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

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

举报
开通vip

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商业医疗保险的现状之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金政发〔2007〕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2006-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   二OO七年五月十五日 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2006-2010年)   为了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卫生强市建设,实现卫生现代化,保护和促进全市人民的身...

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
商业医疗保险的现状之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2006-2010年)》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金政发〔2007〕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2006-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   二OO七年五月十五日 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2006-2010年)   为了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卫生强市建设,实现卫生现代化,保护和促进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划。   一、现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一)区域基本概况。   金华市地处浙江中部,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与杭州、绍兴接壤。全市总面积10918平方公里,市下辖二区四市三县,146个镇(乡、街道),4828个行政村,372个居委会。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454.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5.01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8.2%。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55.36亿元,人均GDP23302元;地方财政收入124.34亿元;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5387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16元。   (二)卫生资源状况(以下数据未注明年份的均为2005年资料)。   1.卫生机构。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4家(不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等)。其中:综合性医院39家,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10家,专科医院12家,护理院1家,卫生院(含独立核算的分院)281家,门诊部27家,采供血机构3家,妇幼保健院10家,专科疾病防治院6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家,卫生监督所10家,医学科研机构2家,在职医学培训机构7家。国家、集体医疗机构385家,占88.71%。联营、私营的医疗机构数39家,占总数的8.99%。   2.卫生人员。全市共有卫生工作人员22083人,其中医疗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等)有工作人员20781人,包括卫生技术人员16945人,占81.54%;管理人员1209人,占5.82%;其他技术人员860人,占4.14%;工勤人员1767人,占8.50%。每千人口卫技人员3.73人;医师7766人,每千人口医师数1.71人;注册护理人员(含助产)5134人,每千人口护理人员数1.13人;临床医护比为1∶0.66。卫生院的卫技人员数占24.10%。   3.医疗机构床位。全市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2428张,每千人口床位数2.76张,其中医院床位10497张,占83.33%;妇幼保健院床位478张,占3.80%;卫生院床位1453张,占11.54%。国有、集体医疗机构床位10987张,占87.23%。联营、私营医疗机构床位673张,占5.34%。床位平均使用率71.95%,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平均使用率74.77%。   4.卫生设施。全市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等)医疗资产总值55.95亿元,房屋建筑面积212.22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51.76万平方米。50万元以下仪器设备7550台,50~100万元设备341台,100万元以上设备155台。   5.卫生事业费。卫生事业费(含专项补助)1.9995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2.45%。   (三)卫生服务状况。   1.医疗服务。全市年门诊、急诊量达1379.26万人次。公立医院承担门诊、急诊量占90.72%,其中乡(镇、街道)卫生院承担比例为34.31%。全市年出院总数为28.51万人次。公立医院承担住院总量的88.50%,其中卫生院承担比例为9.22%。2002年,全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正式开通运行,提高了急救指挥调度和急救反应速度,更好地发挥了各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和优势,提高了院前急救成功率。   2.卫生防病。通过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了计划免疫冷链系统、疾控机构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有33家HIV初筛实验室,并开展了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使我市疾病监测技术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全面推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接种门诊的建设,合格率达100%。全市儿童免疫规划单苗、五苗全程接种率连续五年超过95%。全市各类食品卫生合格率、餐具消毒合格率、公共场所各项监测合格率、劳动卫生有毒有害作业单位监测合格率都保持比较好的水平。   3.妇幼保健。全市中心卫生院、县级及以上医院均已达到爱婴医院标准。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62%,住院分娩率99.53%,产后访视率96.69%,高危住院分娩率99.99%,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4.15%。   4.健康教育。全市各疾控机构都已落实专兼职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纵向健康教育网络,在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并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全市农村公共卫生示范镇(乡)创建考核。   5.采供血服务。2005年起,我市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于无偿献血,成份输血率达到了98%。   6.科研教育。全市获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1项,市厅级56项。获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10项,省中医药创新奖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9项。2000年起不断加强了在职培训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举办了7期在职研究生班,大力开展了初级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社区护士和社区医生岗位培训及全科医学知识普及工作,同时开始实施了乡村医生两年一次的在职培训工作。   (四)居民健康状况。   1.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5.81岁。   2.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5.83/10万。   3.婴儿死亡率为6.8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00‰。   4.恶性肿瘤发病率176.29/10万,脑卒中发病率40.43/10万,冠心病发病率2.08/10万,糖尿病发病率16.95/10万(疾病监测点资料)。   5.全市法定甲、乙类传染病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发病率400.93/10万。   6.全市居民死因顺位: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以恶性肿瘤死亡比例最高,占总死亡的27.71%。   二、主要卫生问题与趋势预测   (一)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根据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消耗卫生资源、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对经济社会影响等因素综合分析,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1.急性、慢性传染病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2005年全市肝炎、肺结核、淋病、麻疹、痢疾、梅毒等六种传染病发病率高达391.14/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56%,对居民健康构成很大危害。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HIV阳性从2000年4例上升至94例。   2.恶性肿瘤成为我市第一“杀手”。据2005年监测,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全市居民总死亡人数的27.71%,发病率为176.29/10万,近5年患病人数有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三种疾病死亡占到了60%。   3.损伤与中毒较为严重。由于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城市交通与建筑发展迅猛,就业竞争激烈,居民精神压力较大等原因,我市居民损伤与中毒的情况较为严重。损伤与中毒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要死因,占38.3%。   4.新生儿疾病严重影响居民健康指标。早产与出生低体重、先天畸形、围产期疾病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对减寿年数有重大影响。   5.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有待提高,精神卫生问题较为突出。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全国和我省部分地区的流调资料推算,我市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达10%。   (二)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居民的经济收入影响了有效卫生需求。据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表明,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41.5%,在未就诊的人群中,有32.4%的患者是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就诊,与1998年调查的结果相比城市居民由于经济困难未就诊所占的比例上升了15个百分点。患病住院自己要求出院的为29.7%,其中因经济困难自己要求出院的占61.1%。   2.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影响了卫生服务公平。虽然卫生投入和卫生资源总量在增加,但对公共卫生投入增加不明显。各级政府卫生投入的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对农村卫生院资金补助仅占总投入的28.7%,农村卫生的建设资金尤其缺乏,卫生资源过多流向二、三级医院,呈现“倒三角”状况,城乡之间的卫生服务差距并没有明显的缩小。   3.卫生投入不足。由于政府对医疗服务尤其是医院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医疗服务价格体制不完善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与控制医疗费用的矛盾突出;预防保健经费占卫生事业费还不足30%,预防保健机构建设与承担防治任务的矛盾突出。   4.医疗服务模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未能得到全面覆盖,投入不足,运行机制欠完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短缺,以及双向转诊机制未得到健全,导致病人不能合理分流,未能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造成大医院拥挤不堪,看病难而贵的问题仍较突出。   5.人才问题仍然困扰卫生发展。人才结构不合理,学科带头人、全科医生、预防保健人员、护士短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技人员,特别是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素质偏低。   6.卫生信息化工作比较薄弱。缺乏完善的信息网络,缺乏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与有效利用。   三、发展规划   (一)总目标。   围绕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规划总量,控制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的策略,到2010年,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健康基本需求的现代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三大中心”、“五大体系”建设,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公共卫生网络,以三甲医院为龙头,三乙二甲医院为骨干,专科医院门类齐全,建设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培育浙江省内第三个医学副中心;人均卫生资源、卫生设施标准、技术发展水平、队伍结构层次、经费保障程度、国民健康指标等方面在浙江中西部处于领先水平。   (二)主要健康指标。   1.人均期望寿命77岁。   2.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   4.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具体目标。   1.卫生资源配置。   (1)卫生机构设置。   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设置应按区域范围、人口密度、人群健康状况等因素,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合理布局。重点围绕我市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建设、社区卫生中心建设和公共卫生中心建设进行合理设置。严格控制城市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适宜发展专科医院,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基层预防保健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及急需的卫生服务机构。市区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新设25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在县(市)城镇范围内,不再新设10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十一五”期间,有1~2所医院达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水平,有4所医院达到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水平。所有县(市)第一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水平。有1所中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院水平,有1所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水平,3所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水平,3所中医院达到二级乙等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水平。有1所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妇幼保健院水平,3所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水平。有1所精神病院达到三级乙等精神病院水平,1所精神病院达到二级甲等精神病院水平。建成1所传染病医院。   --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建设。   龙头医院建设。金华市中心医院和金华市中医院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建设、高级人才建设的基础上,使医疗、卫生、科研、教学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成为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的龙头医院。   骨干医院建设。金华市人民医院、义乌市中心医院、东阳市人民医院、永康市人民医院、兰溪市人民医院、广福医院、文荣医院及其他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在坚持办好优势科室的前提下,全面建设临床、医技各科室,到2010年,建设成为“医疗硬件设施优良、优秀医务人员集中、重点学科优势突出”的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的骨干医院。   专科医院及诊疗中心建设。金华市人民医院的生殖中心,金华市第二医院的精神、心理、老年专科,金华市第五医院的皮肤科,广福医院的放疗中心,文荣医院的儿童医学中心,眼视光医院的眼科等,到2010年,在浙江中西部应达到学科领先水平。   惠民医院建设。金华市本级依托金华市中医院建立市惠民医院,各县(市)根据要求设置一所惠民医院,解决贫困群众的就医问题。   --公共卫生中心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基层网络,基本完成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的建设任务,并配备基本装备。   传染病医院(病区)建设。市区基本完成建设;各县(市)人民医院建成符合要求,具有收治一般传染病和疑似烈性传染病隔离观察能力的感染性疾病科。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基本完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所和县(市、区)以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   急救中心建设。基本完成金华市急救指挥中心的基本建设,各县(市)建立一个分中心和符合要求的乡镇急救站,构成统一指挥的急救网络。   中心血站建设。完成基本建设,装备达到新规范的要求。县级不再设置独立的采供血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网络建设,金华市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标准。   --社区卫生中心建设。   在城市,每个街道办好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农村,集中力量在每个建制乡镇办好一所符合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卫生院及若干所卫生院分院,并逐步改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按照服务人口与半径,在中心村和500人以上的一般行政村建设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同时进行优化整合,并逐步改造成社区卫生服务站。   (2)卫生人力配置。   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参照《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和《浙江省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编制配备和经费保障参考标准》,按适当比例配置。其中医疗机构行政后勤人员,三级医疗机构不超过18%,二级医疗机构不超过15%,一级医疗机构不超过12%。   (3)医疗机构床位配置。   医疗机构床位主要依据人口数量、患病率、收治率及病床使用情况等有关指标配置,床位数计算按正规床位为准。国有床位以单个机构计算,要有90%以上的床位用于基本医疗服务。全市医疗机构床位配置按每千人口3.1床计,民营医疗机构的床位占配置数的20%左右。各县(市、区)应明确单个医疗机构的床位配置数,凡要突破床位配置数的国有医疗机构,其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两项指标必须优于省内同等医院床位的平均水平。   (4)卫生设备配置。   仪器设备的配置应遵循“技术适宜、资源共享,与机构功能和规模相适应,以及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列入卫生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大型设备实行配置证制度,凡未获得配置证的机构,不得配置大型医疗设备。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的装备按机构建设标准执行。   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标准和办法按浙江省乙类大型设备配置管理办法执行。   2.农村卫生工作。   深化“多湖模式”的内涵,在继续抓好农村卫生“三化”建设的基础上,以“健康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完成“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费用保障体系、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四大体系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异,提高农民对疾病的抗风险能力。采取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依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载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保障,基层卫生设施建设为基础,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   (1)继续在全市开展创建农村公共卫生示范镇(乡)活动和“健康新农村”建设,到2010年全市基本达到“健康新农村”建设标准,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   (2)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巩固在90%以上。   (3)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认真实施以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卫生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4)中心集镇卫生院示范化建设。到2010年,有50%的中心卫生院达到省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的建设要求,并逐步提高,创建省级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农村卫生院200强)达到20家。   3.预防保健工作。   建立健全与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相协调的预防保健工作体系,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遏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的趋势。   (1)健康教育: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80%以上,农村7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以上,农村60%以上。   (2)免疫规划:0~7岁儿童建卡(证)率98%以上,单苗、五苗合格接种率95%以上。   (3)疾病控制: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60/10万以下。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低于2%。   (4)卫生监督:农村卫生监督执法覆盖率95%以上,食物中毒报告查处率达100%,餐饮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合格率85%以上。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时发现与报告率达100%,现场处置率100%。   (6)妇幼保健: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8%以上,住院分娩率99%以上,妇女病定期普查率60%以上,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5%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0%以上。   (7)爱国卫生:农村居民饮用安全自来水比例90%以上,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80%以上。   4.科研及人才培养。   到2010年,省级重点学科达到2~3个,省级中医重点学科达3~4个,地市级重点学科(专科)达到25~30个,并建成特色专病专科20~25个,有1个学科具备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水平。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HIV确认实验室各1个。医学继续教育覆盖率达到98%以上。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以适应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需求,到2010年全市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率达到90%,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率达到90%,乡村医生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率达到85%。   5.卫生信息网络建设。   以“卫生信息网”为架构,以卫生公用数据库为基础,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社会公众服务系统、卫生电子政务系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卫生科研教育信息系统提供综合应用平台,形成上、下互联的卫生信息化体系。   四、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区域卫生规划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辖区卫生工作和区域卫生规划实施情况,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及时研究解决卫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财政投入、土地使用、队伍建设等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卫生工作指导,协调督查,确保区域卫生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卫生经济政策。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卫生投入和政策保障体系,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不低于当地当年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卫生事业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到2010年达到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的5%以上。要进一步调整卫生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重点落实公共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医疗服务补偿政策,各级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精神卫生、采供血和医疗急救等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房屋修缮等发展建设支出,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合理安排;公立医院的发展建设支出、离退休人员费、重点学科建设等,由财政给予定额补助。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和农村卫技人员的岗位培训。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医院征用土地、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有关政策,参照公立学校的政策执行。   (三)不断创新卫生发展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和适度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推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公立卫生资源以计划配置为主,非公立卫生资源以市场配置为主,城乡统筹,区别发展。在严格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确定的目标、严格界定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性质和功能的前提下,积极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现有部分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建立社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可改制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源重点应投资专科医院的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责权明晰、富有生机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使其成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内涵与外延结合的发展道路,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建设和质量、规模和效益、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四)积极构建健康保障体系。   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定点。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跟踪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动态投入增长机制,创新筹资模式。完善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办法,不断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吸引力。探索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构建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型医疗救助体系,设立政府救助基金,加强惠民医院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医疗救助制度与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步推进。   (五)全面实施依法管理。   各级政府和卫生、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通力合作,认真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卫生发展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职责,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和健康相关产品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监督执法力度,规范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要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努力促进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六)深入研究解决重大卫生问题的对策。   根据我市卫生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实现区域卫生规划目标,必须实施优先发展的策略,重点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积极拓展健康教育工作,全面促进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保健水平的提高。二是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现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益”。三是加强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加强艾滋病、性病、结核病等传染病以及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要切实提高疾病监测预警水平,认真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疾病的社区管理模式,认真研究降低婴幼儿死亡率的对策与措施。四是大力发展重点医学专科,坚持科教兴医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科研与合作,加速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建设进程。五是加强中医中药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充分发挥金华市中医院及金华名中医馆龙头优势,努力推动市、县两级中医院协调发展。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创新,建设一批拥有中医药核心技术的中医重点学科和专科,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五、规划实施与评价   (一)由市卫生局会同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共同负责规划实施工作,监督规划实施进度,加强部门协调,及时研究和解决区域卫生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制订县域卫生规划,确保本规划的任务、目标得到落实。   (二)由区域卫生规划评价小组建立评价标准体系,认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及时提出修订意见,报市政府审议后执行。“十一五”期末,进行综合评定,并对下一轮区域卫生规划提出建设性意见。   发布部门:金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5月15日 实施日期:2007年05月15日 (地方法规)
本文档为【金华市区域卫生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098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1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24
浏览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