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wnload(1).kdh

download(1).kdh

举报
开通vip

download(1).kdh 辽宁铁岭境内高句丽山城共有六座,其中个 别山城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人注意研究①,直 到本世纪初,六座山城的田野考古调查材料方全 部刊发。这六座高句丽山城分别是:西丰城子山山 城②、开原马家寨山城③、开原威远堡龙潭寺山城④、 开原八棵树古城子山城⑤、铁岭催阵堡山城⑥、铁岭 李千户张楼子山城⑦。 铁岭境内的高句丽山城是整个辽东地区高句 丽山城的组成部分,这些山城除具有高句丽山城 的一般特点外,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时 代的典型性,还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色,对这些因 素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

download(1).kdh
辽宁铁岭境内高句丽山城共有六座,其中个 别山城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人注意研究①,直 到本世纪初,六座山城的田野考古调查材料方全 部刊发。这六座高句丽山城分别是:西丰城子山山 城②、开原马家寨山城③、开原威远堡龙潭寺山城④、 开原八棵树古城子山城⑤、铁岭催阵堡山城⑥、铁岭 李千户张楼子山城⑦。 铁岭境内的高句丽山城是整个辽东地区高句 丽山城的组成部分,这些山城除具有高句丽山城 的一般特点外,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时 代的典型性,还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色,对这些因 素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有助于推动高句丽山 城形制、建造年代、城名考证以及相关战事研究。 高句丽山城有早晚之别,通过长期实践而总 结出的判明山城时代早晚的标准,学界的认识也 各有不同。总括一些专家的意见,其标准也不外有 三:一看山城构筑形制特点;二看城内出土遗物遗 迹;三看历史文献记载。目前对铁岭境内的六座高 句丽山城的田野发掘工作开展较少,除2007年对 西丰城子山山城有过清理外,目前多限于考古调 查。因此,对这六座山城时代的认定,本文只能通 过对田野调查材料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结合每座山城的构筑 特点与其他高句丽山城进行比较,作出自己的判 断。 铁岭境内的高句丽山城其建筑时代较早的当 属西丰城子山山城。 西丰城子山山城的早期特点主要表现在城墙 的砌筑方法上。该城城墙内外墙表皆为楔形石砌 筑、中填碎石干插、个别处以巨型长条石砌在墙芯 以作拉结。这种砌筑方法在一段时间曾被认为是 高句丽早期山城的砌筑方法,该方法见于五女山 山城和丸都山城等。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深入,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楔形石砌筑城墙的山城并不表 明该山城即为早期山城,沈阳石台子山城就是一 个明显的例子。该城城墙全部由长条形楔形石垒 砌⑧,但无论是从城址砌筑方法,还是城内遗物的 时代分析,石台子山城都是高句丽晚期山城。再如 开原马家寨山城,最近的调查显示,其西北两面城 墙也由楔形石垒砌,根据城内遗物推测,其应为高 句丽中期城址。由此看来,山城城墙是否为楔形石 垒砌可能并不能作为判断高句丽早期山城的一个 标准,这种城墙建筑技术一直为高句丽民族砌筑 山城所沿用。经过近年来对高句丽山城的考古调 查工作,我们认为就高句丽山城城墙的构筑材料 和构筑方法而言,其时代早晚的区别主要在于,高 句丽晚期城址有土石混夯和石筑两种筑法,而早 期城址则全部都是长条楔形石垒砌一种筑法。就 笔者目力所及,高句丽早期城址城墙为土筑或土 石混筑的尚无一例。 西丰城子山山城的早期特点还表现在城门的 形制上。该城城门仅有西门一处,现在出入山城的 豁口经2007年发掘时,被认定为当时用于泄水的 铁岭境内高句丽山城的几个问题 李龙彬 [内容提要] 铁岭境内的六座高句丽山城是整个辽东地区高句丽山城的组成部分,这些山城除具有 高句丽山城的一般特点外,还因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而在建筑形制方面独具特点,对这些山城始建年 代的推敲,城名的考证,有助于深化高句丽山城本身及相关战事研究。 [关 键 词] 铁岭 高句丽 山城 [作者简介] 李龙彬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馆员 辽宁 沈阳 110000 考古与文物 东 北 史 地 2008年第4期 77· · 东北史地2008年第4期 水门。城门址南北两个门垛与城墙区别不明显,似 为墙体向城的延伸部分;北墙垛实为墙体在端点 加宽而成,给人的印象似乎南北两段城墙在此相 互错开而形成了城门出入口。这种城门结构被普 遍认为是高句丽早期山城的城门形制,如桓仁五 女山山城东门址、新宾黑沟山城东门址等城址的 城门都是如此,其与晚期特点鲜明的带有瓮城结 构的城门址有明显的区别。有学者认为在一定位 置以相互错开城墙的方式而形成的城门也是一种 瓮城,从瓮城的发展脉络角度来看,这种说法似有 一定道理。通过对高句丽山城城门形制的分析比 较,我们似乎可将城门有无瓮城结构作为高句丽 山城年代早晚判断的一个标准,即:早期山城的城 门多为两端城墙相错而成,不见明显的瓮城结构。 而晚期城门则具有明显的瓮城结构,这种判断标 准的科学性还有待检验,希望讨论。 高句丽早期山城城墙上一般筑有矮小的女 墙,并沿着女墙内基设置石洞,如集安丸都山城、 霸王朝山城、桓仁高俭地山城、新宾黑沟山城等⑨。 西丰城子山山城城墙上也发现有同类遗迹,在外 坡较陡的南环墙中段,发现墙上石洞7个,保存完 好者3个。这种石洞除在一些高句丽早期山城城 墙上有所表现以外,在明确被认为是高句丽中晚 期山城的城墙上也有发现,如2006年对凤凰山山 城进行发掘时,就曾在城墙上发现这种成排的柱 洞。据此,过去以墙上有无石洞作为判断山城时代 早晚依据的认识,现在看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铁岭境内的高句丽晚期山城为张楼子山城。 其特点表现在瓮城城门和城墙马面的设置上,尤 其是附属设施望台和蓄水池不拘传统格式的灵活 设置,这与高句丽早期山城多有殊异。 张楼子山城北门现仍保存有较好的椭圆形瓮 城结构,其西墙外附属分布有2个马面。瓮城与马 面等设施应当是高句丽山城晚期防御设施发展完 备的产物,这在沈阳石台子山城间距不等分布 的10座马面防御体系中尤为突出⑩。蓄水池的位 置位于山城北墙的外侧,水池西侧是依山势开凿 的进城的崎岖通路,同时在作为山城北墙的水池 南壁东端,留有方便汲水出入的城墙豁口。这种城 防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不但别出心裁,而且十分大胆,它完全是利 用天然形势设计出的一个山城城防设施,设计者 将不利的地势充分利用,化不利为有利,并因此加 固了城防。 望台共发现7个,其中墙上6个,南门外1个#$%。 我们知道一般高句丽城址中望台均在城墙随山势 蜿蜒起伏的转角或制高点上,这点在诸多山城中 得以验证。张楼子山城南门外望台的设置,充分考 虑了战事瞭望的功能。该望台与山城南门隔河相 望,其既能远望敌情,又可与守备南门兵力遥相呼 应。需要强调的是,将蓄水池和望台设置在城外的 作法,这在高句丽早期城址中是不可想象的,只有 在山城选址和构筑理念已经十分成熟的高句丽晚 期才能做到。 在铁岭境内,除去上述早晚两个山城以外,其 余四个均为高句丽中期或中期偏晚时段的城址, 这从四座城址城墙反映出的构筑时代特点上即可 得见。 催阵堡山城城墙周长约5公里,在高句丽城 址中属较大规模者。山城构筑已经摈弃了以长条 楔形石垒砌的传统建造方法,采用了就地取材、因 材施用的灵活建造方式。城址南临汎河且西段多 峭壁,城墙经由此段时,一如早期山城的惯用做 法,免去不筑。而南墙的东段由于山势趋缓,城墙 所经之处绝少山石,则干脆就地以山皮土夯筑代 之。在西墙和北墙经由地段岩石裸露,自然是以山 石砌墙,但是这里的墙表山石看上去似未经修整 如其他山城所见到的楔形石那样的完整形态,从 高约8米的外侧城墙看去,毛边粗砺的山石垒放 有序,每一块石块虽然历经千年仍都非常牢固,即 便与楔形石作墙面的石墙相比,也丝毫不差。其他 三座城址均分布在开原东部山区,城墙皆作碎石 掺山土夯筑,而且城址规模都不大,周长都 在1000-1500米之间。反映城墙形制变化的中期 山城特点,还有“墙外墙”和“城上城”的出现。“墙 外墙”发现于开原马家寨山城,因山城北墙东段外 坡下,是一道南北长约300米的沟谷,这道沟谷的 北端尽头又直通平野,为防不虞,高句丽人就在沟 谷中另筑一道土墙横挡谷口,这道土墙不与山城 城墙接筑,因之称为“墙外墙”。其实这种封堵山城 附近谷口的墙体形制在辽东高句丽山城群中也并 非孤例,岫岩黄花甸子太阳沟山城、庄河大营子老 古城山城和沈阳石台子山城都有这种墙外墙,陈 大为先生将此称为“拦马墙”#&%。在上引岫岩、庄河 两例城址中,拦马墙均为石砌,但马家寨山城和石 78· · 铁岭境内高句丽山城的几个问题 台子山城拦马墙为土石夯筑,这也正是中晚期山 城不再恪守 “早期山城非石不筑”定式的有力体 现。所谓“城上城”,仅见于开原八棵树古城子山 城。这种形制是利用山脊外凸的自然山势,在外凸 城墙的内侧,又补筑了一道内墙而成。其南侧小城 东西长 56米,南北最宽处 14米,不过,这也与古 城子山城所在的自然地势有关,并非是中期山城 的普遍形制,作为一个个例,它无疑丰富了我们研 究高句丽山城的视野和内容。 说到城门,威远堡龙潭寺山城和八棵树古城 子山城均因晚近时期的改扩而难辨形制,不过从 马家寨山城现仍存尚好的瓮城结构看,这一时段 的山城城门已为椭圆形的瓮门了。催阵堡南门甚 至还出现了内瓮外瓮、一门两瓮的特殊形制,当 然,这与催阵堡山城南门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此 外,催阵堡山城南门旁不远地方的隐蔽之处设有 暗门,南门情况危急时,可从侧翼对敌犯发起突然 攻击。西墙南段墙外沟谷处不似马家寨山城设拦 马墙,而是根据山势设角台、外壕等设施。从这些 形制特点中不难看到,在城门及其他要害之处城 防形制与格局方面,高句丽中期山城与早期山城 有明显区别。 此外,在张楼子山城南门外通城路的东侧发 现一段残断的墙体,这段墙体与该城四面城墙的 区别之处在于,它不是用碎石和山皮土混夯的,而 是采用里边不动,光把外面的山皮削掉,再经夯打 拍实,所谓的“切山皮”方法修筑的。这种构筑设施 严格说来不能算作城墙,而只是城墙的墙外附属 设施,有学者将其名之曰“垅堤”!"#。这种城墙防御 设施出现于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以后。在关马山山 城的北墙外面,这种“垅堤”与一道壕堑一起,共同 组成山城的防御系统。及至高句丽晚期,这种“垅 堤”已被大大地简化,不但不再与壕堑配合使用, 而且也不再刻意营造,只是因地制宜地运用自然 地势为已所用而已。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判断 高句丽山城年代早晚的一个因素,此类防御设施 或可作为一个补充的形制特点,这种形制特点在 以往的研究中多被忽略,今后调查中应予以注意。 铁岭的六座高句丽山城,早中晚三个时段均 有,山城的时代特征比较突出,显现山城特殊部位 的城防设施形制演变也较为明显,且有许多其他 高句丽山城所罕见的形制特点,可以完善目前对 高名丽山城的研究。 关于两个城名考证所涉问题。 除西丰城子山为夫余城涉及高句丽早期历史 的城名考证外,这些年来,对铁岭境内其他几座高 句丽山城也作了城名考证方面的努力,这里就不 同意见仅对尚需明确处再作说明。 1.关于金山城。金山城在整个高句丽史中仅 在乾封三年(668)唐军东征的相关史料中出现。关 于金山之战,史载颇详。初,唐将高侃、庞同善等已 占新城,高丽夜袭同善以图夺回。仁贵率援军破 之,侃随势进至金山。唐军攻城不利,反被高丽追 击。“仁贵等横击之,贼大败,斩首五万余级。遂拔 南苏、木底、苍岩等三城,与男生之军相会。仁贵乘 胜,领二千人将攻余城,诸将以兵少,止之。仁贵 曰:‘在善用耳,不在多也。’遂先锋而行。败众来 拒,逆击大败之,杀获万余人。余城既降,扶余川内 四十余城一时送款”!$#。考证这段战事,需确定的前 提有二:一是新城在今抚顺高尔山,二是夫余在新 城北。新城和夫余两城既定,则唐夫余道军攻取方 向在夫余城,也就是说应往北打。东边的南、木、苍 三城已被唐攻克,西线更应不成问题,因为唐军此 前已进驻新城扎寨,表明辽河边上新城道高句丽 所有布防均已被唐军拿下,此时西线无战事。能对 新城唐军发动夜袭,说明实施夜袭部队不会距新 城太远。东南西三面均不可能,则只有北面有可 能,故此,金山城应在新城之北。沈阳石台子山城 发现并发掘以来,有学者以石台子山城距高尔山 山城较近为据,认为金山城为沈阳石台子山城!%#。 前面已经说过,石台子山城在新城之西,为新城道 之必经,唐军驻新城,必先以下石台子城为先决条 件,但金山战役却为唐在新城被夜袭后引起,当时 唐军已渡辽河攻克并驻防新城。由此,很难设想唐 军先驻新城而金山却未曾动静,且高句丽仍然保 有夜袭新城的兵力,因为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另, 据上引史料知,高句丽金山守卒达五万余众,以所 见石台子城址规模,纵使高句丽兵一个挨一个地 站着不动,也实难容得。又,唐克金山后,即拟下夫 余,此先后顺序,寓夫余、金山两城必互为唇齿,金 山下,夫余不保,故薛仁贵敢以“二千人”,“杀获万 余人”。或以催阵堡山城为南苏城,此亦不妥。史载 汉代高句丽县附近有南苏水!&#,位处新城东南,南 苏城名或因水而得,南苏水大致方位既知,则南苏 79· · 东北史地2008年第4期 城概在其间。《资治通鉴》卷一八一《隋皇帝中》载 大业九年 (613)“王仁恭出夫余道进军至新城,高 丽兵数万拒战”。胡三省注:“新城在南苏城之西”。 由是知南苏城应在新城东面,今凡河在新城正北, 古为何水尚需再考,苏子水名与古南苏水尚有音 缘可循,且方位也符,南苏城当在今苏子河流域求 之,有学者认为今新宾上夹河镇得胜堡山城当之 者,颇有道理!"#。 2.关于延津州。延津州为唐灭高丽后在辽东 设安东都护府辖下的十四个羁縻州之一,《辽史· 地理志》涉其方位:“银州⋯⋯统县三:延津县,本 渤海富寿县,境有延津故城,更名。”王绵厚先生认 为,此延津州在马家寨山城,根据就是马家寨山城 距银州城近,符合“境有延津故城”的条件!$#。我们 认为延津州在铁岭张楼子山城。理由是,核以里 距,开原马家寨距铁岭24公里,张楼子距铁岭 18 公里;量其规模,前者周长 1400米,后者周长 2213米;审其遗迹,前者城内仅见少量高句丽瓦 残片,后者城内生活用品残片及建筑基址多见。清 大学士高士奇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随驾东巡, 著《扈从东巡日录》,中有“癸巳过铁岭县⋯⋯唐王 营在城南十里帽峰山东南,宽平如掌,四周略有遗 址,山下小河,萦回如带”之语。所谓“唐王营”,即 今张楼子山城,城内确为“宽平”,四围墙迹,清晰 可辨;凡河自东经城南西流,“萦回如带”之语适得 其所,知该城在清时即声名远播。“延津”为天文术 语,辽盖因其义,名今铁岭为银州。银者,银河也, 恰与延津相映。以延津为第一辖县之由:地,以其 近;名,以其源。《辽史·地理志》谓“境有延津故城, 更名”,细惴文意,故得如此。《辽史·地理志》同州 条:“同州⋯⋯县二:⋯⋯永昌县,本高丽永宁县 地。”辽同州为今开原中固,马家寨距此地仅5公 里许,颇疑马家寨山城即为《辽史·地理志》所谓高 句丽永宁县,然虑及辽史舛误过甚,此或非为信 史,姑录之待考。 铁岭因地处辽河北部平原与长白山南部山地 过渡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对属山地民族的高句丽 而言,是高句丽的重点防御地区,高句丽在此倾注 大量心血来经营防御也就不难理解。高句丽史中 很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今天的铁岭东部山地,尤 其是高句丽建国前后和最后临近灭亡的两段时间 里更是如此,目前田野考古所见和我们在史载中 所知的情形应该说也是基本吻合的。我们期待着 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注 释 ①辽宁省博物馆编:《辽宁史迹资料》,内部 版,1962年。 ②周向永等:《西丰城子山山城》,《辽海文物学 刊》,1993年第2期。 ③④⑤周向永:《辽宁开原境内的几座高句丽山 城》,《北方文物》,1996年第1期。 ⑥周向永、王兆华:《辽宁铁岭市催阵堡山城调 查》,《考古》,1996年7期。 ⑦!,#周向永、王兆华:《辽宁铁岭张楼子山城调 查》,《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⑧李晓钟等:《沈阳石台子高句丽山城试掘报告》, 《辽海文物学刊》,1993年第1期。 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五女山城》,文物 出版社,2004年6月版。 ⑩李晓钟等:《辽宁沈阳石台子高句丽山城第一次 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10期。 !0#!1#陈大为:《辽宁省境内高句丽遗迹》,《辽海文 物学刊》,1989年1期。 !2#《册府元龟·外臣部》。 !3#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2 年12月第一版。 !4#《汉书·地理志》。 !"#王平鲁:《新城道上名城多》,傅波等编:《抚顺地 方史概览》,2001年版。 !$#王绵厚:《鸭绿江右岸高句丽山城研究》,《辽海 文物学刊》,1994年第2期。 责任编辑:祝立业 80· ·
本文档为【download(1).kdh】,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215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4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16
浏览量:40