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校试题—初中数学七年级

名校试题—初中数学七年级

举报
开通vip

名校试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清华附中真题 + 首师附中真题(尖子班) 第一部分 清华附中历年真题展示 一、填空。 1、 有一块麦地和一块菜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 合起来是13亩,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 合起来是12亩,那么菜地有 亩。 ﹝分析﹞解:设菜地有χ亩,麦地有y亩。 + =13 + =12 解得χ=18,y=12 答:菜地有18亩。 2、―次考试,参加的学生中有 得优, 得良, 得中,其余的得差,已知参加考试的学生不满50人,那么得差的学生有 人。 ﹝分析﹞学生的人数永远是整数。 根据题意可知,学生人数是7、2、3的公倍数,而[7,2,3...

名校试题—初中数学七年级
清华附中真题 + 首师附中真题(尖子班) 第一部分 清华附中历年真题展示 一、填空。 1、 有一块麦地和一块菜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 合起来是13亩,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 合起来是12亩,那么菜地有 亩。 ﹝分析﹞解:设菜地有χ亩,麦地有y亩。 + =13 + =12 解得χ=18,y=12 答:菜地有18亩。 2、―次考试,参加的学生中有 得优, 得良, 得中,其余的得差,已知参加考试的学生不满50人,那么得差的学生有 人。 ﹝分析﹞学生的人数永远是整数。 根据题意可知,学生人数是7、2、3的公倍数,而[7,2,3] =42, 42小于50,所以参加的学生总数为42人。 42×(1- - - )=1(人) 答:得差的学生有1人。 3、 有一城镇共5000户居民,每户的子女不超过2人,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余下的家庭中一半每家有2个孩子,那么此城镇共有孩子 人。 ﹝分析﹞“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余下的家庭中一半每家有2个孩子,”那么,余下的家庭中另一半每家有0个孩子,于是,余下的家庭平均每户1个孩子,开始的一部分家庭每户1个孩子,所以整个城镇平均每户有1个孩子,共5000户居民,所以此城镇共有孩子: 1×5000=5000(人) 答:此城镇共有孩子5000人。 4、科学家进行一次实验,每隔5小时作一次记录,他做第12次记录时,时钟正好九点整, 问第一次作记录时,时钟是 点。 ﹝分析﹞⑴第一次作记录和第12次作记录的时间差为5×(12-1)=55小时。 ⑵“做第12次记录时钟正好九点整”,所以第一次作记录在55小时之前, 55÷24=2(昼夜)……7(小时) 即往前推2昼夜再推7小时,所以第一次作记录时是9-7=2点。 答:第一次作记录时,时钟显示2点。 5、一名学生在计算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没有余数的除法时,错把被除数百位上的3看成了8,结果得商383,余17,这商比正确的商大21,那么这道题的被除数是 ,除数是 。 ﹝分析﹞⑴错误的商是383,比正确的商大21,正确的商是383-21=362。被除数看错了,而除数没错,也就是除数没有变化。 ⑵设除数为χ。则正确的被除数是362χ,错误的被除数是362χ+500或383χ+17 (383-21)χ+(8-3)×100=383χ+17 χ=23 所以 被除数=23×(383-21) =8326 答:这道题的被除数是8326,除数是23 。 6、甲、乙两人背诵英语单词,甲比乙每天多背8个,乙因为生病,中途停止10天。40天后,乙背的单词正好是甲的一半,甲一共背单词 个。 解:设乙每天背诵单词χ个,则甲每天背诵单词(χ+8)个。 (40-10)χ=40(χ+8)× 30χ=20(χ+8) χ=16 χ+8=24 40(χ+8)=960 答:甲一共背单词960个。 算术解法:⑴ 甲背40天,乙背40-10=30天,乙背的单词正好是甲的一半。则乙30天背的单词等于甲40× =20天背的单词。用V表示每天背诵单词的效率,则: V甲×20=V乙×30 V甲︰V乙=30︰20=3︰2 ⑵ 甲比乙每天多背3-2=1份,甲比乙每天多背8个,每份单词就是8个。 V甲=8×3=24个。 甲一共背单词24×40=960个。 答:甲一共背单词960个。 二、解答 7、甲乙合作一项工程,由于配合得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 ,乙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 ,甲乙合作6小时完成全部任务的 ,第二天乙又单独作了6小时,还留下这件工作的 尚未完成,如果这件工作始终由甲1人单独做,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⑴第二天乙单独作6小时完成1- - = 。 第一天乙6小时完成 ×(1+ )= 第一天甲6小时完成 - = ⑵甲乙合作时甲每小时完成 ÷6= ,所以, 甲单独做时每小时完成 ÷(1+ )= , 甲单独做需要1÷ =33小时。 答:如果这件工作始终由甲1人单独做,需要33小时。 8、龟兔赛跑,同时出发,全程7000米,乌龟每分钟爬30米,兔子每分钟跑330米,兔子跑了10分钟就停下来睡了215分钟,醒来后立即以原速往前跑,问乌龟和兔子谁先到达终点?先到的到达终点时后到的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分析﹞⑴兔子跑了330×10=3300米,之后睡215分钟,也就是10+215=225分钟的时间兔子总共前进了3300米。而乌龟(10+215)分钟总共前进了30×225=6750米。 ⑵余下的路程乌龟只需(7000-6750)÷30=8 分钟的时间就能到达终点。而8 分钟的时间兔子只能前进330×8 =2750米。所以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只跑了3300+2750=6050米,离终点还有7000-6050=950米。 答:鸟龟先到终点,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距离终点还有950米。 9、如图,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以圆弧为分界线的甲、乙两部分面积的差(大的减去小的)是多少平方厘米?(圆弧内部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π取3.14) ﹝分析﹞⑴ 甲的面积=(22-π×22× )× =2- =0.43 乙的面积=(π×22× - )× = =0.57 ⑵乙的面积-甲的面积=0.57-0.43=0.14平方厘米。 答:甲、乙两部分面积的差是0.14平方厘米。 10、设α@b=[α,b]+(α,b),其中[α,b]表示α与b的最小公倍数,(α,b)表示α与b的最大公约数,已知12@χ=42,求χ。 ﹝分析﹞⑴ 12@χ=42 [12, χ]+(12, χ)=42 ,因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定是最小公倍数的约数,所以[12, χ]是(12, χ)的倍数,(12, χ)是[12, χ]的约数。 ⑵ 由于两个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所以 12χ=[12, χ]×(12, χ)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2, χ)必定是χ的约数,那么,[12, χ]必定是12的倍数,小于42的12的倍数有12、24、36三个。所以,原题转化为: 12的倍数 + 42的约数 =42,满足条件的只有36+6=42, 所以,[12, χ] = 36 ;(12, χ)=6。 ⑶ 36×6=12χ, χ=36×6÷12=18 答:χ等于18。 第二部分 首师附中历年真题展示 一、填空。 1、 + + + +……+ 分析:⑴ 先来复习一个整数的裂项公式: 1×2×3×4+2×3×4×5+3×4×5×6+……+n(n+1)(n+2)(n+3) = n(n+1)(n+2)(n+3)(n+4) ⑵原式共有48项,从第5项到第48项是: + + +…… 约分之后,分母都是52×51×50×49×48,分子依次是47×46×45×44、46×45×44×43、45×44×43×42、……、4×3×2×1, ⑵前面的4项,通分之后分母也是52×51×50×49×48,分子依次是51×50×49×48、50×49×48×47、49×48×47×46、48×47×46×45、 ⑶原式= = = = 2、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十字架”的面积是150平方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分析﹞ ⑴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50÷6=25平方厘木, 因为5×5=25,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 ⑵一周共有14段5厘米。所以“十字架”的周长是5×14=70厘米。 答:“十字架”的周长是70 厘米。 3、一个小于200的自然数,被7除余2,被8除余3,被9除余1,这个数是 。 ﹝分析﹞ “被7除余2,被8除余3”,这个数如果加上5,就能被7和8整除。因此,这个数应该是7和8的公倍数减去5,形如56n-5的形式。 200以内符合56n-5的形式的数有51、107、163,其中被9除余1的数只有163,所以所求的数为163。 4、一个密封的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当水箱如下左图放置时,水深为20厘米,当水箱如下右图放置时,水深 厘米。 ﹝分析﹞ ⑴ 先求出水的体积为60×30×20=36000立方厘米, 如右图放置时,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水深为36000÷(30×30) =40厘米。 答:当水箱如下右图放置时,水深40 厘米。 ⑵ 左图中水箱中水的高度是水箱的 = , 所以水箱中水的体积是水箱的 。右图中水箱中水的 体积也是水箱的 ,所以右图中水的高度是水箱的 ,是60× =40厘米。 答:当水箱如下右图放置时,水深40 厘米。 二、解答 5、制作一批零件,甲车间要10天完成。如果甲车间与乙车间一起做只需6天就能完成,乙车间与丙车间一起做,需要8天才能完成。现在3个车间一起做,完成后发现甲车间比乙车间多制作零件2400个,问:丙车间制做了多少个零件? ﹝分析﹞ ⑴ 甲车间每天完成 乙车间每天完成 - = , 丙车间每天完成 - = , ⑵ 三个车间一起做,甲车间的效率是乙车间的 ÷ =1.5倍。 时间相同,甲车间完成的工作量也是乙车间的1.5倍。而甲车间比乙车间多制作零件2400个,所以甲车间共制作零件2400÷(1.5-1)×1.5=7200个。 这批零件总数是7200÷ =72000个。 丙车间完成72000× =4200个。 答:丙车间制做了4200个零件。 6、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工作需要18小时,乙单独工作需要24小时,丙单独工作需要30小时。现在甲、乙和丙按如下顺序工作:甲、乙、丙、乙、丙、甲、丙、甲、乙;甲、乙、丙、乙、丙、甲、丙、甲、乙;……,每人工作一小时换班,直到工程完成。问:当工程完成时,甲、乙、丙各干了多少小时? ﹝分析﹞ ⑴ 三个人的工作状态是每9个小时为一个循环周期。观察发现,实际每3个小时小时,甲、乙、丙就各工作了一个小时,一共完成总工作量的 + + = 。 1÷ =7 ,所以需要经过7个3小时。 此时整个工程还差1- ×7= ,此时已经过了2个循环周期零3小时,所以接下来的工作顺序是乙、丙、甲;乙先完成了 ,接着丙完成了 ,还剩下 = ,甲会在 ÷ = 小时内完成。所以工程完成时甲工作了7 小时,乙和丙各工作了8小时。 7、下面是一张2002年3月的月历: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小明的爸爸工作4天休息1天,小明的妈妈工作2天休息1天。小明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小明、爸爸和妈妈3月3日同时休息,三人一起到博物馆参观。他们约定,要在下一次共同休息的那一天,去看望奶奶,他们看望奶奶的日期是3月几日? ﹝分析﹞ ⑴ “爸爸工作4天休息1天”,也就是每5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最后1天休息。“妈妈工作2天休息1天”, 也就是每3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最后1天休息。 [3,5]=15, 3月3日爸爸和妈妈同时休息,过15天,也就是3+15=18号,爸爸和妈妈又同时休息。这一天正好是星期日,小明也休息,所以他们看望奶奶的日期是3月18日。 答:小明、爸爸和妈妈看望奶奶的日期是3月18日。 8、已知 表示一个各位数字互不相同的三位数, 等于由α、b、c三个数码所组成的全体两位数的和,写出所有满足上述条件的三位数。 分析:㈠ 当α、b、c都不为0时: = + + + + + 100α+10 b+c=22(α+b+c) 100α+10 b+c=22α+22b+22c 78α=12b+21c 26α=4b+7c 当α=1时,b=3,c= 2 当α=2时,b=6,c= 4 当α=3时,b=9,c= 6 当α≥4时,b和c中肯定有一个数大于或等于10,不合题意。 所以,满足条件的三位数有132、264、396。 ㈡ 当b、c中有1个为0时(α不可能为0),例如b为0 = + + + 100α+c=21α+21 c 79α=20 c 因为α、b、c是个不相同的数字, c = α必须是20的倍数,且α不为0。这不可能。 如果c为0时,情况也是如此。所以满足条件的三位数就只有三个:132、264、396。 9、小华登山,从山脚到途中A点的速度是2 千米/时,从A点到山顶的速度是2千米/时。他到达山顶后立即按原路下山,下山速度是4千米/时,下山比上山少用了 小时。已知途中B点到山顶的路程比A点到山顶的路程少500米,且小华从A点开始上山至下山到达B点恰好用了1小时。问: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分析﹞㈠ ⑴ 上山:从A点到B点500米,用0.5÷2= 小时。 从B点到山顶再返回B点,用1- = 小时。 ⑵从B点到山顶的这段路上,上山、下山速度比是2︰4=1︰2;由于路程相同,所以上山和下山所用的时间比是2︰1,而上山和下山共用了 小时。所以在这段路上上山用了 × = 小时;下山用了 × = 小时; ⑶下山,由B点到A点还需要0.5÷4= 小时。 在从A点到山顶的这段路上,上山用了 + = 小时;下山用了 + = 小时;下山比上山少用了 - = 小时。从全程看,下山比上山少用了 小时,所以在从山脚到A点的这段路上,下山比上山少用了 - = 小时。 ㈡ 从山脚到A点。上山和下山速度比是2 ︰4=2︰3,由于路程相同,所用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所以上山和下山所用时间比是3︰2,下山比上山少用了3-2=1份的时间,少用了 小时。所以在这段路上下山用了 ÷(3-2)×2=1小时。 下山全程用了 +1=1 小时,速度是4千米/时,所以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是: 4×1 =5 千米。 答: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是5 千米。 10、已知甲车速度为每小时90千米,乙车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经C地时乙车比甲车早到10分钟;第二天甲、乙分别从B、A两地出发同时出发返回原来出发地,在途经C地时甲车比乙车早到1个半小时,那么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解法1: 设从C点到A、B两地的距离分别为χ千米和y千米。 = + ① + 1 = ② 由②得 = - 1 ③ ① +③得: + = + - ④ 由④ 得 (χ+y)= (χ+y)- (χ+y)- (χ+y)= (χ+y)= χ+y= ×180=240 答:A、B两地的距离是240千米。 解法2:① 第一次乙到C点时甲距离C点还有90× =15千米。 第二次甲到C点时乙距离C点还有60×1 =90千米。 ② 把两次合起来当作一个整体看,甲乙两次所用时间相同。甲走了1个全程差15千米;乙走了1个全程差90千米。甲比乙多走了90-15=75千米。 ③ 时间相同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90︰60=3︰2,于是甲乙两车所行的路程比也是3︰2,甲比乙多走3-2=1份,甲比乙多走75千米,于是可求得甲乙两车两次一共行驶的路程和A、B两地之间的距离: 75÷(3-2)×3+15=240(千米) 75÷(3-2)×2+90=240(千米) 答:A、B两地的距离是240千米。 . 巩固练习 1、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4人,其中女生有39人。已知一班的女生占本班人数的 ,二班的女生占本班人数的 ,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 设一班有学生χ人,则二班的学生人数是(94-χ)人。 χ+ (94-χ)=39 χ=45 答:一班有学生45人,二班有学生49人。 2、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个骑车人。甲、乙两车分别用6分钟、10分钟追上骑车人。已知甲车速度是24千米/小时,乙车速度是20千米/小时。那么两车出发时,两车所在地点离骑车人 千米。 ﹝分析﹞ ⑴ 骑车人的速度(20× -24× )÷ =14千米/时。 ⑵ 两车出发时与骑车人之间的距离:20× -14× =1千米。 答:两车出发时与骑车人之间的距离1千米。 3、1992年爷爷年龄是孙子的10倍,再过12年,爷爷年龄是孙子的4倍,那么1993年孙子是多少岁? 解:设1992年孙子χ岁,爷爷10χ岁。 (χ+12)×4=10χ+12 χ=6 1992年孙子是6岁,1993年孙子是7岁。 4、古诗中,五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五个字;七言绝旬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七个字。有一本诗集,其中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多13首,总字数却反而少了20个字。五言绝句有多少首? ﹝算术﹞ ⑴“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多13首”,如果去掉13首五言绝句,两种诗的首数就相等,此时两种诗字数相差5×4×13+20=280(字)。 由于两种诗每首字数相差7×4-5×4=8(字),因此,七言绝句有280÷8=35(首),五言绝句有35+13=48(首)。 答:五言绝句有48首,七言绝句有30首。 ﹝方程﹞ ⑵ 设五言绝句有χ首,则七言绝句是(χ-13)首。 7×4×(χ-13)-5×4χ=20 χ=48 χ-13=30 答:五言绝句有48首,七言绝句有30首。
本文档为【名校试题—初中数学七年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0632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8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初中数学
上传时间:2010-11-26
浏览量: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