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lsdlsbs

2008lsdlsbs

举报
开通vip

2008lsdlsbs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甘肃省教育厅 所 属 学 校 天水师范学院 (非部属) 课 程 名 称 中国历史地理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历史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历史地理学 课 程 负 责 人 雍际春 申 报 日 期 2010年3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一○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1、​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

2008lsdlsbs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甘肃省教育厅 所 属 学 校 天水师范学院 (非部属) 课 程 名 称 中国历史地理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历史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历史地理学 课 程 负 责 人 雍际春 申 报 日 期 2010年3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一○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1、​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5、​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雍际春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1.9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 授 电 话 0938-8366107 学 位 学士 职 务 主 任 传 真 0938-8362454 所在院系 文史学院历史系 E-mail Tssyyongjc@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甘肃省天水市滨河南路 741001 研究方向 中国历史地理、西北史地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课程负责人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历史地理》,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2003、2005、2007、2009级共4届,累计授课204学时,学生195人。 2、《中国古代史》,专业课,每周4学时,2002、2005级共2届,累计授课144学时,学生103人; 3、《陇右文化概论》,选修课,每周2学时,2004-2006级共3届,累计授课108学时,学生301人; 4、《陇右历史地理》,选修课,每周2学时,2008级1届,授课36学时,学生60人。 二、实践性教学工作 1、五年间承担本专业28位同学中国历史地理选题的毕业论文指导。其中,2004级一位同学毕业论文获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奖。 2、担任历史系学生所办《文史春秋》期刊的顾问和指导工作。 3、担任历史系2004、2005级学生教学参观和田野调查指导教师。 4、2008年起任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三、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 1、《中国古代史》精品课程建设, 2005年校列项目,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2、《中国历史地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8年入选甘肃省精品课程,本人为项目主持人和主讲人。 3、“陇右文化”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2、2006年该学科连续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本人被确定为该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了对项目的申请论证和学科体系的构建、并负责该学科的建设和具体组织实施。 4、《专门史》重点课程建设,2008-2010年校列重点课程,本人为课程建设主持人,教改骨干和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讲教师。 5、《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项目,2006年校列教研项目,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四、发表的教研论文 1、主编校本课程教材《陇右文化概论》,2005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人撰写了《地域文化研究及其时代价值》、《陇右文化发展的生态基础》、《陇右文化的特点及其地域特征》等三章内容,构建了陇右文化学科的内容与体系,分析了陇右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概括了陇右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地域特征。 2、《陇右文化及其学科体系构建》,《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本人署名第一。 3、《陇右文化研究刍议》,《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3期,独立。 4、《立足地域优势,探索重点学科建设的新途径》,《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本人署名第一。 5、《陇右文化的地域特点》,《光明日报》2006年7月17日。 6、《中国历史地理》(专升本教材),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参编。 五、获得的教学奖励 1、2004-2009年连续入选学校学术带头人。 2、2002年、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陇右文化”学科带头人。 3、2004年获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4、2005年9月,本人获天水师范学院第二届“优秀教师”奖。 5、2009年9月,本人获天水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奖 6、2005年11月,本人被省委宣传部评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 7、2005年12月,本人被省人事厅选拔为甘肃省“555”人才第二层次人选。 8、2006年1月,本人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9、2008年4月,主持申报的《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获甘肃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秦早期历史及其文化形态研究》,2003年国社科基金项目(编号ZBS011),2003年6月-2009年12月完成,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2、《陇右文化研究》,2006年省教育厅项目,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3、《人地关系与生态文明研究》2005年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本人为项目负责人。 4、《秦早期文化研究》,2006年甘肃省人事厅“555”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独立承担。 5、《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地关系与生态文明研究》,2009年甘肃省教育厅项目,项目主持人。 二、论文论著 1、《陇右历史文化与地理研究》(专著),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人地关系与生态文明研究》,(合著),署名第一,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陇右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地域特征》,2006年12月发表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六期,独立。 4、《轩辕黄帝及其文化初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评论》第一辑,2007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5、《天水赋》,《光明日报》2008年2月15日。 6、《陇右文化研究刍议》,2006年发表于《敦煌学辑刊》(第2辑),独立。 三、获得的学术科研奖励 1、《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个人独立完成,2006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评奖委员会。 2、《陇右文化—中国地域文化之奇葩》(系列论文),署名第一,2006年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3、《陇右文化概论》,主编,署名第一,2006年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育厅。 4、《陇右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个人独立完成,2008年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育厅。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晏 波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0.7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9388369848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办公室副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文史学院历史系 E-mail yanbo2004911@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历史系 741001 研究方向 西北历史文化地理 2⑴-2 教学 情况 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历史地理》,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2001、2003、2004、2005级共216课时,学生共250人。 2、《中国古代史》,专业课基础课,每周4课时,2006级博物馆学专业,共72课时,学生40人。 3、《中国历史地理》,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 2004级、2005级、2006级3届,216课时,学生共250人。 4、《自然地理学》,专业课,每周3课时,2005级、2006级、2007级人文教育专业共三届,270课时,学生共218人。 5、《中国历史地理》,2008年全校公选课,每周2课时,共72课时,学生98人。 6、《文化地理学》,文史学院05级人文教育专业,每周2课时,共36课时,学生51人。 二、教学实习指导 1、带领04级历史、中文专业学生在天水市逸夫中学教育实习50天; 2、承担历史系04、05级20余名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指导工作。 三、获得教学奖励 1、2007年,被评为天水师范学院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2、2008年度,《中国历史地理》(第2主讲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获得立项。 2⑴-3 学术 研究 一、研究项目 1、参与雍际春教授主持2005年度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人地关系与生态文明研究》项目,第4完成人。 2、参与余粮才教师2009年度国家社科项目《黄河流域伏羲祭祀仪式研究》,第3完成人。 3、天水师范学院2007年校列项目《天水地区旋鼓风俗的起源演变现状与保护》,课题负责人。 二、发表论著 1、《〈史记〉地理学研究的一部佳作》,《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独立。 2、《刘邦赴汉中诸问题考述》,《司马迁与史记》(陕西省第7届史记会议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独立。 3、《杜甫陇右边塞诗意象探微》,《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独立。 4、《诸葛亮北伐诸问题新解》(第一作者),《成都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独立。 5、《陇右地区端午旋鼓风俗的源与流》,《兰州学刊》,2010年第3期,独立。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苏海洋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1年1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13830821710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文史学院人文教育系 E-mail Suhaiyang123@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741001 研究方向 中国历史地理 2⑵-2 教学 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历史地理,专业课,5学时(8周),文史学院04级、06级人文教育班, 126人; 2、中学地理教学法,专业基础课,4学时(16周),人文教育系05级、06级、07级,共208人; 3、区域分析与规划,专业基础课,5学时(8周),人文教育系05级、06级,共138人; 4、文化地理学,专业基础课,5学时(8周),人文教育系06级,共78人。 5、陇右历史地理,全校公选课,2学时,08级,共33人。 二、实践教学 1、2007年9月至11月带领04级历史、人文教育、中文专业学生46名在天水市清水县二中教育实习;2008年9月至11月,带领48名各专业(混合编队)至天水市秦安县陇城中学实习。 2、指导人文教育系08届5名、09界10名、10界12名学生毕业论文。 2⑵-3 学术 研究 三、发表的科研论文及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1.发表论文 (1)《GIS在历史地理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世界》2006年第5期(独立)。 (2)《论渭河上游及毗邻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农业考古》2008年第6期(独立)。 (3)《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带状起源论》,《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24期(独立);Zonal Origin of Dry Farming in Northern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Volume number 5 May 2009 (4)《祁山古道南秦岭段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独立)。 (5)《论大地湾一期文化与农业起源的关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独立)。 2.学术研究课题 (1)2007年参与中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课题《西北地区史籍要目题解》; (2)主持2008年甘肃社科规划项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 (3)参与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合作项目《丝绸之路交通线的历史地理研究(甘肃东段、青海段)》。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基本 信息 姓 名 于志远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5年7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文史学院人文教育系 E-mail qzdxyzy@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天水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处 741001 研究方向 历史文化旅游 2⑶-2 教学 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地理,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人文教育系2004、2005、2006、2007级本科班共四届,累计授课216学时,共有学生293人。 2、世界地理,专业课 周3学时,人文教育系2004、2005、2006、2007级本科班共四届,累计授课216学时,共有学生293人。 3、人文地理学,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 人文教育系2005、2006、2007级本科班共三届,累计授课162学时,共有学生196人。 4、地貌学,专业课,周4学时,人文教育系、科学教育系2005、2006级本科班共四届,累计授课160学时,共有学生117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2004年4—5月指导11名学生的教育实习。 2、指导历史系、人文教育系、科学教育系2006、2007、2008、2009届共37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 主持《陇右文化旅游》教学研究项目,天水师范学院 2006年立项。 四、获得的教学表彰 1、2008年获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奖。 2、《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2008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 3、2009年获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奖。 2⑶-3 学术 研究 一、近五年承担的研究课题 1、陇右旅游文化,天水师院立项课题,2004-2006年,主持; 2、黄河流域伏羲祠庙及伏羲信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6-2008年,第三完成人; 3、2005年度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人地关系与生态文明研究》项目,第三完成人。 二、发表的论文 1、《独具特色的陇右旅游文化》,《光明日报》, 2005年12月14日,独立。 2、《天水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特区经济》,2005年第3期,独立。 3、《酒泉丝路文化旅游开发的AHP分析》,《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独立。 4、《酒泉丝路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独立。 三、获得的学术获奖 1、《陇右文化概论》,2006年获甘肃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六。 2、《独具特色的陇右旅游文化》,2006年获天水市社科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余粮才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13919349286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传 真 0938-8362454 所在院系 文史学院历史系 E-mail ylcts28@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甘肃省天水市滨河南路 741001 研究方向 民间文化、文化地理学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民间文学,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人文教育系2008、2009届本科班,2届,累计授课80学时,学生68人; 2、民间文学,专业基础课,每周3学时,汉语言文学系2008、2009届本科班,2届,累计授课60学时,学生102人; 3、民间文学,专业基础课,每周3学时,人文教育系2008届专升本,1届,授课40学时,学生21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汉语言文学系、人文教育系2007、2008、2009届共27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 2、2008年带领天水师范学院2005级学生在天水市逸夫中学实习。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主持《陇右民俗》教学研究项目,天水师院 2006年立项,完成讲义一部; 2、参与《陇右民间文学》教学研究项目,天水师院 2006年立项,完成讲义一部,排名第二; 3、参与《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已结项,排名第三; 四、教学研究论文 1、《陇右文化及其学科构建》,《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3,排名第二; 2、《立足地域优势,探索重点学科建设的新途径——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陇右文化”学科建设实践初探》,《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排名第三。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1、《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2007年获天水师范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2008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2008年获天水师范学院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陇右民俗文化,天水师范学院项目,2004-2006年,主持; 2、黄河流域伏羲祠庙及伏羲信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6-2008年,第四完成人; 3、天水伏羲女娲信仰研究,甘肃省教育厅项目,2007-2009年,主持。 4、天水庙会与民间信仰研究,2006-2008年,天水师范学院项目,主持, 5、黄河流域伏羲祭祀仪式考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9-2011年,主持;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保安族服饰文化表征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署名第一,2007年第4期; 2、《从生活取向解读回族宴席曲》,《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署名第一,2005年第3期; 3、《民间视野中的伏羲与女娲》,《仪式:崇拜与有序的神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署名第一,2008.8; 4、《陇右民俗的地域文化透视》,《论陇人的品格》,甘肃人民出版社,署名第一,2009.4; 5、《论东乡族自治县地名的文化意蕴》,《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署名第一,2010年第1期;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陇右文化—中国地域文化之奇葩》(系列论文),署名第五,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2006年 2、参编的《陇右文化概论》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育厅署名第十 ,2006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5)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糟志科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7 最终学历 本 科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8919385128 学 位 学 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物信学院计算机系 E-mail zaozhike@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多媒体教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课程负责人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每周4学时,2004、2005、2006、2008、2009级共5届,累计授课1080学时,学生675人; 2、《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基础课,每周4学时,2004、2005、2006、2008、2009级共5届,累计授课720学时,学生450人; 3、《计算机教学论》,专业课,每周4学时,2003级、2007级,授课116学时,学生93人; 4、《MCAI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设计与制作》,选修课,每周2学时,2005-2006级共2届,累计授课96学时,学生526人。 二、实践性教学工作 1、五年间承担本专业35位同学多媒体课件选题的毕业论文指导。 2、五年间承担本专业35位同学教学实习指导。 3、五年间承担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生上机实验辅导。 三、发表的教研论文 1、主编《M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实用教程》教材一部,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中国的疆域课件的制作技巧》,《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第5期,独立; 3、《用VB6.0开发MCAI课件的应用研究》,《电脑学习》2003第1期,独立; 4、《Authorware6.0开发MCAI课件的应用研究》,《教育信息化》2003年第8期,独立。 四、获得的教学奖励 1、2004年获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2005年被评选为天水师范学院第三届优秀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 3、2007年被评选为天水师范学院第三届学科骨干。 4、2008年被评选为天水师范学院2006-2008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MCAI课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高学会[2002]24号 编号2-25-17), 2002-2006年,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二、论文论著 1、《M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实用教程》教材一部(合著),署名第一,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中国的疆域课件的制作技巧》,《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第5期,独立; 3、《用VB6.0开发MCAI课件的应用研究》,《电脑学习》2003第1期,独立; 4、《Authorware6.0开发MCAI课件的应用研究》,《教育信息化》2003年第8期,独立。 三、获得的学术科研奖励 1、2004年获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2005年被评选为天水师范学院第三届优秀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 3、2007年被评选为天水师范学院第三届学科骨干。 4、2008年被评选为天水师范学院2006-2008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雍际春 男 1961.9 教 授 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古代史、陇右历史地理 晏 波 男 1980.7 讲 师 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学 苏海洋 男 1971.1 讲 师 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学、中国文化 于志远 男 1975.7 讲 师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余粮才 男 1973.10 讲师 民俗学 文化地理 糟志科 男 1964.7 副教授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目前担任《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的各位教师中,雍际春教授现年49岁,先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历史地理研究所,主攻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史和文化史。主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史》等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陇右历史地理》、《陇右文化概论》等选修课。晏波现年30岁,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要从事西北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和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工作。苏海洋现年39岁,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从事西北历史地理和历史医学地理的研究,担任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学地理教法和中国文化的教学工作。于志远年35岁,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主讲中国地理和人文地理。余粮才讲师现年37岁,西北民族大学民俗学硕士。主要从事民俗地理研究,主讲《民间文化》等课程。参与国家课题两项,主持教育厅项目一项,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糟志科现年 46岁,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主讲多媒体与计算机技术。 上述6人的学历结构全为硕士。职称结构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年龄结构为40岁以上2人,30岁以上4人。学缘结构中,西北师范大学毕业2人,陕西师范大学1人,复旦大学1人,新疆师范大学1人,西北民族大学1人。 以上情况表明,本课程教学队伍为中青年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都教较为合理,潜力巨大;学缘结构单一的态势已经改变。五年来,各位主讲教师年终考核雍际春5优,其余4人均有一次优秀。五年间师生比一直为1:15左右。雍际春教授担任上述4位年轻教师的培养任务,效果良好。 3-3 教学改 革与研 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一是以2004年《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内容体系重组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校列项目和《中国历史地理》课2008年入选甘肃省精品课程为契机,进行本课程教学手段与内容方法的改革。改革实现了授课手段的多媒体化,在内容上以突出人地关系演进与协调为追求,并辅之以自然环境脆弱区陇右历史地理的相关内容,从空间角度为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深刻把握人地关系和谐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是从招收本科历史专业学生起,历史系普遍实行导师制,即由一个教师辅导3-5个学生,教师既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又系统而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三是充分发挥历史地理学注重实地考察的特点,结合历史教学,经常性和每年定期性地组织学生赴市内或省内外参观、考察和见习,在田野考察中深化学生对自然环境演变的的认识,使历史教学将时间与空间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兴趣能力的提高。 四是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各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在学好中国历史地理的同时,对相关中国历史地理课程与专题进行更深的学习和研究,在探究性、自主性学习中培养他们对中国历史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初步研究能力的形成。 五是立足历史地理学分支学科历史文化地理而形成的陇右文化省级重点学科,开设《陇右历史地理》等系列校本课程选修课,使之成为《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延伸和进行乡土历史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化和拓展了历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寓课程内容拓展、陇右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是在平时教学和指导学生选题、撰写毕业论文时,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地理学选择和撰写与家乡、地域文化相关的论文,既培育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志趣,又提高了初步的研究能力。 七是加强基础教学,通过地图、照片、课件、辅助读物,强化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积极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近三年来每年都有学生报考国内高校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并被录取。 八是选择个别对历史地理学和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吸收为课题组成员,直接参予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之中,辅助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直接参加有关课题研究,学习、了解和掌握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特别是观察、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以增强知识和能力。 以上情况证明,中国历史地理教学的改革及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并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其中,雍际春教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陇右文化学科带头人和校学术带头人, 2005、2009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并分别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甘肃省“555”人才第二层次人选、省委宣传部 “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课入选甘肃省精品课程 ,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实行导师制。雍际春教授担任四名青年教师的教研导师,指导他们备课与教学,通过传帮带,使青年教师较快地胜任了教学工作。 2、建立人才引进机制。近五年来,经过委托培养和实行扶持优惠政策,吸引和接收两位中国历史地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壮大了教学队伍,他们已成为本课程的新生力量。 3、建立备课组。组织学科团队成员发挥各组长处,共同讨论、集体备课,博采众长,资源共享,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4、组建教研梯队。先后制定教学计划、备课、授课、听课、评课、考核制度,并对青年教师提出长远和阶段性目标和要求,形成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5、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在带头人在指导和带领下,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承担相应课题,在科研实践中提高研究能力,拓展视野,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强化教学能力。目前教学团队承担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3项。从而形成了以项目为纽带促进科研,以科研为导向不断催生科研成果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支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机制。 6、合作撰写学术著作。学科团队根据特长和项目要求,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并撰写学术专著,这样有利于整合方向,有利于集合优势,有利于团队成员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合著《人地关系与生态文明》一书就是这样集体合作的学术专著。 7、结合教学与科研,灵活组建以课程、项目和方向有机结合的教研梯队,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在工作中互相合作,取长补短,集合优势,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人才队伍。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上述措施的实施,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团队无论在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与方法改革、科学研究诸方面都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几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受到学生欢迎,现已成长为担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骨干教师。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是历史学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新兴学科课程。本课的开设始于2001年,最初使用由雍际春教授等参编、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理》(专升本)教材;从2006年起教材改用由蓝勇教授主编的212世纪教材《中国历史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几年来,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不断探索和积极努力,《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已成为一门深受学生欢迎、颇具特色的专业基础课。 从2000年起,伴随学校升本,由雍际春负责主要论证完成了设立历史本科专业的论证报告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主要以构建重点突出、基础扎实的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为追求,《中国历史地理》课程被列为历史专业必修课。 中国历史地理学以重视时空关系和人地互动为最大特色,在历史学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在历史教学与实践中强化空间意识和人地互动观念,从而使历史教学由传统的平面化走向立体化,这在历史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其他课程所无法代替的。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特别是自本科专业建设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本课程已探索出一套适应时代需要和地方高等院校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和方法理念,一个以突出人地关系、环境变迁史、地域特色和师范特色的中国历史地理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不断得到完善;一支以雍际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师资队伍已成为学校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教研梯队之一;中国历史地理课已成为历史和人文教育专业最受学生喜爱的专业课之一。近年来,结合学科与课程建设,学校先后邀请国内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朱士光、侯甬坚、吴宏岐、蓝勇等先生来校讲学和交流,中国历史地理学课进一步扩大影响,作为全校公选课成功推出,受到普遍欢迎。 从2006年起,本课由历史专业又扩展到人文专业开设,在教学过程中又将校本课程“陇右文化”系列课程作为中国历史地理课的延伸与拓展,由此逐步形成了以中国历史地理为主干,以陇右历史地理、陇右文化概论、陇右旅游文化等课为延伸,以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文化地理、中国经济地理等课为辅助的中国历史地理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在历史地理课教学中,还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技能培养。一是每届一次的赴陕西、甘肃等地进行专业实习,参观相关重要文物古迹单位,如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钟鼓楼、半坡遗址、华清池、大地湾遗址等,强化专业教学。二是参观本地历史纪念馆、博物馆、麦积山、伏羲庙、南北宅子等名胜古迹,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三是从大三开始,每学期都要写一篇学期论文,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为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四是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考试模式,对学生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比如教师基本技能大赛、科技作品竞赛、学习笔记展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六是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考研经验交流活动,为学生学习和考研提供参考意见。七是以陇右文化学科建设和校本课程开设为契机,形成了历史地理学课程建设与课程开设的基本体系,大大拓展了历史课教学内容和历史地理学课程的功能。八是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工作和努力,历史专业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都有较大进步,一方面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比较扎实,其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另一方面,他们初步具备了田野考察和动手能力,有比较强的地域文化认知能力。因而,历届毕业的历史专业学生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如历史系2001级共39人,考研上线5人,录取率分别占本届学生总数的12.8%;该班在校级各类文体比赛中有60多人次获得一、二等奖。2002级历史班有42名学生,考研上线8人,录取率分别占本届学生总数16.7%。;该班学生在各类文体比赛中获奖在70人次以上,有三人连续三年都获得省级奖励,并被评为该年度校级先进班集体称号。2003级有学生53人,考研上线1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24.5%;该班还获得了2006年度“全国先进班集体”的光荣称号。2004级、2005级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23.4%、27.5%。历史专业学生的考研录取率在本校各专业中均名列第一,特别是每届毕业生都有多人报考历史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并有学生被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历史地理专业录取。目前在校的各年级学生学习风气良好,在前几届学生的影响和带动下,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方面较前都有新的提高和进步。 由于历史系学生培养质量优异,从而赢得了省内同行专家的好评。在2004年历史专业学位评估期间,评估专家王三北先生指出:历史“专业科研方向已有自己的路径和特色,有的教师已很突出。应进一步扩大优势,突出特色,目前实力距硕士点已很接近,特别是在专门史上,望进一步努力。”在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中,教育部评估组认为学校形成了一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陇右文化学科建设为依托的办学特色。这表明本学科的一些优势和特色已得到省内同行专家的认可,并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潜力。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校是一所教学型的师范类院校,学生主要来自省内。主要目标是为陇东南地区培养合格的中学教育教学人才。中国历史地理课是面向历史专业和人文教育地理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从人地关系互动和时空结合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形成具有人地和谐观念和生态文明意识的基本素养与能力。目的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时注重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审视历史事实 、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规律;培养人文教育专业地理方向的学生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时注意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地理事物 、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历史演变,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历史和地理教学人才服务。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导 言(2学时) 第 一 章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3学时) 第 二 章 历史时期的森林植被变迁(2学时) 第 三 章 历史时期的野生动植物分布变迁(2学时) 第 四 章 历史时期的江河湖沼演变(2学时) 第 五 章 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2学时) 第 六 章 历史时期海岸变迁(2学时) 第 七 章  历史时期的疆域与民族分布(2学时) 第 八 章 历史时期政区沿革(2学时) 第 九 章 历史时期的军事地理(2学时) 第 十 章 历史时期经济区域变迁(2学时) 第十一章 历史时期农作物的分布变迁(2学时) 第十二章 历史时期都城与工商城市分布变迁(2学时) 第十三章 历史时期交通通道变迁(3学时) 第十四章 历史时期人口与移民(2学时) 第十五章 历史时期文化重心演变与风俗区域特色(2学时) 第十六章 历史地理文献与古代地图编汇(2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和难点: 1、尽全时空观、人地互动观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和手段 2、黄河文明产生的气候机理 3、历史时期森林的复原 4、黄土高原的侵蚀中自然侵蚀和人类加速侵蚀的关系问题 5、沙漠化的原因 6、历史时期的政区演变过程及原因 7、西北丝绸之路的兴衰及自然、人文背景 8、历史风俗区域特色及演变 9、历史地理文献和古代地图编绘 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历史地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2、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教促研,以研助教,提高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科研水平。 3、开设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的学术报告和讲座,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较多了解和认识。 4、向学生介绍有关历史地理的专著、论文、期刊和网站,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 5、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化难为易。 6、强化田野考察与实习,将书本知识与地理景观相结合,以加深印象和理解,突破重点、难点。 7、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教法改革,不断提高学科理论和学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历史地理学课程在时间上从起全新世开始,下限与现代地理相衔接,具体内容包括历史时期的自然要素(包括气候、森林植被、野生动物、沙漠、海岸线)和人文因素(包括疆域与民族、政区、军事、经济区、城市、交通、人口、文化、风俗、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的编绘等),可谓量大面宽,内容广博。它具有不同于历史专业其他课程的特点,那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注重人地互动、时空关系和实地考察。因此在教学中要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实践内容,通过亲身体验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基本思路是: 一、有组织或分散参观天水市博物馆或大地湾博物馆,了解渭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期间原始农牧业的起源,动物骨骼的变化,几个典型的人类遗址的空间分布的变迁,或通过地名调查,直观认识历史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动植物分布的影响。 二、考察或访问调查耤河天水城区段河道的变迁和天水湖的演变,增加对历史时期河湖水系演变的直观感受。来自靖远和民勤县的同学可以进行沙漠化调查,来校后与其他同学分享调查感受,了解沙漠化问题。 三、引导学生关注本县区历史时期行政区化的演变,并思考与自然环境、中国政治制度、本地经济和文化、历史地名演变的关系,切身感受历史时期行政区化演变过程及与自然环境年和其他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引导有条件的同学调查省内外历史遗迹、古战场、古关隘、古城址、古代交通通道,可以应用实地调查、考古资料和地名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对以上诸问题的认识。 五、尝试进行田野考察,了解学生关心的地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以上几个方面配合使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二、历史地理课程不仅在本专业,而且在其他相关专业中的影响逐步扩大。 三、出现了一批关心家乡历史地理问题的同学,他们以本家乡的历史地理问题为毕业选题,有的同学的论文还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受到省级教育部门的奖励。 四、还有一大批同学以历史地理学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报考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已成为我校的一股热潮。 五、通过教学与实践,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多能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去思考,也能在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时将人地互动关系和地理背景纳入视野,在更完整和客观的角度把握历史,从而提高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却问题的能力。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材甚多,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实际和教改需要出发,进行了长期的筛选比较,目前使用的是蓝勇主编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教材。系统性、科学性较高,而且观点新颖,我们以此为基本教材,再结合学术界新成果的及时补充以及主讲教师自己的主攻方向和优势领域相关内容的增补,使本教材能够较好地满足中国历史地理教学的需要。主讲教师雍际春教授还参与高校教材《中国历史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备课组根据教学需要,集体自编了《中国历史地理》讲义。这些教材建设方面的工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课外拓展学习,是学好中国历史地理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结合课外阅读书目,按教学进程定期给学生安排一定量的阅读书目和参考论文,来增大信息量,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与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按照导师的引导、释疑,课外作业以及定期专题讲座,有意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好学精神,强调带着问题、疑问去阅读和思考。再辅之参观考察,使学生比较快地完成由中学向大学学习方法的过渡,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好学深思习惯的养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初步能力的形成。 我院自主编写的陇右文化校本课程教材《陇右文化概论》,开设的《陇右历史地理》课程等作为本课的辅助教材和延伸读物,对学生了解甘肃历史和地域文化非常有益。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地理并结合对乡土历史地理知识的了解,既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助于能力培养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经过近十年努力和建设,历史专业及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教学的开展,都有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学院和文史学院已拥有较为完备的网络设施和网络学习环境。如校园网、网上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资料、历史等专业图书期刊和音像影视资料、多媒体教室,还有比较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专业参观考察场所等。学校立项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内容体系重组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改项目正在实施和建设,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由此基本实现。这些设施条件,为本刚大师生搜集学术信息,查阅资料,深化教学改革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学校周边麦积山石窟、大地湾遗址等都是学校进行考察参观和田野调研的固定实习点,为本科进行实习和田野调查提供了保障。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本课程在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指导下,既借鉴和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二者取长补短,有机融合。 首先,继承传统教学方法中讲解法的优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其次,在教学中除老师讲解外,配合以提问、答疑、讨论等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地理智能。 第三,注重对学生历史地理观念的培养。人地互动观、尽全时空观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学术和思维观念的两大特点,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基本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将这两种观念贯穿其中,在形成历史地理智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现代历史地理理念。 第四,注重对学生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培养。在实际教中,我们力争将历史地理和现代地理想结合,从历史地理中寻关照现实问题,从现实中追溯历史。力求在教学中体现放眼全国、立足西北、突出陇右的特色,将基本历史地理知识传授和介绍陇右历史地理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关心现实的感情。 第五,课内与课外结合。在课外,结合课内难点、热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讨论、辩论会、演讲等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气氛活跃,效果很好。通过导师制这一形式加强课外辅导,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包括举办读书座谈会、读书笔记展览、小论文比赛等),且定期在课余时间进行答疑和交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点。 第六,充分发挥本课图文并茂和历史地图的优势,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与教学,强化课程的直观性和空间感,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增强了趣味性,也使本课的特色与与优势得以凸显。 第七,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按期上交与本课程有关的作业、科研小论文,计入平时成绩。在考试中,我们也尝试开卷、论文撰写、资料料分析论述等形式的考核,改变了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 第八,结合专业实习和参观文物古迹,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实习报告或小论文,既作为一种考核形式,又促进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形成的有机升华。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在多年探索和不断改革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中国历史地理基础知识扎实,历史地理智能明显提高,历史地理观念和情感、价值取向趋于完善。 二是学生学习中国历史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近年学生毕业论文以中国历史地理为选题的逐步增多,毕业论文优秀率不断提高。 三是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被有关刊物发表,或在“挑战杯”等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奖; 四是在历次学生评教和征求意见中,对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评价均在良好以上,本课程几位授课教师的个人评教成绩基本上都在全历史系名列前茅。在近五年历次年终考核中,雍际春教授获得全优的评价。 五是在2005年6月学校组织的优秀教师评选中,校督导委员会对雍际春教授中国历史地理课的评价打分中,学生对本课的评价得分是89.8分,督导专家打分85.6分,综合得分86.5分。 六是由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雍际春教授2005年分别获校第二届“优秀教师”奖和学术带头人称号,2002、2006连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陇右文化学科带头人;被省委宣传部选拔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又入选省人事厅 “555”人才第二层次人选,200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其所主持的《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2008年获甘肃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我校督导委员会委员、本院系领导和同行一直坚持对本课程主讲教师的授课听课,也有相当的好评。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的学生评教指标和评教结果看,今年学术对主讲教师雍际春、苏海洋、于志远等老师的评分名次,每次均居全系、院、校前列,尤其是“中国历史地理”这门课程最为突出。有部分学生还整理了所谓的老师语录,体现出学生对这几位老师的欢迎和喜爱。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课堂教学录像要目: 1、雍际春教授,《
本文档为【2008lsdlsbs】,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38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7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24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