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诗翻译模糊美中的隐秀观

中国古诗翻译模糊美中的隐秀观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诗翻译模糊美中的隐秀观 � 2008 年 6 月第 9 卷 � 第 2期 � � � � � � � � � � � �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 � � � � � � � � June. 2008 Vol. 9� No. 2 � 中国古诗翻译模糊美中的隐秀观� 申 � 丹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摘 � 要:中国古代诗词的模糊美在英译过程中的流失成为诗歌翻译的一大憾事。刘勰在�文心雕龙 提出的文学文本的! 隐 秀∀观给诗歌翻译提出了借鉴方法。译诗应当像原诗一样有隐有秀,...

中国古诗翻译模糊美中的隐秀观
� 2008 年 6 月第 9 卷 � 第 2期 � � � � � � � � � � � �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 � � � � � � � � June. 2008 Vol. 9� No. 2 � 中国古诗翻译模糊美中的隐秀观� 申 � 丹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摘 � 要:中国古代诗词的模糊美在英译过程中的流失成为诗歌翻译的一大憾事。刘勰在�文心雕龙 提出的文学文本的! 隐 秀∀观给诗歌翻译提出了借鉴方法。译诗应当像原诗一样有隐有秀,隐秀适宜。本文试图在! 隐秀∀观的观照下, 对原诗词的模 糊性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翻译策略,对诗词模糊美在翻译过程中的保存和实现进行探讨。 关键词:模糊美; 隐秀;古代诗词; 诗歌翻译 � � 著名翻译家蒂里特 ( Tyrahitt)说: ! 翻译贵在发幽掘微 , 穷 其毫末,在造词与琢句方面, 需译出其文; 在性格与风格方面, 需译出其人;在褒贬与爱憎方面, 需译出其情;在神调与语感 方面,要译出其声。∀ [1]然而, 这只是理想的翻译观, 并不是翻 译实践的真实写照。汉语是以神驭形的! 意境性∀语言, 其创 造的极致就是含蓄美、朦胧美 ,亦即模糊美, 这里的模糊指诗 歌描写的内容是实,所引起的想象是虚, 具象是显,意境是隐, 即虚实相生, 显隐相成。正如刘勰所言! 文之英蕤, 有秀有 隐。∀ [ 2] ( �文心雕龙#隐秀 ,以下该篇引文只注篇名)应用于诗 歌翻译中,好的译诗应当有所译有所不译, 像原诗一样词约旨 丰,意味深远,即得原诗语言的贴切生动, 又得原诗丰富的曲 致韵味。 一、! 隐秀∀对古诗翻译模糊美的启示 汉语的意合特征使中国诗歌别样美妙, 用词凝练含蓄, 富 于音美意美,写景抒情力求空灵静虚, 隐秀含蓄, 使人因而感 叹! 言有尽而意无穷∀。[ 3]究其原因, 刘勰认为在于意虚而言 实,精妙的思维, 曲致的韵味, 都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运用 ! 隐秀∀这个美学范畴,言意矛盾得以分析缓解,诗歌语言的诗 学特征得以进一步发掘。! 隐也者, 文外之重旨者也; 秀也者, 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具体而言, ! 隐∀是! 文外之重旨∀ , 是! 义主文外∀ , 对于诗歌来说, 这种超 然于诗句语言之外的韵味、意境尤其重要。! 秀∀是! 独拔∀! 卓 绝∀之言,是一种富于独创性的非常个性化的语言, 是诗歌中 的! 点睛∀之言,能突显诗歌的! 诗眼∀和彰示诗歌的整体美, 即 所谓! 秀气成采∀。[ 2] (�征胜 ) ! 情在词外曰隐, 状溢目前曰秀。∀梅尧臣也提出相似的观 点: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 2]隐是婉 约含蓄,秀是彰显突出, 隐意为虚,秀词为实,隐与秀的关系也 可理解为虚与实的关系,隐意含秀词, 秀词状隐意,二者互动, 扩展语言的空间, 增强语言的张力, 深化诗歌的意境。刘勰 ! 隐秀∀篇言意之辩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艺创作及理论发展, 丰富了现当代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国古代诗词由于用词简约、意境悠远而流传千载。! 所 谓意境似乎不是意念上的意义, 而是境界上的意味。∀ [5]金岳 霖先生认为,由于诗有此特殊的意境, 因此! 诗差不多是不能 翻译的∀。[ 4]隐秀作为诗学的一个核心价值, 是诗歌的基本诗 性特征。古人在写景抒情壮志时, 总觉言不尽意, 言难尽意, 而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却不得不追索其中的言外之意,味外之 旨,译出那隐于字词间却情思萦绕的意境之美, 使译作作到 ! 内明而外润, 使玩之者无穷, 味之者不厌。∀ [ 2] (�隐秀 )遗憾 的是,在汉诗英译过程中, 我们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诗歌中模 糊美感的磨蚀。 诗歌中模糊美的保存,能激起读者的多重兴味, 诱发读者 的丰富思索和联想,即于形中见到神, 于其显现在场之物想象 到隐蔽不在场之物, ! 情以物兴,物以情观∀ [ 2] (�诠赋 )。 因此,译者应充分发挥想象,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 溢于海∀ , ! 才之多少, 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 2] ( �神思 )让读者 以实探虚,从! 秀∀见! 隐∀ , 能体会诗歌的象外之韵,景外之情。 用之于诗歌翻译的隐秀观,蕴涵多种翻译思想, 它把言与 意、虚与实、显与隐、形与神、情与景、篇中与文外、译文与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的关系都联系起来了[ 5]。另外, 它也将译文与读者即诗歌鉴 赏者联系起来。诗歌中的! 隐∀, 即诗歌的韵味和意境需要靠 读者的想象来补充,其所包含的丰富悠远的思想、感情也有赖 于读者的体会。正如�知音 篇所说, ! 酝酿者见密而高蹈, 浮 慧者观奇而跃心。∀! 夫惟深识奥鉴, 必欢然内怪。∀ [ 2] (�知音 ) ! 隐∀与! 秀∀交相辉印,相辅相成, 在实现诗歌翻译模糊美的过 程中,既重视诗词语言的表层表达, 也不忽视诗歌隐含的言外 之意。 二、! 隐秀∀观照下的古诗翻译策略 朱光潜先生在�诗的隐与显 中指出写景的诗要! 显∀ , 言 情的诗要! 隐∀。在翻译诗歌时, 也应注意有隐有秀、虚实结 合。为尽量减少汉诗英译过程中模糊美的磨损, 我们可以从 �隐秀 中借鉴方法,根据具体的翻译实践 ,得出如下的翻译策 略: ( 1) 虚实相生,隐秀适宜 ( 2) 发挥想象,创造生奇 ( 3) 语言自然,丰简有度 (一)虚实相生,隐秀适宜 诗歌中的意无限精微、深远难尽; 而言则可含蓄蕴藉、余 味曲包。意为! 虚∀! 隐∀, 言可!实∀!显∀ , ! 隐∀似! 珠玉潜水, 而 172 � 收稿日期: 2008- 01- 22 作者简介:申丹( 1981- ) ,女, 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 澜表方圆∀ , ! 秀∀则! 波起辞间∀ [ 2] ( �隐秀 )。如此, 才可将繁 复无穷的意味通过有限简约的言辞表达出来。在翻译时, 虚 实结合,有隐有秀, 有所译有所不译。如李商隐的�锦瑟 一诗 !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下面有二种译法: 译文一: Tears that are pears, in ocean moonlight steaming , Jade mists the sun distils from Saphire Sward. ( By John Turner) 译文二: Moonlight in the blue sea, pearls shedding tears, In the warm sun the jade in the blue fields engendering smoke. ( By Robert Payne) 两位译者都把本来模糊隐含的意思明确化了, 这样反而 失去了原文的模糊美。翁显良先生则建议不如保留原文的模 糊语言, 以隐对隐,让读者自己去体味诗中的意蕴, 以下是翁 先生[6]的译文: Dark green sea, tears, pearls, moonlight streaming, Sunny blue jade fields, warm haze shimmering. 译诗中不见一个结构词, streaming 的逻辑主语可能不止 moon- light一个, shimmering 的逻辑主语也可能不只是 warm haze, 意义虽含晦不明, 但读者却能够由诗句的引导而想象出 那种美妙的画面。 (二)发挥想象,创造生奇 诗歌意境所引发的模糊美,需要读者发挥想象, 领会其中 的意味。而对于译者来说, 就要运用想象力, 发挥创造才能, 打破原文的表层结构,以译入语的习惯重新表达, 让译语鉴赏 者与原诗读者一样,能体会原诗词意境的含蓄美, 情感的蕴藉 美。可见,想象力与创造力对诗歌翻译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觑。 例如: 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 的前两句: 白发三千丈, 缘愁 似个长。吕叔湘[7]译为: My whitening hair would make a long long rope, Yet could not fathom all my depth of woe; 王大濂[8]译为: Three thousand meters long is my gray hair, For I∃ ve had sorrow as much to compare. 原诗经久不衰,其原因就在于诗中所描写的! 白发∀的模 糊长度和愁绪的模糊度量。这种另辟蹊径的妙句最能激发读 者的想象力,创造出朦胧的模糊, 增强诗人愁绪的感染力。比 较两种译文,译文一婉转自然, 切合原意,译诗中不实译! 三千 丈∀ ,而是发挥想象, 采用以需对实, 以隐对显的译法, 结合第 二句一起译成了!My whitening hair would make a long long rope, Yet could not fathom all my depth of woe∀, 把诗人的愁思渲染得 更为浓烈。译文二则直接把诗人的愁思和三千丈白发作对 比,表达诗人的无限愁绪, 就其意境上来说, 本人拙见觉得第 一种译法无形中深化了原诗的整体意象, 更能使人感受到那 种挥之不去的弥漫开来的愁思。 (三)语言自然,丰简有度 中国古诗语言凝练,写景状物抒情大多由感而发, 语言自 然,读来琅琅入口, 听来音韵优美, 情感自然流露。为了无损 原诗的音形意美,汉语诗歌翻译的! 隐∀与! 秀∀就要以! 自然会 妙∀为佳, ! 晦塞为深 , 虽奥非隐 ; 雕削取巧, 虽美非秀矣。∀ [ 2] �隐秀 )在处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文句时, 不能译得过于 晦涩;在翻译直白显明的诗句时, 就不能过于雕琢修饰, 否则 ! 文过饰非∀ , 会使人感觉不自然。总之, ! 隐∀ 要力求译作易 解, !秀∀需保存原作丰姿, 语言应简约自然, 恰当把握两者的 关系。例如: 韦应物的诗�夕次盱眙县 中有两句: 独夜忆秦 关,听钟未眠客。 Bynner译为: At midnight I think of northern city, And I hear a bell tolling between me and sleep. Jenyns 译为: In the loneness of the night I think of the western frontier, Listening to the monastery bell, a sleepless stranger. 译文一失之抽象,不合乎中国人的心理,译文二则语言自 然而蕴藉,有种朴实之美。可见在翻译这种具有简朴之美的 作品时,相应的使用译语中! 最切近(原文 )的自然对等∀ [ 9]的 语言才是明智之举。 中国古诗词约音美意丰,而在其英译过程中, 诗词的音韵 美、形式美和意境美都不免有所流失, 尤其是意境美, 即诗歌 深远意境所造成的模糊美、朦胧美。除了原诗自身! 难译∀的 因素外, 译者对于原文诗词的理解及其翻译水平也很重要。 刘勰�文心雕龙. 隐秀 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诗歌翻译应有隐 有秀,有虚有实, 译得讳莫如深,会加深诗歌的神秘感;译得过 于平白浅显,会使原诗意韵一泻无余。译者应! 长辔远驭, 从 容按节∀ , 要! 因时顺机, 变通适会∀ [ 2] (�通变 )。这样 ,才能使 中国古诗的美丽为更多人欣赏, 使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为世 界共享。另外, ! 读者的阅读经验视野构成了期待视野, 而期 待视野又会影响读者对译文的接受。∀ [ 10]正如�知音 所言: ! 兰为国香, 服媚弥芬; 书亦国华, 玩泽方美。∀ [ 2]�知音 )因此 只有在译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 中国古诗词的美妙 和文化的深远内涵才能更为广泛地传播。 参考文献: [1] 毛荣贵.翻译美学[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2]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3] 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A]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 [ C]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4] 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 % 从道安到傅雷 [M ] .武汉:湖北 教育出版社, 2003. [5] 孟东红.文学翻译的隐秀观[ J] .外语研究. 2007, ( 1) . [6] 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 [M ] .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7] 吕叔湘.英译唐人绝句百首[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0. [8] 王大濂.英译唐诗绝句百首[ 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 [9]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10] 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173
本文档为【中国古诗翻译模糊美中的隐秀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573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1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03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