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11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举报
开通vip

第11章电路的频率响应null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谐振的概念、频率响应。 网络函数的定义与含义; 串、并联谐振的概念,参数选定及应用情况; Bode图 学习要点重点与难点与其它章节的联系 第九、十章的继续 §11-1 网络函数§11-1 网络函数到目前为止,在正弦电路分析中,电源的频率都是常数。本章将分析电源频率的变化对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影响,分析结果就是频率响应。网络函数定义为:电路和系统的工作状态随频率而变化的现象,称为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H(jw) =为描述频率特性,需要建立输入变量与...

第11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null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谐振的概念、频率响应。 网络函数的定义与含义; 串、并联谐振的概念,参数选定及应用情况; Bode图 学习要点重点与难点与其它章节的联系 第九、十章的继续 §11-1 网络函数§11-1 网络函数到目前为止,在正弦电路分析中,电源的频率都是常数。本章将分析电源频率的变化对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影响,分析结果就是频率响应。网络函数定义为:电路和系统的工作状态随频率而变化的现象,称为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H(jw) =为描述频率特性,需要建立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一函数关系称为网络函数。null为转移 电压比;H(jw) =H(jw) =为转移 阻抗;为转移 导纳;H(jw) =H(jw) =为转移 电流比;若激励与响应在同一端口:H(jw) =为输入阻抗。H(jw) =为输入导纳。网络函数不仅与电路结构、参数有关,还与输入输出变量的类型及端口对的相互位置有关。根据激励、响应是电压或电流,输入或输出,网络函数有多种类型:§11-1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11-1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引言:一个含有RLC的无源一端口,其端电压u与输入电流 i一般是不同相的。如果改变C 或L 或电源频率 f,使端口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则电路中就发生了谐振现象,简称谐振。(谐振的定义) 谐振可以发生在串联电路中,也可以发生在并联电路中,当然,在混联电路里也会发生谐振。 谐振是正弦交流电路中可能发生的一种现象,在在无线电和电工技术中,一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又可能产生危害。 研究谐振的现象目的是掌握它的规律,在需要时加以利用,在产生危害时设法预防。1. 串联谐振的条件1. 串联谐振的条件若谐振发生在串联电路中,就称为串联谐振。因为 Z=R+j(XL+XC)所以当 XL+XC = 0 时Z=R电流与电压同相。 谐振条件wL =wC1 谐振频率w0 =LC1谐振频率仅由电路参数决定,这是电路的固有性质。因此谐振频率又称固有频率。每一个RLC串联电路,只有一个固有频率,由L、C决定,与R无关。或 f0 =2pLC1如果电路不满足谐振条件,通常称为失谐。如果电路不满足谐振条件,通常称为失谐。而使电路产生谐振的方法叫做调谐。根据谐振频率表达式可知,调谐的方法有:(1) L、C 不变,改变 f ,可用于L或C的测量;(2) 电源频率f 不变,改变L 或 C ( 常改变 C ) ,常用于选择信号。2. 谐振时的特征(1)电路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同相位; (2)输入端阻抗 Z(jw0)=R 最小,且呈纯电阻。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I(jw0)| =|US(jw0)| R |Z(jw)|频响曲线|Z(jw)|频响曲线Z(jw)=R+jw L-wC1ww0 ,X为感性电抗。w=w0 ,X=0。R1< R2wC1XC= -|Z(jw)|R1R2|I(jw)| =US |Z(jw)| 电流的特性(3) 内部出现过电压现象(3) 内部出现过电压现象谐振时的相量图 . I . UL . UR . UC . US为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相当于短路虽然谐振时电抗电压UX(jw0)=0,但UL(jw0)UL(jw0) = w0LI(jw0) =w0LRUS= QUS和UC (jw0)分别不为零:UC(jw0) =w0C1I(jw0) =w0C1RUS= QUSQ=w0LR=w0CR1=R1CL=USUL(jw0)=USUC(jw0)w0L =w0C1>R,Q>1UL(jw0) =UC(jw0)>US串联谐振可能会在L、C上引起高电压。所以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串联谐振可能会在L、C上引起高电压。所以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串联谐振引起的高电压在无线电等工程领域十分有用。例如,用来选择接收信号。但是在电力工程中,输送的电压已经很高,发生串联谐振可能会击穿L和C的绝缘,造成设备损坏。例:某收音机的输入回路如图,L=0.3mH,R=10W,为收到中央电台560kHz信号,求调谐电容C值;若输入电压为1.5mV,求谐振电流和此时的电容电压。 例:某收音机的输入回路如图,L=0.3mH,R=10W,为收到中央电台560kHz信号,求调谐电容C值;若输入电压为1.5mV,求谐振电流和此时的电容电压。 解:由串联谐振的条件得 C =(2pf0)2L1= 269pFI0 =UR=101.5=0.15mAUC = I0w0C1=158.5mV>1.5mV电路的Q值约106。为提高电路的Q值,中波段的L常采用多股漆包线绕制,短波段常采用单股镀银导线绕制而成。(4)谐振时功率关系(4)谐振时功率关系有功功率为: P(jw0)=US I(jw0) = I2(jw0)R 即电源向电路输送电阻消耗的功率,电阻功率达最大。无功功率为: Q(jw0)=QL(jw0) + QC(jw0)=w0LI2(jw0)- w0C1I2(jw0)=0 即电源不向电路输送无功,电感中的无功与电容中的无功大小相等,互相补偿,彼此进行能量交换。(5) 谐振时的能量关系 (5) 谐振时的能量关系 设 i =Imcosw0t则 uC=UCmsinw0t=Imw0Lsinw0t能量总和:W(jw0) =WL(jw0)+WC(jw0)总能量是常量,不随时间变化,正好为最大值。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作周期振荡性的能量交换,且最大值相等。 电感储能 wL(jw0) = Li221= LI2cos2w0t 电容储能 wC(jw0) = 21CuC2=LI2sin2w0t = LI2(jw0) =CUC2(jw0) =CQ2US2电感、电容储能的总值与品质因数的关系为:电感、电容储能的总值与品质因数的关系为:   即品质因数 Q 是反映谐振回路中电磁振荡程度的量。Q 越大,总的能量就越大,维持一定量的振荡所消耗的能量愈小,振荡程度就越剧烈。则振荡电路的“品质”愈好。一般应用于谐振状态的电路希望尽可能提高 Q 值。Q=w0LR=w0R I2(jw0)L I2(jw0)=P(jw0)|QL(jw0)|=P(jw0)|QC(jw0)|= 2pL I2(jw0)T0 R I2(jw0)谐振时电路中磁场总储能谐振时一周期电路消耗的能量§11-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11-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保持输入信号uS的幅度不变,只改变w,分别以R、L、C上的电压为输出,这些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就是电路的频率响应。为便于在同一个尺度下比较,横坐标以w0为基值:即以 h =w0w为坐标。显然,电路在h =1处谐振。 这样绘制的频率响应曲线称为通用曲线。 1. 以电阻电压作为输出变量网络函数 HR(jh)==Z(jw)Rnull= R[1+ j(RwL- wCR1)]Z(jh)= R[1+ jQ(h -h1)]HR(jh)= 幅频特性为:|HR(jh)|=1+ Q2(h -1 相频特性为:jR(jh)=-arctg[Q(h -Q1>Q2分析幅频特性:分析幅频特性:h =1 (w=w0):电流或电压出现最大值;h <1和h >1 (偏离谐振点w0),曲线逐渐下降。只有在w0附近 (h1~h2),才有较大的输出幅度。具有选择w0附近信号的能力,称工程上称选择性。Q值越大,曲线在w0附近的形状越尖锐。w 稍有偏移,输出就急剧下降,说明选择性越好。 通频带(或称频带宽度)的概念 通频带(或称频带宽度)的概念(wj2-wj1)称为通频带。按上述规定:工程上规定:频率升高或降低,使曲线下降为原来 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分别为上截止频率wj2和下截止频率wj1。解之得到BW=hj2 -hj1=Q1BW=wj2 -wj1=Qw0Q越大,BW越窄,选择性越好。Q越大,BW越窄,选择性越好。从提高抗干扰能力和选择性的角度出发,谐振曲线越尖锐越好,因此应尽量提高Q值。 从减少信号失真的观点出发,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通频带有一定宽度,而且在通频带范围内谐振曲线平坦一些为好,因此又不希望Q值太高。实践中要视具体情况兼顾两方面的要求。2. 以电容电压作为输出变量2. 以电容电压作为输出变量HC(jh) ==h + jQ (h2-1)-jQ滞后90o,相频特性的分析从略。幅频特性:|HC(jh)| =h2 + Q2 (h2-1)2Q2用数学的方法绘制曲线:令d|HC(jh)|dh=0 求得:出现峰值时的频率为hC2=1-4Q21峰值为|HC(jhC2)| =Q1-4Q21出现峰值时的频率出现峰值时的频率<1>Q当 Q>时,有峰值。 Q 越高, hC2越靠近1,峰值频率越靠近谐振频率。|HC(jhC2)|的分母小于1,故谐振峰值>Q。低通函数,具有低通滤波特性。3. 以电感电压作为输出变量3. 以电感电压作为输出变量令|HC(jh)|可求出上截止频率:wj≈1.55w0。通频带0~wj。|HL(jh)|与|HC(jh)|镜像对称。分析过程同上。§11-4 RLC并联谐振电路§11-4 RLC并联谐振电路若谐振发生在并联电路,则称为并联谐振。谐振的定义和分析过程与串联电路相同。Y(jw)=G+j(wC-wL1)电路的导纳为1. 谐振条件w0C- w0L1=0 谐振频率w0 =LC1或 f0 =2pLC1f0 是电路的固有频率,由L、C决定,与G无关。2. 并联谐振的特征2. 并联谐振的特征(1)电路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同相位;(2)输入端阻抗 Y(jw0)=G最小,且呈纯阻性。或者电路的抗阻达到最大;(3)电源电压U一定时,总电流 I 最小;但是,若采用电流源供电(或提供信号),由于电路的抗阻达到最大,所以端口处电压U 最高。(4)局部可能出现过电流:IL=IC >I 。谐振时的相量图因此,并联谐振也称为电流谐振。并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并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IL(w0) =w0LU=w0LG1IS= QISIC(w0) = w0CU=Gw0CIS= QISQ=ISIL(w0)=ISIC(w0)=w0LG1=w0CG=G1LC因此,电容或电感中的电流是电流源电流的Q倍。如果Q >>1,电容或电感中会出现过电流。3. 谐振时的无功功率Q3. 谐振时的无功功率QQC = -w0CU2QL = w0L1U2QC + QL = 0能量交换发生在L、C之间,不用外电路提供无功功率。能量总和保持不变:W(w0)=WC(w0)+WL(w0) =LQ2IS24. 实用的并联谐振电路4. 实用的并联谐振电路根据谐振定义,当Im[Y(jw0)]=0时,电路发生谐振。Y(jw0)=jw0C+>0 时,当电路的输入导纳为R+jw0L1=R2+(w0L)2R+ j [w0C-R2+(w0L)2w0L]由 C-R2+(w0L)2L= 0 得 w0=LC11-LCR21-LCR2RCL,w0是实数。R> CL电路不发生谐振。调电阻也能改变谐振。实用电路的电感线圈电阻很小,损耗也很小,在小损耗情况下:实用电路的电感线圈电阻很小,损耗也很小,在小损耗情况下:j1将w0代入 C -R2+(w0L)2L= 0 得Y(jw0) =LRCZ(jw0) =LRC 谐振时导纳不是最小,因此阻抗和端电压也不是最大。谐振时的相量图j1很大时,IC=I1sinj1=IS tgj1L和C支路会出现过电流。w0LC1Qw0LR=w0CR1=R1CL=I1IS=ICISQ一般在几十到几百。有选频作用。常用于正弦波振荡器、调谐放大器中。有选频作用。常用于正弦波振荡器、调谐放大器中。右图是变压器耦合的正弦波振荡器。LC为并联谐振电路,其主要作用是选频。L的直流电阻很小,故振荡频率为: f0 =2pLC1改变C,能方便地调整振荡频率,以满足不同需要。§11-5 波特(Bode)图§11-5 波特(Bode)图Bode图又称为对数坐标图。横坐标即频率坐标按对数lgw进行线性分度。频率轴上每一线性单位表示频率的十倍变化,称为每十倍频程,用dec表示。幅频特性的纵坐标也是对数值:HdB=20lgH(jw)。单位是分贝(dB)。HdB [dB]相频特性的纵坐标用度(或者弧度),横坐标同上。对数坐标图的优点:对数坐标图的优点: 展宽频带; 将乘除变成加减,绘制方便; 用分段直线(渐进线)近似表示。例11-4 绘出右边网络函数的Bode图。例11-4 绘出右边网络函数的Bode图。解:改写成标准形式:(1+jw/2)(1+jw/10)j10w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HdB=20lg(10w)-20lg|1+jw/2|-20lg|1+jw/10|j = 90o-arctg(w/2)-arctg(w/10)分析幅频特性20lg(10w):w=0.1,20lg(10w)=0dB;w=1,20lg(10w)=20dB。这是一条过(0.1,0)点,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转折频率有两个,分别为:w=2和w=10。HdB=20lg(10w)-20lg|1+jw/2|-20lg|1+jw/10|HdB=20lg(10w)-20lg|1+jw/2|-20lg|1+jw/10|-20lg|1+jw/2| :可用两段渐近线逼近。w<0.2,用-20lg|1+jw/2|=0dB的水平线逼近。w>20,-20lg|1+jw/2|-20lg(w/2)。这是一条过(2,0)点,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20lg|1+jw/10|:也是用两段渐近线逼近。w<1,用-20lg|1+jw/10|=0dB的水平线逼近。w >100,是过(10,0)点,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w=2,-20lg(w/2)=0;w=20,-20lg(w/2)=-20dB。分析相频特性:分析相频特性:j = 90o-arctg(w/2)-arctg(w/10)第二、三项也可以用折线近似:高于10倍转折频率为90o直线;第一项显然是90o直线;低于0.1倍转折频率,为0o直线;(0.1~10)倍转折频率之间,是一条-45o/dec的直线。将以上各线段叠加,可得近似相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用折线近似误差较大,通常要逐点描绘。§11-6 滤波器简介§11-6 滤波器简介滤波器是电子产品的重要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各种电信号的提取、分隔、抑止干扰等。在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产品中均有滤波器的踪迹可寻。 滤波器分为有源和无源二大类 。无源滤波器按构成元件不同最常见的有:RC滤波器、LC滤波器、陶瓷滤波器、晶体滤波器、机械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另外还有螺旋滤波器、介质滤波器、微波滤波器等。滤波器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中频滤波器、边带滤波器、话路滤波器、线性相移滤波器、相位恒定滤波器、相位配对滤波器、电源滤波器等。 滤波器按其主要特性可分为:带通、带阻、高通、低通、可变通带等滤波器。滤波器按其主要特性可分为:带通、带阻、高通、低通、可变通带等滤波器。滤波器还有经典滤波器和现代滤波器之分。目前,现代滤波器主要有:维纳滤波器、卡尔曼滤波器、线性预测器、自适应滤波器等。经典的无源滤波器利用L、C彼此相反又互补的频率特性构成。G型低通T型低通P型低通G型低通的幅频特性为G型低通的幅频特性为L、C的位置换一下,就是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本章结束本章结束nullnull-45o/dec-45o/dec-45o/dec-90o/dec习题11-19 习题11-19 解:化为标准形式H(jw) =1+jw/100.1转折频率w=10 。幅频特性:HdB= 20lg0.1 - 20lg|1+jw/10|w 10时,第2项≈0,起点是一条高度为-20dB的水平线;w 10时,HdB≈ 20lg0.1-20lg(w/10),是一条过点(10,-20),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心算绘制:从低频段画一条-20dB的水平线,并向高频端延伸;当遇到转折频率w=10时,直线斜率改变 -20dB/dec后继续向高频端延伸,一直延伸到最右端。相频特性:j =-arctg(w/10)用三段直线构成的折线近似。相频特性为:低于0.1倍转折频率(w =10),为0o直相频特性为:低于0.1倍转折频率(w =10),为0o直而(0.1~10)倍转折频率之间,是一条-45o/dec的直线。0.1w10w根据上述分析,幅频特性为:线;高于10倍转折频率,为90o直线;(见下图)习题11-19习题11-19(2) H(jw)=jw(jw+10)=1+jw/25(jw+2)jw(1+jw/10)转折频率有两个,分别为:w1=2和w2=10。幅频特性:HdB=-20lgw +20lg|1+jw/2|-20lg|1+jw/10|心算法绘制过程(注意w1在分子上,w2在分母上):① 在频率轴上标出转折频率w1=2和w2=10。② 起始段-20lgw决定,这是一条过(1,0)点,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③ 直线从起始端开始向w增大的方向延伸,当遇到w=2时,斜率改变+20dB/dec;当遇到w=10时,斜率改变-20dB/dec;一直延伸到坐标的最右端即可。相频特性:j = -90o+arctg(w/2)-arctg(w/10)相频特性:j = -90o+arctg(w/2)-arctg(w/10)转折频率分别为w1=2和w2=10 。心算法绘制过程:① 在频率轴上标出0.1w1、0.1w2、10w1、10w2 ;② 起始段为-90o的直线,并向w增大的方向延伸,当遇到0.1w1时,直线斜率改变+45o/dec;当遇到0.1w2时,直线斜率改变-45o/dec;当遇到10w1时,直线斜率改变-45o/dec;当遇到10w2时,直线斜率改变+45o/dec;一直延伸到坐标的最右端即可。相频特性:j =-90o+arctg(w/2)-arctg(w/10)相频特性:j =-90o+arctg(w/2)-arctg(w/10)幅频特性:HdB=-20lgw +20lg|1+jw/2|-20lg|1+jw/10|
本文档为【第11章电路的频率响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394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12-07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