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著作权不容否定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著作权不容否定

举报
开通vip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著作权不容否定 杜甫研究学刊二oo五年第四期 总第86期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著作权不容否定 吴明贤 (摘要] 本文针对南宋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及其它否定 《江南逢李龟年》为杜 甫所作的观点比较详细地进行 了考察辨析,认为 《江南逢李龟年》所记历史与杜甫生 平经历相合,诗的意旨及风格与杜甫此时期诗歌的内容及总体风格一致,此诗的历史记 载与版本收录皆为杜甫,因而此诗为杜甫所作勿庸置疑。 (关键词] 杜甫 李龟年 盛唐 沧桑之变 历史记载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历来被认 为是杜甫的一篇名作。但也有人对...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著作权不容否定
杜甫研究学刊二oo五年第四期 总第86期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著作权不容否定 吴明贤 (摘要] 本文针对南宋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及其它否定 《江南逢李龟年》为杜 甫所作的观点比较详细地进行 了考察辨析,认为 《江南逢李龟年》所记历史与杜甫生 平经历相合,诗的意旨及风格与杜甫此时期诗歌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及总体风格一致,此诗的历史记 载与版本收录皆为杜甫,因而此诗为杜甫所作勿庸置疑。 (关键词] 杜甫 李龟年 盛唐 沧桑之变 历史记载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历来被认 为是杜甫的一篇名作。但也有人对此表示 怀疑,认为这首诗不是杜甫所作,甚至有 人认为是李白的作品。那么 《江南逢李 龟年》一诗的作者究竟是谁?大是大非, 不可不辨,本文尝试论之。 最早否定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为 杜甫所作的是南宋光宗时的胡仔 ,他在 《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十四 “杜少陵 九”中云: 《江南逢李龟年》云:“岐王宅 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 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此诗 非子美作。岐王开元十四年薨,崔涤 亦卒于开元中,是时子美方十五岁, 天宝后子 美未尝至江南。 这里他提出了两点否定的理由:一是岐 王、崔涤 (九)卒时,杜甫方十五岁, 不可能 “寻常”出入于 “王宅” “崔堂” 与李龟年相 “见”并 “闻”其歌;二是 杜甫天宝后未到江南,亦不可能重会李龟 年。总之,此诗所写与杜甫生平经历不 合。其后明代胡震亨在 《唐音癸签》卷 三十二 “集录三”中再次重申了这两点 理由: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 “崔 五” (按:杜集作 “九”)云云,岐 王薨于开元十四年,崔五涤亦卒于开 元中,时子美方十五岁,天宝后子美 又未尝至江南,他人诗无疑。 言之凿凿,与胡仔一样断然否定了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的著作权。 针对胡仔对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为杜甫所作的否定,南宋及南宋以后不少 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意 见。胡仔之后不久,宋宁宗时的黄鹤在 《黄氏补注杜诗》中就说: 作者:吴明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610068 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开元十四年 ,公止十五岁 ,其时 未有梨园弟子。公见李龟年,必在天 宝十栽后,诗云 “岐王”,当指嗣岐 王珍。据此,则所 云 “崔九 堂前” 者,亦当指崔氏旧堂耳,不然,岐 王、崔九并卒于开元十四年,安得与 龟年 同游耶? 黄鹤虽然肯定 了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为杜甫所作,但他又提出了两个不同于胡 仔的新的见解:一是 “开元十四年”时 杜甫十五岁,虽有进人岐王宅崔九堂的可 能,但 “是时未有梨园弟子”,因而也就 没有李龟年其人可见;二是杜甫此诗中所 指之岐王应是 “嗣岐王珍”, “崔九堂” 应是 “崔氏旧堂”,而 “寻常见”亦应是 天宝十载以后之事而非开元时事了。 对于黄鹤的说法,后人意见颇不相 同,持否定者有之,而持肯定者亦有之。 前者如清代施鸿保和浦起龙。施鸿保在他 的 《读杜诗说》中批评黄鹤说: 今按黄鹤以岐王为嗣岐王 ,说尚 可通,注以崔九为崔涤旧第,说近牵 强矣 ! 浦起龙则更是详列史实,指出黄鹤解说的 不确与错谬,他说: 如此 (按:指黄鹤说法),则崔 九之 自注为失实,而解益支离矣。尝 考 《明皇杂录》,梨园弟子之设,在 天宝中。时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 智,皆洞知律度者。是时龟年等乃曲 师,非弟子也。曲师之得幸,为宜春 助教耳。则开元以前,李何必不在京 师?又公 《壮游》诗云:“往昔十四 五,出游翰 墨 场。” 开 元 十 三 四 年 间,正公十四五时,恰是年少游京之 始。于 “岐王”“崔堂”,更是暗合。 世有细心读书人,请无信后人之臆 解,疑作者之原文也。 (《读杜心 38 解》) 尽管浦说证据充分,但近人高步瀛却仍然 肯定 了黄说,他在 《唐宋诗举要》卷 八 云 : 浦辨龟年开元前何必不在京,其 说殆是。至据 《壮游》诗 “出游翰 墨场”为往来岐宅崔堂,则实付会 不足信。岐王似以嗣王珍为是,崔九 亦当指崔氏旧堂。⋯⋯浦氏谓杜公十 四五已日游王公问,谬矣。 他是坚决否定杜甫十四五岁时就已游于王 公显贵间的。尽管他们意见不一,但肯定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为杜甫所作却是一 致的,并无岐义。 但近年以来,又有人提出了 《江南 逢李龟年》一诗 “是否是杜诗很值得研 究,很值得一辨” (见李汝伦 《杜甫论 稿》),对此诗为杜甫所作表示了怀疑。 而最有代表性的当是吴企明先生的 《唐 音质疑录 ·杜甫诗辨伪札记》 中的看法, 他说: 《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好诗, 神情骀 荡,感慨深蕴。但是 《云溪 友议》、 《明皇杂录》记事有误,这 首诗,并不是杜甫写的。这个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前人早已指出,如胡仔云:“此诗非 子美作。” (见 《苕溪渔隐丛话 ·前 集》卷十四)明胡震亨云:“他人作 无疑”。 (见 《唐音癸签》)卷三十 二)然而,近人 注杜诗,并不采用 他们的说法,不遑细考,又未加说 明,曲为之解,因而阐述诗意前后矛 盾,难以自圆。有鉴于此,笔者重申 两位胡氏的观点。 于是吴企明先生对两位胡氏所说岐王李范 和崔涤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一番考证后得出 结论说: 《江南逢李龟年》 决不会是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甫作,当是天宝流寓江南的士人,听 了李龟年歌有感而作。转相传闻,讹 为杜甫作,范摅不遑考订,记 了下 来,遂成疑案。 在此基础上,王辉斌又进行了一番考证后 指出, “流寓江南的士人”就是李 白,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确为李白所作” 而非杜甫,其理由是: 其一,杜甫是时仅十四、五岁, 其诗文习作虽然得到崔尚、魏启心等 辈的器重,但他要想与 “特承恩顾” 的李龟年、及敢与宁王等人争高下的 崔涤交游,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因为 杜甫在 当时的社会知名度尚未建立 起来。 其二,唐人的门阀、郡望等封建 观念十分严重,既年少而叉在官场上 没有靠山的杜甫,想要出入崔涤宅及 与 “第宅逾于公侯”“中堂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甲天 下”的李姓音乐家攀友,也是根本 办不到的。 其三,杜甫此时是否确在洛阳, 这是任何撰写 《杜甫年谱》的研究 者,都无以拿出确凿材料进行正面回 答的。(《杜甫研究丛稿》之 “《江南 逢李龟年》为李白作”) 因此他不仅全面否定了杜甫 《江南逢李 龟年》一诗的著作权 ,而且认为 “李白 与李龟年在长安长有交往”, “李白和李 龟年在长安时期 ,与 ‘嗣五王’(按:包 括嗣岐王李珍)大都往来频繁”, “安史 乱后,李 白与李龟年均 流寓于江潭一 带”,“开元十四年秋冬之际与翌年春夏 之交,李龟年、李 白、崔涤均在洛阳”, 所以从 “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其结果 表明,《江南逢李龟年》确为李白作。” 其实王辉斌先生不过是继续重复着二 胡的观点和前人的说法而已,并无什么新 鲜之处。虽然他提出了 《江南逢李龟年》 “确为李白作”的大胆的假设,但却缺乏 小心地求证,殊难服人。尽管付光先生在 他的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考辩》一 文中从 “关于此诗的质疑”, “关于此诗 的本事”,“关于此诗的时地”,“关于此 诗的作意”等方面对以上的否定与质疑 提出了批驳意见 ,进行了详尽的答辨,很 有见地 (见 《草堂》1987年 2期),但 那主要是针对李汝伦、吴企明二位先生 的,至于王文则未涉及,殊觉遗憾。即使 是对李、吴二人的否定意见,尚有未尽人 意之处。故本文在付文的基础上,不揣浅 陋,拟对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再作辨 析,进一步确定其著作权,不周及错谬之 处,尚乞方家正之。 首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 《江南逢李 龟年》所写历史事实是否与杜甫的生平 经历相合。 据 《旧唐书 ·睿宗诸子》 的记载, 岐王 “本名隆范,后避玄宗连名,改单 称范。”开元十四年 (公元 726)病逝, 又 《旧唐书 -崔仁师传》附 《崔涤传》: 崔涤 “开元十四年卒,赠充州刺史。”由 此可见,岐王李范与崔涤 (九)皆卒于 开元十四年 (公元 726),时杜甫十五岁, 这已是古今研究者都承认的事实。关键的 问题是在于此时的杜甫是否如王辉斌先生 所说 “他要想与 ‘特承恩顾 ’的李龟年 、 及敢与宁王等人争高下的崔涤交游,是完 全没有可能的”呢?还是事实上就与岐 王,崔涤等人交往密切并出人于王宅崔 堂?与李龟年攀交 “是根本办不到的” 呢还是可以听到李所演唱的音乐的? 《壮游》诗是杜甫的一篇自传,这首 诗的第一段自叙他弱冠以前在文学艺术上 的天才和豪爽的性格: 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 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 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 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 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 俗物 多茫茫。 “斯文崔魏徒”下原注云: “崔郑州尚、 魏豫州启心。” 《唐科名记》:“崔尚擢久 视二年 (公元701)进士。” 《唐会要》: “神龙三年 (公元707),才膺管乐科,魏 启心及第。”杜甫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 (公元 712),崔尚在杜甫出生前十一年, 魏启心在杜甫出生前五年皆已中试,他们 的年龄 比杜甫起码应大二三 十岁。据 《全唐诗》小传载: “崔尚,登久视六年 进士第,官祠部郎中。”今按:久视二年 即改为长安元年, “六年”当是 “二年” 之误。诸司郎中从五品上。户满四万以上 为上州,上州刺史一员,从三品。郑州荥 阳郡,雄 ;户七万六千六百九十四,郑州 刺史起码也是从三品,崔尚作郑州刺史当 在为祠郎中以后。豫州, 《元和郡县图 志》河南道一:“禹贡豫州之域,在天地 之中,故三代 皆为都邑。”也是一个大 郡。崔、魏二人居然乐于跟十四五岁的杜 甫打交道,以班、扬称许并鼓励杜甫,固 然说明了他们奖掖后进、提携人才的优秀 品质,难道不也说明了杜甫十四五岁时已 学业有成,已经在洛阳文坛与当时的名流 权贵交往了吗?所谓 “脱略小时辈,结 交皆老苍”者,难道仅仅只有 “崔 、魏” 之徒吗?“老苍”者,年老德高,名望显 著之人也。其时岐王李范和崔涤不是与 “老苍”亦相符合吗?何况郑州、豫州皆 与东部洛阳临近,此与当时有宅在洛阳的 岐王、崔涤不也颇为相似吗? 考岐王李范、崔九涤,当时他们均有 宅第在洛阳。闻一多先生 《少陵先生年 40 谱会笺》云: 考 东都 尚善坊有岐王范宅 (见 《唐两京城坊考》),崔氏亦有宅在东 都,(张说 《荥阳夫人郑氏墓志铭》 “终于雒 阳之 遵化里 。” 郑 氏 即涤 之 母。)公天宝前,未尝至长安,其闻 龟年歌,必在 东都。 (公姑万年君居 东都仁风里,幼时尚卧病于其家,或 疑公母早亡,寄养于姑,虽近附会, 然以巩洛咫尺之近,其常在东都,留 居姑家,则可信也。)若云范、涤卒 时,公才十五,前此龆龀之年,不得 与于名公贵介之游,则不知十四五 时,已出游翰墨场,与崔、魏辈相周 旋矣。且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 苍”,复有 《壮 游》诗 句,可以覆 案。必谓天宝后,始得与龟年相见, 失之泥矣。 这个批评应该说是很有说服力的。何况岐 王李范 “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 无贵贱皆尽礼相待。”崔涤亦 “多辨智, 喜谐谑”,亦是好文之士。而杜甫 “学诗 犹孺子”(《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法 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偶题》)“七 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 作成一囊” (《壮游》) “自七岁所缀诗 笔”(《进雕赋表》),自七岁至此时也已 有七八年的创作经历,此时已成名了,其 被爱文 的岐王范及崔涤赏识而出人于 “王宅”及 “崔九堂”不仅是可能的,而 且是必然的。开元十二年十一月玄宗来东 都,十三年十一月封泰山,十二月还东 都,颇受玄宗宠幸,“出人禁中,与诸王 侍宴不让席,而坐或在宁王之上”的崔 涤当随驾至东都,因而杜甫有机会 “几 度”见到他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 又云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甫昔少年 日,早充观国宾。读书 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 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 卜 邻。自谓颇挺 出,立登要路津。致君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在青少年时代,就已读书万卷,下笔 有神,吟诗作赋,才华横溢,颇具名声, 受到了当时文坛名宿李邕和王翰的赏识。 《新唐书 ·杜甫传》谓 “甫少贫,不 自 振,李邕奇其才,先往见之。”这就是诗 所说的 “李邕求识面”也。《旧唐书 ·李 邕传》载:开元 “十三年,玄宗车驾东 都回,邕于汴州谒见,累献辞赋,甚称上 旨。”李邕求识杜甫之面就在此时。 “邕 能文养士,贾生、信陵之流,⋯⋯人间素 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 为古人 ,或将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 门巷。”这样的前辈 “老苍”,杜甫又岂 能不 “结交”呢!仇兆鳌注引赵次公云: “公 《哀李邕》诗: ‘伊昔I临淄亭,酒酣 托末契。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追 言洛阳相见事,岂非公与邕先识面于洛阳 乎!”这不正好说明杜甫与 “老苍”李邕 “结交”,或者说李 邕 “求识”杜甫之 “面”不也正在开元十三年的洛阳吗?这 与 《新唐书 ·李邕传》所载亦相合若契。 又王翰,据两 《唐书》及 《唐才子传》 所载,景元元年 (公元 710)进士及第, 张说开元九年 (公元721)人相时 “为秘 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开 元十四年 (公元 726)四月张说罢相,王 翰亦出为汝州刺史,后死于道州贬所。唐 玄宗开元十二年十一月到东都洛阳,十三 年十一月封泰山,张说与王翰应当随驾同 行,张说有 《唐封泰山乐章》,王翰今虽 无诗记此,但开元十三年四月张说为集贤 院学士、知院事时,王翰却写有 《奉和 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筵字》诗, 其时玄宗正在东都洛阳,这不正好说明王 翰与杜甫 “b邻”即当其时吗?王翰、 李 邕这样 的名流 “老苍”不也是杜甫 “结交”的对象吗?既然杜甫能十三、四 岁 (开元十三年)在东都洛阳与李邕、 王翰等文化名人 “卜邻”结识,与崔尚、 魏启心等人交往,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 和根据说杜甫与岐王、崔涤、李龟年等人 交游 “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呢? 李龟年 ,两 《唐书》无传。据唐郑 处诲 《明皇杂录》载: 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 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 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 《渭 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僭侈之制,瑜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 里,中堂制度甲于天下。 《唐语林》卷五亦有同样记载。开元为玄 宗年号,共二十九年,开元中理当是开元 十四、五年时。又 《云仙杂记》卷二云: 李龟年至岐王宅,闻琴声,日: “此秦声。” 良久,又日:“此楚声。” 主人入问之,则前弹者陇西沈妍也, 后弹者扬州薛满二妓。大服,乃赠之 破红绡、蟾酥耖。龟年 自负,强取妍 秦音琵琶而去。 这两段记载说明:第一、李龟年开元中在 东都洛阳有豪宅,因此开元十三、四、五 年间他应当在洛阳;第二、他有着很高的 音乐修养,因而与岐王李范关系密切,可 以平常地出入于 “岐王宅”。由此可知杜 甫于此时在 “歧王宅”“崔九堂”见到李 龟年和听到他的歌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 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再说梨园之设亦较 早,闻一多先生就指出: 按 《唐会要》: “开元二年,上 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 法曲,必尽其妙,谓之 ‘皇帝梨园 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弟子’。”《雍录》 “开元二年,置教 坊于蓬莱宫侧 ,上 自教法曲,谓之 ‘梨园弟子’。”公 《剑器行序》 亦云 “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珀外 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孙一人而已”;公观舞在开元 五年 (或作三年),时亦已有梨园之 称;乃谓开元十四年无梨园弟子,何 哉?(《唐诗杂论 ·少陵先生年谱会 笺》) 陈贻掀先生 《杜甫评传》亦说: 玄宗创建教坊、梨园实在开元二 年春 (见 《资治通鉴》)而非天宝 中,因此黄鹤所提出的问题根本不能 成立。 两人所 辨甚详,亦颇有力。而杜甫在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的序文 中说: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 观公孙氏舞剑 器浑脱 ,浏漓顿挫 ,独 出冠 时 。 公孙氏是当时著名的舞蹈艺人,当时很多 诗人都写到她,如郑蜗 《津阳门》: “公 孙剑伎方神奇。” 自注云: “有公孙大娘 舞剑,当时号为雄妙。”姚合 《剑器词》: “掉剑龙缠背,开旗火满身。”司空 图 《剑器诗》:“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 爱军装。”李肇 《国史补》亦云: “旭 (按:指张旭)常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 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 而得其神。”可见公孙氏的名气与影响是 可以与李龟年音乐相 提并论的。难 怪 《云溪友议》卷 中要将 “伶官张野狐臀 栗,雷海青琵琶,李龟年唱歌,公孙大娘 舞剑”并列 同载 了。既然开元五载杜甫 六岁时可以在郾城看到公孙大娘的剑舞, 那么开元十四年杜甫十五岁时为什么就不 能在洛阳的 “岐王宅”“崔九堂”听到李 42 龟年的歌声呢?难道十五岁的杜甫 “社 . 会知名度”反倒不如其六岁时吗?岂非 咄咄怪事! 最后再说杜甫。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 瑶湾村,距洛阳只一百里。杜甫 “少小 多病,贫穷好学”(《进雕赋表》)。由于 自小丧母 ,缺乏母亲的照料,因而身体很 差。甫父又长年在外做官,因此他那位住 在洛阳仁风里的二姑就担负起了照料他的 责任: 甫昔卧病于我诸姑,姑之子又 病,问女巫。巫日:“处楹之 东南隅 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 自 用存而姑之子亡,后乃知之于走使。 这说明姑母待杜甫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事发生在杜甫不知事的幼年,对他影响 很大。 “举兹一隅,昭彼百行”,他对二 姑的感情很深,二姑之死,杜甫若丧考 妣。为了报答二姑的恩情, “制服于斯, 纪德于斯,刻石于斯”,可见他是由二姑 养大的。那么十四、五岁时的杜甫常往来 于洛阳,住在洛阳二姑家难道不是很自然 的事吗?如果这些都不能说是用 “确凿 材料”对杜甫十四、五岁时在洛阳作 出 的 “正面回答”的话,那么以 “江乡” 释 “江汉”而认为 “李白” “之江南” 的目的,是欲取长江水路而回归蜀中的说 法更是毫无根据的郢书燕说了。再说唐代 虽然重门阀、郡望等封建观念,杜甫年少 时的确在官场上也没有什么靠山,但勿庸 置疑,杜甫家世在当时还是颇有影响的, 其远祖杜预且不说,就以近世而言,他的 祖父杜审言就是武后时著名的诗人和书法 家,“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杜甫 就曾以此为自豪。他的父亲杜闲虽是小 官,不如其祖父有名,但其叔父杜并在当 时却是颇有名望的。其祖父杜审言贬吉州 司户参军,与同僚不和,司马周季童为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户郭若讷所蛊惑,将杜审言下狱并准备杀 害他。审言次子杜并年十六,为父报仇,在 宴会上,怀刃猛刺周季童,季童临死说: “吾不意审言有孝子,郭若讷误我致此。” 杜并虽亦被杀,但杜审言却得救 回洛阳。 此事很受当时人感动,苏颞为杜并作墓志, 刘允济为其作祭文,杜甫亦以此为荣:“缙 绅之家,诔为孝童。”(《唐故万年县君京兆 杜氏墓志》)正因为杜甫祖父辈皆有为时 人所注目称道者,故杜甫秉承家风,少即有 名,结交“老苍”,名流“求识”,因而出人 “王宅”、“崔堂”,听听名艺人的音乐,这又 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怎么能够武断 地说十五岁的杜甫“与李姓音乐家攀交, 也是根本办不到的”呢! 又范摅《云溪友议》载: 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 中原,士族随车驾也。⋯⋯唯李龟年 奔迫江潭。⋯⋯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 筵上唱“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日: “清风朗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此辞皆王右丞所制,至今 梨园唱焉。 ⋯ ⋯ 龟年唱罢,忽闷绝仆地,以左耳微 暖,妻子忍殡殓,经四日乃苏,日:“我 遇二妃 ,令教侍女 兰苕 唱祓禊毕 ,故 还,且言主人即复长安,而有中兴之主 也,谓龟年有何忧乎。” 依此记载,李龟年“奔迫江潭”应在唐明皇 幸岷山”而尚未 回銮之时,即玄宗天宝十 五载(公元 756)六月后至肃宗至德二载 (公元757)十二月前。诚如王辉斌先生所 言,李龟年“奔迫江潭”是举家南下的。据 李端《赠李龟年》诗中“青春事汉主,白首 人秦城”二句可知,李龟年曾经回到长安, 但“独有重阳树,偏伤 日暮情”,那已是“日 暮”之年了,李端大历五年登进士第,《赠 李龟年》诗当作于此年后。杜甫大历五年 (公元 770)冬天死于湖南,其前李龟年尚 在湖南,他与杜甫在湖南重逢应是情理中 事。其后“日暮”“自首”的李龟年终“人秦 城”,返回了京都长安,但杜甫却未能如愿 。 回京,只能死在湖湘之地了。 至于“江南”,一般指吴越一带,但杜 诗中的“江南”,往往指江水之南,如《梦李 白》二首其一“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九家集注杜诗》引赵次公云:“白坐永王 磷之累,长流夜郎,会赦,还浔阳,坐事下 狱。浔阳,今之江州也,属 江南东路 ,故 云。”此 “江南”指长江之南。《苦哉行》 “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九 家注》“谓段子璋战遂州,时公与此人送别 江上。⋯⋯遂州在涪江之南,故云江南。” 《社 日》两首其二“今 日江南老,他时渭北 童。”仇注云:“江南,峡江之南。”《夔州十 绝句》其五“滚东滚西一万家,江南江北春 冬花。”此指夔州长江之南。《归雁》二首 其二“塞北春阴暮,江南 日色曛。”此指湖 湘之南。故杜诗中的“江南”并非专指吴 越一带地方,而是因时因地而变的。《江 南逢李龟年》诗中“正是江南好风景”一句 中的“江南”正如《钱注杜诗》所云:“王翦 定荆江南地。《项羽记》:徙义帝于江南。 《楚辞章句》:襄王迁屈原于江南,在江湘 之间。龟年之流落江潭,故日江南。《苕 溪渔隐》云:天宝后,子美未尝至江南,误 矣。”其说甚是。 综上所述,《江南逢李龟年》一诗所写 历史事件与杜甫的生平经历是完全相合 的,杜诗历来被称为“诗史 ”,此诗不应 例外。 其次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江南逢李 龟年》一诗所表达的主旨意蕴和风格特征 是否与杜甫这一时期的思想感情与风格特 4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征相一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 堂前几度 闻。”前两句写过去。“岐王宅⋯‘崔九堂”, 记初逢之地点,“寻常见”“几度闻”,写听 歌之频繁。李龟年是开元时期 “特承顾 遇”的著名歌唱家,岐王李范、秘书监崔涤 都是“雅爱文章之士”的王公贵胄,一个杰 出的音乐家与一个初露头角的杰出诗人相 遇于“岐王宅”“崔九堂”,绝不是偶然的。 它既是“开元全盛 日”的特定时代的产物 和反映,也是那个“国容何赫然”(李白《古 风》其四十六)的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李龟年早期的声名隆盛与杜甫少年诗人的 浪漫情怀都是同那个鼎盛的开元盛世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 时节又逢君”,后两句写现在。几十年之 后,诗人与李龟年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饱受 安史之乱的唐王朝已从繁盛的顶峰跌落了 下来。当年满怀希望欲“致君尧舜上”的 杜甫,此时飘泊流离,“疏布缠枯骨,奔走 苦不暖”,晚景极为凄凉;昔 日“顾遇甚 隆”,常出人王公贵胄之门的李龟年,眼前 也流落江南,“每逢 良辰胜景,为人歌数 阙,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 录》)境遇亦很悲哀。两人异地乍见,穷途 重逢,家国兴亡的沧桑之感,身世沦落的沉 痛之悲,不禁喷涌而出,凝成了这首千古传 诵的名篇。本来,“正是江南好风景”,若 承平之世,这原是人们向往的美好季节,正 可狂放快意,歌舞纵酒。但现在诗人面对 的却是“落花时节”,自己和李龟年都已是 飘泊异地的白发暮年之人,不禁感慨万千, 更其难堪。这里,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 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的却是对开元盛世 的深情怀念。“江南”写再会地点,“落花” 写重逢季节,既是即景书事,亦是别有寄 托,今昔对比,有无限深意。正如沈德潜所 说:“含意未伸,有案无断。”(《唐诗别裁 44 集》卷二十) 其实,诗人杜甫进人蜀中以后,特别是 到了夔州之后,生活的艰苦,与世的隔绝, 加上年老多病,诗人时时就有一种沧桑之 变的末世感慨了,于是青少年时代以及在 长安时期的往事便不断涌上心头。此时诗 人又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回昧往事,咀 嚼从前,把自己过去的经历,从国家大事到 个人生活细节,与现实对照,一一梳理,进 行总结,因而写下了许多忆旧诗。这种忆 旧诗“可以区分出个人回忆和历史 回忆, 前者多个人身世之感,后者多历史沧桑 感。”前者如《壮游》《遣怀》《往在》等。特 别是《壮游》一诗,“几乎囊括了诗人五十 余岁的行踪与心迹,实在称得上清人浦起 龙之所谓 ‘是 自为列传也 ’。”这首自传体 诗“不仅追踪着 自己的生命之痕,追踪着 少年游、吴越游、齐赵游、长安游,以及赴凤 翔随驾还京和失官后久客巴蜀这类人生经 历;而且由这类人生经历牵引出对整个唐 王朝盛极致衰的历史命运的审视,审视了 它潜藏着的危机,突然爆发的灾难,以及由 此造成的民生流离。”这不能不令诗人产 生历史的兴亡之感。“历史磨人,人磨历 史,在双重磨难中诗篇把个人 自传与民族 命运融合在一起。”“以民族历史解释个人 历史,以个人历史透视民族历史”,因而本 诗充满了“非常真挚而沉重的历史悲剧的 内涵。”(杨义《李杜诗学》527页)后者如 《八哀》《忆昔》《观公孙大娘舞剑器》《丹 青引赠曹将军霸》等。尤其是《观公孙大 娘舞剑器》一诗更为突出。诗云: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 方。观者如 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 昂。烙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 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 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 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 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 一 。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酒洞昏王 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 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 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 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 茧荒山转 愁疾。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碰见公孙大娘的 弟子,因而回忆起他少年时在郾城看到当 时名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的往事而 作。首八句写公孙大娘的舞蹈,高度称颂 了她舞技的精妙绝伦;次六句写公孙大娘 弟子神采飞扬的舞蹈引起了自己的感慨 “惋伤”;继写五十年间翻天覆地的历史大 变化,梨园弟子亦烟消云散;末写玄宗已 死,自己流落夔州、体衰老病的凄凉处境。 全诗通过公孙大娘师徒和剑器舞,反映五 十年来唐王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力透纸背, 悲壮沉郁。诚如王嗣爽所云:“此诗见剑 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感慨也。故咏李氏, 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 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杜臆》)这 种历史巨变的沧桑之感不是与《江南逢李 龟年》一诗如出一辙吗?难怪黄生要说 《江南逢李龟年》“此与《剑器行》同意。今 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了。(《补注 杜诗》) 杜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这首先表现 在感情的基调上是深沉的忧思。这是在战 乱中产生的、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灾难、 人民的疾苦联系在一起的深沉感情,即使 是抒发个人的忧思也是如此。其次是表现 在杜诗百转千回,反复咏叹的感情表达的 方式上。这不象李白诗歌那样如黄河落 天,一气直下的爆发式的倾泻,而是深沉舒 缓,纵横曲折。长篇自不待言,短章亦是如 此。《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从“岐王宅里” “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 “江南”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 十余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短短的四 句中,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事变迁和 身世遭遇,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字里行 间却分明揭示出安史之乱那场浩劫给唐代 的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所带来 的巨大灾 难,以及给广大民众造成的深深的心灵创 伤。正如孙洙所云:“世运之治乱,年华之 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 绝,此为压卷。”(《唐诗三百首》评)其深沉 忧思跃然纸上。此诗前半写龟年盛时,以 写开元盛世;三句暗寓世运转衰,结句“落 花时节”隐喻彼此晚景之凄凉;“又”字既 标出重逢 ,亦回顾昔Et。转折宛曲,起伏跌 宕,的确是沉郁顿挫的。这和李白绝句明 快自然清新的风格特点是迥然有别的。 不难看出,《江南逢李龟年》诗中的历 史沧桑感与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特别 是流寓夔州时期诗作的深沉忧思是一致 的,也与此一时期杜诗沉郁顿挫的总体风 格是符合的,但却与李白诗歌的风格相去 甚远。 四 最后我们从《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历 史典籍的记载来考察,此诗的著作权亦应 属于杜甫而非李白。 关于杜诗的流传,《旧唐书 ·杜甫传》 云:“甫有集六十卷。”但《经籍志》未曾著 录,当时是否存在,不得而知。《新唐书 · 艺文志》除依 旧传著录《杜甫集》六十卷 外,又云:“《小集》六卷,润州刺史樊晃 集。”樊晃所集杜甫诗,应该说是杜诗流传 的最古老的本子了。其序云: 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常蓄 东游之志,竞不就,属时方用武,斯文 将坠,故不为东人之所知。江左词人 所传诵者,皆公之戏题剧论耳,曾不知 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君有大雅之作,当今一人而已。今采 其遗文,凡二百九十篇,各以事类,分 为六卷。且行于江左。君有子宗文、宗 武,近知所在,漂寓江陵,冀求其正集, 续 当论次云。 樊晃天宝年间曾任汀州刺史,大历五、六年 间曾任兵部员外郎、润州刺史 ,与杜甫同时 而稍后。据其所载可知,在当时确有杜集 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但樊晃未见 ,故 只编了二百九十篇的一个《小集》,六十卷 本和《小集》本杜诗中是否有《江南逢李龟 年》一诗,难以遽定。但杜诗“行于江汉之 南”“行于江左”,广泛流传于湖北、湖南一 带地方,却是事实。杜诗之所以广泛流传 于这一带地方,被“江左词人所传诵者”, 恐亦并非偶然。这是否与杜甫晚年“漂寓 江陵”及湖湘有关,也只好存疑了。后来 元稹在《叙诗寄乐天书》中说:“得杜甫集 数百首”,自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也说:杜 诗“可传者千佘篇”。由此可知元、白二人 亦未见到六十卷的杜诗集,因六十卷杜诗 绝不止千余篇。可见杜诗在当时亡佚已 多,而散见于民间及流播于士大夫之口被 “传诵”者,正不知凡几。杜甫自己就说过 “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 篇。”(《进雕赋表》)他在四十五岁前的诗 作就已有千余篇了,而自居易所见亦仅此 数,可见亡佚于民间者不少。其后唐人所 编杜诗,虽有好几种,但均非杜诗全璧。其 中是否有《江南逢李龟年》亦不可知。 关于《江南逢李龟年》一诗的记载,最 早见于郑处诲《明皇杂录》: 唐开元中,I乐工李龟年、彭年、鹤 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其后 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 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 甫尝赠诗,所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 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 46 花时节又逢君。”崔九堂,殿 中监涤、 中书令浞之第也。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皇杂录》“成 于大中九年”(855),上距杜甫之死(770) 仅八十五年。而郑处诲方雅好古,勤于著 述,《明皇杂录》为其官校书郎时所撰。此 书记玄宗一代杂事,偶亦兼及肃、代两朝史 实,颇有史料价值。故《四库全书总 目提 要》云:“然小说所记,真伪相参,自古已 然,不独处诲,在博考而慎取之,固不能以 一 二之失实,遂废此一书也。”因其多为时 人所记或得之于前朝传闻,故史书不弃,多 所采纳,如《通鉴》与《新唐书》皆如此。其 所记杜甫之诗当得 自于民间或士人之 口, 不该有伪。 其后范摅《云溪友议》又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此事云: 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 中原,士族随车驾也。伶官张野狐瘠 栗,雷海青琵琶,李龟年唱歌,公孙大 娘舞剑 。初上 自击羯鼓 ,而不好弹琴 , 言其不俊也。又宁王吹箫、薛王弹琵 琶,皆致精妙,共为乐焉。惟李龟年奔 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日:“岐王宅里 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 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龟年曾于 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秋 来发 几枝,赠君 多采撷,此物 最相 思”。又“清风朗月苦相思,荡子从戎 十载余。征人去 日殷勤嘱,归雁来时 数附书。”此词皆王右丞所制 ,至4"-梨 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 然。龟年唱罢,忽闷绝仆地。以左耳 微暖,妻子未忍殡殓 ,经四 日乃 苏。 日:“我遇二妃,令教四女兰苕唱祓禊 毕,放还。”且言主人即复长安,而有 中兴之主也,谓龟年有何忧乎?。 范摅《云溪友议》成书于大中十年后(据付 光《江南逢李龟年》考辩),与《明皇杂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同时而稍晚,其所记开元天宝年间遗事较 《明皇杂录》虽甚驳杂,但记杜甫与李龟年 江南重逢事则完全相同。可见杜甫《江南 逢李龟年》诗并事皆已流播众 口,广传民 间,应是实有其事,并非子虚乌有的杜撰。 这与樊晃所记“行于江汉之南”也是符合 的。何况与此 同载的王维的两首诗《相 思》与《失题》皆在王维诗集中而非伪作, 为什么杜甫的这首诗就被认为是伪作呢? 到了北宋,人们才有意识的整理编辑 杜诗,先后有孙仅、王洙、苏舜钦 、王安石等 人为杜诗编集,但直到嘉{;占四年(1059)王 琪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重新编订,后又经 裴煜复视,“故子美之诗,仅为完备”,这才 成就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杜诗集。但其中是 否收有《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因无确切的 文字记载,故不得而知。不过自此以后,学 者之于杜诗,或补遗、或增校 、或注释、或批 点、或分类、或集注,追本溯源,概不出王 琪、裴煜旧本《杜工部集》,而所有这些杜 诗传本,又大都收有《江南逢李龟年》诗, 因此我们似乎有理由推测,王琪、裴煜旧本 或许收有《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也未可知。 宋以后杜诗注家蜂起,考证订伪,编年 系谱 ,多有创获。虽各有所本,但于《江南 逢李龟年》一诗的著录却是一致的。今据 《杜诗引得》一书所附《杜诗各本编次表》 可知,《江南逢李龟年》于宋以后各杜诗集 中的记载情况如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 诗》卷三十四,王状元(十朋)《王状元集注 杜诗》卷三十,《分 门集注杜诗》卷十六, 《杜诗草堂笺本》卷三十七,黄鹤《补注杜 诗》卷三十四,明代易山人《集千家注本》 卷十八,邵宝《杜诗分类集注》卷十五,胡 震亨《杜诗通》卷四十,清代钱谦益《杜诗 笺注》卷十七,朱鹤龄《杜诗辑注》卷二十, 吴见思《杜诗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卷四九,卢元锡《杜诗 阐》卷三o,张远《杜诗会粹》卷二三,黄生 《杜诗说》卷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 三,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六,江浩然《杜诗 集说》卷二十,杨伦《杜诗镜铨》卷二十。 此外明王嗣爽《杜臆》,清施鸿保《读杜诗 说》皆著录有《江南逢李龟年》一诗。这说 明两宋及两宋以后的杜诗注家对《江南逢 李龟年》为杜甫作皆深信不疑。特别是南 宋初赵次公《杜诗先后解》在吸收前人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杜诗考证辨析,匡谬正 误,多所发 明。然于《江南逢李龟年》一 诗 ,不仅认为是杜甫所作,而且引《明皇杂 录》所记为本诗作注,并进一步指出:“公 死于衡州之耒阳,而《唐志》:潭州、衡州, 皆江南西道也,则逢之于潭衡间矣。”(林 继忠《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已帙卷之 四)这是颇为中肯之论。奇怪的是胡震亨 既否定此诗非杜甫作,但却又在《杜诗通》 中收录此诗,不知何故。反之从北宋曾巩 所编《李太白文集》、元杨齐贤集注、肖士 簧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到清王琦 《李太白诗集注》等历代各类李白诗歌的 版本,皆未著录《江南逢李龟年》一诗,甚 至连一点蛛丝蚂迹也很难寻觅。既然如 此 ,那么我们怎么可以凭借一些毫无根据 的推测就武断地认为《江南逢李龟年》为 李白所作呢? 综上所述,《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与杜 甫生平经历相合,与杜诗的意蕴和总体风 格一致,而历代记载亦颇详尽 ,因而此诗为 杜甫所作不容轻易否定。相反此诗风格特 色及史实记载皆与李白生平经历及文献记 载不符,此诗定非李白所作无疑。捕风捉 影,毫无根据,强加给李白,只能混淆视听, 无益李杜诗歌的研究。 责任编辑 彭 燕 4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著作权不容否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107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5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12-03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