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千字文讲记打印版

千字文讲记打印版

举报
开通vip

千字文讲记打印版  千 字 文 讲 记 千 字 文 讲 记 刘宏毅(共4讲)   刘宏毅(1955─),北京人,本业岐黄,曾悬壶十数载,喜中国文化,师承李锡堃老先生。1995年赴海外研习西方文化,先后获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对“文化与管理”、“中西文化比较”等课题有一定的研究。曾在澳洲、北京等地任管理咨询顾问,现定居新西兰,从事传统文化的推广工作。   1.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

千字文讲记打印版
  千 字 文 讲 记 千 字 文 讲 记 刘宏毅(共4讲)   刘宏毅(1955─),北京人,本业岐黄,曾悬壶十数载,喜中国文化,师承李锡堃老先生。1995年赴海外研习西方文化,先后获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对“文化与管理”、“中西文化比较”等课题有一定的研究。曾在澳洲、北京等地任管理咨询顾问,现定居新西兰,从事传统文化的推广工作。   1.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2.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3.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4.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5.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6.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7.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8.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9.治本于农 务资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10.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11.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12.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千字文注音版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 宇宙洪荒 (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 (rì yuè yíng zè), 辰宿列张 (chén xiǔ liè zhāng)。 寒来暑往 (hánl ái shǔ wǎng), 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 (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吕调阳 (lǜ lǚ táo yáng)。 云腾致雨 (yún téng zhì yǔ), 露结为霜 (lùjiéwéishuāng)。 金生丽水 (jīnshēnglìshuǐ), 玉出昆冈 (yùchūkūngāng)。 剑号巨阙 (jiànhàojùquè), 珠称夜光 (zhūchēngyèguāng)。 果珍李柰 (guǒzhēnlǐnài), 菜重芥姜 (càizhòngjièjiāng)。 海咸河淡 (hǎixiánhédàn), 鳞潜羽翔 (línqiányǔxiáng)。 龙师火帝 (lóngshīhuǒdì), 鸟官人皇 (niǎoguānrénhuáng)。 始制文字 (shǐzhìwénzì), 乃服衣裳 (nǎifúyīshāng)。 推位让国 (tuīwèiràngguó), 有虞陶唐 (yǒuyútáotáng)。 吊民伐罪 (diàomínfázuì), 周发殷汤 (zhōufāyīntāng)。 坐朝问道 (zuòcháowèndào), 垂拱平章 (chuígǒngpíngzhāng)。 爱育黎首 (àiyùlíshǒu), 臣伏戎羌 (chénfúróngqiāng)。 遐迩一体 (xiáěryītǐ), 率宾归王 (shuàibīnguīwáng)。 鸣凤在竹 (míngfèngzàizhú), 白驹食场 (báijūshíchǎng)。 化被草木 (huàbèicǎomù), 赖及万方 (làijíwànfāng)。 盖此身发 (gàicǐshēnfà), 四大五常 (sìdàwǔcháng)。 恭惟鞠养 (gōngwéijūyǎng), 岂敢毁伤 (qǐgǎnhuǐshāng)。 女慕贞洁 (nǚmùzhēnjié), 男效才良 (nánxiàocáiliáng)。 知过必改 (zhīguòbìgǎi), 得能莫忘 (dénéngmòwàng)。 罔谈彼短 (wǎngtánbǐduǎn), 靡恃己长 (míshìjǐcháng)。 信使可覆 (xìnshǐkěfù), 器欲难量 (qìyùnánliàng)。 墨悲丝染 (mòbēisīrǎn), 诗赞羔羊 (shīzàngāoyáng)。 景行维贤 (jǐngxíngwéixián), 克念作圣 (kèniànzuòshèng)。 德建名立 (déjiànmínglì), 形端表正 (xíngduānbiǎozhèng)。 空谷传声 (kōnggǔchuánshēng), 虚堂习听 (xūtángxítīng)。 祸因恶积 (huòyīnèjí), 福缘善庆 (fúyuánshànqìng)。 尺璧非宝 (chǐbìfēibǎo), 寸阴是竞 (cùnyīnshìjìng)。 资父事君 (zīfùshìjūn), 曰严与敬 (yuēyányǔjìng)。 孝当竭力 (xiàodāngjiélì), 忠则尽命 (zhōngzéjìnmìng)。 临深履薄 (línshēnlǚbáo), 夙兴温凊 (sùxīngwēnqìng)。 似兰斯馨 (sìlánsīxīn), 如松之盛 (rúsōngzhīshèng)。 川流不息 (chuānliúbùxī), 渊澄取映 (yuānchéngqǔyìng)。 容止若思 (róngzhǐruòsī), 言辞安定 (yáncíāndìng)。 笃初诚美 (dǔchūchéngměi), 慎终宜令 (shènzhōngyìlìng)。 荣业所基 (róngyèsuǒjī), 籍甚无竟 (jíshènwújìng)。 学优登仕 (xuéyōudēngshì), 摄职从政 (shèzhǐcóngzhèng)。 存以甘棠 (cúnyǐgāntáng), 去而益咏 (qùéryìyǒng)。 乐殊贵贱 (lèshūguìjiàn), 礼别尊卑 (lǐbiézūnbēi)。 上和下睦 (shànghéxiàmù), 夫唱妇随 (fūchàngfùsuí)。 外受傅训 (wàishòufùxùn), 入奉母仪 (rùfèngmǔyí)。 诸姑伯叔 (zhūgūbóshú), 犹子比儿 (yōuzǐbǐér)。 孔怀兄弟 (kǒnghuáixiōngdì), 同气连枝 (tóngqìliánzhī)。 交友投分 (jiāoyǒutóufèn), 切磨箴规 (qiēmózhēnguī)。 仁慈隐恻 (réncíyǐncè), 造次弗离 (zàocìfúlí)。 节义廉退 (jiéyìliántuì), 颠沛匪亏 (diānpèifěikuī)。 性静情逸 (xìngjìngqíngyì), 心动神疲 (xīndòngshénpí)。 守真志满 (shǒuzhēnzhìmǎn), 逐物意移 (zhúwùyìyí)。 坚持雅操 (jiānchíyǎcāo), 好爵自縻 (hǎojuézìmí)。 都邑华夏 (dūyìhuáxià), 东西二京 (dōngxīèrjīng)。 背邙面洛 (bèimángmiànluò), 浮渭据泾 (fúwèijùjīng)。 宫殿盘郁 (gōngdiànpányù), 楼观飞惊 (lóuguànfēijīng)。 图写禽兽 (túxiěqínshòu), 画彩仙灵 (huàcǎixiānlíng)。 丙舍旁启 (bǐngshèpángqǐ), 甲帐对楹 (jiázhàngduìyíng)。 肆筵设席 (sìyánshèxí), 鼓瑟吹笙 (gǔsèchuīshēng)。 升阶纳陛 (shēngjiēnàbì), 弁转疑星 (biànzhuànyíxīng)。 右通广内 (yòutōngguǎngnèi), 左达承明 (zuǒdáchéngmíng)。 既集坟典 (jìjíféndiǎn), 亦聚群英 (yìjùqúnyīng)。 杜稿钟隶 (dùgǎozhōnglì), 漆书壁经 (qīshūbìjīng)。 府罗将相 (fǔluójiāngxiàng), 路侠槐卿 (lùjiāhuáiqīng)。 户封八县 (hùfēngbāxiàn), 家给千兵 (jiājǐqiānbīng)。 高冠陪辇 (gāoguānpéiniǎn), 驱毂振缨 (qūgǔzhènyīng)。 世禄侈富 (shìlùchǐfù), 车驾肥轻 (chējiàféiqīng)。 策功茂实 (cègōngmàoshí), 勒碑刻铭 (lèbēikèmíng)。 盘溪伊尹 (pánxīyīyǐn), 佐时阿衡 (zuǒshíāhéng)。 奄宅曲阜 (yǎnzháiqūfù), 微旦孰营 (wēidànshúyíng)。 桓公匡合 (huángōngkuānghé), 济弱扶倾 (jìruòfúqīng)。 绮回汉惠 (qǐhuíhànhuì), 说感武丁 (yuègǎnwǔdīng)。 俊义密勿 (jùnyìmìwù), 多士实宁 (duōshìshíníng)。 晋楚更霸 (jìnchǔgēngbà), 赵魏困横 (zhàowèikùnhéng)。 假途灭虢 (jiǎtúmièguó), 践土会盟 (jiàntǔhuìméng)。 何遵约法 (hézūnyuēfǎ), 韩弊烦刑 (hánbìfánxíng)。 起翦颇牧 (qǐjiǎnpōmù), 用军最精 (yòngjūnzuìjīng)。 宣威沙漠 (xuānwēishāmò), 驰誉丹青 (chíyùdānqīng)。 九州禹迹 (jiǔzhōuyǔjì), 百郡秦并 (bǎijùnqínbìng)。 岳宗泰岱 (yuèzōngtàidài), 禅主云亭 (shànzhǔyúntíng)。 雁门紫塞 (yànménzǐsài), 鸡田赤诚 (jītiánchìchéng)。 昆池碣石 (kūnchíjiéshí), 钜野洞庭 (jùyědòngtíng)。 旷远绵邈 (kuàngyuǎnmiánmiǎo), 岩岫杳冥 (yánxiùyǎomíng)。 治本于农 (zhìběnyúnóng), 务兹稼穑 (wùzījiàsè)。 俶载南亩 (chùzǎinánmǔ), 我艺黍稷 (wǒyìshǔjì)。 税熟贡新 (shuìshúgòngxīn), 劝赏黜陟 (quànshǎngchùzhì)。 孟轲敦素 (mèngkēdūnsù), 史鱼秉直 (shǐyúbǐngzhí)。 庶几中庸 (shùjǐzhōngyōng), 劳谦谨敕 (láoqiānjǐnchì)。 聆音察理 (língyīnchálǐ), 鉴貌辨色 (jiànmàobiànsè)。 贻厥嘉猷 (yíjuéjiāyóu), 勉其祗植 (miǎnqízhīzhí)。 省躬讥诫 (xǐnggōngjījiè), 宠增抗极 (chǒngzēngkàngjí)。 殆辱近耻 (dàirǔjìnchǐ), 林皋幸即 (língāoxìngjí)。 两疏见机 (liǎngshūjiànjī), 解组谁逼 (jièzǔshuíbī)。 索居闲处 (suǒjūxiánchǔ), 沉默寂寥 (chénmòjìliào)。 求古寻论 (qiúgǔxúnlùn), 散虑逍遥 (sǎnlǜxiāoyáo)。 欣奏累遣 (xīnzòulěiqiǎn), 戚谢欢招 (qīxièhuānzhāo)。 渠荷的历 (qúhédìlì), 园莽抽条 (yuánmǎngchōutiáo)。 枇杷晚翠 (pípáwǎncuì), 梧桐蚤凋 (wútóngzǎodiāo)。 陈根委翳 (chéngēnwěiyì), 落叶飘摇 (luòyèpiāoyáo)。 游鹍独运 (youkūndúyùn), 凌摩绛霄 (língmójiàngxiāo)。 耽读玩市 (dāndúwánshì), 寓目囊箱 (yùmùnángxiāng)。 易輶攸畏 (yìyóuyōuwèi), 属耳垣墙 (zhǔěryuánqiáng)。 具膳餐饭 (jùshàncānfàn), 适口充肠 (shìkǒuchōngcháng)。 饱饫烹宰 (bǎoyùpēngzǎi), 饥厌糟糠 (jīyànzāokāng)。 亲戚故旧 (qīnqìgùjiù), 老少异粮 (lǎoshàoyìliáng)。 妾御绩纺 (qièyùjìfǎng), 侍巾帷房 (shìjīnwéifáng)。 纨扇圆洁 (wánshànyuánjié), 银烛炜煌 (yínzhúwěihuáng)。 昼眠夕寐 (zhòumiánxīmèi), 蓝笋象床 (lánsǔnxiàngchuáng)。 弦歌酒宴 (xiángējiǔyàn), 接杯举殇 (jiébēijǔshāng)。 矫手顿足 (jiǎoshǒudùnzú), 悦豫且康 (yuèyùqiěkāng)。 嫡后嗣续 (díhòusìxù), 祭祀烝尝 (jìsìzhēngcháng)。 稽颡再拜 (jīsǎngzàibài), 悚惧恐惶 (sǒngjùkǒnghuáng)。 笺牒简要 (jiāndiéjiǎnyào), 顾答审详 (gùdáshěnxiáng)。 骸垢想浴 (hàigòuxiǎngyù), 执热愿凉 (zhírèyuànliáng)。 驴骡犊特 (lǘluódútè), 骇跃超骧 (hàiyuèchāoxiāng)。 诛斩贼盗 (zhūzhǎnzéidào), 捕获叛亡 (pǔhuòpànwáng)。 布射僚丸 (bùshèliáowán), 嵇琴阮箫 (jīqínruǎnxiāo)。 恬笔伦纸 (tiánbǐlúnzhǐ), 钧巧任钓 (jūnqiǎorèndiào)。 释纷利俗 (shìfēnlìsú), 并皆佳妙 (bìngjiējiāmiào)。 毛施淑姿 (máoshīshūzī), 工颦妍笑 (gōngpínyánxiào)。 年矢每催 (niánshǐměicuī), 曦晖朗曜 (xīhuīlǎngyào)。 璇玑悬斡 (xuánjīxuánwò), 晦魄环照 (huìpòhuánzhào)。 指薪修祜 (zhǐxīnxiūhù), 永绥吉劭 (yǒngsuíjíshào)。 矩步引领 (jǔbùyǐnlǐng), 俯仰廊庙 (fǔyǎnglángmiào)。 束带矜庄 (shùdàijīnzhuāng), 徘徊瞻眺 (páihuáizhāntiào)。 孤陋寡闻 (gūlòuguǎwén), 愚蒙等诮 (yúméngděngqiào)。 谓语助者 (wèiyǔzhùzhě), 焉哉乎也 (yānzāihūyē) 自序   我常将文化譬喻为“遗传基因”。生物学上,是遗传基因规定和保持着一个物种的稳定性;社会学上,则是文化传统规定和保持着一个民族的稳定性。“转基因食品”令人谈虎色变,“转基因的人”(抛弃自己文化的民族)也同样可怕,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民族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已成为本世纪中国人的共识。   海外华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讲述《千字文》的最初动机不过是想概要地介绍一下中国的文化史,但是听众们的热烈反应使我欲罢不能。继《千字文》之后又讲了《三字经》、《改造命运》、《文化与健康》等专题,大家似乎从中寻到了自己文化的根。我旅居海外,漂泊不定,案头上可供查证的资料几乎没有。演讲中只能凭借昔年私塾李锡堃恩师时的记忆,以及读书求学所得,信口讲来,意在通俗,未及深入考证。因此,这几次演讲皆谈不到有否学术价值,聊作普及宣传可也。   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与传统的消亡。只要有文化在,国家亡了可以复国、民族衰了可以振兴;如果文化亡了,这个民族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了。中国文化在废墟中有望再度崛起,目前国内各类“国学”现象又应运而生,但愿这不是一哄而起的“文化运动”,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扎根”。这部讲记,是根据讲演录音整理而成的。此次得以编缀为文,得到各方善心人士的大力协助,特别是我家人的鼓励与资助,特此致以诚挚的谢意。讲记中的谬误之处,由我自己文负其责,敬请方家不吝斧正,以免我自误误人。   刘宏毅   二零零五年乙酉仲夏于北京 千字文讲记(一)   引言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千字文》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比的。所以历代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如智永、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頫、文征明等都有留传至今的帖本。   我们现代人如果没有一个特殊的机缘,一生中能把《千字文》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的机会不是很多。现在无论在海外还是中国大陆,能读《千字文》的不是研究生也是学中文的本科生。但在民国建立之前,这是六岁孩子入蒙学就必读的。现代人如果没有文史功底,确实读不懂。且不说弄清引经据典与用韵,只翻字典查生字一项,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兴趣全无了。有感于此,我笨鸟先飞,先求古寻论一番,作一块引玉之砖。希望我们每一个海外华人都能籍此珍惜自己的文化,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贝,不至于耻作中国人。开讲以来大受欢迎,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听了倍感亲切,这倒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千字文》既是用一千个字编成的韵文,我们这次开讲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讲的人将字义、文义讲明白,听的人要随着文句的展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观去想。古文在理解上没有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义”,完全看读者的领悟力和想象能力。如果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人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发明创造,这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传统教育的好处就在于处处给你留门,而不是老师越俎代庖,处处关门闭户。“讲不清,师之过;听不明,学之惰”。如果真的能够随文入观,我们这些吃腻了“洋教育”快餐的人,一定会发现古人的粗茶淡饭别有一番风味。五谷杂粮是养胃的,不会伤人,希望大家多吃。第一讲《千字文》三个字是本文的篇名,说明这篇文章是由一千个汉字编排而成的。中国汉字发展到今天共有二万余个方块字。记载殷商和商以前文化的甲骨文,经过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年的整理,发现共有三千字。其中二千个是占卜专用字,日常应用的文字仅有一千个。商朝有600年的历史,常用字只有一千个。当然,那时字少是一方面,但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如果你真正能够驾驭一千个汉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中国自古就把语言和文字分开来,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字,不用口语化的文字。因为古人发现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交流用的语言也不同,大概的规律是每30年一变。但是文字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永远流传下去。今天我们读到这篇《千字文》,感觉中就像又回到南北朝时代一样,与作者周兴嗣对面而坐,听他侃侃而谈。一切都是那样鲜活,栩栩如生。   周兴嗣,字思纂,生活在南朝宋、齐、梁、陈之中的萧梁时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梁武帝时官拜员外散骑侍郎,武帝常命他做文章。六朝历史上著名的《铜表铭》、《檄魏文》等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本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3之间,距离现在有1400多年了。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曾写过一篇《千字文》,但毁于西晋的动乱之中。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但文理音韵皆不佳。梁武帝为教育子侄,令周兴嗣再次编撰。相传武帝从王羲之所书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一千张没有秩序的纸片交给周兴嗣,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作一韵文可也”。周兴嗣绞尽脑汁,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编好了,但当他交文的时候,已经鬓发霜白了。(故事见于《梁史》)   他只能用武帝给出的一千个字编排文章,像小孩子玩拼图,而且还要押韵,所以说“周兴嗣次韵”次韵。次是编排次序,韵是按照韵部、韵脚,把它编排起来。因为是奉皇帝的旨意承办的,因此前面加一个敕字,敕就是皇帝的昭命。   员外散骑侍郎是他的官阶,这是汉朝设的官职。南北朝时期距两汉并不太久,仍然沿用汉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散骑的原意是没有很具体的事情做,只是散跟在皇帝身边的顾问侍从。   侍郎是当时政府部门“省”(以后称“部、院”)的最高领导,但明清两代的侍郎为副职,部门的正职叫尚书。员外是正常编员以外加设的职位,因为皇帝有旨,特别在正常编制之外,再加一职。所以周兴嗣这个侍郎就叫员外散骑侍郎。   《千字文》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这部分内容既自成体系,又是下面三部分的奠基,非常重要。   下面看第一部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这两句话说的是开天辟地和宇宙的诞生。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宇宙形成以后的初期又是什么样子?都在这两句话里,不要小看这八个字。这两句话都是引经,都语出有典。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这不是无病呻吟吗?能作为经典流传几千年吗?那么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在哪里呢?我只能试着解,大家来随文入观,看看能体会到哪里。   天地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我们熟悉的太空之天与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义,必须要读《易经》。《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四书》、诸子百家,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学中国文化不读《易经》是本末倒置。   《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文化叫太极。150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在《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那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孔子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存”是承认它确实存在,“不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一说就吵架,何苦呢!   对智慧高的人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样都是天地两个字,深人有深解,浅人有浅说,各得其所。   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线反上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但是现在的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   地黄也有两重意思。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指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的文化。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   另一重的含义,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在色谱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   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了”。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   可见,要弄明白“天地玄黄”四个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宇宙洪荒   《淮南子》上说,上下四方叫作宇。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古往今来叫作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宇宙一个说的是空间,一个说的是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里“时空”的观念。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词,只是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宇”,没有宙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时间不是客观存在,是人的主观感觉。空间状态的延续是时间,脱离开空间就没有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空间拓展了时间就随着延长了,反过来,空间缩小了时间也就随着缩短了。古人有“王质观棋”的故事。晋朝的王质进山砍柴,看见松下有两个童子在下棋,他就驻足观了一盘棋。棋罢,斧子把儿已经烂了。回到家里,同时代的人都过世了。可见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今天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的时间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一天,显得很短。这很自然,因为空间缩短了。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经要走三年,现在坐飞机几个小就到了,交通的便利缩小了空间,自然我们在时间的感觉上就缩短了。   此外,时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直接关系。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宇宙中的质量、能量和速度可以互相转化。宇宙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即30万公里/秒,当运动速度到达光速,时间就趋近于零。超过光速运动,时间就倒转了,就是科幻片里描绘的“时光隧道”。到达这一步,人类才能说“进化”了,否则总是研究猴变人、人变猴的,一点新意都没有。但问题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不是不存在。我们即使进入了时光隧道,也只是倒计时,还是没有超越时空的束缚。《金刚经》和《老子》是东西方两大圣人教给我们破时空的经典,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读这两部经的,今天我们把它当作宗教著作拒绝接受,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福薄,享受不了。   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是50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说的。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约在4000年以前。大禹平水患,定九州,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改造自然的最早的范例。   荒的本义是草木的蒙昧,指代的是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离现在至少是500万年,那时的地球上还处在混囤蒙昧的状态中。中国自古就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说的是盘古氏开天地。在久远前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像胎儿一样盘缩在像鸡蛋壳一样的天地里面睡觉,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岁了,所以叫他盘古。他睡醒了以后觉得又黑又闷,就把这个鸡蛋壳一斧子劈成了两半。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高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于被固定住了,盘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这虽是个神话故事,但与宇宙大爆炸说有一点神似。   日月盈昃   谈到日月星象就进入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领域。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观察的,同时也是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体。因为,其一日月离我们距离近。月亮距地球38万公里,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其二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表面直径一样大。中国人将日叫做太阳,把月叫做太阴,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就叫做七曜,或七政。   七曜,就是七颗光明闪耀的星球。日语里面从星期一数到星期天,他们还再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金曜日等等,指的就是这七星。   盈指的是盈满,这是针对月亮来说的;昃的意思是倾斜,是针对太阳说的。月亮十五是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个月的阴历十五,夕阳还没落山,满月已经升起来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每个月的初一,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来了,开始是C形,像镰刀一样,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D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后到一线残月,然后就是晦。这是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体完全遮住了太阳,看不见月光了。   昃指的是日西斜,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正午的时候位置最高,一过午时就叫昃。中国自己的天文学里面讲究黄道、白道和赤道,这是最基本的天体运行的轨道。   中国人出门做事,喜欢挑个黄道吉日。那什么是黄道呢?黄道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转一圈所形成的轨迹。有人一听就跳起来了,胡说!不科学。太阳怎麽会围绕地球转呢?是地球围绕太阳转。我们说这要看基点在哪里,如果以地球为基点,以太阳为参照物,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动,确实是太阳围绕地球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日升日落。我们换一种说法,说成:在地球上观察太阳运动所形成的视运动的轨道就叫黄道。随你怎么说都是一回事。   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12次或12宫。从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   什么叫白道呢?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叫白道。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极之间,画一条假象的平行线,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两部分。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   月亮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就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太阴历,太阴指的月亮。根据月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历法,我们现在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   辰宿列张   这一句话,语出《淮南子》。《淮南子》一书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同著作的。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汉厉王刘长之子。《淮南子》中有一句:“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可见《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对五经和诸子百家读得烂熟,可以信手拈来。   广义的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狭义的辰是北辰,指的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可以用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   广义的宿指的是星宿。星和宿有什麽区别呢?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一组星,就叫宿。我们看看天上的星,基本上都是星座、星团,一疙瘩一块的,根本数不出有多少个,只能叫一宿,一个星宿。中国天文学最鼎盛的时代是隋唐时期,那时的星域分区,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墙,就是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套。然后再按东西南北,象切西瓜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就是不动的星,向太阳一样,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一万年还是这样,永远不变,便于观察,便于比较。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七二十八,加起来是二十八组,就是二十八宿。   西方人不叫星宿,叫星座。星座是一个星群,如有大熊座、仙女座、双鱼座等等。西方天文学本有48个星座,以后希腊人又加上40个,总共88星座,都是根据西方神话传说的人物、动物、器皿等命名的,例如射手座、水平座、金牛座等等,和我们中国的不一样。   按中国古人的说法: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实际上,是把28宿连起来以后,看它的形状像这四种动物。比如东方苍龙,一共有七组星,“角亢氐房心尾箕”,把它们用线连起来,活象一只回首收翘、奔腾不已的龙。龙宿居东,在季为春,升发温和,我们是东方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中国人的发祥地。   南方朱雀七组星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好像一只展翅的孔雀。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连起来的形状像只张口的老虎。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分成两组,一组象个蛇,另一组象个龟。   古人从小就对星宿非常熟悉,行文写诗,信手拈来。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是北方玄武的两宿,月亮运行到斗牛之间,表示时值中夜了。现代科技发展了,我们对天文反而一窍不通了,中国的孩子参加国际组织的夏令营,居然不会在夜晚用星辰辨别方向,外国人很觉奇怪。   列是排列,陈摆开来的意思;张是张布,展开挂起来的意思。两句话联起来,字面意思就是:   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月亮满了又缺,缺了又满。   星辰闪烁张布,列满了星空。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寒暑说的是气候的变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前一句是引经,虽然简简单单四个字,但出自《易经》。《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无所谓了,不太重视。气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消长的节律性,偏重在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   天文学中所以引出28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黄道内的28宿为坐标,研究五大行星再加上日月地球,八个天体之间的关系。28宿虽然都是恒星,但离我们至少都有40万亿公里(4.3光年),正因为它们光色暗淡,又恒定不动,所以便于作为背景和坐标,来观察五星和日月的运动。   如果七曜中的两个或三个星体出现冲、留、合的变化,即运转角度、排列、与距离的不同,会对地球产生引力上的改变,形成不同的气象。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引力小,不能单独靠引力调集雨云。其他几个星体,可以利用其引力调集雨云,造成地球上的暴雨。通常两星或多星夹角的合力矢线所指的地球方向会有暴雨,夹角内地区的云被吸走了,会出现干旱。因此古代的天官,多用五星、七曜的变化来预报气象的变化。   如何确定旱涝发生的地区呢?这就要提到天文学上九州分野的概念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九州的说法。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后又确定为九州,并铸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兖冀青徐,杨荆豫梁雍。每一州对应着天上星域的一个分区,叫做九州分野。多星夹角的矢力线所指的分野,地球上对应的九州就会有旱涝冰雹等灾害,或火山地震等灾变。后世由此分支发展出占星术,那是另外一回事,与传统科技不相干。   水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8天,接近一个季度的天数,水星在天上转一圈的时间刚好是一个季度。因为它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永远在太阳的左右摆动,所以很好观察。北斗星也是用来定四季的,这到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璇玑旋斡”一句时再详谈。   金星是用来定时的,确定时间用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在西方看到它时叫长庚星,黎明之前在东方看到它时叫启明星,表示天就要亮了。   闰余成岁   “闰余成岁”这句话,语出《尚书·尧典》,有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我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为什么中国天文学发达呢?因为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不能胡来。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   国家、朝廷(政府)就要负责制定律历,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来指导人们务农。中国的天文历立法,历来是太阴和太阳合参,以太阴记月,太阳记年。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中国很早就有太阳历,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有详细论述,但没有正式颁布使用,因为太阳历与月律(月亮的节奏、节律)不符。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轨道是椭圆。月亮盈亏朔晦,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余。闰的意思是多余,门里王为闰,家里养个王肥吃肥喝的,不是多余是什么?所以庄子说:“帝王者,圣人之余事也”。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麽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24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所以读历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不一样。三年一闰只消化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后来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合适。   阳历也同样设闰,阳历365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岁)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多出的5个多小时,四年就累计到24小时了,多出一天,必须设闰将其消化掉。因此,阳历每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   “闰余成岁”的“岁”与“年”是两个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回归年。   岁的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用岁星纪年是我国天文历法的另外一种。木星(岁星)12年绕天一周,每年行30度,为一个岁次。用之记载历史事件,就记为:岁在某某。太阳历纪年,岁星历记岁,这样年岁相符,就是“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与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调整了。什么叫律吕呢?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怎么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   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阳的极数。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   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   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六律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所以音乐里有黄钟、大吕之说。   如果再往下说,律吕之数用三分损益法,就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比如:黄钟的管长九寸,其数为九。先进三,就是九的三倍(三次方)得数为729,再减一倍,得数是364.5(729÷2=364.5)。这就是阴历年加闰以后的天数,用律历对应节气勘定出来的调整数,与太阳历的365只差半天。对务农来讲,半天的误差马马虎虎地可以接受。再深入下去讨论就要看《汉书·律历制》,就不是我们在这里三言五语能说明白的了。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这两句说明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传统科技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霜和露是同质的东西,只是露是液体的,霜是固体的。我们的地球,白天太阳出来以后吸热,晚上日落以后再散热。地气是热的,它往上散的时候,由于地表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遇冷变成露水。夜晚气温进一步降低,它就结成霜了,特别是到了白露、霜降节气的时候,完全变为白霜。   “露结为霜”这一句话出自《易经》,《易经·坤卦》里有:“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的话。履霜,踩到霜了,你就要想到冻冰的时候快来了。阴始凝也,阴气开始凝结了。这是告诉我们,看到霜,就要想到冰;看到一件事情的因,就要想到它应有的结果,不想要恶果,就不要造恶因。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这两句述说中国的物产,黄金和玉石都是非常珍贵、非常稀有的天然物产。黄金是百金之首,众金之王,现代科技证明它的抗氧化作用很强,可以长久保存不变色、不变质、不生锈,自古以来都用黄金做流通的货币。古人认为,黄金可以驱邪避凶,故此多用黄金做佩戴的首饰。中国最有名的沙金产地在丽水,就是云南的丽江。当地的土人都在江边筛沙沥金,丽江因为出金沙,所以自古就被称为金沙江。   玉石也是很珍贵的物产,相传玉是山石千百年来受了日精月华而变化的,所以有“观祥云知山有美玉”的说法。好的玉石叫暖玉,拿在手里感觉很温暖,不像普通的石头,冰凉邦硬。古人非常珍视玉,《礼记·玉藻篇》说:“古之君子必佩玉”。据说玉可以代主受过、保身平安,一旦有什么意外事故发生,身上所佩戴的玉先破碎,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昆冈是西北的昆仑山,在中国的西北边陲,今天的甘肃一带,是中国的第一大山。昆仑山分为三面八支,其中的一面在上古时代的中国境内,也是黄河的发源之地。昆仑山以出产美玉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同时它又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王母娘娘的洞府据传就在西昆仑之上。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这两句赞叹世间的两样珍宝:宝剑和珍珠。   宝剑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阙剑。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平生铸了五把最有名的宝剑,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长剑的头一把就是巨阙剑,第二把叫纯钩剑、第三把叫湛卢剑。两把短剑就是莫邪剑和鱼肠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锋利无比。历史上有专诸刺王僚的故事,说的是剑客专诸,受吴公子光收买,要刺杀吴王僚。僚王爱吃烤鱼,专诸就假扮厨师,手托鱼盘,鱼肚子里就暗藏利刃,趁机刺杀了僚王。那把锋利的短剑就被后人称作鱼藏剑,三长两短则成了意外灾祸的代名词。   珍珠里面最著名的是夜光珠,但也只是传说,没有人亲眼见过。真正的夜光珠据说能将十步左右的暗室,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相当于现在的电灯泡,没有100瓦也差不太多。历史上有个大军阀孙殿英盗墓,在慈禧太后的墓里挖出一颗夜光珠,怕被治罪杀头,就托人送给将介石了。这种夜光珠,属于宝石一类的棱面晶体矿物,可以反光但不能发光。真正的夜光珠不是矿物质,而是传说中鳞甲类动物多年修炼而成的宝物,是他们的命根子。   中国古代,有一本专门讲神神怪怪故事的书,叫《搜神记》,里面有一个隋侯珠的故事。汉朝有一个在隋地被封为侯的贵族,代表国家出使他邦。隋侯在路上看到一条受伤的蛇,在沙地里翻滚,马上要死了。他赶快用水把蛇救活,并将蛇带到有水草的地方放生了。一年以后的一个晚上,隋侯做梦见到蛇来报答他,送他一颗夜明珠。梦醒一看,枕边果然有一颗明珠,照得满室通明。   龙天生就有一颗小珠,慢慢地越养越大,所以有狮滚球、龙戏珠的故事。蛇修炼成了有珠,蟹修炼好了有珠,大鱼精也有珠,不是有成语“鱼目混珠”吗?龙,我们没见过。   蛇、螃蟹、鱼,等不到成精就都让我们这些人精吃得差不多绝了。现在能看见的只有蛤蚌含藏的珍珠。蛤蚌的珠含有荧光物质,经灯光照射后才有荧光,持续时间很短,不能自动发光。   《淮南子》上有“蛤蟹含珠,与月盛衰”的故事。“蛤蚌育珠”,要在月圆之夜,皓月高悬,海面上风平浪静。这时,蛤蚌的贝壳打开了,对着月亮,开合收放,吸收月华之光,那颗珠,慢慢地越养越大。“犀牛望星”的故事也是一样的。犀牛到了月朗星曦的晚上,把它的独角对着北极星,来吸收星精月华。所以,犀角与珍珠都是中药里面最寒凉的,因为它们吸收的是北极星和月亮的精华。   果珍李奈,菜重芥姜。   上面说到了自然的矿产和物产,下面又说到植物了。水果里面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菜里面最重要的是芥菜和姜。李子和柰子属于同科植物,都能够“和脾胃,补中焦”,不过柰子比李子的品种还要好,价钱也还要贵。柰子比李子个儿大一点,也是紫颜色,样子有点像桃,俗称“桃李”,但不是桃树和李树嫁接的品种。   芥菜和姜都是味辛,能开窍、解毒,都能排除人体的邪气。《神农本草经》说:“芥味辛,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姜味辛,通神明,去臭气”。二者都是蔬菜中解毒调味的珍品,所以说“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这两句很好理解,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鳞的动物在水里潜行,长羽毛的动物在天上飞翔。我们不说“长鳞的鱼在水里游,长羽毛的鸟在天上飞”。因为“潜”是水下行的意思,长鳞甲在水中潜行的动物种类太多了,且不说龙,海龟、玳瑁一类的鳞甲动物也属于鳞潜,只理解成鱼就太狭隘了。同样,长羽毛能在天上飞的,也不仅仅是鸟。野鸭子、天鹅、白鹤都能飞,有一天我们能长了翅膀像天使一样,我们也属于“羽翔”一类的了。学佛的最高境界叫“圆寂”,修道的最高境界叫“羽化”,现代生物学叫“返祖”现象,又长毛了嘛,总之是返璞归真,回归生命的起点了。(山人按:“羽化登仙”指人修道成仙后能飞升,“羽化”比喻人象鸟一样能飞。飞禽长“羽”,走兽长“毛”。现代有的人长
本文档为【千字文讲记打印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50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0KB
软件:Word
页数:6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11-19
浏览量: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