶(指柳枝)停留在花房里,而雄蜂(诗人自喻)则住在蜜脾里,他们虽然同处春时,但不同类,故不能相匹配,那又何必相思呢?这里,比较冥想地预示了两个人不同的地位,门第观念跃然笔端。我们通过诗人自序和本诗的表象可以深及此诗的真正内涵:寓浓烈于淡泊,寄有情于无情。一如刘禹锡的“道是无情却有情”。本诗的看点在于用蜂蝶的类喻。诗人的很多诗都有意着墨蝴蝶,其《闲情》《无题》《属疾》里分别有:“红露花房白密脾,黄蜂紫蝶两参差;庄周晓梦迷蝴蝶;秋蝶无端丽,寒花只暂香”等句。 第二首: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弹棋局”正方形,中央隆起,好象倒扣着的一个小锅。这首诗有两个比喻构成,先以丁香比喻爱情,再以“弹棋局”象征自己心中的不平。柳枝被东诸侯娶走,强权支配的婚姻,有情人难得成为眷属。故诗人感到心中不平。 第三首: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前二句赞美柳枝的慧心丽质,下二句说她虽然这般美妙,自己却“不忍”对她轻薄。他对于柳 枝的尊重体贴,绝不是当时风流诗人杜牧、温庭筠等对于女性的那种“薄幸”。 null第四首:   柳枝井上蟠([pán] 屈曲,环绕,盘伏 ),莲叶浦(水边)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诗中“柳枝”和“莲叶”分别比喻意中人和诗人自己。“锦鳞”与“绣羽”则分别象喻诗人自己和意中人。这两联前后交错,又互相勾连,用水中和陆上珍贵的植物、鱼、鸟来比喻美慧的柳枝遭受关东豪强的摧残,他深深为自己所爱的人的命运担忧。诗人表面是在诅咒摧残生机的生态环境,实际上上在诅咒桎梏(zhì gù)爱情的社会环境。 第五首: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柳枝走后,诗人睹物成悲,顿生人不如物感。感叹世间有许多美好事物能成双作对,而自己不能与心爱的柳枝结合,留下了无穷遗憾。 总体上说,义山这组爱情诗,完全是由喻象性符号构成的喻象性序列,诗中出现的全是比喻的体验,而本体思想则要由读者自己根据诗人在序里的描述,根据序里的语境去自己寻找。如果离开这个语境,诗的含义就会因为失去制约而变得不确切。所以,诗人这一组诗完全是一个系列整体,通常,要真正理解了序和五组诗的真正结构,不可以单歌去欣赏。 《柳枝诗》五首,是李商隐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高尚情操的表白,也是诗人的爱情自白。 null【深山倾情】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null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深山倾情】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你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爱情的绝唱null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蓬莱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汤问》亦有“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舆 ,二曰员峤(qiáo ),三曰方壶,四日瀛洲,五曰蓬莱”的记载。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老。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 。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于承华殿 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 东方朔 , 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来也。’有顷, 王母 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 王母 旁。”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null无 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深山倾情】 韵译1:韵译1: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凉风习习; 而今却两地分割,一在画楼西畔, 一在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首联首联由追忆写起。 昨夜:星辰、风 幸福时光 追忆往事 表达哀怨 现在:画楼、桂堂 分隔两地 (蕴涵着诗人对韶光易逝、盛筵难再的感慨)颔联颔联写相思之情。 无飞翼 突出身受阻隔的痛苦 比兴手法 悲喜交集 有灵犀 表明心有默契的喜悦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以灵犀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颈联颈联描写 宴会情景 隔座送钩、分曹射覆 宴会游戏 酒暖 暖度感觉 环境气氛 温和安逸 灯红 色调热烈 暗示当时诗人的甜蜜欣漾的情态。尾联尾联叙述 天亮分别 “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 一个“嗟”字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感,充满了理想破灭之感。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 韵译2:韵译2: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本诗的艺术特色:本诗的艺术特色: 1.虚实相生、富于变化 这首诗,首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是由今宵到昨夜的情景联想与处境联想。颔联似应紧承而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道对昨夜的回想,尾联再回到今夜与自身。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如次句)、虚境实写(如颈联)等手法的运用,就使得这首无题诗显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使读者感到困惑。其实这可看作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null2.用语清新,比喻新奇 整首诗语言流畅,不用奇字,不用新词。如首联用平淡的语言写出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习,充满着温馨的气息。星辰和风的点燃,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美丽、富于暗示性的环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运用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后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色彩。诗人要表达的不单单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而是间隔中契合、苦闷中欣喜、寂寞中的安慰。结句又以“转蓬”来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十分贴切而生动。null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深山倾情】 null【伉俪深情】  李商隐26岁入泾[jīng] 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韵译】:【韵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null【伉俪深情】  李商隐39岁时,妻王氏病故,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李商隐写了一些诗表达痛苦之情,如: 《落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null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概 述 概 述李商隐以无题诗为中心的爱情诗的创作成就: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即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它们运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的结构手法等,塑造朦胧的情思与朦胧的境界。表现诗人善感的心灵,细腻丰富的感情。 把诗的意境融入到其它复杂的人生体验中,化为情感意绪感受和心灵的景观 。 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 null 无 题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此去无多路 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镜但愁云鬓改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别亦难 null《无题四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null这是《无题四首》的第一首,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null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null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null尾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借《幽明录》中记载东汉未刘晨重寻仙侣不遇,仙凡阻隔的故事,点明爱情阻隔难通,倍感蓬山万重,会合渺茫的主旨。(东汉刘晨、阮肇上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邀至家,留半年乃归乡。后又上山寻访,不复再遇。 )null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null《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null 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纪昀[yún] 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null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写女子居处的幽寂。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这从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可以见出。总之,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null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对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 null末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热情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以“春心”喻爱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与“花争发”联系起来,不仅赋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显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null典故、传说简释典故、传说简释 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诗人借此典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不幸国灭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深切的忧怨。 null 相传上古时代,蜀地有一位很贤明的部落首领,名叫杜宇,他领导臣民走出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深受百姓爱戴,人们尊称他为望帝———寄托了百姓对他的殷殷期望。当时,与巴蜀东邻的荆州,有个叫鳖灵的人,因犯法被判了死刑,他不甘束手待毙,便连夜越狱逃亡,驾着一叶小舟,沿长江溯流而上。到了蜀国,便去拜见望帝。望帝见他谈吐不凡,颇有一番治世壮志,确实是个人才,便任命他为蜀国宰相。鳖灵一上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蜀地因之成了天府之国。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过了几年,四川盆地气候变暖,酷热异常。蜀国都城西北的玉垒山上积雪消融,洪水泛滥,大部分地区成了水乡泽国,许多人流离失所。鳖灵带领数万名民工,叩石垦壤,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植树造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水患,让蜀地百姓重建家园。   当鳖灵凯旋都城时,望帝亲自出郭迎接,并设宴为他庆功。这时望帝决心禅让帝位,但又怕鳖灵不肯接受,便乘夜悄悄离开宫殿,隐居到西山修道去了。临行前,望帝留下一道命令,遍告天下,把帝位让给鳖灵,新君帝号开明氏,希望百姓服从新主领导,不要以他为念。不料这鳖灵原是江湖的混混,劣根性未改,入主蜀宫后,一阔脸就变,骄奢淫逸,不久便掏空了国库,于是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消息传到西山,望帝懊悔不已,郁郁病故。   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但是,他至死没有忘记他的人民,每到早春二月,他都在山中呼唤着“布谷———布谷”,催促百姓下田播种。因此人们又称杜鹃鸟为布谷鸟。后人遂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 。null 鲛人泣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鲛人泪,指美人鱼的眼泪。中国古籍中记载的鲛人即为西方文化中的美人鱼,在中国《搜神记》、《述异记》、《博物志》、《山海经》、《元史》等古籍均有记载。传说鲛人在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变成美丽的透明珍珠,称之为鲛人珠,是异常珍贵的宝物,有香铜软玉等神奇功效。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暖玉生烟 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无。 “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话是根据《长安志》的记载:“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搜神记》记载: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相爱,欲嫁未成,气结而亡。后韩重前往祭吊,紫玉显形,韩重欲抱,化烟而逝。诗人借此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null难解的是它的旨意 诗中提供的只是五个在逻辑上并无关联的喻象,用以贯穿这五个喻象的是一种迷惘感伤的情思。 而喻象本身,又包涵着各种各样的象征与暗示,这就给人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天地。 而五个喻象,本体又不出现,就造成朦胧难解。 null一说“锦瑟”是令狐楚家婢女名,这首是爱情诗; 一说是追怀他的亡妻王氏,是首悼亡诗; 还有人说就是一首咏物诗,瑟有“适、怨、清、和”四种调,诗中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 还有人认为这是李商隐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也有将咏瑟与自伤身世结合起来解释; 有人干脆说它不可解。 “五四”以来,又有“政治诗”说、诗总序说。 因此人们感叹中国诗歌史上争论最大,解人最多的莫过于《锦瑟》了。 null以锦瑟起兴,引出对身世旧事的回忆。“思华年”三字,是全诗的诗眼。由于追忆华年,则引起了不堪回首之叹,因此中间两联,以众多的意象,反复咏叹自己一生道路坎坷。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连用庄生梦为蝴蝶和望帝化为杜鹃两个典故,写自己美好理想的幻灭和悲哀。 远古传闻蜀王望帝失国,化为子规鸟,在暮春时分啼叫,以及蜀人听后悲之而思望帝,这样一个哀感动人的悲剧故事,抒写自己匡国济时的理想幻灭后的悲哀和寄托。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出句融进“沧海遗珠”的典故和“鲛人泣泪成珠”这两个悲剧气氛很浓而又色彩神奇的传说 ,更强烈地烘托出诗人的沉痛。 海中明珠被收采者所遗,比喻埋没人才。 null“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是围绕着“沧海遗珠”这个中心展开的浮想,以泪衬“遗珠”,以“月”衬“沧海”,大海苍苍,明月下照,珠光泪色,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愁怆凄丽的画面,进一步写理想破灭的沉痛。 null 比喻人只要有内美,别人想掩盖也掩盖不了,古人以良玉象征人的品德纯粹的很多,戴叔伦有“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句子,诗人把此意境用在这里,表示人有美质,终必外露,透露出他不甘屈抑的心情。 null以上四句,写“华年之忆”,也即身世的回忆,全都用典,蕴含着深厚的家国身世的伤感,尤其是抱负未展的悲慨,意境凄丽,既表达诗人在晚年回顾平生时那种感到失意迷惘,痛苦的感情,又表达出他晚年所坚贞自葆的高洁风标。 null“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戴叔伦 诗人在这里构建的是自己独特的心灵风景(心灵场),心灵是说不出道不来的,只能用形象的意境表达出来,让你去体味。古往今来的诗人,有谁能象李商隐这样把心灵的感受表现得如此丰实细腻呢?李诗的朦胧正是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null本诗艺术上,运用比兴、象征手法,用典精巧,词句清丽,脉络细密,深情婉约,意境曲折,意味隽永,这些都代表了李诗的特色。 null 翻译全文: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借它起兴)。 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青春之往事:曾如庄子一般有过美好的梦想, 也 如望帝魂化杜鹃那样执著的唱出自己的悲哀 。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鲛人泣泪如珠。 蓝田山日光煦照,宝玉虽埋于地下,却化为山中玉气冉冉升腾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却,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 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主要特征: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主要特征:由于李商隐的思想、经历和审美情趣与众不同,他的诗往往选取天仙、神话、佛道、方士的某些传说入诗,并以贴切而富有情韵和象征意味的词藻加以表现,因而他的诗的意象往往蒙上一层迷茫窈渺的色彩,如轻纱,如梦境,如雾里之花。 1、多用带有朦胧色彩的意象null李诗中采用的神天仙语,世外言谈的物象、事象,诸如佛爷世祖、北极七星、蓬莱仙山、嫦娥奔月、王母下凡、弄玉吹箫、庄生梦蝶、望帝托鹃……,有一千二百多事。 这些缥渺、无定的物象、事象都有一种忧伤而又朦胧、雅致而又无奈、艳丽而又梦幻的特点,表现出一种惘然、无奈、寥落、凄凉、飘泊等等复杂的意绪。 2、内涵的多义性 2、内涵的多义性 ①重叠的喻象(有的叫做“意象叠加”):其特点是一个意象接着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意象重重叠合,又产生新质的意象和意象群。尤其喜欢用典(用典本身就往往是表达那些不宜明说或者复杂不易说得明白的情感); null诗人在组接这些意象时又往往采用非逻辑的方式,意象与意象之间又常常是跳跃的,不连贯的。表面看它们之间似乎没有逻辑上的关联(本体不出现,比喻什么,象征什么,暗示什么,可以有多种解释),但仔细品味,意象之间又有脉络可寻,各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就是弥漫在诗中的意绪。这种诗意的表现极为“婉曲”,因此在诗的意旨的理解上也往往给读者提供多种解释的
本文档为【李商隐无题诗赏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11
浏览量: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