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政管理学概论案例分析

行政管理学概论案例分析

举报
开通vip

行政管理学概论案例分析案 例 选 集 案 例 选 集 案例分析基本步骤和要求(参照规范): 1.​ 案例描述——背景材料,关键表述的含义; 2.​ 案例主线——主要事项(成功或失败)的性质、类型、形成发展脉络、影响因素和处理结果; 3.​ 分析方法——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所用方法的利弊(优势和不足);特别是如果原案例提供的材料论据不充分,还应该从那些方面收集,最适合用什么方法分析研究; 4.​ 案例发掘——总体评价,哪些方面可深入探讨,相关问题,借鉴与启示。 (注:通过案例反映我国决策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所选案例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供课...

行政管理学概论案例分析
案 例 选 集 案 例 选 集 案例分析基本步骤和要求(参照规范): 1.​ 案例描述——背景材料,关键表述的含义; 2.​ 案例主线——主要事项(成功或失败)的性质、类型、形成发展脉络、影响因素和处理结果; 3.​ 分析方法——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所用方法的利弊(优势和不足);特别是如果原案例提供的材料论据不充分,还应该从那些方面收集,最适合用什么方法分析研究; 4.​ 案例发掘——总体评价,哪些方面可深入探讨,相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借鉴与启示。 (注:通过案例反映我国决策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所选案例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供课堂教学讨论使用) 目 录 (帮农民朋友算笔帐——江西农民减负政策手册的命运——见复印资料) 求解乡镇财政困境——永州市乡镇财政情况调查分析 高等教育的“钱”“才”抉择——资助高校贫困生的政策措施与实施效果 拆迁十年悲喜剧——政府与百姓相争谁得利 保卫都江堰——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管理创新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金阳新区的跨越式发展 公共利益与民主管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 多目标决策的利弊权衡——圆明园“防渗工程” 高素质管理人才与科学决策——中集集团的辉煌业绩 案例分析目的——研讨重点 (农民减负——满足对象需求,初等方法的运用) 读懂调研报告,学会调研方法,收集整理决策信息 目标权衡、规划 决策论、博弈论思想方法的应用 特定事物项目的管理 发展战略管理与创新 管理实践的提炼和新观念、理论关注点 目标排序、科学决策程序规则和系统优化 机制设计,管理综合案例 求解乡镇财政困境 ——永州市乡镇财政情况调查分析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政府是我国现行五级政府的基础,也是政府财政的最薄弱环节。近年来乡镇财政普遍负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了解乡镇财政运行情况,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乡镇财政情况快速调查,拟通过对乡镇财政情况的调查,探讨解决乡镇负债的有效途径,为解决乡镇财政困难提供参考。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全市按乡镇GDP总量排序分层后,共抽取33个乡镇为样本进行调查。从调查的33个乡镇情况看:平均每乡镇管辖32个村;平均每乡镇3.89万人;平均在编人数88人,最多的有197人,最少的为25人;总计负债8859万元,其中2003年负债2360万元;调查的33个乡镇平均负债268万元,最多负债达1270万元;有负债的乡镇为23个,覆盖面为70%。据推算,全市乡镇政府总负债超过10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二。   调查资料表明:我市乡镇债务规模相当庞大,已成为影响乡镇政府正常运转、影响干群关系、拖累乡镇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税费改革效果等的重大问题。尤为严重的是,在一些地方,乡镇过度负债的状况仍在继续恶化:一方面,捉襟见肘的财政平衡不了刚性支出,迫使乡镇再度举债,不良信誉更使新的债务成本提高;另一方面,老债务不能按期偿还,利息不断堆积,部分利息被迫转为本金,"雪球"越滚越大,陷入恶性循环。 二、乡镇财政负债形成的原因 (一)经济不发达及财税体制缺陷使乡镇财政处于困境 1、经济发展水平低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基础原因。目前,我市大部分乡镇经济欠发达、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业尚属初级阶段,难以形成高附加值、高税利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系列,使得乡镇政府难有充足的财源。目前,在全市各乡镇中,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仍占绝大多数,这些乡镇二、三产业规模小,经济结构单一,在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产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还是以农业税为主。从调查情况看,财政负债严重的乡镇,大多以农业经济为主,乡镇财政对农业税的依赖程度就更大。   2、"分税制"不完善使乡镇财政缺乏稳定的高收入来源。1994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但至今市以下"分税制"体系并未完全到位,致使许多乡镇财政因分配关系不明确而缺乏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由于 "分税制"采用了不尽合理的基数法,而且企业所得税是按照隶属关系划分的,这一方面使原本就不宽裕的乡镇财源行政性地减少,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乡镇财政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另外,每年各级财政收入都有硬性任务指标,从而使"分税制"在乡镇级就变相成为了"包税制"。财政收入任务往往是层层分解,限期上解,一些县政府对乡镇实行完不成财政收入则"一票否决",对乡镇政府造成很大压力,迫使一些乡镇财政为了首先保证上解任务完成而使本级财政难以自求平衡,大部分乡镇不得不采取举债方式"买税"、"挖税"和"垫税"完成任务,日积月累,造成基层财政负债越来越大。   3、财政转移支付到位不充足。与"分税制"相配套的是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在乡镇主体税收收入不足以提供基本公共品和服务时,用于弥补乡镇财政的收支缺口。转移支付的首要目的,应是保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乡镇和不同收入阶层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达到均等。目前,在分税制体制下,转移支付在于平衡各级政府财政能力,弥补地方政府财政缺口,提供均等化服务,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目前各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正在探索和建设之中,对乡镇财政来说,大多还缺乏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办法。调查中一乡镇介绍,该乡镇一年的转移支付有500多万元,但被县级财政截流后实际到位不足200万元。转移支付不能足额到位,加大了乡镇财政缺口。   4、税收管理体制的缺陷加重了乡镇财政困难。目前国、地两税均由条条统管,负责工商各税种的征收,而乡镇财政只负责征收农业四税和相关收入,这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扯皮现象。另外,税务往往从完成收入任务指标出发,当年任务完成后不愿过多超收,以便为下年"留有余地",随意性大,造成人为的税收流失。税收权的高度集中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财政收入的能力。   5、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负债问题大量显露。"税不够,费来凑"是以前各乡镇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出路,不少乡镇收入的50%以上是靠各种形式的收费(包括乱收费)筹集的。因此,在国家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随着收费的控制和农民负担的减轻,乡镇行政职能又没有相应地进行改革,减负规模相应地体现为乡镇收入的减少,就造成了近几年来乡镇债务日益突出的现实,收支矛盾增大。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未能配套进行,乡镇机构照样臃肿,困难也必然就"水落石出",形成了近年来一些乡镇负债有增无减的现象。 (二)政府职能转轨不到位,乡镇财政支出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1、乡镇政府包揽过多经济管理职能。许多乡镇政府债务成因于乡镇企业亏损和破产遗留下来的包袱。数年前出于发展经济、壮大乡镇财力的良好愿望,按照政府直接投资办企业的旧思路,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号召下,一些乡镇盲目举债上项目,兴办各种乡镇企业,但却由于人才、信息、技术、管理、销售、市场变化等原因,致使不少投资失败。还有不少地方片面理解扶持企业发展,由乡镇政府出面为企业贷款担保,企业不景气,政府也落得个债务缠身。   2、不顾地方条件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目前,乡镇"达标"和"一票否决"活动层出不穷,如"两基"达标、卫生达标、计生迎检达标、综合治理达标等。因此,乡镇领导考虑问题往往从政绩出发,为了得到升迁或保住乌纱帽,常常不顾地方条件,超越财政承受能力,寅吃卯粮、大兴土木,完成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致债台高筑。这种不负责任的作法不但得不到批评,反而成为一些人官场升迁的"捷径"。乡镇政府没有余地考虑本地的能力,乡镇财政无力承担时,就向农民集资、干部集资或利用其他借款,财政负担转变成了农民负担或直接累积为负债。从我们调查的33个乡镇情况看,不少乡镇的债务都源于此。   3、乡镇领导短期行为严重。现行的干部考核制度过分注重干部的政绩,却忽视了离任审计的制约。由于纳税人纳税意识差,难管村、"钉子户"等多种因素,税收征管难、短收严重、成本增高。据调查,乡镇每年有30%-40%的农业税和统筹无法正常征收。该收的收不上,该上缴或列支的又不能少,正常的工作要开展,于是出现了垫税和拖欠、借款办事的现象,工作不能开展就会"出大事"。调查中一乡镇书记坦率地说:"目前乡镇领导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运转、保不出'事',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弄得到钱,就是本事、就是政绩。"负债对于目前的乡镇领导来说没有有效的制约措施:旧债可以不管,"新官不理旧事";本届政府的负债,可以留给以后的领导处理,形成恶性循环。   4、"庙小僧众",乡镇财政不堪重负。乡镇作为一级政府,配备了政府的全套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市共有乡镇政府188个,若按500万乡村人口算,每个乡镇平均有约2.7万人,相当一部分乡镇人口偏少或面积偏小,但不管地域多大,人口多少,财政承受能力如何,乡镇机构设置都要求上下对口,导致乡镇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口庞大。从调查的33个乡镇情况看,平均每个乡镇吃"皇粮"的为88人,致使乡镇财政不堪重负。一个调查的山区乡,人口仅有5500多人,但乡政府在编和不编人员却达58人,再加上学校、医院、法律服务所、经管站、水利站、文化站、兽医站等"七站八所"人员一百多人,平均35个人就要供养一个吃"皇粮"的。该乡镇政府预算内外收入加起来为30万元,而一年的支出要50多万。调查显示:越是经济欠发达的乡镇这个问题越突出,乡镇机构臃肿的现象仍有增无减。   5、乡镇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监督机制。不少乡镇政府或财政所岗位职责不清,财务管理松散,支出缺乏预算约束,随意性强。一些乡镇支出缺乏监督,凭白条支付各种费用,购买小车、租车和招待费用过多过滥,少数领导干部挥霍腐化,人为加重了乡镇债务负担。由于缺乏必要的财政监督机制,一些乡镇领导干部挥霍起来有恃无恐,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有的"上级请客下级买单",甚至支付"特殊服务"费等。不少"赤字"乡镇将财政支出安排的顺序颠倒过来,本应列入第一位的职工工资、教育经费却被排在最后;而将那些购车、招待、盖办公楼等项目优先安排,原因是拖欠的工资上级迟早要帮助解决,而少花了招待费、没买车却是自己吃亏。 三、庞大的乡镇财政负债的危害 庞大的乡镇债务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1、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增加了政府财政的风险。由于财政困难,债务累积,乡镇政府只能疲于应付,其所承担的社会基本保障职能和公共职能根本无法实现,一些乡镇大量挤占专款、拖欠工程款,导致农业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许多乡镇拖欠工资数月不发放,且数额大、时间长,最长的有达一年以上,职工生活无法保障,人心不稳,工作得过且过,使乡镇政府处于半瘫痪状态。从调查的乡镇情况看,仍有三分之一的乡镇还有老拖欠工资未发放的情况。乡镇巨额负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的话,必然会牵连上级财政,成为引发整体性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危及政府信誉,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2、巨额债务会进一步加重农民负担,影响农村税费改革的效果。在现行体制下,巨额的乡镇债务是难以轻易消除的,因为大部分乡镇财政基本没有偿还能力,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发生飞跃,但导致继续增加负债的因素依然存在,使得乡镇债务近似于一个"无底洞",如没有上级财政的支持,只有向农民摊派、集资,别无他途。由此一些地方擅自出台政策,强行征收各项费用的土政策屡禁不止。我们认为如果导致乡镇负债的主要原因不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那么目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效果将大打折扣,其战果很难持久。其一,在政府负债中,有一部分是向农民个人借款(白条)、贷款,这部分债务不解决好,农民将"以债抵税",使农业税的正常征收受到影响,会进一步加大县乡政府的压力。其二,税费改革后,收费取消,乡镇总财力剧减,即使上级政府帮助解决了旧债,乡镇政府仍面临大量刚性支出的压力,造成负债的反弹,很快将迫使乡镇政府为维护运转而变相地向农民伸手或借贷。   3、农民的过重负担严重影响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乡镇负债问题,初看起来只是一般性的经济问题,但它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在许多地方,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造成乡镇政权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据调查,凡是负债过重的乡镇,干群关系都比较紧张,干部威信普遍下降,基层政府各项工作阻力重重。 四、解决乡镇财政负债的对策和建议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乡镇的负债问题,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乡镇负债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牵涉面广、化解难度大,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没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和深层次的改革,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乡镇债务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针对其发生的根源而采取标本兼治方式进行。 (一)解决乡镇财政负担过重的长远性、制度性措施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五级政府的行政级次设置,而且各级政府在行政职能上仍然存在着包揽过多的问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一方面降低了行政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无疑会增加行政管理成本,以至加重公众的负担。在行政机构过分沉重的情况下,靠简单的"修补"措施显然是不可能有效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的,应下决心从制度上采取根本性的办法。   1、逐步将乡镇政府转变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这是有效杜绝人员膨胀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性办法。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政府级次的划分应以高效和便利为原则。世界上绝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国家都是三级政府的框架设置,而我国目前的五级政府架构,在世界上是最多的。因此,我国行政改革应该朝着"转换职能,精兵简政"的方向努力,政府只管那些社会中介机构和市场无法承担的公共事务,而不再管可以由社会中介机构和市场承担起来的事务。从机构上可以逐步减少政府层次,将乡镇变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取消乡镇几大班子,撤并"七站八所",精简机构和冗员。这样一来,乡镇不必要的"脏腑"就可以合并、人员可以大幅度减少,行政运行经费也相应下降。从现实情况来看,随着土地承包的逐步规范,乡镇教育和公安等职能的上划县级,乡级政府职能所剩不多,转变为县级政府派出机构的条件已经成熟。试点可选择在欠发达地区或财政难以为继的乡镇首先实行,从而为根本解决乡镇财政赤字与负债难题创造条件。另外,对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一些乡镇,在条件具备时可以升级为县或市,走乡镇小城市化的道路。   2、在暂时不易取消或确实需要保留乡镇一级政府的地方,也要尽快撤乡并镇、精简人员和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框定政府职责和财政支出范围,从根本上消除乡镇政府包揽过多、干预过分的格局,从而为乡镇财政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减少行政机构设置是未来政府职能转换、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缓解财政困境的必由之路。撤乡并镇、"拆庙放和尚"是遏止乡镇财政赤字与负债的有效措施,也和改革的大势相吻合。通过撤并乡镇,既减少了行政机构设置,降低了行政费用,也有助于减轻农民负担。 (二)政策和管理层面的解决措施 1、建立领导责任制,遏制乡镇债务再增长。从现实情况来看,领导的重视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之一。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对乡镇的财政负债的危害引起高度重视,积极研究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和相应的对策措施,使困扰农村经济、政治发展的财政负债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要树立"增收是政绩、消赤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防止"新官不理旧事"的历史痼疾,建立一种有效的领导责任制来遏制负债再增长。   2、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化现存债务。目前一些地方,乡镇债务的化解措施是值得借鉴的。(1)以拍卖、租赁等方式盘活资产、资源,解决部分债务;(2)通过债权债务转换消除债务;(3)搞好乡镇企业的改组转制,转移偿债义务,即一方面把公办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转移偿债义务,另一方面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改制、资产重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4)加大清欠力度,想方设法收回"老债";(5)落实降息、减息政策。一方面要规范利率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已经收到利息超过本金的借款实行"停息挂账",尚未支付的借款利息要降至6‰以下,以降低乡镇偿债压力。为解决旧的债务,上级财政和有关部门通过转移支付或专项补助等方式给予乡镇政府必要的资金援助(包括贴息)是极为重要的。金融部门也可以考虑在适当条件下通过停息挂账、免除部分乡镇债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消除乡镇债务方面,应该适当给予各乡镇不同的债务化解创新空间,以提高基层政府消赤减债的积极性。   3、进一步建立规范的政府间分配体系。从制度上给予乡镇政府较为充裕的财力,如给予相当程度的税收分享比率,相对独立的税种(如财产税),给予乡镇更规范的转移支付。另外要杜绝非规范的负担转移现象,尽量减少对基层政府搞不切实际的"升级达标"活动。与此同时,国家应适当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减轻乡镇政府和农民的负担。 4、采取种种措施防止产生新债务。 (1)大力精简财政供养人口,遏制和削减行政经费的扩张。大力压缩财政供养人口,减轻财政负担,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要加强乡镇自身的制度建设,实现乡级财政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实施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强化监督,提高行政工作的透明度。要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素质,使其清正廉洁、精通业务,并结合县乡机构改革严格进行上岗考试,对不具备基本条件的要调换岗位,直至下岗。这将为优化乡镇财政运行创造制度条件和组织保证。   (2)推行综合预算管理。把乡镇的各项预算收入,各部门收入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乡镇收取的各项管理费、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以及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纳入乡镇综合财政预算管理范围,采取统一支出标准、统一核算口径、统一安排资金的方法,管好预算内外资金,解决"三权"归属问题;同时,把实施乡镇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与实施县级财政综合改革结合起来,提高改革的综合效益。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延伸到乡镇级应该是规范和壮大乡镇财政的重要举措。   (3)强化收入征管。乡镇政府和财税部门要全面掌握本乡镇的税源情况,将税源的阶段性普查与经常性调查形成制度,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逐步降低税收成本;建立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组织收入目标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财政收入全面完成和及时入库;财税部门要建立工商各税、车船税、屠宰税和农业特产税等税源的分类台账,实行户籍化的动态管理。   (4)严格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乡镇财政支出,首先要保证的是国家公教人员工资的全额发放。当年新增首先用于个人新增补贴部分的开支和消化工资性欠账。其次是保证乡镇机关运转的最低需要。然后要创造条件逐步增加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环保等重点支出。乡镇要合理界定支出范围,大力压缩非必要性支出(如招待费等等),优化支出结构。采取财政供养人员和可用财务挂钩的办法,对财政供养人员实施总量控制。要转换乡镇目前的"以支定收"观念,实行"以收定支"。基层政府拥有的资源有限,更应该遵循谨慎财政原则。 5、转变观念,为发展乡镇经济搞好服务,壮大乡镇财政实力。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是乡镇财政走向良性循环的基础。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财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一定的乡镇"负担"。乡镇政府要为乡镇经济的发展创造种种便利条件(如信息技术支持等),突破经济成份的界限,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充分发挥其市场优势,多业并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均衡协调发展。              (撰稿:湖南省永州市统计局肖伟林,2004年09月22日) 高等教育的“钱”“才”抉择 ——资助高校贫困生的政策措施与实施效果 一、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为解决好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奖、贷、助、补、减”五个方面。 奖,是指在学校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 贷,是指由金融机构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各种助学贷款。 助,是指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一些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通过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贴补其在学习期间的一些开支; 补,是指困难补助。每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拨出一定的专款,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补助。国家还规定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提取10%左右的资金,用于对困难学生的补助; 减,是指减收或免收学费。国家已经作出规定,对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减免学费。同时还要求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区别情况减收或免收学费; 此外,这些年,为保证刚考入大学的新生能够顺利入学,教育部还明文规定各高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上述“奖、贷、助、补、减”等不同的措施,确保每一位新生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与此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还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资助地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社会各有关方面,也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形式多样的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活动。 (作者:新华社记者尹鸿祝、吕诺,资料源自新华网http://www.sina.com.cn 2001/09/02) 二、春风吹暖学子心——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综述   2005年2月5日上午,浙江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与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签订了《浙江省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合作协议书》,此举标志着浙江省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的正式实施。中国计量学院计算机专业贫困学生小刘见证了签约仪式后高兴地说:“实行新政策后,我们还贷的时间延长了,压力减轻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      今年寒假一结束,青岛高校校园便被一种热烈的气氛包围:全市7所高校推行的“生源地贷款政策”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近千名贫困生提出了申请。走在校园中,从学生的脸上我们读到了一种自信、一种满足。      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图书馆里,来自甘肃农村的张员激动地说:“助学贷款新政策,仿佛是黑暗里的一道亮光,给我们贫困学生以希望,让我们感到助学贷款已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      北京林业大学贫困生李亦说:“全社会都在关注助学贷款,要是不好好学习回报国家,我还能对得起谁呀!”      近来,一个个相关政策的及时出台,一笔笔及时到位的助学贷款、一条条畅行的“绿色通道”、一个个专设的勤工俭学岗位、一双双热情帮扶的手……驱散了曾经锁在许多贫困大学生眉头间的忧郁,使他们不再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忧,可以专心完成学业。而这一切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凝聚着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凝聚着社会各界的爱心。      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与银行的积极参与、各地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高等院校的有力配合等密不可分。 政府:政策抚慰学子心      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问题时时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的心,他们高度关注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助学贷款停贷现象,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批示“此事关系到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学生的学业,绝非小事,需慎重处理。”温家宝、黄菊、李长春、刘云山、陈至立等领导同志都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0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完善了资助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的有关政策,精心部署与本部门有关的各项工作,积极推动按新机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效果显著。      作为重点落实部门的教育部把助学贷款工作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组织专门班子和力量加以推进。寒假前夕,教育部再次向各地区、各高校发出电报通知,要求确保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前一段时间,贫困生出身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每天收到贫困学生的来信20余封,他件件必读,还在许多信上写下了批语。他动情地对工作人员说:一定要带着感情来做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工作。因为这是一件关系到千千万万学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情!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实现重大突破,我们终于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好、规范、可操作的政策、机制,我们已经看清方向和曙光啦!”曾经为助学贷款的事在公开场合流过几次眼泪的张保庆现在的表情已十分舒展。      针对一些贫困学生对过去某些地方一度曾停办助学贷款的事情至今心有余悸,张保庆表示:“请同学们放心,从国家来讲,绝对不会再让这种现象发生。我们已经派人加强日常性的监督,一旦发生这样的问题,我们绝不客气,要予以追究责任。”      来自教育部的消息:目前,中央部委属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顺利,所有115所高校全部按新机制启动了此项工作。上海、江苏、湖北、吉林、重庆、山东、北京、湖南、云南、广东、天津、青海、安徽、贵州、浙江、河南、宁夏、西藏、新疆、江西、海南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本地区内全部高校确定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并开始了贷款发放工作。山西、辽宁、福建、广西、陕西、四川、黑龙江等7个省、自治区已为本地区内部分高校确定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      财政部郑重宣布,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新体系已初步建立。同时中央财政积极调整教育支出结构,财政资金开始更多地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学生,以保障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据初步测算,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实施后,到今年,预计各级财政累计支付2004-2005学年度国家助学贷款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将达到13.5亿元。中央财政每年用于资助普通高校贫困学生的国家奖、助学金总额将增加到10亿元。今年,各级财政部门还将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足额安排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中央财政将继续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得好但财政比较困难的10省份安排3亿元资金给予奖励支持。      财政部和教育部还将研究把高校学费10%用于助学的具体措施,最终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助、免”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确保广大贫困学生都能通过获取一项或多项资助政策,顺利完成学业。      财政部有关领导说,针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往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在2004年4月,就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内容主要包括:改革财政贴息方式、延长还贷年限、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经办银行、建立贷款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等。同时,中央财政拨款10亿元,对占学生总数5%的家庭特困学生每个月发放150元生活费,保证他们能吃上饭。      同时,财政部同教育部联合派出两个组到没有完成银行招标工作的省进行督办,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实施。 银行:助学贷款不设限      “新政策”一出台,就让各大国有银行松了一口气。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银行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直接参与者也积极行动起来。      今年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加快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各经办银行新、老国家助学贷款要衔接好,任何银行对发放国家助学贷款不得设置规模和资金限制。”并且,各中标国家助学贷款的银行与高校签订协议的国家助学贷款要及时发放到位,在新学期开学时让申请助学贷款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能及时拿到贷款。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支持“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出发,认为要坚持“支持和防险”并重的方针,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他要求各银行要对助学贷款业务的成本、风险、收益进行科学测算。各银监局要鼓励辖区内各商业银行大胆创新、开展良性竞争,支持探索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多种模式。银监局要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密切配合,督促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中标银行或通过议标方式确定的经办银行按时发放贷款,积极满足贫困学生的贷款需求。对于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或有意拖延履行放贷义务的经办银行,所在地银监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唐双宁还指出,监管机构和银行要把支持“科教兴国”与控制银行风险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偏废。一方面,银行要改进管理,针对助学贷款业务的特点建立专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所形成的不良资产,只要符合《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有关规定,对经办银行和经办人员可免予责任追究。另一方面,银行要提高主动控制风险的能力,重点要加强贷款流程控制,建立有效的还款监测系统,加强日常还贷催收并做好催收记录等。      “银行系统要不折不扣地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落实到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的态度十分坚决。她颇有远见地说:“国家助学贷款既是国家利用财政风险补贴资金和贴息资金撬动银行贷款,资助高校贫困学生、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商业银行开拓市场面临的新的商机。高校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高校学生这部分特定客户群体,是未来的潜在客户,商业银行要学会发现和培育客户。”      各大国有银行认识到: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银行系统的一项社会责任。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但银行也肩负有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社会职责。在有效防范贷款风险的前提下,银行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改进业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从中标银行落实情况看,到目前为止,教育部部属115所高校通过招投标,已经落实中国银行为其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承办行。各地方高校,目前已经落实中标银行的共28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有特殊情况准许可以不进行招投标外,还有2个省没有落实。有相当一部分省市在努力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进生源地贷款,多方面拓宽助学资金渠道,取得明显成效。      助学贷款上不封顶,按市场需求发放,是中国银行的承诺。曾独家中标全国115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的中国银行在去年10月就曾明确表示:中行助学贷款发放“不关门”———没有名额限制,如果学生有申请,符合条件有多少贷多少,每名学生可以得到每年最多6000元的贷款额度。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说:我们重新制定了中央部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对内部管理办法及相关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文本进行了修订,统一制定了相关申请文件,并将与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及有关部门合作,共同建设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      今年2月25日,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就助学贷款问题与校方进行交流时明确表示:中国银行有义务承担起社会给自己提出的要求,助学贷款是中国银行应该做的。据了解,截止到目前,共有1925名学生与中国银行签定了助学贷款协议,中国银行将向该校学生提供2900多万的助学贷款,目前已经发放1109万。      “中国工商银行将结合最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工作责任感,满怀着对贫困学生的关爱之心,上门入校保证将国家助学贷款及时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副行长张福荣的一席话道出了该行做好助学贷款工作的决心。在加快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电视电话会议上,张福荣表示:工行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贯彻落实,我们明确要求各分行争取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资格,目前已有11家分行获此资格,占总数的40%,其中在浙江、广东、湖南3个省取得了独家承办资格。 “在做好具有农行特色的‘金钥匙’即: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工作的同时,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确保新助学贷款机制有效运行”。中国农业银行的这一做法也让人眼前一亮。副行长杨琨认为,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一是要落实经办机构和贷款申请方式;专门设计开发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电脑操作程序,并在本地率先推出了网上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办贷效率。二是要在信贷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配置上,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所需的贷款计划,不受规模限制。三是在贷款利息补贴及风险补偿金分配上,省级分行不作任何扣留,全额、及时地划拨到各经办行。 各地:八仙过海显其能   200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正式下发。为使每一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各地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与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国家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社会资助为辅的全方位助学工作体系。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而其中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让人拍手叫好!   上海:该市教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招标、议标等形式,确定了63所地方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上海不仅率先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而且解决了全部全日制普通高校(包括民办校在内)的学生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覆盖了上海高校的所有贫困生。计划贷款总人数为4.5万人,贷款总金额为2.7亿元。   湖北:该省将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与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结合起来,实施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对毕业后自愿到全省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任教的大学生,工作满3年的,省教育厅每年给予5000元的奖励,用于偿还助学贷款。   青岛:今年1月开始在全市7所本科院校推行“生源地贷款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放宽规定:贫困生毕业后两年内开始还款。目前青岛市已有近千名贫困生提出申请。   天津:该市教委、市财政局、人行天津分行、天津银监局发布《天津市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并已从今年寒假开始实施,市属普通高校就读的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市财政补贴,毕业后全部自付,贷款期限由原来的毕业之日起4年内还清延长至6年。天津市还开通了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校园网,学生可以上网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提高了学校和助学贷款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该市已经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体系,全市普通高校通过审批的助学贷款合同金额达到2.2亿元,实际发放人数14300余人,财政安排贴息近700万元。同时还有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各种形式的资助措施完成学业,没有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终止学业。   江苏:2005年该省级财政预算初步安排各类奖助学资金2.43亿元,比2004年净增1.6亿元,以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江苏省财政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2005年省级财政的2.43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资助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资助2万名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高校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设立省政府奖学金和作为高校困难学生借国家助学贷款的贴息及风险补偿等。将党中央、国务院:“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困失学”的要求落到实处。   贵州:通过农村信用社采取“小额信用贷款”的方式,开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值得一提。此举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地方政府非常清楚,无须学校发函了解然后排队确定,助学贷款满足率为100%;二是生源地贷款无论学生毕业高就何处,都会与家长保持联系,父母如无力偿还会催促子女还贷。这不仅解决了贫困生“贷款难”的问题,也解决了金融部门对违约学生的担心;三是一般家庭认为为子女借贷是债务,所以一定要偿还。   山东:农信社成了全国唯一一家出面承办国家助学贷款的农村金融机构。山东省农信社的有关人员称:我们本着一种社会责任感毅然决定承担此重任,因为农信社是我省广大农民的金融机构,我们的许多员工见到过农民为了孩子上学把毛票都用上了,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省属高校生源大部分来自省内,省农信社决定把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主打品种。省农信社此前开办的学生生源地商业性助学贷款,其发放额度曾经超过4家国有银行的总和。   浙江:据该省学生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主任陈龙春介绍,新政策还包括相应的减免政策。如借款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服兵役,或毕业后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等,经省财政贴息助学贷款协调小组批准,可以减免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目前,具体的减免措施还在制定中。据介绍: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后,浙江省将继续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生源地财政贴息贷款。 学校:教育铸造民族魂   全国各高校也在助学金、奖学金等方面向贫困大学生倾斜,并成立了规模不等的贫困学生救助基金,最大限度地在物质上扶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今年,实施国家助学贷款进展得最顺利的要数中央部委属高校,115所高校全部启动了国家助学贷款。   为保证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各高校都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的贫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福州大学构建了一整套“奖、助、贷、减、免、缓”资助体系,除了公共奖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学校每年还从学杂费中划出368万元设立贫困生专项奖学金,并在校内组织了30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总金额达600多万元,基本上使全校近3000名贫困生通过校内劳动,就能获得180元至300元的生活资助。这些助学措施让走进福州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感到了温暖,消除了顾虑。   四川大学则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学金为重要辅助,以勤工助学为主要补充的新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了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对于任何一个考上林大的贫困学生,我们都将优先安排好他们的学习、生活,把党和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落到实处。”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处一位负责人说。   中国农业大学的贫困生比例高达30%左右,在全国普通高校中颇具代表性。该校党委书记瞿振元说,该校在充分了解贫困生情况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完善“奖、贷、勤、助、补、免”六位一体的经济资助体系,特别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从经济上解困,实现了学校“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经济原因辍学”的郑重承诺。目前,一笔总额5亿元的贷款正在做前期的授信工作。 社会:众人拾柴献真情   各界对贫困生的关怀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寒假期间,中国人民大学为贫困学生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专门为特困学生发放了过节补助,各级领导和老师还深入学生宿舍和食堂慰问留校同学。   关心贫困大学生,更细微地显现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今年春节前,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保证留校贫困大学生过好春节,共青团中央也筹集了3000万元专款,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春节期间的生活费用。   农历腊月二十九,猴年的最后一场雪飘然而至,窗外天寒地冻,北京工商大学2005年寒假贫困学生春节慰问金发放仪式上党委书记王守法满怀深情地说:“贫困不是耻辱,而应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学校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团市委、市学联给每位在校贫困生发放200元‘学子阳光基金’的基础上,又根据“1+1”原则,给每位在校贫困生再发放200元春节慰问金。”   民间团体没有忘记把关怀的眼光投向贫困大学生。宋庆龄基金会设立的1000万元的“中海油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将在4年内资助26所重点高校3333名贫困大学生;今年除夕,上海希望工程办公室单日就收到企业和市民为资助贫困大学生等公益事业的捐款520万元……   为贫困大学生创造勤工俭学条件,仅在春节期间,广州市多家企业响应“广州一家亲”扶助困难大学生勤工俭学计划,为困难大学生提供了500个勤工俭学岗位。这个计划开展以来,用人单位或个人共向困难大学生提供了数千个助学岗位。 解决好贫困生学习、生活问题,是教育扶贫的重大举措。好政策春风化雨,献真情抚慰学子。国家助学贷款,尽管一路走来并不平坦,但可以坚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前面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 编后语:助学贷款事关千百万贫困学子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事关贫困地区寄托在这些学子身上的脱贫致富的希望,事关国家科教兴国的百年大计,全社会都极为关注。本报也于2月18日辟出专版,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助学贷款问题,各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求学中的各种困难,地方政府、各银行陆续出台各种举措方便贫困大学生获得助学贷款,各大专院校认真做好相关配套工作,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关爱之手,其情其景令人感动。本文特意汇集了这方面的情况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中国财经报记者小舟、小汤,2005-03-11 三、调研分析: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增加较快,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贫困对于大学生的严重危害 考上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面对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穷孩子和家长们却乐不起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贫困生弃学打工、家长自杀的悲剧。 贫困已经严重影响了贫困学生的身体健康—— 高校收费致贫困生激增,三成贫困生无钱回家过年。原因是路费不足或打工凑下学期生活费。今年春节前后媒体的报道令人揪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贫困,不少贫困大学生只好选择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数职来“拯救”自己。贫困大学生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窘迫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尴尬,往往是外人很难感受到的。    严重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业,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调研表明,贫困生绝大多数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其生活状况远远低于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吃饭穿衣问题都甚为严重,一天只吃两顿饭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在贫困生中很普遍。贫困生的生活常常被描述为“五个馒头过一天,一星期买一次菜,军训服装穿四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而这些学生因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由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双困生”。    成都高校一位辅导员表示,她的班上就有七八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每到吃饭时,总不情愿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一块就餐,常常单独一人随便买些饭菜对付了事,有的甚至省到长期不敢吃肉。她说,社会上的贫富悬殊所带来的影响,已深深在大学生身上显现出来。    而许多高校轰轰烈烈的捐赠、助困活动,或在书本封皮标注“贫困生”,或请贫困生代表上台接受捐助,场面虽热,却使一些学生越发难过。一名女生愤然道:“我就是借钱,也不愿接受贫困捐助”。进入寒假后,为了省钱,更为了避开同学就餐高峰,她以方便面度日。    来自大学校园的调查不时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贫困生都是勤奋而富有才华的,但因为贫困,他们在发奋学习的同时必须忍受生计的煎熬。他们有的连每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细算,由于缺少冬衣,我们时常见他们在寒风中发抖的身影。    最近媒体报道,在许多地方有不少农民家庭“因教致贫”。孩子上学就象赌博,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贫穷的农民们四处借债,学生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笔债务将让他们一生都难以偿还。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一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经常到学校食堂拣别人吃剩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近两年。她来自农村,她的餐卡消费明细表表明,2004年,她才花了8、35元。在南京也发现同样的事情,结果引起网站众多的跟帖,社会舆论哗然。    如今的高额学费使得如今的大学里贫困阶层急剧增多,他们的生存实在让人担忧:大学本来是个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机会,如今好像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不明朗的就业前景,高的吓人的学费,由于缺钱导致自己的竞争力明显不如有钱有关系的同学,长此下去实在是让人们对大学的前途产生疑惑,交了那么多钱,我得到了什么?  贫困已经严重影响了贫困学生正常的学业—— 调查显示: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他们也颇为无奈的表示,经常奔波打工挣钱对正常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26.1%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资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资助。31.9%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3001到5000元之间的家庭占26.1%。    贫困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月生活费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时常陷入窘境,乃至连学习用品都难以保证。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助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在缺乏基本的学习、生活条件和身心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学业上感到困难和吃力,他们或者因四处奔波打工学习时间不能保障,或者因身心压力和生活困顿而学习时精神不能集中,由此学业受损而影响其长远发展,从而成为高校中的“多困生”。  贫困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乃至走向犯罪—— 从经济条件、地区差异、社会风气等方面客观地看待贫困生的心态,可分为乐观型、焦虑型、自卑型和敏感型。由于贫困生对生活事件的认识、评价、解释和信念的不同,因而他们有的有心理障碍,有的没有。贫困生也有自己的心理优势,培养自尊、自强的意识;调整认识,重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学校和社会应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支持网络,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千方百计找机会去打工,同时拼命学习,以期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打工跟学习争时间,争精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精神病症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还承受着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家庭富裕的同学出手大方,交游广泛,而贫困的大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进行更多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学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另外,贫困生在社会上也由于“寒酸”而备受歧视、奚落和嘲笑。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蔑视到敌视的态度。    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不合群”。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表明,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他们承受的变化更多。这些变化来自四个方面:环境不适应,农村和城市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农村学生对很多现代化的东西,譬如手机、电脑甚至饭卡,都不会用;学习不适应,农村教育多是“死读书”,而大学强调素质教育,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转变;文化不适应,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很多习惯,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文化规则格格不入;心理不适应,很多贫困大学生有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他们表面上显得自强,甚至很自负,但事实上内心脆弱而自卑。    龙晓东、廖湘蓉、邓治文在《湖南社会科学》(2003-4)撰文指出,随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首先,贫困大学生心理发展面临着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挑战。青春期(12—20岁之间)的核心问题是获得社会自我同一性从而避免人格发展异常的同一性危机。成年早期(20——24岁之间)的核心问题则是寻求情感归属和建立友谊,从而避免孤独感。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顺利跨越这两个阶段。但我国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重大变迁和震荡所带来的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及就业压力等,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和所诱发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突出。其次,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阶层分化造成的贫困生经济困难,容易使贫困大学生形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情结。特别是当因此而导致学业上失败时,更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
本文档为【行政管理学概论案例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311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6KB
软件:Word
页数:6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26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