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01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与防治关键期研究

a01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与防治关键期研究

举报
开通vip

a01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与防治关键期研究 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与防治关键期研究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安徽 246300) 摘要:通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暴发年份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增殖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达 4.27%,种群趋势指数为 7.6;在暴发初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为 4.25% ,种群趋势指数为 4.81,增殖期易引起马尾 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剧增。这一结果表明,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关键时期在增殖期末期。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暴发期;增殖...

a01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与防治关键期研究
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与防治关键期研究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安徽 246300) 摘要:通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暴发年份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增殖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达 4.27%,种群趋势指数为 7.6;在暴发初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为 4.25% ,种群趋势指数为 4.81,增殖期易引起马尾 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剧增。这一结果表明,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关键时期在增殖期末期。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暴发期;增殖期;种群动态;生命表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一种暴发性森林害虫,大量的历史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和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具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每隔 3~5a 大爆发 1 次。根据马尾松 毛虫发生过程特点,柴希明(1995)将马尾松毛虫发生类型分为渐进发生型、暴发发生型、 扩散发生型、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根据成灾程度和频次,侯陶谦(1987)将发生区域划分为 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马尾松毛虫常灾区多为暴发发生型,偶灾区一般为渐进发生型、 扩散发生型或低密度稳定发生型。 1.马尾松毛虫暴发周期虫口密度的分布 图 1 马尾松毛虫 1 个暴发周期虫口密度的分布(张真、李典谟,2008) Fig.1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MPC during an outbreak period (Zhang Zhen,Li Dianmo,2008)[1] 常灾区Frequently outbreak area 0 2 4 6 8 10 12 0~17 18~34 35~51 52~68 69~85 86~102 103~119 120~136 137~153 154~170 虫口密度(Density level) 频 率 ( Fr en qu en cy ) 偶灾区Occasionally outbreak area 0 2 4 6 8 0~2 2~4 4~6 6~8 8~10 10~12 12~14 虫口密度(Density level) 频 率 ( Fr en qu en cy ) 无灾区Non-outbreak area 0 5 10 0~2 2~4 4~6 6~8 8~10 10~12 12~14 虫口密度(Density level) 频 率 ( Fr en qu en cy ) 在 2-3 代类型常发区,马尾松毛虫暴发过程大体上经过潜育期、增殖期、暴发期、消退 期 4 个过程。据张真、李典谟(2008)研究,常灾区马尾松毛虫不仅虫口密度变动大,而且 变动过程为从低密度迅速上升到高密度,中间没有过渡,而下降迅速,所以虫口密度分布成 双峰型,且低密度频率高,高密度频率低。而偶灾区和无灾区变动幅度小,频率分布较为均 匀,如图 1 所示。[1] 由此可知,在常发区,马尾松毛虫的虫口密度变化可以用图 2 表示: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Time) 虫 口 密 度 ( De ns it y le ve l) 图 2 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变化 Fig.2 Chang of MPC Density level 因此,研究暴发初期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变化情况,对马尾松毛虫的监测预警与掌握防 治关键期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运用生命表法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马尾松毛虫暴发初期种群动态变化情况, 为马尾松毛虫灾害暴发前的及时预警与提出防治关键期提供理论依据。 2.林间调查与分析方法 2.1 观测地概况 观测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地选择结合日常虫情测报,选择在安徽省潜山县黄柏镇,属于 2-3 代类型常 发区。在该乡镇选一块上代轻度发生的、平均树高 1.5~2m的 30×30m2的标准地,标准地 内松针保存率 90%以上。 2.2 观测样株确定 调查从 2009 年 8 月 20 日开始,至 2010 年 9 月 20 日结束。 在标准地内选择有卵株,系上标签,作为观测期内的固定观测样株。为了保证首次调查 有足够的观测卵块数量,在相邻地块采集 1066 粒初产卵的枝条,挂在样株上。 2.3 卵期调查 清点样株上卵的数量,隔日观察卵的死亡和孵化情况,分别记录正常的、发育不良的、 被寄生、被捕食的卵的数量。 2.4 幼虫期调查 分 1~2 龄期、3~4 龄期、5~6 龄期 3 个虫期,隔天调查样树中幼虫的死亡数和失踪数。 为了调查幼虫被捕食、被雨水冲刷情况,在相邻地块选择 4 株有虫株作为观测株,用纱罩将 其罩住,观测幼虫损失数和被雨水冲刷下的幼虫数,对标准地内幼虫数进行修正。 2.5 蛹期调查 待样树上的松毛虫化蛹后,将蛹采回室内,3d 后将蛹茧剪开,鉴别♀、♂并统计数量。 待蛹羽化后,记录蛹的自然死亡数及天敌寄生的蛹数。 2.6 成虫期调查 将样地中的蛹采回并用剪刀将茧剪开取蛹放入养虫笼中,让其自然羽化。逐日统计成虫 羽化数,并按♀:♂=1:1 配比放入养虫笼中,统计其自然产卵量。 为了观察成虫被捕时情况,将灯光诱蛾捕获的活成虫,用细丝线绑扎胸腹部,挂在样树 上,统计捕食率,对室内产卵量进行修正。 将室内养虫笼中成虫产下的卵块,按照修正后的数量,随机选择 2600 粒左右,再次放 回标准地样树上,观察孵化情况。 表 1 暴发初期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Table 1 Natural population life table of Dendrolimus punctatus on the early days of outbreak 世代 generation x lx dxF dx 100qx 100sx K 虫口密度 Density level 捕食 2 0.07 寄生 816 30.60 不育 214 8.02 卵期 2667 其它 61.30 0.2125 病害 76 4.65 捕食 280 17.13 风雨冲刷 187 11.44 2009 年 第二代 1~2龄幼虫 1635 其它 56 3.43 28.75 0.5414 1036 (越冬前) 470 (越冬后) 566 54.63 病害 105 22.34 捕食 27 5.74 寄生 41 8.72 风雨冲刷 2 0.43 3~4 龄幼虫 470 其它 43 9.15 53.62 0.2707 病害 37 14.68 捕食 9 3.57 寄生 21 8.33 风雨冲刷 5~6龄幼虫 252 其它 7 2.78 70.63 0.1510 病害 29 16.29 寄生 18 10.11 蛹期 178 其它 9 5.06 68.54 0.1641 捕食 6 4.92 其它 2 1.64 93.74 0.0295 2010 年 越冬代 成虫 122 ♀:♂ 62:52=1.1923 平均每雌产卵量=327 粒 总 计 2553 95.73 4.27 1.3691 4.5 头/株 轻度发生 (2龄) 捕食 6 0.22 寄生 120 4.43 不育 237 8.75 卵期 2710 其它 106 3.91 82.69 0.0825 病害 375 16.73 捕食 423 18.88 风雨冲刷 138 6.16 1~2 龄幼虫 2241 其它 91 4.06 54.17 0.2662 病害 214 17.63 捕食 145 11.94 寄生 76 6.26 风雨冲刷 7 0.58 3~4 龄幼虫 1214 其它 22 1.81 61.78 0.2092 病害 23 3.07 捕食 37 4.93 寄生 14 1.87 风雨冲刷 5~6龄幼虫 750 其它 12 1.60 88.53 0.0529 病害 58 8.73 寄生 64 9.64 蛹期 664 其它 7 1.05 80.57 0.0938 捕食 32 5.98 其它 11 2.06 91.96 0.0364 2010 年 第一代 成虫 535 ♀:♂ 267:225=1.1867 平均每雌产卵量=365 粒 总 计 2218 81.85 18.15 0.7410 17.2 头/株 中度发生 (2龄) 备注:(1)虫口密度为标准地所在小班平均虫口密度。发生程度按照 LY/T 1675—2006 标准中 5.1 划分。 (2)2010 年潜山县第二代松毛虫大暴发,发生面积 34874hm2。标准地所在小班 2龄虫口密度为 137.6 头/株。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在观察中,将发育不整齐的剔除,不计入统计数据中。 2.7 生物学参数分析 (1)死亡率(Mortality)(%)=消亡虫数/起始虫数×100 (2)种群趋势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①种群趋势指数I(Index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Ni+1/Ni (Ni+1:下一代产卵量;Ni:当代产卵量) ②增长趋势指数 G(Index of grow development trend) 存活率增长趋势Gs(G survival)=S i+1/Si (S i+1下一代存活率;Si当代存活率) 虫口密度增长趋势Gd(G density)=D i+1/Di (D i+1下一代 2 龄虫口密度;Di当代 2 龄虫口密度) (3)死亡因素致死力Ki=lgLxi-lgLxi+1;K=K1+K2+…+Kn (Lx:每个阶段的存活虫数; Ki:阶段K值;K:世代总K值) 3.结果与分析 2010 年潜山县第二代松毛虫大暴发,发生面积 34874hm2,其中轻度发生 14563hm2,中 度发生 12034hm2,重度发生 8277hm2。标准地所在小班 2 龄虫口密度为 137.6 头/株,为重 度发生,标准地所在镇发生面积 4462.3hm2,占全镇松林面积的 100%,其中中度发生 1424.7hm2,重度发生 3037.6hm2。 通过对林间样树中的马尾松毛虫各发育阶段的存亡数量及其致死因子的系统调查和研 究,以及卵期、幼虫期天敌寄生或捕食情况观察与笼罩接虫辅助观察试验所获得数据,得到 马尾松毛虫在暴发初期的自然种群生命表(表 1)。 3.1 种群趋势分析 从表 1 可以看出,暴发前二代(即 2009 年第二代-2010 年越冬代)世代存活率为 4.27, 与况荣平、施仲美、黄荫规的研究结果 6.7273 接近[2],而远远大于一般年份(潜育期)的 世代存活率。在一般年份(潜育期),宋宏伟研究得出的世代存活率为 1.4667;莫建华研究 得出的世代存活率为 0.7750;易明生研究得出的世代存活率为 0.7024;刘光华、古德祥、蒲 蛰龙研究得出的世代存活率为 0.1833、0.3367、0.3429;苏世友、田光合、周波、焦书法、 姚克全研究得出的世代存活率为 0.6750,况荣平、施仲美、黄荫规研究得出的世代存活率为 0.2586、0.0833、0.2041、0.1437 [2~7]。 暴发前一代(2010 年第一代)的世代存活率为 18.15,与刘兴平、温小遂、李冬、吴自 荣的“未受害松林”研究结果 15.3261 一致[8]。 暴发前二代(即 2009 年第二代-2010 年越冬代)种群趋势指数 I 为 7.60;暴发前一代(2010 年第一代)种群趋势指数 I 为 4.81,存活率增长趋势 Gs 为 4.25,虫口密度增长趋势 Gd 为 3.82;暴发当代(2010 年第二代)虫口密度增长趋势 Gd 为 8。 I I Gs Gd Gd Sx Sx 0 5 10 15 20 暴发前2代 暴发前1代 暴发当代 图 3 种群趋势分析 Fig.3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从上述分析看,在暴发前期,即在增殖期后期,常发区的马尾松毛虫种群会快速增长, 暴发成灾。这与张真、李典谟、李新航等研究结论一致[1,9]。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潜伏期,由于天敌作用强,使得马尾松毛虫处于 低密度状态;在暴发后期,由于松树处在恢复期,松树体内化学营养物质不利于马尾松毛虫 生长,马尾松毛虫密度不会上升。通过潜育期,松树得到了恢复,马尾松毛虫就会进入增殖 期,一旦密度达到了稳定上升状态,就具备了暴发的物质基础,一旦环境因子合适,就会暴 发成灾。 3.2 关键防治期分析 根据马尾松毛虫在暴发前二代、暴发前一代各发育阶段 K 值的计算结果(表 1)显示, 暴发前二代属于增殖期的后期,暴发前一代属于暴发期的前期,其表现为: (1)在暴发前二代总 K 值(1.3691)大于暴发前一代总 K 值(0.7410),暴发前一代虫 口密度增长更为迅速。 (2)在各虫期中,1~4龄幼虫自然损失比其它时期多。 综合考虑到扩散情况、防治成本、松林损失等情况,暴发前二代 1~4 龄幼虫期是防治 最佳时期。因为,在 2-3 代类型常发区,这一时期为上一年的第二代和本年度的越冬代,1~ 4 龄幼虫期时间长,便于防治;在这一段时间内,高虫口发生面积还不是很大,大部分松林 虫口不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只需要对少数虫口较高的林分进行化学防治,对环境扰动相 对较小;在这一段时间内,养蚕已接近尾声或还未开始,松毛虫防治对蚕业影响较小。 4.结论与讨论 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即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是害虫管理的基本方法,对于马尾松毛虫自 然种群消长规律的研究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在监测预警方面,加强虫情监测,分析马尾松毛虫种群变化趋势,在增殖期后期及时发 出预警,开展防治。 在防治策略方面,充分利用松树受害后,松树本身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对天敌的招引作用, 在增殖期适当招引天敌,必要时适当补充天敌,控制虫口密度增长。加强对增殖期后期的生 物防治和局部高虫口区的化学防治,如果在增殖期后期错过防治时机,要对暴发期前期进行 全面综合防治,防止暴发成灾。 由于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气候状况有所不同,气候因素和自然天敌种群数量发生消长亦 有差异,因此,本文所建的生命表也只能反映大致的趋势,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列研究, 对马尾松毛虫世代种群生命表进行系统分析,全面、准确地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被害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的种 群影响机制,制定出科学准确的、可操作的防治关键时期分析技术标准,为马尾松毛虫防治 实践提供依据。 ———————————————————————————————————————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科研专题项目资助 20080423 ——————————————————————————————————————— 参考文献 [1]张真,李典谟,2008,马尾松毛虫暴发机制分析[J].林业科学,44(1):140~150 [2]况荣平,施仲美,黄荫规,1988,天敌对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的影响[J].9(3):291~ 298 [3]宋宏伟,1996,分布于中国北界的马尾松毛虫生命表[J].昆虫知识,33(2):94~96 [4]莫建华,1991,利用多重降解生命表分析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的死亡原因[J].林业科技通 讯,(1):22~25 [5]易明生,1990,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J].昆虫知识,27(3):151~152 [6]刘光华,古德祥,蒲蛰龙,1995,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125~128 [7]苏世友,田光合,周波,焦书法,姚克全,1989,信阳地区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的研究及种群消长关键因子的初探[J].河南林业科技,(1)11~13 [8]刘兴平,温小遂,李冬,吴自荣,2010,不同受害类型松林中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 表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32(2):210~214 [9]李新航,2009,马尾松毛虫种群暴发过程及机制的突变理论模型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
本文档为【a01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与防治关键期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565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7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0-11-19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