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侠和武侠精神

侠和武侠精神

举报
开通vip

侠和武侠精神 侠和武侠精神 胡贤 内容摘要:探析侠的源流及其在先秦时期的分类,了解武侠精神。 关 键 词:武侠文化 侠 武侠精神 作者简介:贵阳·花溪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 2002 级民族学 胡贤 武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极其特殊的文化地位。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到今天,我们的 民族对这一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执着的偏爱。武侠人物受到崇拜,武侠文学不断 掀起阅读热潮,而武侠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已经悄然扎根在中国人的道德观 念之中。 一、先秦时期侠的分类 中华民族的尚武性格,可...

侠和武侠精神
侠和武侠精神 胡贤 内容摘要:探析侠的源流及其在先秦时期的分类,了解武侠精神。 关 键 词:武侠文化 侠 武侠精神 作者简介:贵阳·花溪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 2002 级民族学 胡贤 武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极其特殊的文化地位。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到今天,我们的 民族对这一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执着的偏爱。武侠人物受到崇拜,武侠文学不断 掀起阅读热潮,而武侠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已经悄然扎根在中国人的道德观 念之中。 一、先秦时期侠的分类 中华民族的尚武性格,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部落之间激烈频繁的交战促使原始先 民们非常重视武备教育,并对孔武有力、轻命勇猛的战士倍加推崇。而侠则是到三千年前 的周朝才诞生。先秦时期,民间社会出现了一批武艺高强的武士。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中记载了先秦时神射手养由基事:“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 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成就了流传至今的“百步穿杨”传说。汉赵晔《吴越 春秋》里还记录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较完备记录的女剑士——越女,她开创的越女剑法 在金庸小说中仍能找到影子。真正将武与侠合而为一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一批刺客客、游 侠。“侠”是“养士”之风盛行的产物。当时的侠主要分为三类。 (1)布衣之侠:《韩非子》给“侠”下的定义为“弃官宠交谓之有侠。”在最早的武 侠中,最著名的有晋国的豫让,吴国的专诸、要离,齐国的聂政,卫国的荆柯。他们并不 全都精通武艺,但经历却非常相似:最初都是蛰伏民间下层的豪杰或游侠,后来受到某些 权贵的赏识和敬重,于是他们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舍身行刺这些权贵的仇人。如豫让,为 了报答智伯的尊重和重用,不惜入宫作太监,伺机行刺其仇敌赵襄子。一次行刺不成,被 赵释放,又自毁容貌,行乞于市,埋伏于赵必经的桥下再次行刺。再次失败后,豫让要求 赵在处死自己前成全他的“死名之义”,乃拔剑三跃,猛击赵的衣裳,仰天大呼“可以下报智 伯矣”,伏剑自杀。他们这些生活在民间社会,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勇力或武艺,为 1 报知遇之恩不惜损身以殉的人,就是布衣之侠。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中国早期的武侠人格特 征和伦理价值取向——士为知己者死。这一新型观念对民间社会影响重大,知恩图报,从 此成为了中国大众的行为规范和积淀于文化深层的古老民族传统。 (2)国士之侠:亦称“士侠”,文王建周,武王兴周,建立了八百年的王朝, 又逐渐的制定了完善的周礼,将贵族分封为四等,第一等自然就是天子,第二等便是诸侯, 第三等是大夫,第四等是士。前三等都是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较大政治权力的人,但是最后 一等的“士”,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士是贵族中的最低一级,当时的士就是武士,或 称甲士,因为住在国中,亦称“国士”,在他们的身上流淌着的是贵族那骄傲的血液,可 是他们却没有得到贵族应该享有的利益,但在他们的思想中,却又如同堂吉柯德般的执着, 他们在社会上受人尊敬,却有可能为了一句话而慷慨赴义,也可能为了一点恩情,而抛弃 性命,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荣誉是比性命还要宝贵。特别到了春秋战国,在那个群雄争霸、 百家争鸣的时代,士,更是大放异彩,他们不是国家的大臣,更不是称雄一方的诸侯,可 是他们却仍然是贵族,到了战国时代,士主要分为几个类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 根据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猜出他们的专长,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诸侯身边,为他们出谋 划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客”,主公为他们提供食宿,他们就要对主公尽忠,但他们 绝对不是奴隶,因为他们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势或对他不好,他可以选择离开。如 战国四公子都有蓄养门客的习惯,经常门下食客三千,信陵郡窃符救赵中的鸡鸣狗盗之徒 就是“士”,“士”后来大都发展成为农民和小地主,他们以“士为知己者死”作为信条, 这一信条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3)卿相之侠: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已经到了礼崩乐坏,分崩离析的境地, 此时周天子之位已经形同虚设。一方面各国之间竞相争霸称雄,进行外交斗争,军事争夺, 另一方面是各国为了图强求存,积极或被动的进行变法革新,贵族领主和新兴地主之间的 权力斗争的加剧,导致了养士之风的兴起和盛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被称为“战国四公子” 的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了,他们竭力网罗人才,礼贤下士, 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养有大量的“门客”,“门客”中有鸡鸣狗盗之徒,慷慨 豪迈之士,学识高超的文士。 平原君养士数千,权倾一国,为取信门客,斩宠妃以 谢下人,一时成为佳话。 信陵君竭诚待客,为存魏救赵,冒死窃符矫诏,拒强 秦于国门之外。孟尝君礼贤下士,妥善安置天下士子,这些人中,有象魏子那样 可以一死明志的烈士,象冯谖那样目光远大之人,也有不少鸡鸣狗盗之徒和闾巷 2 布衣之侠。他在薛地时,曾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六万余户。春申君上书游说 秦昭王,使秦国停止攻击楚国,楚考烈王五年统兵救赵,八年北伐灭鲁,复兴楚国。 以非王室宗亲而相楚二十五年,言必听、计必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为相国实则楚 王也,其文治武功、才能手段可见一斑。“卿相之侠”虽为侠,但叫他们政治家更合适, 他们的礼贤下士之风,为后世做出了榜样。 二、武侠精神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侠”与“游侠”之称屡见不鲜,却并无“武侠”一词。最早 将“武”、“侠”二字相提并论,复加以必然之关联者,为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五蠹篇》有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所谓“五蠹”,乃特指学者、 言谈者、带剑者、串御者、工商者“五类分子”而言。其中“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 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即是法家为“侠“所罗织的罪状,必欲去之而后快。 从先秦时期的“士为知己者死”,到后来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武侠精神经历了多 次的升华。武侠精神不仅仅是武侠人物的行为准则,更成为中华民族广大民众意识深处的 最高伦理价值和行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武侠文化传统意识,则已经积淀成为中 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深深植根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当中。 (1)快意恩仇,睚眦必报:报恩意识是武侠精神的最初源头。“士为知己者 死”,自先秦以来就已经成为武侠人物最坚定的信念之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这个出自武侠的精神信条,后来广泛地为平民大众所接受,成为了中国大众的一条基本伦 理规范。古老的报恩意识可在春秋战国刺客们的事迹里找到源头。如前面提到的刺客豫让, 为报智伯知遇之恩几次行刺其仇敌赵襄子。被擒后,赵问豫让:你最初投靠的范氏、中行 氏都被智伯灭门了,你为什么不替他们报仇而去投靠智伯,并对他这么忠诚?豫让回答: “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待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这种朴 素的报恩意识,体现了平民阶层要求体现自我价值、并与贵族阶层取得精神对等的观念, 深得平民阶层认可。先秦游侠极端重视个人价值实现的心理,到了汉之后就发展成一种“任 侠行权,以睚眦杀人”的复仇意识。即使是拥有崇高社会地位的“宿德大儒”,也会因为少年 时兄弟被杀而“手刃报仇,因亡命”。这种看似恩怨分明的报恩意识和复仇意识为后代武侠 继承下来,形成了武侠精神中快意恩仇的传统。快意恩仇的意识是武侠精神中最古老的核 心元素之一,但如果过分偏执于狭隘的报恩和复仇,便会容易引发怨怨相报的悲剧。对于 这一点,古往今来的武侠著作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否定。武侠小说家金庸更是提出了“仁者 3 无敌”,来平衡快意恩仇的传统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仁者无敌,出自《孟子》:“勇者无惧, 智者无惑,诚者有信,仁者无敌”。以仁者爱人之心对待恩怨仇杀,不失一种儒侠的翩翩风 度。 (2)守信重诺,一字千金:武侠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遵守诺言。司马迁在《史 记·游侠列传》中评价侠士说:“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 所长,非苟而已也。”又说:“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这两句话提到的“侠 客之义”其基本内涵都是“守信重诺”,也就是司马迁概括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 诚”,这是武侠最根本的人生观,也是武侠阶层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核心之一。大诗人李 白在《侠客行》中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就是对这一品格的形象描述。“守信”的传 统,不仅成为武侠精神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而且也随着武侠精神在大众社会中的传播得 到了普通民众的认可,成为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念中最为推崇的美德之一。 (3)除奸去恶,舍己助人:司马迁归纳的“侠客之义”中有一条重要的行为规范: “千里赡急,不吝其生”。武侠救人急难的行为准则,是侠义精神在民间得到广泛推崇的重 要原因之一。久而久之,在民间社会就形成了以“舍己助人”为荣的伦理观念,最终成为中 华民族道德伦理体系中的传统美德之一。而打抱不平则是武侠精神中境界较高的行为准则 和伦理规范,是对 “千里赡急,不吝其生”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中说: “真是行侠作义之人,到处随遇而安。非是他务必要拔树搜根,只因见了不平之事,他便放 不下,仿佛与自己的事一般,因此才不愧那个‘侠’字。”可谓对见义勇为精神的精确注脚。 宋以后,道德观念迅速普及,而社会的黑暗现实又使百姓无法从权利机构享受真正的正义, 因此,除暴制恶、普济众生等观念在武侠伦理中出现,并得到了普遍承认,成为武侠精神 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4)厚施薄望,重义轻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侠客不但要勇 于救人急难、舍己助人,而且在助人之后还应该不接受报答,不贪图扬名。如西汉的大侠 朱家在“佯装不知”的情况下帮助季布躲避通缉之后,竟宣布“终身不见”季布。他的人生信 条是“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正因为这种济人之危又不图报答的品质,朱家才得以扬名天 下,“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后世的侠客也纷纷以朱家为榜样。李白《侠客行》中 所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正是对行侠不图名,仗义不 为利的武侠形象的最好写照。这种重义轻利的观念与之前的恩仇观、诚信观、助人观结合 4 在一起,就形成了最为传统的“侠义”观念。而知恩图报,守信用,厚施薄望,助人为乐等 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义气相托,为民为国:经历了唐代“儒”“侠”精神的交流融合,和宋代“新 儒学”的普及发展,宋代之后,武侠精神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变,传统的“侠义观”变成了“忠 义观”。虽然仍保留着传统的对下层人民的关怀精神,但宋儒“民胞物与”的观念赋予了民众 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庄严的历史使命感。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 忧民”思想被武侠阶层接受,这丰富了武侠精神的内容,“对国家民族忠诚”的观念出现了。 另一方面,宋代社会严酷的社会秩序促使武侠与盗匪合流,也产生了许多秘密会社和镖局 等组织。这些组织朝不保夕的动荡生活决定了其内部都非常重视成员间的忠诚与团结。“有 福同享,有难同当”是绿林社会内部人际关机的准则,也就是现在为人熟知的“江湖义气”。 组织的成员往往能为了朋友兄弟不惜牺牲一切,而违背江湖义气的背叛行为则会为绿林武 侠所痛恨,必置之死地而后快。“对兄弟朋友义”和“对国家民族忠”合在一起,就是宋代独 特的武侠“忠义观”。如果说兄弟义气是一种比较狭隘的武侠精神,具有更多消极意义的话, 那为国为民的忠诚观念则体现了非常崇高的民族品格。北宋武侠已经普遍将“救民水火”、 “为民鸣不平”视为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汾州义侠王寂,面对一邑尉口述其贪污受贿虐民等 三大罪状,将其“就斩”于马下,谓:“尉不法辱人,不杀之,无以立勇。”这是武侠为民请 命公然反抗官府苛政的一个例子。南宋之后,异族入侵,倭患横行,民族矛盾尖锐。武侠 纷纷以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为重,奔赴御倭前线。明《云间杂志》中记载了一个丐侠“张二 郎”的事迹:张二郎本为隐迹风尘的丐侠,为抗倭而从军,屡次立功,“时斩倭首以献”。论 功行赏时,他把赏给他的银牌犒金交归府库,自己分文不取。其爱国之心拳拳可见。近代 武师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办会宗旨,并以“不准以 我之拳头加予同胞身上”为根本戒律,被武林誉为“精武精神”。香港著名小说家金庸在《神 雕侠侣》中,借“大侠”郭靖之口说出了他的侠义观:“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里的“大侠 精神”就是侠义传统与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成熟完整的武侠精神。具有 “为国为民”精神武侠形象,则成为中国民族理想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受到千百年来中国 人的崇拜和尊重。 综上文所述,我们可以将所谓“标准武侠形象”概括为“快意横行于江湖,重视承诺和 兄弟义气,以他人危难为己任,用武力对抗社会不公,但在国家危亡之际又能挺身而出” 的人物。它融合了原始淳朴的恩仇思想、平等思想,以及儒家的入世观念、秩序观念,表 5 现出既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又对主流社会保持关注的矛盾二重性。武侠精神中的重义气、 重然诺、急人难、见义勇为等等,都是中华美德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独特闪光之处。 宏扬中华美德,发扬侠义精神,使整个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让“路见不平”的现象永远 不再出现。 参考书目: [1]曹正文 《中国侠文化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 [2]刘若愚 《中国之侠》 上海三联书店 1991 [3]张志和、郑春元 《中国文史中的侠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4]陆草 《中国武术与武林气质》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 6
本文档为【侠和武侠精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515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04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